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动化的毕业论文(共含15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守护生命”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摘 要】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在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正逐渐推广运用节能设计技术。并且节能技术将是将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从电气自动化着手,分析并探讨了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技术,认为电气工程的设计及电气系统中的节能技术两个方面入手,可以使得节能技术能够在电气自动化系统当中发挥出最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分析
对于电气自动化系统而言,必须保证供电的可靠、安全,并且还要为使用此电力系统的工程或是建筑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城市电网的不断扩大,电力也不断增容,因此就使用的很多的整流器、变频器等,而这样也使大量的谐波产生,从而危害了电网。因此,为了消除谐波与从节能的方向考虑,电气自动化就主要从电力滤波器、无功补偿、变压器等技术着手,对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技术进行研究。
1.电气自动化及节能设计概述
电气自动化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有着密切联系。它在提高工作效率、运行成本、劳动生产率以及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绿色工业革命”的兴起 ,节能成为当前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
可以说,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正是推动各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武器。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是谁率先掌握节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权,谁将主导未来的全球经济。对于电气自动化系统来说,由于城市电网的不断扩大,电力也不断增容,因此会使用很多的变频器、整流器等,而这样会造成大量的谐波产生,从而危害到电网。
由此,为了消除谐波,从节能的方向考虑,电气自动化应主要从变压器、无功补偿、有源滤波器等技术上下功夫,可以利用减少电路的传输损耗、优选变压器、补偿无功、使用有源滤波器等方法来使电气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达到节能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电气自动化系统使用时达到节能的效果。
2.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技术
2.1电气工程的设计
在电力工程中,要达到节能的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电气工程的安装、设备等的设计。只有在第一步都做好了才能保证整个工程其后的设计与完成后使用时达到节能的作用。
①优化配电设计。
电力系统就是要为安装这个电气系统的工程中需要用电的设备提供一个必要的.动力。因此,在整个配电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就要考虑到电力系统的适用性。对于适用性而言,应该满足用电设备对负荷容量与供电设备等可靠性的要求,还应该保证电气设备对控制方式的要求等。在配电的过程中,除了要满足用电设备与电气设备的要求之外,还要保证电力系统高效、稳定、易控、灵活、可靠等。
在配电设计的过程中其次要考虑到的就是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而对于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而言,首先就必须保证导线的绝缘性良好,然后在进行走线的时候应该保证各导线之间的绝缘距离。另外还要保证导线的负荷能力、热稳定和动态稳定的裕度,以确保在电气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用电设备与配电设备的安全。除此之外,还要做好电气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②提高电气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电气系统中最好选用节能设备,从设备的选择就开始为电气系统的节能打下基础。另外,我们可以利用均衡负荷、补偿无功、减少电路损耗等方法来使得电气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达到节能的目的。比如,在进行配电设计时可以合理的调整负荷以及选取合理的设计系数。在电气系统的安装或是运行过程中采用这些方法能够提高电源的综合利用率与设备的运行效率,从而间接或直接减少电能的损耗。
2.2电气系统中的节能技术
①降低电能的传输消耗。
电能传输时,因为导线有电阻从而会产生有功功率的消耗。但是线路上的电流是不变的,所以,为了降低电能在线路上的传输消耗,只能降低导线的电阻。事实上,导线的电阻和导线的截面积之间的关系是成反比关系,而和电导、导线长度成之间成正比关系。即要想降低导线的电阻,就必须从如下几方面着手:首先,选择电导率比较小的材质当作导线,从而降低电能在电路上的消耗;其次,缩短导线的长度。
从而在布线的时候,让导线尽可能走直路,以免过走的弯路太多,以缩短导线的长度;最后,变压器尽可能接近负荷中心,以缩短供电的距离。其四,加大导线的横截面积。所选择的导线的横截面积尽可能大一些,利用降低电阻减少消耗,实现节能的目标。
②选取变压器。
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变压器的选择,必须满足如下几方面的要求:第一,应当选择节能型的变压器,从而降低变压器的有功功率的消耗;第二,为了使得通过的三相电的电流维持平衡,应当降低变压器自身的消耗,最好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三相四线制的供电方式、单相自动补偿设备、将单相用电设备分别接在三相电源上等方式从而减少负荷不平衡。
③无功补偿。
在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占有供配电设备的很大一部分容量,因此增大了线路的损耗,从而造成电网的电压下降,也因此影响了电能质量和电网的经济运行。而对于用户而言,无功功率的直观表现为功率因数偏低,而当功率因数小于0.9时,用户就会向供电部门缴纳一定比率的罚款,因此用户用电的成本也增高,经济效益就会下降。但是我们若选用恰当的无功补偿设备的话就可以实现无功就地平衡,提高功率因数,从而事项节能减耗、提高电能质量、稳定系统电压的目的,而且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比如,在受导电抗的作用下,电机发出的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的相位角不为零,因此电机发出的电能不能完全被用电器吸收,不能被吸收的部分则在电机和用电器之间往返变化而不会释放出来。又因为电容器产生的是超前的无功,因此采用电容器补偿可以与无功率的电能进行抵消,即Q=QL-QC。
在采用无功补偿设备对电力系统进行无功补偿时,对于无功补偿设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在使用电容器补偿时,电容器容量的确定应该根据配电电压的容量、负荷、三相电压的平衡度、自然功率因素、目标功率因数等参数经过计算来确定。而若是在补偿处产生了谐波的话就要串联一定量得电抗器,滤除线路上的谐波。
2)为了有效的防止投切振荡、过补偿和无功倒送,在电容器的功率参数、无功电流、无功功率这些投切物理量中最好选择无功功率作为投切参数物理量。
3)在很早以前的补偿电容组中电容器的分担方式和投切开关的方式普遍采用等容量分组和循环投切;后来又采用了按比例分配、按编码配置、投切开关按级投切。但是这些方式都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补偿效果。
因此,现在所采用的是模糊投切,其适应面广、调节平滑、跟踪准确而且效果很好。在使用过程中,低压的时候投切开关则选择投切复合开关,而高压补偿柜中选真空接触器。
④使用有源滤波器。
为了有效避免与电网联结电气设备的误动作,就必须消除谐波,而消除谐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有源滤波器。误动作主要是由于电气设备数量的增加,产生的谐波越来越多,又由于这些谐波电流在电网阻抗上产生的电压与基波电压重叠,就会引起电压的畸变,从而造成电气设备产生误动作。
概括起来,有源滤波器主要以下特性:具有优异的动态性能;反应快;能使功率范围更宽大等,能使无功补偿达到更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采用有源滤波器对产生的谐波进行过滤,在电气设备误操作之前就能够将其阻止,使电气设备的运行更加有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3.结束语
总之,现今国家强烈要求发展“节能经济”的大好形势,有志于发展“节能经济”与“节能经济”的中国“工业自动化”的企业与单位,应当坚持“节能”理念。国家也已经注意制定发展“节能经济”的战略,制定优惠发展“节能经济”企业的政策,并积极支持“节能经济”的研发。
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在“节能技术”领域里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在快速提高,新的更有效的“节能技术”正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研发出来,并被产业化应用。中国电气自动化的企业与单位,应当奋发图强迎接挑战,使电气自动化技术及其产品为“节能经济”发展战略增辉!
【参考文献】
[1]周丹.我国工业节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17).
[2]孙柏林.中国自动化与可持续发展——自动化技术进入“节能经济”新时代[J].自动化博览,,(1).
