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镂金错采成语(共含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肥羊超级好吃”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拼音】:lu jīn cu cǎi
【简拼】:ljcc
【解释】:比喻刻意雕琢文词。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有意处则情文兼至,姿态横生;无意处虽镂金错采,终觉腻滞可厌。”
【示例】:膏沐谁容,何暇~;朽苴恨晚,宁云扢雅扬风。 清·陈梦雷《拟古十九首》序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作谓语、宾语;用于文章
关于镂的成语介绍
关于镂的成语
以“镂”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镂脂翦楮] 雕刻油脂,剪裁楮叶。比喻徒劳无益。
[镂月裁云] 雕刻月亮,裁剪云彩。比喻手艺极精巧。
[镂玉裁冰] 比喻构思新颖精美。
[镂心鉥肝] 比喻苦心钻研。
[镂心呕血] 比喻苦心构思。
[镂心刻骨] 形容感念深切,难以忘怀。
[镂金铺翠] 形容缤纷的色彩。
[镂金错彩] 镂:雕刻;错:涂饰。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
[镂金错采] 比喻刻意雕琢文词。
[镂骨铭心]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镂骨铭肌] 比喻牢记不忘。多用为感激之词。
[镂肝鉥肾] 比喻苦心钻研。
[镂尘吹影] 吹影子,刻尘土。比喻工艺精细到不见形迹。
[镂冰劚雪] 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镂冰雕朽] 镂、雕:雕刻。雕刻冰块和朽木。比喻劳而无功。
[镂冰雕琼] 琼:美玉。比喻作品风格明洁或构思新颖精巧。
[镂冰炊砾] 比喻徒劳无益。
“镂”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雕镂藻绘] 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镂”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铸木镂冰] 指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塊(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铭心镂骨] 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
[铭肌镂骨] 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
[铭肤镂骨] 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同“铭心镂骨”。
[刻骨镂心]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画脂镂冰] 镂:雕刻。在没脂上绘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画水镂冰] 在水上作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雕章镂句] 指文章的词句刻意修饰。
[雕蚶镂蛤] 指精致而好吃的食物。
[雕肝镂肾] 比喻写作的刻意锤炼。同“雕肝琢肾”。
[雕风镂月] 刻意吟风弄月。
[错彩镂金] 错:涂饰;镂:雕刻。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
[炊沙镂冰] 炊沙不能成饭,刻冰不能作器。比喻徒劳无功。
[吹影镂尘] 镂:雕刻。吹影子,刻尘土。比喻工艺精细到不见形迹。
[裁月镂云] 剪裁明月,雕刻云霞。比喻诗文中辞藻润饰,景物描绘的新巧。
[裁心镂舌] 形容用尽心思,费尽口舌。
“镂”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雕文刻镂] 指在器物上刻镂花纹图案,以为文饰。
金错刀
金错刀有三种解释,一种是汉朝王莽所铸的一种钱币,另外两种是书法的笔法和字体,前者为南唐后主李煜所创,后者曾在唐朝张彦远的著作《法书要录》上记录。
目录词语解释古代货币词语解释(1).古代钱币名。 王莽 摄政时铸造,以黄金错镂其文。也称错刀。《东观汉记・邓遵传》:“诏赐 遵 ……金错刀五十。”
(2).泛指钱财。 汉 张衡 《四愁诗》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宋 梅尧臣 《饮刘原甫家》 诗:“次观金错刀一刀平五千。”亦省称“ 金错 ”。 宋 沈辽 《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惭无锦绣段,何以报金错。”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三折:“姑娘!我本游学 韩 童,获侍吹箫 秦 女,辱投金错,惭报琼瑶。”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余出入应酬之费,与荆人日用金错泉布,皆出姬手。”参见“ 错刀 ”。
(3).刀名。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冯绲》 :“ 武陵 五溪蛮夷作难,诏遣 车骑将军 冯绲 南征, 绲 表奏应奉,赐金错刀一具。” 唐 谷神子 《博异志・王昌龄》:“当市草履子时,兼市金错刀子一副,贮在履子内。”
(4).写字、 绘画 的一种笔体。《宣和画谱・李煜》:“ 李氏 能文善书画。书作颤笔颓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 清 金农 《吴丈弘谟携酒过寓园竹间对酌长句奉酬》:“君言秋凉再连话,为我泼墨画出金错刀。”
古代货币简介
金错刀母钱又称一刀平五千,是一种古代货币,于新莽年代制造,主要材料是金属。刀币 是继 贝币 和 金属贝币 之后流通使用的古代 钱币 ,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割据小国开始制造并使用这种刀型币。这枚汉刀币,是 王莽 篡汉后更铸的货币,又称“金错刀”。
详细
这枚“ 一刀平五千 ”刀币,分为环柄和刀身两部分,环柄为一方孔圆钱,环文上曰“一”,下曰“刀”,
字为阴刻,字陷处填以黄金,并且加以打磨,使字面与钱面平齐。刀身上铸有 阴文 “平五千”三字,其中“平”是“值”的意思,即表示一枚刀币价值等于五千。值得注意的是,这枚刀币的造型独具韵味,丝毫未拘泥于 春秋战国时代 刀币形制,彼时尖首刀形制。古拙稳重,并透露出秀美气息。币面铭文“一刀平五千”五字书写流畅,气势生动,毫不呆滞, 承袭 了战国时期币面铭文“一笔过”的特征,新莽钱币, 钱文 纤细,工艺讲究,钱币版别较多,但钱文大体以 悬针篆 为主,文体有精有粗,粗者文字平夷,制作较逊,精者轮廓斜削,笔划细挺。是金错刀的第1把刀币,其接口处不留一点痕迹。
历史价值
早在两千多年前, 中国 就已经开始广泛使用金银充当货币。但是至 少在清代以前, 这些金银并不是以 “ 硬币 ”的形态出现,而是以条块的形态存在。金银在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是“两”,看过 《史记》 之类古书的人都知道,在 东汉 之前,金子就以“斤”计量。那时的史书经常记载,国君或者皇帝动辄就赏赐臣下 黄金 数百斤,甚至数千斤,最多竟达10万斤。当然,那时的“斤”和今天的“斤”比起来,要小得多得多,大概相当于250克或者更少,金子的纯度也比较低。古代的中国人,经常把黄金和 白银 铸造成“ 元宝 ”,元宝的单位是“ 锭 ”,但价值却是按照重量和成色来计量的`。
