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面积单位间进率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共含10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茶这儿呢”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与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重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难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教具:有关的动画。
过程:
一、激情引趣,猜想导入
出示动画片,一个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满脸愁容。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熊为什么不高兴了吗?因为它遇到困难了。昨天,它做了几道数学题,累得满头大汗,眼花缭乱的,你们能不能帮助它解决难题呢?
出示练习:1米=分米1分米=()厘米
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这几个问厘都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练习这几道题,即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学生们都摩拳擦掌,准备新的挑战。
二、自主探讨、发现规律
同学们,胖熊嘟嘟的问题,你们解决得真好。那么你能不能也帮助一下它的朋友小蟋蟀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继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电脑出示小蟋蟀的家及屋里的地板即边长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0厘米)
师问:小蟋蟀想装修它家的地板,你能告诉它地板的面积有多大吗?
出示边长是1厘米(地砖)的正方形
1厘米
师问:小蟋蟀现在想用1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你们能不能帮它估计一下得用多少块地砖呢?
设计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感知和比较了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在面积上的大小,同时又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估计一下1平方分米里到底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提问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相互交流,体会并进行反馈。
进行电脑演示,1平方分米里含有1 00个1平方厘米。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小蟋蟀家到底铺多少块地转这个故事来验证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就是1平方分米。明确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及同学们相互探讨中很自然地突破难点。
三,激发欲望,巩固练习
在这里我先向同学们挑战;问他们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就是书上的想想填填。同学们自然非常高兴。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分米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他们亲自探索知识的形成并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然后让学生接着做P101做一做并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从而巩固新知。
1、1平方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2、1d2 = ()C212d2=()c2
3、100d2=()2400d2=2
100C2=()d2900c2=()d2
四,反思体验,归纳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到底有什么收获。并从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体会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它不仅于生活,还适用于生活。
以上设计均在新课标指导下安排的,新课标中提到数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咸数学模型。象本课中安排的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及小熊带来的复习题,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充分体会出数学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了解了数学的社会价值。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说课稿
一、 激情引趣,猜想导入
出示动画片,一个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满脸愁容。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熊为什么不高兴了吗?因为它遇到困难了。昨天,它做了几道数学题,累得满头大汗,眼花缭乱的,你们能不能帮助它解决难题呢?
出示练习: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这几个问厘都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练习这几道题,即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学生们都摩拳擦掌,准备新的挑战。
二、自主探讨、发现规律
同学们,胖熊嘟嘟的问题,你们解决得真好。那么你能不能也帮助一下它的朋友小蟋蟀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继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电脑出示小蟋蟀的家及屋里的地板即边长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0厘米)
师问:小蟋蟀想装修它家的地板,你能告诉它地板的面积有多大吗?
出示边长是1厘米(地砖)的正方形
1厘米
师问:小蟋蟀现在想用1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你们能不能帮它估计一下得用多少块地砖呢?
设计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感知和比较了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在面积上的大小,同时又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估计一下1平方分米里到底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提问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相互交流,体会并进行反馈。
进行电脑演示,1平方分米里含有1 00个1平方厘米。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小蟋蟀家到底铺多少块地转这个故事来验证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就是1平方分米。明确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及同学们相互探讨中很自然地突破难点。
三,激发欲望,巩固练习
在这里我先向同学们挑战; 问他们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就是书上的想想填填。同学们自然非常高兴。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分米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他们亲自探索知识的形成并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然后让学生接着做P101做一做并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从而巩固新知。
1、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2、 1dm2 = ( )Cm2 12dm2=( )cm2
3、 100dm2=( )m2 400dm2=( )m2
100Cm2=( )dm2 900cm2=( )dm2
四, 反思体验,归纳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到底有什么收获。并从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体会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它不仅来源于生活,还适用于生活。
以上设计均在新课标指导下安排的,新课标中提到数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咸数学模型。象本课中安排的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及小熊带来的复习题,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充分体会出数学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了解了数学的社会价值。
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重点:
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难点:
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教具:
有关的动画课件。
过程:
一、激情引趣,猜想导入
出示动画片,一个胖嘟嘟的小熊,可是它满脸愁容。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熊为什么不高兴了吗?因为它遇到困难了。昨天,它做了几道数学题,累得满头大汗,眼花缭乱的,你们能不能帮助它解决难题呢?
出示练习:1米=分米1分米=()厘米
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这几个问厘都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练习这几道题,即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学生们都摩拳擦掌,准备新的挑战。
二、自主探讨、发现规律
同学们,胖熊嘟嘟的问题,你们解决得真好。那么你能不能也帮助一下它的朋友小蟋蟀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继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电脑出示小蟋蟀的家及屋里的地板即边长是1分米(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0厘米)
师问:小蟋蟀想装修它家的'地板,你能告诉它地板的面积有多大吗?
