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习作训练之我爱家乡的》教学方案设计(共含17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第三颗糖”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作文的结尾紧扣内容,自然简洁。
2、会给一篇作文补上恰当的结尾。
3、初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学习写文章的结尾段。
教学难点 :作文的结尾怎样做到“紧扣内容、自然简洁”
教具:投影片
板书与电教媒体设计:
写好文章的'结尾
(紧扣内容、自然简洁)
*自然结尾法
*总结全文法
*发人深思法
*呼应开头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明确习作训练重点。
1、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写好作文的开头,这次学习怎样写好作文的结尾。
2、文章是一个整体,要有头有尾。结尾结得好,文章就很完整,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深刻。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二、学习“习作要求”和“习作提示”。
1、习作要求:文章结尾要紧扣内容、自然简洁,不画蛇添足。
2、学习习作提示--文章结尾的四种写法。补充:
(1)自然结尾:《南泥湾开荒》“经过我们的劳动,荒凉的南泥湾……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2)总结结尾:《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3)发人深思的结尾:《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他心里默默地呼唤着。”
(4)呼应开头:《幸福的回忆》开头“……合影留念。那张大照片……”结尾“……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着重引导学习(1)(2)两种结尾方法。
三、给例文加结尾。
1、学习《我爱家乡的河》开头和中间部分,明白文章主要内容。
2、试写结尾,提倡多种形式,只要符合“习作要求”就行。
3、评议,修改。
第2课时
一、明确任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结尾的四种写法,知道结尾要“紧扣内容、自然简洁”。这节课,我们要以“我爱家乡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特别注意写好结尾。
二、补充题目,确定要写的内容。
1、家乡的那些事物值得你爱?
自由交流,开拓思路,提高写作兴趣。
2、指导归类。
物产,如杨梅、甘蔗、枇杷、茶叶等等。
景物,如小溪、公园、大山、果园等等。
3、自己确定内容,补充题目。
三、再学《我爱家乡的河》一文,领悟写法。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2、重点内容是怎样写具体的?(分三方面来写:小河的水美;夏天是乐园;帮农民摆脱贫穷。)
四、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文简评。
1、选取典型习作进行评议,重点评议结尾是否符合要求。
2、学生自评、互评,自改、互改。
六、誊抄作文。
《习作》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的】
1、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展开想象。
2、把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写下来,写出这处景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参加秋游活动,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这节课要抒发我们的感情的媒介是──秋天。你说说,秋天在你眼中是( )的秋天。
二、指导
1、根据学生说的秋天的样子,再说说是怎样体会到这样的秋天的。
(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天气:气温的变化、天空的样子、颜色
植物:颜色的变化、树叶的飘落、果树的样子
动物:候鸟的迁徙、作过冬准备的小动物
人们:衣着、心情
收获:水果、庄稼、市场的样子
2、练习说话:同位子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说一说。
3、课堂上指2名同学说。老师和同学给与指导点评。
三、小结
1、要把景物的特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按顺序写下来。可以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整体到局部。边写景物边议论,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景物特点写得生动、形象。
四、写作文,教师巡视
五、修改
《习作6》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访问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
2.通过与名人的接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奋斗不息的学习品质。
3.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教学重点:
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访问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
教学难点:
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教学准备:
1.看电视台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
2.作好采访准备,写好采访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说说他们的名字和关于他们的故事。
2.同学们说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艺术家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技术标兵、种田能手可以称得上是地方上的名人,优秀班主任或者优秀同学,如运动员、小书法家、小画家、故事大王等,是我们学校里的名人。你知道我们家乡、我们学校有哪些名人吗?
3.我们家乡、学校的名人还真不少。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学生说后,教师总结提问:看来同学们对他们了解得还不是很多,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呢?
(调查、访问与他们熟悉的人,或直接拜访他们本人。)
4.那么,该如何采访的呢?看一段采访录像,讨论: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
二、拟定采访方案。
1.你最想了解哪一位名人?想了解他(她)的哪些方面呢?
