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共含2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hengz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目的: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所学的8个声母。
2、能准确分辨易混的4组声母。
3、能准确拼读音节。
教学重点:读记声母,练习拼读。
教学难点:分辨形近的声母和区分鼻边音。
教学准备:声母卡片、韵母卡片、音节卡片、3张图片(小女孩图、扶婆婆图、捕鱼图)、汉字娃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二、做“找朋友”的游戏,引出声母b p m f d t n I
游戏方法:师先说,“bbb,我的朋友在哪里?”
一生跑上前答,“bbb,你的朋友在这里。”
全班齐读。(贴于黑板)
依次进行。
三、辨析形近的声母
1、这些声母可真不好记,有些长得特别像,有的读音还很像,谁能帮帮向老师分清这些声母?
2、抽生区分。
(1)、b—d:左手b,右手d,一对好朋友,面对面地坐。
全班做手势齐读。
(2)、t—f:一把伞柄t t t,一根拐棍f f f。
抽一组开火车读。
(3)、n—l:n气流从鼻腔发出,l气流从口腔发出。
先抽个别学生读,再分男女读。
(4)、m—n:一个门洞n n n,两个门洞m m m
全班齐读。
四、书写声母
1、我们分辨了它们的形状,读准了他们的读音,下面我们要把它们漂漂亮亮地写下来。写之前,哪位小老师来提醒大家应该注意些什么?
2、抽生提醒大家。
3、生作好写字姿势,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4、抽生展示,大家评议
5、同方评议,改正。
五、找韵母成音节,练习拼读
1、(出示小黑板:āàōóǐìǔùǚǘ)大家看,向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单韵母朋友,谁能把这些单韵母和声母组成新朋友?
2、抽生上台拼读并组词。
(爸爸、爬坡、婆婆、大米、大佛、土地、泥土、梨子、女孩儿、毛驴……)(师把学生组成的音节贴在黑板上)
六、读读连连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编个故事吧。编什么故事呢?就以刚才组的“女孩”一词来编个故事吧。
2、师生合作讲故事:有一个女孩儿(贴画),她在干什么?(手里那着一支笔,看着远处)她看到了什么?(贴扶婆婆图)(一个小女孩儿扶着一位老婆婆及匆匆地往前走)她们要干什么呢?(贴捕鱼图)(原来她们看见了一艘渔船,鱼翁捕到了好多鱼儿)
3、向老师这儿有三个音节词(贴音节词),你能把音节词与图正确地连接起来吗?试一试吧。
4、抽生上台做,其他做在书上。
5、边评议边读。
七、自主识字
1、(出示识字园地)孩子们学得多起劲儿呀,连字娃娃也来凑热闹了。你们看,你都认识谁呀?先给同方的小朋友介绍一下。
2、抽生读自己认识的。
八、小结。
(板书)
积累与运用(二)
音节
音节
音节
小女孩图
扶婆婆图
捕鱼图
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入门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汉语拼音本身来说是非常枯燥,缺乏趣味的。对于初入学的孩子来说,他们喜欢的'是有趣,生动的活动,对于长时间的坐立,长时间的反复练读是厌恶的。只要是教学汉语拼音的教师都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尽量采取有趣味的活动,把汉语拼音的教学贯穿其中,自然我在教学中也不会例外。由于本节课是对声母b p m f d t n I及其音节教学的一个复习,没有新知识的教学,所以我在设计上更追求开放、有趣味性。对此,我设计了“找朋友”引出声母、声母“找朋友”(韵母)引出音节、编故事、介绍汉字娃娃等多个活动,准备了漂亮的汉字娃娃图,色彩艳丽的韵母卡片,形象的图片等教学用具。通过这样的设计与准备,希望把学生从视觉的欣赏到听觉的感官都调动起来,圆满完成对声母的复习。从课堂反应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力都较强,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结合“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上也重点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特征。例如,在分辨形同,读音相象的声母时,我完全是让学生自己说“我会分辨……”;在编故事时,也是在教师的提问中由学生一一编下去;读音节连线也是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的任务只是完成评议;在自主识字环节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谈分辨声母时说得既清楚又准确,展现了其平时学习的扎实功底。不管是谈自己的想法,还是对别人的评价,我都注重引导学生尽量地表达,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由于自己对时间的把握不准确,导致在教学中对音节拼读这个难点没有能完全突破。这也是我在教学中经常容易忽略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尽可能的在把握重点的时候突破难点。
《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AABB式叠词的反义词,感受汉语构词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认识汉语丰富的表达形式。
2.在阅读中注意了解文章的线索。
3.能将自己的创意清楚地告诉大家,与大家交流、分享。
4.学会从小处入手,写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充满童趣的一天。
教学准备
提供洋溢现代儿童情趣的习作范文。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自读、互读词语,读准字音。
2.想一想,这些词在构成上有什么特点?交流感受。
3.你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有不明白的可利用工具书或向他人请教。
4.观察左右两边的叠词,想想它们的意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你还能找到相似的词语吗?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词语,加深理解。
(松松散散——结结实实)(歪歪斜斜——方方正正)(冷冷清清——热热闹闹)(哭哭啼啼——欢欢喜喜)(偷偷摸摸——磊磊落落)(扭扭捏捏——大大方方)
二、词语拾趣
教师激趣: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词义最丰富、最奇特、最有趣的文字了,人们利用汉字玩出各种游戏,比如对对联、说绕口令、接歇后语、猜灯谜等,玩法真是层出不穷!今天咱们也来玩一个有趣的汉字游戏,那便是词语转换。要想
转换得好,必须了解游戏规则。
1.默读书中举例,思考它的规则是怎样的?
(第一个词中的字必须有一个在第二个词里出现)
2.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鼓励学生多说。
(1)风格→风光→观光→(壮观)→壮丽
(2)遗憾→遗言→(语言)→(语文)→文学
遗憾→遗言→(言论)→(论文)→文学
遗憾→遗言→(失言)→(失学)→文学
遗憾→遗言→(前言)→(前文)→文学
遗憾→遗言→(戏言)→(戏文)→文学
(3)清凉→(凉快)→(快乐)→(乐观)→(观光)→霞光
清凉→(清爽)→(爽快)→(快乐)→(乐观)→(观光)→霞光
清凉→(凉粉)→(粉红)→(红霞)→霞光
清凉→(凉风)→(台风)→(阳台)→(阳光)→霞光
3.出示相似的题目,多做几次“词语转换”的游戏。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出题,让其他同学进行转换。
如:新鲜→鲜花→花童→童年
幸福→幸运→运气→生气→生活
身体→体重→重复→康复→健康
三、互动平台
1.教师总结本单元的课文:经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每一篇课文都是那么精美,它们文笔清新细腻,情感蕴涵丰富,思想美好崇高,如一道道潺潺小溪,洗涤我们心中的尘垢;如一声声牧童短笛,让我们在亲近美好文字的时候获得心灵上的感动。今天,有几位同学就本单元的课文展开了讨论,咱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说什么呢?
