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国的珍稀植物》的教学设计(共含17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兔子烧”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材分析
“我国的珍稀植物”一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分别对我国的珍稀植物、自然保护区及植物园进行介绍。内容涉及珍稀植物的分类地位、分布和保护价值,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现状,四个重点自然保护区的概况等。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为介绍性内容。随着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和旅游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植物的介绍在各种媒体上都很多。因此,可把本节内容作为研究性课程处理。以分组活动的形式,将教学目标分解为研究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查找、收集、整理材料,根据任务写成小论文或做成展板、小报、电子报纸等形式,带到学校交流、展览。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我国稀有植物的种类。
2.了解我国几种稀有植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保护珍稀植物中的价值。
4.了解我国四大自然保护区的概况。
(二)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要求从图书、报刊、杂志、网络上收集资料。
2.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初步学会用文字、图片表达自己的成果。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活动,加强自然保护意识。
2.在对资料的收集,处理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收集到相应的信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整理、表达活动成果。
三、教学准备
展板若干块,铅画纸若干张,绘图用具。发动学生提供各种有关自然保护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等。
四、教学过程
(一)背景知识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约占世界已知的高等植物种数的10%,其中有近200个属是我国特有的。如水杉、银杉、银杏、桫椤、珙桐、金花茶等都是闻名世界的名贵植物。这些珍稀植物,是祖国的宝贵财富,我们大家都有责任保护。此外,有一些植物,如人参、杜仲等,由于过去只采掘,不培育,野生植株已几乎灭绝了。为了不使珍稀植物在地球上永远消失,我国政府1984年公布了《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名录》,要求全国人民采取紧急措施加以保护。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水杉、银杉、珙桐、桫椤、金花茶、人参、望天树、秃杉等8种。
同时,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就叫自然保护区。至今,我国已有各种自然保护区763个,其中鼎湖山、长白山、卧龙、梵净山等10个自然保护区,参加了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
植物园是研究植物和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并向公众开放的植物园地。它按一定规律分类种植各种植物,挂牌让公众认识。同时,植物园还驯化野生植物,引种外地栽培植物,使它们适应本地生活,为生产、科研单位提供植物资源。如杭州植物园等。
(二)活动安排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珍稀植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也为了让同学们能拓展视野,增长知识,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以上8种珍稀植物和四大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并制成展板。该展板将在校园内展出,向同学们介绍我国的珍稀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以教育同学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使同学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具体要求如下:
1.主题为“我国的`珍稀植物”。
2.分组活动。每小组负责做好一块展板。全班分为5组。
3.收集有关水杉、银杉、珙桐、桫椤、银杏的资料,内容重点突出每种植物的分布、分布地的地理环境、每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分类地位、保护价值等。做成一块展板。
4.收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分别做成四块展板。内容重点突出每个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保护价值、保护区内的珍贵稀有的动物和植物资源,并对其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资源进行重点介绍。
(三)教师提示
1.查找资料的途径、方式必须正当,不可对书籍等撕页等。
2.资料可以到图书馆(室)借阅。包括相关的书籍、报刊、杂志。也可以到书店查阅相关的书籍。
3.资料可以是光盘、碟片、录像等。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
4.应尊重资料的原创者,所有资料都必须注明出处。如果是从网络下载的资料,也要注明网址。
5.资料可以通过他人帮助取得,包括父母。
6.在处理资料的过程中,如有技术上的问题,可以找他人包括老师帮助。
7.资料中应尽可能包括图片。恰当的图片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时比文字更能说明问题,而且可以使作品看起来更赏心悦目。第一手的资料可以到植物园取得,包括摄影等。
8.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别组需要的材料,应该及时通知该组成员,以减少工作量。
9.各组成员应该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五、板书设计
(一)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水杉、银杉、秃杉、珙桐、桫椤、金花茶、人参、望天树等8种。
(二)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叫自然保护区。
(三)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四)植物园:植物园是研究植物和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并向公众开放的植物园地。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我国政府1984年公布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名录》中,一级保护植物有哪几种?
(2)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植物园对我们青少年学习植物科学知识有何帮助?