先思考一下,然后同桌之间交流。
2.学生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在某一方面的成就,奋斗的历程)
3.当我们面对名人时,心情会怎么样呢?(激动、胆怯、紧张)这样一来,可能会把自己想说的话都忘了,/article/所以我们在采访之前必须写一个提纲式的采访方案,简单地说,就是把你想说的问题概括性地写出来。
4.学生制定采访方案。
5.交流,同学间相互建议补充。
三、组织学生进行采访。
1.如采访社会名人,通过学校、家长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进行采访活动。(专门安排时间进行。)
2.如采访学校里的名人,教师介绍被采访学生的情况,学生进行采访。(可以现场进行采访。)
四、指导学生习作。(第二课时)
请同学们把第一课时进行的自己的采访记录拿出来,大家来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的采访经过,也可以把你采访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
1.学生分小组交流。
2.分大组交流,汇报采访情况。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习作就是写写你采访的那位家乡名人(学校名人),刚才我们把采访情况交流了一下,现在再把材料进行调整、修改,就可以成为我们今天的习作了。
4.学生习作后认真修改。
5.学生誊写习作。
采 访
根据采访材料写文章:
先 确立中心
再 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然后 将重点材料写具体
最后 按记叙文的要求将材料写成文章
《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拓宽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径。
2.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
3.探索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途径。
教学设想:
1.这节课的话题是:我与家务活儿(谈做家务的情况、看法)(20)
2.围绕话题中心进行小作文训练(25)
3.作文题是:《第一次做菜》、《第一次做家务》、《劳动最快乐》、《××菜的做法》、《我长大了》、《学习与做家务》(任选一题)
4.教具:投影、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这一代中学生是在卡拉OK、游戏机的熏陶下成长的,活得潇洒,但这种潇洒完全是建立在别人为己服务的基础上的。做过家务活的举手
二、同学们说话训练:
1.请你谈谈劳动的重要。(劳动创造了人类,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
2.你做过家务活吗?做过哪些?
3.运用刚刚写过的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用说明的语言介绍如何把玻璃擦得又净又亮?
4.说说你第一次做菜的情景。
三、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做家务本身就是一种锻炼,它能够使你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同学们,你们同意我的看法吗?请具体谈谈。
1.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做家务是女生的事,好男儿要志在四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3.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A.毛主席从小上山放牛、砍柴,帮助母亲料理家务,体验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困苦,才立下
B、鲁迅,小时候,因父亲生病,每天奔走在药铺与当铺之前,去日本学,为了救国救民。
C、大丈夫一屋不扫,何以扫大下。
4.当你在做家务时,你的心情或感受如何有哪些收获?
四、进入写作训练(25分钟)
1.审题训练《第一次做家务》要着重写第一次做时的'情形,要有适当的心理描写,
请大家用7分钟写一篇《我第一次做菜》的小作文,出示范文,对照交流。
2.《如何擦玻璃》5分钟写,然后交流。
3.《劳动最快乐》应以什么为主?
4《我长大了》,要写一件有关做家务的事,通过这件事,写出自己由幼稚到成熟,由最初的不行到后来的行,说明长大了。
5.的同学念自己的作文(每大组一人),师生评议。
6.布置课后作文(从以上任选一题)。
当我听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首歌的时候,我就非常自豪,因为我就住在这特产丰富、景色迷人的吉林市,这里一年四季都是非常美丽的。
春天,江水、小河中的冰都融化了,江水叮叮咚的,好像是一位钢琴大师在弹奏的动听的音乐,就连从南方飞回来的大雁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小草也迫不及待的转出地面,想看看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农民伯伯在地里播种了希望的种子。
夏天,小朋友们在河里连玩着打水仗、比赛游泳等,老人们拿着扇子在柳树下乘凉,池塘中的荷花竞相开放,蜜蜂在花丛中辛勤的采蜜。
秋天,稻田的里一片金黄,一阵清风吹过就像金色的海洋,果树笑弯了腰,农民伯伯脸上乐开了花,山上的树叶五彩斑斓,有火红似火的枫叶,还有黄绿相间的树叶,穿着一身绿装的松树......
冬天,我们可以玩很多游戏,就连外国人也来看我们的树挂。
离我家不远处,有个秀松公园,那里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春回大地,一阵微风扑向公园,小草弟弟好奇地探出了脑袋,无限憧憬、向往新生活;碧绿色的草坪像一块绿地毯铺在地面上,草坪中各种各样的无名小花竞相开放,有红的、白的、蓝的、黄的……为公园增添了无限生气。啊,春天的公园是那样的生气勃勃!
夏天,知了在树上不住地叫着“热死了,热死了!”小河中的鱼儿在河中快乐地游泳。平时婀娜多姿的柳树姑娘低着头,无精打采地说:“雨婆婆,可怜可怜我吧,我快渴死了!”刹时,天上划过一道闪电,滚来一阵雷鸣。随即,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倾泻而下。柳树姑娘立刻精神十足,贪婪地吮吸着这甘露。一会儿,雨停了,此时的空气最好,甜甜的,带着青草味儿。这时,一只花枝招展的蝴蝶飞了过来,突然停在一朵鲜花上,翩翩起舞。啊,夏天的公园是那样热闹!
