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历史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苏从炳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历史教案(共含16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苏从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历史教案

篇1:《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历史教案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需要学生了解法国启蒙思想家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主张及其影响;英国科学家牛顿和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伟大贡献。

2.能力要求:一是通过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以培养学生树立并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在未来建设、改造社会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观察、动手和勤奋等进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初步能力。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分析上述思想家和科学家取得成就的过程,使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的革命。

难点:思想启蒙的火种。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导入框部分的内容。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教会受到猛烈的抨击。这件事就发生在18世纪时期,其中出现几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

18世纪,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历史背景:18世纪,法国的旧制度衰败了,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与封建地主阶级矛盾激化。

资产阶级根据不同人的要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互相独立监督;天赋人权学说。

卢梭:否定封建王权,人民有权推翻它。(社会契约论)

影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欧洲的社会进步。

二、科学的革命

1、牛顿:天文学,17世纪下半期发现万有引力;数学,微积分的创建;力学,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牛顿三定律。

2、达尔文:1859年,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物种起源》。

3、爱因斯坦: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

篇2: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课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主张及其影响;英国科学家牛顿和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伟大贡献。

二、能力目标

本课教学要使学生在两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一是通过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以培养学生树立并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在未来建设、改造社会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观察、动手和勤奋等进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上述思想家和科学家取得成就的过程,使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I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教学重点:科学的革命。

教学难点:思想启蒙的火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提问:“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订。”这些内容出自哪个国家的哪个文件?

学生:法国《人权宣言》

教师: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美国也发表过哪些类似的文件?

学生:英国有《权利法案》,美国有《独立宣言》等

教师过渡:欧美资本主义能够产生和发展,除了政治经济因素之外,还离不开思想文化的进步。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一目内容―思想启蒙的火种。

讲授新课: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38页导读框中的内容,思考伏尔泰为什么要替卡拉辩护?

学生:18世纪的法国封建制度已经衰败,不畏权贵的伏尔泰挺身而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行为,同情蒙冤受屈的平民百姓。

教师:欧洲启蒙思想包含着哪些进步主张?

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归纳:

教师:启蒙思想家这些主张的作用怎么样?

学生: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促进了中、日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教师:请联系中国实际,说说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进步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A、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科学的革命

教师让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内容。

教师:课文介绍了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自做出了哪些杰出贡献?

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总结:

教师讲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严重动摇了神权统治的根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教师:我们的课题是科学和思想的力量,那么科学和思想有何联系呢?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正确的指导思想与科技发明创造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没有哪个比哪个更重要一说,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走极端。

篇3: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历史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科学和思想的力量”为主题,以“思想启蒙的火种”和“科学的革命”两目为线索,独自成篇地介绍了世界近代历史上科学技术和思想领域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在“思想启蒙的火种”一目中叙述了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和历史作用;而在“科学的革命”一目中叙述了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力学三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出生于德国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主要成就。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课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主张及其影响;英国科学家牛顿和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伟大贡献。

(二)、能力目标

本课教学要使学生在两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一是通过了解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以培养学生树立并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去建设、改造社会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观察、动手和勤奋等进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上述思想家和科学家取得成就的过程,使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I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学生思维特征和本课教材的叙述,重点、难点分别是科学的革命和思想启蒙的火种。

五、教学方法

1、归纳法。通过设计“知识回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知识体系的归纳,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方法。

2、设问法。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

3、情景再现法。如播放视频文件《杰出女性居里夫人》,使学生树立敢于I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视频)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提问:“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订。”这些内容出自哪个国家的哪个文件?

学生:法国《人权宣言》

教师: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美国也发表过哪些类似的文件?

