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ER!CA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共含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ER!C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

篇1:中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

中小学生必读10则成语故事

1、髀肉复生

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蜀志.先王传》。东汉末年,刘备在割据争雄的混战中失败后,投奔到荆州刺史刘表那里。刘表对待刘备很好,吃、住、行都安排得妥贴周密。一晃刘备都在荆州闲住了五年。一天,刘备和刘表在一起闲谈,不一会儿刘备去厕所解手,在厕所里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大腿,禁不住流下眼泪。回到屋时脸上还沾有泪痕。刘表见他这副模样,忙问原因,刘备说:“没什么,过去我是身不离马鞍,大腿上的肌肉很结实。自从来到你这里后,无忧无虑,享尽清福。这些年由于不再骑马打仗,大腿上的肉又肥又松。唉,人快老了,却一点功业都没完成,一想这件事,我的心中就很痛苦。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喻长久安逸,无所作为。

2、避实就虚

这个典故源于《孙子.虚实篇》。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春秋时期齐国人。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一部重要的军事著作。在这部著作中的《虚实》篇中,他主要论述如何使敌虚我实,从而达到在战斗中以实击虚、夺取胜利的目的。他指出:作战的方式、方法,就好像水的流动一样,因为水是避开高处往低流,所以打仗用兵应该避开敌方实处而击其虚处。水适应地理形态变化而流动,那么用兵打仗就应该针对敌情的变化而制定取胜的办法。因此说用兵打仗没有一定的规律,流水也没有一定的固定地形。如果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制定夺取胜利的办法,可称其为用兵如神。所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中没有哪一行是常胜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没有哪一季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说,日子有长有短,月亮有缺有圆,打仗用兵也是这样。

现一般用此典故说明谈论问题空洞无物,回避要害。

3、笔底生风

这个典故出自《图画见闻志.吴道子》。唐玄宗开元年中,裴旻因为家中父母亡故,到吴道子那里,请他答应到天宫在几个墙壁上画鬼神,凭借这几个鬼神赏善罚恶,帮助劝善。吴道子回答说:”我长久不动画笔了,您若有意让我画几个鬼神,就为我舞剑一节,剑锋犀利犹如风猛,可以通过舞剑通到阴府幽冥。“裴旻听到这,立即脱去丧服,像平常的装束一样,跑马如飞,左旋右旋,把高剑抛到云空中,剑高数十丈,仿佛一道电光下射。之后裴旻手握剑鞘收剑回套。围观的人达数千人,没有人不惊讶战栗的。吴道子于是握笔在壁上画图。运笔神速有力,风声飒然,确为天下的壮观一景。吴道子平生绘画,都是从这得到的益处。

形容书法、绘画笔势遒劲有力。

4、宾至如归

这个典故载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春秋时代,郑国大夫子产随郑简公出访晋国。晋平公摆起大国君主的`架子,借口为鲁襄公逝世致哀,没有接见。子产命令随行人员把晋国宾馆围墙拆掉,把车马都拉进去。晋国大夫士文伯得报,赶到宾馆问子产:”因为我们的国君要接受诸侯和属管的朝拜,所以修建了宾馆,把围墙筑得很厚,大门也造得非常高,其目的是为了让宾客休息好。但是现在你把它们拆毁了,让我们如何来接待宾客呢?你拆墙的目的是什么呢?“子产回答说”由于我们郑国领土面积太少,又处在大国之间,随时都要供给大国索要的贡品。这回我们国君亲自带着财宝来访问贵国,然而却得不到贵国国君的接见。因为不知道被接见的时间,带来的财宝不敢随意地献上,又害怕这些东西日晒夜露。过去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住的宫室很简陋,又没有可观望的平台,而把接待诸侯的宾馆建造得又美观又高级,诸侯来到这里,有如同回到自己家里的感觉。但是现在贵国国君住的宫室非常考究,而招待客人住的宾馆却像奴隶住的陋室,大门矮得连车子都进不去,四周还建起了围墙。我们不拆除围墙,那财宝放在哪里呢?献不上这些宝物,不是更加重自己的罪过吗?请问,贵国对我们还有什么要求,假若能早点接受我们的财礼,我们把围墙修好了再回去。“士文伯把子产的这些话向执政大臣赵文子作了汇报,赵文子说:”的确是这么回事,我们羞辱了德行,用住过奴隶的房屋去接待他们,这真是罪过。“于是叫士文伯主动去向客人表示歉意,又安排晋平公尽快接见了郑简公,欢迎宴会也搞得很隆重,并且回赠了丰厚的礼品,然后礼貌送他们回国。不长时间,晋国又重新建造了漂亮高档的宾馆。

