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命在左,运在右》读后感400字(共含12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迈向听潮”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偶尔在书架上看到一本《命在左,运在右》,很有意思:命和运总是被连在一起的,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生来人的命就是确定的了,无论家庭背景的好坏、自身的美丑,我们都没法选择,但一生中的时运总是自己可以把握的。
从小学到现在的中学,自己总觉得自己是被束缚着,伴着学习压力的增大,于是我学会了抱怨、学会了厌倦。逐渐地,我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将会被束缚着,因为我自己究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然后失去生活的`激情和斗志·······就这样一天天沉沦。
为什么不能命在左运在右呢?命运是一张纸,纸的大小、质量、我们无法决定,但要在这张纸上绘出美丽的图画,还要靠我们的双手和思维;人生如牌局,在结束之前永远不知所有的底牌,我们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得到尽可能多的分数;人生是一场游戏要获得乐趣就必须投入进去,决不能一开始就下定结论这是一款无聊的游戏···
生活不是宿命的延续,而是新时代的创造。宿命如牌,有好有坏,我们只有选择认真对待宿命,因为我们的幸福属于自己的努力,不属于命运的安排。
《命在左,运在右》读书笔记
人生的路该自己去走,看到这个话题,一种矛盾的心里油然而生,生命是一场艰辛而充满酸甜苦辣咸的旅程,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心态,决定着生命是否能够完整,人生路究竟该如何走,谁也无法给自己一个定义,命运随时都会转变,我们也在随着事态的发展不停的改变着选择,但不管如何选择,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快乐的生存着。
偶尔在书架上看到一本《命在左,运在右》,很有意思:命和运总是被连在一起的`,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生来人的命就是确定的了,无论家庭背景的好坏、自身的美丑,我们都没法选择,但一生中的时运总是自己可以把握的。
从小学到现在的中学,自己总觉得自己是被束缚着,伴着学习压力的增大,于是我学会了抱怨、学会了厌倦。逐渐地,我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将会被束缚着,因为我自己究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然后失去生活的激情和斗志·······就这样一天天沉沦。
为什么不能命在左运在右呢?命运是一张纸,纸的大小、质量、我们无法决定,但要在这张纸上绘出美丽的图画,还要靠我们的双手和思维;人生如牌局,在结束之前永远不知所有的底牌,我们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得到尽可能多的分数;人生是一场游戏要获得乐趣就必须投入进去,决不能一开始就下定结论这是一款无聊的游戏……
生活不是宿命的延续,而是新时代的创造。宿命如牌,有好有坏,我们只有选择认真对待宿命,因为我们的幸福属于自己的努力,不属于命运的安排。
路每天都在走,但我们真正走的不是路,而是一种心情,当我们怀揣快乐,那么旅程就会布满温馨,愉悦的身心总会让人生路走的很轻松,而烦躁,郁闷和纠结总会干扰一个人的心智,使每一步都走得特别沉重,谁都知道路是靠心走出来的,但我们却总是辜负自己的心,快乐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取舍,当战胜了自己的心里,把握好孰轻孰重,能够果断的拿起放下,也是给生命一次重生的机会。
人是大自然的孩子,喜欢自由,喜欢冒险,而一切不经意的疏忽,又导致了安全事故的频繁,
安全在左,生命在右
。――题记人之生命无时不与安全相关。当你穿越马路,生死就系在你一念之间;当你攀越高山,一不小心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当你驾驶汽车带家人去旅游,欣喜若狂中稍微疏忽就会命丧黄泉……安全,是老生常谈,又是不得不谈的话题。在平常工作中,大家常常忽略它的存在,但它又时时危及着我们的生命,稍有不慎,便后悔莫及,无可挽回了。出外施工的工人,家人盼望的是平平安安的团聚。我们不能让父母双亲斑白的双鬓再添愁绪一缕,更不能使孩子稚嫩的生命受到风雨的侵袭。我们承担着父母的盼望和孩子的依靠。生活不能让我们出一丝一毫的差错,我们所负的责任在肩,这是我们所不能推卸的,所以在我们工作的环境中要形成“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很安全”的安全氛围。5.12大地震中,有多少人失去了生命,才知道生命的可贵。就是那一瞬间,为多少人埋下了阴影,一个个生命,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经历,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贵,生命的无价。从开始,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连续三年突破10万大关。,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万余起,45万多人在车祸中受伤,狰狞的死神掠走了十万人的生命。每天就有近三百个鲜活的生命陨落,1000多个生命被摧残、蹂躏。也许还远远不止……哪一个人不愿笑语常在,哪一个家庭不愿幸福美满,哪一个企业不愿兴旺发达,哪一个国家不愿繁荣昌盛。每个人若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从细微处做起,形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风气,安全的屏障就会不断加强,家人的幸福就会不断延伸。