学生:英国有《权利法案》,美国有《独立宣言》。

教师过渡:欧美资本主义能够产生和发展,除了政治经济因素之外,还离不开思想文化的进步。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一目内容――思想启蒙的火种。

【讲授新课】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

1、启蒙思想出现的原因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14世纪,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次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15世纪后半期扩大到欧洲其他国家。18世纪,法国旧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社会矛盾激化,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

教师提问:由上所述,启蒙思想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 二是法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2、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在讲述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时,我首先设计了一个“考眼力”的环节,由此引出本节课所要讲述的思想家和科学家。

在讲述伏尔泰及其思想主张时,我向学生展示选自《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的两段文字以引出这位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

随后我通过问题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以达到让学生掌握三位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教学目标。

篇4:《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教案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科学的革命

2、难点:“思想启蒙的火种”

【自主探究】

一、璀璨的近代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

1、背景:18世纪,_________的旧制度衰败。

2、代表

(1)人物:_________________

(2)主张

①反对___________制度,主张由开明___________执政。

②强调资产阶级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③批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黑暗和腐朽。

3、影响

(1)促进了_________的解放,为新兴的________在政治上取代____________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2)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二)科学的革命

1、背景:_____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使自然科学从_____________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代表

(1)牛顿

①地位:近代___________的奠基人之一。

②成就:在天文学上发现了________;在数学上创建了____________;在力学上,建立了完整的______________体系,其中_______________对近代自然科学影响最大。

(2)达尔文

①成就:1859年,达尔文的《_____________》出版,提出了“______________”思想。

②意义: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沉重打击了_________统治的根基。

(3)爱因斯坦

①成就:20世纪初提出______________。

②影响:推动了整个______________理论的革命,为_________的发明和_______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打开了_________________时代的大门。

【合作探究】

1、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其著名代表人物是谁?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18世纪后半期世界上发生了那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2、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

3、讨论: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想哪一个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巩固训练】

1、下列观点不属于伏尔泰的是

A、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B、提出社会契约论

C、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D、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2、“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的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是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3、17~18世纪,欧洲进行着轰轰烈烈反封建的启蒙运动,该运动的中心在()

A、英国

B、荷兰

C、意大利

D、法国

4、提出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英国科学家是()

A、哥白尼

B、爱因斯坦

C、牛顿

D、达尔文

5、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

A、进化论

B、运动三大定律

C、相对论

D、万有引力定律

6、他的理论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被誉为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成就之一。他是()

A、伏尔泰

B、达尔文

C、马克思

D、爱因斯坦

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警告青年》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材料四:“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语录》

(1)如果你是生活在战国时期,你会接受诸子百家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理由何在?在思想大变革的战国时期,政治变革也纷纷上演,其中最有成效的是哪一次变革?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变革?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是指新文化运动的哪两大口号?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如何?

(3)材料三体现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有何作用?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主张。

(5)依据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布置作业】

列举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学生更能勤奋学习,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5:《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教案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课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主张及其影响;英国科学家牛顿和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伟大贡献。

二.能力目标

本课教学要使学生在两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一是通过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以培养学生树立并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在未来建设、改造社会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观察、动手和勤奋等进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上述思想家和科学家取得成就的过程,使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I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科学的革命。

教学难点:思想启蒙的火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提问:“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订。”这些内容出自哪个国家的哪个文件?

学生:法国《人权宣言》

教师: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美国也发表过哪些类似的文件?

学生:英国有《权利法案》,美国有《独立宣言》等

教师过渡:欧美资本主义能够产生和发展,除了政治经济因素之外,还离不开思想文化的进步。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一目内容―思想启蒙的火种。

讲授新课: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38页导读框中的内容,思考伏尔泰为什么要替卡拉辩护?

学生:18世纪的法国封建制度已经衰败,不畏权贵的伏尔泰挺身而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行为,同情蒙冤受屈的平民百姓。

教师:欧洲启蒙思想包含着哪些进步主张?

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归纳:

教师:启蒙思想家这些主张的作用怎么样?