2.分角色读读这几个人的对话。
3.从于蓝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评价一下,本单元的课文感人之处各在哪里,哪篇课文给你的印象最深?(《生命的药方》向我们阐述了友谊的真谛;《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让我们肃然起敬,我们不由得被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所感动,被母子之间的亲情所感动;《儿子的创意》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不平凡的创新精神,它震动了母亲,也震撼了我们——是的,不应该忘记,创造是梦想起飞的港湾,它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创新的含义;《和太阳比赛早起》使我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到了日出时美丽、充满生命活力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
4.理解秦学、郝思的对话,清楚两篇课文的线索。
5.补充“……”里应该有的话。(《儿子的创意》是围绕儿子的勇敢创意与母亲不信任这条线展开的。)
教师小结:每一篇课文都有一根线穿着,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让人感觉脉络清晰。当然有的文章线索很明显,但有的文章却需要你细细寻找,还有的文章不止一条线索穿着呢!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要注意,让线索贯穿全文,做到脉络清晰。
四、口语交际
1.带领学生回顾课文,谈谈收获体会。
师:我们学了《儿子的创意》这篇课文,你能谈谈“儿子”为什么能得到国际大奖?你有什么体会呢?
同学们,创意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创意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你们也像那位小男孩一样,进行大胆的创意,展示出你创造的天赋。
2.理解题意,交流展示。
(1)读题,清楚题目要求。
选择项目设计介绍设计:设计的内容、设计的理由。
(2)教师举例说明。
(3)开始设计:可以画图样,可以写说明。
(4)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
要求:讲述者将自己设计的是什么、设计的内容、设计特点、设计理由等表述清楚。
听者要认真聆听,可针对不清楚的地方向讲述者提出疑问。
(5)全班交流。
每组选一个最有创意的同学上台进行交流,师生相机进行评价。可从发言者的体态、语言、条理性、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选创意、表述都不错的学生为“最佳创意者”。
总结: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你认真观察,打破常规,多动脑筋,相信你会有很不错的`创意。当然,在我们有不错的创意时,还要清楚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才会让别人欣赏到你的创意。在听别人的发言时,应细心聆听,看看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自主阅读园地
1.教师介绍冰心和她的作品。
冰心(1900—)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冰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温柔亲切的感情,微带忧郁的色彩,含而不露的手法,清新秀丽的语言。
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了解作者所爱颜色的变化。
3.再读阅读提示,把自己的感受批写在旁边。
4.全班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相机点评。
5.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在本子上,并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反复朗读。
六、习作百花园
1.教师谈话导入,激发习作欲望。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已进入五年级了。每一天,我们都沐浴着父母、师长们的温暖,感受着小伙伴之间的快乐纯真,体验着努力的艰辛、成功的甘甜,丝丝缕缕,点点滴滴,让我们由衷地感叹: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今天就要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记忆大门,将自己的精彩生活书写下来。
2.读题明意。
(1)自由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全班交流:明确写作要求。
(3)借助题目拓展思路。
①理出题目所列举的几个方面:在学校里学知识、在家里与亲人交谈、参观名胜古迹、欣赏田园风光。
②除此之外,你还想到哪些方面?(参加校运动会、参加社区活动、参观动物园、做家务、逛公园、过年……)
3.回忆生活,交流感受。
(1)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有没有感受最深的一天,最特别的一天、最让你记忆犹新的一天。
(2)翻翻自己近来写的日记、小练笔,寻找源泉。
(3)选择最想说、最想写的内容与小组同学交流,任何一天发生的事情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本组同学要注意倾听,遇到疑难处可相互提问。
4.范例引路,交流评价,点拨写法。
(1)请一名学生将自己想写的内容说一说,要求把内容说清楚。
(2)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哪一部分应作为重点,哪部分应简明扼要,不应面面俱到。
(3)自主选材。
学生根据汇报与讨论情况,再次思考,自选习作素材,将一天里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做到有详有略。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真实、新鲜的,来源于生活的素材进行习作,并让学生回忆曾学过的表达方法,试着把一些方法运用到这次习作中。
5.教师出示几份范文,让学生交流评价,学习其中的优秀之处。
6.学生习作,真情体验。
(1)再次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3)自主修改,完成初稿。
教学目标
1、 积累用来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2、 背诵成语组成的反义词。
3、 口语训练。
4、 习作。
教学重点:
1、 积累词语、成语。
2、 口语表达训练。
3、 进行习作能力训练。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积累用来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2、 说说照片里的故事。
3、 丰富构成反义词的成语。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温故知新”
语海拾贝
口语交际
指名读词语。
这些词语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
范读词语。
你知道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你还知道这类词语吗?
学生自主学习。
讲解词语意思。
你知道各组成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你能举出一些反义词的成语吗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说照片里的故事,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照片,讲一讲照片里发生的故事。
小结:大家说得不错,每个人都有许多照片,每一张照片里都隐藏着小故事,有时间在选一两张照片,把其中的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读词语。
自读词语。
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自由发言。
自由轻声读,同桌互相纠正发音。
利用工具书,查找词语的意思。
自选一张照片,小组内发言。
小组内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完成习作。
2、 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巩固积累
指导习作
指导修改
听写用来写动作的词语。
听写语海拾贝中的词语。
指名读题。
本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过渡:可以写照片里的任何人、事、物,只要与相片里记录情景有关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写。
谁来说说你写的是什么?
小结:不管写什么,要把想表达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让人看得明白。
请你把写好的习作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请你的同桌提提意见,在进行修改。
读学生修改后的习作,评价。
听写、互批。
反馈听写情况。
读习作要求。
写照片里的故事,可以写照片里的人,也可以写照片里的事,也可以写照片里的物。
选择照片。
自主回忆,选择习作的内容。
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把交流的人 、事、物写下来。
写人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还有心理活动。要写出人的特点。
写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当时刹那间的事情、写照片里看不到的事情,可以充分想象。
自主修改。
互相评价。
[积累与运用二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积累与运用(二)
教学要求
1. 通过复习发现新知,积累词语。
2. 朗读笑话短文,读中感悟语言的妙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3. 用已经学会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短文,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正确方法。
4. 通过讲述照片里的故事进行口语交际。
5. 会写照片里的故事。
重点难点
1. 理解词语分类的规律。
2. 积累反义词,丰富学生的语言。
3. 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生表示动作的词语,鼓励学生再说一些。
2. 理解和积累反义词。
3.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 养成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
1. 理解词语分类的规律。
2. 积累反义词,丰富学生的语言。
3. 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
教具准备
字典、词典。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10)
1. 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人物动作的)
2. 你还能说出多少这样的词语。
3. 在课文中分别找几个表示人物外貌、神态的词语,写一写。
二、语海拾贝(10)
1. 指名读,齐读。
2. 交流共享。你查成语词典或访问家长后理解了哪些词语?
