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课件ppt课件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tianbenben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课件ppt课件(共含1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ianbenbe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课件ppt课件

篇1: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课件ppt课件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课件ppt课件

语文,浸润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秒光阴。一定要学好这门美妙的学科,相信你正怀抱着这样迫切的心情。可是亲爱的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你是否碰到过这样的情形:课堂上用心听课的你,因为小小的走神忽略了老师一句重要的讲解;尽管听清了老师的`每一句话,却仍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和归纳不清的字词;课后想做些经典习题来巩固学习,却无从找起;来看下面的课件。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课件ppt课件

篇2:四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四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要下载四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请看下面,四年级要讲的.课文那么多,你是怎么做PPT课件的,下面就是《普罗米修斯》PPT课件,欢迎各位下载使用哦!

四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篇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xx年,我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创建“书香校园”,总体思路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读好书”为目标,深化改革,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为动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课题实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

努力营造育人环境,使学生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一定发展,良好人格得到一定的塑造。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将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阅读教学中,着重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46名学生,男生21,女生25。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语文能力也较强。男生基本大胆粗犷,女生斯文细心。本学期初,学生学习态度出现波动,孩子们字迹有些潦草了,上课有些散漫了,学习好习惯有些放了……还有几个孩子打上课铃以后迟迟不回教室,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中,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四、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习惯依靠是快速反应直觉,是要长期实践,反复训练的。

2、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原则。因为班级有新生,他们学习要有一个适应的过 程,所以不可以一开始上课就很快,第一周,要注意培养他们集体意识,使他们融入到其它同学之中。

3、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要指导全班学生把书读通顺、流利、连贯。

4、要充分利用好教辅手段,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5、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学期继续让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的方法。

6、多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借书,借书过程中加强对读书的指导,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7、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篇4: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

《七色光》教案

教材分析:

在语文七色光一中,首先出现的就是《汉语拼音字母表》让学生记住形,使以后查字典时更为方便。日积月累是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语。所以不必讲解。通过开设知识窗,讲学生了解了在世界上的之最,使学生更为热爱祖国,通过我是娃让学生了解讲普通话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感到作为一个人而自豪。

教学理念:

语文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七色光”中的主要活动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学习活动,了解祖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努力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按顺序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分清大小写

2.知道的世界之最,积累一些描写祖国的词语,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我是娃,知道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抓握汉语拼音字母表,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区分汉语字母表的大小写

教具准备:自制智慧果树、汉语拼音字母表、词语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语文七色光的乐园里去看一看,那里有许多知识的果实,等着我们去摘取呢!你们愿意去吗?(愿意)(板书课题)

2、师:要想摘到知识的果实,可不是那么的容易,你们必须要闯过关才能获得,有信心吗?

生:有

二、第一关:读读背背

1、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老朋友,你能叫出名字吗?(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

2、师:在它们身边的就是大写字母,谁愿意领着大家来读一读

3、师: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CcOoPpSsVvXxZz)

4、师:仔细看,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FfKkMmNnTtUuYy0

5、师:记一记,哪些大小写字母差别大?(AaBbDdEeGgHhLlQqRr)

6、放《字母歌》,教学生唱歌,帮助记忆字母顺序

7、游戏巩固,找朋友

8、师:小朋友真厉害顺利的闯过了第一关。

三、第二关:记一记

1、师:你知道我们的祖国多伟大吗?

2、师:(出示词语)请你们小组合作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谁认的最多,记得最快

3、请小朋友来领大家读一读,再齐读

4、做游戏连线

丰富的`物产

辽阔的民族

勤劳的土地

悠久的民族

美丽的历史

智慧的人民

四、第四关、说一说

师:小组合作读知识窗,和组员交流一下,读后你知道了什么?(全班交流)

师:你还知道哪些世界之最

五、第五关我会说

师:介绍这个娃,你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话吗?(普通话)

师:象别人介绍自己时应该怎样说?

生:名字、年龄、自身特征

师:谁能试着说一说?指名说,给予

师:说给同桌听一听

六、同学们可真厉害,顺利的闯过了四关,摘到了你们的智慧果,你们高兴吗?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会摘到更多更大的果实,请大家继续努力吧!

