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不要拿你们那代人的标准要求我们美文(共含7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U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不要拿你们那代人的标准要求我们美文
“老爸,我们宿舍里的同学,各个都在化妆,而且我们老师就教我们将来到了职场一定要化妆,要不然就是对人的不尊重。”女儿坐在沙发上突然说道。
“真是歪理邪说。”
“真的不是歪理邪说,我们老师都四十出头了,小孩子都十多岁了,她为什么每天来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还要化妆,在她看来,那是对学生的尊重。她还教我们,哪怕你化淡妆都要化,否则人家就会认为你不尊重他。”
“你们在大学就学化妆啊?”
“也不是,我们有一门职场礼仪课。”
“老爸,你不要总是拿你们那代人的眼光来看现在的社会,来看现在的大学生,现在的大学生和你们那个时代的大学生不一样。”女儿有点儿不耐烦了。
“有什么不一样呢。”
“你看你,我从小到大每到放假的时候你就问我去不去旅游?我们这代人哪怕到了旅游景点,也不会多在意风景的。”
“那你们在意什么?”
“吃的,玩的。我们这代人哪块儿有什么好吃的,什么好玩儿的,跑得快呢。”女儿继续着她的理论:“这些风景我们在手机上、在网络上看的太多了。我们也不是没去过旅游景点,去之前,兴高采烈的,到了那一看,也就那么回事。你看电视里,网络上的风景区天空蓝蓝的,水清清的,可是到那一看,天灰蒙蒙的,水浑的,所以说呀,真实的旅游景点风景并没有那么漂亮。”你看句句在理,句句真实。
“那电视里、网络上的照片怎么那么漂亮的?”我明知故问。
“P的,美颜的,现在的技术这么高超,假的也能弄成真的。”
“有点儿夸张了吧。”我有点儿理屈词穷,又不愿认输,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实际上,我也不愿意出去旅游,一方面是旅游景点人太多,不愿意去挤,另一方面就是女儿所说的.原因,宣传中的旅游景点和现实中的旅游景点真的不一样。
“真的不是夸张,我们这代人和你们那代人的眼光是不一样的,你们总是说’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是好汉。’可是你看现在社会上生活好的,工作好的,有多少是纯粹靠自己争取来的?”
“那就不要自己奋斗了吗?”
“也不是,自己还是要做事的,只是做事的多少,清闲不清闲,可利用的资源多不多,你看穷人家的孩子都要奋斗一辈子,那些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只需要吃他老子、老妈的老本就行了,所以说呀,还是不能完全不考靠母的。”
我一时无语,又为自己不能说服女儿而感到无助。是的,现在的年轻人眼界比我们在他们的年纪宽多了,接触的东西也和我们当时的不一样了。这些必然对他们三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我们这一代人当时只有通过高考实现鲤鱼跳龙门。我们怎么好用我们的世界观来改变现在的年轻人呢。
有人就有差距,有人就有不公平,好在国家已经在通过各种措施缩小差距,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老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了。
今日,冷雨扑面,
疼痛在蔓延。
欢笑就此搁浅,
身体,就像是跌落炙热火焰。
记得昨天,
还电话连线,
今日,没了你们的音讯,
泪水早已淹没了心田。
老天的.脸说变就变,
一转眼,就天各一边。
我们,反复祈祷一遍又一遍,
期待着奇迹能出现。
亲人,我不许你长眠!
朋友,我不许你从此不见!
如果你们能听见我们的呼喊,
请一定坚持到灾难排遣。
好怕,你们不再睁眼,
好怕,再也看不见你们的笑脸!
多么希望,新闻将我们欺骗,
此刻,我们的心与你们紧紧相连!
昨天,你们离我那么近,
今天却离我那么远,
生死存亡只在一瞬间,
这煎熬,叫我们如何能减?
万语千言,
怎诉得尽我们的挂牵?
你们在黑暗中被水埋淹,
但求,上天能网开一面。
眼前,迷蒙一片,
心情越发沉甸。
我们在倒数着时间,
渴望着,你们能在灾难中幸免。
或许,世上有一种挥手,
既是生离、也是死别,
只盼望,你们,
永远不要和我们说再见!
