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的优质课件(共含10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amsam”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②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③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由展示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采用读图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
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西北地区的景观
师:同学们,这些景色美不美啊?
生:美。
师:美在什么地方?
生:有悠扬的马头琴声,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浩瀚的沙漠……
师:想不想知道这些美景出自哪里呀?
生:想
师:好!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一极富神秘色彩的西北地区。
二、讲授新课
大屏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师:这幅地形图中描绘出了很多地理事物,我们先看一看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生七嘴八舌说出有:山脉、地形、河流、省区等。
师:好,我们分组来完成:第一组找出本区的山脉;第二组找出本区包括的
地形,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第三组找出本区包括的省区及主要的城市;第四组找出本区的主要河流,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完成后派一代表发言。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师:下面请第一组的学生代表汇报你们探究的结果。
一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
连山、贺兰山、大兴安岭。
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得又多又全,能不能利用这些山脉,说一说本区的
位置?
一组代表指图说:西北地区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以北。
师:很好。并补充:从祁连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这段分界线是古长城。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些山脉。
师指图中山脉的位置,生说出山脉的名称。
师:第一组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下面看第二组的同学展示了。
二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本区的地形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有一生补充说:还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师:补充的真好!那么本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二组代表:本地区地形以平原、盆地、高原为主。
师:同学们这种说法合适吗?
有学生举手说两个平原面积很小,本区地形应该是以盆地和高原为主。
师:你观察地太认真了!好,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些地形。师指图中的位置,生说出地形的名称。
师:第三组的同学们,你们准备的怎么样?
三组代表上讲台,指图说:本区包括的省区有新疆、内蒙古、宁夏。
其它学生补充说:还有甘肃。
师:对,还有甘肃,但主要包括的是新疆和内蒙古两个自治区。
师:前三组都表现的都不错,第四组的同学该你们上场了。
四组代表上讲台,指图说:本区主要的河流是塔里木河,但它是条内流河,还有一条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河流特别少。
师:总结得太准确了,本区的河流与其它地区相比,实在是太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干旱少雨。
师:怎么看出来本区干旱少雨呢?
生:河流少,沙漠多吗。
师:太聪明了,从稀少的河流和无边无际的沙漠我们可以判断出本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就是…
生齐答:干旱。
师:这个地方到底干旱到什么程度了呢?
①本区大多数地区的年降水量有多少?
②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何规律?
③本区内的三种自然景观:荒漠、草原、荒漠草原的分布有何规律?
④结合活动1:能否总结出造成本区干旱的原因。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师:好!哪位同学来完成第①个问题。
生:大多数地区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50毫米以下。
师: 200毫米、50毫米的年降水量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本区特别的干旱。
师:哪位同学发现了本区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了?
生:我发现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师:很好!我们看本区的年降水量从东边的400毫米以上向西逐步减少为400毫米、200毫米、50毫米以下,呈现一种递减的规律。
师:那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三种自然景观的分布应该有何规律?
生:降水多的地方草木茂盛,降水少的地方不长草。应该是: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师:分析地有理有据,真棒!
师:结合活动1,哪位同学找到了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了?
生:这四句话的顺序应该是④②③①。
师:加上一些关联词,把这四句话组成完整一段话怎么样?