【摘 要】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一套直接服务于电网运行的自动化工具,该系统通过数据监控和实时采集,为各级电力调度机构生产运行人员提供电网运行信息、监控手段以及各类电力系统辅助分析、数据处理等。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便捷、开放、可靠等优点,并具备相当的可扩展性,是电力生产、输送、变换、分配,直至用户的一体化监控系统。本文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技术应用和软件系统进行归纳介绍。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调度 自动化 管理
近年来,我国城农网建设和改造的步伐不断加快,电网的技术装备水平随之在不断提高,同时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两方面因素促进了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快速发展。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生产运行中的广泛应用,能为电力系统带来极大的效率提高,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效益也同步得到很大提升,这是电力调度系统发展的必然。电网网架结构是否合理,继电保护是否动作可靠,调度运行人员是否拥有较高的水平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些主要条件。很显然,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监控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也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和主体保障。那么,在现有电网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将能很好地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这方面的管理内容包括对运行方式和继电保护的管理,对调度指令发布、运行操作的规范化管理等。
1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基本技术的介绍
1.1 可视化技术
随着电网安全分析、监控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辅助电力调度员实现可视化在线监控的软件。在调度自动化监视程序中发展出一种叫做电网可视化的技术,该技术可将传统的用文字、数字、图表等方式表达的信息,通过先进的视频技术、图形技术转换为直观的图形信息。比如说,常见的有:潮流可视化技术、电压无功可视化技术、厂站可视化技术以及负荷预测可视化技术等,在软件系统中用可视化图像直观地表达电力系统的电压、潮流、网络联结、暂态稳定和不稳定区域等。可视化技术在调度运行监控工作中的推广应用,可以满足电网运行监控人员控制、监视的需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该技术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实时掌握电网运行动态,对电力平衡进行直观的分析,辅助决策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优化经济运行,实现灵活调度。
1.2 OPEN-3000综合自动化系统
OPEN-3000系统是国内外发展速度快、适用面广、功能完善、可靠性高、技术成熟的调度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商用数据库开发,具有客户服务器模式,采用100兆平衡负荷的双网机制,带宽更大、可靠性更高。
OPEN-3000实现了电力系统调度的综合自动化,能全面而且综合地提高电力系统调度的管理能力。该系统建立了全面的调度数据库系统,特别便于直接地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水平,使电力系统实现最优化运行。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地避免系统崩溃或者是大面积的停电事故,提高快速处理事故的能力,保障电力的连续供应。因此,调度综合自动化系统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除此之外,能辅助建立有效的事故处理体系,使事故停电的处理时间降到最短,达到最快的恢复送电时间,直接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消除电网运行、电力销售的各类负面影响。
2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扩展功能的应用
2.1 调度信息管理系统
调度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用来提高调度信息管理水平和办公自动化水平,该系统以调度、通信、运动三部分为主要功能模块,与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联网,共享全局信息数据,达到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水平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的目的。根据电网的运行状况调动相应的功能模块,完成诸如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网供负荷、网供电量、峰谷差、负荷率等指标数据的统计和计算,并自动生成调度运方、继保、电压、功率等各类报表,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可选择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此为,还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调动通信、远动功能模块,自动完成各类通信设备、远动设备运行率计算以及遥控正确率、事故遥信动作正确率以及遥测合格率的统计,自动生成设备运行的月报、季报表。
2.2 网损分析计算系统
每年电力系统都要求做三次线损理论计算,网损分析计算系统系统将有助于更加便捷、准确地完成网损在线理论计算。对本地电网10kV及以上输配电线路和35kV及以上主变压器实行网损管理。帮助工作人员从负荷增减、电网运行方式变化、损失电量构成、降损改造措施以及过网电量等方面对增降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对线路和变压器进行重点分析,并计算出各电压等级对全网线损率升降影响的大小。
2.3 电压无功管理系统
电能质量是电网中较为重要的参数之一,衡量电能质量的技术指标通常是电压合格率。为提高供电力率,加强电压无功管理,主要要搞好无功负荷就地平衡,电压无功管理系统即服务于此。该系统充分利用远动主站数据库的丰富资源,对无功负荷就地平衡,定量、定性分析计算分线路、分变电站、分台片、分电压等级的力率等项目,支持在任意时间段生成打印报表。调控人员根据自动化系统运算分析的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电网电压质量,满足甚至超过电压合格率考核标准。
2.4 负荷预测分析管理系统
负荷预测分析管理系统用于负荷预测管理、电力供应平衡以及拉路限电管理,通过科学合理地分解负荷率、供电量和拉路条次等各项指标,使工作规范有序。利用自动化系统进行数据运算并生成结果,对提高网供负荷率,保持电力持续供应有较大的作用。
3 结语
总之,在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目标引领下,随着电网建设和改造的持续深入,以及电网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应用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将形成一套先进的监控电网运行的实时系统,并越来越体现其实时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灵活性,同样的,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也必然需要一套完善的、先进的和实用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来给予保证。因此,对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其发展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1]黄伟君,吴磊.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工程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31).
[2]王劲松,高明.调度自动化系统在优化电网调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36)
电子技术与单片机的发展应用
题 目:电子技术与单片机的发展应用
系 部: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
专 业: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教师单位:
题目类型: 陈龙 08电气3班 080402334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实习报告
年 月 日
目录
绪论4
一、数字电子技术5 1数字信号5 2数字电路5 数制与代码5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5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6 3数字电路的特点、分类6 4数字电路的发展6
二、单片机技术6 1什么是单片机7 2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及特性7
三、数字电子技术与单片机的结合应用实例―――数字电子钟7 1数字电子钟的简介7 背景8
意义8 应用8 2数字电子钟的硬件组成8 LED显示电路8 单片机的选择8 3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9 4程序设计10
四、总结21
数字电子技术与单片机的发展应用
绪论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先进武器的研制过程中,比如导弹的弹道轨迹计算需要进行大量高速,复杂,精确的计算,原有的计算工具已满足不了要求;另一方面,当时的自动控制技术和电子器件等使新型计算工具的发明成为可能。一是需要而使可能,世界上地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取名ENIAC,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与数字电子技术等技术的发展是离不开。而时至今日,数值电子技术也已经广泛应用各个领域了,无论是现代高精尖电子设备,还是大家熟悉的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数码相机等现代电子装置,其核心构成都是数字电子系统而数字电子系统的发展又促进了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应用,所以数字电子技术是与单片机技术紧紧相连的,如图所示是数字钟电路,它就是运用数字电子技术与单片机技
术所制成的。
一・数字电子技术
1・数字信号
电子电路所处理的电信号可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是在时间和数值上都是离散的信号。计算机传递的信号往往就都是数字信号,而模拟信号是在时间和数值上都是连续变化的信号,如电流电压等。
2・数字电路
数字电路是用于传递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子电路。它可以完成信号的产生,放大,整形,传递,控制,存储计算等。数字电路分析及设计的基本工具是逻辑代数,组成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是逻辑门电路。
・数制与代码
数字电路的基础主要是研究输出和输入信号之间的对应逻辑关系其分析的主要工具是逻辑代数。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数字设备只能对二进制代码进行运算和处理,人们熟悉的十进制数对机器来说实现起来很困难。所以对于电子技术来说二进制数十很重要的,而根据单片机的定义:单片机就是将计算机的基本部件集成到一块芯片内的微型计算机。就像上面所说数字电子技术对于单片机的发展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了解二进制数及其各进制数间的转换也是很重要的
二进制数的基数是二,采用两个数码零和一,技术规律是“逢二进一”。二进制数的各位的位位权为20、21、22任何一个二进制数都可以表示成以其数2为底的冥的求和数。
在计算机系统中,除了二进制,还有八进制、十进制 、十六进制。二进制主要用于机器内部数据处理。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主要用于书写程序,十进制主要用于运算结果的输出。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
逻辑代数有三种基本运算:与运算,或运算和非运算
与运算的逻辑表达式为Y=A・B他的运算规律为输入有0得0全1得1。
或运算的逻辑表达式为Y=A+B或逻辑得运算规律为有1得1,全0得0
非运算也称反运算,其表达式为Y=A 非逻辑运算的规律为0变2,1变0,即始终相反。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
与普通代数一样,逻辑代数也有相应的规律,其基本定律有0-1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互补律、重叠律、还原律、反演律(摩根定律)、吸收率、隐含律。这些我们都记、应该要了解,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1・数字电路的特点及分类
与模拟电路相比数字电路具有显著地有点
・结构简单,便于集成化系列化生产,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抗干扰性强,可靠性高,精确度高,稳定性好
・处理功能强,不仅能实现数值运算,还可以实现逻辑运算和判断。
・可编程数字电路便于实现各种运算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数字信号更易于存储、加密、压缩、传输