学生: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促进了中、日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教师:请联系中国实际,说说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进步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a.戊戌变法→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辛亥革命→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 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科学的革命

教师让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内容。

篇6:思想的力量

我们先研究一下思想如何影响人生,思想运作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你想得越多的事,对你的吸引力越大

不久前,一名妇女告诉我:“我年轻的时候发誓,我决不嫁姓史密斯的男人,我决不嫁比我年轻的男人,我也决不从事洗盘子的工作。但现在这三件事我都做过了。”

你是否也常听说类似的事?你是否也曾陷入完全违背你心意的处境?

规则说是:常想某件事,就会促使它实现。

即使你想的是不希望这件事成为事实,你还是会朝着它走去,这是因为心灵只能被诱导去做某事,却不能接受诱导不去做某事。如果我对你说:“别去想一头身上有紫色斑点、大耳朵、戴太阳镜的粉红色大象。”你一定会满脑子想着这么一头怪象。

你可曾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忘掉这件事。”然后果然就忘掉了?你的'心思一直努力做到遗忘,但它实际做到的却是记住那件事,比你说“我必须记住那件事”的效果还好。

了解了心灵运作的情形后,我们对自己或别人说任何话之前都必须三思。如果你对小侄儿说:“别从树上摔下来啊!”事实上等于是在帮助他从树上摔下来。如果你对自己说:“我可别忘掉带那本书。”你至少已经在忘记它的途中了。

这是因为心灵是根据画面动作的。在你自言自语“我不想忘记带那本书”时,心里就会出现一幅你忘了带那本书的画面。尽管你口中说着不要,心头那幅画面却萦 绕不去,结果就真的忘了带书。但你对自己说的是“我要记得带那本书”心头就会浮现你记得带书的画面,你记住的机会也会大得多。

感到束手无策的父母,其实可以多给孩子灌输积极的心灵画面,多使用正面的语言,情况就会改善。“不要叫”可以用“请安静”代替;“不准把饭弄到衣服上”改为“吃饭要小心点儿”两种说法的差距或许微不足道,但最后的结果却有天壤之别。

同样的原理,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你会把一件伤心事记十五年,没忘掉半点细节。你开新车的第一天,就把车头撞得稀烂,你心头多半是想着:我千万不可撞住车身。这念头非常危险,你最好只提醒自己“小心驾驶”就够了。

在大型比赛中夺魁的选手,一定总是想:“我要得到这一分,这球是我的!”没接到球的人,心中的想法则是:“我可别漏接了这个球。”

同样,总说“我不想生病”的人,会面临一场格外艰苦的奋斗,老想着“我不要过寂寞的生活”、“我不想破产”、“希望这次事情不至于搞砸”的人,往往就会落入他们一心想避免的困境。

篇7:关于人教版初中历史科学和思想的力量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法国启蒙思想主张及其影响,英国科学家牛顿和达尔文的成就;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伟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观察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学的革命。

难点:“思想启蒙的火种”。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18世纪中期,法国有个名叫卡拉的新教徒,他的儿子因欠债而自杀了。天主教会向法院诬告卡拉,说他儿子因为想改信天主教,被信仰新教的父亲杀死了。法院不问青红皂白,逮捕了他的全家,还将卡拉判处死刑。伏尔泰听说后,非常愤怒,谴责法国天主教会。四年后,教会不得不宣布卡拉无罪,恢复了他和家人的自由。你想了解伏尔泰和他的同龄人更多的故事吗?让我们走进历史,共同学习和了解伏尔泰等人的思想。

(设计意图:利用真实的故事,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理性的追求——思想启蒙运动

展示:

启蒙:启发智慧,摆脱蒙昧。

思想启蒙运动是使人类获得智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启蒙思想出现的原因

展示:

14世纪,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次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15世纪后半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8世纪,法国旧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社会矛盾激化,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

教师:启蒙思想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时间?

