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xie1310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不懂就问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共含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ie131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不懂就问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篇1: 不懂就问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

3、让学生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摇头晃脑的意思。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学习。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的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朗读法、调查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自读自晤,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给认读生字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3、教师点评。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3、让学生口头组词。

4、分析生字的写法。

四、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不懂就问

sún sòng sī lì gāng mā Yā Yǎng liáng

孙 诵 私 利 刚 吗 鸦 养 良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了解意思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找出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2、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以指导。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让学生理解“讲解、糊里糊涂、摇头晃脑的意思。

三、扩展活动

1、说说孙中山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对你有什么影响?

2、你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课文

说说你学习了不懂就问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不懂就问

不懂的事情

就主动的问

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不懂就问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篇2:不懂就问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认字17个。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孙、私”。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字17个。

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写字“孙、私”。

三、教学准备:

孙中山的资料、生字卡片、挂图。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课文的题目是:“不懂就问”。

指名读课题(2人)。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初步学习课文。

1、谁预习这篇课文了?你是怎么预习的?(3人说)

2、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3、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板书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孙中山是个名人吗?

(3)“先生”是谁?

(4)“戒尺”是什么?

(5)什么是“私塾”?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7)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4、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7个自然段)

5、这个小故事说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的事,谁在课前查找资料了,能给大家讲一讲孙中山。

(学生自由介绍资料,以小组形式介绍、自己向全班介绍。)

老师补充介绍资料。

附:资料

孙中山生平简介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94年创立兴中会。19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孙中山图片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6、了解了这些事情,同学们小组合作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是不是能读懂一些了。

小组合作读课文。

7、同学们课前提的问题小组一起讨论一下,争取在小组里解决。

各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解决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8、请同学们拿好书,认真读一遍课文。

(三)学生字。

1、大家课文学的真好,老师奖励同学们玩个小游戏:生字对对碰。要想做好这个游戏我们先来认认生字,这些生字,如果你认识就大声读出来。

2、请你一边摆生字卡片一边读。

3、下面我们开始做游戏吧!老师说字,学生找,老师说:“对对碰”,学生同桌对卡片。“诵”“思”(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个字)“糊涂”“吓”(组词)“鸦雀无声”“拿”(说记字方法)

4、一边读一边收生字卡片。

5、有几个字娃娃特别淘气,刚才跑出去玩,现在又回来了,谁愿意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私、段、晃、既、养”)

小组内商量怎样记字。全班交流。

(四)写字。

1、课文中有一些字是要求同学们会写的。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孙、私”这两个字。

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3、练习写字。

4、反馈写的情况,再写一个。

5、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作业:1、朗读课文3遍,思考: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做?

2、读认字表,组词。

3、写生字。

[不懂就问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篇3:不懂就问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巩固识字17个。积累词语。

3、指导学生书写“诵、思”等7个生字。

4、继续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写字7个。

难点:1、书写习惯的培养。

2、积累词语。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书、本、词典。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2、读完之后评议。

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3、出示:“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谁来说说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孙中山养成了什么好习惯?你在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样做的?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4、你对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比较喜欢或者有感想就读这几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读课文。

5、课文中有一个词“一字不错”照这个样子也写几个“一( )不( )”的词。

允许学生查词典。

(三)巩固生字、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字组词。

2、这节课要求同学们会写的生字有……,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3、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4、练习写字。

5、反馈写的情况,再写一个。

6、小结。

作业:1、朗读课文。

2、读认字表,组词。

3、写生字。

[不懂就问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篇4:专心致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字17个,会写9个,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感悟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懂得立志后应该付诸行动,努力去实现目标做出一番成绩。

3、激发学生学习居里夫人专心致志学习的精神。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获取,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板书课题:专心致志,全班齐读。

认读生字“致”,再说说“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

2、通过预习,知道课文写的是谁“专心致志”吗?

说一说,你对居里夫人有哪些了解?

(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初步了解居里夫人“对人类的贡献”。)

出示词语:“贡献”,让学生认读。

(“时时处处”识字,不仅在生活中需要,遇到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时也都应有这样的意识,以力求实现识字、阅读、思维的整体推进。)

3、居里夫人小时候是怎样“专心致志”学习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会的生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认读。

(综合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摸字游戏,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对居里夫人又有哪些新的了解?