【小资料】
竹子开花
竹子属于单子叶植物。它能靠根状茎进行营养繁殖。当竹子生长过密,或遇到旱灾时,根状茎中的养料消耗过多,不能再维持竹子的正常生长时,竹子就会开花结实,将茎叶内的养料消耗完。因此在开花结实之后,竹子就要死亡。竹子死亡后,留下许多种子(竹米),到了营养条件好的时候再萌发,新的竹林再开始形成。大熊猫的濒临灭绝与它的食物冷箭竹大面积开花有关。
珍稀濒危植物包括三个类别,即濒危种类、稀有种类和渐危种类。
濒危种类是指那些在其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重要地带,处于灭绝危险中的植物。这些植物居群不多,植株稀少,地理分布有很大的局限性,仅生存在特殊的生境或有限的地方。它们濒临灭绝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生殖能力很弱,或是它们所要求的特殊生境被破坏或退化到不再适宜它们生长,或是由于毁灭性开发和病虫害危害等多种原因所致。即使致危因素已排除,并采取了保护恢复措施,这类植物数量仍然继续下降或难以恢复。如水松、水杉、银杉、杜仲等植物。
渐危(即脆弱或受威胁)种类是指那些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很可能成为濒危的植物。它们的分布范围和居群、植株数量正随森林被砍伐、生境的恶化或过度开发利用而日益缩减。如我国广东西南部石灰岩山地广泛分布的蚬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里的蚬木原是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分布相当广泛,更新能力也很强。但是由于过分采伐,而且采取皆伐方式,使许多地方大树已经很少,环境越来越不适宜蚬木的更新,如果这些不利因素得不到改善,它将很快就会衰退为濒危状态。
稀有种类是指那些并不是立即就有灭绝危险的、特有的单种属或少种属的代表植物。它们分布区有限,居群不多,植株也较稀少。或者虽有较大的'分布范围,但是零星存在。只要其分布区域发生对其生长和繁殖不利的因素,就很容易造成渐危或濒危的状态,而且较难补救。高山、深谷、海岛、湖沼上的许多植物属于这一类。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计划》的数据,我国的苔藓类植物有2200种、蕨类植物有2600种、裸子植物200种、被子植物25000种,分别占世界同类植物种类的13.3%、26.0%、37.8%、11.4%。
为了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1987年我国在《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公布了第一批389种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约占我国珍稀濒危植物总数的1/7,包括蕨类植物13种,裸子植物71种,被子植物305种,其中被定为濒危种类的121种,稀有种类的110种,渐危种类的158种。在此基础上,8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别是桫椤、银杉、水杉、秃杉、人参、望天树、珙桐、金花茶;159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22种被列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目前我国有关专家正拟定第二批全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已初步列入名录的有540多种植物,其中增添了许多草本植物。
第六节 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材分析
“我国的珍稀植物”一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分别对我国的珍稀植物、自然保护区及植物园进行介绍。内容涉及珍稀植物的分类地位、分布和保护价值,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现状,四个重点自然保护区的概况等。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为介绍性内容。随着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和旅游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植物的介绍在各种媒体上都很多。因此,可把本节内容作为研究性课程处理。以分组活动的形式,将教学目标分解为研究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查找、收集、整理材料,根据任务写成小论文或做成展板、小报、电子报纸等形式,带到学校交流、展览。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我国稀有植物的种类。
2.了解我国几种稀有植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自然保护区和植物园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保护珍稀植物中的价值。
4.了解我国四大自然保护区的概况。
(二)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要求从图书、报刊、杂志、网络上收集资料。
2.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初步学会用文字、图片表达自己的成果。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活动,加强自然保护意识。
2.在对资料的收集,处理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收集到相应的信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整理、表达活动成果。
三、教学准备
展板若干块,铅画纸若干张,绘图用具。发动学生提供各种有关自然保护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等。
四、教学过程()
(一)背景知识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约占世界已知的高等植物种数的10%,其中有近200个属是我国特有的。如水杉、银杉、银杏、桫椤、珙桐、金花茶等都是闻名世界的名贵植物。这些珍稀植物,是祖国的宝贵财富,我们大家都有责任保护。此外,有一些植物,如人参、杜仲等,由于过去只采掘,不培育,野生植株已几乎灭绝了。为了不使珍稀植物在地球上永远消失,我国政府1984年公布了《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名录》,要求全国人民采取紧急措施加以保护。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水杉、银杉、珙桐、桫椤、金花茶、人参、望天树、秃杉等8种。
同时,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就叫自然保护区。至今,我国已有各种自然保护区763个,其中鼎湖山、长白山、卧龙、梵净山等10个自然保护区,参加了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
植物园是研究植物和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并向公众开放的植物园地。它按一定规律分类种植各种植物,挂牌让公众认识。同时,植物园还驯化野生植物,引种外地栽培植物,使它们适应本地生活,为生产、科研单位提供植物资源。如杭州植物园等。
(二)活动安排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珍稀植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也为了让同学们能拓展视野,增长知识,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以上8种珍稀植物和四大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并制成展板。该展板将在校园内展出,向同学们介绍我国的珍稀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以教育同学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使同学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具体要求如下:
