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古镇.古树美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fudong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土城古镇.古树美文(共含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fudo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土城古镇.古树美文

篇1:土城古镇.古树美文

土城古镇.古树美文

土城不是千年古镇吗!土城不是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吗!土城不是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吗”!当然,这毋容置疑。为此作证的是过去拥有众多的盐号、商号、祠堂、庙宇、会馆,还发现有古汉墓、古船坞、宋酒窖、古城墙。近代史又再添浓墨重彩的“长征”文化。

记住土城历史的是一代代的土城人,是一代代在此繁衍生息口口相传的土城人。还有川流不息的赤水河、还有长长的街道排列着的低矮的瓦房、还有担水脚印磨玉(土话)的石梯坎,还有许多点缀在古镇四处的古树——黄桷树。

古镇嘛!就得有古树。它伴着古镇成长,又为古镇增添风采。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土城就有若干百年以上老树。而这些老树中数量最多的就只有一种——黄桷树。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土城的黄桷树比较大的有:范家咀渡口;下街桥桥上;土城小学校本部;文昌宫分校;场坝子处;大土上;铁路沟桥上;小河儿猪市;钟家咀咀;黄金岩花园下头等处分布。土城街上以外的黄桷树就还有很多了。

黄桷树别名:黄葛树、大叶榕、菩提树等。属桑科。形态特征:属高大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5~30米)。其茎干粗壮,树形奇特,悬根露爪,蜿蜒交错,古态盎然。枝杈密集,大枝横伸,小枝斜出虬曲。树叶茂密,叶片油绿光亮。花期5~8月,果期8~11月,果子生于叶腋,成球形,黄色或紫红色。

黄桷树还有二个鲜为人知的特性:一是它似乎没有固定的换叶时间,它不像一般树木一样定时换叶,而是像人们传说一样——它是什么季节栽下的,就在什么季节换叶(因为我们常常见到不同地点的黄桷树在不同的季节换叶);二是黄桷树落叶和长新叶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进行。

黄桷树喜高温多湿气候,耐干旱、适贫脊,抗风、抗污染,因此寿命很长,常见百年以上大树。此外,黄桷树易成活、生长快,容易形成参天大树与自然景观。因此,土城人是非常喜欢黄桷树的。

我在土城主要居住的三个地方,都生长着几株不同形态的黄桷树,我与这些黄桷树都有着深深的感情。

文昌宫——土城小学分校,紧靠新街的校门口,就生长着二棵苍劲无比、枝繁叶茂的黄桷树。它像是土城小学分校的守护神,又像避雨遮阴的太阳伞。它是土城镇街上所有黄桷树中位置最高的二棵树,也是处在生命旺盛期的二棵树。

“皮匠湾”——外公街房后边,与隔壁高家相邻也生长着一棵黄桷树,在我幼年时,这棵黄桷树就已经进入老年期。此时的这株黄桷树,也是老态龙钟,早也不见枝繁叶茂的青春模样,只剩一截老树桩和伸入外公房顶的粗枝。老树桩每年还长着菌,残枝还在谱写着生命最后的华章。

土城小学校本部——操场边伫立着一棵粗壮无比,遮天蔽日的黄桷树,它复盖的面积约占老操场的三分之一。它见证了土城小学百年建校历程,迎来一批又一批蒙童,送走一批又一批学子。可未能等到百年校庆,就为新教学楼建设而捐躯。实在可惜。

大土(地名)上生长的哪棵黄桷树,有它固有的特点——它的大部分枝杆都是水平或向下延伸的,这与它生长的地形有关——水平生长的一面是一片比较开阔的陡坡,给这棵黄桷树提供了水平生长的空间。

这棵黄桷树一面靠大土粮库,位于粮库围墙外路边,而这条路呢一边通往“坟坝坝”(地名),一边通往中街的皮匠湾(地名)。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春阳岗酒”的原产地,后来的土城国营酒厂。

这棵黄桷树居高临下,远眺赤水河由西向东奔来,近瞅大河、小河水涨水落,它见证了赤水河曾经辉煌的航运历史;目睹了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时来去匆忙的身影。它看到了国营习水糖厂的兴起与衰亡;又见到了横跨赤水河上第一座公路大桥。

小河边猪市坝(地名)处的黄桷树,生长在河滩边上,是离赤水河最近的一株黄桷树。过去这里是牲畜交易的地方,适逢场天这里就会聚集许多农民,到此处买卖自己需要的猪、牛、羊等牲口。在交易过程中你会见到“偏耳”(交易中间人)为买卖双方进行的流传至今的既隐蔽又诡异的在袖筒内定价方法。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防止价格失秘,可见过去的`生意人有多聪明。在这种交易中,公买公卖、不欺不诈,“偏耳”还可从中得到一笔不扉的佣金,有的人还以此来维持生计。

