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养性的名言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zimaBlue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曾国藩修身养性的名言(共含6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imaBlu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曾国藩修身养性的名言

篇1:曾国藩修身养性的名言

关于曾国藩修身养性的名言

曾子说过:“吾日当三省吾身。”三省吾身,意思就是要常常反思,反省,以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养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修身养性的获得巨大成功的名人中,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范例。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有网友评论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可见曾国藩对后人的影响力。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归功于曾国藩的修身养性。归纳起来是曾国藩对自己的人生修炼“五字”即:诚、敬、静、谨、恒。首先是诚,诚实、诚恳,为人的表里一致,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要修炼自己的诚。第二个就是敬,所谓敬就是敬畏,人要有畏惧,人不能 无法无天,要有敬畏,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是指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 是谨,指的就是言语上的谨慎,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是指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这五个字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就是人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独处,也就是指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按照最高准则来对待。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我们一起来看看曾国藩关于修身养性的名人名言:

1、以读书立志的修身养性名言: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2、在困难和逆境中的修身养性名言: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3、以“静”字修身养性名言: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4、以“勤”字修身养性名言: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5、以“耐”字修身养性名言: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6、从失败的教训中修身养性名言: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7、与人为善的修身养性名言: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篇2:修身养性之至理名言(曾国藩)

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以读书立志的修身养性名言: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在困难和逆境中的修身养性名言: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

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以“静”字修身养性名言: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以“勤”字修身养性名言: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以“耐”字修身养性名言: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从失败的教训中修身养性名言: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与人为善的修身养性名言: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篇3:修身养性之至理名言(曾国藩)

情是一种心灵感觉,情中自有妙趣;淡是一种心灵味觉,淡里自有佳境。

最有力量的菩萨,就是咱们的手脑。

兄弟是身边那份充实;是忍不住时刻想拨的号码;是深夜长坐的那杯清茶。。。

心性须要修养,就像性命需要滋润一样;心灵需要修缮,就像容貌需要美容一样。

入世者聪,出世者慧,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业者觉。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无论教化,还是感化,最终的效果当是心灵的灵魂的净化。

梦;总不够漫长可咱们需要梦想。情;总让人受伤可咱们还念念不忘。雨;下得再漂亮可咱们还钟爱阳光。你;虽不在我身旁可我从未将你遗忘…亲爱的兄弟,最近好吗?

养身必先养心,修身必先修行,做事必先做人。

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禅境,最讲一个“淡”字。

愉悦不在得到多,而在计较少。

自爱是一已之爱,博爱是众生之爱;不弃自爱,弘扬博爱,才是真爱。

应对非议,无愧则心安;身遭诬陷,无愧则定神。

看山神静,观海心阔。沉淀不是消沉,是用一颗淡然的心审视浮躁,在宁静中找到属于自我的位置。沉淀,是一种积累,一种踏实,一种谦和,一种智慧,更是心灵的一种安详和井然。沉淀是一种素心处世的生活态度,汲取菁华,沉积智慧。让心灵静谧,让性命丰盈,在不平静的生活中找回宁静的美丽!

修养,要知羞而学,知错而改,知耻而思。

孝顺要及时,行善也要及时。

存私者入俗,去私者新生,无私者才是慧觉。

大慈缘于大善,大善缘于大爱,大爱缘于大德。

赐福别人,就是造福自我;宽待别人,就是善待自我。

心如水,而性则可能是盐是糖是茶是咖啡¨¨¨这样,心境不一样时,心性也会异样。佛性则是人性的.慧根。

慧语:明白可沟通心灵,信任则可连接心灵。让人听容易,叫人服困难。处顺事之境愈宜静,处逆事之境愈宜忍,处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连空气都浑浊了,两袖还能有清风吗?安祥方能静观,静观方能明断,明断方能行动。

咱们如果能拥有洒脱而潇洒的心态,能拥有荣辱不惊的自我平衡的力量,咱们的人生就会过得充实而愉快,而不会正因一时的得意而忘乎因此,因一时的失意而绝望到底,咱们便能在世事的跌宕中历练自我,在性命的平衡中体味到人生的好处。

生活就是如此:在坎坷中前行;在忙碌中收获;在悲喜中经历;在痛苦中领悟;在得失中选取;在奋斗中坚定;在平凡中精彩;在知足中愉悦;在宁静中储蓄;在遗忘中洒脱;在阅历中成长;在历练中坚强;在给予中愉悦;在简单中愉悦;在错过中珍惜;在经历中懂得。

兄弟不是一幕短暂的烟火,而是一幅真心的画卷;兄弟不是一段长久的相识,而是一份交心的相知

心中有爱,才会人见人爱。

我生命最好的年华全和你们一齐踢球喝酒吹牛了,因此之后咱们都是光棍——这让我很骄傲。

有时候兄弟感情就是这么一回事,不需要时刻的洗礼,不需要山盟海誓的誓言。只需要有共同的感触,共同的思绪,共同的梦想,就会成为在对方最危难的时候的一面后盾。。。。

恶性,往往认贼作父;善心,则能够化敌为友。

待人要有平等心,对已要有平常心。(悲伤的签名)