生:由于本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师:同学们,他说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那我们就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请每一位同学回顾一下本节所学的内容,然后完成练习题。
大屏幕展示填图题,填注西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地形、河流。
一些学生说出答案,其它学生判断正误,加以订正。
教学反思: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精心设计、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从地图上收集地理信息、整理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也很好。开始时我对这节课很满意。后来,在《地理教学》上看了李卫老师的一节课后,我忽然意识到,这节课我仍是牵着学生在走,没有大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所以以后在教学设计上,一定要再下功夫,即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能,又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知道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中国政府已于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将于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同时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面积大小与人口构成情况;香港是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和交通中心,出口加工工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业是经济支柱;澳门的重要经济来源。
2、理解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意义;香港在国际交通、贸易、信息方面的重要地位;香港工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澳门产业的变化;祖国大陆是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学会比较香港和澳门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异同。
2、会举例说明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与祖国大陆的密切关系。
3、能在填充图上准确填出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珠江口的位置。
三思想教育目标
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香港、澳门的思想感情;树立为国家强盛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信念;进一步明确各地区发展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原则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祖国是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靠山。
2.香港的海上交通地位和对外贸易,澳门经济部门的变化
【教学方法】
以读图、讲述方法进行。
教学过程中建议掌握
1.我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
2.香港港口的重要地位。港澳旅游业、加工工业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的领土
1.从居民讲起香港人口中,中国血统居民占98%,澳门中国血统居民占95%以上。
2.从历史上讲由于不平等条约,香港和澳门分别被英、葡侵占。
3.从中英、中葡联合声明讲两地回归祖国,分别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我国有能力使香港和澳门的经济进一步得到繁荣发展。
二香港
1.读香港略图明确位置、组成。
2.挂“亚洲图”说明香港优越的地位位置:北靠祖国大陆,腹地宽广;南近东南亚,对外联系方便;而且正当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的要冲地带,可直通各个大洲。另有发达的航空运输。
3.香港港口的重要作用看香港海运图,要求学生把下列四句课文用笔划出来:
(1)香港是中国大陆进出口商品的重要转口港(有人把这条运输路线称为现代“海上丝绸之路”),(2)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海港之一,(3)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4)世界上繁忙的航空港和国际信息中心之一。划完后,分别作简要
介绍。
4.香港发达的经济加工工业、对外贸易(经济的支柱)、旅游业(购物者的天堂)。结合“读一读”香港工业产品图,看一看前面香港鸟瞰彩图。
5.祖国大陆与香港的经济联系(1)重复讲述上文中的香港是大陆进出口商品的转口港,(2)读“中国内地供应香港的主要物资”图,以较重的语调,说明社会主义祖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靠山。
三澳门
1.读“澳门略图”明确位置、组成。
2.简述澳门港的历史变迁渔港——帆船运输时代是对外贸易港——现代海轮运输时代,港口地位衰落。
3.旅游业(赌场吸引游客)和加工工业简单说明即可。重点讲澳门经济的发展,与祖国大陆的支持和香港的联系有着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第六节香港和澳门地区
一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
二香港
1.基本情况
2.发达的经济
3.祖国大陆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靠山
三澳门
1.基本情况
2.澳门的经济及其与祖国大陆与香港的密切关系
教后一得:
本节教材讲述的中国的香港和澳门知识,在教学中,应多搜集有关的资料,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优质高中地理课件
优质高中地理课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的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
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
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
二、本讲重点、难点
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
难点:1、日本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条件。
2、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家地理中的新加坡,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的呢?(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资源等;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日本(板书)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国家地理中的日本,还是跟上节课一样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自然地理特征(板书)
1、地形(板书)
【读图】请大家把地图册翻到日本这一页,找到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提问】根据地形图,来总结一下日本的地形状况?(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由四个小岛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由此总结出其地形构成:)
2、气候(板书)
【提问】根据它的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4°N-46°N))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和,降水较多;夏季凉爽,降水丰富,原因: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
3、河流(板书)
【提问】继续看图,看河流的数量,流向及其长短并分析其原因(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
4、资源分布(板书)
【提问】从日本的资源分布图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森林、水利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原因:水能-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森
林-多山地,降水丰富;地热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风能-处于季风气候区)
二、农业(板书)
【提问】通过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大家应该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一个国家的农业状况(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水平)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实例,便提问边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然后得出如下结论。 板书:
种植业:平原狭小,人多地少,稻米单产高,可自给。
措施:小型农机具;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培育良种等。
渔业发达:远洋、近海捕捞和近海养殖发达。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于此,形成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其他:丘陵种果蔬,但仍需大量进口。
主要农作物:水稻
进口农产品:小麦、玉米、蔬菜和水果等
三、工业
【读图】指导学生阅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并思考一下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状况(板书)
(结合所学过的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普通影响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响因素如某些工业对矿产、水能、空气或气候等有特殊要求;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
科技等;其他社会因素)
2、日本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板书)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3、日本发展工业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有哪些?(板书)
(优势:国土狭小,国内市场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劣势:劳动力充足,文化素质高,科技雄厚,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4、日本的工业分布区主要分布www.wenkU1.com/news/25944ED8A8076A9F.html在哪里,为什么?(板书)
(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引导】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后,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呢?