数字信号是不连续的 ,反映在电路上只有高电位和低电位两种状态,因此数字电路采用二进制数来传输和处理数字信号,在数字电路中,通常采用开关的接通与开断来实现电路的高低电位两种状态,将高电位称为高电平,用“1”表示,低电位称为低电平,用“0”表示。
数字电路的开关状态时二极管,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来实现的。
分类:数字集成电路按不同划分方法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它可按集成度分、按应用范围分、按所用器件分、按逻辑功能分。
・数字电路的发展
目前数字集成带你路正向着大规模,低功耗,高速度,可编程可测试和多值化方向发展。
二・单片机技术
1・什么是单片机
单片机就是将计算机的基本部件集成到一块芯片内的微型计算机。由于单片机通常是为控制应用而设计制造的,现国际上逐渐统一称为MCU(MICRO-CONTROLLER UNIT 微控制器)
2・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单片机芯片内通常包括CPU、ROM、RAM并行I/O、串行I/O、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控制系统时钟、A/D(模数转换器)和D/A(数模转换器)、WDT(监视定时器)等。
与通常所说的微型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多功能。2多品种。3占用空间少。4系统所需外围器件少。5低价格。6低电压。7地功耗。8性价比高。高灵活性。10高可靠性
鉴于上述特点单片机在工业测量和控制家用电器,商业应用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分为两大分支:(1)通用计算机系统,如我们日常使用的PC机。(2)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可理解为嵌入到其他装置中的计算机系统,大多数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已单片机为核心。
单片机的应用大致可分为以下4大类
(1) 智能仪器仪表(2)工业测控(3)民用智能电子产品(4)计算机外设及通
信设备。
日常生活核工业系统中以及其他领域都离不开单片机,它在智能电子产品中起着核心作用,如信息家电,掌上电脑,可视电话在电力系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如远程测控终端RTU,智能电表,智能抄表器,无功补偿控制器都有广泛的应用。
三・数字电子技术与单片机的结合应用实例――――数字电子钟
1・数字电子钟的简介
背景:20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跟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对人们来说总是那么的宝贵。目前单片机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将进一步向CMOS化,低功率,小体积,大容量,高性能,低价格,和外围电路内装片等几个方面发展。从前必须由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实现的功能现在已能用单片机通过软件方法来实现。这种技术可成为微控技术。单片机模块中最常见的是数字钟。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子技术实现的分秒即使得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使用寿命因此得到广泛的使用。
意义:电子钟是采用数字电路实现时分秒数字显示的计时装置,广泛用于个人家庭,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品。由于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钟的精度远远的超过老式钟表,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的扩发了钟表的原来的报时功能,如定时自动报警,按时自动打铃,时间程序自动控制所有这些都顶以钟表数字化为基础,因此研究数字钟及其扩大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应用:数字钟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广泛用于各个私人与公共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由于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采用了先进的石英技术,使数字钟具有定时,准确,性能稳定,携带方便等优点,他还用于记时,自动报时及自动控制等各个领域。
数字电子钟的硬件组成
LED显示电路
LED显示电路采用动态显示方式显示,由74LS248 BCD译码芯片和74LS138译码器组成。采用74LS248的目的是为了节省I/O口资源,以便控制更多的外围芯片。LED的段选数据由通过 74LS248译码过来的段选码决定,位选数据由74LS138译码产生。工作的时候首先把按键的值转换为BCD码,再送入P0口的第4位,但是对P0口时整体复制会破坏位选口的数据。此时需进行P0口数据的修正,通过或逻辑运算把位选数据也送入P0口的第4位和第5位,再把修正好的数据送给P0口,此时既有段选数据又有位选数据。要使显示的数据不闪,则需要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性,将每个数据显示之间的时间延时控制在10 ms以内,这样显示的数字才不闪。 ●单片机的选择
对于在电子时钟里单片机的选择我选择的是AT89c52作为电子时钟的硬件核心。
因为AT89C52片内全部采用FLASH ROM 能以3V的超低压工作。,其有8KB ROM的存储空间,且具有在线编程可擦除技术,如果对电路进行调试时由于程序的错误修改或对程序的新增功能需要烧入程序时不需要对芯片多次插拔,所以不会对芯片造成伤害。
而AT89C51作为硬件核心的话,其内部是4KB ROM的存储空间错误修改或对程序的新增功能需要烧入程序时要多次插拔,所以会对芯片造成伤害。所以综合以上几点我选择AT89c52作为电子时钟的硬件核心,其虽也能工作在3V的超低压状态,但如果对电路进行调试时由于程序的。
3・软件设计流程图
4・程序设计 SEC EQU 32H ;秒 即
时时间 \伪指令
MIN EQU 31H ;分
HOUR EQU 30H ;时
DAY EQU 35H ;日
MON EQU 34H ;月
YEAR EQU 33H ;年
MIN_1 EQU 41H ;分
定时器1 路、开存储单元
HOUR_1 EQU 42H ;
时
DAY_1 EQU 43H ;
MON_1 EQU 44H ; YEAR_1 EQU 45H ; MIN_11 EQU 40H ;分 1 路、关存储单元 HOUR_11 EQU 46H ;时 DAY_11 EQU 47H ;日 MON_11 EQU 48H ;月 YEAR_11 EQU 49H ;年 ;***********************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03H ;中断转换显示年月日、INT0(SB4 键) LJMP SHOW ORG 000BH ;计数中断 T0、方式1 LJMP TIME ORG 0013H 定时器
LJMP CHANGE; 调整时间、定时、INT1(SB0
键)
;------主程序 ORG 0030H MAIN: ;--------初始化赋值 MOV YEAR , #02 MOV MON , #05 MOV DAY , #01 MOV HOUR , #00 MOV MIN , #00
MOV SEC , #00
CLR 40H ;定时单元1
路清零
CLR 41H CLR 42H CLR 43H CLR 44H CLR 45H CLR 46H CLR 47H CLR 48H
CLR 49H ;-------开中断 MOV TMOD , #01H ;
计数、模式1、T0
MOV TL0,
#0B0H ;100SM 计数定时
MOV TH0, #3CH ;
clr p3.0 MOV 20H, #0AH ;10 次*100SM SETB PT0 ;T0 为最
高级
SETB TR0 ;允许计数
SETB ET0 ;允许T0
中断
SETB EX0 ;允许INT0
中断
SETB EX1 ;允许INT1
中断
SETB EA ;开总中断
;------显示、定时器启
动判断 LOOP:
MOV R1, #30H; 存储
单元
MOV R4, #01H; 位选
通
MOV R3, #03H; 三组
显示 NEXT: MOV A , @R1 ; MOV B , #10 ;将存储单元转换成两高低两组的
BCD 码
DIV AB SWAP A ORL A, B MOV P0, A;输出 MOV P2, R4 INC R1 ;下一单元 MOV A, R4 ; RL A ;位移
MOV R4, A
LCALL DE5SM ;延时
0.5SM
DJNZ R3, NEXT ;全扫描显示一偏
【摘要】自动化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电力企业与市场和社会发展接轨的直观体现,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对于电力企业核心价值及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特点和意义进行阐述,并就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说明,最终对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思考,期望以此对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现状;系统分析;未来展望
前言
当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各类以电力为能源的设备对于供电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诸如生产企业、建筑企业等,大功率、长时间、变性大的用电为电力行业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期的供电企业必须考虑如何对自身的实际操作进行改进,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才能应对社会发展下的各种需求,实现自身的当代价值。据《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反映,我国当前电力行业自动化水平较低,资金投入不足,自动化效果仍需提高,这就意味着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要想与世界接轨,就必须加大自动化研究和建设力度。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特点与意义
1.1特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特点在于利用了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实现了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主要表现为:①通过对控制方式的设计,研发了配套与电气设备运行相匹配的系统,提高了设备管理与运行的合理性,同时增强了配电网的可靠性及稳定性。②通过自动化技术的支撑,实现了对电力设备的高效利用,而在适用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对原来的配电网进行合理整改,选择一些节能、高效的新设备,减少了在电能传输时的耗损。③通过设计和控制合理的电能参数,对符合进行控制,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可自动采取可变性的节电措施,同时减少了相应设备在配电网异常情况下的损坏几率。
1.2意义
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有着两个重要的特征,即工业化和产业化,大规模的集成化生产设备对能源要求较高,例如大型的流水线生产机械、工程施工中的各类设备等,可见电力能源关系到社会基础经济与建设。在信息技术革命时代,倡导和重视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实现电力生产与运营的自动化监管,促进各项设备高效运行,是电力企业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对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强化。可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使用水平,是电力企业现代化的一种标志,对于电气走出传统迈向全面工业化有着重要意义。
2.应用现状
现代电气自动化主要采用集成――分管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在控制方面,通过总控制系统对子系统及相关设备进行动态监控和管理,通过匹配实时信息与预设目标实现自动调控,促进了系统资源的有效配置,针对一些其他复杂的需求,能够以软硬件系统调整的方式进行体现出不同的功能。在系统结构方面,采用通用化的设计,将企业管理系统与设备管理进行连接,实现了高效通讯,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能。主要适用的技术与系统如下:
2.1信息集成
信息集成技术是电力系统控制主要使用的技术,该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且短时间内不能被完全取代。从整体统筹上来看,通过对信息网络的建设,企业能够对实际的环节和场景进行数据采集,以图像、视频的形式进行实际监控,对于一些设备运行或电能传输状态,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数字信息进行反馈,此外不仅是生产环节,对于人力资源、财务信息、资源状态等都能够通过一个综合平台进行信息的整合和分析,有助于企业进行全面的管理。从纵向单一管理来看,集成技术有助于企业运用通讯设备与实际的设备、系统之间形成关联,能够对单一某项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调度,增强了业务能力。
2.2系统语言
一、研究背景
传统城市中压配电网因短路电流控制的原因被迫采取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模式,开环模式对可靠性、供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带来很大困难。随着柔性直流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通过电力电子技术柔性化是未来城市配电网的一个新发展方向。将柔直技术应用到交流配电网中,能改变现有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模式,实现配电网的柔性闭环运行,有希望解决城市配电网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
