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件(精品8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件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件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件(精品8篇)】,供你选择借鉴。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2、揭示谜底
3、出示课题:太阳的`话
4、鼓励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小结:课文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了太阳的希望、太阳美好的愿望。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太阳会说什么话?
2、接龙读课文,师生点评。
3、学习生词:晨曦、睫毛、枕头
(1)学习生字:曦:注意字形,试着用编字谜或想象的方法学习这个生字。除部首外还剩几笔?
睫:这个字为什么是目字旁?我们还学过哪些目字旁的字?
(眼、睛、眉)
枕:用换部首的方法学,“沈”。
(2)重点理解词语“晨曦”就是晨光。
4、朗读词语:花束、晨曦、温暖、露水、枕头、睁开、睫毛、关闭、空间
(三)感受课文、指导朗读
1、交流:太阳究竟说了什么话,它的心愿和希望是什么?
2、重点指导学习第2、4节。
(1)说话训练:太阳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太阳带来了()、()、()和()、()。
(2)指导朗读第2节。
(3)读读第四节,说说太阳的心愿是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节
根据课文完成练习:金黄的()满身的()
林间的()关闭的()
上面练习的答案除了课文中的,还可以说“金黄的()、满身的()、林间的()、关闭的()”
(5)指导朗读2、4节,试着把2、4背诵下来。
3、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朗读之中。
4、交流朗读
5、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
交流,释疑
6、指导背诵
(四)拓展
听了太阳的话,你想对太阳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大自然充满着生机。太阳照在小草身上,小草变绿了。太阳照在花儿身上,花儿穿上了漂亮的衣裙。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充满花香,充满温暖的世界里,人的心里也充满阳光,充满温暖,人们的生活也充满阳光,充满温暖。
(朗读全文)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诗歌,背诵全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分层作业模仿课文,自己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太阳的话
带来光明带来温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背诵全诗。
2、积累所学字词,巩固字词。
3、模仿课文,自己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很美的诗《太阳的话》,太阳把美好的祝愿和希望带给了我们,大家都很喜欢这首诗,请小朋友选择一节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读一读,比一比谁是最佳播音员。
1、学生自由准备;
2、分别请四个学生接龙朗读诗歌;
3、师生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播音员;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选择一节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背一背;
6、挑战明星背诗。
二、巩固字词、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生字新词:
个别读、齐读;
2、强调书写注意点:晨曦、睫毛
三、教学拓展,学当诗人。
1、太阳带给我们美好的一切,在大自然中还有什么也给予我们带来了美好?
学生交流:月亮、星星、春风、小鸟……
2、那么它们又带给了我们什么呢?
仿照课文第二节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说话,教师指导点拨;
3、你能说说它们的祝愿吗?
学生仿照课文最后小节练习说话。
4、学着课文的样,学当小诗人。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美好的事物,它们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的快乐,让我们都能敞开心扉去感受这美好的一切,接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丽,课后请小朋友仿照课文学当小诗人,也来作首诗《……的话》,期待你们精彩的作品。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儿童诗歌,读来琅琅上口。教学中,我运用朗读策略,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既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又使学生真正拥有课内时间,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件篇2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13 、《聪明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美国教育家随意指定三个中国孩子做一个游戏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聪明的人不仅智力发达,还要有爱心、忘我、无畏、团结合作的品格。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会写新偏旁“羊”。
三、教学难点:
1 、通过读课文,理解重点句的含义,体会三个小孩忘我、无畏的品质,认识合作的重要性。
2 、会写 10 个生字。
四、教学过程:
(一)题解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 《聪明是什么》。
2 、指导读课题,齐读课题
3 、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聪明”这个词,谁能说说我们班的同学谁聪明?为什么说他(她)聪明呢?生答:(自由答,各抒己见)。
4 、师: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聪明”除了一个人的智商高以外,还有什么含义呢?
(二、)反复读课文,对“聪明”这个词进一步理解含义。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 )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带拼音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 )再读课文,注意长勾子的读法,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给予正音,看准听得仔细、认真。
( 4 )通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 5 )指名回答思考题,回答不完整其他同学补充。
2 、美国教育家让这三个孩子做什么游戏呢?在文中找出来并读一读,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回答板书:(干井→冒水→逃命→ 7 秒→否则淹死)
3 、听了美国教育家话这三个孩子是怎么做的呢?