学生: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二是法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设计意图:利用文艺复兴和法国大革命的背景来把握启蒙思想的原因。)

2、启蒙思想家的不同主张及其作用

展示: 学生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采用表格方式直观展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

教师:各位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展示:

材料一 美国《独立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材料三 法国《人权宣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材料四 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在英国留学期间,开始研究西方政治学说,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情况。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教师:结合上述四则材料归纳启蒙思想的影响。

学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同时也促进了亚洲社会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展示:

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设计意图:联系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liuxue86.com

教师:启蒙思想就像一盏明灯指引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冲破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束缚,也推动科技成就有了重大突破。

二、科学的革命——近代科学成就

1、近代科学家的主要贡献

问题:近代欧洲的科技发明有哪些成就?(指导学生看书139—140页,标记。)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强化记忆。)

教师: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奠定了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近代科技发明硕果累累的原因

展示: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逐渐解放出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材料二 牛顿在少年时代就喜欢制作机械玩具。相传,他做过一架磨坊的模型,用小老鼠拉磨。有一次他放风筝时,把小灯挂在绳子上,晚上,同村人抬头望去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做了一个日晷放在村子中央,被人称为“牛顿钟”。牛顿一生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的勤奋精神不开。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做实验,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在实验室工作。

教师:通过上述材料,你认为科技革命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大前提,也是根本原因;思想自由是重要因素。挣脱封建神学的束缚,促使人们去积极思考,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科学家的个人因素:勤奋、实践、创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语言的魅力是势不可挡的。

展示: 名言警句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牛顿

聪明人之所以不会成功,是由于他们缺乏坚韧的毅力。 ——牛顿

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爱因斯坦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三、进步的阶梯——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教师:在人类近代文明的历史上,理论常常是行动的先导。近代历史的发展正是建筑在先进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的。在科学技术上取得巨大成就,巨匠之多、成果之丰硕、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的。

课后小结

教师:在人类近代文明的历史上,理论常常是行动的先导。近代历史的发展正是建筑在先进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的。在科学技术上取得巨大成就,巨匠之多、成果之丰硕、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的。

课后习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法国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恩格斯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维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⑵材料一中受到最无情批判的“权威”指的是什么?

⑶根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

板书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一、理性的追求——思想启蒙运动

二、科学的革命——近代科学成就

三、进步的阶梯——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篇8:关于人教版初中历史科学和思想的力量优秀教案

授课班级:九年级3班 教师:冯夏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出示材料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影响,使学生掌握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通过材料,让学生思考总结科技成因,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先进思想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思想家和科学家崇高品格的同时,树立为了真理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学的革命

难点:思想启蒙的火种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材料教学法 3、课堂讨论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除了表现在政治、经济方面外,结合我们以前对中国历史的学习,思考一下,还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

除此之外,还有文明史,其中包括科学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文化艺术。随着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这一风气的盛行,欧洲的科学思想有了迅速的发展。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讲授新课

思想启蒙的火种

启蒙思想出现的原因(课件出示材料)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

14世纪,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是一股资产阶级文化新潮流的兴起,这次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15世纪后半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18世纪,法国旧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社会矛盾激化,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

问题:启蒙思想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二是法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2、启蒙思想家

姓名 主张 作用 伏尔泰 卢梭 孟德斯鸠 (引导学生通读教材,并完成填空部分,其中“作用”先不填)

结合下列材料归纳启蒙思想的作用

材料一 美国《独立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材料三 法国《人权宣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篇9:关于人教版初中历史科学和思想的力量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法国启蒙思想家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主张及其影响;英国科学家牛顿和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伟大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以培养学生树立并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在未来建设、改造社会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学生养成善于 思考、观察、动手和勤奋等进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上述思想家和科学家取得成就的过程,使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的革命。

难点:思想启蒙的火种

多媒 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

1、师生互动交流法。

2、说、评、议 结合法。

3、系统知识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订。”这些内容出自哪个国家的哪个文件?(法国《人权宣言》)

2.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美国也发 表过哪些类似的文件?(英国有《权利法案》,美国有《独立宣言》等)

欧美资本主义能够产生和发展,除了政治经济因素之外,还离不开思想文化的进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42页导读框中的内容,思考伏尔泰为什么要替卡拉辩护?由此可见欧洲启蒙思想包含着哪些进步主张?

