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考毕业论文撰写经验(共含1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江湖热心市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本科自考毕业论文怎么撰写
在现实中,很多自考生等到需要申请学位了才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写论文,很不符合规范,严重影响学位证书的顺利取得。作为主考院校的自考论文指导老师,在这儿,我有必要把自考毕业论文撰写的核心内容和框架告诉考生,因为毕业论文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这是考核论文成绩的基本依据之一。
在长期的论文写作实践中,论文写作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格式,并逐渐成为相对定型化的文章结构程序,通常称之为论文结构的“基本型”。这种基本型的文章结构,包括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有似乎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推理的结构,故被人们称为“三段论式”。毕业论文的起草,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写好序论、本论和结论。
一、写好序论
序论也叫前言、引言、导论或绪论,它是论文的开头部分。毕业论文的序论的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背景、缘由、意义和目的,或研究的目的、范围、方法及所取得的成果,也可以对本文的基本观点、本论部分的基本内容作一个扼要的介绍。序论的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代式。
开头交代论文写作背景、缘由和目的意义。例如,《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一文的序论:《中国残疾人法》的颁布实施,使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残疾人的劳动就业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并妥善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对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引自学员毕业论文,下同)。
(二)提问式。一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在简要交代写作背景之后随即提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国有企业人才外流的原因及对策》一文的序论:
当今世界,商品竞争,科技竞争,国力竞争,正在突破地域、意识形态的界限而日趋激烈。而在这股竞争大潮中,人才的竞争则是关键。当人们为改革开放中人才大流动的出现而欢呼时,国有企业却频频告急。人才大多是从国有企业流向非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的不少厂长(经理)深感“留人乏术”。为什么在人才竞争中,国有企业会处于被动地位?怎样才能吸引人才?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三)出示观点式。序论开宗明义,将本文的基本观点或主要内容揭示出来。例如,《略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序论: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证。坚持党对社会主义的领导,是历史作出的结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党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
(四)提示范围式。序论部分提示本文的论述范围。例如,《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战斗堡垒》一文的序论:在我国十一亿多人口中,有九亿是农民。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谈不上全国的小康。而要让九亿农民都能在本世纪末奔上小康路,农村党支部建设是关键。本文试就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问题,谈一些看法。
(五)阐释概念式。序论先释题,阐释题目中和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例如,《国有商业企业潜亏现象初探》的序论:潜亏是企业亏损在报告期已形成,而未在报表上反映的潜伏亏损额。它一般以物亏、价亏、呆帐和坏帐等形式潜伏于企业内部,随时都可转化为明亏。潜亏造成企业虚盈,财政虚收,资产不定,信息失真,掩盖了经营状况的真相,助长了经营的短期行为,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潜亏侵蚀了国有资产的完整,将不该分配的收益予以分配,形成国民收入超分配,既危害企业,又贻害国家,必须加以解决。。序论的不同写法使毕业论文呈现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风貌,避免“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感觉。但无论采用哪种写法,每篇毕业论文的序论,都应当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序论要开门见山,迅速入题。议论性文章通常要求开门见山,一开头就能让读者接触到文章的中心,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而不能“下笔干言,离题万里”,带着读者在文章中心以外尽绕圈子,使读者如堕入五里雾中。
第二,序论要引人入胜,能抓住读者。开头要让读者对文章产生良好的初始印象,发生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序论要有实质性内容和易于吸引读者的词句。
第三,序论要简洁、有力。开头的文字不宜过长,以免显得头重脚轻,结构不匀称。一个繁杂冗长的开头,会使读者产生恶劣印象而不忍卒读。古人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开头要像放鞭炮,骤然而响,使人为之一震。毕业论文开头的文字尤其要简洁、有力。
文章如何开头,是作者常常要煞费苦心的事情。写好序论,对毕业论文初稿的完整是关键性的一步,切不可草率从事。
二、写好本论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论证观点的主要部分,也是最能显示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的重要部分。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本论部分写得怎样。
本论部分的要求,一是论证充分,说服力强;二是结构严谨,条理清楚;三是观点和材料相统一。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本论部分最主要的任务是组织论证,以理服人。作者要千方百计地证明
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可信的。为此,必须围绕论点,运用论据,展开充分的论证。论证就是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或证明敌对论点错误性的过程和方法。从论题的性质来看,论证又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
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证明它的正确性,从而把论点确立起来的过程就叫立论,也叫做证明;常用的证明方法有: 运用例证法进行论证,事例要典型,数据要确凿,叙述的语言要简明扼要。
(2)引证法,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言论,权威人士的观点、理论,或科学上的公理、定律,还有其他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论证方法,也称“事理论证”。例如: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基本原理,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又说:“任何民主,和一般的政治上层建筑一样,归根到底是为生产服务的,并且归根到底是由该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列宁的这些基本观点说明,政治来源于经济,又反作用于经济,既是指导作用,又是服务作用,是指导与服务的统一。
采用引证法,所引用的言论要忠实于作者原意,不能断章取义;引语要准确无误,最好注明出处;引语要简洁,避免大段引用、喧宾夺主;对引语要作一些阐发说明,不要引完即简单下结论。
(3)分析法,就是把一个较为复杂庞大的事物或事理,分解切割成若干部分,然后一一加以考察的论证方法。通过对所论事物或事理的分析、透视,发掘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和规律来,从而很好地证明论点。例如,题为《要办好学校必须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毕业论文,对学校原来的领导体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所存在的弊病作了这样的分析:可以作出多种解释。
(二)把“领导”与“负责”分工,不符合管理原理。
(三)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四)在校长上面加了一个管理层次,形成了书记——校长——主任——教职工四个层次。管理层次越多,工作效率越低。
通过这样入情入理的层层分析,旧体制的弊端昭然若揭,也就从反面很好地证明了“要办好学校必须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中心论点。
(4)推理论证,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议论文与逻辑推理是分不开的。从文章的整体来看,完整的论证过程也就是归纳、演绎或类比推理的过程;从文章局部来看,在各个论证环节中,也可采用这些推理形式。学员论文运用推理论证的例子随处可见。
立论论证的方法除了以上几种外,还有因果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这里不一一介绍。
2、驳论
驳论是通过驳斥敌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三种。常用的驳论方法有直接反驳、反证法、归谬法等。
(1)直接反驳,就是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敌论点是错误的方法。
(2)反证法,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反证法。例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为了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点,就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正面论点,然后运用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从而驳倒了反面论点。
(3)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例如:如果按那些政治“精英”们所述的理论来分析,只会产生这样一个现实:即凡是走上资本主义私有化道路的国家,全部或至少大部都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但可惜的是,这种现实还不存在,这种材料在现实的世界上还没有。
论证或反驳的方法有很多种,究竟使用哪一种或哪几种,要根据论证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一般来说,单纯地只用一种论证方法是很少见的,在多数情况下,需要将几种论证或反驳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论证效果。
(二)结论严谨,条理清楚
本论的篇幅长,容量大,层次较多,头绪纷繁,如果不按一定的次序来安排文章内容,就会层次不清,结构混乱,大大降低表达的效果。根据层次之间的不同关系,可以把本论部分的结构形式划分为并列式、递进式和混合式等三种类型。
1、并列式结构
又称平列式结构或横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围绕中心论点划分为几个分论点和层次,各个分论点和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2、递进式结构
又称推进式结树或纵式结构。它对需要论证的问题,采取一层深于一层的形式安排结构,使层次之间呈现一种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逻辑关系,从而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透彻的论证。
3、混合式结构
也称并列递进式结构或纵横交叉式结构。有些论文的层次关系特别复杂,不能只用一种单一的结构形式,需要把并列式和递进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混合的结构形式。采用混合式结构,又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并列的过程中,在每一个并列的面上,又展开递进(并列中的递进);一是在递进的过程中,在每一个递进层次上,又展开并列(递进中的并列)。这种方法比前两种更复杂,也更难掌握一些。