安全就如一根七彩的丝线,把我们这一个个美好的`愿望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稳定、祥和、五彩缤纷的美好世界。有了安全,我们才能以休闲的心情漫步在夕阳西下的田野上、小河边,低声吟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了安全,我们才能以坚定的意志去攀登人生的阶梯,放声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了安全,我们的国家才能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上稳步前进。安全就如一根长长的纽带,联系着我们的生死存亡,安全就如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照亮我们整个人生。蓝天、绿草,生活多么绚丽多姿,让我们珍爱生命,享受生活。
自我在左,生命在右散文
很多人活着,但并不知自己为什么而活。他们在来往的人群里变得平庸;在忙碌的生活中被浮华吞噬。没有自我,让他们成了一根断了线的风筝,在高空浮动,却无所归依。在这大千世界中,唯有找到那最真实的自我,才能如大树参天,却扎根深土;能够穿过漫天的阴霾,找到自己的方向。
自我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最宝贵的证明,是我们与内心世界最紧密的纽带。
尼采曾说:“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连你都不懂你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在纷杂的人流中随波逐流,失去自己的特色。而是应当明确自我的定位,找到前行的方向,不负初心。在内心对航模的的共鸣中,大疆无人机的创始人汪滔找到了自我,于是他始终坚持着这份热爱,潜心研究,让中国在无人机这一新的科技潮流中领先于世界。在这不公平的世界中,生命的悲悯使莫言体悟到了自我,所以,一个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学者,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小说,用文字倾诉者自己的'内心之语。
找寻自我是一场人生的修行,这个过程既是上帝的考验,也是命运的回馈。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找寻自我往往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太多的干扰将真假混淆,反倒常常让人迷失。不过,请不要放弃找寻自我,正如大卫·米切尔所言:“走的足够远,你就会遇上你自己”。过程的漫长与曲折,会让你更真切地明白什么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本心。正如陶渊明曾发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感叹,却依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在官场中三次入仕又三次出仕的经历,终究使他终于看清自己内心所求,去追寻自己心中的桃花乐土。又如杜甫早年抱有了“致君尧舜上,在使民风淳”的政治理想,中年却不得不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愤懑感慨。最后看清了**的时代中百姓的无力,写下三吏三别,成为诗史。
永恒就像一幅无涯的壁画,我们都只是其中的一抹颜色。生命虽为一只画笔,却不是每只画笔都有颜色;是自我将灵动的色彩赋予生命,在永恒的壁画里留下与众不同的光华。
生命在左,细节在右高中作文
北岛有一句著名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在他的细思里,他的眼睛就是用来发现细节的解题,而不是沉溺于黑夜的通行证。可是,这样舍去浮华,关注细节的境界,当下的人又有谁能到达呢?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细节,浮华的.名利早已遮蔽了人们的双眼,让他们不断地迷失自我,难以自拔。
同样是才华横溢,郭敬明的生活态度却让人不禁审味,他在上海中心拥有一整幢大楼,却只为用来旋转他那些豪华的家具。他的作品《小时代》中奢侈品铺天盖地,演绎一场极尽奢华的寂寞狂欢,而人们却为此疯狂迷恋,他们失去了判断事物本质的能力,只为那并不存在的繁荣所困惑,深陷其里。
抛开郭敬明的生活与作品风格不谈只从他作为一个享有盛名的作家评论吧,从他的博客中任意抽出约莫两万字的内容,其中错别字,句式不通的现象居然有上百处,这很难让人接受。正如用郭敬明老师批改他的作文时给出的批评那般:“遍地荆棘”。我想作为一个名作家是一定不会生字都写错的,但是他将这些毫未经过核对,细节之处错态百出的作品就公然放置到博客上任人阅看,这不由折射出令人痛心的现象:人们正为虚浮所困,忽视细节的重要性。
细节是那样的可贵,理应值得任何人去注重。
日本女诗人和城美子有一句描写简单幸福的和歌:“俯身为君系鞋带,幸福有此谦卑态。”多么细微的一个动作啊,意是在此产生了令人灵魂撼动的美感,在泰戈尔的诗中一滴雨露,一株草,一丝云雾都在彰显的伟大,它们相互交融透彻出爱的转变和自然的奥秘,细节就是如此的神秘,令人向往。
冰心先生说:“爱莲方,同情在左,走在生命的两,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们,踩着荆棘,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人正是因为细节,才能在生命的磨难中不觉得痛苦,这些细节自会闪出抑制痛苦的光,来使人产生继续走下去的动力,若是没有细节,跌得体无完肤的人恐怕会如同行尸走肉,很难再找回对生命的希冀。
在这里,我们不妨学习苏轼的“何妨呤啸且徐行”的于豪迈中寻找细节。。。只有这般,我们才能在抵过千万般磨练后,仍能获得“不识庐山真面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不断追求细节,于细节中体会生命的意义,籍此脱去凡心,在人生路上争渡真我的心境和决心啊!