5、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板书)
(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 为主的经济。缺陷:工业产品依赖国际市场销售;工业原料严重缺乏;依靠国际市场进口)
四、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板书)
【引导】读课本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
人口多,密度大
原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
2、人口问题
老龄化严重
原因:(1)随着生活环境、饮食和营养状况改善与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死亡率在不断降低
(2)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
3、人口分布
太平洋沿岸平原
原因:地形多山地,平原面积狭小,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人口和工业也多集中在这一地区。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要根据它的地形、河流、气候和资源等因素分析,而分析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状况更是要活学活用,通过前面学习过的农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来具体分析,这节课的内容不是很难,所以我主要以引导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之后的国家地理中的国家就需要大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我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关键是要掌握分析角度与分析方法,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非生物资源,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并进一步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充分认识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了解我国主要渔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的开发利用和分布状况。
4.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并且强调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联系旧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自然基础,即我国有四个近海,并且南北跨了三个温度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然后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最后还提醒学生我国海洋资源还远没有开发出来,使学生意识到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的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教材在选学材料中介绍了我国之所以在近海发展渔场的原因,应当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紧接着教材又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发展的海水养殖业。如果说,海洋捕捞是人类纯粹地利用自然条件的话,那么海水养殖是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间接利用,因为这其中加入了人类在技术、设备、人力和时间等的投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方式,教材专门给了几幅图片,扫清了理解的障碍。
第三部分海洋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其中着重介绍的是海盐生产及盐场的分布。教材介绍了海盐生产的过去和现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利用海洋资源的历史非常久远,随着科技的进步,海盐开发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第四部分提醒学生要注意借鉴人类开发陆地资源的教训,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海洋,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环境观。其中的“想一想”活动为学生设置了两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推测将来的结果。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法建议
1.在讲渔场的时候,要结合初一学过的世界几大渔场形成的条件,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舟山渔场的位置。然后结合鱼汛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舟山渔场成为全国最大渔场的原因。
2.在讲最后一个框题时,要注意结合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和海洋污染的事例,强调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要相统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反映海洋污染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海洋污染的污染源,加深学生认识对海洋资源保护的必要性。还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陆地上的各种资源,我们知道,我国的国土辽阔,海陆兼备,今天再来看看我国海洋里的资源有哪些。
[活动]读教材中“丰富的海洋资源”自然段,课文中的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海洋里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洋资源和海洋能源。
[补充]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洋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30亿吨的水产品。所以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承转]同学们平时吃什么海产品?你们知道它们产自哪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主要的渔场
[活动]读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找一找我国主要的渔场。并且结合选学内容分析一下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饵料、暖流和寒流交汇)
[补充]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转承过渡]除了捕捞外,我国还利用沿海的滩涂发展大规模的养殖业。
[学生读图]解释海产养殖的方法。
[转折]除了海洋的生物资源之外,还有什么资源?
[学生回答]海盐资源、石油资源。
[活动]读我国沿海盐场和近海石油沉积盆地分布图,看看北方海域和南方海域哪个产的海盐较多?为什么?
