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香四溢莲文化的魅力》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哲誉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莲香四溢莲文化的魅力》教案(共含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哲誉碧”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莲香四溢莲文化的魅力》教案

篇1:《莲香四溢──莲文化的魅力》

《莲香四溢──莲文化的魅力》

《莲香四溢──莲文化魅力探寻》教学设计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实验学校 张建伟

目标分析

1.通过对有关莲花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探讨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生能用文字、图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情景创设

对于居住在南粤的学生而言,莲花属不常见植物,因此举行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参观公园里的莲花,为学生提供一次身临其境观察莲花、欣赏莲花的机会。

活动课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

请全班同学上网查找有关莲花的资料,注重搜集“莲文化的历史”“咏莲诗文”“莲花的别名”“莲花植物特性”“莲花名胜”“莲花民俗”等方面的信息,以语文活动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生动的形式展示成果。

二、活动阶段

第一阶段:室外活动

1.欣赏莲花、了解莲花。

前往公园,观赏莲花,细心观察,与从书籍上、网络上了解的有关莲花的习性、特点、品种、用途等知识相联系,了解莲花,每个语文活动小组将现场介绍莲花的一个部位的特点,并说明其价值所在。

2.描画莲花。

通过欣赏、观察,写一写你心中的莲花,画一画你眼中的莲花(不同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选择不同的形式),现场展示。

展示过程中,作者要向大家介绍他所写或所画的莲花表现出怎样的神韵和气质。

第二阶段:室内活动

[板块一]“莲花诗赋”

在同学们搜集的众多关于莲花的诗歌、文章、图画、图片中,选择其一和你在室外活动中描写的或描画的莲花相配,为画配诗,为文配画,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思索今人和前人对莲花认识的共性。

在这一活动中,提倡有不同见解的阐发,也许你心目中的莲花的气质与神韵不同于传统的思维定式,可以大胆地说出来。

同学们共同探讨在中国文学、绘画中莲花的共同特点何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莲花寄予了哪些美好的象征?在外国文学和绘画中莲花具有怎样的意义,从这个角度对中西文化做一个比较。

[板块二]“莲花史记”

莲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下迄今天,可谓渊源流长,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分别介绍莲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

(1)莲文化的起源──新石器时代

(2)莲文化的形成──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3)莲文化的发展──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4)莲文化的兴盛──隋唐至明清时期

(5)莲文化的.光大──近代

莲花的发展史几乎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我们探究一下莲文化历尽大浪淘沙式的历史沧桑,至今依然很好地留存下来的原因何在?

同学们分组讨论,旁征博引,发表见解,形成共识。

[板块三]“莲花生活”

在你生活的天地里,有许多与莲花有关的事物或现象,比如深圳有座人所共知的莲花山,深圳的出租车的招牌灯是莲花形的,6月24日是莲花的生日,人们常常用藕断丝连来形容爱情……请你再列举一些与莲花有关的民俗、典故、传说、风景、饮食等等,用多媒体幻灯片或手抄报形式向学生介绍。

请学生探究一下莲花与大众生活的密切关系,莲文化的传播对于中华民族心理的影响,今人该如何继承中国的莲文化。

(以上三大板块将由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莲花仙子与莲花博士来主持、贯穿。)

《莲香四溢──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莲香四溢──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

《莲香四溢──莲文化魅力探寻》教学设计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实验学校 张建伟

目标分析

1.通过对有关莲花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探讨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生能用文字、图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情景创设

对于居住在南粤的学生而言,莲花属不常见植物,因此举行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参观公园里的莲花,为学生提供一次身临其境观察莲花、欣赏莲花的机会。

活动课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

请全班同学上网查找有关莲花的资料,注重搜集“莲文化的历史”“咏莲诗文”“莲花的别名”“莲花植物特性”“莲花名胜”“莲花民俗”等方面的信息,以语文活动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生动的形式展示成果。

二、活动阶段

第一阶段:室外活动

1.欣赏莲花、了解莲花。

前往公园,观赏莲花,细心观察,与从书籍上、网络上了解的有关莲花的习性、特点、品种、用途等知识相联系,了解莲花,每个语文活动小组将现场介绍莲花的一个部位的特点,并说明其价值所在。

2.描画莲花。

通过欣赏、观察,写一写你心中的莲花,画一画你眼中的莲花(不同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选择不同的形式),现场展示。

展示过程中,作者要向大家介绍他所写或所画的莲花表现出怎样的神韵和气质。

第二阶段:室内活动

[板块一]“莲花诗赋”

在同学们搜集的众多关于莲花的诗歌、文章、图画、图片中,选择其一和你在室外活动中描写的或描画的.莲花相配,为画配诗,为文配画,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思索今人和前人对莲花认识的共性。