自我在左生命在右议论文 高中议论文:自我在左生命在右
很多人活着,但并不知自己为什么而活。他们在来往的人群里变得平庸;在忙碌的生活中被浮华吞噬。没有自我,让他们成了一根断了线的风筝,在高空浮动,却无所归依。在这大千世界中,唯有找到那最真实的自我,才能如大树参天,却扎根深土;能够穿过漫天的阴霾,找到自己的方向。
自我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最宝贵的证明,是我们与内心世界最紧密的纽带。
尼采曾说:“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连你都不懂你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在纷杂的人流中随波逐流,失去自己的'特色。而是应当明确自我的定位,找到前行的方向,不负初心。在内心对航模的的共鸣中,大疆无人机的创始人汪滔找到了自我,于是他始终坚持着这份热爱,潜心研究,让中国在无人机这一新的科技潮流中领先于世界。在这不公平的世界中,生命的悲悯使莫言体悟到了自我,所以,一个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学者,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小说,用文字倾诉者自己的内心之语。
找寻自我是一场人生的修行,这个过程既是上帝的考验,也是命运的回馈。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找寻自我往往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太多的干扰将真假混淆,反倒常常让人迷失。不过,请不要放弃找寻自我,正如大卫·米切尔所言:“走的足够远,你就会遇上你自己”。过程的漫长与曲折,会让你更真切地明白什么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本心。正如陶渊明曾发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感叹,却依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在官场中三次入仕又三次出仕的经历,终究使他终于看清自己内心所求,去追寻自己心中的桃花乐土。又如杜甫早年抱有了“致君尧舜上,在使民风淳”的政治理想,中年却不得不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愤懑感慨。最后看清了**的时代中百姓的无力,写下三吏三别,成为诗史。
永恒就像一幅无涯的壁画,我们都只是其中的一抹颜色。生命虽为一只画笔,却不是每只画笔都有颜色;是自我将灵动的色彩赋予生命,在永恒的壁画里留下与众不同的光华。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你是否相信这是一个精神病人说出来的话?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同的。而精神病人及各种患有心理疾病的特殊群体,其实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恐怖。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或许颠覆了这个世界,违背了科学的客观事实,但是总能让人从他们眼里看到些不一样的东西。都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守住那条线便是守住了整个世界。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算是一部访谈录,作者通过与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的对话来让我们了解到疯子抑或说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不同于寻常人的世界观。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在一个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却陷入心理困境的少年眼里,“人们是一个长长的虫子怪物,从床上延伸到大街上,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公司,延伸到商场,延伸到好多地方。因为我们的动作在每个时间段都是不同的,所以跨越时间来看,我们都是一条条虫子,从某一时间段开始,到某一个时间段结束。而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绝对四维生物,它们先看到我们死亡,再看到我们出生,没有前后因果。”或许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思维虫子,但少年强大的想象力确实令人震惊。虽然不能以正常的思维去看待他的观点,但是,儿时的我们也都曾有过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也会不理智,也会幻想,我们又何尝不是疯狂的呢。
只是我们习惯于这个世界是我们认为的那个样子,而他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什么都是正常的、理所当然的,但是他们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从各个方面来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而我们都没有错,只是我们都有各自的认知方式。