(通过初读,既能了解学生独立识字的情况,又能使学生对居里夫人以及课文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三、合作交流,细读感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玛丽亚是怎样“专心致志”学习的?把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词语用笔划一划,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阅读是理解、体验、感悟的过程,要感悟就必须抓住语言文字。低年级,应着眼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感悟。特别是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应从低年级就开始抓起。使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想、边动笔标记的好习惯。)

2、集中汇报讨论,请小组代表说说自己小组的认识。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相机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有重点指导点拨,使学生从以下四方面认识“玛丽亚是怎样专心致志学习的。”

①玛丽亚家里“人多”、“很热闹”,但她“从来不受干扰”。(“兄弟姐妹五个”;“还收了些寄宿生”。)

②为对付嘈杂声音,玛丽亚用“防御工事”。(“防御工事”一般指什么?用在什么地方?玛丽亚的“防御工事”是什么?“拿”、“坐”、“支”、“掩”几个动词的理解,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表演,直观感受。)

③读书达到忘我和忽略周围一切的地步。(“只要过一会儿……就用不着了。”“已经听不见屋里的声音了。”)

④姐姐和朋友们想方设法打扰,“也不能吸引玛丽亚去看一眼”。(“大声吵闹”、“叫嚷半天”。)

(交流中,学生能互相启发的,教师就不要急于送出答案,剥夺学生思维的权利。点拨要点拨在学生的需要处、矛盾处、困惑处,使学生能真正获得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看到玛丽亚这样专心致志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找出最佩服玛丽亚专心学习的语句,读初钦佩的语气。

(鼓励学生联系自己,感悟中心。在学生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与作品共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4、凭着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玛丽亚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学生发言后再出示词语:“金质奖章”、“诺贝尔奖”,让学生认读。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学了《专心致志》这课,你有哪些收获?(立志后更应该懂得怎样去做。)

2、你也想做一个专心致志学习的孩子吗?你打算从哪儿做起?把你最想做的一个方面写在小字条上,贴在你经常能看到的地方,让它时刻提醒自己。

(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的写话练习,既可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又能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专心致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篇5:《南辕北辙》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语吗?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南辕北辙》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篇6:《南辕北辙》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

②自由读

③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

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南辕北辙》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篇7:专心致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字17个,会写9个,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感悟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懂得立志后应该付诸行动,努力去实现目标做出一番成绩。

3、激发学生学习居里夫人专心致志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并在感悟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懂得立志后应该付诸行动,努力去实现目标做出一番成绩。

2、激发学生学习居里夫人专心致志学习的精神。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谈话

1、了解居里夫人。把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居里夫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2、提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3、设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新课

(一)自学

自主读课文,鼓励学生独立阅读识字。

1、自读识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方法独立解决。

2、识字反馈。把自己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度做一次小老师考考别人,同桌记载下认字的情况,反馈后老师要了解全班认字的情况。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检查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认字的情况。

(二)写字

1、认读生字卡并扩词

2、独立书写。

3、评价反馈。

自评,分三个等级:好、较好、再努力

互评。同桌或小组互检互查中,帮助个别学生纠正错别字。

展示。小组推荐优秀作业或自荐进步作业给予学生交流展示机会。鼓励学生在认字基础上正确美观书写。

(三)交流

在读中解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1、充分自读,加强自主实践。

识字、写字又快又好!相信课文也一定会读得正确!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读议结合,体会可贵精神。

引导读议,理解含义。

深入读书,创造表达。

第二、三自然段是学生抓住重点、突出难点的关键学习环节。

画:能够表现玛丽亚专心致志学习的词语或句子。

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玛丽亚是怎样做的。

读:把你对玛丽亚的钦佩之情读出来。

议:从玛丽亚的言行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任何志向,都要靠努力去做才能实现。

(四)欣赏

拓宽知识,升华情感体验。

课件演示居里夫人的生平资料片。

“理想的琴键,只有扣动奋斗的琴弦,才能奏出人生美好而动听的乐章。”这是《居里夫人传》中的一句话,很多人把它当做座右铭,激励自己实现理想。把这句话送给你们,让我们用不懈的努力实现自己远大的志向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中感悟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交流

读议结合,加强实践,创造互动空间。

1、朗读课文,感悟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2、联系自我,说说为了实现志向你会怎样做?