秋天,金黄色的树叶纷纷扬扬地从树上落下来了。争艳斗丽的菊花、芳香扑鼻的桂花尽情开放。年迈的爷爷奶奶们则坐在亭子里痛痛快快地过上一会儿叙旧瘾。秋天的公园是那样安静。
冬天,河上结了冰,附近的孩子们经常来这儿溜冰,渐渐的,这条结了冰的小河也认识了他们,还很欢迎他们呢!那时的河面简直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冬天的公园是那样的快乐!
此时,我不禁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家乡的公园,我爱你!”
我画了一张手抄报,报头呢,写的是“我爱家乡”
这张手抄报上,我画了郑州的公交车,因为郑州的公交车非常方便也非常便宜,大部分的车只需要一元钱就够了,而BRT车,只要不出站换程,也仅需一元钱。
我还画了一栋房子,旁边站着一个人,他正在为老旧小区的楼房加保温层呢;接着我们又走入了垃圾分类,郑州很多小区设置了专门用于垃圾分类的设备,我也希望它们能早日进入我家小区;我还画了郑州的鸟巢,20xx年9月将在这里举行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这里是河南最大的甲级体育馆,它的总座席数是1.6万个呢;我还画了本届民族运动会的吉祥物“中中”,它是一个龙娃呢,它穿着中国的传统服饰,看着活泼可爱。最后到了二七纪念塔,这可是个双塔,它的全称是二七大罢工纪念塔,是为了纪念发生在一九二三年二月七日的二七大罢工事件而修建的,它的修建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手抄报上,我还画了一个爱心图案,在这个图案里我写上了“爱”字,因为我爱郑州,我爱我的故乡。
我爱家乡的特产是碰柑,我非常喜爱它。
春天来临时,大地复苏,鸟语花香,又给世界添加了许多生机,美丽极了!在春雨的冲洗下,碰柑的叶子绿油油的,一阵微风吹过,树上的叶子随着风儿摆动,像一位位少女,翩翩起舞,可爱极了!
夏天来临了,漫山遍野的碰柑,开满了一朵一朵的小白花,芳香扑鼻的香气,引来了许多的小蜜蜂,在枝头飞来飞去。方圆几里的地方都闻到那沁人心脾的芬芳。
夏末时,那山中的小白花一片片的凋落。没过多久,一个个又小又圆的青果子挂满了枝头,有的长在树叉上,有的躲在绿叶后,还有的伸出了半个身子,好像在跟人们捉迷藏呢!。
一转眼,天高气爽的秋天就到了,以前小小的青果子一个个变得金灿灿的,像一个个黄澄澄的小灯笼,看上去真想吃一口。剥开薄薄的桔子皮,看到细腻多汁的果肉,挤挤挨挨的,好像它们永不分离似的。碰柑的果肉甜美清香,咬上一口,满嘴都是它的甘甜,真令人回味无穷。
它的果肉可以榨果汁,帮人们解渴;它的皮可以做菜的香料,去除萦菜的肉腥味;还可以做药,为咳嗽的孩子们止咳。
到了冬天,一位一位的工人叔叔开来大卡车,把这些远近驰名的碰柑送去全国各地的人们品尝。
我爱我家乡的特产——碰柑。
《难忘的一刻》习作教学方案设计
【习作要求】
1、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自己难忘的“一刻”。
2、展开回忆,把事情写清楚,把难忘的“一刻”写具体,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题目:难忘的一刻
2、指导学生审清题意
(1)理解“一刻”。(“一刻”是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指短暂的时间;片刻)
(2)辨析文题:“难忘的一刻”与“难忘的一件事”这两个作文题,有什么不同?(同样是写“难忘”,但本次作文的重点是要把一件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某段时刻写具体。)
说明: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策略很重要,因为“写作知识的教学”须“力求精要有用”。
二、指导选材,打开思路
1、讨论:怎样的“一刻”称得上是“难忘”呢?
2、学生交流,教师概括提炼。(感动、激动人心、后悔莫及、骄傲、伤感、温馨……)
3、学生思考,简要说说自己选材的内容。
4、教师点拨:这“一刻”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5、学生再次交流。(可结合身边的实事:1、南方雪灾,看到电视上灾区的情景——站着睡着的战士。2、北京奥运会上的情景——运动员努力拼搏、力争冠军。)
说明:本次习作在选材上有一定的难度,故设计了两次全班性地写作题材交流。教师以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出现,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难忘”,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帮助他们打开思路,给他们一双飞翔的翅膀,使其在下一环节中能自由翱翔。
三、例文引路,学写“一刻”
1、出示一个材料为例:我在现场作文比赛中第一次获奖,难忘上台领奖的一刻。
2、学生讨论这篇习作的重点,引导学生先要写清楚写作比赛这件事情,再重点把上台领奖的那“一刻”写具体。
3、出示学生习作片段,自读例文。思考小作者是如何把上台领奖的“一刻”写具体的?
