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读后感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Nnnnnnneko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二文言文读后感(共含12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Nnnnnnnek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初二文言文读后感

篇1:初二文言文读后感

初二文言文读后感

初二文言文读后感

怀着小小的激动心情,我阅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么美丽、祥和的世外桃源,深深的吸引了我。

有时候我也不时的在幻想,要是有一天我也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那该是多么美好埃可是那就是仅仅只是幻想,当我缓过神来,就会有一种道不明的失落感,人类的破坏,人类的不和-谐,造成现实社会已经冷冰冰的了。在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桃花源’的确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仿佛我已经深入其中。小溪两岸群山连绵,顺着小溪走,一个神秘的地方出现了,桃花盛开,到处生机勃勃。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

跟着陶渊明的踪迹,我们来到了充满和平宁静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好一幅和平宁静的景象。土地平坦宽阔,肥沃的土地上种满了庄稼,年轻的小伙子下田耕种,不畏炎热,都在努力的'为自己的生活播种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除了那可爱的桃花,还有一群群小动物,小鱼和小虾嬉戏着,来来回回,都好像在寻找自己的好朋友,有时候还朝着我们眨眨眼。 啊,桃花源里的池塘真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涟涟秋水,给人几丝凉意;瞧!

‘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把桃花源人们的幸福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设酒杀鸡作食’对于一个外来人,老百姓们热情招待他,热热闹闹,并没有觉得他是个外人,会给人们带来伤害,他们那么淳朴,善良,可是这个武陵人却不记恩德,恩将仇报,妄想打扰他们的安宁生活,以为可以得到一大笔财富。他们自私自利,见利忘义,只活在钱财之中。我们用心想想,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人有吗?多吗?确实,多。多的数不胜数。社会上正是有了那么多这种人,社会才变的那么乱。如果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都能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考虑,不要只想着自己,那么‘桃花源’将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

想到这里美好的感觉戛然而止,黑暗已经笼罩了整个天空,笼罩了人们的心灵。我们不应该让黑暗继续蔓延下去,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担当起保护家园的责任,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只有欢笑,没有压迫,没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户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恶,肮脏的思想通通从灵魂里清楚。

作为现代的中学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篇2:初二文言文读后感

初二文言文读后感(一)读《伤仲永》有感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文言文,文章的名字叫《伤仲永》,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农夫生下了一个神童,取名叫方仲永,方仲永五岁时就能写诗,父亲却不让方仲永去继续读书,李永芳中庸的才能去赚钱,方仲永到了十二岁时,写的诗不如五岁时,过了七年后,方仲永就变成了一个无知的青少年。

读完这篇文言文,给我内心最大的触动是:人不可以不学习,就算是一生下来是一个神童,但是不通过继续学习,最大的才能也是会消失的,就像文章中的父亲不让儿子上学,利用儿子的才能来挣钱,不重视儿子的学习,最后导致儿子变成了一个平常人,什么都不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些聪明的人学会一点点本领,就骄傲自满,就开始炫耀自己的本领,可是,别人也很努力,一点一点地追上来,甚至超过;我的一位小学同学,虽然很笨,但是她经过非常的努力,他就进入了全班的15名以内。

先天的才能不经过后天的学习,也会变成平常人;但是先天的笨经过后天的学习,也是可以变得聪明。

初二文言文读后感(二)读《桃花源记》有感

怀着小小的激动心情,我阅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初二文言文读后感。那么美丽、祥和的世外桃源,深深的吸引了我。

有时候我也不时的在幻想,要是有一天我也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那该是多么美好埃可是那就是仅仅只是幻想,当我缓过神来,就会有一种道不明的失落感,人类的破坏,人类的不和-谐,造成现实社会已经冷冰冰的了。在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桃花源’的确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仿佛我已经深入其中。小溪两岸群山连绵,顺着小溪走,一个神秘的地方出现了,桃花盛开,到处生机勃勃。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

跟着陶渊明的踪迹,我们来到了充满和平宁静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好一幅和平宁静的景象。土地平坦宽阔,肥沃的土地上种满了庄稼,年轻的小伙子下田耕种,不畏炎热,都在努力的为自己的生活播种着,读后感《初二文言文读后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除了那可爱的桃花,还有一群群小动物,小鱼和小虾嬉戏着,来来回回,都好像在寻找自己的好朋友,有时候还朝着我们眨眨眼。 啊,桃花源里的池塘真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涟涟秋水,给人几丝凉意;瞧!