3. 再说几组你知道的成语的反义词。
三、开心一刻(10)
1. 自由小声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同桌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 你怎么评价文中的主人和客人。
4. 这篇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四、自主阅读园地(10)
1. 学生自读短文。
2. 检查自学情况,汇报交流共享。
3. 三名学生分段读短文,生听评议,是否读准了字音。
4. 说说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都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勾画朱熹的话,并让学生反复读这段话。
5. 小声读短文,体会正确的读书方法。
五、布置作业(5)
自主积累成语。
教 后 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向同学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中的故事,语言流畅,条理清楚。锻炼说话能力。
2. 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问题,并能给予修改建议。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3. 通过同学互改自己的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照片里的故事写清楚,语句通顺,能用上几个学过的好词。
4. 坚持使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5)
师出示一张自己的照片:一张照片,就是一片美丽的风景,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张照片是我……(都是讲述照片的故事)
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乐闻趣事吧。愿意讲给大家听听吗?
二、小组交流,口语训练(10)
在小组里把自己的照片讲给小组成员听。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讲述的同学提问。小组内所有成员讲完后,请推荐一名讲得最好的同学到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故事比赛(15)
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看谁讲得最清楚,看谁的故事最精彩。评出优胜者。同时评出最佳听众奖。
四、作文(15)
照片里的故事真是丰富多彩,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仿佛看到了照片里的人、事、物……赶快把它写下来。你也可以写由照片想起的过去的一些人或事。
1.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点拨。
2. 点评学生作文(有共性问题的)。
学生自己读给大家听,听后,学生提出修改建议。
3.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提出修改建议。
4. 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要求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修改。
教 后 感
[积累与运用二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句的两种形式(有比喻词和没有比喻词)。
2?积累俗语和成语。
3?能清楚、明白地介绍自然风光,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用语言文字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比喻方式的多样性;在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
有关祖国自然风光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读句子,自读自悟。
2?合作交流,发现特征。
3?总结特点,拓展延伸。
4?教师小结:比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主要看是否把一个事物比作了另一个事物。
二、语海拾贝
1?反复读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谈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熟读成诵。
三、点击成语
1?自由练读,读通顺,想想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把读懂的内容与同学交流,或提出自己的疑惑。
3?交流阅读体会,说说成语的意思。
4?说说自己从成语故事中受到的教育、明白的.道理。
四、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伴随着作者的足迹,领略了华山的险、九寨沟的美、五月青岛的秀在生活中,同学们也游览过不少的地方吧,也许你也有新奇的发现和奇妙的见闻。下面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清楚、明白地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2?小组合作,多向交流。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所见到的奇妙的美景,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把美丽的景色描述清楚。
(2)小组内评比,看谁说得最清楚、明白。
(3)小组汇报交流的情况,推选一位讲得最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五、习作百花园
1?读懂题意,明确目的。
(1)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2)小组合作,互相解决疑难。
(3)教师引导梳理习作要求,明确选材范围,提示本次习作目标。
2?读写结合,扩展视野。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再次品读与本次习作有关的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表达方式。
(2)教师向学生推荐几篇范文学习。
(3)启发学生联系自己所见到的自然美景选材。
(4)学生练习作文,写完后反复修改。
3?评价修改,乐于交流。
与同桌或四人小组内交换作品读一读、评一评(从两个方面评价:作文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再次修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选合作伙伴和阅读方法阅读短文。
2?边读边想,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生生互相质疑,释疑,交流体会。
4?勾画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或语段,可做记号,做批住,记一记,背一背。
《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课件
《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课件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说好普通话。
2. 区别形近字、同音字,在语言环境中感知汉字丰富的意义。
3. 主动积累词语,发展思维,提高识字和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生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词语卡片(一、二题),太阳、星星、月亮等图片。
学生:提前学习,认一认,读一读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明确学习任务
1. 读完课文,我们又进入了“快乐实践”积累与运用的学习。我们要开展“看谁能干”的活动,希望大家主动学习,大胆发言,出色表演。
2. 学生自己读书,说说本次快乐实践的学习任务。
二、练读词语,辨析汉字,正确发音,运用语言
1. 完成第一题。
(1) 自读词语,借助拼音读正确。
(2) 生生互读,矫正读音。
(3) 拓展练习:对比方言与普通话发音,感受说好普通话的'重要。
2. 完成第三题。
(1) 自读辨析,组成词语,写下来。
(2) 交流学习,丰富词语。
(3) 引导发现:从三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4) 教师小结:汉字字形、读音不同,表达的意义不同。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意义。
三、巩固生字,练读词串
1. 教师导入:把学过的汉字进行恰当的组合,我们能感受到更加丰富的语言。
2. 自由读词串。生生互读,比赛读,齐读。
3. 引导想象:仿佛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4. 拿出画笔,描绘景象;自由练习打着节拍朗读或背诵。
四、自主识字,学习评价
1. 鼓励自主学习更多的字。
2. 自主认字,自我评价。
3. 小组互查,相互教认。
4. 用字说话,发展语言。(选作)
五、回忆课文,读背古诗
1. 回忆并背诵课文描写春光美好,时间宝贵的句子。
2. 练习读《惜时》:自读,互读,抽读,对读,齐读。
3. 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当解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4. 交流自己知道的写珍惜时间的句子、词语。
六、看实物,练说话,发展思维
1. 出示图片:太阳、星星、月亮。
2. 观察图片,说说它们像什么。
3. 读句子,感悟表达的方法。
4. 展开想象,说说太阳、星星、月亮还像什么。
5. 拓展:观察生活中的树叶、花朵、草坪等,说说它们像什么。
七、评一评,夸一夸
评出在“快乐实践“中表现出色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可自荐,互评)
一、温故知新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2. 回顾课文内容,进一步感受张钰哲、许海峰强烈的爱国情怀。
3. 讨论交流引号的作用。
二、语海拾贝
1. 学生试读,教师再范读。
2. 学生试着讲一讲从这几句话中感受到的思想感情。
3. 教师补充讲解,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 指导学生记忆、背诵这几句话。
三、互动平台
1. 了解短文内容。
2. 学生思考:《中华星》和《“零”的突破》这两个题目有哪些妙处?