在这一活动中,提倡有不同见解的阐发,也许你心目中的莲花的气质与神韵不同于传统的思维定式,可以大胆地说出来。

同学们共同探讨在中国文学、绘画中莲花的共同特点何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莲花寄予了哪些美好的象征?在外国文学和绘画中莲花具有怎样的意义,从这个角度对中西文化做一个比较。

[板块二]“莲花史记”

莲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下迄今天,可谓渊源流长,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分别介绍莲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

(1)莲文化的起源──新石器时代

(2)莲文化的形成──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3)莲文化的发展──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4)莲文化的兴盛──隋唐至明清时期

(5)莲文化的光大──近代

莲花的发展史几乎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我们探究一下莲文化历尽大浪淘沙式的历史沧桑,至今依然很好地留存下来的原因何在?

同学们分组讨论,旁征博引,发表见解,形成共识。

[板块三]“莲花生活”

在你生活的天地里,有许多与莲花有关的事物或现象,比如深圳有座人所共知的莲花山,深圳的出租车的招牌灯是莲花形的,6月24日是莲花的生日,人们常常用藕断丝连来形容爱情……请你再列举一些与莲花有关的民俗、典故、传说、风景、饮食等等,用多媒体幻灯片或手抄报形式向学生介绍。

请学生探究一下莲花与大众生活的密切关系,莲文化的传播对于中华民族心理的影响,今人该如何继承中国的莲文化。

(以上三大板块将由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莲花仙子与莲花博士来主持、贯穿。)

篇3:莲文化的魅力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重点】

搜集、筛选资料;组织讨论会。

【课时安排】

三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介绍、推荐有关莲文化的书籍、网站,激发学生兴趣。站在学生的角度,制作一个有关莲科学的PPT演示文稿范本。学生准备分组,在对莲进行科学探究时,将学生分为分别探究莲的历史、莲叶防水和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莲生长繁殖之谜、千年古莲发芽之谜的五个大组,分别查找、筛选五个主题的资料。小组选出组长,并制作为期两周的活动计划。小组同学互相协作,分工合作,将查找及筛选的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自愿报名成立讨论会组委会,设计讨论会章程。包括讨论目的、讨论内容、讨论方式的确定,讨论参与者的评价标准(老师把关),形成《讨论章程》。“莲文化”比赛会的前期准备工作。

【活动设计理念】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北宋 周敦颐)是对莲的绝妙写照,古往今来,流传下来无数的表现、歌颂莲的佳作。之所以莲为众多文人钟爱,是因为我们赋予莲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莲,是中国传统审美架构中光彩夺目的碧玉,也是中国文人不甘流于世俗、执着追求高洁品质的真实写照。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大胆尝试。我们既不能将它看作是一堂传统的语文“传道授业”课,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等同于一次轻松而热闹的班队活动。

何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它要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其次它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再次是强调多种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多种学习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多元文化激烈碰撞。

这里我们要设计的就是这样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预期达成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以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的实践活动,对中国莲文化进行认知、体验、感悟和表述,培养语文学习必需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活动步骤分解】

为达成目标,计划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一、感知环节

观察、阅读、体验

二、感悟环节

对比、分析、思考

三、表达环节

述说、抒发、阐明

四、评价环节

总结、考核、鼓励

一、感知环节

(一)准备阶段

1、参加本活动的相关学科指导老师(包括语文、生物、美术等)的准备工作:搜集筛选资料,对要指导的内容和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预案。

(尽管我们强调教师应该是一个冷静指导者,但如果一个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可能发生的情况没有充分准备的话,那就只能是一个无能为力的局外人。

新课程需要能综合多学科知识教学的“一专多能”型的教师,在课改实验初期可以通过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促进各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提高教师的“跨学科”能力。)

2、结合本册课本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观察的方法。例如:如何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和书籍,如何在互联网上搜索需要的信息,如何记观察笔记等等。并开始着手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

(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云:磨刀不误砍柴功。)

3、向学生简要介绍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莲文化的魅力,明确研究总目标和基本方法。

(点到为止,让学生明确将要做什么,怎样着手,要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有这一步骤与发挥学生主体性并不矛盾,只有有了一定的“约束”,学生才能更好地“自由”发挥,尽情表现。)

4、在老师说明分组要求和原则后,学生根据需要自由分组,组成“探究小组”。

(分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既鼓励个人目标的达成,又强调集体目标的实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人人参与,人人进步;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二)活动阶段

1、欣赏莲、了解莲(生物教师指导)