为了避免由于内容过多而使条理不清,写作本论时,常在各个层次之前加一些外在的标志,这些外在标志的主要形式有小标题、序码、小标题与序码相结合及空行等几种。
(三)观点和材料相统一
本论部分的内容由观点和材料构成,写好本论的另一个要求是将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观点统帅材料,以材料证明观点。从总体上说,材料应按照各自所要证明的观点来安排,即把所有的材料分别划归到各个小观点之下,随着观点间逻辑关系及排列顺序的明确,材料自然也各得其位了。但是,在同一内容层次之中的观点与材料应怎样安排,究竞是先出观点还是先列材料,在起草时不能不斟酌一番。为了避免雷同,应该有所变化。一般是先摆观点,后列材料;有时也可以先列材料,再摆观点;还可以边摆观点边列材料,夹叙夹议,由浅入深。总之,要把材料和观点紧紧地糅台在一起,有机地统一起来,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
三、写好结论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以研究成果和讨论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所得出的最后结论。毕业论文的结论部分大致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提出论证结果。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应对全篇文章所论证的内容作一个归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总体性看法和意见。例如,《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乡镇领导方法》一文的结论:
总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新的体制转换阶段,乡镇领导干部作为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带头人,在思想认识、领导方法等方面都必须来一个很大的转变,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论文结论部分,作者常常不仅概括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还指出课题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为他人继续研究指明方向、提供线索。例如,《地方行政机关后勤工作改革之路》一文的结论部分:总之,机关后勤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在当前,我们仍处在上述较容易见到成效的某些方面进行探索的阶段,我们要力争有一、二个突破口,在取得成果之后,不断把后勤改革引向深入,达到服务社会化的最终目的。
谢辞。在结论部分的最后,也可以写上几句话,向在本篇文章的撰写过程中,曾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谢辞要写得感情诚恳,言语得体,不要过多的溢美之辞。例如: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我的指导导师××先生的悉心指教,并得到其他几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一并谨致谢忱。
古人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论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写好结论,应该注意两点;第一,要使结论部分真正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一般不要提出新的观点或材料;第二,结论的语言要简洁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自考论文指导中的总结和分析的要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教益。考生们必须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研究兴趣,多研究材料,写一篇科学严谨的,有自己特点的论文。
本科专业(含本科段、独立本科段)自考生在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都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工科类专业一般为毕业设计、医科类一般为临床实习)及其答辩考核。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自考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相同专业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对本科专业自考生这一特定群体,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就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作简要论述,供参考。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
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认真全面记录。
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
通读即对全文进行阅读,选读即对有用部分、有用内容进行阅读,研读即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深入、反复的阅读。在研读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要眼、手、脑并用,发挥想象力,进行新的创造。
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考生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内容纲要。内容纲要包括大项目即大段段旨、中项目即段旨、小项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基本格式:一般毕业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4方面内容构成。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摘要即摘出论文中的要点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要写得简洁。要明确、具体地提出所论述课题,有时要写些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要简单介绍论证方法。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即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篇幅较长的论文常用推论式(即由此论点到彼论点逐层展开、步步深入的写法)和分论式(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分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个分别加以论述)两者结合的方法。结论部分是论文的归结收束部分,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参考文献即撰写论文过程中研读的一些文章或资料,要选择主要的列在文后。
第五、研究课题的保障工作―――修改定稿。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总之,撰写毕业论文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对于缺乏写作文章的自考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考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虚心向指导教师求教。
[毕业论文如何撰写?]
如何撰写毕业论文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要写好一篇毕业论文,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问题:
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认识
1、概念:毕业论文是有特定的审定标准的论文,对选题、中心论点、资料论据、框架结构、语言表述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2、对象:毕业论文是和专家的对话。不要写大段的作家生平、作品介绍,在最后答辩时同样要注意,陈述时不要介绍论文内容,而应该注重在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自己的创新点、局限性、不足这些地方。
3、标准和要求:
1)论点明确,要在3-5分钟之内能陈述清楚自己的论点。论点新颖论文可以达到优秀的水平。
2)中心突出,无论分几个方面说明,都要始终围绕中心主题。
3)论据充分,扎实。所找的材料要贴切论题,别人的评论、作家的自述、各家的论争、以前和现在的对这个论题所研究的结果都可以做论据。
4)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分段代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层次。没有段落的文章不是好文章,反之,分段太多太碎的也不是好文章。分段不宜过多,3-5段。
5)表述要清楚明了。文字不要华丽,少用修辞手法,文章风格要质朴、清楚,语言要干净利落。
6)写作要规范。注释、引文要高度的严格,论点的提出要有依据,要做到学术规范。
7)要有新的角度、新的观点。
4、态度:要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去完成,尽可能的查找一切的材料,要高度的重视、思考一切相关的问题,尽可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深度和广度。
二、写作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题(是至关重要的):决不是随便选一个题目的问题。选题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是对自己以往学习的一个完整清理的过程。要认真回顾对哪些内容印象更深、更感兴趣,哪些是有可能写的比较好的,可能会接触哪些材料。题目本身的大小难易不是问题,是并不重要的.,关键在于怎么写。怎么写永远比写什么重要,任何半点突破都是有价值的,和别人的差异就是价值。论题举例:
古典中的现代和现代中的古典(有着哲学思辨的意味)
论钱钟书知识的围城
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神
徐志摩诗歌的文体特征
日记(书信)在现代小说中的运用
鲁迅作品中的民俗现象
以上都是论题独到、论点新颖的例子。下面举反例:
论艺术美与生活美(论题过大)
论朱自请的散文(论题过大)
论骆驼祥子和小福子的死(论题过小)
要从某一部作品顺带谈一个问题,选择一个角度来深入的讨论。
2、收集材料:材料的收集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要带着问题进行,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逐步的凝聚眼光、集中思路,其中要注意一大一小两个问题:
大:收集材料的过程是完成文献综述的过程。跟自己论题相关的成果有哪些,重要的观点、已经运用过的角度和方法、概括前人的观点,这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放在论文的第一段来写。
小:要准确的记录材料的出处、出版社、时间、页数。
3、提提纲:提纲的逻辑关系、层次感对论文的步骤有直接关系。
4、初稿:初稿尽早尽快的写,要连贯,一气呵成,然后再进行修订。
5、修订:最后的修改和确定要放慢速度,仔细的斟酌、严谨的推敲,反复的打磨。
概括起来,在做论文的过程中,如心理学专业,考生要先后经历选题、确定导师、查阅文献、收集数据、数据处理、撰写论文、提交论文和论文答辩8个阶段,下面首先介绍第一阶段,即选题。
一般在主考院校组织论文讲座的当天,有关老师会发给考生论文题目清单和选题单。论文题目清单都是从教师那里征集上来的,很多是老师们自己的研究课题。考生要仔细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认真选择。选题单是主考院校有关老师了解考生做论文意向的唯一依据,所有的个人信息要详细、工整地填写,尤其是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重要信息,以便老师能及时与考生联系。
在选题单上的`3个专业方向中,考生需在每个方向填写最感兴趣的两个论文题目。如何选择论文题目?根据这些年来的经验,有以下几条供大家参考。
文献综述类题目尽量不要做
综述性论文需要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从选题到提交论文,一般仅有3个月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查阅到写综述的参考文献,难度相当大。每次没能通过论文答辩的考生,绝大部分都是选择了综述类题目,希望大家吸取教训。
选题尽量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
一是便于收集数据,二是通过论文写作,对考生今后工作也有帮助,一举两得。反之,选一个与工作毫不相干的题目,从头开始,只能落得个事倍功半的结果。考生如果是名医生,可选一些临床心理方面的题目,如果是中小学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教育心理方面的题目。