现通常用此典故形容宾客到这里来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5、冰消瓦解

这个典故出自《隋书.杨素传》。杨素是隋朝皇帝杨坚手下的一位近臣,他在帮助杨坚建立隋朝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所以被隋文帝杨坚封为越国公。杨素为人心狠手辣,治军严谨。在他的部队中,只要军令一下,官兵们稍有违抗就遭杀头之祸,而英勇杀敌立功的,能够及时得到封赏进官。所以他打仗取胜的时候很多。隋文帝杨坚的儿子杨广很赏识他的才干,想方设法拉拢他为自己的私人势力。公元6,杨广阴谋杀父篡位,称炀帝。当这个消息传出后,不少宗室大臣纷纷遣责杨广这种卑鄙的有失天伦之道的行为。汉王杨谅在并州(今山西太原)发兵对抗。杨素得知消息后,在杨广的指令下,亲自率军追击,虽然杨谅人多势众,杨素兵少将弱,但他采取了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等战术,很快以少胜多,攻到并州城下,迫使杨谅兵败投降。战报传到京都之后,隋炀帝很高兴,亲自写了诏书,向杨素全军表示慰问。诏书中称赞杨素战术谋划得当,出其不意,英勇善战,所到之处,”雾廓云除,冰消瓦解。“杨素班师回京后,不久被进封为楚国公。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喻某种事物完全消失或崩溃。

诈伪装的办法去消灭敌人。

7、兵贵神速

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魏志.郭嘉传》。东汉末年,混居在辽西、辽东、右北平(今辽宁)三个郡的乌桓(古代北方一支少数民族)经常进犯中原,烧杀掠夺,危及当地百妖生活和社会稳定。公元2,汉丞相曹操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北征三郡乌桓,以彻底根除北方的隐患。由于此番出征,曹操的人马和粮草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太慢,走了一个月,才到达易城(今河北雄县)。军师郭嘉见此情况非常着急,就对曹操说:”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我们应该赶紧把大量沉重繁杂的物资和行李卸掉,派出轻骑兵日夜兼程前进,这样才能趁敌不备取得胜利。“曹操采用了他的意见,亲自带领几千名精兵良将轻装北进,终于出其不意地消灭了三郡乌桓。

现通常用此典故说明打伏用兵贵在行动要特别迅速。

8、病入膏肓

这个典故见于《左传.成公十年》。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生了病,请了不少医生也没有治好。听说秦国医生的医术很高明,就派人去秦国请医生。秦桓公选择了一个叫缓的名医去诊治。当缓还没有到宫里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晋景公做了一个梦,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人在对话。一个说:”缓是个高明的医生,他来了一定会伤害我们,我们躲在哪为好呢?“另一个说:”不要怕!我们躲在横膈膜(肓)的上面,心脏(膏)的下面,看他把我们怎么样?“不久,缓到了宫里来为景公诊病。他观察了晋景公的脸色,又号了脉,仔细检查了病情,最后摇摇头说:”这病没法治啦!病魔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药力达不到,实在没啥好办法了!“晋景公听见缓说的话正和梦中两个小人商议使用的诡计相符合,便叹了口气说:”你诊断对,你真是一位高明的医生啊!“说完,命属下送给缓一笔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国去了。过了不久,晋景公真的病死了。

现通常用此典故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也用来比喻事情出了毛病,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9、鞭长莫及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楚国国君楚庄王因左司马申舟去齐国路经宋国被杀,一气之下,发兵攻打宋国。宋国被楚国军队围困了半年,逼得实在没有办法,便向晋国求援。晋国国君晋景公认为,晋国实力较雄厚,不出兵怕世人耻笑,便打算出兵救宋。但是大夫伯宗却不同意出兵。他对晋景公说:”我们决不能派救兵去帮宋国打楚国,古语说得好,'马鞭子虽长,也不能抽打马肚子,不能去攻击它。楚国现在正是强盛的时期,我们和它相争只能有害无益。即使像江河湖泊都能够容纳污浊之水,山林草丛可以隐藏猛兽毒蛇,就是一块美玉有时也难免有斑点,那么做国君岂不能容忍一时的屈辱呢?“晋景公经过伯宗的开导,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就不派兵救宋了。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人们在做某件事时,由于受客观因素所限,力量达不到(要求)。