出示边长是1厘米(地砖)的正方形
1厘米
师问:小蟋蟀现在想用1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你们能不能帮它估计一下得用多少块地砖呢?
设计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感知和比较了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在面积上的大小,同时又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估计一下1平方分米里到底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提问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相互交流,体会并进行反馈。
进行电脑演示,1平方分米里含有100个1平方厘米。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小蟋蟀家到底铺多少块地转这个故事来验证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就是1平方分米。明确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及同学们相互探讨中很自然地突破难点。
三,激发欲望,巩固练习
在这里我先向同学们挑战;问他们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就是书上的想想填填。同学们自然非常高兴。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分米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他们亲自探索知识的形成并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然后让学生接着做P101做一做并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从而巩固新知。
1、1平方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2、1dm2=()Cm212dm2=()cm2
3、100dm2=()m2400dm2=()m2
100Cm2=()dm2900cm2=()dm2
四,反思体验,归纳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到底有什么收获。并从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体会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它不仅来源于生活,还适用于生活。
以上设计均在新课标指导下安排的,新课标中提到数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咸数学模型。象本课中安排的小蟋蟀铺地砖这一小故事及小熊带来的复习题,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充分体会出数学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了解了数学的社会价值。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一次尝试使用导学案上课,整体感觉没有预想效果好。不论是从学生自主学习还是从师生配合方面均不理想。
导学案的设计是将预习放在了课前,课堂上重点是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并进行整理和测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找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的规律,建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先让学生重点研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导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最后再拓展出 “平方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重点探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我主要让学生结合刚刚学习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行“做数学”――让学生将1平方分米平均分成100个1平方厘米,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这个先画、再分最后想的过程,学生深刻理解了之间的进率。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即使是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的,学生个体表现的意识也较强,没有体现出团结合作精神。
本节课虽然教学内容完成了,但很明显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有待继续加强。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
重点、难点:
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
教具:
有关的挂图、边长为一分米和10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猜想导入。
出示练习: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这几个问题都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的,练习这几道题,即复习了旧知识,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学生们都摩拳擦掌,准备新的挑战。
二、自主探讨发现规律。
1、( 1)出示边长为1分米和边长为10厘米的两个正方形让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两个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相等吗?
(2)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边长1分米和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其实是同一个图形,只不过边长用不同单位表示而已。由于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让学生按上面的方法说一说1平方米=( )平方分米。
让学生记忆面积单位的进率,反复读几遍,并能默写下来。
3、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探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激发欲望,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71页做一做第一题和7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说推理过程。
2、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3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2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4、 1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9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方法,熟练地进行换算.
2.培养学生类推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熟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熟练地进行换算.
教学难点
熟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熟练地进行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空: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授.
1.教学例3.
例3.一块正方形水泥砖,砖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教师提问: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哪个大?
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
25平方分米是多少个100平方厘米?
教师板书: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2.教学例4.
例4.根据量得的长和宽算出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教师提问:怎样计算桌面的面积?
根据是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板书: 12055=6600(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哪个大?
多少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
6600平方厘米里包含几个100平方厘米?
66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怎样想?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在进行面积单位换算时,首先要分清什么?在换算时有什么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38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400厘米=( )分米=( )厘米
(3)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4)17平方米=( )平方分米
(5)29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6)98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一张写字台的台面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他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3.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分米?用面积是25平方分米的水泥砖铺地,需要这样的水泥砖几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在进行面积单位换算时有什么规律?
五、课后作业.
1.9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5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4分米,宽25分米,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米?在这块地里一共收芹菜16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多少千克?
3.学校安装教室玻璃.每块玻璃长40厘米,宽35厘米.每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每平方分米4角钱,一块玻璃多少钱?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该怎么表现?
生:(全体起立,呼口号)我是希小学生,对自身的一生负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师:请座!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谁知道,告诉老师!
生(从举手中抽一):厘米、分米、米。
师:(指着黑板上课前画出的1分米的线段)厘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从举手中抽一):10。
师: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从举手中抽一):10。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谁知道,告诉老师!
生(从举手中抽一):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师板)
师:(指着黑板上课前画出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揭示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师: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生:齐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
师:请对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生:改写是什么意思?
师:改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一,后面你就会明白了。
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齐答):没有。
三、自学篇
师:请大家在2分钟内独立完成自学篇内容。
师:看来大家都完成了,那一组来汇报结果?