3. 教师出示题目不恰当的作文,让学生讨论可以怎样改。
4. 结合自己的习作题目进行修改。
四、口语交际
1. 学生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及要求。
2. 教师介绍什么是国旗下的演讲,应该讲些什么及演讲时应注意些什么。
3. 学生做准备(10~20分钟)。
4. 小组交流,再选代表上台演讲。
5. 评出优秀演讲者,并给予适当奖励。
五、习作百花园
1. 读题,弄清习作内容及要求。
2. 教师指导学生审题,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3. 前一个题目以“口语交际”为基础完成。后一个题目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三点:(1)写清让你“尊敬、佩服、惦记、想念”的原因;(2)抓住人物特点;(3)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 学生开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5. 评价修改:
(1)教师从习作中选择1~2篇存在明显问题的习作,让大家讨论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2)选1~2篇较成功的习作,大家评议,总结出该习作的成功之处,供大家学习,并作为校刊稿件向学校推荐,争取发表,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自主阅读园地
1. 学生自读。
2. 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批读方法进行批读。
3. 批读后,谈感受。
[积累与运用(二)(不详综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区分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的变化,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2. 积累词语,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
3.背诵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 “读一读,比一比”的汉字卡片,“照样子写一写”的词语卡片和插图,《杂诗》的诵读录音。
学生: 收集绕口令。
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共有七个方面的训练内容。一是“读一读,比一比”,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掌握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的变化。二是“你还认识我吗”,既复习巩固所学生字,又积累词语。三是“比一比,组词语”,区别形近字,提高识字能力。四是“照样子写一写”,依照例子和插图,让学生连词成句,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五是“读读背背”,感受古诗的'优美,积累语言。六是“读读玩玩”,读绕口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七是“自主识字园地”,旨在激发学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的愿望。
本次“积累与运用”的重点是感悟词语与句子的关系,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建议本课用2课时。
解读与提示
“读一读,比一比”中的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发生了变化:“王”、“子”、“足”的最后一笔横或捺都变成了“提”,“足”的第六画撇变成了“竖”,“木”的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女”字长横变成了“短横”,“雨”字的二、三笔竖、横折钩变成了“点”、“横钩”。教学时,可先读题明确要求。教师分别出示左右两边的字,让学生认读,并通过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也可由教师具体指导一组,其余的由学生按照此法在小组、同桌独立完成。扩展: 还发现哪些字作偏旁时样子变了。
“你还认识我吗”,复现与重组生字,读起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先自读词语,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练习形式,让学生人人动口,在读中巩固字音,积累词语。再采用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法,检查学习效果。
“比一比,组词语”,可让学生先比较每组字的异同,再组词语。
“照样子写一写”,可先读题明题意。从例子入手,结合插图,帮助理解句意,让学生在读中比较,体会在不增减字词的前提下如何连词成句。再让学生尝试着练习,集体交流汇报,也可用词语卡片做“连句子”游戏进行订正和扩展练习。提醒学生注意使用标点符号。最后读句子,体会词语与句子的关系。其中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变了,但意思不变的道理不必告诉学生,只要学生能连成两个句子就行了。(枝头结满又红又大的果子。又红又大的果子结满枝头。)
“读读背背”,可先复习王维的《鸟鸣涧》,然后听一遍录音或听老师朗诵这首诗。“应”读一声,“著”在这里读“”。再以跟读、同桌互读、抽读、自读等形式读通读顺古诗。最后赛读,比比谁先记住,并在小组内开个朗诵会。注意不讲解诗的意思,但可告诉学生王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读读玩玩”,绕口令《你们就像花》极富情趣地描述了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动人场面。可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读互纠,把绕口令读通读顺读快。
这些字学生能认多少是多少,不要拔高要求。对识字多的学生可适当表扬,以肯定他们识字的积极性。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自由请识字多的同学介绍介绍经验,自由请好伙伴教教自己读不认识的字。
教学思考与设计(参考)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的学习
1. 让学生背诵二册时学过的王维的古诗《鸟鸣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借助图画,听一遍《杂诗》的录音,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读通读顺古诗。
3. 小组内开个朗诵会。及时鼓励,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巧设计,辨变化
1. 以孙悟空火眼金睛辨妖魔的故事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2. 出示第一题的每组字让学生读,观察独体字作偏旁时的变化,争当“小悟空”。
3. 小组或同桌互相发表意见,全班交流,找出变化。
4. 说说自己还发现哪些字作偏旁时样子变了,并选择自己想写的字写一写,评出若干“小悟空”。
三、多种形式,积累词语
1. 学生自读第二题词语,同桌互助读准字音。
2. 边读边想象,利用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形式检查学习效果,积累词语。
四、读读比比,组成词语
1. 出示第三题的每组字让学生读,认真观察比较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2. 用形近字组词语,看谁组得正确,组得多。
五、看看比比,玩玩写写
1. 学生看第四题的例子和插图,读两个句子,并体会词语与句子的关系。
2. 尝试练习,用词语卡片做“连句子”的游戏,写出句子,再读一读。
六、读读赛赛,读中有悟
1.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你们就像花》的读音,同桌互读互纠,读通读顺。
2. 出示插图,以多种形式读,说说自己明白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
3. 赛读,激励学生比一比谁在课外收集的绕口令多,利用以后的活动课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
七、自主识字,自我检测
参考资料
《杂诗》
注释: ⑴君: 对别人的尊称。
⑵绮窗: 有雕饰的窗户。
⑶著花: 开花。
赏析: 你从我的家乡来,应该知道我家乡的情况。请你告诉我我家窗下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
诗人用质朴平淡的白描手法,通过对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写得亲切自然。
教学目标
1蓖ü探究发现规律,学会分类积累词语。
2庇孟不兜姆椒ㄊ旒5组成语,并知道它们的意思相反。
3崩识列话短文,读中感悟语言的妙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4笨谟锝患剩号嘌学生的听说能力。讲述者做到自然大方,语言流畅,条理清楚;听众做到认真倾听,能提出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5毕白饕求学生能把故事叙述清楚,语句通顺,逐步培养修改的习惯。
6庇醚Щ岬脑亩练椒ㄗ灾髟亩炼涛模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4、5。
教学准备