我们,不要风和曲没有和弦!
我们,不要生命里有悲伤的曲线!
灾难,请你停止表演!
悲剧,请你快快终结!
不要跳着拿东西的美文
小时候,我每次因为个子不够高,要跳着去拿高处东西的时候,就会被我妈骂。这种经验应该是很多人都有的。因为那样很危险,你可能会因为落地时脚没踩稳而受伤。
后来的我,总是谨记着那个道理。
人生前进的最好办法就是脚踏实地,不要贪快,不要贪心,不要用跳的方式去强拿你奋力摸不到的东西。
所以,每当我有一千块,我最多就花掉三百,绝对不做超过实力的事情;所以,后来把小摩托车换成重型机车,后来又换成小房车、大房车、旅行车,我都按部就班,最后才终于换成我想要的跑车。
我偶尔也会迷惑,也会迷惘,也会忍不住在往后的.人生道路上又想偷偷踮起我的脚尖,可是我的耳边马上会响起妈妈说过的那句话。
那一天,我走进客厅,这是我买下的第一套房子,也是一间我梦想了好久的房子。我知道那是我脚踏实地终于完成的梦想。我很骄傲、很安心,因为那是我用心努力最后得到的结果。我真的高兴得掉下眼泪,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但我就那么高兴地哭了起来。
我知道,那是因为我又想起了妈妈说过的那句话。
不要拿别人的标准定义自己的人
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我今年毕业整整25年,我是1989年毕业的,那是一个充满着历史感的年份,我们幸运或者不幸地赶上了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份,
那一年开始我很幸福。当进入到1989年时,我之前几个月的实习已经结出硕果。我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侨部实习,1989年的第一个月,老师就告诉我,你没问题了,我们要你,留下吧。那时候看着其他还在找工作的同学,我觉得我的工作定了,感觉很幸福。
回家过了一个很圆满的年。回来后,3月突然接到国际台的通知,广电部出台政策,今年国际台不招中文编辑,我吹了。于是,一下子觉得很好的前途马上就吹了。没隔两天,我就买了去广州的硬座火车票,要去广州的珠江广播电台应聘,自己一个人。但是,头一天下午,系里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话,问你们还有没有没来我们这儿实习过的同学,我们想见一见。系里知道我已经在国际台吹了,就推荐了我。所以失败挫折孕育了我新的机会。
我没有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习的原因是我评估了一下,我去国际台留下的可能性更高,而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可能性低,所以我选择了国际台,但是没有想到国际台这失败了,我得到了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的召唤。
生活中不要相信永远都在拼爹
我一直在讲个笑话,我说我失去了“拼爹”的可能。别人拼爹,他首先得有爹,我父亲在我8岁的时候,1976年去世了,我母亲把我养大。我哥哥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当时叫民族学院,我们哥俩都买了原始股,现在这两所学院都叫大学。
我的大学第一志愿是北京广播学院,第二志愿是武汉大学,第三志愿是北京大学。那天在北京大学说完我填报的志愿后,他们都有一种受辱的感觉。考上北京广播学院以后,一个同事问我妈,孩子考哪了?“北京广播学院”,那个同事略微尴尬地说念电大也得去北京吗?生活中不要相信永远都在拼爹,要去相信更多的正向的东西,起码我是一个例子,一路走来,一分钱礼也没送,我不也走到这儿吗?
你凭什么在20多岁的时候就界定,一个工作的好坏?
