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案:中国名贵花木学习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Theboyz李帝努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对外汉语教案:中国名贵花木学习(共含4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heboyz李帝努”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对外汉语教案:中国名贵花木学习

篇1:对外汉语教案:中国名贵花木学习

对外汉语教案:中国名贵花木学习

在对外汉语教案中,我们可以穿插一下文化知识增加学习气氛,例如加入中国才有的.代表性花木:  ①合欢。又称绒花树。豆科合欢属落叶乔木。树冠开展呈伞形。偶数二回复叶,小叶昼展夜合,故名合欢。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原产亚洲及非洲;中国中部、南部有分布。耐干旱瘠薄,生长快。夏季开花,绒缨满树,是优良的庭荫观花树木。用播种繁殖。     ②腊梅。腊梅科腊梅属落叶或半常绿灌木。自初冬至早春叶前开放,具浓香,花期甚长。原产中国。主要用播种或嫁接繁殖。多用于庭院栽植,也作插花观赏。     ③珙桐。蓝果树科珙桐属落叶乔木。顶生头状花序。为中国特产。性喜凉爽气候和半荫环境。较耐寒,喜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晚春开花。播种繁殖。     ④栀子花。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又称玉荷花。花白色,浓香,花冠高脚碟状,大型重瓣,略具肉质。原产中国中部及东南部。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又耐荫。喜疏松、湿润肥沃的酸性土。扦插、压条或分株繁殖。宜植树下、林缘、建筑物周围或作花篱。寒冷地区多盆栽,也可作切花。     ⑤木芙蓉。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大,白色、淡红后变深红,秋季开花。原产中国南部。适宜庭院、路边、林缘栽植,也可盆栽,扦插、压条或分株繁殖。     ⑥ 八仙花。虎耳草科八仙花属半常绿亚灌木。又称绣球花,大八仙花。叶面黄绿,有光泽。花似圆球,大而美丽,初开白色,渐变蓝色或粉红色。原产日本和中国中部、南部。喜暖好湿,耐荫,不耐寒。最适宜腐殖质丰富、疏松、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夏秋开花。扦插、压条或分株繁殖。     ⑦迎春。木樨科茉莉,属落叶灌木。花黄色,高脚碟状。原产中国北部及西南部。喜光,稍耐荫,较耐寒。早春先叶开花。宜与常绿树和早春花木搭配。植于山坡、路缘、岸边、岩石园。分株或压条繁殖。