( 1 )自由读第 5 自然段,指名说说孩子们是怎么做的,美国教育家的表情怎样?板书(最小的上来→ 7 岁的上来→的上来)他们全部逃生过程用了多长时间,达到要求了吗?
( 2 )指导朗读
该孩子们的动作时你认为用什么语气来读?(要又急又快)为什么?(因为逃生的时间只有 7 秒钟)。
4 、美国教育家看到这三个中国小朋友只用了 5 秒钟,按他的游戏规则脱离了危险,他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后来他知道这三位小朋友只用 5 秒钟就脱离危险的原因了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6 自然段,思考: 7 岁和 10 岁这两个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根据回答板书(他小我要让着他;最后离开,宁可……也不……)。听了孩子的回答美国教育家表情有什么变化?(涌出泪水)。
5 、齐读最后一段,问:这三个孩子仅仅是聪明吗?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生答、板书(无畏、关爱、忘我、团结合作)
(三)尝试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
把学生每 4 人分一组,用瓶子、丝绳、小球进行表演,可以根据书中内容,还可以想象,注意美国教育家神态的变化要突出。
四、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以及实际表演,你对“聪明”这个词具有智商高以外,还有什么意义呢?(指名回答)。
板书:
聪明是什么
美国教育家,表情(神秘)(惊呆)(流泪)
人物最小的:先上来无畏七岁的:第二个出来关爱
三个中国小朋友十岁的:最后上来(我,我最后 忘我离开,宁可……也…… 5 秒) 团结合作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件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与内在美。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仿写《夏日晨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习惯,并能充分发挥独立的想象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受课文大意,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情景。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欣赏春景图。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春日晨景”中“春日”是什么意思?“晨”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己读三遍,要求读正确、流利。
3、请同学指出需要注意的字的读音,然后同桌互读课文。
4、找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5、没有拼音,同学们还会读吗?一起看课件,试着读一读没有拼音的课文。
(在图片中写上诗歌内容)
6、有几个生词宝宝想和大家交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认读生词)。背景图片:
7、生词宝宝认识了,生字宝宝能认出来吗?如果你认识他们,就大声地把他们的名字叫出来。(认识生字)。背景图片:
8、把生词、生字朋友送回家中,同学们还认识他们吗?
(在图片中写上诗歌内容)
三、理解、品味课文。
1、诗的题目是《春日晨景》,你从哪里看出这写的是清晨?点明春天的词是哪个?理解第一句。
2、“三月春渐浓”,什么样的景色让我们觉得春渐渐浓了?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诗,思考这个问题。
3、全班交流。学生说到哪句,理解哪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小结。
5、春天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画,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想在图中画些什么。
6、请学生带着体会配乐读。
四、尝试背诵。
出示图片,(在图片中写有诗歌内容):
老师带领尝试背诵:
1、老师读前一句,学生读后一句。
2、老师读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3、学生自己试着背诵。
五、拓展学习
说一说有关春天的诗句、词语。
六、作业: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夏日清晨,用自己的小笔头写一写《夏日晨景》。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件篇4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有着春天的图片、生字卡片、投影片、录音和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插图。
2、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春天的脚步是那样的轻,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才会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朗读课文,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遮、触”是翘舌音,“遮”读一声:“嫩”韵母是en不un。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识字:躲(身+朵)触(角+虫)鹊(昔+鸟)符(竹+付)
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识字:遮、掩、探。
自编谜语识字:羞(歪尾巴羊骑着牛)
嫩(一束鲜花在中间,女孩反文两边坐)
4、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羞”、“嫩”、“触”等字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2、感知早春,体验发现的快乐。
(1)引导学生感受“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急切、向往、激动)。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从而了解初春的特点,体会“找”春天的快乐。
(3)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指导学生用富有童真童趣的声音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5)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2、指导书写“野、解”两个字。
(1)出示范字,引导观察,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以及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交流时要注意的地方。
(3)老师范写,重点强调“野”的右半部分笔顺为“フマ予”,“解”的右半部分是“刀+牛”。
(4)学生练写两遍。
(5)选写的好的展示一下。
五、配乐朗读,深化发现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教师与学生一起在轻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六、总结全文,倡导发现
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校园里,操场边,田野上,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春天的足迹,更会发现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妙!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展示
1、回顾课文内容说说小朋友们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2、展示上节课学习的收获。
(1)词:读读说说,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用得好?