师:(从举手中抽一)请3组代表汇报。
师:大家听了3组代表的汇报后,还有不同看法?
生:没有。
四、探究篇
师:小组合作完成探究篇。能用几种方法推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独学-对学-群学,完成后学生代表举手)
师:(每组都举手了)4组发言。
生(4组代表上台展示):我们组用计算面积的方法
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分米×1分米
=10厘米×10厘米
=100平方厘米。
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谢谢!
师:请5组代表评价、打分。
5组代表:过程清楚、声音洪亮、有道理,加2分。
师:还有不同方法?
师:(从举手中抽)1组展示。
1组代表:我们组用数方格的方法:因为1分米=10厘米,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那么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就可以分成横起10格,竖起10格,10×10=100(格)。1格是1平方厘米,100格是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谢谢大家!
师:请2组代表评价、打分。
2组代表:方法简单,说的非常清楚,加3分。
师:还有不同方法?
师:(从举手中抽)2组展示。
2组代表:我们组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量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
算一算:1平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谢谢!
师:请3组代表评价、打分。
3组代表:清楚,方法好,加2分。
师:你们用计算面积的方法、用数方格的方法、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都找到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老师非常高兴!
师: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又怎么找?
生:(从很多举手中抽)老师,同样的方法。1平方米=10分米×10分米=100平方分米。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齐答)同意!
师: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生:(从举手中抽)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五、检测篇
师:请用2分钟独立完成检测篇,保持安静。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做的答案?
生:(从举手中抽)(省略)
师:有不同答案的吗?
生:(齐答)没有!
六、提升篇
师:请小组内用2分钟合作完成提升篇。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小组做的答案?
生:(从举手代表中抽)(省略)
师:好,下面请学习班长总结。
学习班长:今天我们用计算面积的方法、用数方格的方法、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找到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师:说得好,下面请值日班长总结。
值日班长:今天表现好的同学是秦艳、黄欢、李小芳、冉敏,表现好的小组是1组、2组、4组。我们在独立做题的时候请老师不要说话、不要走来走去。
师:说得好!谢谢!下课!
生:(齐说)老师再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0—132页的例1—例3,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学具、教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好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准备边长1米、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说出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板书: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3、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教师:我们知道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个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拿出1分米的正方形。
师: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生2:我们用直尺去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生3: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 ……
生: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书)
接着让学生左手拿着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右手拿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看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想一想1平方分米里含有多少个平方厘米。
2、迁移类推,理解进率。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从上面的试验中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学生汇报: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这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分米)
师: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3、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师: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在课题后板书100)
三、应用拓展,巩固进率。
师:我们了解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又知道了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下面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例3:一块正方形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2、做一做:(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小结:以上几道题都是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这样的题首先想到进率,(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有几个高级单位的数就有几个100.
四:综合训练
1、练习三十的第1题(提醒学生先看清楚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还是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然后再做)。
2、练习三十的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三十的第4题。
第一、二问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问要求学生说出思路,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
五、课堂小结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
六、板书设计 :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00)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例3:(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KT板,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学生每组准备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若干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谈话: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回答。
(2)、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正方形)。
猜一猜: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分小组猜测,然后反馈:我们认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我们认为是100。……)
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拿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2、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
(1)学生动手操作,并总结出结果。
(2)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①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面积也是100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用的“摆”的方法,很好!还有别的想法吗?
②我们用直尺去量一量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果然方便了不少,你们真聪明,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③因为这个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所以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这种方法真妙!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3、课件演示得出: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1、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分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提出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两位同学上台进行操作实践,并进行讲解,得出:
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3、智慧岛
(1)练一练(出示投影片)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评价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2)判断:
50平方米比50米大。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4平方米=40平方分米。()
三、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找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的规律,建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先让学生重点研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导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最后学生进行总结。在重点探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时,我主要让学生结合刚刚学习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行“做数学”——让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多少个,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之间的进率。在验证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时,到前面进行演示操作并进行了讲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去体现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最后练一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0~132页的例1~例3及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间的换算,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把高级单位的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各数。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边长1米、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米、分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估计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猜想验证,悟出进率。
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想办法来说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择出比较好的方法。(学生大致想出如下方法:○1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摆1平方厘米,看有多少个?○2把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平方厘米,可得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3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生小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迁移类推,理解进率。
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3、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可见: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应用拓展,巩固进率
1、例3:一块正方形的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做一做:(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四、综合训练
1、练习三十的第1题(提醒学生先看清楚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还是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然后再做)。
2、练习三十的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三十的第4题。
第一、二问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问要求学生说出思路,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
五、课堂小结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同时板书课题。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面积单位的进率
★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 体积单位的进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