篇2:中国散打学习教案

中国散打学习教案

科学散打方案 作者:张维 、8、8     散打不但是搏击技术,更是中国悠久文明的体现。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分享给所有华夏儿女,祝我们的民族和祖国越来越强大。   力量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散打是以击中、摔倒对方得分的多少来判定胜负,击中、摔倒对方均需要力量,具体表现在上肢拳法的打击力量、下肢腿法的打击力量、摔法的力量、承受击打的抗击力量等四个方面。散打需要各种力量素质有较高的综合水平,而不是单一地发展某种力量素质。(一)最大力量训练1 、通过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支配肌肉工作的能力来发展最大力量功能:能够有效地提高最大力量却不增加肌肉体积。散打比赛按运动员的体重分级进行,增大力量而不增加体重尤为重要,训练方法:① 肌肉功张弛适度的训练。运动员在发出动作之后回收的过程中,或者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间歇期,使肌肉尽量保持合理的放松,有利于肌肉迅速补充能力物质,有利于神经调节机制得到缓冲,有利于减缓对抗肌、协同机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动作能够发出最大力量。② 肌肉做功刺激强度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求运动员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量完成每一个动作,保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保证参与工作肌肉的刺激强度,从而提高训练质量,保证运动员最大力量的增长。③ 肌肉做功方式的训练。完成每个动作要充分调动大肌肉群做功,否则,不利于充分调动全身能调动的主动肌、协同肌参与收缩做功。例如: 踹腿,大腿要尽量屈膝回收并推动小腿向前,而不是小腿带动大腿向前; 冲拳,不能只让上肢肌群做功,必须利用腿部和腰部的力量。④ 肌肉做功增长距离的训练。力量大小与肌肉做功的距离有关。在不产生动作预兆的前提下,应尽量增长击打距离。增长距离主要靠步法的调整和身体姿势的调整。⑤ 动作击打力点准确的训练。在平时训练中,要保证击打的部位与动作力量最高值的力点恰到好处,以充分发挥击打力量。⑥ 以气催力增大力量的训练。使呼气与击打动作协调一致,以增大击打力量。2 、通过增加肌肉横断面积来提高最大力量( 1 )最大力量训练的要素 肌肉工作的方式:散打运动员发展最大力量,应以克制性和退让性的动力性工作方式为主,辅之静力性工作方式。静力性练习是发展最大力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时,静力性练习量宜控制在最大力量练习总量的 10% 以下。 阻力的大小: 克服阻力的大小是最大力量训练的重要要素之一。 克制性力量练习可在最大力量能力的 50~100% 范围内变化; 退让性力量训练可在 70%~80% 至 120%~130% 范围内变动; 改善肌肉协调应采用极限负荷和次极限负荷; 肌间协调的改善应选择极限重量的 50%~60% 。 选择增大肌肉体积来发展最大力量时,采用的练习强度约为极限体重的 75~90% 。这种负荷重量可以使每组力量练习的'肌肉工作强度与每组重复次数达到最佳组合。 对于高水平运动员,静力性力量练习的重要只有达到极限重量的 70% 以上才会产生较好的训练效果,达到极限重量的 90%~100% 才能获得最佳训练效果。 练习动作的速度: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发展最大力量,都必须保持较慢的动作速度。原因: ① 动作速度过快会使练习效果向发展速度力量的方向转移。② 在进行向心力量练习时,如果动作速度太快,力量的最大发挥或接近最大的发挥只能出现在动作的开始阶段,而肌肉工作的其他阶段因器械的惯性作用却不能获得应有的负荷。采用改善神经调节机制途径发展最大力量,中等动作速度的练习效果最佳,每个动作的速度为 1.5~2.5 秒钟。为了防止应慢速的最大力量练习而导致快肌快速收缩能力的降低,要把慢速的最大力量练习与速度练习结合起来。 完成每组练习的时间: 改善肌肉协调的最大力量练习,通常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为 2~6 次,完成一组练习的约需 3~15 秒钟; 改善肌间协调的最大力量练习,每组重复次数可达 15~20 次,每组所需时间约为 23~50 秒钟; 若以增大肌肉体积提高最大力量时,则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为 6~12 次的效果最好,一组练习需 18~60 秒钟。 组间休息的时间:必须保证运动员无氧非乳酸能源和机体工作能力的基本恢复。发展最大力量的组间间歇的时间较长,一般为 2~6 分钟。 练习的组数: 改进肌内协调和肌间协调的最大力量练习,其重复的练习组数为 2~6 组; 增大肌肉体积的最大力量练习,其练习的组数为 3~10 组。( 2 )发展最大力量的常用方法1 )重复法: 特点是负荷大小随肌肉力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负荷特点: 负荷强度为 75%~95% ,每组重复次数为 3~6 次,组数为 6~8 组,每组间歇时间为 3 分钟。运用:此法适用于训练的各个时期和阶段,有利于改进用力的协调性,能迅速而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2 )强度法:特点是采用最大负荷安排。