(2)句:出示句子,让学生边读边记。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3)填空:
春天来了,我们__________了她,我们__________了她,我们__________了她,我们__________了她,她在__________上荡秋千,在__________上摇啊摇,她在__________、__________嘴里叫,在__________、__________枝头笑……
二、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字组词或造句。
2、出示要求会写的范字“脱、冻、溪、棉、探、摇、躲”。
(1)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结构上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2)仔细观察,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时值得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探、躲”,“探”的右半部分要一笔一画细致分析、指导,秃宝盖不宜太宽,“小八”的右边是点,“木”字横要短,撇捺要舒展;“躲”字的第七笔撇不出头,“朵”字写得瘦长一些。
(4)学生练写和范字比较。
三、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读一读。
寻找柳枝嫩芽、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丁丁咚咚
2、找找说说,看谁组词多。
(1)做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
(2)照样子,填一填:
遮掩遮遮掩掩躲藏__________认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读课文,自主积累。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读读演演或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组内练习背诵,介绍记忆方法。
四、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1、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2、播放歌曲《小鸟,小鸟》,在想象中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1找春天
看到了小草野花树木
听到了小溪喜鹊杜鹃
闻到了花香春的气息
触到了荡秋千摇啊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引导学生懂得聪明的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演示,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三个小孩儿忘我、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演示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字词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一)启发谈话:你认为聪明是什么?
(二)引导介绍:课文中三个中国小朋友用自已的行动和语言向我们诠释了聪明的另一些含义。
(三)出示课题:《聪明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交流朗读方法
(二)组织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反馈,识记生字 三、学习课文,理解品味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
1.提问:哪个自然段是孩子们用行动证明自已聪明的?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3.课件演示:三个孩子拉球的全过程。
4.理解感知。
(二)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提问:三个孩子面对比赛从容不迫,为什么他们的脸上还会露出一丝紧张、惶恐的神色呢?
2.他们面临哪些困难?
3.习题练习,讲解关系词语“如果……就……”的用法。
(三)学习第6——8自然段。
1.提问:比赛结束后,美国教授怎样评价三个孩子?
2.从三个孩子的身上你还看到了聪明人的哪些品质?
3.讨论:如果三孩子只有忘我、无畏的品格够不够?那又会怎样呢?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拓展:你认为自已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吗?
2.讨论:如果你和与你年龄相仿的同学参加这个游戏,你会怎么做呢?
3.课件出示:有关团结合作的事例。
4.介绍自已与人合作完成一件事的经历。
五、总结合文,布臵作业
1.学习了本课你有没有收获?
2.作业:
(1)小练笔:你认为应该怎样做一个聪明的人。
(2)实 践:与家人合作完成一件事。 (可任选其一,也可全做)
最后学生在《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曲声中走出教室。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件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认读文中1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丰富知识积累。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阅读有关阿凡提的故事。
2、分组给课文配音。
3、交流“我眼中的阿凡提”,举行故事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阿凡提喜欢打抱不平、同情弱者、帮助弱者的性格,体会和感受阿凡提的幽默与智慧。认识到面对强权也要毫不畏惧、勇于斗争。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阿凡提的故事。
2、软件:方圆电子音像社出版、河北远程教育网制作的《小学冀教版教学资源库(小学二年级下)》《铜板的响声》(以下简称《铜板的响声》)优秀课件以及自制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大屏幕显示《铜板的响声》图片集锦中阿凡提图像;阿凡提向同学们打招呼,教师配音:“嘿,大家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同学们,他是谁呀?教师板书:阿凡提。
你们了解阿凡提吗?谁来说说。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阿凡提的小故事《铜板的响声》。让我们进一步来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师板书课题。教学生字:铜、板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归类识记有金字旁的字。
利用《铜板的响声》优秀课件中的写生字课件指导书写“板”,学生扩词。
学生齐读课题。
二、识记生字。
1、观看《铜板的响声》优秀课件中的动画片,初步了解故事的经过。
2、自由读课文,注意同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打招呼。
3、过关游戏检查生字词认读。
第一关:我会认。
铜板、智慧、幽默、穷汉、弱者、饭馆、分辨、扭打、交钱、拉扯、打抱不平、两相抵消、欠钱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教教我们大家吧!看谁的方法最巧妙,你就是大家的 ‘小老师’!”