10、伯牙鼓琴

本典故见《吕氏春秋.本味》,另外在《列子.汤间》、《说苑.尊贤》等亦有文字大致相同的记载。春秋时,伯牙善于鼓琴,而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在鼓琴时的思想感情,子期根据琴音便能心领神会。伯牙鼓琴时,如志在高山,钟子期就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便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后来,钟子期死去,伯牙就破琴绝弦,不再鼓琴。

后来,人们用”伯牙鼓琴“或”高山流水"等来比喻知音、知己,也有表示琴音及其它作品的高妙。

篇2:中小学生必读的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大诗人李白一天深夜在睡意朦胧中,一边吟诗,一边随风飘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只见四周云海苍茫,花木葱茏。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正在这时,一支巨大的毛笔耸出云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样。李白心想:“如果能得到这枝巨笔,用大地作砚,蘸海水为墨,拿蓝天当纸,写尽人间美景,那该有多好。”就在他浮想联翩之时,忽然听见一阵悠扬悦耳的仙乐,并有五色光芒从笔端射出,接着在笔尖开放出一朵鲜艳的红花。那支生花笔渐渐移动,朝着他飘然而来。

李白眼看那支光芒四射的生花妙笔越来越近,便伸手去取,当快要摸到粗壮的笔杆时,不觉惊醒,原来是黄粱一梦。李白梦醒之后,反复回想梦中情景,总想不出是在什么地方。他决心遍访名山大川,寻找梦中仙境。

后来,李白云游到黄山,一见这支生花巨笔,不觉失声大叫:“以前我梦中所见的生花巨笔,原来就在这里。”

篇3:中小学生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孙权想取回荆州,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诸葛亮识破,安排赵云陪伴前往,先拜会周瑜的岳父乔玄,乔玄说动吴国太在甘露寺见面,吴国天真的将孙尚香嫁给刘备。孙权与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国时,荆州地处西川与东吴之间,是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当初,刘备窘迫时,向东吴“借”荆州以栖身,休养势力。后稍有恢复,东吴便再三索要荆州,刘备当然不会把自己的惟一立足之地放弃掉,也便以各种理由再三推拖。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十分气恼,便想用计取回荆州。

一天,听得刘备夫人新丧,周瑜顿时心生一计,对东吴大将鲁肃说:“我有计策了!必使刘备老老实实地把荆州交回来!”

鲁肃问:“什么计?”

“刘备丧妻,必将续娶。我知主公有一妹妹,刚武英豪。可假意以招婿为名,赚刘备来东吴成婚。一旦他来,则囚入牢室。再派人去讨荆州以换刘备。他们必然交还荆州。之后,放与不放、杀与不杀,不全凭我们随便处置了吗?!”

鲁肃觉得这个计策甚好,表示赞同,便对东吴之主孙权说了此计,孙权也同意。于是派大臣吕范到荆州去做媒,说:“近日刘备夫人病逝。我有一妹,想招刘备为婿。永结姻缘,同心破曹,以扶汉室。这做媒的事,我看你去说最好。请你走一趟吧!”

吕范领命,以媒人身份来到荆州。

再说刘备,中年丧妻,他很烦恼悲哀。这天正和诸葛孔明闲谈解闷,忽报东吴派吕范来了。孔明笑道:“一定是周瑜为要荆州,又有什么计谋了。我在帐后躲起来,无论吕范说什么,您都答应下来。然后我们再商量对策。”

刘备于是接见吕范。

吕范先对刘备表示慰问,然后就讲清来意:“人若无妻,就像房屋没了梁一样。所以我不避嫌疑,特来做媒。”接着就把东吴要招刘备为婿的事及此事对刘、孙两家政治军事上的意义都认真诚挚地说出来。最后道:“因为吴太夫人特别疼爱这个最小的女儿,不愿意远嫁,所以请皇叔去东吴举行婚礼。”

“这事,你们主公知道吗?”刘备问。

吕范笑道:“这种事,不先征得吴侯同意,怎敢随便来说呢?”

刘备以年龄相差太大等理由婉拒。但吕范是个非常称职又热心撮合的媒人,一再劝说。最后刘备没理由推辞了,就说:“请您先住下来,我明天告诉您最后的决定。”

到晚上,刘备与孔明细商此事。孔明十分高兴,劝刘备答应这门亲事,并马上要派孙乾和吕范回见孙权,商定娶亲事宜,择日就婚东吴。

刘备绝非平庸之辈,因此,不解地望着孔明道:“这肯定是周瑜的计谋,我怎么能草率地身入虎穴呢?!”