2.分组活动。每小组负责做好一块展板。全班分为5组。
3.收集有关水杉、银杉、珙桐、桫椤、银杏的资料,内容重点突出每种植物的分布、分布地的地理环境、每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分类地位、保护价值等。做成一块展板。
4.收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分别做成四块展板。内容重点突出每个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保护价值、保护区内的珍贵稀有的动物和植物资源,并对其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资源进行重点介绍。
(三)教师提示
1.查找资料的途径、方式必须正当,不可对书籍等撕页等。
2.资料可以到图书馆(室)借阅。包括相关的书籍、报刊、杂志。也可以到书店查阅相关的书籍。
3.资料可以是光盘、碟片、录像等。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
4.应尊重资料的原创者,所有资料都必须注明出处。如果是从网络下载的资料,也要注明网址。
5.资料可以通过他人帮助取得,包括父母。
6.在处理资料的过程中,如有技术上的问题,可以找他人包括老师帮助。
7.资料中应尽可能包括图片。恰当的图片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时比文字更能说明问题,而且可以使作品看起来更赏心悦目。第一手的资料可以到植物园取得,包括摄影等。
8.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别组需要的材料,应该及时通知该组成员,以减少工作量。
9.各组成员应该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五、板书设计
第六节 我国的珍稀植物
(一)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水杉、银杉、秃杉、珙桐、桫椤、金花茶、人参、望天树等8种。
(二)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叫自然保护区。
(三)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四)植物园:植物园是研究植物和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并向公众开放的植物园地。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我国政府1984年公布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名录》中,一级保护植物有哪几种?
(2)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植物园对我们青少年学习植物科学知识有何帮助?
【小资料】
竹子开花
竹子属于单子叶植物。它能靠根状茎进行营养繁殖。当竹子生长过密,或遇到旱灾时,根状茎中的养料消耗过多,不能再维持竹子的正常生长时,竹子就会开花结实,将茎叶内的养料消耗完。因此在开花结实之后,竹子就要死亡。竹子死亡后,留下许多种子(竹米),到了营养条件好的时候再萌发,新的竹林再开始形成。大熊猫的濒临灭绝与它的食物冷箭竹大面积开花有关。
(詹迪威)海南岛珍稀濒危植物
记录了海南岛典型热带珍稀濒危植物187种(不含兰科Orchidaceae 和已公认灭绝的爪耳木Otophora unilocularis),隶属80科,其中裸子植物6科15种.将海南岛境内分布的桫椤科(Cyatheaceae)、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七指蕨科(Helminthostachyaceae)、水蕨科(Parkeriaceae)、苏铁科(Cycadaceae)、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所有种全部列为典型热带珍稀濒危植物.
作 者:梁淑云 杨逢春 LIANG Shu-yun YANG Feng-chun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海南,万宁,571533 刊 名:亚热带植物科学 英文刊名: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年,卷(期): 38(1) 分类号:Q949.9 关键词:海南岛 濒危植物 特有种《我国珍稀的动植物》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以人教版小学自然《我国珍稀的动植物》为蓝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为目的而设计的一节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课。下面我从以下五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
一、教学分析
1、教材简介:
小学科学课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三大领域: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我国珍稀的动植物》所讲的内容属于生命世界这一领域。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1、认识几种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2、让学生认识动植物珍稀的原因、保护的意义及如何保护。
2、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观察过身边动植物,知道动植物与环境关系、动植物与动植物之间关系,从电视等媒体中了解一些我国珍稀的动植物。学生喜爱动植物,但不知道保护,因此学习本课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设计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植物,以及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查找、收集和交流信息,体验网上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了解有关我国珍稀动植物情况,激发学生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教给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获取新知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
三、教学手段: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一定的收集信息能力,能比较好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再加上教材文本较枯燥,信息量少,靠单纯的讲授,看书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这一类课型我选择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一)运用信息技术,巧设情境,点击兴奋点
1.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媒体播放一段我国珍稀动植物录像,把学生带入动植物王国,同时配以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出本节课
探究主题:1、我国珍稀动植物有哪些,分布在哪?目前状况如何
2、为什么变得珍稀?
3、稀少原因?
4、保护的意义?
5、如何保护?