篇5: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PPT课件

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PPT课件

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广阔的原野,

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PPT课件

篇6:小学语文ppt课件免费

教学目标:

1、把握阿长的人物形象。6课《阿长与〈山海经〉》

2、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3、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学习目标(2分钟)

【投】学习目标

1.把握阿长的人物形象。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述】:“阿长”这个人物曾经在哪篇文章里出现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她给鲁迅讲过美女蛇的故事,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5分钟)

在鲁迅一生中,阿长,即长妈妈,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而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与《山海经》又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自读全文,完成三个自学内容:(自学时间10分钟)

1.给段落标上序号;

2.给下列字词注音;

3.并标出把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忙解决,教师补充。

三、再读课文,感知人物(15分钟)

【投】:自学指导(二)再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文中“阿长”的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从这些材料中,你觉得“阿长”是个怎样的人?(自学时间5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篇7:小学语文ppt课件免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人声鼎沸”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给课文分段。

3.能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二)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简介钱江潮的成因及观潮的由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

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2.理清文脉。

(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3.想象练说。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

(2)摘录描写大潮的词句,品读。

(3)展开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潮来时的情景。

①请学生说潮来时的情景。

②评价:从几方面来说潮来时的情景。(提倡多角度表述)

③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准备,练说。

4.作业。

(1)有条理地说潮来时的情景,学生互评。

(2)摘录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小学语文ppt课件免费]

篇8:语文ppt课件小学

语文ppt课件小学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该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语文ppt课件小学

篇9:九年级化学第一课课件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学习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基本要领,学习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

学法指导:

1、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2、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航:

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

以及对 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 和 化学原理,学习

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2、什么是科学探究呢?在生日晚会上,停电时我们都用过蜡烛,你还记得蜡烛燃烧是什么样子?点着之后你又看到了什么?参考课本P12进行家庭实验:

3、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到水中,可以观察到蜡烛 ,

说明蜡烛_______溶于水,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

(2)点燃蜡烛后可观察到其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层。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可以看到最先碳化的是火柴梗_______ ___,说明火焰各层中________的温度最高。所以我们在用蜡烛火焰加热物体时,应用它的_______进行加热。

(3)熄灭蜡烛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 ____。

二、课堂探讨:

1、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观察顺序: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

2、提出问题:蜡烛越来越短生成了什么物质?

假设与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方案-----得出结论:

3、提出问题:蜡烛熄灭后白烟是什么成份?

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4、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那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去学习化学?

三、课堂练习:

(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灰烬

( )2、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硬,不溶于水

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 )3、将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该气体是: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能力闯关]

4、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片刻后观察到烧杯内壁上_____________产生,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取下烧杯,迅速翻转,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__ 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 _____。

5、用一根玻璃管伸入蜡烛火焰的焰心中,再用点燃的火柴靠近玻璃管的另一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火焰产生,这说明焰心有_ ____。

[中考连接] 6、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7、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以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篇10:九年级化学第一课课件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通过文字、图片、音像获取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慨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4、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什么”。

【教学准备】实验准备

AgNO3溶液 HCl溶液 NaOH溶液 酚酞 CuSO4溶液 试管架

大试管3支 小烧杯 事先用酚酞写好“化学大世界”的白纸并晾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魔术激趣

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

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

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

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乙:[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

乙:我的节目叫“花开花落知多少”。

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蓝色的E液体和无色的F液体)。

丙:[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的试管中倒入无色的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

丙:同学们,我的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这种假果冻是不能吃的。

师:谢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同时感谢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这些有趣的现象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将喷雾壶内液体向一张白纸喷去,白纸显示出红色的“化学大世界”。)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化学大世界”。

二、动画展示

教师课前制作由不同图片组成的'动画: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生欣赏动画同时思考问题: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关系?

三、讨论交流

学生欣赏动画、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然后全班同学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四、探究活动

1、阅读教科书、研究插图

2、小组竞赛

(1)说出你所知道的化学家。

(2)列举生活、生产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3)展示带来的相关资料和实物。

3、预测如果没有化学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让学生在假设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五、图片展示

1、西班牙西北部海岸被污染的海滩。

2、泰国首都曼谷拥挤的汽车排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3、堆积如山的工业有害废物。

4、工业废料“红尘”滚滚。

5、资料“绿色化学”。

6、天更蓝、水更清、花更艳,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一组图画)

六、探究小结

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对化学的新认识。

通过化学对环境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未来化学将是朝着“绿色化学”的方向发展;同时树立社会责任感,立志学好化学造福人类。

七、课堂整理

1、学完本课题我知道。

2、初谈学习化学的方法。

八、课后补偿

1、将课堂整理的内容完成后连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等,装入自己的“化学学习成长袋”中。

【点评】

在学生的表演中,揭开了化学学习的序幕,既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又寓意着“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问题----猜测----设计----实践----结论----反思”,同时暗喻了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体。

课堂内容选取触目惊心的“反面教材”显示了化学另一面,很自然地向学生呼唤出“绿色化学”。这种教学处理对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在化学第一课学习中,就涉及到了学生“化学学习成长袋”,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新的学习评价实践和新的教育评价观的具体体现,这种作法是值得提倡的。