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讲授新课

那启蒙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14世纪,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随着资本主 义萌芽的出现,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次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15世纪后半期扩大到欧洲其他国家。18世纪,法国旧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社会矛盾激化,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

由上所述,启蒙运动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二是法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伏尔泰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有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他批判天主教 会的黑暗和腐朽,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还说天主教就是“一群狡猾的 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落网”

伏尔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主张?除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和伏尔泰自己的经历有关系。下面有两则关于伏尔泰的小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说出你从故事中的出了什么结论。

路易十四死后,权利落到了摄政 王手中。有一次,摄政王为了节约开支,卖掉了皇室马厩半数的马。伏尔泰评论说,更 好的办法是裁掉朝廷里半数的蠢驴。摄政王大为恼火,一天,摄政王在公园里见到了年轻人。并对他说:“我敢打赌我能让您看到一些您从未见过的东西。”

“什么东西”

篇10:九年级上历史《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需要学生了解法国启蒙思想家以伏尔泰为代表的主张及其影响;英国科学家牛顿和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伟大贡献。

2.能力要求:一是通过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以培养学生树立并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在未来建设、改造社会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观察、动手和勤奋等进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初步能力。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分析上述思想家和科学家取得成就的`过程,使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的革命。

难点:思想启蒙的火种。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导入框部分的内容。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教会受到猛烈的抨击。这件事就发生在18世纪时期,其中出现几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

18世纪,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历史背景:18世纪,法国的旧制度衰败了,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与封建地主阶级矛盾激化。

资产阶级根据不同人的要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互相独立监督;天赋人权学说。

卢梭:否定封建王权,人民有权推翻它。(社会契约论)

影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欧洲的社会进步。

二、科学的革命

1、牛顿:天文学,17世纪下半期发现万有引力;数学,微积分的创建;力学,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牛顿三定律。

2、达尔文:1859年,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物种起源》。

3、爱因斯坦: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

篇11:科学的力量

科学的力量

一种快速诊断非典疫病的测试方法已经投入临床应用。这个消息使人们的心情为之一振。此前,我国科技工作者已经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测序,这对于人们认识并最终战胜非典疫病有着重要价值。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和非典疫病展开一场赛跑。我们相信,依靠科学的力量,一定能够降伏非典疫病。

回顾历史不难看到,人类的发展史,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与自然和疾病斗争的历史。骇人听闻的“黑死病”,也就是鼠疫,曾经困扰人类长达几个世纪,但随着细菌学研究的进展,到上个世纪中叶成了可以治愈的疾病。18世纪全球死于天花的人数据估计有1.5亿,但到了18世纪末,接种牛痘便可以有效治疗天花,最终天花被消灭。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医学家成功分离出结核杆菌,并发明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使民间俗称的“痨病”能够预防。由此可见,虽然疫病与人类相伴相生,但人类依靠科学这个强有力的武器,得以有效地控制和消灭疫病,保证了人类自身的健康。

从狂犬疫苗、卡介苗问世,到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应用于治疗,再到链霉素被发明出来,中间只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到上个世纪70年代,人类征服疫病的成就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伴随着当代高新技术的'应用,人类战胜疫病的速度越来越快,能力也越来越强。比如,人类从发现艾滋病病毒到完成病毒基因测序用了3年,而发现非典病毒到基因测序只用了3个月;再比如,以前测一次体温要用5分钟,但目前在机场、车站为乘客检测体温的热像仪、热敏仪等只要1到3秒钟。非典研究取得的进展,也向我们展示了当今医学科学的发展水平,给我们以信心和希望。当今,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加之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一切,为我国医学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一种新的原因不明的疾病,寻找其病因并开发出对症新药,到研究出预防疫苗,在过去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科学飞速发展的21世纪,人们相信这一过程会变得更短。人们的这种期盼和信心,归根到底来自对科学发展的信心,相信现代医学技术和科学方法能够像以往战胜传染病那样,为人类消除灾难,带来福音。