翻阅自己的照片,和父母一道回忆照片后的故事。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毖生读词语,体会其意思,知道这些词语都是用来表示动作的。
2毖生交流自己还知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3背写词语,把自己还知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写。
二、语海拾贝
1毖生自己读成语,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些成语意思相反)
2鼻肽闼狄凰嫡庑┏捎锏囊馑迹你可以根据字面意思来说,也可以把两个词语进行比较,还可以举例来说明。
3北热记忆这5组意思相反的成语,可以同桌练习,也可以师生互问。
4痹擞贸捎铮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三、开心一刻
1弊杂啥炼涛模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毙∽榻涣髯约憾炼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相互质疑,解疑。
3鼻肽愣浴爸魅恕庇搿翱腿恕钡难孕薪行评价,从中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妙趣,并受到启示:我们平时考虑要周全,说话要得体。
四、口语交际
1碧富耙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生活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它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随着时光的匆匆流逝,我们也一天天长大。感谢它--照片,为我们留下了多少精彩的瞬间,多么美好的回忆!一张照片,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一张照片,背后就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老师出示照片,充满激情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乐闻趣事吧,请你讲给大家听听吧。
2毙∽榻涣鳎口语训练。
在小组里把自己照片里的故事讲给伙伴听,要求做到自然大方,语言流畅,条理清楚。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讲述者提问,或者提出修改建议。小组成员都讲完以后,请推荐一名讲得好的同学到全班交流。
3比班交流,故事比赛。
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看谁讲得最清楚,看谁的故事最精彩。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
五、习作练习
1碧富埃赫掌里的故事真精彩!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仿佛看到了照片里的人、事、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让我们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吧!赶快用我们手中的笔把这些故事写下来。
2毖生起草,教师巡视点拨。
3钡闫姥生作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4鼻昂笏娜诵∽榛ハ嗬识两涣髯约旱南白鳎互评互议。
5备髯孕薷模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6碧苄醋魑摹@鲜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六、自主阅读
1毖生自读短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
2毖生再读短文,在认为是重点的词句处做上记号,用前边所学的方法抓住重点多读,多想。
3奔觳樽匝情况:抽生朗读课文,汇报交流共享。
抓住朱熹的话,让学生去朗读,体会。
4彼邓刀亮苏馄短文,你有什么收获?从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积累与运用(二)(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碧寤帷暗萁关系关联词”在表达中的作用。
2被累名言佳句。
3苯柚“互动平台”,学习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感情。
4痹诳谟锝患手写蟮ū泶镒约旱挠卫兰闻。
5痹谙白魇保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贝诱饧父鼍渥又校你感受到什么?
2彼导父霰硎镜萁关系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自读诗词,背诵记忆。
三、互动平台
自读互动平台的内容,结合课文说说“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自主学习园地
1蔽了克服读书不求甚解的毛病,作者采用了那些方法?
2闭庋读书有什么好处?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口语交际
1痹亩敛牧希了解要求。
2焙屯学谈谈看电影或电视的收获。
六、习作百花园
1被叵胱约嚎垂的电影或电视内容,交流感受。
2倍笔;讲评。
[积累与运用(二)(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闭莆斩嘁糇值亩烈簦体会汉字的奇妙,学会写比喻句;
2倍痢⒈彻攀名句,理解它们的意思,能主动积累和运用名诗佳句;
3弊远列⌒话,感受语言的谐趣美;
4惫睦学生去了解家乡,主动积极地搜集有家乡特色的资料。学做家乡小导游,向别人介绍家乡,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苯岷献酆闲匝习,进行习作练习。赞美家乡,乐意将家乡的美写下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立志为家乡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6庇米约合不兜姆绞蕉炼涛模欣赏佳句美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古人名句写在小黑板上;搜集谐趣的小笑话。
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家乡特色的图片、照片、实物等。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一)第一组:多音字
1卑醋位顺序分组读第一组句子。
2毕胍幌耄捍点的词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毖生自由发言,从中点明教学内容:带点的词语都是多音字。
4弊芙幔和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这就是多音字或一字多音。
5蓖卣沽废埃耗慊怪道哪些多音字?
6苯淌ο嗷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这些多音字或分别用这些多音字造句,加深理解。
(二)第二组:比喻句
1逼攵恋诙组句子。
2碧致郏耗阒道这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中点明教学内容:比喻。
3弊芙幔赫饬礁鼍渥佣及岩桓鍪挛锎蛄肆礁霰确健
4痹谛∽槔锶シ滦醇父霰扔骶洌并读读。
二、语海拾贝
1弊远凉攀名句,要读得正确、流利。
2痹谛∽槎粒相互检查,并悟悟各诗词名句的大致意思。
3比班交流,从诗词佳句中读懂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小结。
4庇米约合不兜姆绞剑背诵诗词佳句。
5蓖卣沽废埃耗慊怪道哪些诗词佳句?
6北纫槐龋哪一小组搜集的诗词佳句最多。
三、开心一刻
1毖生自由读。
2蹦慊怪道哪些小笑话?说给大家听听。
3苯淌σ膊斡胨敌话的活动,与学生互动,并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谐趣美。
四、综合性学习
1贝领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复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币孕∽槲单位,用查阅资料、调查采访等形式,了解家乡,拟定出介绍的要点。
3碧致郏鹤龅加斡Ω镁弑感┦裁此刂剩咳绻你是小游客,你会向小导游提出哪些问题?
4比班交流,教师对学生准备情况初步了解,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建议。
5笨展活动:我是家乡小导游。在小组中评选出最自然大方、有礼貌的小导游和最认真的小游客。
6比班交流。邀请各小组“小导游”代表全班介绍,大家评议哪位小导游的介绍最令你满意,哪位是最佳小游客。
五、习作百花园
1币导语:在刚才小导游们的介绍中我们都感受到家乡是多么可爱!
2背樯读题,明确习作要求。
3毙∽樘致郏拟定习作内容。独立完成习作练习。
4苯淌ρ≡褚涣狡学生习作,在全班念,一边念,一边评改。
5毖生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
6痹谛∽槔镒杂尚郎托∽槌稍钡募炎鳎并评议每位成员习作的优点、缺点,把这些意见批注在文后。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弊杂汕嵘读摘录。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2毙∽樘致劢涣饕赡眩反馈信息。
3背樯读文,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三种不同的美,美在哪里?
4闭抄最喜欢的句子在“采蜜本”上,反复朗读。
5弊杂啥炼涛模交流读后收获,说说你喜欢小女孩吗?为什么?