选择感兴趣的题目
做论文是原创性的工作,因此,考生对某个方面感兴趣,会促使自己积极主动地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强烈的成就动机将是做一篇优秀论文的基础。
对所有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来讲,做学术论文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绝不是想象中那样轻松。自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强化复习通过考试,但做研究是完全不同的过程。只有在考生花费精力查阅大量文献后,才能知道可以做什么课题,还需要考生自己去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报告。(北京大学心理系培训部主任:李同归)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应包括下列内容:封面、目录、题目、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分述如下:
(一) 封面
(二) 目录
毕业论文要求层次分明,必须按其结构顺序编写目录,它是文章展开的步骤,也是作者思路的直接反映。目录独立成页。
目录格式虽然只是论文的结构层次,但它反映了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注意的是所用格式应全文统一,各级标题独立成行,层次下的正文必须另起一行。
(三) 题目
题目的名称应力求简短、明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毕业论文的中心内容和学科特点。题目长度一般不超过个20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标题做补充。
(四) 摘要及关键词
题目之后,要求写出毕业论文摘要及关键词。以精炼的文字对论文观点、方法、成果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自成一篇短文,富有报导色彩。摘要以不超过300字为宜。
关键词(也叫主题词),是反映内容主题的词或词组,一般3-8个。关键词放在摘要的下面。摘要及关键词独立成页。
(五)正文
正文部分请参阅护理各种题材论文的写作模板。
(六)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最后,必须列出所用过的参考文献;所列写的参考文献必须严格按照论文中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写。
4.1 论文的三要素
毕业论文同其他任何论文一样,都具有三大要素(three essentials):论点(argument)、论据(basis of argument)、和论证(demonstration)。
4.1.1 论点的确立
论点,是作者提出的观点,是论文研究的中心。在确立论点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立论要准:所确立的论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论点要新:所提出的观点在某一方面带有开创性,或立论角度与众不同。
内涵要深:所提出的论点能在内涵上揭示事物的本质。
还必须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
对材料进行分析:对手头的材料进行鉴别、分析,把握事实的本质,找出共同点或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进行纵横比较:根据已有材料的内容,对相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使理论更科学、更深刻。
4.1.2 论据的提炼
论据是事实、道理,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可靠依据。论据主要有数据型论据和理论型论据。前者指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或发展过程中人们所统计或记载的数据、百分比等。这种论据如果真实可靠,则极具说服力。理论型论据指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源于实践并为大家公认的理论、观点或方法。这种论据,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增加论文的理论深度和权威性。
在写作论文时,千万不要认为把材料堆在一起就是论据。材料要成为论据,必须经过提炼。提炼论据时,要注意两个原则:
论据与论点必须高度统一:论据不能偏离论点;删去材料中那些与论点无关紧要的部分,保留有效部分。
论据必须有说服力:论据要可靠、典型、充分。
4.1.3 论证的过程
论证,就是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论点的过程。在论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阐释论点时紧扣主题,不“走调”;
分析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脱节”;
运用逻辑推理,前后一致;
建立分证点,纵横伸展;
不要过多地或过长地使用理论型论据的直接引语。
4.2 论文的摘要
论文的摘要必须忠实于论文的内容,反映论文的主题,必须具体准确,文字精炼,简明扼要,不能含糊其词。从其摘要,就知道论文的梗概。因此摘要被称为论文的缩影。写摘要时,宜采用第三人称,尽量避免各种时态混用。一般长句用得多,复合句用得多,词语的使用比正文更正式。论文摘要一般在100个词左右。
以下提供一些短语和句型,作为专写摘要时的参考:
This paper (article, thesis) presents (shows, provides, addresses, expresses)…
This paper (article, thesis) discusses (studies, concerns, deals with, tells of, touches on, expounds, elaborates on, explores, probes into, focus on)…
This paper (article, thesis) introduces (reports, explains, analyses, emphasizes, summarizes)…
This paper tries (attempts) to (makes an attempt to)…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makes a tentative study,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 reveals (illustrates)…
Centering around…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explore (probe into)…
The purpos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4.3 论文的关键词
关键词也是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是论文中最重要、出现或隐现频率最高、专业性较强、能体现论文主题的词语。一篇论文的关键词为三个到五个。各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
4.4 论文的开头和结尾
论文的开头涉及论文观点、目的、意义、特点,甚至论文研究范围及情况背景,但不一定面面俱到。论文的开头并无固定格式。它可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揭示主题,也可以间接含蓄,暗示主题。
结尾,是论文正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论文论点的总结和复述,具有高度概括性。在结尾部分,作者还可以就本题展望未来,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发人深思的问题。结尾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也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4.5 论文的注释
注释分夹注和尾注两种,必要时可用附注,但目前学术论文写作的注释以夹注为主要方式。引文必须同行文所述直接相关。
(1)夹注:夹注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其中“作者姓/名”表示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为中文作者的用其姓名,英文作者的用其姓):
直接引用必须标明页码:(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 ,如:
随着语篇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只有把交际过程的所有因素都包容进来时,语篇才能得到恰当的解释和描写”(Dogil et al, l996: 481)。
Leather (1983: 204) 认为“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是受本身制约的,而超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具有聚集性,因此更为严重”。
间接引用无须标明页码:作者姓/名(年代),如:
Halliday (1985) 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2)尾注:若采用尾注的形式,须在正文需要注释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①、②、③……, 注文在文章末尾。对标题或全篇文章的说明也可以用尾注的形式处理,但注号用*,注在文章末尾。
4.6 论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指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所参考过的图书、杂志及其他文献资料。这些参考文献使论文论据的可靠来源,也使论文论点得以成立的坚实基础,反映出作者的研究范围和学术视野。
4.6.1 基本要求
文献目录应另页书写,外文文献编排在前,中文文献排后。
文献目录一律按作者姓氏外文字母或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无须用数字进行编号)。
每条文献必须顶格写,回行时空四个英文字符或两个汉字。
外文文献的书名,所载的期刊杂志名,论文集名及博士论文名用斜体,实词首字母大写。
外文文献中论文题目(不用斜体)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其他字母一律小写(Time New Roman, 五号,1.5倍行距)。
中文文献目录中的书名、期刊名和论文集名用书名号《 》。(中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
中文文献中论文题目不用书名号《 》或引号“”(中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
毕业论文参考书目写法以本规范为准,如遇本规范中未包括的特例,参阅《外语教学与研究》参考书目体例。
4.6.2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
期刊
(1)期刊式一:作者姓,作者名.出版年代.论文题目.期刊名(斜体).期刊期号:论文页码范围
例:Chomsky, N. 1980. On binding. Linguistic Inquiry. 11/2: 1-46
(2)期刊式二:第一作者姓, 第一作者名 & 第二作者名, 第二作者姓.出版年代.论文题目.期刊名(斜体).期刊期号:论文页码范围
例:Hawkins, R.& R. Towell. 1993. Universal grammar and the acquisition of French verb movement by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9/3: 189-233
(3)期刊式三: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 按照以下格式书写:
例:Hawkins, R. et al. 1993. Universal grammar and the acquisition of French verb movement by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9/3: 189-233
专/编著
(1) 专著式:作者姓, 作者名.出版年代.专著名(斜体).出版地点:出版社
例:Chomsky, N. 1986a. Barrier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Chomsky, N. 1986b. Knowledge of Language: Its Nature, Origins and Use. New York: Praeger
(2) 编著式一: 作者姓, 作者名. ed.年代名.编著作品名(斜体).出版地点:出版社
例:Ravenel, Shannon, ed. 1990. The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 of the Eightie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3) 编著式二:第一作者姓, 第一作者名 & 第二作者名, 第二作者姓. eds.出版年代.编著作品名(斜体).出版地点:出版社
例:Gong, Victor & Norman Rudnick, eds. 1986. AIDS: Facts and Issues. New Brunswick: Rutgers UP.