在宣布获奖名单的那天,我早早地在教室里等候。俞老师走进教室后,我的每一根神经都绷紧,每一滴血都凝固了,每一个细胞都停止活动了。当俞老师报到“夏天泽一等奖”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我没有听错!我就是一等奖!这时,我长舒了一口气。走上领奖台,我骄傲地抬起了头,因为我这只雏鹰已经突破阻碍,直冲蓝天。我郑重地用双手接过奖状,望着老师那充满鼓励、充满赞扬、充满欣慰的目光,我内心就无比的兴奋、无比的激动、无比的自豪……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归纳梳理:
(1)、写自己等待宣布获奖名单时的`心情(心理活动);
(2)、写听到自己获奖时的表现(神态、动作、心情);
(3)、写自己走上领奖台时的表现(动作、心情)
(4)、写自己接过奖状时,自己的心情(心理活动);
(5)、写举起奖状的一刹那,自己的感受(心理活动、神态)以及台下大家的目光和掌声。……
5、教师小结:在描写那短暂的一刻时,我们要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表现这“一刻”的难忘。可以是当时的场景,可以是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也可以是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才能将“一刻”写具体,让这“一刻”留在读者的记忆中。
说明:
例文有助于学生在理解与表达、学习与运用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从而降低作文的难度。在每次习作时,都必须恰当地用好例文,重视例文的作用,不仅引导学生读懂例文,还要重视学生领悟方法,归纳方法。
四、“读”中借鉴,构思头尾
1、出示三篇习作的开头和结尾,自由朗读。
(一)
在人生这漫长的道路中,都会遇见许多难忘的一刻。它们像一个个小贝壳,有的光彩夺目,而有的却黯淡无光,今天我要说的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小贝壳。
……
这张照片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每当我看见它时都会回忆起那难忘的瞬间,它象一只色彩斑斓的小贝壳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二)
“今天,我们要进行400米(50×8)往返跑测试,2分钟内的同学及格!”体育老师大声向我们宣布。这句话像在油锅里洒了把盐,同学们都窃窃私语起来。
……
我和茅慧隽紧紧拥抱在一起,刚才的疲惫一扫而光了。我之所以忘不了那一刻,是因为它记载着我们这对好朋友最珍贵的友谊。
(三)
那一刻,简直太美妙了。就在我觉得自己要飞起来的时候,却突然被“扔”进了“大海”,四周除了水还是水。我本能地划动手脚,一只有力的手从岸上把我拎了起来。我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回头看看,啊!我胜利了!
……
那自由飘荡的一刻真是难忘的一刻。
2、交流,说说喜欢的理由,谈谈有何收获。
(习作一:小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经历过的“难忘一刻”比做小贝壳,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始叙述,结尾处又照应开头。习作二:以故事的起因直接开头,结尾时点出“难忘”的原因。习作三:小作者用倒叙的方法设计了习作的开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文末又点明了题意。)
3、教师小结:无论选择何种写法设计开头和结尾,都要注意开头和结尾不是习作的主要部分,要注意语言的简练。
说明:
在这里对三篇例文开头和结尾的阅读,并不是要区分孰好孰劣。通过阅读让学生在比较和交流中打开思维,借鉴写法是例文学习的目的所在。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尝试用倒叙的方法引出全文。
五、当堂写作,交流修改
1、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2、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说明:
让学生读,凭语感来修改作文。这种方式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默读修改,让学生边默读边想,指导学生从整体着眼,由大处入手,让他们从谋篇布局出发,致力于整篇修改。第二步,轻声细读修改,改错别字和检查标点符号。第三步,朗读修改,斟酌用词造句是否准确。最后这一步是关键,应鼓励学生一直改到读来流畅上口,对内容也满意了,才定稿誊写。
牛牛上学听说训练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看图连贯的说一段牛牛上学的话,能说明白怎样帮助牛牛做到按时上学。
2、知道牛牛上学迟到的原因,初步养成按时上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看图连贯的说一段牛牛上学的话
教学难点:能说明白怎样帮助牛牛做到按时上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牛牛上学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看懂图画和下面3个题目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学生看图,初步说说图意。
先让学生看4幅图,自言自语说图意。教师巡回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多加指点,并鼓励他在全班交流时勇敢发言。
看图说话交流:
图1、晚上什么时候牛牛在干什么?
生:晚上10点钟了,牛牛还在(房间里)看电视。
图2、早上几点钟牛牛在干什么?
生:早上8点钟,太阳爬进窗口了,牛牛还在睡大觉(还没有起床)。
图3、牛牛上哪儿去?