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前往公园观赏莲。细心观察,与从书本和网络上了解到的有关莲的习性、特点、品种、用途等知识相联系,分组探讨,现场介绍莲花的某一部分的特点,并说明其价值所在。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栽培莲,写好种植观察记录。

(要求有清晰的观察、说明的思路和步骤。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能忽视的。)

2、莲的绘画、摄影(美术教师指导)

通过观察、欣赏,用画笔或者相机表现眼前的莲。学会捕捉能给人一美好遐想或深刻感悟的瞬间、部分。画的形式不拘一格。整理后用展板展出。

(和上面的一个活动相映成趣,上面的活动适合理性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关注事物的自然属性,而这一个活动适合偏向于感性思维方式的学生。)

以上两个活动学生小组可以自由选择期中一个在假期完成。

3、追根溯源,自主探究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提供参考课题,各小组自主选择

①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②咏莲文学作品赏析

③关于莲的名胜古迹

④莲与佛教

⑤关于莲的传说故事

随着对莲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的目光渐渐由莲本身转移到莲的社会属性,也就是莲的人文价值。

这是接近真理的关键阶段,在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要进入下一环节)

二、感悟环节

分小组活动(一课时)学生充分、自由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主题的挖掘和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分小组学习采用“半开放式”,即全班确定一个共同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学习主题,然后由学生选择一个在该主题范畴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小组研究的题目可以重复,每个题目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合作研究,易于达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效果,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全年级同步开展时,还可以鼓励跨班级合作。)

三、表达环节

语文教师指导小论文写作常识(1/2课时)

各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小论文)

汇报形式:

1、展板:图片、文字、美术作品

2、赛诗会

3、小论文交流评比

(这一环节正是体现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的区别所在,即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把自己所观、所感,经过思维加工,流畅地、生动地表达出来。)

四、评价环节

评价方式的改变:

1、个人自评

2、小组自评

3、小组互评 综合评定等级,颁发“结题证书”

4、指导老师评价

5、观摩者评价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的特征是'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例如: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内容、频次、效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等,都应当成为对集体的过程评价的重要观察视角;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小组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如何与同伴互助合作,个人对课题研究的贡献(是否有创新),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集体研究结果的作用等等,则应当成为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的视角。)

篇4:莲文化的魅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整理、探究,培养学生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通过对莲文化的研究,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探究事物的习惯,掌握探究事物的方法,并学会围绕共同话题进行讨论,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4、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辅助手段

1、请全班同学上网查找有关莲花的资料,注重搜集“莲文化的历史”“咏莲诗文”“莲花的别名”“莲花植物特性”“莲花名胜”“莲花民俗”等方面的信息,以语文活动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

2、观赏莲花,细心观察,画一画你眼中的莲花,写一写你心中的莲花。

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翻开中国的文化史,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清香,默默地感动,在我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朵奇葩格外的引人注目,那就是莲。在文学作品中,莲被赋予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深情等品质。莲文化的魅力实在无穷,今天的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踏上莲之旅列车,去探寻莲文化的魅力

第一车厢:《进荷花家族》

莲又叫荷,莲的名称有好多种,首先让我们来认识莲的名称―

1莲之名

2莲之说

通过这些美丽的传说可以想像莲这种植物存活至今应有着悠久的历史,

3、莲之史

一亿三千五百万年,经过一次次的劫难,莲存活下来,品种也由几种发展到现在的几百种,接下来我们就认识三种有代表性的品种。

4莲之品

5莲之用

莲的用途极广,自叶至茎、自花至实,它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全部贡献给人类,那么现在我们就把莲分为莲花、莲子、莲叶、莲藕四部分,科学地探究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

1、请你列举一些与莲有关的著名饮食。(至少三种)

2、吃喜宴时为什么一定有莲子百合糖水?

第二车厢:《赏荷花风情》

现在,让我们来放松一下,欣赏一下莲的千姿百态――

6莲之美――

亭亭玉立的荷花,飘飘荡荡的荷叶,丝丝缕缕的清香,组成了一支清新的夏日乐章。身置其境,看薰风翻背,赏黛玉交映,无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被眼前的清凉世界陶醉。

7莲之诗

(1)诗句填空游戏。在下面横线上填有关荷的词语。

通过同学们的游戏,我们感觉到莲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感受到莲文化的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意味无穷,下面,我们再从朗诵古诗词的角度,来感受一下莲文化的魅力

(2)欣赏配乐朗诵。由小组推荐代表,作品自选,内容是咏莲的文章,古今不限。

8莲之语

9莲之曲

第三车厢:《探荷花之谜》

关于莲,我们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

10莲之迷

(1)千年古莲发芽之谜

(2)莲叶防水和自洁之谜

(3)水浮莲在什么时候生长、繁殖特别快?