孔明笑道:“周瑜虽能用计,但怎能出乎我所料?!主公放心,我略施小计,保管使周瑜一筹莫展、孙权之妹成为主公之妻,而荆州又万无一失!”

刘备虽相信孔明的神机妙算,但对只身入虎穴的危险仍存疑俱,很是犹豫。孔明道:“我已定下三条妙计,再让赵子龙保主公过江,绝不会有差错的!”随即把赵云找来,安排了任务,又交给他三个锦囊:“你保主公入吴,可依次按这三个锦囊内之计行事。”

于是,在建安十四年冬十月(公元209年),刘备由赵云、孙乾陪同,进入吴国境地。刚到吴境的第一个城市南徐,赵云就按孔明吩咐打开了第一个锦囊。看罢,就命令随行的五百名士兵,一个个披红挂绿到市上购买各种婚礼所需要的物件,同时大肆宣扬刘皇叔要与孙公主即将成亲的消息。东吴士官百姓闻听,更代为传播,立时,这喜庆消息就传向吴国所属各地。赵云又代刘备准备了丰厚礼品,教刘备主动拜访乔国老。

乔国老在吴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一个嫁给了周瑜;两个女婿,一个是吴国开国之主,一个是正掌大权的都督,由此可知乔国老的“一斑”了!

刘备登门拜访,使乔国老大为开心,却又为如此大事自己这个“国老”却没有被告知而大为恼火。送走刘备后,便从南徐州赶到都城去见孙权的母亲吴国太。一进门就气哼哼地冲吴国太道喜。

国太一怔:“有什么喜事呀?”

国老道:“国内都已传遍,您的贵婿也到我门上来过了,为什么还要瞒我?!”

国太大惊:“竟有此事?!”忙派人把孙权叫来质问,并派人到城中探听。

派到城中探听的人先回来了,报告:“确有此事。女婿已在驿馆安歇,五百随行军士正在城中购买猪羊果品,准备成亲。做媒的女家是吕范,男方是孙乾。”

国太一听,顿足捶胸大哭。此时,孙权进见母亲。国太怒气冲冲责问:“你心里还有我吗?!女儿是我生我养,你招刘备为婿,这么大的事为什么瞒着我?!”

孙权吓了一跳,没想到母亲已知此事。不得已,才向国太说出真情:不过是条计策,只为了把刘备骗到东吴,好以此要挟、讨还荆州。并不是真要把妹妹嫁给刘备。

国太一听更火了,大骂周瑜道:“你这个堂堂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怎么这样没出息?!没本事取荆州,却用我女儿为名,使美人计!杀了刘备,我女儿就是望门寡,以后还怎么再嫁人?!”接着又怒斥孙权:“你们这帮没本事的家伙,做的好事!”

孙权平日孝敬母亲,此刻只能默默无声。

乔国老也不大平:“就算用这条计取了荆州,也会被天下人耻笑。这怎么行?!”

孙权羞惭不已。

乔国老又说下去:“事已至此,也只能招刘备为婿了,免得出丑。”

孙权忙反对:“两个年龄恐怕不相当吧!”

乔国老已对刘备有好感,就争辩:“刘备是大汉皇叔,当今英雄,有何不可?”

国太道:“明天我先见见刘备。他若不中我意,此事听你们去做。若中我的意,就把女儿真嫁给他!”

孙权无奈,只得答应。但预先在会见地点埋伏下刀斧手,一旦国太不满意刘备,马上拿下他。

不料,第二天在甘露寺,吴国太一见相貌堂堂、打扮齐整的刘备就喜欢得很,对乔国老赞叹:“这真是配做我女婿的人!”

乔国老在其间更大赞刘备人品才能。于是国太一锤定音:择日定亲。

孙权悻悻地,只有听任国太。

刘备回馆驿后,孙乾又要他马上再见乔国老:请求早日完婚——因为东吴多有欲害刘备的人。

乔国老又面吴国太,国太十分气愤:“我的女婿,谁敢杀害?!”便命刘备搬入宫中,住在自己身边,并同意赵云所率五百士兵也陪住进来。

紧接着,国太就为刘备与自己的女儿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周瑜闻听此事,懊恼不已。他又心生一计,要孙权软禁刘备于宫中,提供锦衣美食、音乐歌女,企图软化刘备志向,让他贪恋享乐,不思回荆州。然后,再伺机挑拨他与关张二人的关系,疏远他与诸葛亮的情感。最后,再用计夺回荆州。总之,绝不可让刘备再跑回去!