谈到就业,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必须要和人生挂靠在一起。刚才有人说,就业不难,就好业难,我想反问,什么叫好?你凭什么在20多岁的时候就界定,而且是拿别人现在的标准去定一个好。我分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由于那年特别的情况,8月15号我报道的时候,上上下下告诉我,你被开除了。一年后,才给我工作证,我们去房山锻炼了一年。一年后回到中央台领了工作证,我一心一意想去的岗位是《新闻与报纸摘要》,那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品牌,每天早上6点半播出。
我是学新闻的,我熟悉这个位置,我一心一意要去做这个节目。但是,到了人事部,人家很尴尬地看着我,我猜了15个岗位都没猜到给我调的新岗位,给我放在一个老年人众多的相对比较边缘化的《中国广播报》,让我去排节目表去了。
沮丧至极!我觉得我的新闻理想从此烟消云散了!这不是我想要的就业岗位,我想离开,但是,在那个时候想离开是很难的,那是1990年。但是我此生庆幸并感谢我自己的一点就是第一天上班,我来到报社,坐在那一上午是在痛苦和绝望之中,这天中午我做了这一辈子最伟大的一件事之一,跑到对面书店买了一本报纸编辑的书,我一下子把它看完了。再不喜欢它,也要认真面对眼前将要到来的工作,这就像谈恋爱,你必须认真。这可能是个苦恋,但我也依然要认真面对它。
无论什么样的工作认真面对
正是因为把我分到这份报纸,不是我原来喜欢的部门,我有大量的时间,百无聊赖,最奢侈的是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消费它。
第二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招聘主持人,我闲着也是闲着,就去了,招上了。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百无聊赖,反正是自己工作的报纸,因为这报纸都是中老年编辑,我迅速成为主力。刚到那半年,我就被领导看中,可算来了一个小伙子,我成了最主要版面的编辑。请问你去大报可能吗?绝不可能。但正是因为我受到极大的重用,我就开始有大量的时间不断写文章登在这张报纸上,虽然没有稿费,但是有成就感。陆续就有周边的人看到。我们报纸的纸张特别好,包鱼包肉不渗水。陆续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就开始有了一定的小口碑,我两年以后就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春节晚会的撰稿,
又过了一段时间,来了一个电话,崔永元问我最近有空吗?我要弄一个电视节目,你给我当策划去吧。行啊,反正也是闲着。过几天,《东方之子》的制片人时间来了。二话没说,拿了我在报纸上刚采访完的香港歌星的文章看,不是八卦的,很有味道,都是我提问的。反正是自己的报纸,一整版一整版地登。我把几篇我的采访文章给时间看,他看了两篇说,你就是我要的人,我就去《东方时空》当策划了。
由于我没想干时间太长,所以当策划的时候就敢于表达我的意见,后来我被迫推上了主持人的岗位。时间有一天对我说你去采访吧,我坚决拒绝。我说这不行,我单位的人一旦看见我在这儿打工......时间一句话就把我说服了,你见过有早上看电视的中国人吗?我一想这事安全,靠谱,那我就干吧。结果因为我没想长干,因此我保持了初期没有任何杂念的想法,一切发自内心。三个月过后,接到一个电话,告诉我,小白,你是《东方时空》评出的最佳主持人。主持人的概念第一次进入我的脑海,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和第一个岗位,一切都来自于无意。
现在回忆起来,如果第一份工作就像我想象的去了我要去的那个部门,每天凌晨3点半上班,下班之后只剩下睡觉,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电台应聘主持人,不能不断写文章被人看上到《东方时空》。我现在可能熬成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副主编,但是一身病,时差倒不过来。我得感谢我无意的第一份工作。
我要对很多弟弟妹妹们说,什么才是最好的?这里很重要的是态度的转变。第一个,中国人要确立一种新的准则,你一生的职业有可能要多次改变,这样的人生才是丰富的。
从开始就陪着你慢慢变好
很多人问我媳妇,你眼光怎么那么好,你怎么选中白岩松这个原始股?因为她跟我谈恋爱的时候我还在广播报天天快乐地跟同仁喝酒、打牌。现在大家理解的是你应该去找有钱的人等等。有一首歌说“最浪漫的事就是陪着你慢慢变老”,我觉得人生最最浪漫的事就是我一开始就陪着你慢慢变好!因此,我觉得一定要形成一种概念,人一生可能要做好多工作,第一份只是你上马的那一步,你要去积累很多经验。当然,如若它能够成为你一生的.工作也很难得,但是我觉得比例不会太高。而且我们去观察的话,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经历了很多工作改变,我觉得这份统计需要去做。
比如我们是否可以统计一个数据,从1949年到现在我们走过了60多年,统计出中国人平均一生岗位的数字变迁?这是一个挺大的学术课题,但是非常有趣,我觉得它会对人们改变观念非常重要。如果你了解到中国人平均一生的岗位变成了4.7个的时候,你就知道第一个不一定能衡量出身了。
对未来及变化永远充满好奇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当天下都知道美之为美的时候是丑。我很庆幸我1985年填志愿的时候没有填经济管理和法律,当时我们班只有两个人填了新闻,结果,我们两个人一个上的是人大新闻系,一个是广播学院新闻系。去年教育部新闻系排名中,这两个新闻系并列第一。很庆幸你没有选择最热门的东西。包括就业,中小企业,它的成长会是什么?你现在毕业就想去苹果,你也就错过当乔布斯了。你可能拥有了苹果,但是你再也不可能拥有当乔布斯的机会。因此观念的改变非常重要。这是我到46岁的时候切身的感受。
我很庆幸自己有一种幸福,我对未来以及变化永远是充满好奇而不是恐惧,所以我喜欢开疆拓土。我们那很多栏目第一个节目都是我做的,因为我好奇。
人类历史往往是被好奇改变的
但是我发现身边绝大多数人对变动充满了恐惧,哪怕这个变动是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但是由于变动打破了稳定的感觉,他就产生了恐惧,甚至躲避,甚至成为阻挡列车前行的人。在人生当中你是不是也如此?