最大供电能力(TSC)是配电网规划的关键指标,同时反映了电网的安全性与效率。目前TSC的研究已有较多进展,但对于电力电子化配电网的TSC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提出一种柔性配电网的TSC模型与求解方法,并在国内外首个多端柔性中压配电网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成功应用。
二、柔性配电网概念
为解决传统配电网开环运行方式所带来的问题,可将馈线间的联络开关用柔性开关(软开关SOP)代替,柔性开关是安装于联络开关处的一种柔性电力电子装置。开闭站是普遍使用的构成城市配电网主体结构的关键设施。为此,本文提出了柔性开闭站(Flexible Switching Station,FSS)概念,FSS由柔性开关构成,是一种多端的柔性配电设施,能根据相关馈线的负载情况实时连续地进行功率分配,并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在潮流控制能力上,明显强于只是对功率进行简单单向分配的传统开闭站。
当多回馈线通过一定数量的FSS组网后,将形成柔性配电网(Flexible Distribution Network,FDN)。FDN采用柔性闭环运行方式,在闭环点实现潮流的柔性可控,一定程度改变了潮流的自然分布。典型的FDN组网形态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的FDN组网形态
三、FDN的TSC模型
FDN的TSC定义:基于N-1安全校验准则,定义为在一定的供电区域内所有馈线N-1校验和变电站主变N-1校验均满足时,该供电区域所能带的最大负荷。
模型将FDN中所有主变(馈线)所带的负荷之和作为目标函数。
模型将以下三个条件作为等式约束:
1)馈线负荷分配等式约束,表示FSS将馈线负荷按需连续分成几部分,其中每一部分转带给不同的馈线,所有转带出去的负荷之和等于该馈线的总负荷。
2)主变-馈线负荷等式约束,表示主变所带的负荷等于其母线上所出的所有馈线负荷之和。
3)主变-馈线负荷转带等式约束,表示主变发生N-1故障时转带给其他主变的负荷是通过与两台主变相连的馈线之间的负荷转带完成的。
模型将以下三个条件作为不等式约束:
1)馈线负荷-FSS容量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上的馈线发生N-1故障后,其馈线所带的负荷必须不大于FSS的端口容量。
2)馈线N-1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上的馈线发生N-1故障后,其负荷通过与FSS联络的馈线转带给其他主变上的馈线,负荷转带后接受负荷转带的馈线不能过载。
3)主变N-1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接受故障主变转移的负荷后不超过自身主变的允许容量。
四、FDN的TSC规律总结
1)TSC总量大小
FDN的TSC总量在某些情况下有所提升,对于三端FSS,当多联络馈线容量小于单联络馈线时,TSC有提升,这种情况适合FSS连接某些主干与某些分支馈线组网的情况。
2)TSC负荷分布
FDN的TSC无论是否提升,在实际运行中都更易实现,允许负荷达到TSC时任意分布,而传统配电网必须要求负荷按一定分布才能达到TSC。
3)网络结构复杂程度
达到同等总量TSC,FDN组网结构简单,所用联络开关明显少于传统电网,原因是FDN的多端负荷转移无需借助分段开关将负荷分为几个部分。
上述FDN优势的原因是传统配电网需分段开关与联络开关配合才能将负荷转移到多回馈线;而FDN能连续调节潮流,无需分段开关就能将负荷优化分配给其他馈线,即更充分地利用了电网剩余容量。
五、结语
本文提出了柔性配电网FDN以及柔性开闭站FSS的概念,并提出了FDN的最大供电能力模型与求解方法。FDN是电力电子化背景下配电网的一个新概念,直接作用于配电网的一次系统,将改变配电网长期开环运行的方式,还赋予网络很强的潮流调控能力。FDN会给研究者带来很多感兴趣的课题,例如:如何利用FDN的闭环运行深度提高可靠性、如何利用FDN与现有主动配电网技术结合消纳间歇性DG。
摘要:电力系统中,电子技术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更新换代,各种新材料、新结构器件的陆续问世以及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运算水平,为电子技术在各行业大展身手提供了十分精彩的展示平台。
文章通过对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一一介绍,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为广大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子技术;发电机
20世纪50年代末,电子电力装置正式使用晶闸管,这一创造性地使用手段,大大加速了其他派生器件的诞生,并在无意间拓宽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畴,电力电子技术开始在整流电路、交流变换电路、直流变换电路等领域崭露头角。
随着美国在1958年正式推出第一个集成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更使其在智能化、自动化的进程中如虎添翼,本文将对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具体举例分析。
1 电力电子技术概述
电力电子学(Power Electronics)出现在20世纪中后期1974年,美国的著名学者W.Newell将其定为综合电力学、电子学和控制理论三个学科的边缘学科。
学界将该学科称为:“电力电子学”,工程技术角度来看“电力电子技术”则更为切实。
电力电子技术由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以及整流、变相、逆变等变流技术两大部分构成。
属于新兴的一门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该技术通过对电能进行高效率的组合与控制,能够实现将“电力”功率控制在GW与1W以下进行变换,十分灵活地适应了当下不同工作对象的电力功率需求。
电子技术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截至目前看来,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成功运用的典范,便是HVDC直流输电在大功率电力系统的推广
2 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 电子技术在发电环节的使用现状
发电环节作为电力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涉及到庞杂、多样的机器设备,一旦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将会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子技术在发电环节的运用,主要变体现在对不同设备运行特性的有效控制、改善上。
(1)运用静止励磁实现对大型发电机的控制。
由于采用结构简易、稳定性好、成本较低的晶闸管整流自并励方式,该控制方法被电力系统的大部分企业积极采用。
励磁机环节的有效省略,为快速地进行发电过程调节,提供了十分高效的技术保障。
(2)运用变速恒频励磁完成对风力、水力发电机的有效控制。
众所周知,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直接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相关的关系,在风车发电过程中,其捕捉到的最大风能因风速的不同而相应变化,为了实现有效功率的最大化,可以通过对转子励磁电流的有效调整,达到机组运行能够与转子转速叠加后维持在恒定的输出频率,完成预定目标。
同样,水电发电有效率直接受到水头压力以及水流量大小的影响,为使机组的转速能够与水头的变化幅度以及流量的起伏状态契合一致,通过变速电源的控制,一样能够十分准确地完成输出频率恒定的预定目标,实现有效功率最大化的目的。
(3)对发电厂风机水泵的变频调速进行有效干预。
据相关资料显示,发电厂的内部电率的均值为8%,风机水泵的耗电量占到火电设备耗电量总数的63%左右。
运作效率不高是广大发电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低压以及高压变频器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历史性难题,通过运用风机水泵的变频以及调速,可以十分有效地达到节能的目标。
由于技术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高压大容量变频器的生产、设计尚处在较为稀缺的状态,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研究的方式正在被积极推广。
2.2 电子控速技术的推广使用
在工况相对恶劣的作业环境下运用该技术,能够实现电动工具的串激电机额定负载转速与空载转速保持基本一致或者完全统一的效果,这就为广大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时,有效降低噪音和震动,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并且延长工具的使用期限提供了十分必要的技术支持。
2.3 电子减速技术的运用推广
施工人员在进行螺钉以及螺栓拆卸过程中,由于工具需要在低转速、大扭矩的条件下进行运作,传统的串激电机扳手或者螺丝刀,难以实现转速、扭矩双双降低的情况下完成螺钉与螺栓的顺利卸载,尤其是生锈现象出现时,卸载就更加不易。
通过使用电子减速器,可以实现串激电机负载减压的同时自动将电压进行增大,实现奠基的大扭矩,方便工人进行螺栓以及螺钉卸载。
2.4 电子扭矩控制技术的有效运用
由于高功率、大扭矩的客观条件,操作人员在用螺丝刀或者把手进行大螺钉、大螺栓的拧紧作业时,往往会出现因扭矩控制不当而出现钻头、螺钉、螺栓断裂的情况,电子扭矩控制技术的出现十分巧妙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使用电子扭矩控制器,可以对螺丝刀的扭矩值以及无极调节扳手进行有效控制,与此同时,将扭矩的最大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保障流水作业时,操作人员实现装配螺钉、螺栓拧紧程度一致性的重要手段。
2.5 电子调速技术在电动工具中的推广使用
电子调速技术是电力系统中电动工具领域使用最广泛,也是最早的电子技术。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品种都采用了该项技术,通过对电动工具的运行速度进行有效设定,可以实现其在不同转速,尤其是低转速水平上的灵活、精准作业,为改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2.6 电子启动电流限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
电动工具的启动速度经由限制启动电流控制,这一手段的运用为功率较大的电动工具进行征程作业创造了十分高效的前提条件。
继电器与限流电阻各一只组成的电子启动电流限制器,在工具机体内通过对其启动过程中电枢、磁力线的控制,实现工具启动,电流不会出现立刻增大的现象,为其正常、安全运用奠定了极其重要的保证。
2.7 微机控制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微机控制过程中,电动工具机器内部只需要安装空间占用小、价格相对较低的单片机,便可以进行作业。
使用该项技术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其能够对操作和控制进行自动选择,通过控制屏上的按钮进行工具运作控制,不仅实现了高效作业,更加实现了这一过程中工具完好度的保护。
3 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也朝着更加广泛、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这一技术积极、有效的探索与运用,我国电力系统必将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做出更加令人瞩目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家华.浅谈工程领域电子技术的应用[J].电子世界,,(2):741-742.
[2] 李树财.现代电子技术应用范围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3):159-161.
[3] 肖帅,耿华.风电机组低压穿越中的电力电子技术(上)[J].变频器世界,2013,(1):258-259.
[4] 白桂银.电子技术现状及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2):69-71.
自动化硕士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现有的工业自动化水平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工业智能控制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一场技术变革,通过引入当前流行的“大数据存储”、“数据挖掘”以及“云计算”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思想理念,使得我国的工业自动化水平能取得跨越式的进步,力争使其达到或接近国外一流水平。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数据存储及数据挖掘;云计算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China's current level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industrial intelligent control, which requires us to be a technological chang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opular “big datastorage, data mining, ”and“ cloud computing ”and other advanced computer technologies and ideas, making China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can achieve progress by leaps and bounds, and strive to reach or near the first-class foreign.