(4) 编著式三: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按照以下格式书写:
例:Welsch, Roger et al. eds. 1987. Cather’s Kitchens: Foodways in Literature and Life.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5) 非第一版著作按以下格式书写:
例:Gabel, John B. & Charles B. Wheeler. 1990. The Bible as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论文集
(1) 论文集式一: 论文作者姓,论文作者名. 出版年代. 论文题目. In文集名(斜体), ed. 编著者/主编姓名. 论文页码范围. 出版地点:出版社.
例:Echols, C. H. . A role for stress in early speech segmentation. In Signal to Syntax: Bootstrapping from Speech to Grammar in Early Acquisition, ed. J. L. Morgan. 151-170. Hilldale: Erlbaum
(2) 论文集式二:第一作者姓, 第一作者名 & 第二作者名, 第二作者姓.出版年代.论文题目. In文集名(斜体). eds.第一编著者姓名 & 第二编著者姓名.论文页码范围.出版地点:出版社
例:Sinclair, J. & Tad Jones. 1986. Basic computer processing of long texts. In Computer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asearch. eds. G. Leech & C. N. Candlin. 185-203. London: Longman
博士论文:作者姓, 作者名.答辩年代.博士论文题目(斜体). Ph.D. (Doctoral) dissertation.学校名
例:Stowell, T. 1981. Origins of Phrase Structure. Ph.D. dissertation. MIT
学术论文:作者姓, 作者名. (研讨会召开年月) .论文题目.研讨会名称.研讨会召开地点
例:Mace-Matluck, B. J. & W. A. Hoover. (May, 1980) . Bilingual reading: effects of learner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 of instruction on reading achiev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5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St. Louis, MO.
翻译作品:原作者姓, 原作者名.原作年代.原著名. Trans.译著名.译者名姓.译著出版年代.译著出版社
作者佚名:作品名称(斜体).出版时间.版次.出版社所在地: 出版社
例:A Handbook of Korea. 1982. 4th ed. Seoul: Korean Overseas Information Servic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Information
4.6.3 中文参考文献格式
期刊:作者姓名.出版年代.论文题目.《期刊名》.期刊期号,论文页码范围
例:程工. .名物化与向心结构理论新探.《现代外语》第2期,128-144
专著:作者姓名.出版年代.《书名》.出版地点:出版社
例:方立. 1993.《美国理论语言学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编著论文:作者姓名.出版年代.论文题目.《编著或文集名》.编著者姓名.论文页码范围.出版地点:出版社
例:刘润清. 1989.英语语篇分析.《话语语言学论文集》.王福祥,白春仁主编. 305-335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译著式:原著作者姓名.原著出版年代.原著名(斜体).中译本:《译著名》.译者姓名.译著出版年代.出版译著的出版社。
例:Chao, Y. 1968.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中译本:《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 1979.商务印书馆
学术会议论文式:作者姓名(研讨会召开年月).论文题目.研讨会名称+宣读论文.研讨会召开地点
例:彭宣维(6月).音系组织的语篇特征.第4届全国话语分析研讨大会宣读论文.重庆
4.7 论文的写作步骤
确定选题范围
查资料,做笔记
分析材料,找出规律
初建论点,制定提纲
再查资料,充实论据
审订论点,修改提纲
正式写作
修改、定稿
(一)毕业论文(设计)按学院规定的要求,用计算机打印,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
(二)必须按照如下统一格式打印毕业论文(设计):
1.封页上的内容一律按照统一封面的样张式样打印,必须正确无误。
2.题目和标题
(1)论文(设计)题目为宋体小三号加粗,可以分1或2行居中打印。
(2)论文(设计)题目下空一行,另起一行打印“摘要:”二字(宋体小四号加粗,字间空一格,标点符号占一格,其余内容为宋体五号,一倍行距)
(3)中文关键词打印为“关键词”,宋体小四号加粗。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宋体五号。
(4)标题:标题都以小四号加粗左起打印。
(5)论文英文题目下空一行,左右各缩进2个字符,左起打印英文摘要“Abstract:”(“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及英文内容(“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6)英文摘要下,左起打印英文关键词“Key Words:”及内容(“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加粗)
3.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
4.图:图题采用中英文对照时,其英文字体为五号宋体,,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引用图应在图题的左上角标出图号,图号按顺序编号。若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题下列各部分内容。在图题的左下角标出文献来源。
5.表格:表格按顺序编号,表应有标题,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注明单位。
6.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项。公式后应注明公式来源,按章顺序编排。
7. 注释:参看第二大点内(八)
8.参考文献:按论文(设计)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论文(设计)的组成部分。如“……陈xx教授对此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5】”。
9.页边距为:上、下各2.5cm,左3.0cm、右2.0cm。
备注:有部分专业如理科、外语、广告学等格式有特殊要求者,由各院(系)制定统一格式。
(三)参考文献中著录格式示例
[1]连续出版物(期刊)[J]
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期号,起止页
例:[1]李强.当代社会的分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34~36页
[2]专著[M]
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2]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1982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9~81页
[3]论文集[C]
序号 作者.题名.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3]李宝.西南联大的人文精神.云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内迁院校在云南[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23~245页
[4]学位论文[D]
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例:[4]李必成.论我党在抗战时期的民主党派政策[D].北京:北京国家图书馆,2019.
[5]报纸文章[N]
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月日(版面).
例:[5]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6]报告[R]
序号 作者.题名,出版地,出版年.
例:[6]冯西桥.高等教育管理的决策分析[R],长沙:中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1999.