……………
(二)自主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整合了网上资源,制作了<我国珍稀的动植物>网页,在网页里,有大量珍稀动植物资料,集图片,文字,视频,声音于一体,内容丰富,每个学生一台电脑,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个性化探究学习。
学生通过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打破书本知识的局限,文本的枯燥,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删选信息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在活动中感受到网上探究的乐趣,同时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三)汇报交流
在这里,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成幻灯片等电子文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是开放的,个性化的,在这里有的组介绍喜爱的几种珍稀动植物,有的介绍珍稀动植物的经济价值,还有的介绍稀少原因,保护的意义。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师—生交流,获取知识渠道,收到师—生,生—生互学的目的,在汇报中感受到动植物稀少原因,保护的重要意义,突破难点
(四)总结升华,课外延伸
这一环节,教师播放《我国目前濒临灭亡物种》,讨论物种与人类的关系,激发了保护珍稀动植物的强烈愿望,一节课学生们热情高涨,意犹未尽,课后又制作了介绍珍稀动植物、保护珍稀动植物的宣传手抄报。[科学探究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通过本堂课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参与“绿色行动”,这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把传统的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如何获取新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几点不足:
一、运用网络化教学手段教学,使学生懂得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交给学生在网上学习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了探究能力,掌握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感受到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激发保护身边珍稀动植物情感。
二、不足:由于时间关系,给予学生二十分钟上网收集信息,时间有些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条件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教学方式在逐步走向开放,网络化教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作为一名专职科学教师,我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今天的上课便是一种尝试,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同行的指导、帮助,谢谢!
1、知识目标:
①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场所,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②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进一步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生发保生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文导入 1、创设问题情境:动物和人每天需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需植物则没有摄食现象,那么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营养物质吗?
2、观看视频
3、学生产生疑问: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是怎么来的? 二、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推测得出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土壤”。
(一)海尔蒙特实验(比利时科学家、1648年)
1、Flash动画演示
2、学生讨论: ①海尔蒙特的实验是对哪一权威的挑战? 回答要点:海尔蒙特的实验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经验推测的挑战。 ②柳树真的只需要水就能长大吗?你认为海尔蒙特忽视了哪个重要因素? 回答要点:不能;海尔蒙特忽视了空气对柳树长大的作用。 ③我们可以怎样使在自然环境中无法观察到的空气成分的变化间接的表现出来?
回答要点:①想法把由于植物生长而引起成分发生变化的那部分空气与外界的空气隔开;②验证空气成分有没有发生变化(怎样设计?)。
(二)普利斯特利实验(英国科学家、1771年)
1、Flash动画演示:
2、学生讨论: ①人们严格按照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要求重复他的实验,有的能成功,有的失败,你认为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要点:与实验过程中植物有没有接受光照有关,有则成功,否则失败。 ③你认为可以怎样进一步实验? 回答要点: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过程中增加阳光这一实验条件。
3、介绍英格豪斯的改进实验(结论:光在植物更新空气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三)萨克斯实验(德国科学家、1864年)
1、分析萨克斯实验(视频、动画演示): ①现象记录
植株的部位 现 象
叶片未遮光部分 滴加碘液后变蓝
叶片遮光部分 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②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混浊的空气。
2、学生讨论:
①这个实验探究的是什么问题?是否设置了对照组?实验中所需控制的单一变量是什么?如何显示实验结果?
回答要点:实验探究的是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问题。
对照组:见光的叶片部分与遮光的叶片部分。
实验中所需控制的单一变量是光。
通过淀粉遇碘能变蓝来显示实验结果。
②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要点:让叶片内原有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被植物运走或耗尽,以免干扰探究实验。
③家里种植的花草如果长时间放在黑暗处会死去。小麦在灌浆的时候遇到阴雨天气,就会减产。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回答要点:植物长时间放在黑暗处,就会使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从而使植物因缺乏生长发育必须的有机物而死去;小麦在灌浆的时候遇到阴雨天气,就会减产。原因是农作物接受光照少,从而使产生的有机物减少引起的。
(四)恩吉尔曼实验(德这科学家、1880年)
1、Flash动画演示
2、阅读、分析课文P85页第二节。
3、讨论: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什么?得到了什么结果?
回答要点:实验变量是光照。结论: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2.会认“旅、蒲”等生字。会写“已、甲” 等字。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那么,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读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你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播放有关蒲公英、苍耳、豌豆怎样传播种子的配乐录像片,教师伴着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你从这篇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师:这些植物,他们要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换个地方,扎根、发芽、结果,该怎么办呢?导入课文,老师朗读第一小节,师生用问答的方式朗读课文,考察学生预习情况。
(1)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轮流读课文,达到读得正确、读得流利的。
(3)开展“我会读”的竞赛。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后评议。
3.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识记生字,练习写字
1.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先勾画出生字,再想一想:我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师:大家预习的不错哦。老师想知道这些生字宝宝你们是怎么认识?指导学生认词语、生字。观察果实,和老师谈话,引发探究兴趣。和老师合作读课文。
认词语:旅行、蒲公英、降落伞、娃娃、乘着、纷纷苍耳、山洼、啪、蹦跳、
观察、认识分类认生字:旅、降、蹦、察、乘;纷、识、苍、啪、洼、娃、
(2)小组交流,互帮互学。
(3)教师点拨引导。在学生互教互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类指导。如:用基本字加偏旁识字(纷、识),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娃、洼),还可以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识字。
(4)课堂交流。
开展“我会认”的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认读生字,并说出自己识记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一人说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自己与别的同学不同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2.练习写字。
(1)指导观察。要把这10个字写美观,必须注意什么?