Key words: industrial automation; data storage and data mining; cloud computing
2095-2104
一、我国工业自动化发展现状
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对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的工业自动化发展进程起步较晚,起初大多是在引进国外成套设备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随着计算机自动化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工业计算机系统行业已经形成,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工业自动化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从下往上依次是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智能自动化,而核心是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众所周知,中小型企业以及准大型企业在我国整个工业占绝大多数比重,而这部分企业又多由于资金投入等原因,大多数还是选择的基于基础自动化或者过程自动化阶段的低成本工业自动化控制的道路。虽然它也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工业自动化产业的发展,但也暴露了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分析并加以改进。
二、我国工业自动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新设备、新工艺的引进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日趋成熟,我国传统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即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已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的需要,急需我们对这些自动化系统进行更新改造,使其得到飞速发展。
1、传统自动化产业功能单一、依赖性强
由于我国的工业自动化产业还多处于基础自动化或过程自动化阶段,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从根本上满足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基础需要,功能比较单一、对人依赖性也较强。随着近几年计算机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日趋成熟,计算机高级语言(如SCL语言及VBA、VBS脚本)、计算机大型数据库存储、模糊控制算法等先进的技术及思想理念也逐步与我们这些传统的自动化系统相融合,虽然也使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些仍与我们现代社会的智能自动化的控制要求是有很大差距的。
2、传统自动化行业标准不统一、开放性不足
目前,我国的自动化产品仍多以国外产品为主,如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日本欧姆龙(OMRON)、三菱(MITSUBISHI)以及美国通用电气(GE)、罗克韦尔(AB)等公司的产品。这些产品在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也逐渐被广大用户所认可。但由于我国自动化行业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各公司产品标准不统一,不同品牌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问题成为行业的一大难题。
3、传统仪器仪表技术陈旧,跟不上时代步伐
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产品大多属于中低档水平,无论是自主研发的国产仪器仪表产品,还是引进国外的进口仪表设备,大多数都是采用的满足基本测量控制要求的产品,在数据传输方面,则多采用现场一对一的4~20mA模拟信号等模拟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其传输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自动化控制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及高精度要求。
4、传统自动化技术已无法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步伐
作为工业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态软件研制方面近几年取得了较大进展,先进的软件技术和可靠的硬件架构相结合,为企业测、控、管一体化提供了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工业控制软件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如: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鲁棒控制;智能控制(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目前,我国的工业自动化产业已远远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步伐,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动化产业来一场技术变革,以适应现代自动化产业的发展需要。
当然,我国现有的工业自动化系统还存在其他诸多问题,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三、我国工业自动化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工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国的工业自动化产业将由模仿向自主创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我国“十五”期间工业发展的重点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升级,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业体系结构的合理化,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采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过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传统产业中自动化控制和信息系统列为工业化范围,而信息业的发展则重点放在网络、通信和电子商务等概念和产业上。其实,信息化和传统工业之间有着相互提高和依存的关系。例如,应用信息化和电子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水平和执行机构的精确度与速度等,还可以提高整个生产装置的整体自动化控制和装置间的物料平衡,达到优化装置和过程的效果;应用网络通信技术可以把整个企业的资金信息、物流信息、生产装置状态信息、生产效率信息、生产能力信息、市场信息、采购信息等实时、准确、全面、系统地提供给决策者和管理者,帮助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提高决策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提高管理者的效率,给用户提供管理—控制一体化系统和服务,为自动化产品的制造商和应用系统服务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市场空间。
1、计算机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引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系列先进的思想理念不断涌现,比如,当前最流行的“大数据存储”、“数据挖掘”以及“云计算”等高科技名词,相信大家一定如雷贯耳。这些从表面看来,貌似跟工业自动化扯不上关系,其实恰恰相反;现代化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多是基于计算机技术来发展的,二者息息相关,缺一不可,这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融入到我们的工业自动化发展路程上来,能够为工业自动化的跳跃式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举个例子来说,各污水处理厂的当前进出水指标需要实时上传至市环保局数据存储平台,而由于工厂数量较多,访问用户过多,容易造成服务器响应缓慢,甚至宕机,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实时有效性;而如果该平台通过当前最流行的云计算技术实现,则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既保证了服务的质量,又节约了投资成本,何乐而不为。
2、基于现场总线的网络逐渐向以太网过渡
近几年,工业实时以太网技术已被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广泛接受。现场总线到工业以太网可以进行平滑过渡,保护制造商与用户自动化产品和解决方案问题。以Profinet工业以太网协议为例,该协议可以实现制造过程最佳化,直接访问控制和生产级自动化数据,提供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满足不同的应用技术需求。通过设备描述和控制器逻辑分配,使用指定的PC工程工具实现集成,支持将自动化功能分散于各个智能子系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这种能够不受限制的转移现场总线为工业以太网通信,能发挥高动态性能、本地化诊断、无需设置设备系统自动组态等功能。
3、工业有线自动化网络向无线通信技术转变
工业无线技术通过无线数据链路和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实现工厂内部设备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数据传输速率高性价比优良、区域广泛、抗干扰性强、系统维护成本较低等优点,是有线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补充,将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又一热潮技术,据推测,无线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工业生产效率提高10%~20%左右,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四、结论
我国的工业自动化目前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已逐渐无法满足现代工业自动化智能控制的需求。随着计算机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工业自动化同样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能牢牢抓住机遇,勇于和善于迎接挑战,大刀阔斧,开拓创新,力争新一代工业自动化产业达到或接近国外一流水平。
关于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
摘要: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评价内容。本文从毕业设计选题的角度出发,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了当前毕业设计选题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针对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建议。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教学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来说,它能使学生完成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并提高综合运用电气自动化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成为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修以及技术开发、管理和销售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因此,研究并探索如何更好的组织和实施毕业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现状
通过笔者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及调研发现,多数开设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职院校,其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和实施中存在较多共同弊端,毕业设计效果较差。主要反映在:
(1)毕业设计时间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学生难以安心设计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均在第六学期开设,与企业顶岗实习同时进行。学生一般在第五学期就已经开始求职,一般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就业招聘中,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才开始真正考虑毕业设计。即使是顺利找到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工作压力、时间等条件限制无法较好的开展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选题单一,流于形式
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教师拟定、学生选择,学生带题目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选题数量少,一个小组一个题目,学生抄袭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题目由教师拟定,与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内容不相符,学生缺乏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
(3)学生无法得到指导老师适时、充分的交流和指导,影响设计效果
由于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同时进行,学生在不同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通常在学校,一边从事日常教学,一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这种时间、空间的差距导致学生之间、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交流受到限制。学生有疑难问题,难以立即得到有效的提示或指导,教师也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也就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促进作用。
由于以上原因,最终形成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采取消极态度,不认真对照学校毕业设计规章制度、规范和指导老师的进度要求开展工作,寄希望于答辩前通过网络拼凑、抄袭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一部分学生虽然重视毕业设计,但由于本身水平或条件限制,毕业设计草草了事;只有少量基础好、条件充分的学生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达到设置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指导老师鉴于学生的实际困难和毕业率的压力,通常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采取宽容态度,最终毕业设计的.质量差强人意。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改进措施
可见,多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现行模式亟待改进。针对上述情况,笔者通过多年承担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从实践中总结到以下改进方法和措施:
(1)加强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提前安排毕业设计
如上述,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严重抄袭的主要原因一是基本功不扎实、对毕业设计课题感到无从下手,一是没有充分时间进行毕业设计。
学生对毕业设计无从下手的原因,与高职教育现行教学模式密切相关。目前高职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环节薄弱,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融合不够,这就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不够连贯、系统,无法很好理解各门课程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具体地位、作用和相联系,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较好的应用于毕业设计。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毕业设计中的地位、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本门课程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中,与毕业设计直接相关的课程包括电机、机床电气控制、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交直流调速系统等,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尤其需要注意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导致学生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可以通过提前安排毕业设计来改善。目前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开展提前至第五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有效解决与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冲突问题,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2)指导教师按专业核心就业岗位进行选题
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核心就业岗位包括维修电工、PLC系统设计师、电气工程师、单片机系统设计师、产品质检员等。毕业设计选题应按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就业岗位的要求,从电气自动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出发,与相关课程内容有机整合,拓宽毕业设计课题。目前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采取的选题方法:1、与一些就业企业合作开发一批有实用价值、适合学生设计的课题。2、直接采用工厂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这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他们提供工厂实际任务作为毕业设计课题。
同时,每个课题最多3个学生,尽量一个学生一个题目,最大限度防止学生出现雷同设计。
(3)企业技术人员在校教师共同指导