3、课外阅读,加深理解。

(1)自读童话《爱写诗的小螃蟹》。

(2)讨论问题:小螃蟹为什么哭得很开心?你有和小螃蟹一样的经历吗?

(3)交流点拨,使学生明白:要实现愿望,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暂时失败,或者别人不承认,也不要放弃。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应该懂得自己不能总是听赞扬和鼓励的话,谁都可能有失败,重要的是“坚持”下去。

(4)分角色配乐读文。

(5)自选练习,可以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的想法或类似的经历。

(二)练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贡献 吵闹 亚军 致力

2、找成语。

专心致志 ()()()

本单元的成语有:浓眉大眼、日月星辰、筋疲力尽、恼羞成怒

10-14单元的成语有:自言自语、一干二净、隐隐约约、五颜六色等。

练习设计

读一读《爱写诗的小螃蟹》,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再请他们评一评。

板书设计

掩耳对待

金质奖章

专心致志 吵 闹

诺贝尔奖

不能吸引

[专心致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篇8:《影子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影子桥》是北师大版第12单元主题为“清清的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作者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家乡桥,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学习本课,可以让孩子们在欣赏中体会乐趣,在朗读中领悟感情,进而品词读句、积累优美词句,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兴趣。

阅读教学中,究竟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课文,做到深入地读,读得有实效呢?教学本课时,在让学生充分读文、认识生字后,我设计了下面一个环节:

片断:深入阅读,理解课文,积累语言

1、师: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做个记号,并在小组中读一读,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及朗读。

生:我喜欢“风儿吹来,水面好像奶奶的脸,起了好多好多的皱纹。”这句话,因为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启发):小朋友为什么会想到奶奶的脸?

生:因为奶奶是小作者喜欢的亲人,看到河水想到奶奶,说明作者把小河当成亲人一样看待,很亲切。

师:说得真好!我们能不能把这句话读出亲切的语气来呢?

生齐说:“行。”(生读得声情并茂。)

生:我喜欢“你追我逐”和“一忽儿”、“蹿上”、“跳进|”、“藏猫猫”,因为这几个词写出了鱼儿很可爱,很顽皮,玩得很高兴。

生:老师,“一忽儿”就是“一会儿”的意思吧?

师:没错。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读出了课文的意思了,还学会换词语了!你们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吗?(生认真地读这句话。)

生:我喜欢“我不喜欢别人来这儿钓鱼。只要有人来钓鱼,我不是向水里抛石子,就是大声吆喝。”因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是怎样爱影子桥的。

生:可是,我觉得往水里抛石子不好,这样会弄脏河水的。

师:这个建议好,你很有自己的想法。对,环保也要注意方法是否正确。

(我窃喜,课文中隐含着的环保教育,在这里已是水到渠成了,无需再用任何语言来说了。)

生(争先恐后):我喜欢“我明白了,石拱桥为什么待在这儿,它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哟!”因为这句话把石拱桥写成像人一样也喜欢美丽。

师:那你们认为石拱桥还在这儿干什么呢?

生:石拱桥在这儿和鱼儿、月亮做游戏。影子桥在这儿乘凉。影子桥在这儿为玩累的小鱼遮阳挡风。影子桥让人们在它上面走过小河。影子桥在这儿欣赏美景。影子桥像个老爷爷看护着这里的花草树木、鸟类虫鱼……

师:你们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将来的想象家肯定是你们了。

后记:从这个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回答是五花八门,他们在朗读过程中抒发了各自的情感体验(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自己想说的话,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实际也是在深入的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这不但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而且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这“胡言乱语”中得到了发展,拓展了知识面和思维空间,语文素养真正得到了提高。我想这就是阅读教学中的读得有实效吧。

[《影子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篇9:影子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桥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影子,什么地方有影子呢?你见过桥的影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影子桥》。