‘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把桃花源人们的幸福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设酒杀鸡作食’对于一个外来人,老百姓们热情招待他,热热闹闹,并没有觉得他是个外人,会给人们带来伤害,他们那么淳朴,善良,可是这个武陵人却不记恩德,恩将仇报,妄想打扰他们的安宁生活,以为可以得到一大笔财富。他们自私自利,见利忘义,只活在钱财之中。我们用心想想,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人有吗?多吗?确实,多。多的数不胜数。社会上正是有了那么多这种人,社会才变的那么乱。如果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都能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考虑,不要只想着自己,那么‘桃花源’将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

想到这里美好的感觉戛然而止,黑暗已经笼罩了整个天空,笼罩了人们的心灵。我们不应该让黑暗继续蔓延下去,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担当起保护家园的责任,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只有欢笑,没有压迫,没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户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恶,肮脏的思想通通从灵魂里清楚。

作为现代的中学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初二文言文读后感(三)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宋濂自幼家境不好,没有书可以看,但他既使是文别人借书看,依然做到了遍观群书。相较之下我们的条件比他好多,好上千倍上百倍,竟不知珍惜,竟学成这样,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

环境的优越与否压根不能构成学不好的理由。试想一下,同一个时代的人马生不是也比宋濂的学习条件好么,不是也学的很好?宋濂的学习条件不好,甚至非常的恶劣,照样学的很好。更说明了学习条件不是学习好坏的借口、理由。物质生活好又怎样,学不好也没有用。

我认为只要努力了,认真了便可以学好!

宋濂的学习的那股劲头也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有他一半的热情,就不是现在这点可怜的分数。

还有一点,在现在的学生之中有一个很不好的通病�D�D盲目地追求潮流和名牌,与别人攀比。而宋濂没有注重穿着打扮。这是值得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效仿的。

古代书生的信条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了“金榜题名天下知”,为了为百姓做点好事,为了前程……只有“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寒窗苦读十年,再去考取功名。现在已不像古代,但古人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宋濂求学的艰辛、酸涩并非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所能全部了解的。()

我们考试、学习上遇到失败、挫折的时候,总是找客观理由,但我认为学的好与坏都在于自己,在于有没有认真。宋濂有句话我非常欣赏“其业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学的好与坏都只是为了自己,我们应该为了学习而学习!

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在后半学期的学习里奋起直追,学出自己的水平!

篇3:初二文言文训练

初二文言文专题训练

内容预览:

二年级上期文言文专题复习

一、解释各句加线的词

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 )

2.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落花 )( 繁多的样子

3. 渔人甚 异之。( 非常 )( 以之为异 )

4. 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尽 )

5.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

6. 便舍船,从口入。( 放下 )

7. 初极狭,才通人。(非常 )( 仅 )

8.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整齐的样子 )(类 )

9.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全,都 )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都 )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竟然 )( 哪里 )

12.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全,详细)( 邀请 )

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都 )

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女 )( 同乡的人 )

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 )( 更不用说 )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详细地说出 )( 感叹惊讶 )

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请 )

18.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对..说 )(值得 )( 桃源之外 )

19.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志之。(已经 )(沿着 )(从前的、旧的)( 做标志)

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到了 )(到 )

21.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立即 )(派遣)(标志)(于是,就)

22.闻之,欣然 规往。( 高兴的样子。)(计划。 )

23.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实现 )(不久 )(渡口 )

2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 )(只是 )(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弄,这里指弹琴 )

2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 )

2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多 )

28.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大多 )

29.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 清水 )(美丽而不端庄 )

30.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更加 )

3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语气助词,啊 )

3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少 )

3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 很多 )

34.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用 )(雕刻 )

3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 )(顺着 )

36.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赠 )(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

3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同;又 )( 大约 )(左右 )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缓缓地。 )( 起 )

39.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拿着 )(说话 )

40.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靠近)

41.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极像 )(举 )

42.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同;屈,弯曲 )( 靠 )

43.珠可历历数也。( 分明 )

44.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椎形发髻)(靠 )(同;横 )

45.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平)

46.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同;又)

4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满)

4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 长而窄 )

49.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通:举)( 培养 )

50.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以...为亲 )(以...为子)

51.男有分,女有归。(职分 )( 女子出嫁 )

5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憎恶 )

5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这样...就 )( 发生 )(造反 )( 兴起 )

5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所以 )( 这 )

55.造化钟神秀。(聚集 )

56.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同;层 )(眼角 )

57.会当凌绝顶。(终当,终要 )

58.浑欲不胜簪。( 简直 )( 禁不住 )

59.暮投石壕村。( 投宿 )

60.老翁逾墙走。( 越过 )

61.吏呼一何怒!( 多么 )

62.三男邺城戍。( 防守 )

63.二男新战死。(最近)

6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苟且 )( 停止 )