目前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已作如下安排: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承担本校课题的同学,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辅。课题来源为校外的同学,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校内教师指导为辅。事实证明,校内教师指导和企业兼职教师指导相结合,克服了校内教师单一指导的缺陷,实现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能有效帮助学生攻克毕业设计中的难题,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
要避免毕业设计“纸上谈兵”,就要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使学生的理论设计能够成为实物。一方面,学校购买或修整毕业设计需要的各种设备、工具、材料,完善电气自动化实训室条件;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的某些实践环节放到企业现场去完成,既贴合实际,又能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最近几年,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已按上述改进措施从多方面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这些改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提升了毕业设计内涵。
关于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参考
众所周知,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气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之中至关重要,同时也处于电气系统的核心地位,对我国电气系统和电网系统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及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我国电气工程所涉及到的所有技术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接下来我们通过以下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来深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摘要: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实践应用中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逐渐提升了电力生产水平,为用户提供了优质的用电服务。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形成良好的生产模式,应注重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引入。基于此,本文将对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重视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讨,有利于提高电气工程实践应用中的生产效率,优化其生产方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保持电气设备良好的工作性能。因此,需要了解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优势,注重实际的应用分析,从而为电气工程整体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保障。
1 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电气工程的优势所在
1.1 有利于加快电气工程智能化发展速度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扩大电气工程实践应用中的服务范围,需要促进其智能化发展,逐步实现电气设备智能化。因此,需要将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电气工程,加快电气工程智能化发展速度。具体表现在:①基于电气自动化的电气工程,能够使相关企业实践过程中形成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智能化管理模式;②基于电气自动化的电气工程,其智能化发展中的优势明显,有利于提升自身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水平;③基于电气自动化的电气工程,通过与计算机网络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实现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促使自身能够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
1.2 有利于完善电气工程监控功能
电气工程实践过程中重视电气自动化及相关技术的引入,能够使自身所在服务区域内的监控水平不断提升,并完善其未来发展中的监控功能。具体表现在:
①电气自动化作用下的电气工程,其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概况能够得到实时监控,有利于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②电气自动化作用下的电气工程,其各个生产环节产生的信息能够被及时获取,为自身的生产计划安全实施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促使工程实践应用中的监控水平日益提升;③电气自动化作用下的电气工程,将会形成有效的监控模式,从而实现对安全隐患的及时排除。
1.3 有利于提升电气工程实践生产水平
电气自动化发展中融合了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优势,对于电气工程实践生产水平提升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
①电气自动化支持下的电气工程,其设备性能不断优化,增强了电气设备工作稳定性,进而提升电气工程实践生产水平;②电气自动化支持下的电气工程,其生产模式得以优化,为生产计划的安全实施提供了科学指导,促使自身的实践生产水平不断提升;③电气自动化支持下的电气工程,实践生产中的问题发生率下降,确保了自身的实践生产水平良好性。
2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2.1 电网调度中的应用分析
电网调度体系中,组成部分有自动化电厂的信点通道、站端和控制中心三个环节,其中涉及到的主要元部件为电网调度工作站、大屏幕显示器以及中心服务器。借由电力系统局域网,把发电厂、电网调度中心、变电终端连接为一体,实施测量监控工作。同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电气工程中,可以随时对电网工作状态进行数据监测,从而了解实时信息,并在对数据计算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电力系统是否能够负荷当前用电量,真正实现了对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控制。因此,电网调度中应加强电气自动化及相关技术使用,提升自身调度工作水平的同时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
2.2 变电站中的应用分析
结合电气工程中变电站的实际工作概况,可知传统人工操作模式下的资源浪费、工作误差等问题突出,影响着变电站的生产效益,间接地加大了其生产成本。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发展现状,应借助电气自动化的优势,逐步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优化变电站服务功能的同时增加其生产效益。具体表现在;①电气自动化作用下的变电站,能够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促使变电站运行中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排除;②通过对电气自动化的引入,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够使变电站运行中的数据传输效率提高,并确保维修工作开展高效性,为变电站生产计划顺利完成奠定基础;③电气自动化支持下的变电站,其管理工作、数据信息采集、记录等将实现全面自动化,促使变电站的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2.3 发电厂节能、监控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建设中节能、监控问题的有效处理,关系着自身的生产成本及效益。因此,电气工程发展中所涉及发电厂的节能、监控效果是否良好,需要加强电气自动化使用。具体表现在:
①通过对电气自动化的引入,能够对发电厂设备、线路的能耗状况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出有效的工作方案,促使节能理念能够渗透于发电厂实践生产中,增加其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其良好的环保效益,确保发电厂的稳定发展;②根据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分散监控的实际要求,注重电气自动化的引入及优势发挥,能够完善其监控系统服务功能,并增强系统运行中的过程控制效果,实现监控信息的整合利用,实现发电厂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同时,电气自动化作用下的监控设备,能够获取发电厂生产设备运行信息,为其维护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的合理运用,对其电气工程发展至关重要:保持其良好生产水平的同时能够为其生产模式的形成奠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未来电气工程建设中应提高电气自动化的利用效率,将其渗透于电气工程的各个环节中,确保电气基础设施性能可靠性,促使我国电气工程应用过程中能够达到生产实践计划顺利实施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敏。浅析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J].山东工业技术,(17)。
[2]王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J].科技展望,(07)。
[3]王善彪,林宏英,佘庆军。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7(07)。
电子自动化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入了城市,造成城市用地和住房的紧缺。为了缓解建筑用地不足的局面,高层、超高层建筑便油然而生,而这种类型在遇到火灾时往往造成比较大的危害。这就要求对建筑消防电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保障人们的居住安全。因此,本文将按照国家的有关规范和要求,对建筑消防电气在安装和维护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消防电气系统;建筑;安装;维护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扩张是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而城市面积的短缺造成了住房需求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由于超高层建筑具有多层数、人流密集、短时间不易疏散等特点,一旦高层建筑内部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建筑消防电气的设计和建设,可以有效的避免和消除建筑内部的火灾隐患。这就需要建筑消防电气系统在安装的过程要有合理的规划、安装和维护,来保证其良好的防御功能。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筑消防电气的安装和维护问题。
二、建筑消防电气的功能
建筑消防电气的功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早期避难功能
建筑消防电气系统包含了消防电话、消防广播、应急照明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旦发生火灾,小区消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火灾报警信号及时的了解火灾的先期预报,通过消防广播等设施及时的疏散群众,避免出现秩序的混乱,从早期有效减少生命威胁。同时假如出现人员被困可以向其提供有效的逃离路线,帮助他们安全逃生。早期避难功能是建筑消防电气系统最重要的功能。
(二)控制火势功能
建筑消防电气除了能及时发现并输出火灾报警信号从而疏散群众以外,还可以利用防火门、防火卷帘等消防联动设备进行防火隔烟,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火势的蔓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被困人员的安全。该功能是体现建筑消防电器系统是否合理的一个关键功能。
(三)辅助救援功能
当火灾发生时,是否有高效率的救援往往是损失程度大小的关键,而建筑消防电气系统可以为救援工作提供辅助,便于消防人员及时了解火情信息,也能一定程度上保护消防人员的安全,从而确保灭火救援的工作的有效进行,能大大降低了火灾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该功能是一样辅助功能。
三、建筑消防电气的安装
建筑消防电气系统主要包含火灾报警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两部分。因此,探讨建筑消防电气的安装,也是要从两方面来进行分析。目前,出台的规范主要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它们都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在规划设计时应切实遵循。
(一)火灾报警系统的安装
因为火灾报警系统是火灾发生时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它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安装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确保每一个部件都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安装主要包含探测器、按钮、模块(接口)、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器、报警联动一体机、重复显示器、警报装置、远程控制器、火灾事故广播、消防通讯、报警被用电源安装等项目。
在安装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
1.火灾报警系统的安装专业性很强,因此施工前必须经相关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批准,并且由有许可证的安装单位来承担,确保施工质量。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安装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条例,满足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的要求并且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备应选用经国家相关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并且安装前均应妥善保管,防止损坏,安装时应避免机械损伤。发现设备材料不符合要求时要及时更换。
4.因为大多数管线安装比较隐蔽,因此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质量,防止返工维修。
(二)消防联动系统的安装
消防联动设备主要有防火阀、防火门、防火卷帘、送风阀、排烟阀、水流指示器、电磁阀、排烟风机、送风机、消防泵、喷淋泵、切断电源装置、通讯、应急广播等。它的安装就必须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在安装的过程中,要配合消防控制中心之前的基础工作,并按照联动设备厂家说明进行严格的安装,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通电试验,保证能正常使用。最后,还要将用明显标志标出联动设备导线,用锁母将金属软管与设备进行连接,并根据配管规定接地。
四、建筑消防电气的维护
建筑消防电气系统的维护, 是保证消防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假如消防管理部门对消防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不加以重视,不去系统保养消防设备,随着投入时间的推移,系统的可靠性会下降,不能达到火灾保护功能。因此工作人员要及时定期、按时的对消防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测试和维护。从而保证整个消防电气系统的保持在一个好的好性能。对建筑消防电气的维护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维护:
(一)消防水系统的功能测试。
消防水系统是建筑灭火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幕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等。消防水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对建筑物的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对消防水系统的功能要定期测试,最好每一年全部测试一遍,包含水流指示器、消火栓启泵按钮的测试、消防水泵有三种启动方式(现场启动、自动启动、远程启动)是否进行等。
(二)备用电源的维护
假如发生火灾,普通电源就会被完全切断,为此,消防电气的备用电源就显得至关重要。通常状况下,工作人员在维护消防电气设备时也要对备用电源进行全面的检查,在发现电池失效之后,要立即进行更换,确保建筑消防装置安全、能可靠的运行。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检查维护
火灾发生时,第一时间对人员的疏散以及火灾救援最为关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职能就是能及时发现火情。因此,维护自动报警系统是消防电气维护工作的重点。按照行业相关标准,探测装置等运行时间大多都是 2 年,因此每隔2年或 3 年就需要一次彻底的清洗。并且还应进行定期的检查,从而确保其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总之,针对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消防部门常态化、制度化管理,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程序。并切实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消防电气系统及相关设备进行管理以及维护。假如有设备损毁,要及时修理或更换,确保消防电气系统的有效运行。通过对消防电气的全面检查维护,确保消防电气系统有效运行。假如电气设备有损坏,必须及时修理或更换。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五、结束语
建筑消防电气的安装与维护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的安装是否到位、安装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火灾抵御能力。因此,在规划设计上技术人员应全面的分析建筑的整体结构,从而合理的设计建筑消防电气系统。在安装上施工人员应该从技术上要足够可靠,在维护和管理上应该不断摸索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提高消防系统管理水平,最终保证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岳玮晨,智能建筑消防电气的安装与维护[J].工程科技;
[2] 杨念东. 建筑工程消防电气安装与维护策略刍议 [J]. 科技创新与应用,.02
[3] 张竹祥.浅析建筑消防电气的安装与维护及管理[J].价值工程,.10(12):107-108.
[4]郭艳靓.消防电气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02(04):262-265.
[5]迭勇,刘振,王少强.对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浅析[J].陕西建筑,.12(23):21-23-26.