我们肯定都吃过苹果,可是在你看来,苹果是什么味道呢?甜?脆?还是清香?或许看起来完全相同的两个苹果吃起来却是完全不同的味道。但是在一个精神病人的世界里,他是拿着预先准备好的苹果,一步一步地品尝着,陶醉地回味苹果的滋味。他心有坚持,偏执成瘾,但我们又何曾有过他那样的用心去感知事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这个特殊群体充满了敬畏,因为他们创新了我们看到事物的方式,他们教会我们凡事要充满好奇心,这样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以前阿秀曾经跟我提到过这本书,我貌似也看见她在我电脑里也下过这本书,当时我也没在意。后来也托她的福,张章同学把这本书交到了我手里!当然当时的使用权不属于我,后来因为些原因最终使用权还是属于我了。照这么回忆其实我跟这本书还挺有缘,若不是我在莫大的东台大润发超市巧遇张章同学三次,这本书也不会到我手里啊!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作者采访精神病人时的故事。通俗的说,就是以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这个,我们不断质疑的世界。
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质疑这个世界,例如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活着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等等一系列的质疑!我们正常人也许只是从表面分析一下。而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偏执于他们所执著的事,把一些微小的事放大化的来看,以至于做出些极端的事情。所以在正常人的眼里他们病了,俗称“精神病患者”。
书中提到有很多精神病医师因为长时间跟精神病患者接触最终他们也“病”了,也许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本来就存在些因素。因为长时间跟精神病患者接触他们内心里面的平衡点被打乱了,所以“病”了!其实天才与疯子只是一线之隔,关键在于内心里那个平衡点!
书中有两个爱情故事。但是可以用一段文字说明。摘抄的。
指间的戒指不再闪亮
婚纱在衣柜早就尘封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苍老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臆想症的老人,老伴逝去多年,依然认为他活着。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丧偶的中年人,不断的学习生理等课程,为了复活爱人。
感触很深,然后静默不言。
’‘’‘’‘’‘’‘’‘’‘书中有一段是讲“角度问题”。一个女“患者”说在工作外她会是个孩子,她喜欢这个新鲜的世界,而不是去习惯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必须跟别人一样的态度!这个女人其实没有问题,反而是认为她有问题的人才有问题。不是每个人都习惯墨守成规,孩子是最好的列子。不是所有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就是对的,大多数人认为错的事情就是错的!而那个“大多数“的界限往往让我们思想上有限制了,所以渐渐的我们也就习惯了!
书中结尾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你有没有过从自己的视角去审视“精神病人”呢?“精神病人”到底又是怎样的呢?翻开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你会像在与精神病人谈话一般,书中便会有你所好奇的答案。
本书作者高铭耗时四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诸多神秘机构,得以与数百名“非人类”直接接触,最终产生了—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
本书的封页有些诡异,在一块长方形内有许多众人所看不懂的奇怪的画中,左右两边各有半块人脸的影子,大概代表天才和疯子的关系吧。
在此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翻到了第一面,题目是“生命的尽头”。我顿时一惊,与精神病的谈话竟然谈如此高深的话题,难道这是一个哲学家精神病?
我带着许多疑问往下看,渐渐地,我的脸色变了。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女人,在地球上找到了一种新的生命形式。比如她说:蚂蚁是一种生命的细胞。蚁后是大脑,兵蚁是身体的防卫组织,工蚁是细胞,嘴、手用来找食物,用来传递,维持大脑。它们聚在一起,就是生命。石头也是一样,但是是另一种生命形式,其实它在动,只是太慢了,我们感觉不到而已。
宇宙如此之大,除了地球上的人类,其实还有许多不同生命,只不过生命形式不同罢了。只有用于探索、执着,善于发现的人才会注意。她注意到了不同寻常的事物,而其它人却认为她是精神病,实际上是其它人的无知与愚蠢。就像哥白尼发现的“日星说”,就像凡高早年画的画一样。
许多天才都是埋没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坚信真理的天才,只有碰上相信真理的人,真理才会发出金光,造福于人类。
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在读完这本看似不太正常的对精神病的访谈记录的书时,这个问题久久的环绕在我的脑海中。书中光怪陆离,像是在读聊斋,可聊斋会有理论依据?