学会对未来充满好奇。人的一生很长,你就是一个体验者。为什么不多看一些风景呢?
我跟我的孩子经常有这样的交流,吃饭的时候点了一个新菜,我每次去饭店,比如说一家同样的饭店,这次点了五个菜觉得蛮好吃,下次保留三个好吃的,再点两个新的。但是我儿子不断地说不吃,我吃我爱吃的,我就要告诉他,尝试。我儿子是将信将疑地尝试了一下,百分之六七十说是挺好吃的,他好吃的概念在逐渐拓宽。但是人们有一种惰性是认可自己习惯的好吃,他如果只停留在好吃的菜,永远不尝试没有吃过的菜,你知道天下有那么多美味吗?不会的。
人生的感受也同样如此,面对将要到来的东西充满一种兴奋的好奇。所以,我从来不恐惧,我总觉得60岁一定还有60岁最美丽的风景,我欣赏眼前每一处风景,但是我不沉迷过去。活到将来,到来的时候自然面对。但是我对未来充满好奇,你就敢于变革,就会成为获益者。
应该不断教孩子很多不喜欢的东西
我在带学生的时候不断强调,好的老师就是要教孩子很多不喜欢东西。喜欢的已经不用我教你了,说明它是你的知识体系,它会长久陪伴你。但是好的老师要擅长把现在年轻人不知道的和不喜欢的东西变成他喜欢的,哪怕他不喜欢没关系,变成他的知识体系。教育是要不断给人添加未知、不喜欢、变革的东西,而不是顺着他,你要什么我就给你。
不要拿别人当枪使的美文
周五下午快下班的时候,主管宣布:“因为这周的任务太紧,所以周六周日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大家最好都能来单位加班”赵亮早就和女朋友约好了,周末一起看电影,于是说道“两天都加啊,加一天比较好吧l”主管说“你周末有什么事情吗?”赵亮说:“我一个单身汉,能有什么事情,加两天班完全没问题。不过我想,像邢姐他们,平时都没时间陪孩子,周末肯定想多照顾照顾孩子。”不料,邢姐听到这话,说道:“你有事就说你有事,我周末加班完全没问题。”赵亮十分尴尬。
赵亮自己不想连着加两天班,可又不想给主管留下坏印象,于是自己表现出一副愿意加班的样子,然后拿邢姐说事。他这样说,主管会怎么看邢姐呢?自己做好人,却拿邢姐当枪使,邢姐自然不会高兴。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如果觉得说什么话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就说这是别人的意思,拿别人当枪使。这样说话,最终受害的往往是自己。
清朝初期,鳌拜的党羽们大肆圈地,很多大臣的土地也被侵占。有位大臣的土地被侵占,想跟鳌拜提意见,却又畏惧鳌拜的权势,于是他跟鳌拜说道:“鳌中堂您一向清廉,但手下的人圈地,会祸及您啊!”鳌拜说:“是不是有人占了你的土地?”那位大臣连忙说:“中堂一向待我恩重如山,区区几亩薄田,我又怎会因此而向中堂进言。只是我听说,苏克萨哈一直在搜集中堂属下圈地的罪证,并一直暗中联络各位官员,想要在朝堂上参大人一本。苏克萨哈一向和中堂不合,若因为下面的奴才们圈地给他抓住了把柄,累及您,那就得不偿失了,我也是一心为您考虑啊!”鳌拜听闻此言,不但没有约束下属,反而对苏克萨哈更加憎恨。而这些话传到苏克萨哈耳中,他对那位大臣也是极其不满。
那位大臣对鳌拜有意见,却害怕得罪鳌拜,而是打着为螯拜着想的名义,拿苏克萨哈说事。这无异于挑拨离间,自己做好人,却让鳖拜更恨苏克萨哈。苏克萨哈听说了,怎么会对他有好印象呢?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你拿别人当枪使,自己里外都想做好人。可一旦你的话传出去,被你拿来当枪使的人听到,只会让对方觉得你这个人虚伪、奸诈,觉得你陷害人家,对方岂能不恨你?