(4)为什么会有藕断丝连的现象呢?

11莲与佛

第四车厢:《抒荷花之情》

通过以上的探究,我们对莲应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请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12莲之议

观点一、“出淤泥而不染”

观点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3莲之画

14莲之文好自己。始终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三、结束语

莲花在淤泥里孕育,在阳光里生长,在高温里盛开,在清风里结实。莲之魂,飘在诗歌里,行在书画里,定格在照片里,它属于水,它属于阳光,它属于爱它的人,它更属于神秘的宇宙……让我们用我们聪明的头脑、勤劳的双手,让莲文化魅力永存!

荷之别名――以生长习性命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以其圣洁高雅气质命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

藕之别名――玉节、玉玲珑、玉臂龙。

莲子别名――玉蛹、湖目。

学生:并蒂莲的传说

荷花姑娘的传说

九眼莲的传说

“宝莲灯”故事

八仙过海中的荷仙姑

哪叱死后生还莲花化身

第一种是大型荷花

第二种是睡莲

第三种是碗莲品种

莲瓣能治暑热消渴,莲心能清火安神,莲房能消淤止血。荷花更是绿化、美化、净化我们环境的贵重之花

荷叶同样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在药用上能清暑解热。莲叶防水和自洁的特点发明了一种表面完全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

藕肉质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淀粉,营养丰富,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食品。藕节可药用治便血、藕粉又能清热消暑。

做为中药莲子有健脾止泻的作用,做为食用“莲子粥”可以滋补身体,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学生展示实物或收集的图片、邮票、挂历、明信片等

荷叶罗裙一色裁向脸两边开。

更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

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还荡桨。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举

红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接天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乃知红,得清净名。

弄舟A来南塘水,荷叶映摘。

学生朗诵自己收集的诗文

师生对谜语、歇后语、对子

学生唱几句有关莲的歌曲

学生展示收集成果

学生讨论

同学们的阐述各有各的道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出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周围有好的榜样,那么我们要向他学习,以求得自己的进步,如果身边存在不良的风气,那么我们就要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坚持做

同学们用自己的画笔来表现心中的荷花。画完后并写一段文字

以“我心目中的莲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说明莲的科学知识或写一篇关于赏莲的游记或发表对莲的看法或抒发对莲的情感等

激情导入创设情感

对中国莲文化进行认知、体验、感悟和表述

了解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

培养语文学习必需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对有关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篇5:莲文化的魅力教案

目标分析

1.通过对有关莲花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探讨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生能用文字、图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情景创设

对于居住在南粤的学生而言,莲花属不常见植物,因此举行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参观公园里的莲花,为学生提供一次身临其境观察莲花、欣赏莲花的机会。

活动课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

请全班同学上网查找有关莲花的资料,注重搜集“莲文化的历史”“咏莲诗文”“莲花的别名”“莲花植物特性”“莲花名胜”“莲花民俗”等方面的信息,以语文活动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生动的形式展示成果。

二、活动阶段

第一阶段:室外活动

1.欣赏莲花、了解莲花。

前往公园,观赏莲花,细心观察,与从书籍上、网络上了解的有关莲花的习性、特点、品种、用途等知识相联系,了解莲花,每个语文活动小组将现场介绍莲花的一个部位的特点,并说明其价值所在。

2.描画莲花。

通过欣赏、观察,写一写你心中的莲花,画一画你眼中的莲花(不同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选择不同的形式),现场展示。

展示过程中,作者要向大家介绍他所写或所画的莲花表现出怎样的神韵和气质。

第二阶段:室内活动

“莲花诗赋”

在同学们搜集的众多关于莲花的诗歌、文章、图画、图片中,选择其一和你在室外活动中描写的或描画的莲花相配,为画配诗,为文配画,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思索今人和前人对莲花认识的共性。

在这一活动中,提倡有不同见解的阐发,也许你心目中的莲花的气质与神韵不同于传统的思维定式,可以大胆地说出来。

同学们共同探讨在中国文学、绘画中莲花的共同特点何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莲花寄予了哪些美好的象征?在外国文学和绘画中莲花具有怎样的意义,从这个角度对中西文化做一个比较。

“莲花史记”

莲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下迄今天,可谓渊源流长,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分别介绍莲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

(1)莲文化的起源──新石器时代

(2)莲文化的形成──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3)莲文化的发展──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4)莲文化的兴盛──隋唐至明清时期

(5)莲文化的光大──近代

莲花的发展史几乎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我们探究一下莲文化历尽大浪淘沙式的历史沧桑,至今依然很好地留存下来的原因何在?