小时候,我们最喜欢在黄桷树下玩耍,特别是土城炎热的夏天,树下是我们这帮孩子理想的游乐场所,更是我们孩子们的天堂。此外,黄桷树的芽苞(俗称黄桷pr儿),也是我们小孩天然绿色小吃,味道酸酸的、涩涩的,吃后甘甜甘甜的。

黄桷树树杆粗壮,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可谓“望树兴叹,高不可攀”。但也有胆大心细、无树不能攀之人——他就是家住“蔡家院子”的“袁五”——现在“京华酒业”的技术掌门人袁仲华。在土城,要说比胆大,比爬树袁仲华是“高手”,还可以夸张地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土城的黄桷树与土城的历史与生俱来,它与土城的先民休戚与共。它见证了古镇盐运文化时期的喧闹,目睹了川盐入黔盐商的荣华富贵,目睹了盐工的血泪心酸。

当年土城渡口处的黄桷树,迎来送往长征途经的红军,如今还在悄悄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现在我身在异乡,时不时还梦见儿时的黄桷树,但不知它们可曾记得我。不过这亦难怪,现如今的我已是耳顺之年龄。

篇2: 古镇美文

古镇美文

你把梦刻在了生活的哪一张?谁为你掀开华丽的帘帐?它又是否把你的相思刻在了心上?

我喜欢水洗过的地方,有冰凉的感觉窜过心脏,而这里就是那样的地方――大圩古镇。

走进那个古镇是踏着绵延的石板路,漫天飘着细细的雨打在古镇圆孔石门上,薄雾围绕的古老木屋由近向远靠着江岸,背依连绵的山……

我来了,没有打着伞,就躲在柔软的细雨下,古镇就在我的脚下。

年迈的老人端来一张刻着历史的木椅,坐在门口,苍白的发诉说着她人生的阅历,淡雅的微笑告诉我她对人生平缓的心态。

一只小狗使劲地把头伸出略有破损的木门,用脚丫抓着门缝,调皮的看着外面吼叫。

一个挂着客栈的`门牌吊在古老的版木下,静静地看着烟雨。

喜欢埋在沙子里的鹌鹑蛋,带着沙土的气息,淡淡的本土香味,在历史的酝酿下愈加香醋。

水清而石静,踩在宛如沙滩的碎石上,隔水是沙,而隔江是山,船在水中绕。

那些被围困在栅栏里的鸵鸟,不安的来回走动。

一片片的草莓伸长枝干,开了花,等待下一个采摘之际。

这是古镇,在大圩,像天堂里带着禁锢,唯美里带着深邃。

我把梦刻在了这里,

古镇为我掀开了华丽的帘帐,

来年,

我再带着相思来探。

篇3:有关古镇的美文欣赏:古镇里的烟火

继续走吧,在这古镇上。第二次光临,我慢着,慢在悠久恬淡的时光里,更慢在铺满人间烟火的旧生活里。

我不再专注于远古的帆樯蚁聚,商肆鳞集;不再专注于湖广会馆、天后宫、帝主宫、星辉门、城隍庙、迎龙门、引凤门里的飞檐走壁;更不再专注于说书弹唱、龙灯狮会、号子歌谣的沸腾。古镇的日子,守着祖辈的传承,才是最生动的风景。

巷子仍然幽静,旌旗仍然招展,它沉浸在居民们的柴米油盐里,算计着最纯朴的家常生活。窄窄的巷子两旁,古民居一栋紧挨一栋,以它们惯有的姿势打理着各自的事务。那“狗屎糖”闯入我眼帘时,我着实很惊讶,仔细凑上前去瞧一瞧。粗布口袋包装着,印着一条小狗,那“吃狗屎糖,走狗屎运”的宣传语却是最醒目的。不竟哑然失笑,这绝对是想走与众不同的营销路子,虽然不怎么雅,却与这乡间古镇的纯朴简单相契合。而那“翰林酥”的糖,却是一下子高大上起来,自然联想到古镇举人贡生的文韬武略。那“古镇仅此一家”的宣传语与“吃狗屎糖,走狗屎运”的宣传语,没有任何高下之分,都是打得响当当的牌子。