倪忠奇是部门的副经理。有一个员工向经理请假,经理没批,但这名员工却旷工一天,没来上班。经理让倪忠奇去处理这件事。倪忠奇按照规定,要罚这名员工三百元钱。这名员工说:“倪经理,咱们平时关系也不错。我平时表现也挺好的,您就高抬一下贵手吧。”倪忠奇说:“你还让我高抬贵手?经理没批你就擅自不来,这让经理很生气。经理说,你这是目无领导、视单位的'规定为儿戏,非要把你退回到人力资源部去。是我好说歹说,求了半天情,他才同意内部处理的。”那位员工一听,赶紧交了罚款,他对倪忠奇很是感激,但对经理却是很大意见。经理听说了这件事,对倪忠奇说:“我什么时候说要把人家退回人力资源部去了?你想唱‘红脸’没关系,别总拿我当‘黑脸’啊!”倪忠奇一时无言以对。
倪忠奇为了让受处罚的员工主动交罚款,就耍了个心眼。这样确实能让员工感激他,却把经理置于了“黑脸”的位置。谁都想唱“红脸”,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可不能为了自己当“红脸”,就把别人说成是“黑脸”。该你唱“黑脸”的时候,用原则说话,用制度说话,一样能赢得别人的谅解。如果为了赢得对方的好感,就拿其他人当枪使,将其置于“黑脸”的位置,当真相大白时,你自己只会落一个里外不是人的境地。
所谓拿别人当枪使,说白了,就是本身你想对他人说的话,却怕得罪人,就假称是第三方的意思,让别人做坏人,自己做好人。这样做,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
记得刘嘉玲在一次演讲中讲过,在她的生命中,总会听到“为什么”这三个字,为什么你这么大年纪了还不生孩子,为什么那么难演的话剧你还要去演,为什么你这么大岁数了还要去工作。为什么?生活中听惯了这些为什么了,为什么你要拿自己的生活来衡量别人的人生呢,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成长环境不一样,生活概况也不一样,那么他们的生活也应该不一样才是。
之前看过一个“袋鼠骑手”的新闻,讲的是一个美团外卖送餐者带着自己的孩子穿梭在大街小巷去送餐的故事。之所以带着孩子去送餐,是因为他的妻子脚受伤了,躺在床上,不能照顾小孩,家里没有钱可以去请保姆,所以他才带着孩子去工作的。
之前看过一个销售员蹲在路边哽咽地吃着馒头的画面,原来是做销售的他,在跟客户约定的地点苦等了许久,被客户爽约了,饿着肚子的他,在路边伤心地吃着馒头。
我们知道生活的很累,知道为自己的梦想而追逐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我们知道生活很暖,每一天都会有新的阳光照耀大地的温暖。你现在生活的样子,与你的生活轨迹有关。生活比电影里的剧情复杂多了,在千万人心中,有千万种活法,千万种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是过好属于我们的每一天,让自己成为生活中与众不同的主角。安全感是自己给的,生活的姿态是自己描绘的,愿你每一天都如心所愿。
★ 我们这代人散文
★ 不要欺负别人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