同学们分组讨论,旁征博引,发表见解,形成共识。

“莲花生活”

在你生活的天地里,有许多与莲花有关的事物或现象,比如深圳有座人所共知的莲花山,深圳的出租车的招牌灯是莲花形的,6月24日是莲花的生日,人们常常用藕断丝连来形容爱情……请你再列举一些与莲花有关的民俗、典故、传说、风景、饮食等等,用多媒体幻灯片或手抄报形式向学生介绍。

请学生探究一下莲花与大众生活的密切关系,莲文化的传播对于中华民族心理的影响,今人该如何继承中国的莲文化。

(以上三大板块将由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莲花仙子与莲花博士来主持、贯穿。)

篇6:莲文化的魅力教案

一、教育目标:

1.通过品莲、议莲等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莲文化的研究,学习莲的高洁品质,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理论依据:

由课文《爱莲说》引发的探索“莲文化的魅力”,学习莲的高洁品质的主题教育。

三、前期准备:

本次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指导探索实践体验

指导学生以五到七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有分工、有

合作地从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现实生活、莲与科学知识等方面去搜集、和探究。

(1)莲的名称(含学名、别名、美称等)

(2)莲的历史、品种

(3)莲的图片。

(4)莲的美食和药用

(5)莲的名胜古迹

(6)莲的诗文、故事、传说

(7)莲与佛教的关系

(8)通过对莲的观察与欣赏,以“我心目中的莲花”为题,写一文章;或画一幅画;

(9)以手抄报或制作幻灯形式介绍具有莲品质中华名人小故事。

(10)用三两句话来谈谈我该如何继承并发扬的莲文化。

第二阶段:成果汇报资源共享

四、教育过程:

(一)导入:

(二)板块一:《我心目中的莲花》――学生作品展

学生美术作品展:书法、图画等

(三)板块二:《莲花知识知多少》――莲花知识赛

(四)板块三:《“莲花”诗画会 》――品莲之脱俗

(五)板块四:《莲与生活》 ――议莲之高洁

五、活动后续:

以《我心目中的莲花》为题,写一随笔。

篇7:《莲文化的魅力》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育目标:

1.通过品莲、议莲等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莲文化的研究,学习莲的高洁品质,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理论依据:

由课文《爱莲说》引发的探索“莲文化的魅力”,学习莲的高洁品质的主题教育。

三、前期准备:

本次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指导探索实践体验

指导学生以五到七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有分工、有

合作地从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现实生活、莲与科学知识等方面去搜集、整理和探究。

(1)莲的名称(含学名、别名、美称等)

(2)莲的历史、品种

(3)莲的.图片。

(4)莲的美食和药用

(5)莲的名胜古迹

(6)莲的诗文、故事、传说

(7)莲与佛教的关系

(8)通过对莲的观察与欣赏,以“我心目中的莲花”为题,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画;

(9)以手抄报或制作幻灯形式介绍具有莲品质中华名人小故事。

(10)用三两句话来谈谈我该如何继承并发扬中国的莲文化。

第二阶段:成果汇报资源共享

四、教育过程:

(一)导入:

(二)板块一:《我心目中的莲花》——学生作品展

学生美术作品展:书法、图画等

(三)板块二:《莲花知识知多少》——莲花知识赛

(四)板块三:《“莲花”诗画会 》——品莲之脱俗

(五)板块四:《莲与生活》 ——议莲之高洁

五、活动后续:

以《我心目中的莲花》为题,写一篇随笔。

篇8:莲文化的魅力(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莲文化的魅力(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活动设计理念】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北宋周敦颐)是对莲的绝妙写照,古往今来,流传下来无数表现、歌颂莲的佳作。之所以莲为众多文人钟爱,是因为我们赋予莲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莲,是中国传统审美中光彩夺目的碧玉,也是中国文人不甘流于世俗、执着追求高洁品质的真实写照。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大胆尝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它要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其次它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再次是强调多种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多种学习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多元文化激烈碰撞。听说读写融于一体,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中,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预期达成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以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的实践活动,对中国莲文化进行认知、体验、感悟和表述。了解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对有关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培养语文学习必需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活动步骤分解】

(一)            准备阶段

1、结合本册课本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观察的方法。

(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云:磨刀不误砍柴功。)

2、向学生简要介绍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莲文化的魅力,明确研究总目标和基本方法。

(让学生明确将要做什么,怎样着手,要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

3、布置全班同学查找搜集有关莲花的资料,注重搜集“莲文化的历史”“咏莲诗文”“莲花的别名”“莲花植物特性”“莲花名胜”“莲花民俗”等方面的信息。以语文活动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生动的形式展示成果。 并请参加本活动的相关学科指导老师(包括语文、生物、美术等)做好准备工作:搜集筛选资料,对要指导的内容和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预案。