一路走来,这吃的韵味绝对是首当其冲,“民以食为天”的古训放之四海而皆准,放之永恒的时光里而皆准。看那“老麻抄手”的招牌,悬在墙上四个圆圆的筛子上,与大大敞着的红色木门遥相呼应,假若饿了,一定会有进去吃一碗的欲望。另一个门店,那妇人手上正在包粽子,这粽子却是我第一次见,小得似乎只有拇指那么大。店面的门框上挂着一串一串或嫩绿、或褐黄的粽子,妇人说一种是生的,一种是煮熟的。桌子上也插着一株一株的造成花型的粽子,倒不像是卖吃食的,更像卖工艺品的。再走,“二娃鸡辣椒”、“安居糍粑”、“太守麻花……吃的铺排一路相随,吆喝声也间或拉住了你的脚步,让你不由得停下来瞧一瞧。

大凡来古镇的人,一般是想寻一处清幽,享一份清闲。在这古镇上,你慢着,散着,便也和古镇的人一样淡着。看那背着背篓,衔着一杆烟低头走着的中年男人,步子缓慢得很,并不像在赶路,更像上街巷来闲逛;看那依在门边,手里勾着不知什么小玩意的小媳妇,手指翻飞,目不斜视,不问日月,似乎一直会勾下去;那两位老者,一位坐在门边的石礅上,一位站在石阶上,或许在闲淡地谈论什么,不慌不忙,似那小渠里的流水一样平静。小镇的街似乎是静止的,又似乎是流动的。静止着街巷的风景,流动着游客的脚步。于是,一帧一帧的画面映入我们的眼帘,又流失于我们的身后。待几个学生娃疯跑着从身边窜过,才让街巷动了起来,有了风声掠水而过似的波澜。

街巷又静了下来。看那静在尘埃里的纺车、蓑衣、草帽和竹耙,旧时光的清浅弥漫开来,在脑海里绘成一幅田园风光的村居图。晒在街道上的几簸箕细白细白的米粒,那是某户人家才晒出来的,手抓的印子上几圈花纹的温度应该还在,印证着简朴的村居生活。

张府已不抛绣球招亲,樊家面馆已不卖面,只记着俱往的历史。“青锋小镇”和“异度”却活跃了起来,这两处休闲的去处,将浅时光和慢生活书写得浪漫起来。聊天、约会、喝茶,发呆、偶遇、做梦,多么美好的慢时光,就这样坐在小屋的一隅,看门外青石板上的脚步来来往往,听街巷里冷不丁冒出的声响,思某个过往于生活的人或者事,光阴便丰满而醉人起来。起身再走,翩翩舞在空中的花纸伞,一朵一朵飘在头顶,似穿着旗袍的各式美人,款款而来,典雅迷人。那古民居上突兀闯入的花花绿绿的现代衣衫,却是惊醒了浮着的幻想。古镇走着走着,就已是现代时光。

走啊,走啊,走得华灯初上,走得夜色渐浓,才把古镇的时光走去了大半,才觉得古镇的烟火如此动人。古镇永不停歇,在历史的长河里走啊走,走过昨天,走过今天,走向明天,走出一路沉厚,走出一路繁荣,更走出一路淡然。

公众号:新时代文学平台

篇4:描绘友谊的美文:古树

早上醒来,听到外面滴答的雨声,那是雨滴落在空调外机上的声音,远没有温庭筠笔下“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思念与缠绵。

我以为今日是冰冷的,毕竟最高只有7度的气温压抑着春季的温情,可吃过早饭来到庭院,在氤氲的空气中看到小菜园子中青菜愈发娇嫩,不似那颗枯老的树。

有人说,古树是年代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可我一直不喜欢,我的不喜欢一直都是那样的执拗和不留余地。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西游记》,里面的蟒蛇精好像是从大树洞里面突然出现的,在我的记忆中,只要出现大片的森林,出现缭绕的雾气,一定会有吃人的妖怪出现。

小时候也听老人家讲太多关于老槐树洞里骷髅跳舞的故事。一年级的时候在老家上学,学校大门的东边,有一颗古老的、颇具有年代感的大树,一到校园我就非常喜欢,下课就会去用力的抱着大树,为了一只手能和另一只手牵手,我会踮起脚尖、扬起下巴,让身体尽可能的贴近大树,可是那棵树的粗壮总是让幼小的我的愿望不能够实现。

可即使这样的日子,也是为数不多的。在我和大树玩耍的第三天,放学和同学结伴回家,那个坏坏的男生用恐怖的声音告诉我:“你以后不要去抱那棵树,那棵树的下面有个碗口大的树洞,半夜的时候会从里面滚落出一颗一颗的人头,当然是只有骨头、白色的那种人头,白天谁去抱那棵树,那些人头便会在谁的课桌上跳舞,把他的东西全部砸坏。”