[7]析出文献[A]
序号 作者.题名.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7]钟文.非线形规划在高等教育中地应用[A].赵玮.运筹学地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41~448页.
1、全文除封面、原创性声明、中、英文扉页无页眉外,均采用页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宋体五号字,居中,距边界2厘米;
封面、原创性声明、中、英文扉页无需页码,摘要、ABSTRACT、目录为罗马数字页码Ⅰ、Ⅱ、Ⅲ等,论文其余部分均采用阿拉伯数字页码,居中,双面印刷。
“摘要”、“目录”、各章标题、“致谢”、“参考文献”,“附录题目”等为黑体三号字,“ABSTRACT”为Times New Roman加黑三号字,居中,2倍行距,段前2行,段后1行。
各节标题为黑体四号字,各小节标题为黑体小四号字,均靠左。
2、 封面:采用我校的统一封面,论文题目为楷体小二号字,研究生姓名、专业、指导教师姓名、职称为楷体三号字,完成日期为楷体四号字。
3.原创性声明:采用我校的统一格式,标题为宋体四号,内容为宋体小四号字体。必须有研究生及其导师同时签名方有效。
4、中、英文扉页:采用学校的统一中、英文扉页,中文扉页上论文题目为黑体小一号字,研究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为楷体三号字,完成日期为楷体四号字;
英文扉页上所有内容均为Times New Roman加黑字体,字号与中文扉页对应内容相同。
5、摘要、ABSTRACT:摘要内容为宋体小四号字,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为黑体小四号字,其后为关键词为宋体小四号字;英文摘要内容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英文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words”为Times New Roman加黑小四号字,其后为关键词为小写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行距为20磅,关键词数量为4~6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6、目录:目录内容中文为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依次排列摘要、ABSTRACT、各章、节、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7、正文:正文内容中文为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行距20磅(公式除外)。
正文层次示例如下:
章节、层次标题采用:“1” “1.1 ” “1.1.1 ” “1.1.1.1 ”“(1)” “1) ”,所有标题顶格左对齐(章节可以居中)。
示 例 字 体
1 ×××××,3号黑体
1.1 ×××××,小3号黑体
1.1.1×××××,4号黑体
1.1.1.1 ×××××,小4号黑体加粗
(1)×××××,小4号黑体加粗
1)×××××,小4号黑体加粗
8、图:图应有图名、图号,为宋体五号字,居中,列在图的下方;图按章顺序编号,如“图3.2”为第3章第2图。
9、表格:表格应有表名、表号,为宋体五号字,居中,列在表的上方;表格按章顺序编号。
10、公式:公式书写应起一行,公式内容居中,公式后应注明序号,按章顺序编号,靠右。如:E(C≤f)=E —E(f
在正文中引用此公式时,应写为“式(2.3)”。
1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T 7714-2019《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号,每次的引文页码放在行文中上角标处的参考文献序号外,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时,引文页码则放在“”外的上角标处。各类参考文献的格式为:
专著 作者姓名.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如:[1] 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9: 8-10.
期刊 作者姓名.文章名[J]. 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如:[2]王乃弋,李红,高山.评执行功能的问题解决理论[J]. 心理学进展,2019,12(5):706-713.
报纸 作者姓名.文章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如:[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1998-12-25(10).
论文集 作者姓名.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如:[4]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33.
学位论文 作者姓名.论文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如:[5]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23-26.
电子文献 作者名.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标识为: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 —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如:[6]迟福林.谁为农民提供公共品[EB/OL]. [2019-02-19].
12、附录:题目为“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的格式同“参考文献”。科研项目的格式如下: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起止时间。
如何撰写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摘 要: 本文从选题、搜集资料、论文结构、文献目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英语专业学生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拟定、撰写工作。关键词: 英语; 毕业论文; 写作
毕业论文通常是一篇较长的有文献资料佐证的学术研究论文; 主要目的是探索、讨论或分析一个实际的或带有理论性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英语专业学生如何做好英语毕业论文撰写的准备工作。
论文撰写准备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带有批判性的阅读和权衡证据的科研论文写作实践。这种写作实践不仅是对几年大学课程学习的综合知识检查, 而且对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时也是给毕业生一次学习使用图书资料, 吸收新知识的好机会。
一、论文撰写步骤
1 选题
一般来讲, 选题一下子是很难确定的。比较容易的做法是先选一个总的课题, 然后围绕总题找材料阅读、思考, 最后确定哪一个方面或哪些方面可以在论文中加以运用和发挥。比如, 你对语音很有兴趣。若选“On English Phonetics”, 题目就太大了, 不如选“On Teaching English Phonetics in M iddle School”, 因为这个题目范围小, 直接与你从事的英语课堂语音教学联系起来, 比较切合实际, 写起来也比较顺手。同时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通过中学教学实习多少都有某些实践和体会, 写起来就更容易一些。在选题方面, 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 题目要富有意义, 要有严肃性。
论文写作是一项严肃的学术研究。你的分析要有一定深度和创见, 其目的是要让读者从中思考并获得新的信息。题目没有意义和严肃性, 其论文必然不会有多大学术价值。
(2) 要结合个人特长和研究能力。
比如, 你对语言学和词汇学都有兴趣, 但你更喜欢词汇学, 并且平时阅读和积累这方面的材料也很多, 可以说是你的专长; 那你最好选这方面的内容去写。因此, 要根据个人的特长和能力选择符合个人实际的题目去写。
(3) 要结合个人手头的资料选题。
论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和论点一般是以资料研究为基础的。如手头仅有一、两本书或几篇文章, 就想从中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这是不可能的; 即使得出结论, 这样的论文也是没有多大说服力的, 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你手头的资料太少, 不足为证。
(4) 要注意客观性。
题目的选择要竭力避免个人主观性。有些题目往往反映了作者的个人偏见。比如, 这种题目: “Which Was the Creater Writer, Mark Twain or Hemingwei?”就不太合适了,因为你的结论不是“Mark Twain”, 就是“Hemingwei”。这样容易产生个人主观臆断。我们不妨改为“A Comparison of Themes in Mark Twain’ s and Hemingwei’ s Works”较妥。
(5) 要有利于得出合理的结论。
若选“On English Teach ing inM iddle School”是很难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题目太大, 无法深入研究, 应设法限制课题范围, 找到研究焦点。比如,“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Phonetics”, 太笼统、太广, 我们可以缩小范围: “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Phonetics in Middle School”。这个题目还可以再缩小:“O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Phonetics in Junior High School”。这样就把题目限制到最小范围, 从而容易得出个人的结论。