生:牛牛上学去。
牛牛怎样上学去?
生:牛牛背着书包,一边吃烧饼,一边急急忙忙上学去。
图4、牛牛到学校,老师怎么说?
生:牛牛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老师说:牛牛,你怎么迟到了?牛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以上学生的回答,说的`好的地方,教师要予以肯定。如太阳爬进窗口一边吃烧饼,一边急急忙忙去上学等。
3、4幅图的图意连起来说一段话。
(1)要学生想想连起来说要注意什么。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如第1幅图与第2幅图之间要加第二天等。
(2)学生自言自语说一遍,可以有所想象,有所创造。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去听听。
(3)请部分学生说给大家听听。
4、师生共同讨论。
我们要对牛牛说些什么?
(1)晚上看电视时间不能太晚。晚上睡觉迟,影响身体健康,影响第二天的学习。
(2)要养成按时睡觉、按时上学的习惯。
附板书:
5、牛牛上学
晚上
看电视
晚睡
早上
晚起
上学
迟到
语文《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方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全课总结。
课堂教学之习作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近来学校组织开展了以“口语交际”和习作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竞赛。
报名前犹豫万分,主要是没勇气和底气。对我来说作文教学一直比较茫然,平时的习作教学效果不理想,也没花精力仔细琢磨,忐忑万分。但还是逼自己试试。
接着是准备,有比赛的指引,我开始有意识多学习请教有关作文教学。我找身边的`同事请教。有的老师和我处的阶段差不多,平时按照单元要求,讲明习作内容,联系单元课文、通过范文等给予方法,然后评议修改;有的老师方法独特,通过创设情景,演一演,进行现场作文指导,让学生直观可感;有的老师训练意识很强,化整为零,分学期分阶段分块训练,如如何取题,如何审题不跑题,开头怎么写等。听同事的分享,方知自己的盲目,还好在学习的路上。
刚开始我也是很想讲一个写作的点,我想教学生把事情写具体,但总觉得无从下手。到网上看视频、查找资料后还是迷茫。于是去请教某,结果是得到另外的收获。《把一件事写具体》被我放弃了,老老实实写书本习作。看视频时觉得讲“学会生存”习作的老师语言精美,想借鉴,于是着手写教案。然后请教张、彭、傅三位老师,她们都很好,无私、细致、真诚地给予我指导。张提出演一演的环节,彭微信细致指出问题并给出建议,傅指出写作时应设定范围。根据他们的意见我再次整合,可是感觉还是没什么效果,没有什么实效。又一次放弃了……
接下来便有了《我手写我心》的设计。上之前思路是比较清晰,层次是分明的,前一天在班上还默默地走了一遍。第二天在4班正式上课。正常地发挥,按照设计和实际课堂进行,顺利。但效果不理想。课堂很沉闷。
后来比赛结果出来了,六人,第四,三等奖。跟理想的效果和预计要达到的成绩相比,这次是失败的;作为一次常识和逼自己勇敢找出来,却无疑是一次成长。
这一次经历要反思的其实挺多。主要在个人素质和成长方面:1语言能力要加强,迎难而上的勇气要增加;2无论是生活还是教学,一定要有目标,不能盲目;3教育教学要多动脑筋,加强学习,不断充电;4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开放的心态。加油!
课题: 知错就改(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能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一 段话,并能恰当地选用(或运用)指定的词语。
2.展开合理想象,把图画内容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3.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讲卫生,不乱丢果壳,并能“知错就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看懂图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成一段话。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根据四幅图,围绕中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合理想象,连起来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时间:20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一二句话写出每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
2.能在看图叙述中恰当地选用课文后提供的词语,把短文写通顺、写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起来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能把短文写通顺、写正确。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出示挂图,复习谈话。
(1)请小朋友们仔细地看图,然后像上堂课那样,再把四幅连起来说一段话,谁会?
①各自准备。
②练习默说。
(2)抽查叙述,教师评议:强调说清图意,把描述一件事的四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起因、经过、结果))说完整。
2.练习写作。
同学们,说得多好呀!要是能把这段话写下来,让更多的小朋友知道这个故事,受到教育,那该多好啊!你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1)投影显示要求:
①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段话写在本子上,语句要通顺。
②小黑板上的这些词语供小朋友选用,不一定每个词语都要用,也可调换你自己喜欢的词语,用词要恰当。
(2)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困难生完成习作。
3.佳作评点,修改。
(1)选优等生习作一 篇重点评议、修改,便 于引导示范。
①有没有写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句子是否写得通顺、连贯、明白?标点用得对吗?
③词语用得是否恰当,用了哪些好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④最后有没有体现“知错就改”这个中心意思?