二、新课

(一)自学

初读课文,独立识字。

1、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用学过的方法认识它们。

2、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解决自学时遇到的困难。

(二)识字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掌握生字。

1、指名读文。其他人认真听读,再次巩固不熟悉的字。

2、抽读生字卡、

“追”是翘舌音,“藏”是平舌音。组词、造句读。把识字教学与词语运用、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三)交流

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同桌互读,挑选出自己喜欢的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2、全班汇报,交流感悟。

学生可能喜欢语言优美的第2、5自然段,充满情趣的3、4自然段,以及体现小作者爱护大自然的最后一段。当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后,一定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让课堂上充满良良的读书声,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而不要陷入繁琐的分析中去。

如:第三自然段“我明白了,石拱桥为什么待在这儿,它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哟!”要把“自己的影子”读得重一些,活泼一些,从而体现出作者已经把石拱桥当成了朋友,当成有生命的人去写的。体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第四自然段可能有学生看不懂,老师可点拨:鱼儿怎么会在“桥上”追来追去呢?或者看看上一段写了什么?老师可把课后练习引入到这部分教学中,请学生试着给“一忽儿”换词,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在桥的倒影上追来追去的生动画面,并引导学生读出情趣,读出喜爱之情。

(四)练习

把重点句子抄写下来。

如: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多快乐。

“字”只有以词语的形式出现,才表达意思,因此要引导学生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写,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而且速度要慢,请学生互相检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影子桥”游览了一番,也走入了丰富多彩的桥的世界,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种类的桥呢?出示课后练习E。

1、题目限定“哪些种类的桥”是扩充知识的练习,而不是“用桥组成的词语,如果学生说”桥面、桥洞等,要引导他们读题理解题义。

2、桥前面按要求加几个的字词,字数也可多些,但要着重看搭配是否恰当,并注意纠正。

(二)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知道的桥的相关知识。

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说桥: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概括成一段话,用一、二分钟的时间介绍给大家,而不是单纯地念资料。

2、画桥:用绘画的方式介绍桥。除了是自己知道的桥外,还可以是自己想象设计的桥。

3、议桥:随心所欲、七嘴八舌,只要是关于“桥”的或由“桥”说开去的话题都可作为议论的内容。老师要注意把握话师的广度。并适时给正确的指导的评价。

(三)扩展

引导学生学写启事。

出示教材中关于“桥”的启事。

1、向学生交代启事的作用:如果有什么设想对大家说,或有什么有别人帮忙,都可以写启事。它是个人与集体交流的好形式。

2、启事类似便条,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是写启事的人应该把要对大家讲的事情讲清楚,签上自己的名字,写上日期、招领启事不要把捡拾物口都描述清楚,以免冒领。

(四)写字

1、巩固字音。有目的地巩固难字字音,如“模、逐、追、藏”等。

2、指导书写。“修”字中间小竖不要丢掉。“钓”字不要写成“钩”

(五)练习

1、多音字组词。

模( ) 藏

2、找朋友

拱wen

纹cuan

钓gong

逐diao

蹿zhu

3、如果你是作者,你想在桥上写什么?

4、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了吗?想不想写个启事,请大家帮忙?

[影子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篇10:《影子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一、看图导入: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图上画的是一座石拱桥。

生:还画了桥的影子。

生:图上其实画了两座桥。水上一座,水下一座。

师:有一个小朋友给水下这座桥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影子桥。

(板书课题:影子桥)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师:接下来,我们要看一场“电影”,不过,这电影不是用眼睛来看,而是用“心”看。闭上眼睛,看谁看到的“电影”最精彩。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一边闭目静听,一边想象。)

师:睁开眼睛吧,刚才看到电影了吗?