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所谓电气工程内部自动化应用技术,就是希望透过不同类型自动检测途径,以及专属控制器具,进行远程性电力系统精准调试和监管,进一步确保对周边不同区域企业、居民的电力供应质量,同步处理好内部各项经济、安全类事务。尤其最近阶段,我国不管是经济或是高新技术研发实力,都产生本质性的变化结果,这对于后期一线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素质等,更提出较为严格的规范要求。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依据如今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规范要求和发展态势,进行后期各项全新应用方案筹备,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提供些许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
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功能;应用措施
电气工程,在当今高新科技领域中的支撑地位毋庸置疑,其主张时刻以计算机网络为主导媒介,透过本质层面上整改基层人员生活、工作模式。而电气自动化涉足行业类型繁多,如电气开关设计和航天科技研究等,毕竟电力才是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针对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细节,加以充分论证解析,绝对是迎合时代发展步伐的必要途径。
1目前我国电气工程内部电气自动化技术设
计规划的核心原则论述(1)其主张利用有限地资源,进行不同产品工艺制备流程电气自动化改造诉求满足。(2)电气自动化应用方案切勿过于复杂,旨在清晰划分处置机械、电气之间的关联特性。截至至今,大多数民用或是高新科技产品,都主张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予以改造,不可避免地牵涉到工艺形式创新、制造成本缩减、维护便捷性控制等问题。归根结底,技术人员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方案布置应用过程中,需要精准地控制不同类型电器部件,确保现场施工的安全可靠状况,以及人工智能操作维护的简单、人性特征。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灵活拓展沿
用的措施内容解析在电气工程领域内部改良延展自动化应用技术,其优势特征包括:①大幅度提升电气设备全程运行的安全、稳定水准。②全面深入地克制以往定期故障检修方式下遗留的诸多弊端,同步提升电力系统日常工作绩效,获取更多企业的广泛认知和大力推广沿用成就。尤其是透过技术应用层面观察,全新时代背景下的电气工程,有关内部状态检修技术,具体倾向于在电气工程中应用资产管理系统事务,将其在工程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功能如数发挥,届时提供状态检修过程所需中的状态数据信息;同时,结合相应的数据,准确预测电气工程中各种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存在的安全故障以及故障出现的因素等。有关诸多应用控制细节表现为:
2.1电网调度层面
处理电气工程内部的电网调度自动化改造事务,需要快速集合调度中心内的显示器、打印装置、计算机网络、服务终端等,其核心动机在于针对电网运营质量加以经济化调度,使得电网运行细节,都能够得到细致地监控、验证解析,方便在任何时间范围内,快速搜集电力生产期间的数据,使得发电控制、电力系统状态科学评估、合理调度、电力负荷预测等工序,都能够自动交接。如若当中衍生任何事故,电气自动化系统会快速追踪发生源,辅助技术人员在当下制定实施合理对策,尽量防止事故扩散,节省合理数目的成本资金。
2.2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应用层面
此类系统主要包括以太网、工程师工作站等分层分布结构单元,可以直接接受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以及脉冲量等信号,经过自行处理过后,针对既有设备运行参数加以实时显示,稳定内部信号输出效率,并将最终结果予以打印,妥善的处理设备与设备,线路与设备,线路与线路之间的关联,长此以往,对于快速贯彻电气生产中各类细节的实时监、保护指标,辅助功效异常深刻。
2.3变电站、配电工程层面
就是说在变电站透过不同类型自动化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替代过往复杂的人工作业,顺势提升变电站整体运作实效。透过此类角度观察验证,变电站内部自动化技术,主要是用以多层次、全方位地监控相关设备安全运行状况。技术人员需要全程利用微机设备,进行电磁式装置替代,顺势衔接自动测量、远程监控、事故信息自动记录等设备,完成操作监视图像、智能化改造指标,使得最终变电站能够顺利朝着综合自动化方向过渡扭转。
3结语
按照以上内容论述,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结果,是一类国家综合式经济、科研实力的象征产物,特别是经过全球化、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过后,我国电气工程内部自动化应用功能获得全面新生,开始朝着不同学科领域内自由扩散。今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做的便是,主动联合不同实际状况进行思维创新,争取为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全面改造沿用,创设应有的支撑辅助贡献。
自动化的毕业论文
自动化的毕业论文
摘要:建筑物的多项改造活动都包含在电气工程内,它极大影响着建筑物的结构性能。目前阶段,在设备运行以及线路连接等方面,有很多问题存在于建筑物电气工程结构中,对建筑电气工程的改造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在建筑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及实现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设计;注意事项;建议
引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到很多的领域,比如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等等,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综合了很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行业,主要特点是结合了强弱电、机电、软硬件等等。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
全空型电力电子开关:电子电力器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历了四代,第一代是晶闸管,并且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第二代是全控制式器件,是在交流变频技术之后出现的;第三代是复合型电力电子器件,也就是IGBT和MGT;功率集成电路,也就是PIC,是第四代的电力电子器件。从原来的低频发展为目前的高频电路:变换器电路的更新换代,是在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下所催动的;但是直流变换器用在普通晶闸管的时候,主要是相互控制整列,而交流变频传动采用的变频器方式则是交流到直流再到交流。而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取代了原来的变换器时,就增多了很多的采用。PMW变换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的显露出了很多的缺陷,因此,高频电路就逐渐取代了原来的低频电路。投入使用的通用变频器:在通用变频器投入使用之前,还经历了第一代功能型U/F控制类型,高功能型第二代U/F型和高动态性能的变频器。
二、在线监测系统
电气设备的状态维修,就是当电气设备处于某种状态下时,对其进行检测和维修。对电气设备状态维修技术来说,在线检测系统很关键。依据在线监测系统显示的数据,技术人员能够对出现的异常问题予以及时发现,并尽快的对故障维修方案予以实施。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绝缘监测
绝缘性能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有很大关系,我国在电网建设期间多采用挂网运行的绝缘子来对绝缘监测系统进行设计,比如玻璃、复合绝缘子等,这些装置容易被外界变化因素所影响,从而使得其性能减弱,为了电气设备的作业能够稳定进行,可以对绝缘元件实行监测系统的配备。
2、雷击监测
在输电过程中,如果线路出现问题,对电能的正常供应有很大影响。因此在状态维修方案中,要对雷击监测系统予以合理规划。例如,对避雷针等予以安装,假如电气设备遭受雷击的话,可以监测雷击前后情况,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保护。
3、环境监测
电气设备或者连接线路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监测系统主要是对大气温度、二氧化硫等进行监测,如果这些因素不利于电气设备性能作用的发挥,会有异常信号显示在监测系统上,并向监控中心传达,技术人员可以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实施维护。
三、关于自动化状态检修的常用技术
1、传感技术
维修人员在电气设备上对传感器予以安装之后,就可以时常对设备相关状态信号予以接收,有利于准确判断异常故障。另外,它能够使电气设备的监测范围得以有效扩大,精确捕捉信号,能够使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行水平得以有效提高。
2、通信技术
在进行状态维修操作时,要加快电气设备的异常信号向控制中心传输的速度,使维修人员能够将处理方案尽快制定出来,如,数字传输可以运用GMS或者CDMA系统,在这种局势下,控制人员就可以对电气工程的实际状态予以及时了解,有利于实时监测。
3、计算机技术
质量好的传感器可以准确捕捉到信号,并且在维修人员加工处理信号之后,应当将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电气设备感应信号筛选出来,有利于维修后期故障,确保工作顺利进行。通常情况下,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在这里有着广泛的运用,可以有效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处理。
四、建筑电气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经济方面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要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做到经济节约、技术可靠、质量过关。在实际的工程中,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案应符合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合理选用新技术,保证技术的安全可靠,选用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利用新型的技术来简化系统的设计,从而减低工程造价,保证经济上的`合理,降低投资的成本。
2、设计方面
在对智能建筑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应该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追求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智能建筑的功能全面、设施复杂,对设计和管理的要求较高,不同设备均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功能和性能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想要盲目追求最新和最全是不切实际的。若片面的追求设备的先进和功能的齐全,不仅在设计上会存在意想不到的难题,还会加大项目实施的难度,并抬高投资成本,增大运行所需的费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却难以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合理的建筑电气设计应该从每个项目的基础出发,选取适合的设备和系统,采用恰当的技术,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不仅能够满足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也降低了运行管理的难度。
3、质量方面
首先,在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认真审阅和校对设计图,确保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其次,操作的过程要严格遵循电气施工质量规范,采用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严禁使用伪劣产品,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五、加强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的建议
1、重视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是指,电气工程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典型方式就是数字化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自动化的网络程序,将大量的、多样化的、复杂的信息和企业生产相关的数据指令信息结合在一起编写程序,放入计算机中与网络相结合。企业在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就必须重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很好的将口令与信息完美结合。
2、现场总线技术的创新使用
现场总线技术的创新使用是指摒弃以往的电缆装置方式,将总线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节省电气工程装置的成本,方便减少安装的资金和原材料的供给。在未来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趋势中,计算机的网络技术肯定是支持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核心技术,主要是依靠系统的运行来对生产过程进行的设置和分配,因此,现场总线技术的创新使用由此产生。现场总线技术是可以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将现场的信息与生产的信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方便企业管理者进行统计与分析,初步实现了企业的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存取数据以及信息共享的要求。
3、重视人才的交流
电气工程自动化是一个对专业技术要求高度依赖的工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要重视对科研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对外引进人才,加强与相关专业实力雄厚的院校合作,也要进行企业内部的培训。企业可以在具体实施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成立一个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验室,积极与专业院校合作,使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也可以促进企业本身的发展,另外研究人员在研究电气自动化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企业员工自动的专业素质。另外,企业对公司内部优秀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加强培训,鼓励技术人员参与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以及发展中。这些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都是必须采取的必要手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有利于未来建筑使用性能的充分发挥。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现代建筑有着越来越复杂的结构,电力工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就电气工程设计自动化状态检修模式,施工单位对于过程中出现的电气问题要予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冯健朗.探讨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的设计和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18).
[2]程柳莹.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及发展[J].中国科技纵横,(8).
[3]陈福琴,冀建平.浅谈智能建筑与电气自动化的设计和技术[J].科技与生活,(1).
