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铝三角及其应用》说课稿(共含3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inglang26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我是化学组教师李显胜,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教材第四章第一节镁和铝中的一节专题课,课题是:铝三角及其应用。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构想。
一. 说理念
本节课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通过大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并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精神。
二. 说教材
铝三角及其应用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重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既是对铝三角转化知识的总结,又是对铝及其化合物转化知识的延伸,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一座重要桥梁。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和掌握铝三角间的转化关系,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学习和思考,使他们在问题情景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问题的讨论、交流与探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使他们树立起事物间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开路,各个击破,层层深入,从而获取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问题贯串课堂的始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获取新知。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让人人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化学素质。
五.说学法
根据我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材实际,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更多地注重了指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他们:听---听得明白,思----敢思敢想,想得出来,说----说得清楚,说得完整,议---都可参与,积极交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
引入,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让他们系统总结出铝三角关系和转化条件,掌握这一理论知识后,学生都很想知道他们到底在化学中有什么用?正是利用这种心理我便顺势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 在处理Al(OH)3制备的条件选择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充分利用铝三角关系,找到制备Al(OH)3的方法,然后逐步深入,根据Al(OH)3的性质,让他们分析得出制备Al(OH)3的最佳条件。
2. 在处理的Al3+、AlO2-共存问题时,我先让学生回忆找出他们所属类型,然后让学生去分析讨论这些类型的物质不能与哪些物质共存,最后提高难度,提出AlO2-能否HCO3-与共存,让大家讨论,从而使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3. 在处理 有关Al(OH)3的图象问题时,我是引导学生根据铝三角转化的数量比例,确定生成物,然后要求他们亲自动手去画出Al(OH)3与H+、OH-的量的关系图。同时为了提高他们加深对本知识的理解,我还设计了两个问题,假如换成弱酸弱碱图形又是怎样的,让学生思考,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课的结尾,我作了一个简单的小结,既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同时又提出新的要求,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悬念。
最后设计了两个问题作为课堂练习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
板书内容: 《铝三角》及其应用
铝三角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制备Al(OH)3的条件:
1、Al3+与酸(弱酸):
Al3++NH4.H2O=Al(OH)3↓+NH4+
2、AlO2-与酸的(弱酸)
AlO2-+CO2+2H2O=Al(OH)3↓+HCO3-
二、Al3+、AlO2-的共存的问题
1、Al3+、OH-、AlO2-弱酸根阴离子
2、AlO2-、H+、Al3+弱碱阳离子和HCO3-等
三、有关Al(OH)3的图象
1、Al3+中滴加OH-
2、AlO2-中滴加H+
铝三角及其应用化学说课稿
一.说理念
本节课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通过大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并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精神。
二.说教材
铝三角及其应用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重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既是对铝三角转化知识的总结,又是对铝及其化合物转化知识的延伸,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一座重要桥梁。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和掌握铝三角间的转化关系,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学习和思考,使他们在问题情景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问题的讨论、交流与探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使他们树立起事物间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开路,各个击破,层层深入,从而获取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问题贯串课堂的始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获取新知。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让人人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化学素质。
四.说学法