(我们强调教师应该是一个学习的指导者,但如果一个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可能发生的情况没有充分准备的话,那就只能是一个无能为力的局外人。在农村,受条件的限制,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是十分有限的。大部分资料来源全靠教师先搜集,然后再传授给学生。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

利用放大周假,我和学生们一起开始了资料的搜集工作。利用网络,我下载了大量的与荷花有关的资料和图片,然后将他们做成了两个课件。一个课件侧重对莲的欣赏,另一个课件则侧重介绍莲有关的知识。由于我们生活的环境并不盛产莲花,为了让学生对莲有进一步直观的认识,我在书店里购买了介绍了莲的VCD碟片,并利用电脑将它们制成了几个小视频短片。便于在活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

4、在说明分组要求和原则后,学生根据需要自由分组,组成“探究小组”。

(分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既鼓励个人目标的达成,又强调集体目标的实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人人参与,人人进步;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二)活动阶段

1、莲的绘画、摄影、视频作品欣赏: 观莲

(由于我们生活的环境并不盛产莲花,为了让学生对莲有直观的感受,我在书店里购买了介绍了莲的VCD碟片,在活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使学生对莲有了进一步的直观认识)

2、追根溯源,自主探究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说莲

提供参考课题,各小组自主选择,完成资料的搜集、筛选、整理。

①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②咏莲文学作品赏析

③关于莲的名胜古迹

④莲与佛教

⑤关于莲的传说故事

……(同样受条件的限制,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搜集的资料往往是极其有限的。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既要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又要让学生了解荷花的有关知识,我将在网上下载的大量文字资料打印下来,没有经过任何整理交到课代表手里,然后由班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完成各个课题的资料的筛选整理。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向课代表借阅资料,找出自己所需要的部分并整理出来,形成比较规范的文字。由于没有喷墨打印机,无法打印图片,图片资料整理由教师整理并制成课件在展示课堂上随学生成果一起展示)

3、感悟环节,莲花诗赋:诵莲

(随着对莲探究的深入,研究者的目光渐渐由莲本身转移到莲的人文价值。古往今来,流传下来无数表现、歌颂莲的佳作,这个环节由学生将搜集整理的与莲有关的美文、传说展示给大家,学生在美文欣赏中进一步感受莲的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

4、表达环节:赏莲、颂莲

各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汇报形式:

1、展板:图片、文字、美术作品

2、传说故事会

3、赛诗会

3、视频欣赏

课堂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花吗?你最喜爱的是什么花?为什么会喜欢它?你喜欢莲花吗?

师语:莲是一种在中国许多地方都广为种植的水生花卉,它的花大而形态优美,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古往今来,留下了无数表现莲、歌颂莲的佳作。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去走进莲、了解莲、感受莲文化的魅力。

二、师生活动

1、           观莲

师语: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个介绍莲的短片。

播放视频短片:《走近莲》。

2、了解莲

师语:25前,人们就已经把野生莲花进行了人工栽培,为的就是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莲花的芳姿。莲在我国各地被广泛种植,给祖国大地增添了许多清丽柔和的色调。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存环境、生长习性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进一步的.了解与莲的历史、栽培、品种等相关的知识。

播放视频短片《了解莲》

3、            莲文化探胜

师语:一池清莲,一池美丽。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莲,感受莲文化的魅力!

播放课件:《莲文化的魅力》

荷花清香优美,荷叶碧绿如盖,很早人们就已经开始用荷花来美化生活的环境。首创中国用荷美化街景的是北宋。师介绍“北宋用荷花美化街景”。

下雨天的时候,人们都会撑起一把把漂亮的雨伞,雨伞有点像什么?师介绍“鲁班按荷发明雨伞”

荷花也一直是画家笔下的爱物。师介绍“保存最早的荷花绘画”“中国首套荷花邮票”。

莲子成熟的季节,江南水乡的采莲女们乘着鱼船,穿行在荷田里。他们一边采莲,一边唱着优美动听的采莲曲。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采莲曲是汉代乐府中记载的《相和曲 》。师介绍 “最早的咏荷乐曲”

课件出示《采莲曲》(王昌龄)

学生齐诵读。学生探究:这一段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情景?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将这幅情景描绘出来)

探究:诗人在这篇文章中表现的是一种感情?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探究结束,生齐背诵。

在人们栽培莲的过程中也流传下来许多和莲有关的优美传说。

引导学生讲诉和莲有关的传说故事。

莲与佛也有着极其久远的渊源,大家知道佛教为什么会选择莲花吗?

生探究,师小结“莲与佛教的联系”

出示图片《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案 》

学生探究: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案为什么会选择荷花?