晚上我把男孩的话讲给奶奶听,奶奶没有说话,只是说:“早点睡觉,别胡思乱想”。躺在被窝里,我是瑟瑟发抖的,一个六岁女孩内心的恐惧在那片夜深人静里,四处蔓延。

在那个夏季的晚上,蝉鸣、蛙叫仿佛都不复存在,我只看到那一个个白色的骷髅从黑暗的洞穴中跳了出来,在校园里面上蹿下跳,他们飞舞着、奔跑着、跳跃着来到我所在的教室,来到我的座位上粉粹自己,旁边的骷髅一吹,那白色的飞沫弥漫在整个教室里。他们疯癫着、狂笑着、肆无忌惮地摧毁着我的课桌、文具盒、还有我最心爱的带有香味的橡皮。

第二天我没有起床,高烧不止,但吃着药的我还是惦记着我的教室、我的课桌、还有我心爱的带有香味的橡皮。

下午同学来看我,给我说了当天的作业。我犹豫的问:“我的课桌还在吗?我的文具盒还在吗?”

她开心的说:“在啊,放学老师帮你装进书包里,让我给你带回来,还说你要等病好了,才能上学去”。

原来一切都是无恙的,但从那天起,看到那棵树我就会看到那一颗颗的骷髅,从黑暗的树洞里滚落出来,他们飞舞着、奔跑着、跳跃着,不但在教室、还会在操场里面玩耍。校园里,再也看不到我一个人自由自在的身影,我追随在别人的身后,变为别人的影子。

所幸,几个月后,爸爸接我到他所在的城市上学,我才结束了那场噩梦,有了自己独立的灵魂。

我的照片中,从来不会出现古树;我去任何一个景区,只要导游介绍古树,我便会躲得远远的;更甚至于,每当领导谈及古树在校史中的重要作用时,我在心底都会无休止的排斥。虽然我知道,他们所言,或许是极其正确的,但于我而言,却是极其不喜欢、甚至是恐惧的。

一次和老家前来的朋友吃饭,问其校园中的那颗古树,他大大咧咧的说:“学校早就合并了,那棵古树早就砍了,树中间都是空的。”

树是倒了,我心中的梦魇也会随之离去吧!

那天和朋友去游玩,遇到当地的一棵古树,朋友问我:“你要不要过去看看?”

我回答:“之前看过,不看了”。

其实之前一群人看的时候,也是他们在看,我在笑,远远的笑。

公众号:3度梦想

篇5:古镇行之古镇上里写景美文

古镇行之古镇上里写景美文

和几乎所有的江南水乡一样,上里古镇倚水而建,两条小河绕镇而过,临河斜伸出的树荫里,一间间的木屋窗口挂满酒幡和茶幡。吊脚楼下,水畔空地上,一张竹几、三五竹椅,游人在悠闲地品着香茗,嗅着对岸田野的气息。

古老的水车吱呀转着,乡土的上里依然繁华。上里也和所有的古镇一样,因为名气之盛,游人如潮水涌来,带来商业的繁荣,似乎再现昔日丝绸古道驿站的繁华之景。

高挑的飞檐上没有了昔日的风铃,宽大的戏台上也没有了川剧演出。观众的阵阵欢呼,错觉为了今天的声声吆喝。一个老妇在戏台下,安静地用刀砍錾着一种药材,仿佛那些喧哗与热闹都和她无关。

一些小女孩安静地坐在屋檐下的青石上,用粽叶编制着各种的小动物,那份安静和淳朴,就象是老家乡下的邻家小妹,置身在这片繁华里,她们还能坚持多久呢?

没有商业的.繁荣就没有历史上的上里古镇,繁华成就了上里,上里带来了繁华。但走在这片繁华里的我,总是觉得格格不入,仿佛周遭的一切与我无关。

朋友说“二仙桥”那面很安静,适合喝茶,可惜与我走散了,没去喝成茶。其实,我们错过的又何止“二仙桥”的那盏清茶。

小巷深处,一家小店在卖手工制作的“鸡婆鞋”,很亲切很温馨的感觉在心里弥漫。

悠悠古香――西塘古镇

古树优秀作文

保护古树作文

千年古树作文500字

浓荫密树美文

古诗中的思乡美文

初一保护古树征文「优秀篇」

的中考满分作文:家有古树

关于怀安古树的随笔500字

一棵古树的悲叹作文1200字

土城古镇.古树美文(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土城古镇.古树美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