⑤书写是否工整、清楚?
(2)再选一部分写得较具体、条理较清楚的习作给予表扬、鼓励。
(3)评议一篇较为典型的质量较差的习作,给予帮助并鼓励。
①这篇习作哪些方面写得比较好?(尽量多发现优点,给予鼓励)
②哪儿写得还够(师生帮助)
③如果是你写,你会怎样写?
④对内容写得较含糊、句子表达欠确切;语序较混乱,用词欠恰当等方面给予评点,修改。(改后比较是否比原文更好些)
⑤根据评点,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对照目标,想想该怎么改。
⑥学生自己修改习作。(也可以同学互相修改)
4.修改、誊写,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学生习作)
教学反思
[知错就改(习作训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孔春芳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2. 懂得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要写的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
2. 完成习题1,围绕一个总起句说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课间十分钟》一文中哪一项课外活动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为什么?今天,我们也要运用总起分述的方法来介绍自己所喜欢的课外活动。出示课题。
二.课外活动分哪几类呢?学习课文中的一段话。
思考: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
分述部分把课外活动分成哪几类?用什么词连接?
每一类活动又有哪些项目呢?选自己喜欢的一类活动,仿照课文用总分段式说一说。
三.指导练习第1题。
1. 读题:三句话中各应围绕哪几个词说?
2. 以第3句为例指导把话说具体。
复习《课间十分钟》第4 段的写法。
围绕总起句,抓住“丢沙包”这项活动“攻”和“躲”的特点,把一个一个动作写得生动、具体。
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好玩在哪里呢?我们可分哪几个方面介绍?
(老鹰、母鸡、小鸡)
老鹰、母鸡、小鸡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动作?投影提供一些词语。分三个方面把总起句说具体。
自由说--指名说、评议--同桌互说。
评议标准:是否围绕总起句;句子是否通顺、连贯。
在1、2句中选一句说说。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完成习题2,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读课后习题2,明确习作要求。
二.讨论习作内容。“选一项活动”是指一项具体活动。如“跳绳”、“丢手帕”等就是一项具体活动。可从“体育活动”、“科技活动”、“班队活动”、“兴趣活动”等中选一项活动。
三.学生选好自己要写的项目。先想好总起句,在轻声说说这段话。有困难的同学可围绕“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真好玩”这句话说。
四.学生自己写作,指名好、中、差各一名学生。教师巡回指导。
五.待学生基本完成作文后,讲评。
讲评要求:句子是否通顺、连贯?
是否围绕总起句写?
分述部分几个方面是否写具体?
讲评作文。
六.作业。
抄写作文。
[□课外活动(习作训练)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习作训练教学设计
主题:家乡的景物
一、明确要求: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写其他地方的景物。
二、写作指导:
1 、选择家乡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写一写,也可以写其他地方的景物。
2 、展开想象,按照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
3 、写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例文引领开拓思路:
四、独立写作
修改初稿。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并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例文1 、春在家乡
星期天的早晨起来, 外面小雨淅沥。春天来了,我们拿着小花伞去公园寻找春天。
小雨中江滨公园的大门更显气派。水磨石的台阶像一面镜子。倒映出鲜红的门柱。门梁上镶金的“江滨公园”四个大字,非常醒目,使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
我们跨进大门,顺着一条幽静的小路来到假山下。
江滨公园的假山不大,但很奇。你看那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石头,有的像一头雄师,昂首啸天;有的像一只羔羊,温顺可爱;有的仿佛天然的石墩,供游人休憩;有的又似一柄匕首直插苍天。怪石中又隐约夹着一条小路,曲折地通向山顶。绕过缓坡又可见石缝中的树木。这时蹬上一块怪石,伸手抚摸树枝,只感到手触摸处的柔软而坚韧。啊,春的消息挂上了树梢!
顺着山脊的另一条小路,我们走下了山坡。眼前出现的是一片竹林。远远望着,朦胧的雾气中竹子更加翠绿。我快步走进林中。啊,春的足迹已踏进了这片竹林。
桃树枝头上嫩嫩的芽儿似刚出生的小鸟。露出一各个个小脑袋观赏春天,在这群“小宝宝”的带动下,桃枝在冬天呈现的黑褐色渐退,像姑娘脸上泛起了红晕。
人工湖畔,碧波荡漾,垂柳掩映。有些柔嫩的柳条还婆娑着伸入了水中。像顽皮的小姑娘的手臂,不时的撩起几点小水滴送到游人的'脖颈里。
如此美景自然不能缺少游船。这不正有几只小舟漂了过来。大家争相跳上小船,轻轻摇动木桨,小船推开了波浪,我们便置身于绿水中了。这时,不知谁哼出了优美的歌声“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接着又有人跟着唱了起来“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我们不得不在欢声笑语结伴回家。这次寻春留给我们难忘的春天美景。我爱春天,更爱这春色中的家乡!
