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廉政的名言(共含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昨夜又东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关于古代廉政的名言
1、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策林》
2、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吕氏春秋·尽数》
3、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宋)何坦
4、清正俭素,门无私谒。——《魏书·彭城王传》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
6、淡然自守,不汲济于荣利。——《魏书·刘芳传》
7、义动君子,利动贪人。——《后汉书·班固列传》
8、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伯养说》
9、徇国家之急,赴公家之难。——《汉书·司马迁传》
10、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宋·林逋《省心录》
11、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
12、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宋)朱熹
13、身处膏脂,不能以自润。——《后汉书·孔奋列传》
14、为清官死,死有余荣。——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15、自律不严,何以服众?——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16、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南史·王昙首传》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18、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战国)《荀子·正名》
19、从官重恭慎,立身贵廉明。——唐·陈子昂《座右铭》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
21、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2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2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2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汉)司马迁
25、动则三思,虚而后行。——《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26、非吾义锱铢勿视,义之得千驷无愧。——《逊志斋集》
27、言不苟出,行不苟为;择善而后从事。——(汉)刘向
28、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9、取诚信,去诈伪,禁**,止奢移。——《六韬·上贤》
30、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而不逾其度。——(清)王夫之
31、勤能补拙,俭以养廉。——清·金缨《格言联璧·从政》
32、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唐·姚崇《辞金戒》
33、罚一人,则千恐;滥一罪,则百夫愁。——(唐)陈子昂
34、赏厚可令廉士动心,罚重可令凶人丧魄。——(唐)韩愈
3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宋·苏轼《赤壁赋》
3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
37、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于谦《入京》
38、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左传》
39、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望慎罚之义。——范晔
40、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资治通鉴》卷四十九
1. 俭以养德,廉以立身。
2. 在职一阵子,做人一辈子。
3.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
4. 戒酒戒色戒贪欲,律己律妻律子女。
5. 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6. 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7. 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
8. 做人德为本,做事民为先,做官法为上。
9.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
10. 作风要朴实,工作要扎实,任务要落实。
1. 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
2. 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
3. 保初节易,保晚节难。百年养德难,一日丧德易。
4.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
5. 廉洁从政两袖清风德昭后世,贪图钱财一朝失足愧对今生。
6. 顺境勿骄逆勿沉做堂堂正正人,平境勿庸浊勿乱当勤勤廉廉官。
7. 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自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8. 在是非面前要有辨别能力,在诱惑面前要有自控能力,在警示面前要有悔过能力。
9. 领导干部办事三问:讲道理时,先问自己是否明白;提要求时,先问自己是否做到;批评人时,先问自己有何责任。
10. 当政之要在于兴一方,为政之要在于敢创新,治政之道在于求民安,施政之本在于洁自身。
1. 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
注释:修身养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各种欲望。
2. 穷不忘操,贵不忘道。[唐]皮日休《六箴序》
注释:人虽然不得志,不能忘记操守;地位高了,不能忘记正道。
3.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注释:有本事的官吏经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难了。
4.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注释: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5.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岳飞
注释: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6.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宋]朱熹
注释: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7.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战国]《荀子·正名》
注释:人的欲望虽然是不能消灭的,但对欲望的追求是可以节制的。
8.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注释: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9.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释: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10.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战国]《孟子·腾文公上》
注释:上面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常常仿效,而且往往搞得更厉害。
11.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汉]刘向《说苑·至公》
注释:给公家做事,不能考虑个人的事,就不能讲私利。
12.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晋]傅玄
注释:主持政务关键在于去掉私心,否则就没有公道可言了。
13.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春秋]管仲
注释:看一看他所交往的朋友,也就能看出他是什么人了。
14.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注释: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15. 贤人志士之于子孙也……贻之以言,弗贻以财。[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注释:贤明者与有志之士对于子孙……留给他们有教益的话,而不是留给他们财产。
16.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汉]《礼记·大学》
注释: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了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平定天下。
17.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腾王阁序》
注释:人老了,应当更有雄心壮志,岂能因为满头白发改变过去的想法打算?境况艰难困苦,应当更加坚强,不能因此而丧失凌云壮志。
18.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宋]苏轼《范增论》
注释:东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烂,蛀虫才能生出来。人一定是先产生疑心,以后谗言才能听进去。
19.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宋]邵雍《男子吟》
注释:钱财使人贪婪,美色使人沉溺,名声使人骄傲,权势使人专横。一个须眉男子,如若能够免去财、色、名、势这四种祸患,难道他还会是世上的普通人吗?
20.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隋]王通《文中子·魏相》
注释: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先加选择,然后再交往;小人却不同,一见如故,显得异常亲热,然后才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人。
古代廉政的名言警句
1、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大夫之忧也!