生:看到了。

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石拱桥。

生:我看到了四个石狮子。

生:我好像看到了小鱼在游来游去。

生:我还看到了有一个小朋友坐在石头上看鱼呢。

……

师:多有趣的影子桥啊!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点评: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给了学生再造想象的空间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三、自读课文,交流感受。

师: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说一说为什么。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品味语言,重视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生:我最喜欢这一句:只要有人来钓鱼,我不是向水里抛石子,就是大声吆喝。因为我觉得这个小朋友很喜欢鱼。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但我有不同的意见,这个小朋友是喜欢影子桥,所以不喜欢有人钓鱼,他就扔石子,还大声吆喝。

生:我喜欢这一句,“听爷爷说,这桥很老了,是爷爷的爷爷那时侯修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趣。

师:不过老师听你读,感觉这桥还不够古老,最多也不过是爷爷修的。再读一次。

(生再读)

[教师机智的点拨引导,使朗读指导不着痕迹。]

生:我还喜欢这一句:站在桥上往下看,河水清清,水底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子,还有好多好多的小鱼游来游去。我觉得这句话好美好美的。

师:确实挺美的。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美美的读一读吧!注意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的画面。

生:我还喜欢“风儿吹来,水面好像奶奶的脸,起了好多好多皱纹”这一句,一定是这个小朋友很思念自己的奶奶,所以看到水面的波纹就想起了奶奶。

生:我很喜欢“我明白了,石拱桥为什么待在这儿,他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哟!”他想象的好有意思的。

师:是啊,石拱桥为什么老待在这呢?书上的小朋友说“他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大家想一想,石拱桥还可能是在干什么呢?

生:他是为了让大家能顺利过河哟!

生:他是在等一个人吧!

生:我明白了,石拱桥为什么待在这儿,他是在和小鱼做游戏,舍不得离开哟!

生:我喜欢“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多快乐。他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它们是在藏猫猫吧?”这句话让我觉得好像看到好多小鱼在做游戏。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写得很有趣。

师:“蹿”上桥面的“蹿”换一个词可以怎么说?

生:跳上桥面。

师:“蹿”和“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比较以下这两个句子:

我在山间小路上散步,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一只小兔子从草丛中蹿出来。

我在山间小路上散步,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一只小兔子从草丛中跳出来。

(学生自由读这两个句子,有的孩子还一边读一边用手比划着。)

生:“蹿”给人感觉动作快一些,是一下子就出来了。

生:“蹿出来”好像是突然出来的,“跳出来”就没有这样的感觉。

师:那我们就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注意“蹿”字读出快和突然的感觉。

(生读,但声音太大)

师:嘘!别把鱼儿吓跑了。再读一遍。

(学生这一次读,入情入境。很有感情。)

[“学习一个词,就是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教师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咀嚼品味语言,体会用词的精妙。]

(出示: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多快乐。他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它们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师:大家想一想,鱼儿们还可能是在干什么呢?

生:它们是在玩跳高的游戏吧?

生:它们是想象鸟儿一样飞上天空吧!

生:它们是想看看陆地上的景色吧!

生:它们是想和岸上的小朋友打招呼吧!

……

[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训练点,“石拱桥为什么老待在这儿?”“鱼儿们还可能是在干什么呢?”两个简单的问题,给了学生无限的思维空间,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生:老师,你打错了一个标点,“真快乐”的后面,书上用的是句号,你的课件上写的却是感叹号。

师:哦,真的是错了!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这里我们究竟用感叹号好还是句号好呢?我们来读一读,比较比较好吗?

学生比较读: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真快乐。

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真快乐!

师:你们觉得哪个标点更合适呢?

生:我认为打感叹号更合适,就更表现出小鱼的快乐。

师:认为感叹号更合适的同学,拿出笔,把书上的句号改成感叹号吧!

[老师无意间出现的一个错误,倒成就了这一堂课的又一个亮点。教师抓住了教学过程中生发出来的教育契机,使之成为了很好的教学资源。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不唯师,不唯书的品质。]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课文题目不叫“石拱桥”,而要叫“影子桥”呢?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影子桥”比“石拱桥”更有趣些,大家一看到这个题目就会喜欢上这篇课文。

师:说得真好!看样子,取一个好的题目对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还有其他理由吗?