65.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应征 )( 还能够 )

66.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 )( 全 )( 同;缺 )

67.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如果 )

68.至于夏水襄陵,沿 溯阻绝。( 漫上 )(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

6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飞奔的马 ) ( 快 )

70.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峰 )( 冲荡 )

7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实在 )

72.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 动词,连接 )( 延长 )(凄凉怪异 )

7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辉映 )

7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

7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坠落 )( 潜游在水中的鱼 )

7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

77.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 )

78.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

7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 清闲的人 )

80.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当...时 )

81.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动词,画着文彩 )

82.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 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租用)(租用 )( 许,使 )

83.湖中人鸟声俱绝。( 都消失 )

84.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 这 )( 凌晨 )( 撑 )

85.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全白 )

8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哪能 )( 还 )

8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畅饮 )

88.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居 )

89.带月荷锄归。( 扛着 )

90. 但使愿无违。( 只 )

91. 仍怜故乡水。( 爱 )

92. 拄杖无时夜扣门。( 一定时 )

二,翻译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打渔的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译: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4.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译: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俱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屋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7.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片面的人完全一样。

8.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9.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

1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其余的人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1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村里的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说啊!

1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1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 ,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17.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室主)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1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1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2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2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我惟独喜爱莲____莲从淤泥易地而处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2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对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24.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2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译: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

2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28.技亦灵怪矣哉!

译: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29.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30.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藏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3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32.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3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6.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3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3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的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39.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40.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4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4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在水中交错的藻、荇。

46.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译: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

47.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译: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呑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48.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译: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49.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5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呢!

5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篇4: 文言文读后感

今天我学习了《文言文两则》这篇古文。《学奕》文中要讲述了:下棋高手奕秋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听从奕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听,但心中一直想着要把天上的天鹅射下来。两个学生虽然一起学习,但后一个学生的技术一直不如前一个学生。看了这篇文章,我认识到: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其实不只是学习应该这样,做每一件事都应该是这样,要认真对待,不应该分神,否则是不可能完成的。

而《两小儿辩日》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通过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自己不�E过于依赖书和老师,很少自己的主见,我应该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学习。

篇5: 文言文读后感

“与是其智弗若于,曰:非然也……“大声朗读着新学的文言文两则,其中,那篇《学奕》吸引住了我的视线,将原文翻译而来,我细细的思考了一番,这故事中的一人,因为专心致志,而获得了大好的成就,而另一人三心二意,虽然与之前的人一起学习,却没有成功。这二人差距如此之大,完全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以及行为,只有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而三心二意,则只会带来不好的后果。我不禁联想到那一次尝试做饭的时候,因为贪玩,我将菜丢到锅中,只简单的翻炒了几下,一边炒还一边用眼睛看着电视,但回过神时,一盘绿油油的青菜,已经被我炒成了黑乎乎的”菜饼“,导致被妈妈骂了一顿。从那以后,我炒菜再也不敢走神了,果然炒出了一盘盘好菜。

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你上课专心认真,思维活跃,融会贯通,那么必然会有丰厚的收获,学习成绩也提了上去;相反,如果你上课开小差,不认真,没有自己的思考,反而依赖别人的答案,石板规矩不灵活,那么成绩自然就下去了。

篇6: 文言文读后感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二页!”老师的话音刚落,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书,只见一行醒目的大字――文言文两则。

文言文?我可从来没接触过。难道就是传说中古人写的文章吗?或许和古诗差不多吧!同学们心里也有疑惑,交头接耳的谈论着这篇文言文。他们肯定和我一样,也不明白这首文言文的意思吧!经过老师详细认真的讲解,原来弈秋是中国古代最会下棋的人,有一天,弈秋教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聚精会神的听着弈秋讲解,另一个虽然也在听,可他的心思却没有在其上,心中总是想着:会不会有一只天鹅飞来呢?想拿着弓箭去射它。两个人虽然在一起学习,可是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却思想开了小差。就像学生一样,都在一起学习,有的人专心致志,把老师的话都记在心里。但有些人不专心听讲,就和文中的第二个人一样。

国家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优美的学习环境,老师给了我们孜孜不倦的教诲,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作为学生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荒废光阴呢!?

这篇文言文的最后一句是:为是其智弗若愚?曰 非然也。那作为学生的我们,有聪明和笨这一说么?只要你认真努力,都会成为最棒的!!