在学生探究之后,师出示课件,引导普通话较好的同学对照课件介绍。

莲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格魅力。周墩颐在《爱莲说》里写到:“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这是赞美香远益清的莲。在你读过的有关莲的古今诗文中,可以看出莲通常被赋予哪些含义?在你看来,莲有哪些品质值得人们赞美?      ( 探究结束,生齐诵读或背诵《爱莲说》)

师小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位列我国十大名花之列,被人们称为花中的君子。一池清莲,一池美丽。荷花是圣洁、和平、吉祥的象征。愿同学们学习荷花的品质,做一个高洁的人。烟雨空蒙的江南,水光潋滟的江南,莲的风景让人神往。让我们在江南采莲曲的优美旋律中,再次走进美丽的莲。

结束:在“采莲曲”的乐曲中欣赏课件《赏荷》。

布置练习:(选做一题)

1、以“          的莲”为题写作。450字左右。

2、试发挥想像,为采莲姑娘们编一首《采莲曲》,最好有词有曲。然后唱给班上同学听听

(这一环节正是体现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的区别所在,即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把自己所观、所感,经过思维加工,流畅地、生动地表达出来。)

(三)、评价环节

评价方式:

1、个人自评

2、小组自评

3、小组互评             综合评定等级,颁发“结题证书”

4、指导老师评价

5、观摩者评价

篇9: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了解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活动重点搜集、筛选资料;组织讨论会。课时安排

三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介绍、推荐有关莲文化的书籍、网站,激发学生兴趣。站在学生的角度,制作一个有关莲科

学的PPT演示文稿范本。学生准备分组,在对莲进行科学探究时,将学生分为分别探究莲的历史、莲叶防水和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莲生长繁殖之谜、千年古莲发芽之谜的五个大组,分别查找、筛选五个主题的资料。小组选出组长,并制作为期两周的活动计划。小组同学互相协作,分工合作,将查找及筛选的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自愿报名成立讨论会组委会,设计讨论会章程。包括讨论目的、讨论内容、讨论方式的确定,讨论参与者的评价标准(老师把关),形成《讨论章程》。“莲文化”比赛会的前期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导入阶段

播放朱自清的《荷塘月色}}VCD,激发学生热情,初步感受文人笔下的荷的魅力。■出示活动目标展示评价阶段提出展示要求:口齿清楚,主题清晰;内容翔实,实事求是;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小组将各自制作的相关主题的PPT演示文稿向全班展示交流。小组按照展示要求,进行评价。老师总结,与学生一起对小组前段工作予以等级的界定■布置作业

将你查找到的资料写成200字的短文,要求保留原文的主旨内容。

第二课时讨论会的组织与讨论:    .组委会组长宣读《讨论会章程》讨论目的:培养同学们的协作能力,思维论辩能力。感受莲被赋予的高贵品质。讨论内容:宣布讨论题内容,培养学生辩证的、联系的思维方式。讨论方式:小组讨论与班级讨论相结合。讨论评价标准:要求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宣布讨论准备开始。小组分组选择讨论题,将选择同样讨论题的小组编为一个方阵(以课本前两个讨论题为主)    .小组长速记分组讨论学生讨论过程,整理讨论记录。上交作为过程评价的依据选出中心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总结小组讨论结果讨论会组委会根据评价标准对每个小组的工作进行等级界定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将讨论会的所思所感所想写下来。500字左右。

第三课时组织关于莲文化比赛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自行选择参赛形式配乐朗诵。(5分)诗词赏析。(6分)课件展示。(7分)自创美术绘画展示。(8分)自创音乐作品展示。(9分)自创舞蹈作品展示。(10分)自创相声、小品展示。(12分)参加莲文化比赛会者每人送底分100分,然后选择参赛形式。每多选一次参赛形式参赛者加2分,同时加上每个参赛形式的基本分,提倡小组合作。三人以上为单位集体参赛者,送基本分10分。每人所得分数按全班人数1:2:3(以60人记)的比例作三个等级记录于每一个人的过程性评价记录册。学生参赛展示阶段,成立评审团,评价审定参赛者的作品内容、形式、主题几个方面,并于现场学生指名点评。(学生就其评价给予分数定位)老师总结布置作业上交以上展示的电子作品。(舞蹈作品交录像资料)每人写一份有关莲文化的活动小结,要求600字以内。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在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受到了文人所赋予的莲的高贵品质,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同时,较好地完成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活动目标。