生(刚才提问的孩子):哦,我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水中的影子桥,不是石拱桥,书中的小朋友最喜欢的也是影子桥,题目当然是“影子桥”。

[学生的提问很有价值,教师把这个问题的解答权还给学生,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体味,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得出了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说话

师:白天的影子桥多美啊!可是书中的小朋友不知道,夜晚的影子桥更美了。同学们闭上眼睛,让心飞到那儿去看一看吧。(同时播放音乐)

师在音乐声中轻声描述:夜晚,周围多么安静啊!青蛙在呱呱呱,小虫子在草丛里低声唱歌。月亮也慢慢的升上了天空。看到了吗?

(学生有的说看到了,有的说没看到)

师:看到了的同学给大家描述描述。

生:我看到晚上安静极了,几只小青蛙在荷叶上呱呱的说话,小虫子在草丛里唱着歌。

生:我看到月亮出来了,月亮的影子就在影子桥旁边晃动。

生:我还看到了小鱼都睡觉了。

生:我看到萤火虫打着灯笼在影子桥周围飞来飞去。

……

[ 在这一环节,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想象与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学生体验到了创造的欢乐,美好的情感、美好的画面将深深地印在他们心中。]

五、美读全文。

师:多么迷人的影子桥啊!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自由地朗读一遍。

(在教学接近尾声时,再一次让学生在音乐所创设的意境中朗读课文,升华了情感,积淀了语感。)

[《影子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篇11:影子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桥在水中的倒影吗?谁能说说是什么样的?(指名说一说)。

生:清清的河水里,有一座弯弯的桥。

生:水上一座桥,水里一座桥,真有趣。

生:我见过桥的倒影,有点模糊,还跟着水波一动一动的。

(出示课件,引入课文):丁丁的家乡就有这么一座弯弯的石桥。石桥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模模糊糊,一动一动的,丁丁特别喜欢,经常到这里来玩耍,看小鱼,走石桥。他还给水里的石桥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影子桥(板书课题:影子桥)大家一起来写一写。

学生练习书空。

师:这节课咱们就跟着丁丁一起到影子桥去看看,去听一听那里的故事。

二、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师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美读课文,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清清的河水,河面倒映着一座石桥。

生:河里还有好多好多的小鱼,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生:我还看到了风吹水面起的波纹呢!

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打开书,进入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影子桥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建议: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感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合作读课文,听一听是否还有不认识的字。

3、指名接读课文,余生注意倾听,及时纠正错音。

四、精读体验,积累语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影子桥?

2、学生汇报阅读情况(1-6段都写了影子桥)

3、丁丁对影子桥有什么样的感情呢?(非常喜爱)

学习第六自然段,启发:动作引导什么是“抛”,为什么不用“砸”呢?什么叫“吆喝”,丁丁会怎么吆喝?为什么会那样做?(引导体会:丁丁爱护河里的小鱼,爱护影子桥周围的环境)

4、影子桥上的鱼儿是怎么样嬉戏的呢?仔细读课文,用波浪

线勾出描写鱼儿嬉戏的部分。当学生读到“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多快乐。它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它们是在藏猫猫吧?”师启发:鱼儿怎么会在“桥上”追来逐去呢?

师指导“蹿”上桥面的“蹿”换一个词怎么说?(跳)引导比较“蹿”和“跳”的不同。指导带着想象轻声读这一段。在这一段中,“一忽儿……一忽儿”可以换成什么(一会儿……一会儿)?

影子桥正因为有了快乐的小鱼才会这样美丽!

5、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写了影子桥的美丽呢?用直线在文中勾出来。

当学生读出“站在桥上往下看,河水清清,水底有五颜六色的小石子,还有许多许多的小鱼游来游去。”一句时,教师指导学生一起美美地读,引导从“河水清清、五颜六色、许多许多”等词语理解感受句子所描写的画面。

当学生找到“风儿吹来,水面好像奶奶的脸,起了好多好多皱纹”这一句时,启发学生:奶奶的脸是什么样的,小朋友为什么会想到奶奶的脸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风儿吹来,水面泛起波纹的景象。(指导学生带着想象朗读这一段)

6、“我明白了,石拱桥为什么待在这儿,他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哟!”师启发:大家想一想,石桥还可能在干什么呢?