6惫睦学生积累文中好词佳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7蓖卣沽废埃旱闭獬恋榈榈闹肿蛹牡轿鞅焙螅你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绷私獗扔鞯幕本特征,明确有“像”“好像”的句子并不都是比喻句这一语言现象。
2被累相关词语,丰富词汇。
3毖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4蹦茉诳谟锝患手杏胪学交流自己曾经干过的“傻事”,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5蹦艽幼约旱某沙す程中选一件感受较深的事写一篇记叙文。
6弊灾髟亩炼涛模通过阅读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比喻的基本特征: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时数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背鍪究伪局兴母鼍渥樱学生自读这些句子。
2币导学生思考:这四个句子都带有“像”或“好像”,它们都是比喻句吗?(明确其中1、3是比喻句,2、4不是比喻句。)
3毕胍幌耄比喻句有什么特征?比喻句是打比方的句子,往往要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如课本中的第1句,把“马蜂窝”比喻成“一只大莲蓬”;第3句,把“光芒”比喻成“明洁的丝绸”。而第2、4两句虽然也带有“好像”“象”,但它们不具备打比方的特征,也找不出打比方用的甲事物和乙事物。第2句中的“好像”带有判断的意思,说明“听到爷爷在屋内的呼叫”不是很确切;第4句中的“像”带有推测的意思,说明“非将这片沙滩征服不可”的看法,是作者主观上的一种推新。小结:让学生明确比喻句的基本特征,不能把是否有“像”“好像”作为判断比喻句的标准。
4笔ι交流自己收集的带有“像”“好像”的句子,判断是否是比喻句。
举例:
(1)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比喻,把马蜂比作战斗机。)
(2)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我的钓钱。(不是比喻句。)
(3)我首次钓鱼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像刚刚发生在昨天一般。(不是比喻句。)
(4)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比喻句,把长江比作巨蟒。)
5痹僮杂啥量伪局械乃母鼍渥樱加深比喻句与非比喻句的印象。
二、语海拾贝
1毖生自读本栏目中的词语,反复读几遍,想想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写“绿”的色彩的词。)
2痹俣粒看这些写“绿”的词语又有什么不同点?第一排三个词语写绿的形态;第二排的三个词语写“绿”的花园;第三排的三个词语写绿的时间。
3北乘姓饩鸥龃视铮并抄写在积累本上。
4笔ι互动,再找出一些写“绿”“红”或“蓝”的色彩的词语,分别归类在时间、范围、形态三个方面,再读一读。
三、互动平台
1倍量伪局斜纠改康亩曰埃想想自己明白了什么。秦学的话告诉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郝思的话告诉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去想,这也是理解句子含义的一种方法。
2崩斫饩渥拥暮义,用上面两种方法很不错。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与同桌交流一下,注意举例说明。还可以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例如“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一种罪孽沉重地压在我心上”这句话中,“沉重地压”这个词,就充分地暗示出了作者为伤害了马蜂而后悔和难受的意思。
3狈纸巧朗读本栏目中的对话,加深对理解句子含义的各种方法的理解。
4弊饕担汗槟衫斫饩渥雍义的各种方法,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四、口语交际
1碧富暗既耄打开思路。
同学们,《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挨蜇的趣事。作为小孩子,谁没有这类淘气的经历呢?你们也一定干过一些幼稚、顽皮、莽撞的“傻事”吧。仔细想一想自己儿时的一些“傻事”“趣事”,选一两件讲出来与同学交流,这是多么浪漫的事啊!
2蓖桌交流,互说“傻事”。教师巡视引导,要求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特别要把“傻劲”或“趣味”体现出来,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后可以提问题,可以评价,可以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3毙∽榻涣鳎评选优秀故事。以小组为单元互相交流讲述“傻事”“趣事”,并相互评价,各组推选一名最满意选手在组上交流。
4卑嗉督涣鳎讲述“傻事”。各小组推荐的选手在全班交流讲述“傻事”,同学们可以发言评论,也可以讲自己听完后的感想或启发,还可以讲其他“傻事”“趣事”。
五、习作百花园
1毕付料白饕求,明确写作范围。写作范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可以是快乐、幸福、喜悦的事,也可以是烦恼、悔恨、忧伤的事,还应表达经历这件事后的感受。习作要求:以记一件事为内容,题目自拟,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2逼舴⒀生,广开思路,广泛选择材料。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在我们个人的记忆里,一定留下了不少难以忘记的事件,如淘气遭到父母的责罚、无知摘掉邻家盆花、偷偷抓来别人的小狗、瞒着父母用化妆品在自己脸上涂画……这些充满稚气的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和经历了这些事件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来作为本次习作的内容。
3毖生自己确定题目并写作。
(1)教师巡视,发现选材、叙述有新意的,可向全班同学介绍,以启发引导其他同学。
(2)完成草稿后,同桌同学互相交流,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3)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4奔炎魃臀觯再改习作。
(1)出示学生中的佳作。(用投影仪。)
(2)朗读习作。(作者自己读。)
(3)同学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受到启发,产生再次修改自己习作的愿望。
(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5)誊写自己的习作。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毖生自由读短文《那倾斜的伞》。要求边读边勾画,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疑问,可以批注在旁边,优美的词句、疑难的词句,也可以作上记号。
2毙∽榻涣鳌
(1)说说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哪些词句令你最受感动?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3)有什么疑问,向同学提出来,互相交流解决。
3彼邓底约憾亮硕涛囊院笥惺裁词栈瘛
(1)说说文章内容给你什么启发。
(2)说说文章在表达方法上给你什么启发。
4闭页鲎约喝衔好的词语或片断,抄写在摘抄本上。
[《积累与运用(二)》(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绷私獗扔骶涞牧街中问剑ㄓ斜扔鞔屎兔挥斜扔鞔剩。
2被累俗语和成语。
3蹦芮宄、明白地介绍自然风光,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用语言文字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比喻方式的多样性;在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
有关祖国自然风光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倍辆渥樱自读自悟。
2焙献鹘涣鳎发现特征。
3弊芙崽氐悖拓展延伸。
4苯淌π〗幔罕扔鞯姆绞绞嵌嘀侄嘌的,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主要看是否把一个事物比作了另一个事物。
二、语海拾贝
1狈锤炊辆渥樱读懂句子的意思。
2彼娜诵∽榛ハ嘟涣鳎谈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笔於脸伤小
三、点击成语
1弊杂闪范粒读通顺,想想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卑讯炼的内容与同学交流,或提出自己的疑惑。
3苯涣髟亩撂寤幔说说成语的意思。
4彼邓底约捍映捎锕适轮惺艿降慕逃、明白的道理。
四、口语交际
1碧富暗既耄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伴随着作者的足迹,领略了华山的险、九寨沟的美、五月青岛的秀……在生活中,同学们也游览过不少的地方吧,也许你也有新奇的发现和奇妙的见闻。下面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清楚、明白地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2毙∽楹献鳎多向交流。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所见到的奇妙的美景,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把美丽的景色描述清楚。
(2)小组内评比,看谁说得最清楚、明白。
(3)小组汇报交流的情况,推选一位讲得最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3比班交流。
4苯淌π〗帷
五、习作百花园
1倍炼题意,明确目的。
(1)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2)小组合作,互相解决疑难。
(3)教师引导梳理习作要求,明确选材范围,提示本次习作目标。
2倍列唇岷希扩展视野。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再次品读与本次习作有关的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表达方式。
(2)教师向学生推荐几篇范文学习。
(3)启发学生联系自己所见到的自然美景选材。
(4)学生练习作文,写完后反复修改。
3逼兰坌薷模乐于交流。
与同桌或四人小组内交换作品读一读、评一评(从两个方面评价:作文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再次修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弊灾餮『献骰锇楹驮亩练椒ㄔ亩炼涛摹
2北叨帘呦耄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鄙生互相质疑,释疑,交流体会。
4惫椿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或语段,可做记号,做批住,记一记,背一背。
[积累与运用(二)(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学习格言警句,认识立志的重要性;理解毛遂自荐的故事,学习毛遂敢于推荐自己的精神。