[学生回答]北方海域产盐多。这与气候有关(降水少,雨季短)。
[提问]我国最大的盐场在哪里?(长芦)
[转折]大家看我国近海的石油沉积盆地,我国海底石油资源相当丰富,我国已经在渤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开采了石油。
[转折]对于海洋资源,应该说我们开采得还很不够,但是鉴于人类对陆地资源开采的教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开采方式呢?请大家讨论“想一想”中的题目,哪一种捕鱼方式可取?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第一种方式只顾眼前利益,长期下去,鱼的产量会越来越少。第二种方式可以保证人类的持续利用。
[进一步解释]然而,我们现在有很多地区的渔民确实在采用第一种捕鱼方式。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捕养结合,控制近海捕捞的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转折]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人们又不知不觉地污染了海洋。污染源包括石油开采带来的石油污染,大江大河排入海洋的废水、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等。针对海洋污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补充]加强立法管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宣传,增强全民的'海洋意识。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
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
引导、指导、评定、表扬
纬线和经线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导入]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的矿产资源。
[板书]第四节 矿产资源
[活动]读教材中四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对不同矿产资源分别回答。
[教师小结]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都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其中,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南方居多。
[提问]这样的分布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资源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是不同地区需要进行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对运输的负担。
[转折]结合“做一做”第一题,我们一起找一找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石油基地。
[补充]矿产资源按照用途可以分为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能源矿产。我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量比较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能源已经渐渐不能满足需要了。
[提问]如何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寻找新能源。
[承转过渡]再来关注一下我们国家金属矿产的情况。
[板书]三、金属矿产
[讲述]金属矿产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其中黑色金属一般指铁和铁基合金。你们知道铁矿有什么作用吗?(制造钢铁)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用钢铁?
[学生讨论回答]略
[活动]请学生结合“做一做”中的练习,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找找我国主要的铁矿。
[转折]有色金属矿产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读教材中的“读一读”材料,结合你们在课下查找的资料,说一说有色金属矿产都有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略
[活动]分组找一找主要的铜矿、锡矿、钨矿、锑矿、稀土矿等等,并且以竞赛的形式做连线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强调]有色金属为我国的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我们决不能忽视。
[转折]像其他资源一样,我们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板书]四、问题和对策
[活动]读教材中的“问题和对策”这一框题的内容,讨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主要问题包括:乱采滥挖、严重浪费、破坏环境。
[提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
(1)俄罗斯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区域地理——俄罗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和填写学案,掌握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名称,并分析其地形特征。
2、通过读图,掌握俄罗斯主要气候类型,并能根据影响气温因素的模板分析奥伊米亚康气温低的原因。
3、通过自主查图,了解俄罗斯的主要河流名称,并分析俄罗斯河流的水文特征。4、通过读材料和看视频,结合高中必修地理知识,探究区域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俄罗斯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1)填写下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平原,②____________平原,③____________高原,④____________山地,⑤____________山,⑥____________山,1、总结:请读图描述俄罗斯的地形特征?
2、读上图回答
2)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该气候特征是什么?该地的自然带是什么?
3、知识回顾:影响气温因素模板?