2 搜集材料
题目一旦确定, 下一步是搜集材料(去图书馆或资料室查阅)。图书馆有成千上万册书籍, 每册都有书目卡、作者卡。用电脑先查阅与题目有关的卡片, 找出与题目有关的标题,在自备卡片上抄下所有的书目。这样做实际上是在编辑一部序言性的书目提要, 通过翻阅书目提要得出新的标题, 从而进一步扩展书目提要, 形成一种文摘。
3 阅读
搜集材料的主要途径是阅读, 因为论文中大部分新的材料都来自于书籍、杂志或报刊。阅读时, 要学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有用的范围, 学会评价这些文章。没有必要一开始就通读, 先翻翻目录或索引, 找出与题目有关的章节或段落。阅读时, 对无关重要的章节要快读, 直到找出你所需要的信息。有时候, 我们会感到通读一本书而从中未得到对论文有用的东西, 是浪费时间。这是司空见惯的, 但不要灰心, 至少我们可以了解到那册书现在无用, 但以后可能有用。
4 做笔记
众所周知, 记忆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把读过的东西都一下子或长久地记在脑子里。没有笔记无法写出一篇理想的论文。做笔记的最好方法是用卡片。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笔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与主题有关的事实(证据)、观点或看法。多记点东西比去图书馆重读有关书籍要容易得多, 因此别怕记的多, 怕的是如何筛选有用的东西, 为论文主题提供充足的证据, 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要学会抓住要点, 有选择性地去记。
(1) 记录文献书目(见文后示例)
笔记包括两种信息: 一种是上面提到的证据(事实)、观点或看法; 一种是信息(资料)的来源(出处)。简单地说, 在文献目录卡上记下书名、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及出版日期等, 但不要只用一篇杂志的名称。具体要求见文后示例说明。
(2) 笔记种类
主要有三种: 直接引语、释义和小结。记录直接引语指记下陈述主题的作者原话; 释义指用间接引语通过自己的语言写下某一原始资料的中心意思(即主题思想) ; 小结指用自己的语言压缩大量的材料(即综述)。无论使用那种形式, 都必须列出资料出处。
(3) 引文
引用别人的原话, 一定要加引号。有时候, 只引用某些部分, 而省去一、两段, 要用间隔小园点“•”。如果省去一个句子或两个句子的某一部分, 要用三个小园点表示省略。如果省去一句的开头, 在省略的前面用引号; 如果省去句末部分, 在省略和句末标点符号后用引号。这里要特别注意: 使用省略形式并不意味改变原文意思, 句子结构必须完整, 不能省略句子的主要成分, 如主语和谓语。还有一点需要提醒: 不要以为凡印刷出版的作品都一定是真实的。要学会在做笔记时区分作者对某件事的陈述和对某种看法的表达。如果出现几个作者对某个事实有不同的看法, 而你没有充足的证据说明哪种是对的, 一般的做法是如实地陈述两种不同看法,让读者去鉴别, 谨防主观偏面性; 或者找有权威性的参考资料或百科全书查阅, 得出可靠的、具有权威性的看法。
(4) 整理笔记
搜集了充足的资料, 在着手撰写论文时,我们往往会发现不少材料是重复的。这时就要停止阅读, 整理一下笔记。要重阅笔记, 按不同标题分门别类。这有利于我们对手头的笔记进行评价。有些可以舍去, 有些可以用其他材料补充。这时重返图书馆翻阅与主题有关的其他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5) 组织笔记
为了充分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结论是合理的, 而且很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必须在整理笔记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认真的筛选和组织, 留下对主题有用的, 舍去与主题无关、模棱两可的东西。
(1) 论据与观点
如果一篇论文论据堆积而没有充分材料证明或驳斥一种观点, 此文是没有说服力的。尽管这些证据很有价值, 但读者从中并未得到什么启发, 因为读者不清楚这些证据要说明什么问题, 论证什么观点。反过来讲, 如果一篇论文表达了不少观点而没有充足的'论据加以说明, 也是没有价值的, 因为它没有说服力, 读者无法相信作者在阐明哪种观点, 甚至会认为作者的态度是不严肃的, 是不够诚实的。
因此, 论文必须把论据和对论据的评价结合起来, 必须把可靠的、经过核实的真实信息与以此为基础的观点结合起来。这样组织成的论文才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 撰写提纲(见文后示例)
提纲本身就是每张卡片上简要标题的合理编辑, 可以用短语, 也可以用句子, 通常多用句子结构。这样做会强使你简述论文的各个部分对主题的作用。
6 撰写论文
论文撰写不同于作文写作, 但写作课上学到的写作原理对论文写作都会适用。撰写论文必须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串通起来。大量阅读、做笔记、研究和整理笔记, 这些都算准备工作, 也可以说是完成论文的一半。但是, 如果仅把笔记串在一起, 这不叫撰写论文, 叫誊写笔记。撰写论文必须用自己的话语陈述他人或自己的观点。这种陈述应当贯彻于论文始终, 并且要有一致性、连贯性和逻辑性。
关于风格方面的几点意见: 一般来讲, 风格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但对初学撰写论文的毕业生来说,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段落与章节之间的逻辑性。论文中的所有论据和观点都应当紧密地联系起来, 以主题为核心, 要有逻辑性。这样, 读者会容易理解文中的观点和论据, 容易接受你的结论。各段通常以主题句开头, 接着用论据阐明主题句涵意。同样每一章也要以概括要点的段落开头。
2. 语气要客观一些。论文本身是对一些客观事实或问题的探讨或研究; 结论的基础是资料, 而不是个人的偏见。一般避免用第一人称。
3. 语言要清晰、流畅、开门见山。撰写论文不是写小说或编剧本。华丽的语言或复杂的语言结构往往会转移读者的注意力, 忽视主题思想。多用间接引语可以使语言流畅。
二、总体安排
1 论文结构
论文结构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 题目,(2) 摘要(或前言) , (3) 提纲, (4) 正文, (5) 结尾, (6) 注释和文献目录。
论文开头用一、两句话阐明自己的观点或要点, 说明文章宗旨, 这叫摘要(即主题)。接着是写出提纲。前言不必太长, 用一、两段说明作者撰写此文的目的、主题范围或焦点,也可以先提出问题或要阐述的观点。然后是正文。正文分章节, 每章节有标题, 但标题不宜过多, 因为过多的标题势必出现过多的数字序号, 使读者难以抓住要点, 造成思想混乱。结尾一般与前言相呼应, 要么进一步加强提出的观点, 要么回答提出的问题。注释包括两种: 角注(footnote) (在正文页底) 和补注(endnote) (在结尾之后)。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角注读起来方便一些, 而补注打印又方便一些。
2. 引语的运用
原则上少用直接引语。不用直接引语的论文也是有的, 但通常直接引语是需要的。(1) 如果选题是文学方面的, 必然要涉及原作者的文体。这就要求对作品中某些篇章进行分析, 势必要引用原文。
(2) 如果原文对某件事或观点陈述非常清楚, 无需多作解释, 最好引用原文。
(3) 如果某些资料对论文的观点有不同的陈述, 最好引用这些资料证明, 以免引起读者对你的论点产生怀疑。
3. 角注的运用
凡引用原作者的证据或观点都必须加角注(或补注) 说明出处。如果用间接引语陈述可以不加。角注主要是用来说明新的论据和观点的出处, 否则会被认为是剽窃。
(1) 避免剽窃
剽窃指使用原作者的证据、观点或语言,不加声明或不表致谢, 是地地道道的盗窃或欺骗行为。让他人为自己写篇文章, 或完全照抄他人杂志上的文章, 或一本书的有关章节;或这里抄一句, 那里抄一句; 这里抄一段, 那里抄一段, 凑合成一篇文章, 这都是常见的剽窃行为。
(2) 角注形式
角注包括与文献目录相同的信息, 但编排和标注有所不同。释义的材料可以加, 也可以不加。如果对释义资料的可靠性拿不准, 可以加。对材料小结时, 可以在开头句子上端用
角注符号表示。
4 文献目录
文献目录指论文中使用信息资料的书目、文章和其他出版物的细目。有两种: 工作文献目录和最后目录。工作目录是一套卡片,在上面列出有用的资料; 最后目录是论文完成后要准备的参考书目, 也是写论文时实际要用的资料目录, 因为你不可能预知哪些书或文章包含对你有用的信息, 你得为每种资料准备文献目录卡、阅读对可能舍去哪些无用的资料卡。
书籍编目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用卡片目录按英语字母顺序排列, 包括书名、作者和主题。
(1) 书籍文献目录卡此种卡片包括以下内容:
1) 著者的姓后用逗号; 首名和中名的首字母后用句号。
2) 作品的名称后用句号。整部著作的标题用斜体字(或下面划线) ; 汇编中的作品标题用双引号; 除了不在标题之首的冠词、介词和连词外, 所有的词通常要大写。
3) 版次后用句号。
4) 译者、编者的姓名后用句号。
5) 出版地址后用冒号。
6) 出版单位的名称后用逗号。
7) 出版年份后用句号。如果出版日期未出现在标题页上, 而在书中其他地方出现, 则应将日期置于方括号内。若找不出日期, 应记录下版权日期, 并在日期前面用“c”符号加以说明。例如, c. 1956。如果既无出版日期又无版权日期, 要注上n. d. (no date: 日期不详)。
8) 该作品的页码或有关内容的页码后用句号。
下面是文献目录示例:
1. 书籍:
1) 作者是一个人。例如:
①Carroll, J. B. “Process and content in psycholinguistics.”In Current Trends in th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Behavior, R. GLaser, ed. Pittsburgh, Pennsylvania: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1958, pp. 175- 200.