科学之光不但帮助人类驱散疾病的阴霾,也帮助人类走出无知和愚昧的困境。科学的突飞猛进最终归功于人类的智慧和创新。在此意义上,相信科学,就是相信人类自身,相信我们自己。爱因斯坦说:“科学通过作用于人类的心灵,克服了人类在面对自己及面对自然时的不安全感。”只要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在疫病面前我们就不会恐慌,不会退缩,更不会被打倒。科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我们对战胜非典充满信心。

《人民日报》 (04月29日第四版)

[1] [2]

篇12:初三历史教案: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初三历史教案: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_初三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

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知识经济。

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从而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

通过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解和认识。

(1)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含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现代科技革命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过程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思考并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

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启发引导思路:社会实践的需要一二二战和战后各国的需求;物质和科技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社会条件是促使新的科技革命加速到来的重要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为适应战争的需求都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研究开发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这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各垄断组织都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开发新产品,促使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与美国竞争,苏联也非常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这些情况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第二,技术与物质条件是前提条件。科技的发展有历史的继承性和连续性,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创造的技术与物质条件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更是新的科技革命的基础。

第三,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成为新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使人类的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和方法论都发生了变革,二战后初期形成的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论依据。

我们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进程中,这场革命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它到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所介绍的内容来把握。如果能够说出更多的例证当然更好。

生:(回答)

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如果按照研究领域门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等领域的变革。同学们考虑一下,这场深深影响到我们人类与以前的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特点?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生:(回答)

师: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三大特点。第一,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第二,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也不断开阔。

第三,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出现两种趋势:学科越分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综合性方向发展。例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和“星球大战计划”是国家规模的科研行动;现在的太空合作行动更是国际间的科研合作。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生:(思考并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从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要素进行思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对象的不断改进和扩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一切机器在本质上都是人类劳动的模拟,机器工具是人类双手的延伸,电了计算机则是人类大脑功能的延伸。电子计算机在直接生产过程巾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的劳动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必须由人类直接操纵的控制机器动作的机构,变成了由电子计算机操纵机器运行的自动机构,形成了包括管理在内的全盘自动比的机器生产体系。以上是导致作为生产力水平标志的生产工具方面发中的变化。

现实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是人。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以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技术,使人的劳动从直接参加生产转变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否则无法同现代化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这种要求导致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劳动者水平的提高。

生产力三要素还有劳动对象。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不仅能够以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为劳动对象进行生产,还能够制造自然界中所没有的物质材料作为劳动对象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够按照生产的需要创造大量本来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这就极大地扩展了人类劳动对象的内容。

这一切都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真理。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也就明白了尽可能提高我们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下面,我们再来分析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影响。

生:(分析并回答)

师:(引导学生依据课本上的小字进行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强化。由于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智能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业结构中的“技术密集”企业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传统的“劳动密集”企业。这种技术密集企业包括微电子、机器人、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以及现代通讯、新能源新材料工业等。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导致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是使人类日常生活发生变革。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创造的大量新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甚至影响着人类的思想道德观念。例如,现代化通讯手段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交流信息的传统方式,也在改变着传统的人际交际方式;通过国际互联网,导致人们观察、认识外部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也在发生变化;试管婴儿的诞生,有利于解决人类优生的难题,但是也给人的婚姻家庭和伦理道德带来新的`问题。对人们的家庭生活、乃至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都提出了挑战。

科技革命对人类日常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生:(回答)

师:刚才,我们所分析的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是从一个国家内部来观察的,如果把世界经济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必然会看到科技革命对国际经济格局也同样产生巨大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所了解的事实来说明这一影响。

生:(举例说明)