练习时逐渐达到用力极限,然后继续用中上强度的负荷量,直到机体对刺激产生劣性反映为止。负荷特点:负荷强度为 85%~100% ,每组重复次数为 1~3 次,组数为 6~10 组,每组间歇的时间为 3 分钟。运用:此法特别适合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运用,它有利于最大力量和相对力量的提高,却不增大肌肉的体积,不增加体重。但采用这种方法需要较好的体力和心理准备,还需有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恢复手段作保证。3 )阶梯式训练法:特点是突出极限强度,几乎每周、每天和每个练习都要求接近、达到甚至超过本人当天最高水平。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当运动员能够在原最大力量能力的重量上成功完成两次时,就可以增加新的重量。每级阶梯的训练时间为 2 周。如果运动员不能承受新的负荷,则退回到原来的阶梯训练 2~3 天后,再继续增量。负荷特征: 以 90% 强度练习3 组,每组重复 2 次,每组间歇 3 分钟; 以 97`5% 强度练习2 组,没组重复 2 次,间歇 3 分钟; 以 100% 强度练习2 组,每组重复 1 次,间歇 3 分钟; 以 100% 以上强度练习1~2 组,每组次数 1 次,间歇 3 分钟。4 )极限法: 特点是进行极限数量的动作重复,直到实在练习不动为止。负荷特征: 负荷强度为 50%~75% ,每组重复 10~12 次,组数为 3~5 组,每间歇 3~5 分钟。功能:此方法对机体施加了全面、深刻的结构性(肌纤维增粗)和机能性(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一种能得到肌肉内协调和肌纤维体积双重训练效应方法。5 )静力法: 特点是用较大重量的负荷并以递增重量的方式进行练习。负荷特征: 负荷强度为 90% 以上,每组持续 3~6 秒钟,组数为 4 组,每组间歇 3~4 分钟。(二)速度力量训练1 、速度力量训练的原理决定速度力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肌内协调、肌间协调和运动单位的快速收缩能力。 散打中的摔法,要求在克服较大阻力的情况下表现出高度发展的速度力量。此时,肌肉的体积具有较大的作用。 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拳法和腿法,需要多次发挥出速度力量。此时,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肌肉体积而是肌内和肌间协调以及肌纤维的快速收缩能力。2 、速度力量训练的要素 肌肉工作的方式: 发展速度力量主要采用动力性的工作方式,包括克制性的、退让性的等动和超长的工作方式。 阻力的大小: 对于提高摔法运用的速度力量,则可用最大力量能力的 30%~50% ; 重点发展爆发力时,阻力的量要大一些; 提高起动力量时,阻力则要小些。 练习动作的速度: 训练的主要目的提高爆发力,可采用次极限速度; 训练目的是提高出拳、出腿的速度力量,可采用等动练习法,则力求在 15 ° / 秒以上的角度条件下完成动作。 完成单个练习的时间:每个练习的持续时间应该保证在不降低动作速度和不出现疲劳状态的情况下完成动作,通常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可在一次到五六次之间波动。每组练习中工作的持续时间大约在 3~4 秒钟至 10~15 秒钟之间。具体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练习的性质、阻力的大小、训练的水平和练习的结构等等。 组间间歇:组间休息必须保证机体工作能力的恢复和非乳酸能氧债的清除。 短时性练习( 10 秒左右),间歇时间为 30~40 秒; 时间较长的练习( 1~3 分钟),间歇时间为 2~3 分钟。如果间歇上较短,可采取积极性休息,也可辅以自我按摩。 练习的组数:练习的组数应根据练习的性质和强度的大小来确定。一次课练习的组数应在 2~6 组范围内,当负荷强度为 30%~50% 时,练习的组数为 5 组为宜。3 、发展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 采用极限重量的 60%~80% 以极限速度进行练习,每组次数 3~5 ,完成 3~4 组,间歇 4~5 分钟。 采用极限重量的 30%~50% ,以极限速度重复 7 次,完成 5 组,间歇 3~5 分钟。 各种快速跳跃,每组 10~15 次,完成 3~5 组,间歇 5 分钟。(三)力量耐力训练1 、力量耐力训练方法的原理力量耐力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反复完成比赛动作所要求的高水平的肌肉收缩能力。例如: ① 多次重复的拳、腿练习,应力求表现高水平的起动力量和爆发力;② 多次重复的摔假人或摔法练习,应发挥最大力量和爆发力。2 、力量耐力训练的方法学要素1 )负荷强度: 提高拳法和腿法的力量耐力练习,阻力略超出比赛活动阻力的 5~10% ; 提高摔法的力量耐力练习中,可超出比赛活动阻力的 10~30% 。发展最大力量耐力,可采用 60~80% 的重量; 发展速度力量耐力,可采用 40~60% 的重量;发展静力性力量耐力,可采用 70~100% 的重量。2 )练习的持续时间: 提高出拳、出腿力量耐力的练习时间为 30~60 秒; 摔法的练习时间为 30 秒 ~2 分钟。3 )练习的间歇时间: 发展出拳、出腿的力量耐力练习,若持续时间为 30~60 秒,间歇时间为短于练习时间 5~10 秒; 若练习时间较长,间歇时间也相应延长。4 )练习的速率: 动作速率应尽可能与比赛活动的速效一致。5 )练习重复次数与组数: 发展最大力量耐力的重复总次数可达 60~100 次,练习3~5