到了 西汉 末年,建立了短暂的“新”朝的西汉外戚 王莽 倒是比较热衷于铸造金银钱币。王莽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进行了第一次货币制度的改革,除原有五铢钱继续行使外,又发行了三种新的货币,即大泉五十、 契刀五百 和一刀平五千。
据酷爱收藏钱币的中国青铜研究会秘书长赵春安介绍,刀币是继贝币和金属贝币之后流通使用的古代钱币。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割据小国开始制造并使用这种刀型币。而一刀平五千就是王莽篡汉后新铸的货币――“金错刀母钱”,又称一刀平五千。这种王莽为“ 托古改制 ”所铸之刀钱,钱体由刀环、刀身组成,青铜浇铸。刀环如 方孔圆钱 ,穿孔上下镌“一刀”二字阴文,“一刀”二字用黄金,十分光灿华美。一般通长7.3厘米,重20―40克,厚薄不一。刀身铸有“平五千”三字,意思是一个这样的金错刀价值五千文铜钱。当然,实际上这种钱币包含的黄金重量远远不值五千文铜钱的价值。发行这种“不足值”的货币实际上是王莽掠夺民间财富的一种途径。因此,这种靠暴力保证流通的钱币在民间遇到了激烈的抵制。
制作工艺
这枚刀币的造型独具韵味,丝毫未拘泥于春秋战国时代刀币形制。古拙稳重,并透露出秀美气息。
币面铭文“一刀平五千”五字书写流畅,气势生动,毫不呆滞,承袭了战国时期币面铭文“一笔过”的特征。新莽钱币,钱文纤细、工艺讲究,钱币版别较多,但钱文大体以 悬针篆 为主,文体有精有粗。粗者文字平夷,制作较逊;精者轮廓斜削,笔画细挺。币面深厚质朴的篆隶文字与厚重笃实的钱体浑然一体,被历代藏家誉为“钱绝”。 一刀平五千上的“一刀”二字采用了特殊的镶嵌黄金工艺―― 错金工艺 。无论古代说的“ 金银错 ”,还是今天说的“错金”、“错银”,金、银二字容易明白,但“错”字对一般人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汉代是中国金银错工艺最盛行的年代,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 许慎 ,他所编的 《说文解字》 中对“错”字只有一种解释:“错,金涂也,从金声”。金银错最流行的汉代,对“错”字的全部解释,就只有上述六个字,说明那时所说的金银错,就是把金银涂画于 青铜 器上的意思。清代杰出的文字训诂学家 段玉裁 注释也说:“涂,俗作涂,又作,谓以金措其上也”。所以,广义一点说,就是凡是在器物上布置金银图案的,就可以叫金银错。
一刀平五千是中国最早使用,而且也是惟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历代文人雅士如张衡、 韩愈 、钱昭度等,留下了“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荷挥万朵玉如意,蝉弄一声金错刀”等诗词。使得王莽被历代藏家誉为“铸钱第一高手”。
含有镂字的成语有哪些
[镂冰劚雪] lòu bīng diāo xuě
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镂冰雕朽] lòu bīng diāo xiǔ
镂、雕:雕刻。雕刻冰块和朽木。比喻劳而无功。
[镂冰雕琼] lòu bīng diāo qióng
琼:美玉。比喻作品风格明洁或构思新颖精巧。
[镂冰炊砾] lòu bīng chuī lì
比喻徒劳无益。
[铸木镂冰] zhù mù lòu bīng
指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塊(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画脂镂冰] huà zhī lòu bīng
镂:雕刻。在没脂上绘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画水镂冰] huà shuǐ lòu bīng
在水上作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炊沙镂冰] chuī shā lòu bīng
炊沙不能成饭,刻冰不能作器。比喻徒劳无功。
[镂玉裁冰] lòu yù cái bīng
比喻构思新颖精美。
易错成语汇总
1空穴来风
【解释】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误用】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
【解释】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误用】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
【解释】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误用】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炙手可热
【解释】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误用】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
【解释】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误用】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
【解释】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误用】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
【解释】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误用】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
【解释】只用于对方或他人
【误用】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集思广益
【解释】广泛吸收群众有有益的意见。
【误用】主语应该是领导者,不能是提意见得群众。
10首鼠两端
【解释】迟疑不决。
【误用】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
【解释】过分赞美的言词。
【误用】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
【解释】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误用】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
13蓬荜生辉
【解释】谦敬之辞,对方的来访或赠送的字画使自己的寒门增添光辉。
【误用】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
【解释】事物败坏到无可挽救。
【误用】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说成一发而不可收拾,错。(一发而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无法整顿)
15出奇制胜
【解释】作谓语,不带宾语。
【误用】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6意气用事
【解释】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误用】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17不知所云
【解释】批评说话人说得不好,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误用】不能用来批评听者理解力差。