有能把人看成动物的女孩,闻所未闻?都是胡扯?可那种动物的特点,恰恰与人的性格相符。有号称从平行世界过来的人,都是假的?不存在的?可一个对量子力学零认知的人说出的未知理论让量子力学教授说在技术达到的情况下的确可行。
有自称萨满的传承者,看似像个游戏打多了的中二患者,可家中有着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图腾,有着世代传递的使命感。我惊讶,从四维虫子到果冻世界,从进化惯性到迷失的旅行者,看似玄幻,不切实际,可偏偏基于理论,如量子力学,偏偏有着文献记录,如颅骨开孔的记录;
我困惑,每一篇文章中的患者,逻辑都无懈可击,根本无法从任意一个角度推翻,同样的物质世界,他们是如何有着异于常人的思维;我迷茫,如此完美的基于事实的推论,没有任何漏洞的世界观,究竟是我们错了,还是他们错了。站在每一章的角度,不停思考,慌若魔怔,甚至,搜索书中所提国外文献的真实与否,期盼着这不过是作者的杜撰,可确是徒劳。
然后,最终,我又回到那个问题,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直到一个困的要死却不得不早起的清晨,悉悉索索穿着衣服的我突然意识到,完全没必要纠结于此啊!
我就是我,生活在我的世界里。所要做的,不是整日纠结于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而是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不是臆想身边是否只是一场梦,是否活在虚假的世界里,而是抓住自己所能抓住的,仅此而已。
这是一本努力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书籍。作者别出心裁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各种精神病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他们的经历。
这是一本有魔力的书,他使人们深刻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和这些精神病人究竟有怎样的区别?
书中不乏有一些古怪离奇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比如说一个男人坚信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而对她们充满了畏惧,又比如说一个女人自称曾经被外星人绑架过,还有为了变成天才而接受开颅手术的狂人等等。但引起我最多关注的,还是那些与本书名称相呼应的案例——与天才们有着一线之隔的疯子。
这些人,说是疯子也不为过。他们有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想法和坚持,有些特点几乎可以用荒诞来形容。他们有的像是蛊惑人心的邪教教主,有的像是蹲在路边以为自己是蘑菇的痴呆,有的像是沉浸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空想者,还有的,拥有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拥有的能力。除了最后一种人难辨真假以外,其余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强大而牢不可破的世界观,你甚至无法用现在已知的理论去辩驳他那看似荒诞却又逻辑严密的推理,这也是很多人去治疗别人的精神疾病结果自己却被带上歪路的原因。很多这样的案例带给我巨大的震撼,我承认他们的观点很荒诞很偏离实际,但是不得不否认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严密的逻辑,甚至与现实的世界接轨,你无法去辩驳,去纠正他。看过这本书,你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同情与敬仰,就好像是为了不让这种太过出格的世界观在这个社会上散播开来,我们把他们单独的隔离开来,否定他们的观点,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一切,将他们称呼为——疯子,是的,我们否定了他们,但是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在那里,一个被隔离开来的地方。里面最让我心痛的是两个孩子的案例,他们两个都是天才,只是天才的成分中夹杂着灵异。一个在物理方面有天赋的孩子自称能够感觉到四维虫子,所以不断的在物理学上探索,想探索这种超越三维的非物质性生物。另一个孩子拥有极高的智商,但是能看到好运和厄运的颜色,并且经常做一些不被父母理解的举动。其实不是这样,作者努力跟她沟通之后发现她的这些举动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有着比成年人更多的思考。
智多近妖,我常听人说起这样一个词。聪明的让周围的人不寒而栗,大概指的就是这种人了吧。我不奢望这些人能够得到解脱,跟我们一样正常的生活,我只希望那些拥有极高智慧的人们别再因为不被人们所理解或者接受就被定义为疯子。
精神病人和我们眼中的世界不同,但是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欢乐与悲伤,有着自己的心理活动,请给他们一些尊重,尊重他们的思考,尊重他们的信仰。
★ 左、右
★ 爱在左,感恩在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