篇7: 文言文读后感

今天下午,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学习了《文言文两则》。

我们学习的第两篇文言文是《两小儿辩日》和《学弈》。这篇课文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篇短文,使我明白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切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些,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一些,为此,双方各持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小孩笑话。这个故事却让我明白了四条道理:

(1)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2)说话要有理有据。

(3)要学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4)即使孔子这样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每个人都要虚心学习。

篇8: 文言文读后感

《庄暴见孟子》主要讲的是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孟子从齐宣王认为很多人一起听音乐要比自己一个人听更有意思这一观点引出了一个小故事,表明了自己对政治上的一些见解,孟子提出了君主只要能对人民百姓施仁政,就一定能统一天下的观点,并通过这个故事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仔细想想,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对人民百姓施仁政这一观点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体现。

贾英民教授是我国研究自动控制的专家,他对于解决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所提出的一些控制问题并拓展到信息与工业控制有自己很独到的见解。虽然贾英民教授也有不少钱,但他自己却仍旧每天早早起床,同很多基层工作人员一样,每天骑40多分钟自行车上下班,他生活简朴,从不沾烟酒。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没有不佩服他的。我想,也许正是这种踏踏实实的精神,使他在科学领域里有很大造诣。

篇9: 文言文读后感

在《两小儿辩日》中孔子的实事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两个孩子的大胆质疑也是值得学习的。但我认为两个孩子可取的还有一点――说话有理有据。

这两个孩子非常的聪明,懂得根据自己的发现来证实自己的观点。生活中我们缺少的其实也就是这种习惯。

为什么孩子的一些新奇的发现,有时会被家长误认为胡搅蛮缠。一些家长不认真听固然是一方面,但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孩子没有拿出足够的证据,家长的脑海里没有这样的话,就引不起家长的兴趣,家常自然也不理。但如果孩子拿出了证据就会引起家长的兴趣,更何况现在的社会不需要拿出证据吗?所以说话有根有据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而《学弈》告诉了一个大家几乎都懂却都很难做到的道理――态度最重要,对待一个问题,只有一个良好的态度才能有个良好的结果。就想《学弈》中的两个学生,第一个端正了学习态度,所以才比第二个好,说不定第二个人的智力比第一个人还要好几倍呢!所以说做事只有端正了态度认认真真的做才可能成功。

说话有理有据才可能引起别人注意,面对事情认认真真才可能将事情所好!

篇10:初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

《桃花源记》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

2、 从流飘荡 从:顺,随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筹划 反:通“返”,返回

9、横柯上蔽 柯:树木的枝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5、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一、题海拾贝法

在浩如烟海的试题中,特别是各地历年的中招试题、模拟试题,有一些试题设计比较精巧,可以从中选出具有典型性、灵活性、实用性的小题进行训练,比如:古诗词的理解性背诵、文学知识、口语交际、修辞方法、语病修改等。利用课前几分钟采用竞答的方式进行提问,这样,学生有兴趣,精力集中,能起到较好的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查漏补缺,弥补了不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触一些中招试题,可以明确中招试题的命题意向,撑握中招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能,为参加中招考试作好心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

二、文林撷英法

从课本中选取一些重点课文,利用早读的时间,要求背诵的背诵,不要求背诵的要反复读,重新领悟、巩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以及学习重点;每周从课外至少选一篇精美的文章,在佳作欣赏课上彼此交流自己推荐的文章,从文章的语言、构思、立意、写作方法等方面谈理解、谈感受、谈启示,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分类训练法

复习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这应该作为复习的原则。复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训练的过程。这里的“训练”是广义的训练,包括听、说、读、写、背,狭义的训练理解为就是做习题,做习题是必要的,通过做习题来验证、反馈,达到巩固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目的。由于语文知识的庞杂,各类习题放在一块训练耗时费力,效果不佳,可以采取分类训练的方法,同类的试题集中在一起,便于比较鉴别和记忆掌握。可分五类复习,一是语文的知识积累与运用;二是文言古诗词,重点是正确背写句子,掌握实词、虚词的意思;三是现代文阅读训练,要兼顾课内课外,注重整体把握;四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注意知识的综合和探究;五是作文训练,从复习过程角度应考虑文题、材料、构思、修改、成文等方面的训练;从复习内容角度,应考虑到对亲情类、友情类、吟咏类、畅想类、说明类、应用类7方面的覆盖。

篇11:初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2、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益:更加 慕:仰慕 道:学说,学问

4、俟其欣悦 俟:等待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汤:热水 衾:被子 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事迹迫找曰埂<依锴睿挥邪旆蚴槔炊粒3O�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即使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篇12:初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三峡 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初二语文文言文翻译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二语文文言文同步练习

初一初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二《朝花夕拾》读后感

初二我们仨读后感

初二朝花夕拾读后感

摆渡人读后感初二

初二高老头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初二

初二文言文读后感(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初二文言文读后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