根据我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材实际,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更多地注重了指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他们:听---听得明白,思----敢思敢想,想得出来,说----说得清楚,说得完整,议---都可参与,积极交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引入,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让他们系统总结出铝三角关系和转化条件,掌握这一理论知识后,学生都很想知道他们到底在化学中有什么用?正是利用这种心理我便顺势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在处理Al(OH)3制备的条件选择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充分利用铝三角关系,找到制备Al(OH)3的方法,然后逐步深入,根据Al(OH)3的性质,让他们分析得出制备Al(OH)3的最佳条件。
2.在处理的Al3+、AlO2-共存问题时,我先让学生回忆找出他们所属类型,然后让学生去分析讨论这些类型的物质不能与哪些物质共存,最后提高难度,提出AlO2-能否HCO3-与共存,让大家讨论,从而使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3.在处理有关Al(OH)3的图象问题时,我是引导学生根据铝三角转化的数量比例,确定生成物,然后要求他们亲自动手去画出Al(OH)3与H+、OH-的量的关系图。同时为了提高他们加深对本知识的理解,我还设计了两个问题,假如换成弱酸弱碱图形又是怎样的,让学生思考,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课的结尾,我作了一个简单的小结,既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同时又提出新的要求,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悬念。
最后设计了两个问题作为课堂练习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
板书内容:《铝三角》及其应用
铝三角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制备Al(OH)3的条件:
1、Al3+与酸(弱酸):
Al3++NH4.H2O=Al(OH)3↓+NH4+
2、AlO2-与酸的(弱酸)
AlO2-+CO2+2H2O=Al(OH)3↓+HCO3-
二、Al3+、AlO2-的共存的问题
1、Al3+、OH-、AlO2-弱酸根阴离子
2、AlO2-、H+、Al3+弱碱阳离子和HCO3-等
高中化学说课稿《铝及铝合金》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而且铝及铝合金是当今社会使用非常广泛的金属材料,本节课重点介绍铝的性质,指导着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安排在学习了非金属氯、溴、碘和金属钠、镁的性质之后,这样的安排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使学生了解钠、镁、铝的金属活动性的差异,也为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知道铝的性质及其应用而教材中从:
⑴、铝比铁活泼,但在空气中却不像铁那样易被腐蚀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铝为什么不容易被腐蚀。
⑵、通过联系生活、生产等归纳物理性质,以及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学习铝的化学性质。
⑶、教材中还提供了大量图片,培养学生从直观角度认识铝的性质和应用。
3、学情分析
知能储备:学生对铝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学习了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认知方式:学习化学时间较短,程度较浅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初步从微观结构认知物质性质。
学习方式: 主要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性;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无疑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应用;理解铝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铝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共同完成实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精神。并能利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重点、难点:
重点:铝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从日常生活中的铝展开,然后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等,使学生认识铝的性质,并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接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学法: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对比讨论归纳出铝的性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激发兴趣 引入课题→学习铝的物理性质及应用。
2、分析结构 推测性质→推测铝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3、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学习铝和氧气反应。
提出问题:铝比铁活泼。但是铝为什么不像铁那么容易被空气腐蚀?
引导同学们回顾初中学习过的金属活动顺序,思考问题。
探究实验:(P67观察与思考)
取一块铝片,观察其表面的颜色。将铝片部分浸入4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颜色变化。
4、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学习铝和酸、强碱反应及钝化。
提出问题:
(1)、前面学习过钠镁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铝是否也可以呢?
(2)、铝桶能否盛放浓硝酸、浓硫酸?为什么?
(3)、铝制品能否用来盛装碱性溶液?如何通过实验验证?
学生分组实验:
(1)、Al片打磨后浸入6 mol/L的盐酸中,观察现象。
(2)、Al片打磨后分别浸入浓硝酸、浓硫酸中,观察现象。
(3)、Al片打磨后浸入6 mol/L的NaOH溶液中,观察现象。
5、演示实验 学以致用→学习铝和氧化物的反应(铝热反应)
高温:
2Al + Fe2O3 = 2Fe + Al2O3
最后组织引导学生归纳铝的性质及其应用,并做巩固练习及布置作业
6、主板书设计
3-1铝及铝合金
一、铝的物性及应用
二、铝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4Al+3O2=2Al2O3
2、与酸反应:
2Al+3H2SO4=2Al2(SO4)3+3H2↑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3、钝化:常温下,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
4、与强碱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 3H2↑
2Al+2H2O+2OH- = 2AlO2- +3H2↑
5、与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
高温:
2Al + Fe2O3 = 2Fe + Al2O3
五、教学反思
“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将化学学习放眼生活,用生活的眼光看化学。
★ 高中化学说课稿
★ 镁和铝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