我们又如何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呢?请结合当今国际关系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条件来思考。

生:(思考并讨论)

师:(小结学生发言)我们已经分析了若干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是通过刻苦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高科技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将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使我们的祖国也成为现代化科技强国。

四、知识经济的初现

提出者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1、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出现。“知识经济”一词虽然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但早在七八十年代,已经有人对它加以关注了。目前在学术界,对有无“知识经济”还存在一些争议,教师在讲课时按照课文的提法说明即可。关于知识经济的概念,也按照课文中叙述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的提法。教材中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提法出自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等人的说法,他们普遍认为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提法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划分社会发展阶段,与我们常用的五种社会发展形态论有所不同。对这一情况,教师了解即可。

2、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知识经济已经初露端倪。各国之间今后的竞争,更多地取决于知识经济的发展程度。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优势的国家,将在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占据上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落后的国家,则将受制于人。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13:近代科学与文化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列举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贝多芬、梵高的艺术成就。

2.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精神,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人生理想。

3.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及对作品的分析,认识作品的价值,培养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的成就。

难点:认识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成就的价值。

导入新课

出示牛顿图片,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讲授新课

一、科学家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牛顿的主要成就和意义;

2.达尔文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牛顿主要贡献: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他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意义: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达尔文的成就:

著有《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思想

影响:

它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三)合作探究

阅读漫画,图一漫画英国神学主教为什么要讥讽达尔文?图二自然和社会法则是怎样的?

因为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观点,与上帝创造万物的观点相悖。图二的自然和社会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

篇14:近代科学与文化历史教案

过程与方法:

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的革命。列夫·高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难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应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辅以文字、图片资料。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应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依据信息得出结论。可在教学中适当地选取文字资料、图片和影音资料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教具和教法 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

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演示视频贝多芬的艺术成就简介

问题:你能说出贝多芬的哪些作品呢?

材料: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们们屈服。

问题:当时贝多芬遇到了怎样的厄运?

他是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

播放《英雄交响曲》

问题:哪一首乐曲标志着贝多芬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成熟?为什么?

生:学生认真听讲。

通过设置疑问,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填表

类别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成就

二、科学家

师讲解牛顿的事迹、牛顿的三大成就。

讲解达尔文的事迹及主要贡献。

三、文学巨匠

师讲解巴尔扎克事迹和主要成就。

设问:为什么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教师讲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渗透情感教育。

师分析其历史价值和地位。

四、音乐美术大师

多媒体出示贝多芬事迹材料。

师讲解贝多芬的事迹,及艺术成就。渗透贝多芬的顽强精神,耳聋之后坚持音乐创作。

请学生欣赏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体会它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多媒体出示梵高的事迹材料。

师讲解梵高的事迹和主要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表格和材料,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15:近代科学与文化历史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的一个定律?这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有怎样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材料展示: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设问:牛顿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成功范例。牛顿的主要成就: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及其理论贡献。设问:图一漫画英国神学主教为什么要讥讽达尔文?图二自然和社会法则是怎样的?提示:(1)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它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2)达尔文提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达尔文的理论贡献:理论著作《物种起源》;核心理论“进化论”。

目标导学二:近代文学巨匠及其文学成就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尔扎克文学作品,赏析其作品的思想内涵。材料展示:《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的经典篇目。葛朗台是个被金钱异化了的吝啬鬼,靠投机钻营发了财。为了金钱,他甚至把女儿当诱饵,诱惑求婚者,从中渔利。葛朗台弥留之际还想把神甫的镀金十字架抢到手,因用力过猛而一命呜呼。葛朗台给女儿留下了巨额财富,可女儿已失去了青春、爱情和幸福。设问:《人间喜剧》是怎样一部作品?《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怎样的社会问题?提示:《人间喜剧》是一部小说集,内容可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和金钱罪恶三大主题。《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现象。

2.引导学生读教材和漫画,说说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设问:《战争与和平》是谁的作品?作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提示:《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者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篇16:思想的力量作文