4、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原因
拓展训练:读俄罗斯1月等温线分布图。
0℃
-20℃
-10℃
-30℃
说出图中1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1页共2页
1
《俄罗斯》第
5、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鄂毕河的水文特征。
二、俄罗斯区域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读下图,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俄罗斯基于资源优势应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并指出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6分)
2为图1中a城气候资料图。
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在中国、俄罗斯两国中,任选其一,说明上述合作对该国的积极影响。(4分)图1图2
1.该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你的收获和反思写下来
《俄罗斯》第2页共2页2
以融雪补给为主。图
【教案背景】
1、高考文综中地理知识的落脚点是区域地理。通过复习初中地理,用高中所学理论知识来解释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地理规律。2、本教案适用于高二年级【教案课题】区域地理复习俄罗斯教学案【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1、备课不仅备知识,还要备学生。因此,本人在编写时,贯彻教案即学案,学案即教案的思想。
2、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自主与合作探究3、在复习中,注重地理思维的建立【教学过程】
俄罗斯学案
知识目标:1.俄罗斯主要地形区及其分界线。2.俄罗斯的气候特点。
3.俄甸斯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4.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点。5.俄罗斯农业、工业和交通特点。
能力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的位置。2.能够根据俄罗斯国土特点说明其气候成因。
3.能够根据俄罗斯的位置和气候,说明其农业分布特点。
4.能够依据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工业特点,分析俄罗斯交通方式的选择。
一、概况:
1、位置和范围: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经度30°e到180°之间;纬度50°n以______的范围。________圈横穿北部,纬度位置很______。
2、面积和人口: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______的国家,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俄罗斯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但是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俄罗斯传统上被视为________国家。俄罗斯人口约1.44亿,由130多个民族组成,是世界上民族最______的国家。其中俄罗斯族人约1.20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3%。3、填图识记②.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⑤.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第二巴库油田
思考:俄罗斯为什么是欧洲国家
①3/4的人口在欧洲部分。②首都莫斯科及大部分城市在欧洲部分。③欧洲部分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
二、地形
1、简述俄罗斯的地形特征
2、读右图
说出俄罗斯各地形区的界线
3、为什么西西伯利亚平原有大片沼泽地?
三、气候
读上图,回答:
2、简析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气候东西差异大
4、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河流与湖泊
1、贝加尔湖: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山地,最深处达1600多米,是世界上最______的湖泊,轮廓狭长,成因分类上是构造湖。
思考:
伏尔加河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3、简述西伯利亚三大河流的水文特征
4、西伯利亚三大河流在春初和冬初可能出现的一种水文现象是什么?这种现象形成条件有哪些?
五、丰富的自然资源
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乌拉尔山区有色金属丰富,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水能储量仅次于中国,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是世界资源能自给的国家。80%的资源在北亚。
篇一: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世界地理欧洲和俄罗斯[高考试题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欧洲和俄罗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及俄罗斯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3.分析说出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特点。
4.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5.掌握俄罗斯的工业分布及其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本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过图表和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的差异,通过收集、调查有关资料说明制造业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
3.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4.通过地图分析记忆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其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重点
1.欧洲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
2.欧盟在本区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与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关系。
3.俄罗斯的工业分布及原因。
(二)难点
1.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3.通过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4.俄罗斯的气候分布及其特点
三、教学步骤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1.导人新课,展示课件。
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你们知道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
【小结板书】:
一、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的集中地。
2.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发达国家集中。同学们可以谈一谈,你对欧洲西部了解些什么?
3.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
门,在欧洲西部的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他们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盟。根据老师布置查找欧盟的资料同学之间交流。
4.学生回答说明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展示课件:学生小组讨论分析58页欧盟国家密切联系示意图和59页活动2的有关数据。进一步体会理解欧盟的重要地位。
总结:欧盟(eu)是欧洲联盟的简称,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共体演化为欧洲联盟,现在有15个成员国组成。同学们说的对,我们要借鉴他们的经
验,搞好对外开放。我们虽然在世界贸易中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怎么办?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5.展示欧洲西部的国家图:让学生找出欧盟15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看这些国家的领土面积有什么特点?与其经济联盟有什么关系?找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首都。上述这些国家工业的特点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
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回去收集当地来自欧洲的工业产品(实物或照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下面来交流一下,开阔一下同学们的视野。
2.总结引入: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工业发达的地区之—,这里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刚才我们收集的不少,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来详
细了解一下欧洲西部的一些工业设施
和更多的著名产品。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点题板书)
3.展示课件:课本60页图8.17不同国家gdp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
总结:欧洲西部的国家选取了三个经济势力最强的国家,人均收入高,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重大。而这三个发展中国家,则是资源贫乏、人口众多、经济单一的农、矿业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为主,其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水平低,经济落后。同学们应明确这些原因。欧洲西部的工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4.课件展示欧洲西部工业区分布图(图中注明了本区的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巴黎盆
地、英国的伦敦等著名的工业区):让学生参考课本59页西欧国家图、自己准备的世界的政治地图和61页欧洲西部工业区示意分析,说出本区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那些国家的哪个方位?呈现什么形状?教师引导,可在课件中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位于十字型的工业区,给学生提示。
5.说重要国家的位置,为下一节作好铺垫。
6.总结:本区的工业多而稠密,呈十字型分布,与本区丰富的资源和电力、便利的交通、雄厚的科技力量分不开的。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写—篇文章,关
于欧洲西部发达的工业,要求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题目可自拟。
【问题探究】
1.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水比较均匀,河流径流量变化小;②最低月气温
大于0℃,冬季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③地势
低平,河流流速平稳,有利于航运;④植物覆盖
率高,水土流失少,河道不易淤积。
社会经济原因: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带,
区内贸易量大。
问题探究2.