(2)学生按笔顺自主写字。第一遍描红,第二、三遍写正确,写美观。
(3)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指导。如:“巳”与“已”的区别,女字旁与“女”字宽窄不一样,第三笔到右边不出头。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用“﹏”划出相关的语句。
2.课堂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引导学生带着自信,用“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句式汇报自学的成果。 、
二、研读课文,探究感悟
1.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找伙伴一起朗读课文2、3、4节,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互相问一问、评一评。(板书合作学习方法:读、说、问、评)(学生合作学习,精读2、3、4节,教师巡视参与)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学生说哪种植物,就讲读哪一节)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蒲公英妈妈最聪明……”时:
①说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生质疑:“降落伞”到底指什么?“乘着风”是什么意思?
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降落伞”是什么,“乘着风”又是什么感觉。(播放课件: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
③你觉得这情景美吗?请和同桌一起有感情的把这一节练读一下,讨论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节。
学生同桌练读,讨论交流,感悟读法。
④蒲公英娃娃乘着风纷纷出发了,有一位小朋友看到了,也想跟着他一起旅行,他怎样想的呢?请你读一读下面这首小诗,与这位小朋友一起分享快乐。
蒲公英娃娃,我要跟你去旅行
蒲公英娃娃,
我要跟你们一起去旅行!
你们飞得很高——
天上的道路,
是云彩铺成;
我要跟着你们,
去看神秘的星星。
你们飞得很远——
远方的风景,
一定很迷人;
我要跟着你们,
去作快活的旅行。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苍耳妈妈最聪明……”时:
①让我们去看看苍耳娃娃是怎样出去旅行的?(播放课件:苍耳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看了动画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质疑:“带刺的铠甲”是什么样的?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的?
②指名读这一节,谈读法——谁有不同的读法,再指名读——你喜欢谁的读法,评一评——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豌豆妈妈最聪明……”时:
①你最喜欢这一节中的哪句话?说说怎样读好它。(指名读、说,指导感悟要点:“啪的一声”、“炸开”、“蹦着跳着”)指名再读,说说读出了一种什么感觉?(谈感悟,齐读句子)
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豌豆娃娃怎样离开妈妈的?(播放
课件:豌豆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
③同学们,你们出去旅行高兴吗?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小豌豆,谁来读读这一节?
指名读——点评——再指名读——愿意读的起立齐读。
3.小结:请大家想想,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都是靠什么送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的呢?
(指名口答,结合板书:风、动物、太阳)
4.植物妈妈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办法呢?自由读第5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5 质疑师:再读一读这首小诗,注意语气。(指导朗读)想一想,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帮助学生能顺利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再读,同桌交流,完成下列题目:1 课文讲了( )( )( )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2 ( )借助风的帮助;( )借助动物的帮助;( )借助太阳的帮助。
三、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的能力
1.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如椰子树利用自己的位置优势,果实成熟后靠流动的海水传播种子;柳树的柳絮也是靠风来传播的……)
2.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这么多,那这首诗可以再写长一点,你能照着第2、3、4小节的格式自己写一段诗吗?
3.先读一读下面几段小诗,再说一说你从这几段小诗中知道了什么?最后分别为这几段小诗配上一幅画。
小诗 我为小诗配的画
柳树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一吹,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凤仙花妈妈很聪明,
它给孩子穿上一件容易破的衣裳,
小朋友用手一碰,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椰子树妈妈有办法,
它把家安在大海边,
只要孩子成熟了落下来,
就能跟着海水到岸边发芽。
樱桃妈妈给孩子穿上了漂亮的衣服,
小鸟喜欢它吃下它,
一拉出粪便,
小樱桃种子就在地里发芽啦!
4.扩展阅读。
植物妈妈只会传播种子吗?不,植物妈妈的办法多着呢!你听说过吗?植物妈妈还会捕食昆虫呢!不信,请你读一读《捕食昆虫的植物有办法》(文章略)一文,想一想:捕食昆虫的植物是怎样捕食昆虫的?它们各采用了什么办法?