2、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
3、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4、惟敬可以胜怠,惟勤可以补拙,惟俭可以养廉。
5、官之得民,要在清、勤、慈、惠……幕之自爱,要在廉、慎、公、勤,故优柔者与刚愎同病。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7、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8、大害必有小利为之媒,大利必有小害为之倪。
9、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10、以史为镜以铭其身,以人为镜以正其身,以事为镜以警其身。
11、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12、如果从政之路是一条珠链,那么人格操守则是串起无数颗珍珠的金线;如果为官之道是一组数字,那么清正廉洁则是统率后面许多个“0”的那个“1”。
13、政者,正也。子帅从正,孰能不正。
14、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
15、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6、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
1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8、观其交友,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19、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
20、位卑未敢忘忧国。
21、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22、外面红尘滚滚,我自风清月朗;他人忙于应酬,我只宁静致远。
2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6、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简素为美。
27、当杀而虽贵重,必杀之,是刑上究也。
28、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29、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30、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31、罚一人,则千恐;滥一罪,则百夫愁。
32、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贪。
33、芝兰生于深林,不以先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
34、为民着想民方敬致仕美誉价万千。
1) 在位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
2) 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3) 知足者,贫亦常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4) 水不在深,而在清澈;人不在貌,而在德高。
5) 淡泊名利,清风拂袖身自正;曲直分明,正气在胸威自生。
6) 处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待人要诚,诚生信。
7)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
8) 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常鸣。
9)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香;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窘困而改节。
10) 砺操行以修德业,当自重;甘淡泊以守清贫,当自省;谋善举以泽众生,当自励。
11) 贪一分,百姓恶十分;廉百分,百姓喜万分。
12) 黄金未为贵,现象价值高。
13) 源洁则流清,行正则影直。
14) 为官应学荷,出泥而不染,做人应似竹,挺拔且有节。
15) 立党为公,贵在公开公平公正;执政为民,旨在为民富民强民生。
16) 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
17) 做人以德正己身,办事凭廉树威信。
18) 宁走百步远,不留一念贪。
19) 甘作公仆不为权,一切为事业;刻苦辛勤不为闲,全当是锻炼。
20) 清风凉自林谷,廉洁源从自律。
21) 处世立身有满腔热情;秉公尽职无半点私心。
22) 言廉为虚,行廉为实;身廉为俭,心廉为本。
23)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24) 恪尽职守,耐得住清苦;净化心灵,挡得任诱惑;防微杜渐,管得住小节。
25) 坚守道德准则的人,只是暂时寂寞;热衷追逐名利的人,才会永远孤独。
26) 克己奉公,干净办事;正直坦荡,表里如一。
27) 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28) 人生的快乐,莫过于事业的成功;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思想的堕落。
29) 贪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30) 勤为民,廉养德;洁明志,静修身。
31) 劲松历险峰,正气显人格。
32) 兰竹学气节,人生贵精神。
33) 凡事要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唯以求真的态度,则事业可成。
34) 为政不为民,民当弃之,为政不清廉,民当惩之。
35) 宁愿秉公而贫穷,不愿徇私而富足。
1) 反腐莫分事大小,倡廉无论位高低。
2) 不为富贵行贪路,宁守清贫养廉名。
3) 临清流则慕廉洁,睹松竹则思节操。
4) 律己廉为首,立世德在先。
5)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6) 当官为民莫作势,执政守纪办实事。
7) 位尊不泯民间情,富贵不移公仆心。
8) 小节不可纵,大节不可失。
9) 权是双刃剑,荣辱一挥间。
10) 廉则民爱,碑自立;贪则民弃,墓自掘。
11) 贪泉不可饮,廉书宜常读。
12) 白玉无瑕称至宝,青莲不染发奇香。
13) 做事一丝不苟,做人一身正气,做官一尘不染。
14) 为官不贪,头项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
15) 掌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16) 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17) 淡泊名利好比清茶一杯,静心正身;务实为民好比功积如山,德载千秋。
18) 奢侈折富,俭朴养廉。
19) 丹心照日月,刚正垂千秋。
20)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21) 薪薄常知足,位卑亦自尊。
22) 量小非君子,德高乃丈夫。
23) 交挚友利于行,交小人自损名。
24) 吃青菜淡中有味,守法律梦中不惊。
25) 天上鸟死于贪食,水中鱼死于诱饵。
26) 名为轻,德为重:利为轻,义为重。
27)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28)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9) 正心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
30) 如衡之平如镜之澈,乃玉其白乃冰其清。
古代廉政格言
1、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吴兢
2、大吏廉洁,小吏则自然效法。――《清实录》
3、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治安策》
4、无私无偏,王道荡荡。――《书・洪范》
5、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
6、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文韬・盈虚》
7、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1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1、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洪应明
12、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王通
13、天下为公,无私于物。――吴兢
14、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左传》
15、门如市,心如水,一尘不染;提得起,放得下,百事敢为。――谈迁
1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7、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
1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
19、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
20、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2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2、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也;志量远大,宝贵不能淫也。――王永彬
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2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2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26、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
28、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29、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30、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
31、邪气入内,正色乃衰。――《管子》
32、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吕氏春秋》
33、凡事只要看其理如何,不要看其人是谁。――陆九渊
3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35、爱饵衔钩,悔在鸾刀。――崔
36、知耻近乎勇。――孔丘
37、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
38、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罗大经
39、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40、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
41、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42、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望慎罚之义。――范晔
43、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盐铁论》
44、进不失廉,退不失行。――《晏子春秋》()
45、寻丈之缪,实始毫厘;君子畜德,无忽细微。――方孝孺
46、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薛文清公读书录体验》
47、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征
48、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刘向
49、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
5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身者事之规矩也,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淮南子·诠言》
2.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东汉·马融《忠经》
3.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宋·李邦献《省心杂言》
4.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宋]苏轼《范增论》。
5.人谁无过,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是亦足矣;我非爱财,来得明白,去得更明白,吾何慊乎!
—清·周凤楞再题学款经理处联
1.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易行,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
【释文】正直的'人沿着正道行事,按照道理讲话,公正无私,不因为安逸富贵而放纵意志,也不因为危难而改变品行。
2.用人者,无亲疏、新故之殊,唯贤、不肖为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释文】选人不能有亲疏新旧之分,只有贤与不贤是唯一的审查标准。
3.官不可以私予人,人不可以私取官。——[明]薛喧《读书录》
【释文】官位不能以私人目的赠予,人们也不可以私利为目的取得官位。
★ 廉政名言名句
★ 古代哲理名言
★ 古代各种名言警句
★ 古代教育名言警句
★ 古代法制的名言
★ 古代学习励志名言
★ 古代经典名言赏析
★ 古代民生名言警句
★ 古代励志名言佳句
★ 古代乐观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