思路剖析: 文章按游览的顺序记叙,语言优美,情景交融。
例文2 、家乡一处美丽风景
我的家乡台州市,那里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东山公园,它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树木全都长出了嫩绿色的新叶,小花都开了,小草也从地里面探出了小脑袋,观赏着春天的美丽的风景!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在唱着春天的歌曲呢!春风姑娘带着春的问候,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春姑娘给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装!
夏天,小花、小草、大树、都长得更茂盛了,小花、小草们都向我们打招呼呢!大树更是慷慨,它在向我们招手说:“夏天来了!天气热了,你们就到我的树阴里来乘凉吧!”
秋天,一些树叶变黄了,金色的叶子落下来,好像铺了一条金色的地毯,正在迎接我们呢!小草枯黄了,好像内疚地说:“春天走了,夏天走了,我也老了,不能陪大家玩了,可明年我们还会回来的,再见吧。”但这里的松、柏树却更加苍翠。
冬天,枫树的叶子变红了,腊梅花都不约而同的绽开笑脸,黄黄的,公园里一片清香,冬姑娘也常常驻足赏花呢,这里的冬天也不缺乏色彩,更不愿把白雪撒向大地。
东山公园美吗?有空咱们一起去欣赏吧!我可是欣赏不厌的,那里还有许多大型的游乐器具盼着你去呢,有些可是很刺激哟!
思路剖析 :文笔流畅,思路清晰,把东山公园的四季美景都呈现在了人们面前,生动而且具体。
例文3 九峰公园的四季
九峰公园的美丽景色之一,许多人都喜欢去那里玩。它坐落在永宁山西麓。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里的四季吧!
春天,树都长出来新叶,小草绿了,花儿开了,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去玩的人们多了起来。唯一没变的就是路边的路灯了,它依旧挺立在路边,为人们照亮。
夏天,湖里的游船可忙碌了,许多来游玩的人,都要坐船享受一番荡舟的感觉。一天到晚晚,整个公园都是沸腾的,处处都能见到人的身影。傍晚,灯光映照,好几处喷泉的水柱也改变了颜色,有红的、黄的、粉的、紫的……五颜六色。
秋天,九峰开始“变色”了,原本绿油油的底色,几天之间就变成了金灿灿的一片,绿色和红色成了美丽的衬托。
冬天天气寒冷了,九峰公园同样不缺乏色彩,枫叶红了,梅花开了,除了黄色的,还有红梅呢!游人依然如织,你看那儿童公园内,温暖的阳光下各种大型娱乐器具,转得多欢呀。
啊!这就是台州市的老风景区――九峰公园,美吗?热闹吗?你一定很想去吧!
思路剖析: 文章下笔流畅,层次清晰,把 九峰公园 的四季真正的体现了出来,让人感觉美不胜收,要真的很想去。
写作知识
怎么写景物
首先,要观察景物。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比如,要写初春的景物,你就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寻找春天的信息。你来到公园里,看一看河水是什么样的,两岸的树木是什么样的,花草是什么样的。这样看一看,想一想,写出来的内容就会真实、生动,这就是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内容,没有内容怎么写景物呢?
其次,不但要仔细地观察景物,还要借助观察的景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样有丰富生动的内容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景物。这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才能具体、生动地描写。有些景物,比如桂林山水,其特点很突出,只要你注意细致观察它们突出的地方,把它们与同类景物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它们鲜明的特征,自然就会写得真实、生动了。比如,《桂林山水》一文的作者就是抓住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把它与大海和西湖比较,发现漓江水: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作者把桂林的山与泰山和香山比较,发现桂林的山: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有了寄托,情景交融嘛。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写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请大家轻轻地读课题,把它读好。
2、刚才同学们已经把课题读对了,但是怎样才能把课题读得更好呢?
出示阅读要求:
⑴ 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⑵ 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 用下面的句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 )选( )当( )。
3、检查预习:
⑴ 检查生字的读音。
⑵ 请学生用提供的句式说说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班队课时,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王宁选自己当班级的劳动委员。”
4、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比较正确的理解,请你们再次读课文的题目。
请你们带着下面的问题,再认真地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学生读完后,请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并根据自己的体会和同学的意见,再把课文读通顺。
3、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课文师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1、练习之一:
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⑴ 大家读一读,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一句话?
⑵ 大家再来读读下面的两句话,边读边想这两句话的什么地方相似,什么地方不一样。
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选谁呢?