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
增长及其原因
问题探究3.
(4)莱茵一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案例分析:分析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
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
钢铁是基础
衰落原因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
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使用量减少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
用,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
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
严重
①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减少造煤炭、
钢铁企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
少、规模扩大,新建迁入的以技术精良的
中小企业为主。
②调整工业布局: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拓展,钢铁工业西
综合整治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
网,莱茵河鲁尔区段航运最繁
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
融报务业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
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典型例题:例题一和例题二
四、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出师表优质课件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比如三条政治建议的内容及提建议的目的等。
2、从语言入手体味文章的用意及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步骤:
一、背景资料介绍。(后文附)
二、内容梳理。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建议)为什么?
2、三条建议中最主要的是什么?为什么?
3、除了建议,还写了什么?
(以上内容见资料纸归纳)
三、语言(歌德曾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少数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个秘密)我们刚刚梳理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并不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语言的品析探究文章的含义。
1、同学们,作者在提建议时,有一些反复出现的字眼: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如:诚宜开张圣听
不宜妄自菲薄
不宜偏私
愚以为宫中之事 不放心
愚以为营中之事 谆谆教导
愿陛下——-- 殷殷期盼
愿陛下--------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2、老师觉得作者提建议时有些语言有点罗嗦,想去掉变换一下,大家看可以吗?比如去掉“侍中侍郎郭攸之非议董允等,将军向宠,等”的段落,改为“宫中府中,贤臣志士,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可以吗?
——归纳诸葛亮事无巨细,事必亲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开头一二句,体会心情。焦虑——担忧——提建议——6、7——归纳责任
如果不写6、7两段,文章会很顺,作者为什么要写?探究。
提示:这两段写了什么?(归纳)
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这些事都跟谁有关?写它目的何在?(想想:如果一个身份非常高的人三次拜访你,你是何心情?如果这个人任命你做他的宰相,你会怎样?如果这个人死的时候连国家都托付给你?你会怎么做?把他的事当做我自己的事。而先帝心心念念的事就是收复汉室,所以下文表决心,内容很顺。意思是告诉刘禅我这是要报答先帝,完成先帝遗愿)
那么这部分内容为什么要放到建议后面?