于是孙权依计而行:修建豪华宫室与刘备夫妇居住;花木玩物,无所不尽其美艳珍奇;歌女乐师,昌均是色艺绝佳的人选;至于金玉锦绣、车马服饰,更是应有尽有、极尽丰厚。

刘备于长年战场奔劳间,猛入温柔富贵之境,果然乐而忘返,沉迷酒色之中。

赵云见状,甚忧虑。按孔明所说,于年终又拆开第二个锦囊。他看过之后,急匆匆来到正听看歌舞的刘行面前:“今早接孔明来报,曹操起精兵五十万,杀奔荆州而来!军情十分紧急,请主公马上回荆州!”

刘备虽恋享乐,但还不沉迷。一听荆州危险,也吃惊。但又舍不得离开孙夫人。

赵云于是有意地几次三番催促刘备。

刘备更加为难,常面容悲戚。

孙夫人已探知内情,便果断地说:“大丈夫立世,不可只顾儿女私情,妾已是夫君的人,你无论到何处,我都跟你去!”

刘备很高兴,夫妻二人于是商定:以到江边祭祖为名,离开吴境,潜回荆州。

到了元旦,夫妻二人给国太拜年。之后,孙夫人代刘备说:“祖宗父母之坟在涿郡,想到江边,望北遥祭,以表人子之情。”

“这是孝道。当然可以!”国太以爱戴的眼光望着刘备,立刻答应。

于是,当天下午,刘备、孙夫人及赵云所带五百士兵,瞒着孙权,悄悄向长江岸边进发。

第二天,孙权得知刘备走脱,忙派将领率兵去追。周瑜惟恐刘备逃跑,也一直派兵在必经之路防守。结果,刘备前后受敌,被追兵团团围住,情势万分危险。

赵云忙按孔明所嘱,“在危急时刻翻看第三个锦囊”。看过后,把孔明的计策告与刘备。刘备急忙赶到孙夫人车前,流泪道:“备有几句心腹话,要告诉夫人。”接着,便把与孙夫人结婚的前后经历及周瑜、孙权以她为钓饵要谋杀刘备的全部阴谋告诉了妻子。之后,又十分真诚地表现出对夫人的爱恋之情。最后表示:若夫人不能帮自己脱离危险,则宁愿自杀在夫人面前。

孙夫人一听事情全部经过,大怒。由于夫妻情感很深,当然不会让刘备有丝毫危险,就把孙权、周瑜派来的人大骂一顿,连带着也痛骂了自己的哥哥和“不可一世”的东吴大都督。然后她立目扬眉,喝令这些人让路!否则杀无赦!!

这些人见公主发怒,哪敢下手?觉得人家毕竟是王族亲贵,自己只是下人、走卒,何必掺入主子家事之间受窝囊气?又见赵云横枪立马,怒气冲天地准备厮杀。自知费力不讨好,甚至被赵云杀伤丢命,最终还会让主子谴责,就让开一条路,放刘备走了。

刘备死中逃生,打马赶路,来到长江边上。后面追杀兵又起:吴军将领新接孙权之令——宁可杀死亲妹妹,也不可让刘备逃走!正惊慌失措,江岸芦苇丛中,摇出二十多只船来。原来竟是诸葛亮专候在此,接刘备回荆州的!

刘备大喜,上船与孔明相庆。

这时,上游又铺天盖地地冲来无数战船。中间帅字旗下,周瑜亲统水军截杀而来。

刘备在孔明指引下,弃船上岸,乘马疾行。

周瑜只好也弃船上岸。但水军少马,只好带少数兵力追杀刘备。不料,追至半途,一彪人马横向杀出,大将关羽,威风凛凛拦在面前。

周瑜胆战心惊,慌忙败退。吴兵死伤无数。

周瑜逃得性命,回到船上。还没喘息平静,就听岸上刘备士兵大声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讥刺的叫喊刺耳地在周瑜周围长久不停歇。

周瑜恼羞成怒,大叫一声,一口鲜血喷了出来,立时昏倒在地。

于是,周瑜为刘备娶亲,偷鸡不成丢把米,就成了流传至今的讽刺故事了。

二年级必读寓言成语故事

二年级必读《中国成语故事》

小学生课外必读成语故事

二年级必读的历史成语故事

伴郎必读

新课标必读

成语故事

大学生创业必读

必读作文素材

法语初学者必读

中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