知识要求:背诵格言警句,理解他的意思;理解成语毛遂自荐的意思;以《我家的一个星期天》为题目作文
能力要求:阅读短文《毛遂自荐》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体会所表现的人物品质,会讲故事,提高阅读短文的能力;进行口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出内容具体的作文。
重点难点:对《毛遂自荐》短文的内容的理解;写好作文,做到有顺序,内容具体。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读读背背”
1、自己度题中的格言警句,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2、全班讨论格言警句的含义。
3、采用多种形式背诵。
二、阅读短文《毛遂自荐》
1、理解题目的意思。
2、自己读短文,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3、共同讨论几个问题
(1)平原君为什么阻止毛遂随他去楚国?
(2)毛遂是怎样据理力争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毛遂在楚王面前的表现如何?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4、说说毛遂自荐的意思。
5、在小组内讲故事。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毛遂自荐的故事,什么是毛遂自荐?你对毛遂自荐有什么看法?
一两个学生说
二、交待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读交际的要求
三、分组讨论
四、两大组各选出四、五名代表,组成辩论团
1、组内为辩手提供材料
2、辩手确定发言的重点和发言顺序
五、展开辩论
六、老师评议辩论情况
第三课时
一、写作指导
1、审清题目
根据作文要求,这次作文应该写“我家的星期天”。限制了写作范围,只能写自己家的,而且不能只写家中的某一个人。星期天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来写。
2、全班讨论
相互启发自己家的星期天是怎么过的?
3、提供参考题目:快乐的星期天、有趣的星期天、难忘的星期天等。
4、明确要求:作文可以写事、写活动,但是内容要具体,叙述要有条里,语言要通顺。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有关文题。
教学目的:
1、学习12个成语,熟读、记忆,理解成语的意思。
2、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3、组织角色扮演的口语交际。
4、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1、成语熟读、背诵。
2、训练阅读能力,教育学生做人道理。
3、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理解成语。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内容都是侧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
3、搜集课内外成语,老师可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找成语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本文叙述了一位法国老奶奶坚持不懈,培育纯白色金盏花的故事,赞扬了她锲而不舍的精神。
2)指导了解叙述的顺序。短文先讲人们对法国老奶奶的称赞,接着具体叙述老奶奶年复一年精心培育,终于培育出纯白色金盏花的经过,最后用作者美好的愿望结束。
3)指导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启发学生从“绿手指”一词在课文里的'不同意思入手感悟、思考。
4、引导学生联系个人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教育。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入手,创设情境。
在讲台左边放一张小桌子,上面摆几本书,仿佛书店的一角;在另一侧放两张椅子和一个茶几,好像家庭的一角。
2、启发学生模仿营业员、“我”、“爸爸”,围绕购书展开对话,先打一下对话稿。
3、指导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可深入到小组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4、组练习后,可选代表到台前表演,全班评议,看哪个小组演得好。
5、总结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不同角色的“演员”说话时要注意什么:文明用语等等
四、习作
1、明确题目。这次习作要求记叙自己一位小伙伴的一些事。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首先要结合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指导他们从生活积累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到人人有话可说,人人有事可写。然后指导学生把事情想清楚,并练习说一说。
B、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一位小伙伴,谈谈他做过的一件或几件事,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适当点拨,归纳学生口述的内容,简要板书可写的事件。例如,踢球、下棋、捉迷藏、打雪仗、做数学题,共同制作玩具……说清楚了,说连贯了,再写下来。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已有体验,做到按事情经过,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一、教学要求:
1、积累格言警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
2、阅读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4、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二、教学重、难点:
1、阅读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课文挂图或放大图;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相片。
四、教学时数:5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激发兴趣。
1、教师提问导入。
(1)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有没有同学愿意说一说?学生背,教师相机鼓励,激发全班学生的兴趣。
(2)这些格言警句你为什么记得这么牢?(归纳背诵的方法。)
2、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如:
温故而知新。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像这样的格言警句还有很多,大家想不想多积累一些呀?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读准字音。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长”是多音字,记人之长cháng,恶不可长zhǎng。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恶”念e。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读wù。
2、注意不读破句。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斜线处停顿,可避免读破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几遍后轻声自读,再指名学生高声朗读,然后齐读。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1)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2)逐个自然段地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把三个自然希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
(2)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
(3)反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思考:“给”字后面为什么加上逗号?“永远”强调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事例谈体会。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安排学生收集一些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资料、故事,了解周围老师、同学、亲友等人的事迹。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课文的插图或者放大图,提问:大家还记得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分别在三幅图上写上“诚信”、“诚实”、“善良”、“奉献”。请同学们根据“积累运用8”中“口语交际”的要求,就这一话题,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交流内容。
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联系《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应该怎样从小培养美德;有的组可以侧重列举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故事,谈谈我们应怎样向他们学习;有的组可以侧重列举自己了解的老师、同学、亲友等人的事迹,谈谈他们有什么美德值得称赞……
要求:
(1)讲的同这先想好内容和顺序,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
(2)听的同学要抓住说话人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小组可展开讨论。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交流情况,适当进行点拨。
〈三〉、各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在全班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师生评议:哪个小组说的内容最感人,哪个小组表达得最清楚。
〈四〉、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展示照片,指导选材
1、激情导入。
生活是美好的,一张张相片就是一幅幅图画,一张张相片就是一个个故事。它留下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唤起我们对一件件往事的回忆。今天大家带来的相片,一定是精心挑选的,一定珍藏着你的美好的记忆。把你的相片展示给大家,让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你的快乐,好不好?