课题名称基于FPGA的数字电压计的设计
1 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传统的数字电压计设计通常以大规模ASIC(专用集成电路)为核心器件,并辅以少量中规模集成电路及显示器件构成。ASIC完成从模拟量的输入到数字量的输出,是数字电压表的心脏。这种电压计的.设计简单、精确度高,但是这种设计方法由于采用了ASIC器件使得它欠缺灵活性,其系统功能固定,难以更新扩展。后来发展起来的用微处理器(单片机)控制通用A/D转换器件的数字电压计的设计的灵活性明显提高,系统功能的扩展变得简单,但是由于微处理器的引脚数量有限,其控制转换速度和灵活性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电子工业的需求。而应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及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其集成度高、速度快、性能十分可靠、用户可自由编程且编程语言通俗易懂、系统功能扩展非常方便。采用FPGA芯片控制通用A/D转换器可使速度、灵活性大大优于由微处理器和通用A/D转换器构成的数字电压计。
数字电压计的高速发展,使它已成为实现测量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不可缺少的仪表,数字化是当前计量仪器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数字电压计已经进入了精密标准测量领域。这个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使自己掌握对数字电压表的理解,自己动手设计数字电压计并进行系统仿真。
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为EDA技术。EDA技术就是依靠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在EDA工具软件平台上,对以硬件描述语言VHDL为系统逻辑描述手段完成的设计文件,自动的完成逻辑编译,逻辑化简,逻辑分割,逻辑综合,结构综合,以及逻辑优化和仿真测试,直至显示既定的电子线路系统功能。
2 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
2.1 数字电压计
采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和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设计数字电压计。整个设计采用VHDL语言,由ADC0809转换控制模块、数据转换模块、译码模块和显示模块组成。并在MAX+PLUS Ⅱ下进行软件编程实现正确的工作时序后,将编译结果下载到FPGA芯片上生成SoC(片上系统)。
2.2 FPG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是一种新型的高密度PLD,采用CMOS-SRAM工艺制作。FPGA的结构一般分为三部分:可编程逻辑块,可编程I/O模块和可编程内部连线。配置数据可以存储在计算机上,设计人员可以控制加载过程,在现场修改器件的逻辑功能,即所谓现场可编程。
2.3 ADC0809转换器
ADC0809是采样分辨率为8位的、以逐次逼近原理进行模数转换的器件。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
2.4 VHDL语言程序
VHDL主要用于描述数字系统的结构,行为,功能和接口。VHDL的程序结构特点是将一项工程设计,或称设计实体(可以是一个元件,一个电路模块或一个系统)分成外部(或称可视部分)和内部(或称不可视部分),即涉及实体的内部功能和算法完成部分。
状态机是一类很重要的时序电路,是许多数字电路的核心部件。除了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外,状态机还包括一组寄存器,它用于记忆状态机的内部状态。状态机寄存器的下一个状态及输出,不仅同输入信号有关,而且还于寄存器当前状态有关。
3 设计方案
3.1 硬件设计部分
3.1.1 硬件电路设计
硬件电路包括模数转换电路,控制电路和显示电路。
3.1.2 FPGA功能模块设计
(1)A/D转换的控制模块设计
采用Altera公司EP1K30TC144-3 FPGA芯片作为系统的核心器件,负责ADC0809的A/D转换的启动、地址锁存、输入通道选择、数据读取。主要采用VHDL的多进程状态机完成。
(2)数据转换模块设计
本设计采用5 V参考电压,测量范围为0~5 V,由于转换器为8位,则电压的最小分辨率为0.02V,通过编写查表程序,对电压进行BCD编码,将8位二进制数转换为BCD码。
(3) 显示模块设计
本模块的任务是把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得到的BCD码转换成能被显示器识别的字型编码。8位二进制数转换成BCD码后为12位,因此需3个七段显示器显示结果。为了节省资源,采用扫描方式控制显示器的显示,扫描时钟由CLK提供,其频率应大于100 Hz,否则会有闪烁现象。
3.2 软件测试部分
选EP1K30TC144-3为目标器件并进行引脚锁定后,将程序下载到目标配置器件。先对ADC0809进行初始化,改变其模拟通道输入电压。采样电路对电压进行采样后,FPGA控制ADC0809对信号进行模数转化,然后将二进制数转换为BCD码,最后通过译码程序将结果显示在七段显示器上。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反复的调试每个模块的功能,使的整个系统完成正确的测量和显示电压功能。
4 实施计划
(1)1-4周 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翻译外文资料。
(2)4周 开题报告答辩。
(3)5-10周 进行毕业设计的理论研究、方案设计、软硬件设计、工艺设计、实验测试等。
(4)11周 中期检查
(5)11-13周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完成初槁
(6)14-15周 指导教师检查、批改论文;学生修改论文,定稿。
(7)15周 毕业设计答辩资格审查。
(8)16周 毕业设计答辩。
5 主要参考文献
[1] 谢淑如.Protel PCB 99 SE电路板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 褚振勇.FPGA设计及应用.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 陈耀和.VHDL语言设计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G.. Desquilbet, C. Foucher, and P. Fauquembergu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Voltage Dips,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PQA-94.
摘要 6-7
Abstract 7-8
第一章 绪论 11-19
1.1 课题来源 11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6
1.3.1 土壤压实对作物影响 13
1.3.2 数字图像处理 13-14
1.3.3 虚拟植物 14-16
1.4 本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 16-18
1.4.1 研究内容 16-17
1.4.2 技术路线 17-18
1.5 本章小结 18-19
第二章 试验方案设计 19-29
2.1 土钵容重标定 19-25
2.1.1 压实装置设计 19-20
2.1.2 容重标定 20-25
2.2 栽培与管理方法 25-26
2.3 数据采集方案 26-28
2.3.1 原位观测数据获取 26-27
2.3.2 破坏性采样测量数据获取 27-28
2.4 本章小结 28-29
第三章 基于图像分析的陆稻形态特征获取方法研究 29-42
3.1 植物图像获取 30-31
3.2 图像增强 31-32
3.2.1 图像平滑 31-32
3.2.2 图像锐化 32
3.3 图像分割 32-37
3.3.1 阈值分割法 33-34
3.3.2 数学形态学运算 34-37
3.3.3 连通域检测算法 37
3.4 植物特征提取的研究 37-41
3.4.1 图像标识 38-39
3.4.2 基于像素统计的面积计算 39-40
3.4.3 基于最小外界矩形理论的叶片长宽测量算法 40-41
3.5 本章小结 41-42
第四章 试验结果分析 42-47
4.1 土壤压实对陆稻地上部分的影响 42-43
4.2 土壤压实对陆稻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 43-45
4.3 陆稻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相关性分析 45-46
4.4 结论 46-47
第五章 陆稻植株的三维建模 47-53
5.1 陆稻的`生长机模型 48-51
5.1.1 陆稻根系的生长机模型 48-51
5.1.2. 陆稻茎秆、叶片的生长机模型 51
5.2 陆稻可视化模型 51-52
5.2.1. 陆稻根系可视化模型 51-52
5.2.2 陆稻茎秆、叶片的可视化模型 52
5.3 本章小结 52-53
第六章 陆稻模拟系统的实现与程序设计 53-67
6.1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简介 53-54
6.2 开发环境搭建 54-57
6.3 系统实观 57-64
6.3.1 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57-58
6.3.2 生长机的模块 58-60
6.3.3 可视化模块 60-61
6.3.4 形态学参数统计模块 61-62
6.3.5 坐标变换模块 62-63
6.3.6 系统模拟界面 63-64
6.4 仿真结果及分析 64-66
6.5 本章小结 66-67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67-69
致谢 69-70
参考文献 70-74
附录A: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及工作情况 74-75
附录B:试验附图 75-76
附录C:部分源代码 76-86
电气自动化发展方向探讨毕业论文
1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电气自动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机器设备的运行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整体的生产力,同时,为企业赢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通过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发现其发展呈现以下的特点:
(1)与物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电气自动化不断发展,其中固体电子学属于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这样看来,电子自动化技术与物理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发现物理学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推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2)与信息技术进一步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逐渐被用于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现在信息技术进一步的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其方便快捷,易于使用和维护的优势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接受;
(3)现代技术进一步带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自动化的相关机器和设备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很多新型的电气化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气自动化的丰富和发展。由于很多新型的电气化产品都需要专门的电气化人才进行研发,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相关科研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2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研究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们应该重视电气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下面对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1)电气自动化越来越开放。为了更好的实现系统和外界的连接,那么电气自动化就要进一步朝着开放化发展。系统和外界的连接应经逐渐成为电力系统运动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核心。信息技术与电气自动化的联系还将进一步的紧密,其应用也将进一步拓展。同时,信息技术与电气自动化的结合将进一步引导电气自动化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电气自动化与办公系统之间交流的便捷化。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其信息化水平,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电气自动化与办公系统的交流,能够保证不同的软件和硬件等产品的数据进行交换,并进一步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电气自动化与办公系统之间交流的便捷化,能够为企业处理产品数据时节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3)电气自动化相关产品不断创新。电气自动化从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步的稳定和成熟,并且进一步相应国家的号召,不断地致力于电气自动化相关产品的创新工作当中。在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创新中,着重增加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改善我国现如今电气自动化相关产品的发展现状,坚定的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不断开发创新型的电气自动化产品。
(4)重视电气自动化生产的安全化。我国对电气自动化生产的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电气自动化企业也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提高电气自动化生产的安全性。现如今,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生产已经出现了安防行业技术多系统集成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的把电气自动化的安全系统和非安全系统集合起来,使得用户能够在非安全系统的基础上也能够达到安全的目的。我们可以预见,电气自动化的安全系统和相关产品将成为未来一个发展的重点。
3总结
电气自动化从二十世纪中期发展至今,已经越来越成熟和完善。电气自动化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一些特征,这些发展特征很好的说明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不断的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的研究和探讨,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 自动化求职信
★ 自动化自荐信
★ 自动化求职信
★ 自动化专业求职信
★ 自动化求职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