5小结归纳:植物王国千姿百态,植物王国趣事多多,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板书设计:13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图)降落伞 风---吹
苍耳 (图)带刺的铠甲 动物--挂
石榴 (图)/ 小鸟--吃
豌豆 (图)豆荚 太阳—晒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尝试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1
四、教学方法教授法、对话法
五、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师引导和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回答,师提示。
【提示】说明乙烯至少能起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思考回答
引入
一、其它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讲述〗现在将这几类植物激素简要介绍如下。
赤霉素赤霉素是在研究水稻恶苗病的过程中发现的。水稻恶苗病是由赤霉菌寄生而引起的,最常见的症状是稻苗徒长,病苗比健苗可以高出1/3。经过研究得知,促进稻苗徒长的物质是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
赤霉素突出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水稻恶苗病病株的茎秆徒长,就是赤霉素对茎秆伸长起了促进作用的结果。赤霉素对于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的伸长有特别明显的效果。例如,一些矮生性植物(矮生玉米、矮生豌豆等),它们的株高比一般的株高要矮得多,如果用赤霉素处理这些植物,它们的株高可以与一般的株高相同。用赤霉素处理芹菜,可以使食用的叶柄增加长度。
赤霉素还有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作用。例如,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里不能萌发,原因是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要有一定的休眠期,在度过休眠期以后,才能够萌发。如果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则能解除它的休眠,提早用来播种。赤霉素对于种子,也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它在植物的形态建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叶片在衰老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叶绿素、蛋白质、RNA等的含量降低,叶片变黄,趋于衰老。如果用细胞分裂素进行处理,就能使上述三种物质含量降低的速度变慢。可见,细胞分裂素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在蔬菜储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储藏时间。
乙烯乙烯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种气体激素。它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中,特别在成熟的果实中更多。
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一箱水果中,只要有一个成熟的水果,就能加速全箱水果的成熟。这是因为一个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能够促使全箱水果都迅速成熟。用乙烯处理瓜类植物(如黄瓜)的幼苗,能增加雌花的形成率,有利于瓜类的增产。此外,乙烯还有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等作用。
脱落酸脱落酸存在于植物的许多器官中,如叶、芽、果实、种子和块茎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脱落酸。
脱落酸是一种生长抑制剂。它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特别是对于大麦、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此外,据报刊报道,植物之所以有向光性,不但因为它的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增加,而且还因为它的向光一侧所含的抑制激素——脱落酸含量增加。脱落酸还能促进叶片等的衰老和脱落。在温带地区的秋末冬初,落叶树纷纷落叶,棉铃在未成熟以前常常大量脱落,这些都与脱落酸的作用密切相关。
听讲思考其异同
〖板书〗几种植物激素的合成、分布和生理作用
〖旁栏思考题〗生思考师提示〖提示〗是的,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也是受基因组控制的
〖讲述〗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表现为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种子的休眠、萌发,根、茎、叶的生长与伸展,生殖器官的发生与发育,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与成熟等过程。这些生长发育过程,是植物的遗传程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启动、按顺序进行的。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通过激素加以调控。然而,植物的形态建成等过程,并不是某个激素独立进行调节的,而是多种营养代谢生理变化的综合产物。激素自身也是特定条件下的代谢产物,也在陆续地合成、分解。事实上,植物的生长发育既受内部因子的调节,也受外部因子的影响。内部因子主要是化学信使──激素,外部因子包括光、温度、日照长度、重力、化学物质等。这些化学和物理因子通过信号转导,诱导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生长发育。除植物激素以外,高等植物体内的信使还有水信使、电信使。近些年的研究表明,电信使在植物界并不仅仅局限于含羞草等植物。植物体内电信使时常以电化学波的形式传递,以快速、通用、效用短暂为特点。在植物体内,它可以和化学信使协作发挥效应。植物体内水势的变化也可作为一种信息,并迅速传递,以调节相关生命活动,适应环境变化。
二、植物激素调节剂的应用植物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调节剂。
〖资料分析及讨论〗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1.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例子较多,以下是部分例子。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促进苋、芹菜等的营养生长,增加产量。用NAA促进甘薯、黄杨、葡萄的生根;对苹果、鸭梨进行疏花疏果,促进脱落;对棉花进行保花保果,防止脱落。用乙烯利促进黄瓜、南瓜的雌花分化;促进香蕉、柿、番茄的果实成熟。施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2.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回答。番茄、香蕉、苹果、葡萄、柑橘等在生产实际中可以应用乙烯利催熟。3.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得当,不会影响产品品质,甚至可以改善品质。例如,适当施用GA可以提高葡萄品质。如果使用不当,或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则有可能影响产品品质。例如,用2,4-D处理番茄增加座果后,如果不配合整枝施肥,会出现果实多而小的情况;为提早上市而采摘远未成熟的柿子再催熟,其果实品质就不一定好。
阅读思考
〖小结〗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自己动手画一棵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一株植物、课件
教法学法:观察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星期六,喜羊羊到一片树林里游玩。这里的植物真多呀!(板书:植物)同学们,我们跟喜羊羊一起去看看吧!他看到了哪些植物你认识吗?