② Capell, A. Studies in Socio-L inguistics. The Hague: Mouton, 1956.
2) 作者是两个或三个以上。例如:
①Blom, J. P. , and J. T. Gumperz.“Some social determinants of verbalbehavior.” In Direc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 J. J. Gumperz and D. H. Hymes eds. N 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2.
②A ustin, David etal. Reading Rights for Boys: Sex Role and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Experience.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 Crofts, 1971.
注:“and others”也可以用来代替“etal”.
3) 未标明作者。如:
Lottery, The. London: J. W atts, 1732.
4) 英语译名。例如:
Flaubert, Gustave,M adame Bovary. Trans. Gerard Hopkins.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Company, lne., 1959.
2. 文章例如:
①Bursill-Hall, G. L. “Levels analysis: J. R. Firth’ s theories of linguistic analysis I.” The Journal of the Canadian Linguistic Association 6, no. 2 (1960) : 124- 135.
②在百科全书、词典中:
“Drama - Stories on the Stage, ”Compton’ s Pictured Encyclopedia. (1967) , IV , 169- 192.
3. 报纸例如: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7, 1972, Sec. 4, P. 3.
附: 论文提纲和参考书目示例:
Effect of in struction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Ⅰ. Introduction
——“Does instruction promote second language leaning?”
Ⅱ. Developmental Sequence/accuracy order
——It investigatesw hether instruction enables learners to acquire a devlopmental feature,which
may or may not interfere with the natural process of acquisition.
——Early morpheme studies support Chomsky’s “Universal principles” “Innate abiliry” and Krashen’s natural order.
——There are constraints on the effect that instruction has on the accuracy order of acquisition.
Ⅲ. Acquisition Processes
——Comparative morpheme and syntax studies in obligatory contexts.
——Mixed results ( instruction is not influential- influential- mixed results).
Ⅳ. Rate of acquisition
——Two arguments:
——Instruction has no effect on the acquisition of linguistic rules. Some studies claim that L 2
acquisition involves certain natural oredr that can not be bypassed.
——Instruction can have an immediate or a delayed effect on acquiring L2 rules if instruction confirms to conditions:
• Instruction should not include any psychological complex operations.
• Instruction should perform a single and clear function.
Ⅴ.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How to address learning strategies
——Interlanguage
Ⅵ.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s
Recommended references
Doughty, C. (1991).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does make a difference: Evidence from an empirical study of SL relativization.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3. (14) , 431- 469.
Long, M. H. (1983). Does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make a difference?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TESOL Quarterly. 17. 359- 82.
Pienemann, M. (1984). Psychological constraints on the teachability of language.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6. 186- 214.
O’Malley, M. J. , & Chamot (1990).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rashen, S. , Jones, C., Zelinksi, C. and Usprich (1978). How important is instruction? ELT Journal, 32. 257-261.
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实例
本科专业(含本科段、独立本科段)自考生在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都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工科类专业一般为毕业设计、医科类一般为临床实习)及其答辩考核。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自考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相同专业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对本科专业自考生这一特定群体,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就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作简要论述,供参考。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
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
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
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认真全面记录。
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
通读即对全文进行阅读,选读即对有用部分、有用内容进行阅读,研读即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深入、反复的阅读。在研读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要眼、手、脑并用,发挥想象力,进行新的创造。
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DDD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DDD执笔撰写。考生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内容纲要。内容纲要包括大项目即大段段旨、中项目即段旨、小项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基本格式:一般毕业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4方面内容构成。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摘要即摘出论文中的要点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要写得简洁。要明确、具体地提出所论述课题,有时要写些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要简单介绍论证方法。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即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篇幅较长的论文常用推论式(即由此论点到彼论点逐层展开、步步深入的写法)和分论式(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分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个分别加以论
述)两者结合的方法。结论部分是论文的归结收束部分,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参考文献即撰写论文过程中研读的一些文章或资料,要选择主要的列在文后。
第五、研究课题的保障工作DDD修改定稿。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总之,撰写毕业论文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对于缺乏写作经验的自考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考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虚心向指导教师求教。
如何撰写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
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毕业论文撰写提纲
【一】法学毕业论文范文(写作提纲)
论文题目 浅析超期羁押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
[摘要] 我国刑事诉讼中超期羁押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已经出台了的有关纠防超期羁押的制度也未得到真正落实.为此,本文在阐述了超期羁押的概念,危害性及其长期存在的原因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一些解决超期羁押的对策: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填补现行法律漏洞,完善羁押立法规定;完善对超期羁押的监督机制和救济程序;建立羁押的替代措施
[关键词] 超期羁押 概念 危害性 原因 对策 前 言
一, 超期羁押的界定 二,超期羁押的危害性
(一)超期羁押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权 (二)超期羁押严重妨害了刑事司法程序公正的实现 (三)超期羁押妨碍了刑事诉讼的效率,增加诉讼成本 (四)超期羁押严重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 三,超期羁押形成的原因