篇4:修身养性名言

最新修身养性名言

运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秘诀。——马约翰

人生匆匆如烟云,欣逢晚年好光景。经常活动健身体,昼养生更要紧。——许海清

物质是养老的基础,精神是养老的支柱,科学是养老的法宝。要有正确的养老观,开创人生第二春。——王兴华

人生百年不足奇,早起早睡健身心,少停多动添活力,乐观开朗有裨益。——高德江

吃饭不饱,走路不跑,遇事不恼。——董必武

世有老少年,也有少年老,不落时代后,年老才可宝。——徐特立

健康不是一切,但推动健康就没有一切。自我保健,是明天健康的方向。——吴阶平

心胸坦荡,意志坚强;经常运动,锻炼身体;起居有时,饮食节制;养花读书,修养心性。——张学良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知足常乐,无求常安。——陈立夫

呱呱地生,快快地长,慢慢地老,悄悄地走。——任仲夷、刘建章

一杆子,两杆子,三杆子,杆杆增寿;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岁岁平安。横批:上不封顶。——梁步庭

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养炼结合康乐寿。——庄炎林

运动——生命的马达;清洁——健康的卫士;欢乐——长寿的妙药;忧愁——衰老的快车。——王俊第

以科学锻炼益寿延年中外有例,靠迷信健身长生不老古今无据。——王顺明

不倚老不言老不服老不怕老老当益壮,有朝气有正气有志气有骨气气贯长虹。——张文华

老当益壮宁知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盈缩之期不尽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王安石

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

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老子

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小人以己之过为人之过,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过为己之过,每反躬而责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改变将来,从现在开始。改变现在,就是改变未来。

没有烦恼不要惹烦恼,有了则尽量解决它。

忏悔心、谦卑心很重要,不过对自己的爱心更重要。

最好的改变方式,是我们跟内在力量沟通,然后它会改变我们。

如果认为自己很弱小,我们就成为弱小;如果认为自己很伟大,我们就变成伟大。

修改自己就是修改世界,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是整个宇宙中很重要的一个程序。要相信自己的潜力。

找到自己内在的爱力之后,才能真正地爱人。

单纯的生活是随遇而安,有什么享受什么。笑着接受一切。

祸中之福如同玫瑰带刺,我们不能一直在乎刺,应该看花。一切痛苦不是来自外在的情况,而是源自我们的态度。

学习主动的.精神,决定出手的最佳时机,要果断,用自己已被开发的智慧。

真正的爱是别人感觉不到我们的存在,不占用他的空间,不绑他,越靠近我们越舒服。

当我们把关爱、仁慈、宽容和体谅扩及别人时,我们就创造了天堂。

挑战越大,我们灵性的领悟和成长也越大。

最大的浪费是我们不认识自己的智慧,不明白自己拥有全宇宙的力量。

解脱自己执著的概念、黑暗的思想和绑住的感情,才叫现世解脱。不要以为天上云间有个地方可去——那样跑到哪里都没用。

当我们往内静观时,会发现什么都没有,没有身体,没有物质,只有真实的能量存在,那就是我们的源头。只要我们不把自己当成这个肉体,就可以明白我们的来处,真实的能量才是万物的源头。

我们要净化自己的意念、言语、和行动。

爱什么人,照顾他、保护他、给他自在,才是真正高雅的爱。

不能贪求任何东西,一旦喜欢就执著在那里,应该心无挂碍。

最怕的东西,最应该去突破。

道不是知识能够分析的,它是内边的悟解。

自卑心最伤害自己,是最大的障碍。

内心如果平静,外在就不会有**。

随时保持警觉心,做事要独立,合乎逻辑,合乎自己良心。

一旦开悟,任何事都变得简单,我们自然想的快,做得快,适当时机会做正确反应,这就是成功要诀。

为了批评世界及指正他人,我们生活才过得繁忙障碍,才会筋疲力尽。

对人诚信是保护自己尊严、良知的最好方法。

选择勇敢,做一个轰轰烈烈的英雄,不能低下高贵的头,甘心投降在小小的障碍里。

爱心、谦卑心是我们沟通别人的最佳利器,它会让我们天下无敌,用爱可以感动一切、打赢一切。

要感谢痛苦与挫折,它是我们的功课,我们要从中训练,然后突破,这样才能真正解脱。

放下自己的小我,自然变得伟大。

心要跟小孩一样,很单纯、很简单,才能很快进步。要简单,但不要简陋。

把学习的功课变成刑罚,我们才感到痛苦,不妨愉快地接受,笑着去应对它——那它就只是我们的功课。学好就行了。

篇5:修身养性的名言

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3、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4、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6、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8、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12、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1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1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17、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18、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19、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2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励志一生)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2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2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2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2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27、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2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2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3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篇6:修身养性的名言

孝顺要及时,行善也要及时。

以读书立志的修身养性名言: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在困难和逆境中的修身养性名言: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以“静”字修身养性名言: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以“勤”字修身养性名言: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修身养性的名言(15篇)】

修身养性名言

修身养性的哲理名言

曾国藩名言精选

曾国藩一些名言名句

曾国藩励志名言语录

曾国藩的名言名句摘抄

曾国藩关于读书的名言

古文中具有哲理修身养性名言【经典】

修身养性的句子

修身养性经典禅语

曾国藩修身养性的名言(整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曾国藩修身养性的名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