2、这是一株什么植物呢?喜羊羊不认识,他可真着急呀!你们能帮帮他吗?
(1)它会不会开花?
(2)叶子什么样子的?
(3)生长在哪里?
二、观察一株植物
1、选定一株绿萝,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说看到的情况。了解这株植物的结构:根、茎、叶
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的更仔细,喜羊羊决定走近这株植物,仔细看看它的茎和叶。走近了植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触摸)
(2)请大家仔细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全班交流并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
三、画一株植物
喜羊羊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他想:如果把这株植物画下来,再去问村长,村长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怎么画呢?我们小赖看看科学记录单吧!
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大家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知道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株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
边观察边画,按茎------叶-------根的顺序。
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评一评,说一说哪位同学画的最好。并请被选中的同学谈谈画时的体会。
四、小结
村长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你们画的画,认出了这株植物。原来它是绿萝(PPT出示)
村长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副被弄乱的画,需要你们的帮忙才能复原,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幻灯片)
1、请两位同学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
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取观察呢?(幻灯片播放其中一棵大树的恶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
3、结束: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
作业布置:
画一株植物,需要有根茎叶结构。
板书设计:
1、2
观察一棵植物
结构:
根
茎
叶
观察方法:眼睛看、鼻子闻、手触摸
远
近
整体
局部
课后反思:
植物的繁殖
1. 认识苗圃中的几种常见植物。
2. 能根据对苗圃中植物的观察,提出植物繁殖方面的问题。
3.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制定、明确科学调查的各步骤并组织实施。
4.知道科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联系苗圃,做好参观的组织工作;绘制班级分工表;实物展示台。
2. 小组准备:铅笔、尺、记录用纸。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户外活动,提出要求
带学生去观察苗圃中的植物幼苗,注意里面有多少种不同的植物的苗?
二、相机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插图,认识柏树苗、枇杷苗、杨树苗和月季苗。
三、小组讨论
这么多的植物幼苗是怎样繁殖出来的呢?
四、学生交流讨论情况,师归纳并板书
1、由种子繁殖出来的
2、人工技术培育出来的
3、用根繁殖出来的
4、用茎繁殖出来的
五、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呢(进行科学调查活动)
六、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调查活动
1、明确目标
2、确定调查方法
3、完成人员分工
4、开展活动调查
5、做好记录
七、师小结
第二课时
资料整理、总结与汇报
该课时的重点集中在资料收集后的整理和总结,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
1.小组汇报各自调查情况。
提出问题:各个小组调查的结果是什么?指导各小组依次上台,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调查记录。各小组汇报完毕以后,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教材规定的区域填写总结并汇报。
2.其它相关资料汇报。
提出问题: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或者疑惑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提出。学生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必然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和疑惑,要求学生提出来,即为后期教学提供素材,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总结:植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陆续接触一些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移栽方法。
板书:
7、植物的繁殖
种子繁殖 人工培育
用根繁殖 用茎繁殖
教学目标:
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点,说出他们的生活习性,能够识别一些典型的植物。
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够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
以贯众和葫芦癣为例,知道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主要植物类群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特征。
难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地面的生态系统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森林里有高大的树木,沙漠里有栽种的庄稼,校园里有树木花草。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认识地面上许多生物的特征,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二、授新:
无论你是栽花种草,还是吃蔬菜、水果,都与许多常见的植物有关。这些生长在地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植物,构成人们喜欢的园林风景或田园风光,更重要的是不少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你能举出你熟悉的身边的植物的名称吗?
(学生举例,要求描述所举例的植物的形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个器官中较能突出该物种特征的地方,还有名称)
……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景倒入用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片首录象,以及在各种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图片资料,调动学生视听感官,激发学习兴趣根据生活环境的差别,把动物分为地面上生活的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空中生活的动物以及土壤中生活的动物
自主探究地面上的动物有哪些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1.北极熊为什么能适应北极寒冷的气候?
2.蜥蜴依靠什么结构真正摆脱了水的束缚?
3.东北虎有什么法宝才能在森林里称王?