第二关:我会说。
又骂又打
说几个“又 又 ” 的词语,体会可以同时进行的两个动作、同时具有的两个特点能用“又 又 ”的方式来表达。
第三关:我会读。
阿凡提是一个幽默、智慧的人,专门为弱者帮忙。
有一个饭馆的老板扭住一个穷汉又打又骂,讨要饭钱。
阿凡提把那个老板拉扯开,用铜板的响声,帮助那个穷汉付了饭钱。
三、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通过过关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认识了每一个生字,并且读准了字音。如果老师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认识它们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将课文读通顺、流利,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同学们,要想为动画配好音,必须了解动画中的人物形象,知道他们各自的性格。在我们这部动画片中有三个人物:阿凡提、穷汉和老板。请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物,默读课文,借助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
预设:
结合分析人物形语言、动作,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1)阿凡提爱打抱不平。
阿凡提看见一个饭馆老板在打骂穷汉,便走过去拉扯开,问是怎么回事。
阿凡提把铜板贴近老板的耳朵使劲摇了一阵子。
不料,阿凡提把铜板又还给了穷汉:“你走吧。”
阿凡提不紧不慢地说:“他闻了你饭菜的香味,你听了他铜板的响声,两相抵消,谁也不欠谁的了。”
(2)老板特别贪财,蛮横无理。
老板说:“他坐在我饭馆的门槛上闻了我店里的饭菜香味,当然得付钱。”
老板听到铜板的响声,咧着嘴笑了。
老板急了说:“阿凡提,他不给钱能走吗?”
3、想像:
“穷汉满肚子委屈地掏出兜里的几个铜板交给阿凡提。”时穷汉在想什么?
“老板听到铜板的响声,咧着嘴笑了。”,老板在想些什么?
4、深化理解。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谁些什么?
教师需指导学生对穷汉说话时,认识到要不畏强权、勇于斗争。
四、配音表演,提升兴趣。利用《铜板的响声》优秀课件中的动画片 “我来读”部分完成。
同学们,我们的这篇课文,读通了,也读懂了,下面我们该做什么了?(为动画配音)
(1) 分配角色。老师播放动画,学生分组讨论,哪个角色的语言该由小组内的哪个同学来配音,要注意什么。
(2) 小组试配音。老师播放动画,每个小组的同学小声试一次。
(3) 分组比赛。
挑选两个小组到前面为动画配音,师生共同评选出小组,授予“配音”荣誉。
五、拓展延伸。
课下继续搜集阿凡提的相关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我眼中的阿凡提。
1、你还了解到了有关阿凡提的那些知识?师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铜板的响声》中文本资源中的相关知识。
(阿凡提并非虚构,而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的本名叫霍加纳斯尔丁;也有人叫他纳斯尔丁阿凡提或毛拉纳斯尔丁。“阿凡提”不是人名,正同“霍加”和“毛拉”一样,都是对人的尊称。“阿凡提”意为“先生”、“老师”,“霍加”、“毛拉”则是伊斯兰教宗教人士的尊号。
阿凡提的家乡不在新疆,而是十三世纪的土耳其。他于回历六零五年,也就是公元一零二八或一零二九年,出生在土耳其西南部的霍尔托村。他同父亲一样,都当过清真寺主持公众礼拜的领拜人,而且还是一位精通伊斯兰教的神学家。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里,至今还保存着他的一张画像。他长着很长的胡须,头上戴着很大的缠头,身子骑在一头瘦小的毛驴上。据说,他骑毛驴的方法很特别,是背朝前,脸朝后。他对他的学生解释说,假如我面朝前骑在毛驴上,你们就会落在我的背后;假如你们走在我的前面,那我又只能看见你们的背脊,因此我选择了一种的骑毛驴的办法,就是背朝前,脸朝后,这样就解决了一切难题,而且能更方便地看着交谈的人,这样也就显得更有礼貌。)
2、师生交流搜集来的关于阿凡提的故事。
3、评选出讲故事的同学,评为“故事大王”。
二、把阿凡提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铜板的响声
阿凡提
智慧
老板 穷汉
饭菜的香味 铜板的响声
两相抵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骆、驼、跛、驮、忿、哄、啃、顺”等8个生字,理解“忿忿、不紧不慢、果然”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初步理解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丢失的骆驼的。
4、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
一、音节引入,揭示课题
1、拼读音节:luò tuó
2、学习生字:骆驼
3、出示图片,请学生介绍骆驼
由于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可以运货,也能驮人,人们把它看做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所以骆驼一直享有“沙漠之舟”的美誉。
4、学习第一节
(1)朗读第一节
(2)商人的心情如何?从商人的哪些举动感受到他很着急呢?用圆点标出。
(3)指导朗读
5、揭示课题 (板书:找骆驼)
二、学习1-9节,了解骆驼特点
1、轻声读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2、用直线划出商人说的话,用曲线划出老人说的话。
3、师生合作朗读对话,想一想: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1)读老人的三句话。
(2)学习生字“跛、驮”
(3)当老人准确说出骆驼的特点,但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里时,商人心情非常生气,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
学习:忿、哄
(4)指导朗读
4、小结骆驼的特点
5、过渡:老人没有看见商人丢失的骆驼,怎么会知道这头骆驼的特点呢?下面我们再细细读读课文,想想问题的答案。
三、学习第10节,理解老人的分析推理
1、读第10节,数一数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
学习生字:啃、顺
2、学习第二句话。
(1) 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它是怎么想的?