提示:如果你跟前有个人老给你提建议,说你应该怎样应该怎样,你会怎样?(烦)
而刘禅烦了会怎样?(丞相啊,既然您那么不放心我,您就别出师伐魏了--------)
所以,诸葛亮写此文真是煞费苦心。
后来文天祥,陆游每每读到表文,总是潸然落泪。读他们的评语。(资料)
另外,写这两段使得文章顿起波澜,文似看似不喜平文势起伏
归纳全文:
字字有情,句句有意,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4、其实文章还有一个词,它不是动词也不是形容词,它是一个指人的名词,你知道是谁吗?为什么处处提到他?(以先帝为榜样,要刘禅学习)
四、同学们很想知道,刘禅听话了没?没有。诸葛亮去世20多年后,蜀国就灭亡了。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灭亡最早。诸葛亮此次出师成功了没?没有。此后,他又五出祁山,均未成功。公元234年,积劳成疾,五丈原病逝。对于诸葛亮的死,后人颇多感慨悲叹,写了好多文章纪念他。其中尤以杜甫的《蜀相》为人所称道。(资料)后人尚且如此悲痛,当时的蜀人及追随丞相的将士们又是何等的痛心,《哭诸葛》诸葛亮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蜀汉政权,刘家父子,自己有没有给自己留下点什么?《诸葛遗言》这样的遗言,让我们想起什么?质本洁来还洁去,要留清白在人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中这样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是的,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成成败败转头即空。可是,有一种东西却可以与天地同在,与日月争光。你知道是什么吗?精神。诸葛亮的知恩图报,尽忠尽职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尤其今天,世风日下,竞争激烈,如果你能拥有这两种精神,那么一定会为你的人生增添一抹亮色的。
附:诸葛遗言:
臣家有桑八百株,田五十顷
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随身所需
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产
臣死之日,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余财
以负陛下也
附:背景资料:
从公元207年诸葛亮初出茅庐说起。207年,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在刘备第三次拜访时,诸葛亮推心置腹,坦诚的向刘备倾诉了天下大计,并且答应为刘备奔走效劳。他为刘备提出的战略思想是:先占领荆州、益州,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然后联吴抗曹。并且给刘备提供了两条抗曹的`路线:一条从荆州出兵进攻宛、洛,一条从益州出兵进攻秦川,形成钳形攻势,最终收复中原,兴复汉室,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从中看出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的卓越才华)
既出茅庐,他便忠心辅佐刘备,刘备按照诸葛亮的策略,占领了荆、益二州,与东吴孙权达成了同盟,联吴抗曹。但是,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公元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孙权杀害,吴蜀联盟破裂。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所以,益州实际上三面受敌,很疲弊,局势很危急。
公元221年刘备登帝后,不听诸葛亮劝说,不顾联吴抗曹的方针,兴75万大军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刘关张曾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生死之交)关羽死后,他不惜倾一国之兵来报兄弟之仇,这件事做得很冲动,吴蜀联盟一旦破裂,曹操可能乘虚而入,对于吴蜀两国来说,局势都极为不利,都是危在旦夕。但他不顾诸葛亮的再三劝说,一意孤行,一心要为兄弟报仇。结果公元222年,在猇亭之战中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退守白帝城。223年,刘备病逝。刘备临终之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白帝城托孤)关于白帝城托孤一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这样记载:“章武三年(223)春,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嘱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诸葛亮接受这个遗命之后,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为什么?益州那样疲敝,三面受敌。刘禅暗弱昏庸,亲信宦官,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他就很担心蜀汉政权在刘禅这里灭亡。那样,就是它的罪过。那么,怎样才能巩固蜀汉政权呢?执政后的第一件事,和东吴重新修好,恢复同盟关系。派邓芝去吴国,劝孙权跟魏国绝交,便于全力对付曹操。孙权也是一个明智之君,他明白吴蜀可谓唇齿关系,唇亡齿寒,于是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第二件事,公元225年,他亲自率兵平定南方叛乱,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孟获,解除了后顾之忧。第三件事,加强内政建设,赏罚严明,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从公元223——227年,诸葛亮用了5年的时间为伐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公元227年,曹丕身死,司马懿被贬,(司马懿是魏国深谋远虑的大将,诸葛亮平生所惧者惟司马懿一人也)诸葛亮认为伐魏时机成熟,于是力排众议,向后主陈词主张伐魏。伐魏之前,他写了这篇名传千古的《出师表》,以上是《出师表》的背景。
★ 出师表优质课件
★ 巴西地理课件
★ 高一地理课件
★ 初中地理课件
★ 中东地区地理课件
★ 怎么做地理课件
★ 中学生地理课件
★ 八年级地理课件
★ 北京地理课件
★ 围棋优质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