18义无反顾
【解释】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误用】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9不可理喻
【解释】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误用】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0望其项背
【解释】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
【误用】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21差强人意
【解释】大体上使人满意。
【误用】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2抛砖引玉
【解释】自谦之辞
【误用】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3风声鹤唳
【解释】惊慌疑惧,自相惊扰,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误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24敬谢不敏
【解释】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意思是我因为无能所以推辞重任。
【误用】常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25人满为患
【解释】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
【误用】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26鬼斧神工
【解释】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像是鬼神之作。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27始作俑者
【解释】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
【误用】常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28文不加点
【解释】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
【误用】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29侧目而视
【解释】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
【误用】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30良莠不齐
【解释】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
【误用】不用于能力、水平、成绩等参差不齐。
31无所不至
【解释】什么坏事都干。
【误用】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32危言危行
【解释】危:正直。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33评头论足
【解释】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误用】现在多用于讨论一个人,是不对的。
34休戚与共
【解释】同欢乐共悲哀。
【误用】与患难与共不同。
35置之度外
【解释】为正义的事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误用】不能用于贬义场合。
36翻云覆雨
【解释】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误用】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37弹冠相庆
【解释】贬义。一个坏人作了官,同伙们也互相庆贺有官可作。
【误用】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即使是坏人互相庆贺,如果与上台掌权无关,也不可用。
38期期艾艾
【解释】口吃。
【误用】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39无可厚非
【解释】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
【误用】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40不胫而走
【解释】消息传得很快
【误用】不是表示东西丢失
41身临其境
【解释】自己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误用】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42茕茕孑立
【解释】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
【误用】使用时句中不能有独自、孤独、一个人等语义重复的词语。
43耿耿于怀
【解释】不能忘怀,萦绕于心,形容有心事。
【误用】不能用于记住别人的好处。
44因人成事
【解释】自己无能,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误用】不能对第三人说。
45耳提面命
【解释】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
【误用】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场合。
46耸人听闻
【解释】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误用】不能说这个事情耸人听闻。
47骇人听闻
【解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误用】与耸人听闻常常混用。
48咬文嚼字
【解释】一般用于贬义,多指死抠字眼。
【误用】被用于表扬。
49处心积虑
【解释】贬义。费尽心思筹划干坏事。
【误用】用来表褒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50火中取栗
【解释】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误用】即使冒险为别人出力,没有上当的意思,也不可用。
51忍俊不禁
【解释】俊,笑。
【误用】只能说我忍俊不禁,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52责无旁贷
【解释】责,责任。
【误用】只能说我责无旁贷,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53参差不齐
【解释】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
【误用】不用于时间等。
54绘声绘色
【解释】形容描写生动逼真
【误用】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55危言危行
【解释】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误用】常被误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56不刊之论
【解释】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57振聋发聩