(一)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仍较为严重
(二)过于强调惩罚犯罪刑事诉讼目的而忽视了人权保障目的 (三)立法存在着一些明显缺陷
(四)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救济机制 (五)落后的侦查手段和模式的制约 四, 解决超期羁押的对策
(一)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1,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 2,转变“重惩罚,轻人权”的观念
(二)填补现行法律漏洞,完善羁押立法规定 1,完善《刑事诉讼法》关于审前羁押的规定
2,完善《国家赔偿法》中关于超期羁押发生后的国家赔偿的规定 (三)完善对超期羁押的监督机制和救济程序 1,完善检察机关监督机制 2,建立超期羁押的救济程序 3,建立羁押的替代措施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二】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
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
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三】毕业论文写作提纲范文
低频功率放大器(初稿)
1、论文基本思路:
(1)根据放大器要求设计电路结构和电路体系。
(2)根据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
(3)硬件设备的计算和选型。
(4)进行计算机设计。
(5)系统的调试和电气连接。
2、所用方法:
采用Protell99 SE 进行设计电路并且进行电路的调试。
3、参考文献:
[1] 张万忠,刘明芹.电器与PLC控制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9
[2] 唐介.电机与拖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12
[3]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
[4] 高鸿斌.PLC分析与设计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7
[5] 张运刚.从入门到精通 西门子S7-200 PLC技术与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5
[6] 刘伟强.变频器基础及应用[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1
[7] 吴玉香,吴忻生,胡跃明.交流变频电机在自动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中小型电机,2003,30(4):34-37
低频功率放大器(初稿)
1、论文基本思路:
(1)根据放大器要求设计电路结构和电路体系。
(2)根据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
(3)硬件设备的计算和选型。
(4)进行计算机设计。
(5)系统的调试和电气连接。
2、所用方法:
采用Protell99 SE 进行设计电路并且进行电路的调试。
3、参考文献:
[1] 张万忠,刘明芹.电器与PLC控制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9
[2] 唐介.电机与拖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3]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
[4] 高鸿斌.PLC分析与设计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7
[5] 张运刚.从入门到精通 西门子S7-200 PLC技术与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5
[6] 刘伟强.变频器基础及应用[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1
[7] 吴玉香,吴忻生,胡跃明.交流变频电机在自动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中小型电机,2003,30(4):34-37
提纲撰写范例一(列写简单提纲)
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绪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提纲撰写范例二(列详细提纲)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绪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具体市场分类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1.撰写英语毕业论文提纲的要求
2.法律毕业论文提纲如何写
3.毕业论文提纲如何写
4.教你如何写好毕业论文提纲
5.如何写好毕业论文提纲
6.毕业论文提纲
7.电大毕业论文提纲
8.毕业论文提纲格式要求
9.会计毕业论文提纲
10.毕业论文提纲大全
撰写会议记录经验分享
小编认为,写好会议纪要关键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把握基调
撰写会议纪要前一定要仔细研析会议记录,分析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归纳会议决议,全面吃透会议精神,领会好精神实质,把握住会议基调。这样在落笔行文时才能够“统筹全局驾驭全篇”,体现“要旨”!才能够确保所要传达的会议精神和部署的事项不“失真”不“跑调”。
二、删繁就简
会议纪要不是会议记录,没有必要将会议的所有内容进行记录。“纪要”,顾名思义就是“纪其主要”因此,在内容上要有详略重点,不能过于罗嗦繁杂。繁杂罗嗦了就会使“读者”难以领会会议精神,影响会议决议的执行。所以,在动笔之前,要对会议记录进行详细地归纳整理,删繁就简。使之,既要体现会议精神和主流意见观点又不致繁杂罗嗦。
三、讲究语言技巧
撰写会议纪要必须注意语言的使用技巧。
1、切忌对语言不加整理,说什麽记什麼。对于不宜公开或有不好影响的观点言辞可以删除不记;对于言辞激烈的观点可以以较温和的词句替代表达;对于难以量化或精确或表述的事项、意见要善于运用模糊语言。如不能确定完成日期的决议事项可以以“近期完成”或“尽快完成”来表达。又如对于参与某项工作的人员范围、人数等难以表述可以以“相关人员”或“有关人员”来表达。
2、对于难于集中在同一段或同一个标题下体现的意见观点可以以“会议指出”、“会议认为”等为导语引出。如代表会议某一精神的重要意见必须在纪要中体现但不好归纳在全文中的某一条或某一大标题下,独立成段又没有合适的标题,这种情况就可以以“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为导语引出并独立成段。
四、做好“三勤”
1、勤思考—会后不要先忙于撰写会议纪要,要勤思考,要把开会的内容先在脑海里过一遍,以便增加一下印象。然后对照会议记录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有漏记的内容。
2、勤动口—对于检查出的'漏记内容或有不太理解明白的内容,要勤动口,及时向相关与会人员请教,以免将错误的信息写入纪要同时对于正确理解把会议精神实质也使有所帮助的。
3、勤动手—会中认真做好记录,会后及时撰写纪要,切忌会中不认真记录,会后不及时整理纪要。时间长了再撰写恐怕有些内容就容易忘记或印象不深,影响了纪要的撰写质量将错误的或模糊的信息写入而耽误工作。
总之,写好会议纪要并不是多难的工作,做事就怕认真,只要认认真真地,把功夫做足了就不怕写不出好的会议纪要来!
内容要求
题目 要求简洁、确切、鲜明,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5个汉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摘要 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练,不宜超过300字。
关键词 从说明书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目录 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正文 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1)前言(引言) 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2)本论 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实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3)结论 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4)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说明书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注明引用文献的方式统一采用“文末注”的方式(以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编号以方括号括起,放在右上角,如[1],[3~5])。
科技书籍、专著注录格式和科技论文的注录格式如下:
作者.书名.版本,出版社,出版日期.引用内容所在页码。例如:
高景德.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120~125
要有正确而多样的研究、分析方法
初学学术论文写作的人,往往容易犯归纳多而分析少的毛病。要么是就事论事的材料罗列,要么是轻易而简单化地得出结论,不善于通过有层次、有根据的分析、论证,充分显示其思想观点的说服力和深刻性。这里就需要注意研究方法或分析方法的改进、提高。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
哲学的方法
这是指如何根据唯物主义辨证法对于哲学基本范畴(现象和本质,存在和运动,原因和结果……)的理解,正确解决具体研究工作中的本体论和一般方法论的问题(比如,从认识对象的现象到认识对象的本质)。
历史的方法
这是强调尊重对象本身的历史具体性的方法。它要求研究工作者必须充分熟悉客观对象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占有大量资料,从中寻找出客观对象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性。
逻辑的方法
这是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所揭示的关于人们思维的一般规律(概念、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 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现象进行逻辑分析,寻求它们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用理论的形态加以体现。
假说的方法
所谓假说,并不是随意的幻想和碰运气的猜测,而是以一定的经验事实材料为基础, 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借助于研究者的活跃联想或直觉感受, 提出的一种富有预见性、然而尚待继续验证的新观点。它们虽然还不能称为科学的结论,但却常常是新思想、新理论的萌芽。
科研成果的正确获得,往往是和上述各种方法的另国而紧密地结合使用分不开的。
引用材料的方式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但是,援引不当,交代不清,也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引用材料的方式有这么几种:
完整引用。照录原文一句或一段话,不能任意删削或添加别的内容。前后要加引号。如果引文单独成一段,每行均比其它文字往后空两格。
概括引用。用作者自己的语言将引文的原意转述出来。前后无须加引号,也不用其它格式或符号加以突出。
分析引用。将引文的内容拆散、打碎,和论文作者自己的阐述分析文字自然地糅合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单独的引文太多而使文章显得累赘或影响风格的统一。
★ 自考法律毕业论文
★ 自考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