篇3:对外汉语教案:汉语学习中修辞部分的讲解要点

对外汉语教案:汉语学习中修辞部分的讲解要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常常需要在课堂中讲解关于汉语语法方面的的知识点,其中就会牵涉到修辞,关于修辞的讲解,在对外汉语教案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和准备:(对外汉语教案)   修辞和修辞学习(对外汉语教案)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一词通常有四种含义: 第一,指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例如: 我们说话、写文章,都要讲究逻辑、语法和修辞。 上例中的“修辞”就是指修辞本身,即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第二,指修辞活动、修辞行为,即对语言进行的调整或修饰加工。例如: 正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就不能达意。 上例中的“修辞”(动词)指的就是修辞活动、修辞行为。 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不是消极的,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在追求最佳表达效果,这种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语境,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形式,以便取得语言的最佳表达效果的活动就是修辞活动。例如: ①从此就看到许多〔新〕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号内的字是修改时删去的字,下面加有“・”号的字是修改时加上去的字。下同。 ②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的摆〕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硕果。 ③蚕的小小的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用的原料是桑叶。 修辞活动是具体的,多变的,但在千姿百态、形形色色中却包含了稳定的、共同的、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的东西,即规律性。这规律性就是人们一般说的修辞。如“思想感情的潮水”、“知识的海洋”、“生命之树”、“想象的翅膀”、“革命的火车头”、“思想的火花”等,尽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不同,使用的词语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同,但它们有共性。表现在:都是比喻,都有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拿本体去修饰喻体,构成“本体――的喻体”的格式,都十分生动形象。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一视同仁地为人类交际服务,谁都能掌握它,谁都能运用它。 第三,指修辞现象。例如: 上例中的“修辞”指的是修辞现象,即对语言进行调整或修饰加工的语言现象。修辞现象是对语言进行修辞活动的成果,是修辞活动的最终语言表现形式。例如:“我们喜爱祖国”中, “喜爱”用得不当,应改用“热爱”,这就是对语言进行了调整的语言现象,即修辞的现象。这种把错的.改对了的修辞的现象,有人叫做消极修辞(又叫规范修辞、一般性修辞);又如把 “少先队员在做好事”改为“红领巾在做好事”,这也是对语言进行了修饰加工的修辞现象,用“借代”这种修辞格把“少先队员”说成“红领巾”,使语言更生动形象。这种把“对”的改“好”的即改得形象生动的修辞的现象,有人叫做积极修辞(又叫艺术修辞、特殊性修辞)。 第四,指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即修辞学。例如: 我们要学点语法、修辞。 王先生是搞语法的,张先生是搞修辞的。 以上两例中的“修辞”都是指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修辞学是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它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以修辞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讨修辞活动中的各种规律、方式以及效果等。 修辞的成败,除了取决于是否切合题旨、是否切合语体外,还取决于是否适应语境的需要。适应语境,就是要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灵活恰当地选用语言材料和表达手段,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陈望道先生说得好:“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 (二)修辞的基本要求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上来说,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取得语言运用的最佳表达效果,那就应该做到准确、鲜明、生动、简练,这也是修辞的基本要求。(对外汉语教案)   更多对外汉语教学信息请点击:www.mandaringarden.org/chinese/