7、我还听说这座桥很老呢,“老”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说明桥“老”?指导读出这座桥的古老。

五、小结归纳,指导朗读

这么老的石拱桥映照在清清的河水中,河里成群的小鱼互相追逐、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呀!同学们带着美的情绪,用美的语言把课文读一读(配乐)。

六、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甲秀楼的倒影图,让学生给水中的倒影楼起个好听的名字。

生:影子楼、甲秀倒影、水中楼影……

七、让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美读课文

八、作业小超市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影子桥吗?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趣的倒影。

找一找,画一画,照一照,或写一写!

板书设计:

12、清清的水

我们爱→影子桥→美

[影子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篇12:龙眼和山里红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圆圆说话时的心情。培养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知错就改、讲信用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培养讲信用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挂图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龙眼和山里红》(板书)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大家都讲得不错,可大家知道吗?在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故事,大家想知道吗?好,可你们得先帮老师一个忙,行吗?

二、复习生词,游戏娱乐。

1、师:大家请看黑板,上面有好多的水果,现在你们能帮老师将它们都摘下来吗?好,大家只要将它后面的词读对了,它就是你的了!

2、生摘水果。

师:同学们都很棒,这么快就把它们全都摘完了,那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发生在龙眼和山里红的故事,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谁呢?那么你愿意和谁交朋友呢?

三、自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标明自然段。

2、你愿意和谁交朋友呢?为什么?

3、学生汇报:

生1:我愿意和表哥交朋友。因为表哥说话算数。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这是你表哥特意让我捎给你的。

师:你从哪个词能看出表哥“说话算数”?(理解“特意”。)

因为表哥说话算数,有这么多同学愿意和他交朋友。你愿意和圆圆交朋友吗?

生2:我不愿意和圆圆交朋友。因为圆圆说话不算数。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一年过去了,北京山里红熟了的时候,圆圆把说过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生3: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圆圆只是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并且她已经后悔了。我们应该和她交朋友。

生4:对。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我们应该和圆圆交朋友。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的?

生:……

出示句子:◆她自言自语地说:“我不好,我说话不算数。”

◆想到这里,圆圆羞愧极了,脸蛋真像山里红一样红了。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圆圆的心情。)

4、师:同学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圆圆会如此不好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看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小组合作朗读4--8自然段)

圆圆因为忘了自己说过的话而羞愧极了,她也知道自己错了。同时,她也努力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她是怎么做的呢?

5、圆圆为什么在挂历上写下那几个字?那么现在你们愿意和圆圆交朋友吗?

6、全班读第10--12自然段。

7、大家想想,转眼十月份到了,北京的山里红也熟了,圆圆给表哥寄山里红时,她会在给表哥的信里写些什么呢?〔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四、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学生自由发言。

2、师: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信用。我们要像表哥那样说话算数,但如果我们也犯了和圆圆一样的错误,我们也要向圆圆学习,勇于改过,好吗?

板书设计:

龙眼和山里红

表哥:送来龙眼 说话算话

圆圆:忘记做记号 知错能改

[龙眼和山里红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篇13:《分草莓》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课题 分草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

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

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今天笑笑举行生日Patty,她邀请了一些小朋友去为她庆祝,并且拿出了草莓来招待大家,(出示挂图)你们看,这一共有55个草莓,笑笑想把它们装到8个盘子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吗?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探究试商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以商6。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以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

一商: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

二乘:商和除数相乘。

三减:要分的总数也就是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相乘的积。

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5、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

( )里最大能添几?

( )×8﹤44    7×( )﹤54

9×( )﹤62    ( )×﹤40

( )×4﹤30    5×( )﹤48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加深:

1、课本P7算一算,练一练1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时注意订正竖式的写法。

2、练一练3--森林医生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纠错并写出正确的竖式。

3、练一练2

每组完成两道题,并请代表板演,注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特别是“四比”。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P8练一练4、5题,先请学生说说题意并说明应该怎么列式,再独立完成。

谈话法

合作探究

讨论法

讲解法

练习法

板 书 分 草 莓

55÷8=6(个)……7(个)

8×6=48 比55小

8×7=56 比55大

商是6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不懂就问》

不懂就问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好事情》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南辕北辙》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字典大楼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快乐》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不懂就问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推荐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不懂就问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