4.长颈鹿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5.龟鳖类如何保护自己呢?
你有过与哺乳动物亲密接触的经历吗?学生搜索、讨论、分析、反馈:
1.厚厚的皮毛,保温。
2.鳞片和羊膜卵使水分不易散失
3.迅速行动,感官发达。
4.与其他食草动物食性不同,找到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方式
5.厚厚的甲壳
自由发挥
交流讨论让学生自主浏览“学生活动网页”,并回答环节的问题
教师作为平等交流的一员参与交流、讨论,师生互动,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要对交流作点评、点拨,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教师提出关于展示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的问题,把握导向学生在相关资料库里搜索相关知识,两人一组完成互动环节对学生活动提出建议或问题,以达到生生互动的效果。
对所有参加活动的小组给予评价
1.归纳小结强调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看待事物,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
2.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3.简单归纳地面动物适应地面复杂环境的特征通过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修正自主探究中各自观点
4.进一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5.课外延伸学生建立动物小档案,充实到本节课的资源库中妙趣角
开展一些动物的猜谜活动依据教材DIY,开展课外活动,激励学生搜索经济生物、其他环境下的动物相关资料,为以后的课程作准备
四、教学参考
利用教材提供的多种多样的植物图片作为观察对象。学生课前收集的植物图片作为交流和适当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学生自愿组成若干小组,到校园里观察各种植物。
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热带草原的一种非常古怪的大胖子树,能生长00~,是著名的长寿植物。身高可达m左右,树干直径有9m多,远远看上去就像草原上的一栋栋房子。这种树的树冠巨大,果实又圆又长,很像黄瓜,果肉多汁,吃起来味道并不好,但猴子特别爱吃,猴面包树的名称就是由此得来的。
大王花:世界上最大的花,生长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里。它一生只开一朵花,花也特别大,一般直径有左右,最大的直径可达。有花瓣,呈鲜红色,上面有点点白斑,每片花瓣有~cm,花心像个面盆,可以盛7~8kg的水,整个花有7kg重。
捕蝇草:多年生草本,捕蝇草的叶……
雪松:观赏植物,可以美化环境,木材坚实,致密而均匀,具香气,可以作为建筑、桥梁、造船、家具等用。
地钱:绿色扁平的叶状体,贴地生长,外型很像中国古代的钱币。属苔藓植物,没根、茎、叶的分化
鹿角蕨:多年生附生草本蕨类,叶贴生于树干上,呈不规则的叉裂,形状好似鹿角。这种植物只分布云南省西南部的盈江,生于海拔9m处的热带雨林中,多附生在树干和树枝上,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珍稀植物猥实资源及应用研究
猬实为我国特有珍稀观赏植物,喜光、耐旱、耐瘠薄.浓硫酸腐蚀种皮30min后用100mg/L赤霉素处理4 h,或用浓硫酸处理猬实种子60 min后用50 mg/L赤霉素浸泡4 h,可以快速打破其种子休眠.除种子繁殖外,猬实还可以进行根蘖苗移栽与扦插繁殖.
作 者:许桂芳 孟丽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新乡,453003 刊 名:种子 ISTIC PKU英文刊名:SEED 年,卷(期): 25(11) 分类号:Q94 关键词:猬实 资源 种子 浓硫酸 赤霉素大通县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
分析了大通县的珍稀濒危品种类型,陈述了大通县珍稀濒危植物品种的'严重问题,提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品种的建议.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青海农林科技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QINGHAI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年,卷(期): “”(3) 分类号:Q949.99 关键词:珍稀 濒危 保护植物 大通县九江县珍稀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
分析了九江县珍稀植物资源数量稀少的原因,从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传授相关科学知识、开展相关繁殖试验3个方面,提出寻找保护珍稀植物资源的对策,以期为九江县珍稀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作 者:代和平谭策铭 杜文 胡金泉 胡茂盛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县林业局,江西九江,33210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22) 分类号:Q948.2 关键词:珍稀植物 现状 保护 江西九江汾河源头珍稀濒危植物研究
摘要:汾河源头珍稀濒危植物48种,隶属于21科37属,其中属同家二级保护的.有1种、三级保护的有3种;山西省一级保护4种,二级保护6种,三级保护14种.文章在分析汾河源头珍稀植物濒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作 者:郭春燕 岳建英 李晋川 王文英 作者单位: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山两太原,030006 期 刊: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ISTIC Journal: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5) 分类号: 关键词:汾河源头 珍稀濒危植物 植物区系 保护对策 Keywords:Fenhe Source Rare and endanged plants Flora Conservation countemeasura★ 教学设计: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