【解释】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误用】不能形容声音大。(形容声音大用震耳欲聋。)
58安之若素
【解释】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误用】不能表示心里安稳。
59济济一堂
【解释】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误用】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
60汗牛充栋
【解释】只形容藏书很多。
【误用】不用于其他事物。
61叹为观止
【解释】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事物,耍说令人叹为观止。
【误用】只能用于赞美。
62赏心悦目
【解释】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误用】只能用于美好的景色。
63相敬如宾
【解释】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
【误用】不能用于无夫妻关系的人。
64上行下效
【解释】贬义。
【误用】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65无所不为
【解释】什么坏事都干。常有人用于赞扬
【误用】错说成以无所不为的勇气。
66无所不至
【解释】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
【误用】不能用于表示非常关心,跟无微不至不一样。
67信笔涂鸦
【解释】随手乱画
【误用】不表示画得又快又好。
68目无全牛
【解释】技艺十分纯熟。
【误用】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69振振有词
【解释】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误用】常被错用来代替理直气壮。
70下里巴人
【解释】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误用】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
71改弦易辙
【解释】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误用】不能代替改邪归正。
72面目全非
【解释】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误用】不能表示变化大得不认识。
73见异思迁
【解释】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误用】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74不足为训
【解释】不值得作为准则。
【误用】与教训无关。
75亦步亦趋
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
【误用】不能表示紧跟潮流。
76万人空巷
【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77心有余悸
【解释】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误用】有人凡表示害怕就用此语。
78登堂入室
【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误用】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79望尘莫及
【解释】比喻远远地落后,赶不上。
【误用】而鞭长莫及是指力量达不到,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不能相互替换。
80投桃报李
【解释】褒义词,报答他人的好处。
【误用】错用来表示报复,恩将仇报,以怨报德。
81改头换面
【解释】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误用】不用于中性的改换样子。
82望其项背
【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赶不上。
83差强人意
【解释】差,程度副词,勉强。大体上使人满意。
【误用】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84一蹴而就
【解释】一步就成功
【误用】误解为一气呵成。
85若心孤诣
【解释】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
【误用】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86耳闻目睹
【解释】就是听到和看到
【误用】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87光怪陆离
【解释】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
【误用】误认为贬义。
88如履薄冰
【解释】比喻行事特别谨慎,存有戒心
【误用】只能用于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89文不加点
【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写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标点。
90明日黄花
【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误用】常被误写作昨日黄花。
易错成语归纳
伐功矜能:炫耀自己的功劳,夸耀自己的才能。高考(正:炫耀;误:讨伐)
罚不当罪:惩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惩罚过轻。(正:相当;误:应当)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繁文缛节: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正:仪式;误:文章)
犯而不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不要计较。
非异人任:不能取义为一般人物就可担任,而是表示一种事应由自己来承担责任。
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原指一般人所想不到的。后来形容人的思想寓奇。
分庭抗礼:客人和主人分立在庭院两侧,以平等的地位相对行礼。(正:对等;误:对抗)
焚膏继晷(gui):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晷:日影。
粉墨登场:妆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算错。
凤毛麟角: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妇姑勃奚。其中“妇”指“儿媳”、“姑”指“婆婆”,妇姑勃奚指婆婆同儿媳争吵,后来比喻为无关紧要的细小事而争吵。
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文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作褒义。
★ 易错成语
★ 读书如采金作文
★ 重庆中考易错成语
★ 金猪的成语
★ 诗经 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