篇11:九年级化学教案 ppt课件4

九年级化学教案 ppt课件4

170  课题2 氧气(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  课题2 化学肥料(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  课题2 元素(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  课题2 元素(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  课题1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  180 课题1 金属材料(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   课题1 空 气(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   190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  课题1 水的组成(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  200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课题4 爱护水资源3.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4 爱护水资源2.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4 爱护水资源1.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1.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1.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210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3 离子3.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3  课题3 离子2.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3 离子1.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3 水的净化3.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3 水的净化2.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3 水的净化1.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3.ppt课件-初三化学(人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2.ppt课件-初三化学(人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ppt  220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2.ppt课件-初三化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1.ppt课件-初三化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2.ppt课件-初三化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1.ppt课件-初三化   课题2燃料和热量3.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2.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1.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2.ppt课件-初三化学(人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1.ppt课件-初三化学(人   230  课题2 溶解度2.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2 溶解度1.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2 化学肥料3.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2 化学肥料2.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2 化学肥料1.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3.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2.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1.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2 燃料和热量2.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2 燃料和热量1.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240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3.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1 金属材料2.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3.ppt课件-初三化学(人教版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2.ppt课件-初三化学(人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ppt课件-初三化学(人   250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元素3.ppt课件-初三化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元素2.ppt课件-初三化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元素1.ppt课件-初三化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3.ppt课件-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2.ppt课件-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1.ppt课件-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2.ppt课件-初三化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1.ppt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3.ppt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2.ppt  260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ppt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3.ppt课件-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2.ppt课件-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1.ppt课件-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2.p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1.p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3.ppt课件-初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ppt课件-初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1.ppt课件-初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3.ppt课件-初   270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2.ppt课件-初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1.ppt课件-初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4.ppt课件-初三化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3.ppt课件-初三化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2.ppt课件-初三化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3.ppt课件-初三化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2.ppt课件-初三化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1.ppt课件-初三化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2.ppt课件-初三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1.ppt课件-初三化学   280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拓展性课题 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pp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ppt课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ppt课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ppt课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4.ppt课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3.ppt课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ppt课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ppt课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  290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   初三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1.ppt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二)(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二)2 (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一)(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一)2 (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   走进化学实验室(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案示例(九年级化学教案-人教版).doc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新人教   九年级科学期初测试卷-浙教版[原创]   340    

篇12:九年级下册诗课件

九年级下册诗两首课件

教学内容: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3.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投影演示莱蒙托夫和休斯画像)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

2、资料助读 (投影)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二、出示自学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课文

1、教师范读全诗。

2、利用书上注释读懂诗歌,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诵读全诗。

4、思考、合作探讨。

(1)《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

(2)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讨论交流,针对重点难点,教师适当讲解。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3、学生诵读全诗。多媒体演示俄罗斯风情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山川之美。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卡秋莎》为伴奏音乐,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4、回答思考、合作探讨中的两个问题。

(1)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2)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5、学生熟读全诗。

第2课时

一、指导自读《黑人谈河流》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参差跌宕;四个排比句,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均不相同。这样的变化既有涛行结构整齐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滞化一;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又不失节奏上的宫商之声。

2.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3.学生有感情诵读,体会诗歌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二、课堂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虔( )信 颤( )抖 镶嵌( ) 深邃( )

晨曦( ) 河畔( ) 瞰( )望 黝( )黑

2、《祖国》一诗的作者是 (国别)诗人 (姓名);《黑人谈河流》一诗的作者是美国黑人文艺运动的领袖 (姓名),被誉为“ ”

3、如何理解《祖国》这首诗中“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奇异”的含义?

4、请从我国古代诗歌中,摘出两句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并注明作者。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无论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还是深邃中显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掩卷遐思,备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唱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我们能挂帆济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

篇13:九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道电磁铁的结构并能自制电磁铁

2.了解电磁体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电磁铁、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大铁钉、漆包线、大头针、导线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设置情景:桌上有一堆大头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把大头针捡起来放到盒子里而又不被扎到手(旁边有一磁铁)?(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 )

然后老师手掌中藏着一个电磁铁同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又很轻松的放到盒子里。问:这是怎么回事?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象。视频资料:电磁起重机

(放到把废钢铁吸起来时停顿)问:起重机把废钢铁吸起来了,它是利用了什么性质?

(生答: )

视频播放完后,问:起重机吸起废钢铁后又发生了什么情况?(生答: )

这个起重机里用的是永磁体吗?为什么?(生答: )

实际上它应用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电磁铁。(显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探索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我们把插有铁心的螺线管称为电磁铁。

板书(屏显):1。电磁铁:带有铁芯的螺线管。

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个电磁铁,请同学们先观察它的构造,然后动手做一做:怎样才能利用它把大头针吸起放到另外一处?(可用摄像头记录某一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先给电磁铁通电,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然后又断电,才能使得大头针被放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生答: )

开学第一课ppt课件

九年级下册教案课件语文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课件

九年级语文教案设计课件

感谢信ppt课件

ppt党课课件

ppt教学课件

《看电视》PPT课件

作文ppt课件

剪纸ppt课件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课件ppt课件(共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课件ppt课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