2、提出要求。
展示的时候,要讲清楚拍照片的时间和地点,还要简单说说照片的内容或者拍照时发生的事,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张相片。
3、分小组展示相片,相互传看,分别向组内同学介绍。教师巡视,及时发现不同的有代表性的相片。如:
(1)家庭里值得纪念的日子:爷爷奶奶过生日、“我”入队、海外亲人回乡来、哥哥姐姐上大学……
(2)值得纪念的地方:随家人游览名胜古迹、乔迁新居、海滨度假……
(3)难忘的童年趣事:抢洋娃娃、挎木枪、踢球、骑小三轮……
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因势利导,鼓励大家开拓思路。
〈二〉、讲述照片,指导习作
1、指导:为了让别人更好地分享你的快乐,除了要把拍照片的时间和地点讲清楚之外,还要把照片内容、或者拍照时发生的事说具体些。比如,照片上有些什么人、在什么情景下干什么、人物的神情、动作怎么样?也可以说说拍照时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结果怎样。总之,只要是你想说的,都可以写。
2、请一些学生在全班展示。一边展示,一边讲述,老师相机引导、点拨。
3、教师组织大家评议,肯定优点并提出修改意见。
4、再次分组交流,把照片的故事说得具体些,相互评点,提出改进意见。
〈三〉、动手练笔,评改习作
1、在练说的基础上,学生当堂练写。
2、选择典型习作,全班评点,肯定优点并就普遍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指导。
3、学生修改习作后认真誊抄。
教学目标
读读背背绕口令;复习汉语拼音,区分“g、h、”“j、x”“z、zh”等易混的声母,区分两拼音和三拼音。
阅读成语故事《南辕北辙》,理解成语的意思,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小声读绕口令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读不准的字音。
二、师板书易读错的字,标上拼音,指导学生对比读,读准易读错的字音。
三、读准字音后让学生放声读
个人读、“开火车”读、男女接读、齐读
四、进行背诵赛
五、建议在课外读物中找些绕口令来读。
默读《南辕北辙》,边默读边画出不懂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查成语词典,自己弄懂“南辕”与“北辙”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教学后记
习作(写自己与动物之间的趣事)
教学目标
写清楚自己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学习与同学互相评改习作。
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与小动物玩耍,注意观察自己与动物之间发生的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
自由说说自己最喜爱的动物以及它与自己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
二、分组说后评议
怎样把你喜欢的动物的特点以及它与你之间发生的事情说清楚、吸引人。
三、在全班汇报,小结写法要点
四、学生作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第二课时
一、教师及时浏览学生作文,备好示范评改的习作2~3篇。
二、示范评改
展示评改文,指导学生评改。
1.读一读,画出写好的地方和有问题的地方。
2.讨论修改。
3.总结修改文章要注意的方面:
标题是否合适。
语句是否通顺。
是否符合习作要求。
三、学生互相评改
对照习作要求评改,不仅发现缺点,还要多找闪光点。
四、自评自改
指导学生再认认真真修改自己的习作,朗读一遍,默读1~2遍,在读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1、选好要写的人。
2、准备写他哪些地方令你尊敬或佩服。(选事)
〖教学目标
1、指导习作。
2、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任务
二、指读作文提示,思考 这次作文对我们有什么新要求?
三、讨论 这次作文要注意什么?
1、指名谈。
2、师生总结归纳:要选择一个值得你尊敬、佩服的人来写。目的不是写事,而是通过事来表现人。另外把事情写具体。 (通过以上读、思、谈,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这次写作要求,为写作打好基础。)
3、出示思考题:
⑴ 你打算写谁?为什么要写他?
⑵ 这个人的哪一点,或哪件事令你尊敬或佩服?
四、指名谈思考所得并评议 (以上几步训练,意在引导学生形成思路,扫除无话可说的障碍。)
星期天,我去邮局寄信,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手里捧着一个小花鹿储蓄罐,踮着脚,站在柜台前。(先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忽然,她冲我招招手,喊道:大姐姐,帮帮我好吗?我问她有什么事。她指着手中那个精致的储蓄罐,告诉我她要寄钱。(起因:小女孩要我帮她寄钱。)我好不惊疑。她见我吃惊的样子,说:大姐姐,这是我寄给大熊猫的呀!广播里说,大片竹子开花了,熊猫没吃的了,有饿死的危险呢!(小女孩的话写得真实、生动。)听了小女孩认真的话语,一种敬佩之情从我心底升起。我赶紧抱起她,对里面的阿姨说明了情况。阿姨给她一张汇款单,告诉她怎样填写。她工工整整地写上:中国野生动物基金会和北京小朋友寄两行字,接着又填上伍圆两个字。阿姨倒出一堆亮晶晶的硬币,数了数,正好五元钱。(这里既写出了小姑娘填汇款单时认真的情形,又写出了事情的详细经过。)阿姨看了看汇款单问道:怎么不写上你的名字?小姑娘瞪大了眼睛反问道:大熊猫是国宝,外国小朋友还捐钱物,我还要写名字吗?(这句话突出了她纯洁、美丽的心灵。)阿姨笑了,小姑娘也甜甜地笑着快活地跑开了。我感到眼前的小姑娘是那样可爱。突然,我想起自己也有十几元零花钱,我急急忙忙向家跑去(由小姑娘写到自己,因受到感染,也像小姑娘一样做。)
【评析】 本文用一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品质,从中使自己也受到了感染。描写细致,突出了主题。展示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天真、活泼、善良、朴实,读后的确使人感到童真的可贵。
教学目标 :
一、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学习话题作文的初步写作方法。
二、从生活中去寻找感受,感受要真。
三、练习快速作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话题引入。
1、爱心是全人类的共同话题,是全世界的共同语言
2、解释话题作文:大家都认可的、或者是大家都在讨论的中心内容。
二、出示话题:爱心。讨论:
1、什么是爱心?
2、在我们当中,有哪些爱?
对朋友的`爱,父母之爱,师生之爱,对动物之爱,对环境之爱,对弱者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同学的爱,对陌生人的爱
三、学生构思。5分钟
四、学生谈谈自己的构思情况,教师点拨。
五、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后写草稿(40分钟完成)。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学生继续草稿,同桌修改。
第三课时
学生宣读作文,教师点评。重点是:情感的真实,内容的详尽,语言的优美。
★ 《积累运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