《莲文化的魅力》活动方案设计及讲解

【活动设计理念】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北宋 周敦颐)是对莲的绝妙写照,古往今来,流传下来无数的表现、歌颂莲的佳作。之所以莲为众多文人钟爱,是因为我们赋予莲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莲,是中国传统审美架构中光彩夺目的碧玉,也是中国文人不甘流于世俗、执着追求高洁品质的真实写照。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大胆尝试。我们既不能将它看作是一堂传统的语文“传道授业”课,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等同于一次轻松而热闹的班队活动。

何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它要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其次它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再次是强调多种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多种学习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多元文化激烈碰撞。

这里我们要设计的就是这样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预期达成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以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的实践活动,对中国莲文化进行认知、体验、感悟和表述,培养语文学习必需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活动步骤分解】

为达成目标,计划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环    节 操    作

一、感知环节

观察、阅读、体验

二、感悟环节

对比、分析、思考

三、表达环节

述说、抒发、阐明

四、评价环节

总结、考核、鼓励

一、感知环节

(一)准备阶段

1、  参加本活动的相关学科指导老师(包括语文、生物、美术等)的准备工作:搜集筛选资料,对要指导的内容和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预案。

(尽管我们强调教师应该是一个冷静指导者,但如果一个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可能发生的情况没有充分准备的话,那就只能是一个无能为力的局外人。

新课程需要能综合多学科知识教学的“一专多能”型的教师,在课改实验初期可以通过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促进各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提高教师的“跨学科”能力。)

2、结合本册课本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观察的方法。例如:如何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和书籍,如何在互联网上搜索需要的信息,如何记观察笔记等等。并开始着手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

(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云:磨刀不误砍柴功。)

3、向学生简要介绍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莲文化的魅力,明确研究总目标和基本方法。

(点到为止,让学生明确将要做什么,怎样着手,要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有这一步骤与发挥学生主体性并不矛盾,只有有了一定的“约束”,学生才能更好地“自由”发挥,尽情表现。)

4、在老师说明分组要求和原则后,学生根据需要自由分组,组成“探究小组”。

(分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既鼓励个人目标的达成,又强调集体目标的实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人人参与,人人进步;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二)活动阶段

1、欣赏莲、了解莲(生物教师指导)

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前往公园观赏莲。细心观察,与从书本和网络上了解到的有关莲的习性、特点、品种、用途等知识相联系,分组探讨,现场介绍莲花的某一部分的特点,并说明其价值所在。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栽培莲,写好种植观察记录。

(要求有清晰的观察、说明的思路和步骤。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能忽视的。)

2、  莲的绘画、摄影(美术教师指导)

通过观察、欣赏,用画笔或者相机表现眼前的莲。学会捕捉能给人一美好遐想或深刻感悟的瞬间、部分。画的形式不拘一格。整理后用展板展出。

(和上面的一个活动相映成趣,上面的活动适合理性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关注事物的自然属性,而这一个活动适合偏向于感性思维方式的学生。)

以上两个活动学生小组可以自由选择期中一个在假期完成。

3、追根溯源,自主探究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提供参考课题,各小组自主选择

①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②咏莲文学作品赏析

③关于莲的名胜古迹

④莲与佛教

⑤关于莲的传说故事

……

(随着对莲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的目光渐渐由莲本身转移到莲的社会属性,也就是莲的人文价值。这是接近真理的关键阶段,在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要进入下一环节)

二、感悟环节

分小组活动(一课时)学生充分、自由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主题的挖掘和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分小组学习采用“半开放式”,即全班确定一个共同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学习主题,然后由学生选择一个在该主题范畴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小组研究的题目可以重复,每个题目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合作研究,易于达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效果,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全年级同步开展时,还可以鼓励跨班级合作。)

三、表达环节

语文教师指导小论文写作常识(1/2课时)

各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小论文)

汇报形式:1、展板:图片、文字、美术作品

2、赛诗会

3、小论文交流评比

(这一环节正是体现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的区别所在,即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把自己所观、所感,经过思维加工,流畅地、生动地表达出来。)

四、评价环节

评价方式的改变:

1、个人自评

2、小组自评

3、小组互评             综合评定等级,颁发“结题证书”

4、指导老师评价

5、观摩者评价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的特征是“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例如: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内容、频次、效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等,都应当成为对集体的过程评价的重要观察视角;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小组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如何与同伴互助合作,个人对课题研究的贡献(是否有创新),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集体研究结果的作用等等,则应当成为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的视角。)

《莲香四溢──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

莲文化的魅力教学反思

综合性活动《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3

初二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莲文化的魅力

粽香四溢端午节作文500字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莲文化的魅力

莲山课件教案

莲作文

粽香四溢的端午节500字作文

啊,茶香四溢的日子作文

《莲香四溢莲文化的魅力》教案(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莲香四溢莲文化的魅力》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