填空: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心想:如果骆驼的脚不跛, 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2) 学习第三、四句话。
教师引读:因为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所以想到——
我想到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是因为我看见——
(板书:左驮蜜右驮蜜)
(板书:仔细观察)
(3)学习第五句话。
出示树叶图片,观察:哪一片是骆驼啃过的?
老人在树叶上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牙印,心想:要是这骆驼——
(板书:树叶上有牙印)
3、指导朗读“不紧不慢”。
四、学习第11节,总结全文
1、朗读第11节,理解“果然”
2、老人给了商人什么指点?用横线划出来
出示句子: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老人要商人根据什么线索去寻找骆驼?为什么?
3、小结全文:
聪明的老人通过路边骆驼留下的点点线索,推测出骆驼的特点,还为商人提供了寻找骆驼的办法,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这其中除了仔细观察之外,还必须会——认真思考。
(板书:认真思考)
4、布置作业。
板书: 找 骆 驼
脚印右深左浅
左驮蜜右驮米
树叶上有牙印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注意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之情。
2、在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生发出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的情感。
3、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以及小组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生发出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鼹鼠先生要到松鼠太太家做客,你们想和它一起去吗?
(生:想!)
2、走在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指名认读生字)
3、让我们再一次去闻闻路边花朵的芳香吧!
(点击“花朵”出现生词)
学生开火车认读。
4、让我们再一次去领略那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的绚丽多彩、纷纺扑鼻吧。指导读通读顺,齐读。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7—11自然段,先自由读一读。
2、分角色朗读。
(根据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描写鲜花美丽的句子,特别注意多美啊!”“真美啊!”并想一想为什么不用同样的“多美啊!”
(1)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2)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3)松鼠太太走出门,花香扑鼻,她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剌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三、探究: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来的?
1、学生分小组自学。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1)是谁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
(2)这个包裹和开满鲜花的小路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2、小班内交流讨论,做好分工。
3、请同学汇报交流。
生1:是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
生2:这个包裹里面装的是花籽,鼹鼠先生不小心把它撒落在了去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了。
师:这个不小心一词用得真好。老师为你点赞。那你是从哪儿发现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落在去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的呢?
生2:鼹鼠先生拿着包裹,来到松鼠太太家。他问松鼠太太:“长颈鹿大叔寄来一个包裹,请您看看是什么东西?松鼠太太拿过来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原来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看来都漏在来时的路上啦!鼹鼠先生很懊丧。
师:从哪一个字就能准确看出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在路上的?
生3:漏。从漏字就能准确看出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在路上的。
师:那鼹鼠先生愿意撒在路上吗?
生4:不愿意。
师:从哪个词了解到的呢?
生5:懊丧。
师:你能说说懊丧的意思吗?
生6:懊悔、沮丧。
师:你能用懊丧说一句话吗?
生:……
师:为什么说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生1:因为花籽长大后开出了绚丽多彩的花。
生2:因为这些花都很美。
生3:因为这些花是拿来给大家欣赏的。
生:……
4、师小结。是啊!花籽开出了绚丽多彩、五颜六色的花朵,这些花朵开在路边,供大家欣赏,多么美好!所以说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同学们,有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四、拓展延伸。
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是指的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的花籽。那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礼物?大家一起说说吧!
五、作业。
我也来写写“美好的礼物”。要注意交待清楚你的美好的礼物是什么?为什么说它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