思想的力量作文

考虑到一篇文章最有利的位置不过其开头和结尾,尽管我非常不情愿放弃这最好的阵地,但出于对真理的渴慕以及所论述问题之重要性,今天,我不免遗憾地把它出让给我最钦慕的人――拿破仑和歌德。

“我的老天,如果两三年前有人对我说,命运安排我去打败拿破仑,这个令整个欧洲闻风丧胆的巨人,我会直接把口水吐到他的脸上。”俄军将领库图佐夫,在拿破仑入侵俄国之役中,以烧掉莫斯科的代价取得胜利后说道。对于拿破仑的威名,即便是那些曾经战胜过他的人也不免心存忌惮,他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力量最为强大:一种是思想,一种是剑;长久看来,思想战胜剑。”

歌德则从语言学的角度上给出了他的答案,盖其言曰:“并非语言本身有多么正确,有力,或者优美,而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力量。”

“天马行空”的“法才”,一直有个解不开的死结:散漫。但在拿破仑的麾下,他们又为什么成了一支威震欧洲的劲旅了呢?答案在于――思想。这一点,即便拿破仑战败于滑铁卢被幽囚圣在赫勒拿岛上度过其残年时,亦对其认识无比清楚。他曾感慨说:“我一生大小四十余战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给抹去了,但我有一项功绩是永垂不朽的,那就是我的《法典》。”

当谈到他的战功时,他不无遗憾――“被滑铁卢一战给抹去了”,但当谈到包含其思想的《拿破仑法典》时,他的内心却充满了自豪。

回顾漫长的历史长河,什么样的人才能在其中永存璀璨?――不过是那些携其思想的人们罢了。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越是日新月异,不断增长,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是以永生。

“登高岸而濒水伫观舟楫颠簸于海上,不亦快哉;踞城堡而倚窗凭眺两军酣战于脚下,不亦快哉;然断无任何快事堪比凌真理之绝顶,一览深谷间的谬误与彷徨、迷雾与风暴。”――培根是以永生。

“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曼德拉是以永生。

“扼杀思想的人,是最大的谋杀犯。”――罗曼・罗兰是以永生。

……

那个曾经因为一句“山不走到我这里,我就走到他那里去”穿越几千年时空而使我们铭记的亚历山大,在远征波斯之前,把自己的牲畜、奴隶,当然还包括其土地尽皆分于众人。他的一个部下不解,问他说:“伟大的统帅,您把一切分于众人,把什么留给自己?”亚历山大回答说:“希望。财富分予众人,希望留给自己,它能为我创造无穷无尽的财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战功与威名尽皆赫赫的人,在其33岁从印度河流域撤军回马其顿途中因为高烧不退不治身亡前遗令其部下说:“我死之后,在我的棺木两侧各开一个孔,让我的双手伸出棺外,以示后人:我虽终生征战,但却仍将两手空空而去。”但为他所未曾意识到的是,正是凭借着他临终时的思想,他获得了永生。在一次出巡返回的途中,他曾派随从前去询问正在一根管道里晒太阳的犬儒学派创始人――第欧根尼:“有什么是伟大的皇帝可以帮助到你的吗?”令他感到意外的是,第欧根尼回答说:“您挡住我的阳光了。”这让这位年少气盛的统帅羡慕不已,以至于回到他的王宫后,不无感慨地跟他的随从说:“如果我不是压力山大,我宁愿是第欧根尼。”

什么是思想的力量?借助于语言的载体,不但使其自身,而且也使那个创造了它的人,穿越千年、万年,乃至于千万年,在人类灿烂的文明星河中永存不朽!

思想的力量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历史教案

科学的力量优秀作文

大班科学:纸的力量

共青团“思想的力量”主题心得体会

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

关于夏朝和商朝历史教案合集

共青团“思想的力量”个人心得优秀

九年级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历史教案(合集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历史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