教室里静悄悄的,选谁呢?大家都在想。
(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这两句话,并与课文中的原句进行认真的比较,不但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捕捉句子中的语言信息,并知道有时候对于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来表达。)
2、练习之二:
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⑴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林老师的话呢?
(提醒学生,读对话的时候要注意提示语,读书的时候留心这些词语,就能帮助我们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⑵ 王宁的话该怎么读呢?
(建议学生加上提示语来试一试:提示语可以是表示神态的,也可以是表示动作的,只要恰当运用提示语,就能把意思表达得更明确。)
3、练习之三:
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⑴ 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有了上面的体验,大家都能理解课文所描述的同学们对王宁的举动由“愣”到“喜”的变化,感受同学们对王宁的“我选我”的大胆举动的鼓励、赞赏和钦佩之情。并且在朗读中表现这种情感。)
⑵ 指导学生用“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大家说( )”的句式表达各自对“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所包含的意思的理解。
《我选我》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写10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基本功训练点,句式转化: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
我们的首都是北京。
4、重点教学生如何自己解决朗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5、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班干部是为大家服务的,只有热心为大家服务,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做热心为集体服务的人;学习自信、有礼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培养朗读能力,识字写字。
【教学策略】
根据本班学生阅读能力差的状况,重点教学生如何自己解决朗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所以,采取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指导自能朗读,然后质疑、解疑的方法学习课文。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准备生字词与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指导学生自己读书。学生通过看课文下方的拼音、请教老师和同学等方法读书,至少读3遍。能读下来的同学奖励一个小苹果。
二、交流生字、词语
1、带拼音齐读:
劳动委员、补选、教室、宁静、发愣、亲切、集体、掌声。
2、去掉拼音朗读。
3、读单个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字形的?在哪里见过“教、室”二字;结合情境用宁静说一句话。读词语,记生字;交流体会识字的方法。
4、练习表达。
第二课时
一、激发学生展示读书成果
师:上节课我们认认真真地读了《我选我》这篇课文。我知道很多同学读的都不错。老师没有领读,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课文读下来了,高兴吗?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谁想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进步?
(正因、提醒断句和停顿的等方法。)
二、学习质疑、解疑
师:课文读了很多遍了,开始读的时候,有同学就向老师提问了,那么,现在问题解决了吗?还有新的问题吗?会提问题,边读边思考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鼓励学生质疑)如: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一片掌声?大家为什么愣住了?愣住了是什么表情?学一学。指导学生通过读王宁的话明白道理。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指导读第二段和第三段。
(领读;指导学生个别读;分男女生读等。)
四、拓展延伸
1、师:你怎么看待王宁的发言?如果王宁在我们班,你会为他鼓掌吗?如果你想当班干部,应该怎么做?
鼓励、引导学生做热心为集体服务的人;学习自信、有礼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自愿读课文,全文或者片段,在老师帮助下纠正不够准确的地方。说说自己的问题,同学能解答的相互解答,并且说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3、讨论,相互补充,理解王宁的话。读王宁的话,讨希望自己和李小青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是个好孩子,所以大家为他鼓掌。
4、学一学愣住的表情,说说自己什么时候还会愣住?
5、跟老师读;个别读,体会怎样读出“静悄悄”和“亲切”的语气。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认读生字,用词语开花游戏组词。
二、基本功训练
1、听老师说句子,听听两句话有什么关系:
⑴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⑵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⑶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⑷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2、老师说上句,学生尝试改变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⑴ 济南是泉城。
⑵ 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三、作业
1、在田字格中练字,组词。
2、说说自己准备怎样竞争班主任助理,做好竞职演说准备,参加班会《我能当班主任助理》。
【板书设计】
我 选 我
热爱劳动
王 宁 大方自信
关心集体
【教学反思】
通过上这课,尤其是第一课时,我充分地体会到让学生自己读书的好处。在发现他们阅读能力不够理想的时候,第一课时我放手让他们读课文,为了激发热情,把这篇不是很有趣的文章多读几遍,事先宣布谁读会了(能流利地读下来)会得到一个小苹果。学生开始比较积极的读书了。但是,几个水平较差的孩子还是有畏难情绪。我及时指导,鼓励,并且安排很快能读下来的优秀生带他们读。不断表扬他们在遇到生字使得一些努力,比如来请教我,我马上说:“好,就这样,你知道请教别人了,很快就能读好的,再努力!”这样,一节课基本上在读书,课文能读下来了,生字词也就认得差不多了。下课前,我热情地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特别高兴,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发现你们进步很大,学会学习了!学生也很高兴。
★ 教学方案设计
★ 我爱家乡
★ 习作教学反思
★ 习作教学反思
★ 习作教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