篇4:圣诞节在中国--英语学科研究性学习教案

圣诞节在中国--英语学科研究性学习教案

圣诞节在中国--英语学科研究性学习教案 崇东中学 董学梯 一、学习背景 近年来,西方节日悄然传入中国,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中国人青睐。而我国中学生既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圣诞节是什么样子呢?时值圣诞节前夕,各地学生正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为节日准备着;各商店也不失时机,装点着圣诞树,其店员扮成圣诞老人兜售着精美小商品;一些媒体也在大肆渲染,积极营造节日气氛。鉴于此,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利用圣诞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好时机,一方面,这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临近的节日又为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学习目的 1.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学习英语背景知识。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西方人特有的风俗习惯给英语学习者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所以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英语背景知识,为其最终掌握这门语言做好知识铺垫。  2.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形成团结协作风貌。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学会从实践中去获取知识,从而树立主动学习、敢于创新的学习观念。该项活动将课堂由校园内移到了校园外,求知的空间更为广大,同时亦更为艰难,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从而达到培养良好学风的目的。  3.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养成科学求知态度。 该项活动的另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和推断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去获取信息。同时要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去求得结论,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三、学习重点 该项活动的重点是比较西方圣诞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圣诞节的差异。对于西方的圣诞节,学生大概了解一些。纵观周围的节日气氛,大家似乎在模仿西方人庆祝节日的模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中国人庆祝圣诞节的方式兼带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圣诞节在中国悄然地发生了变化,这也正是学生需要仔细了解的地方。 四、学习难点 大家都知道过圣诞节时要装点圣诞树,吃圣诞大餐,唱圣诞颂歌,甚至还有圣诞老人。可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呢?这些节日特征是同时形成的吗?它又是怎样传播到中国来的?所以西方圣诞节的由来、演变与扩散的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查询和整理方能解决。 五、学习内容 由于学习者是初次涉足研究领域的高中生,所以老师可以预先设计好学习的内容,并提供一定的活动建议和活动提示。为了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建议活动分小组进行。如果学习者是已经有了研究性学习经验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逐步减少活动建议或活动提示,直至完全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  《圣诞节在中国》的学习者是初次涉足研究领域的高一学生,所以给出了“圣诞节文化”、“中国式的圣诞节”两个方面的子课题,并附上了活动建议和提示。(见附一和附二) 附一 圣诞节文化 活动建议: 1.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谈谈大家所知道的圣诞节。 2.到图书馆或网站查询相关资料。 活动提示: 1.“圣诞节”是怎么来的?它兴起于什么时候?是为了纪念谁? 2.圣诞颂歌有哪些?圣诞礼拜时必唱的歌曲是什么? 3.圣诞老人是怎样出现的?在节日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4.圣诞树是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为什么?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5.常用的.圣诞祝福语有哪些? 6.你吃过或见过圣诞大餐吗?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食物是什么?   7.西方人是怎样庆祝圣诞节的? 附二 中国式的圣诞节 活动建议: 1.询问亲戚朋友,了解他们过圣诞节的情况。 2.深入社区,听取群众意见。 3.上网查询其他相关资料。 活动提示: 1.圣诞节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2.全体中国人都喜欢过圣诞节吗?有没有年龄特征和区域特征? 3.中国人过圣诞节时用的圣诞树有无自己的民族特色? 4.中国人是怎样庆祝圣诞节的?会举行崇拜仪式吗? 5.有些人认为圣诞节是西方文化入侵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方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6.喜欢圣诞节都是为了享受节日的快乐吗?有没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说,商家为了赢利。   7.你对圣诞节的态度如何? 六、学习过程 根据活动的内容和难度,整个活动时间累计为18个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1.问题提出与选定(1课时,提出所需学习的内容,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分工与合作(1课时五人一组,责任到人)。  3.素材搜集与整合(10课时,上网2课时、进图书馆2课时、社区调查4课时、整合2课)。 4.成果商讨与定稿(3课时,剪辑录音、图片,组织书面材料,写出学习心得)。 5.成果展览与评价(3课时)。

名贵词语的造句

花木采购合同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实例展示二

对外汉语教师推荐信

对外汉语求职信范文

对外汉语教研组计划

花木租摆计划书

花木租摆协议书

养花木励志文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习报告

对外汉语教案:中国名贵花木学习(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对外汉语教案:中国名贵花木学习,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