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幺力儿园片反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论文(共含1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幺力儿园片反”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篇1: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英语书面表达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想正确地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没有语法规范是做不到的。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表达习惯上有所不同,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想学好英语就必须把英语语法的基础打好。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两种不良倾向

1.对语法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有足够实际交际语言的刺激,学生自然会获得该语言的语法知识。现如今一提到语法教学,人们就会想到枯燥、应试教育等说法,淡化语法教学成为普遍现象。虽然一些学校以此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学生真正用英语交际时,一些常见的口语表达也会出现语法的错误。所以,提高教师对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视程度是非常必要的。

2.死记语法的现象依旧存在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因为教师们当年在学习外语的时候,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法教学,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把语法教学当作帮助学生掌握外语的主要方法,一些教师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这种倾向,在有些学校至今仍然存在。

二、优化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1.借助情景来优化英语语法教学

传统的语法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显然这种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些学生甚至感到上英语语法课简直就是在坐牢。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创新教学过程,设计有趣的情境。比如在讲“behave”的动名词转换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化身为26个英文字母的活动,让其中几个同学组合成“behave”,然后再组合成名词形式“behavior”,这样在变换后增加了什么字母,减少了什么字母,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2.通过模仿来优化英语语法教学

有些知识是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教师可由此受到启发,教师在第一次使用语法后,让学生仿照使用,慢慢体会,直至达到结果的可复制性。使用模仿的基本教学方法,指导教师要会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不仅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如何使用语法,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久而久之,学生才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养成总结、运用语言规律的好习惯。

3.通过趣味练习来优化英语的语法教学

反复的练习能够熟练地掌握语法,但是小学生很少能有这样的耐心,所以就需要运用合适的方法来巩固语法记忆。比如在对“therebe”句型进行练习时,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景,在课上拿出一个包,然后问学生“Whatisinmybag?”由于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纷纷举手猜测“Isthereanappleinyourbag?”“No,thereisn't.”“Aretheresomecandiesinyourbag?”“No,therearen't.”“Isthereadictionaryinyourbag?”“No,thereisn't.”通过这样的方法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练习。

4.简化英语语法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借助一些顺口溜或者儿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语法,比如在讲人称代词时,采用儿歌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I是我,you是你,hesheit他她它,I的复数是个we,you的复数还是you,男他女她物体它,张三李四单个他,他们的复数都是they,简单口诀要牢记,要牢记。”在讲解be动词时,可使用:“我用am,你用are,is用在他她它,要是复数都用are。”通过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法教学的趣味性,读起来朗朗上口,简单易记,就连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也会开口说英语。

总之,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为学生创造有趣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要把语法教学与阅读、听力和口语交际等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语法自然地融入课堂,为学生奠定学习英语的良好基础。

篇2:浅谈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浅谈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法教法 语法翻译 文化对比

〔论文摘要〕英语语法的掌握是英语能力的基本功,而目前中国学生的英语语法的学习效果并不令人乐观。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文化对比,注重正负迁移的影响,是改善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语法教学现状及语法学习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教育界关于英语语法的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一直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语法知识是不能通过表述的规则传授的,而是在接触目的语中潜意识地习得的。只要平时多做模仿练习,多听英语磁带,多和善英语之士交谈便可以自然地掌握相关语法。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意书本上现有知识的传播,包括词汇的背诵、对话和课文的讲解,而常常一带而过或忽略课本内缺乏的有关句法结构的系统讲解。对学生真正怎么“学”,“学”多少,“学会”多少却关注较少。即使有的教师会在上课时讲解语法,但大多采用的是那种就事论事的阻断式、割裂式的讲解和翻译模式,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或“雾里看花”的感觉。由于对英语语法重要性的忽略或语法讲解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当,许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其语法知识薄弱、句法概念不清、语言运用能力差等缺陷便暴露无遗。他们所写、所译的东西错漏百出,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同样,在阅读理解中遇到长句、难句时,他们也不能正确地剖析句型结构,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甚至是主次颠倒或完全错误。据不完全统计:大约80%的大学生坦言其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句法结构的概念模糊再加上词汇量少,到考试时一遇到阅读、词汇、语法、翻译或写作时就会方寸大乱。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便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还语法教学本来面目”、“让语法教学重返课堂”的呼声在英语教学上越来越强烈。

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而言,他们毕竟没有使用目的语的环境,那么他们就很难及时、准确地辨别和判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义特征和差异。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对语法的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说过:“一个学习语言的人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章振邦、张月祥等人也认为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形式和组织规律,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据以组词成句,使语言具有明确的意义并能为对方所理解的一套规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就中国学生而言,希望不学语法便能牢固地掌握英语,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是不切实际的。换言之,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法教学,改善语法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必不可少的。

二、关于语法教学的一些想法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意识到了缺乏语法知识对其英语提高的限制,便想方设法改善其对语法的认识与掌握。很多学生买来语法书,夜以继日地研读,结果发现越来越糊涂,始终未能理出其清晰的头绪来。要想在短时间让学生加深对语法现象的了解,使学生对语法的认识豁然开朗,大学英语教师可借助于以下一些方法:

首先,为了让学生能完整地了解语法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设法将语法内容进行适当的有机整合,在原理相通的情况下,删除一些过于琐碎的部分,采用联系、归纳、演绎、图示和对比等多种方法。例如:将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及表语从句联系起来讲解;将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一同加以讲解及区别;将动名词和现在分词进行比较;将过去分词与现在分词进行比较等。这样使学生融会贯通,让他们真正懂得语法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它们之间的差异,使他们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使有潜在意义的语法知识在内化过程中被理解和吸收。这种将类属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交互使用的方法(Ausube,l 1988)十分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联系,加强学生有意识记忆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言简意赅,很受学生欢迎。

其次,由于中英文的语法结构在某些地方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比较多,教师应时常对中英文的表达进行对比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汉语中经常出现主语不明和谓语是非动词词性(而非英语中主谓的省略)的情况时,就容易造成误解和语态辩识的难度。如碰到“公园里又建了一个游乐场”这一句子时,学生很容易把作状语的“公园”误作为主语,只要经过分析,学生便能明白这实际上是属于主动形式、被动意义的结构,动作的执行都并没有出现,用英语表达时应采用被动语态。再如当碰到“这个女孩非常可爱”这一句子时,学生很容易将其翻译成一个缺乏谓语的表达,这时教师须向学生强调此类句式必须加上系动词作谓语方能成立。

另外,语法在语言学习中既体现为语法知识条文的掌握,也体现为语言活动中语法结构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能否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以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语法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换言之,语法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法的能力。而应用技能的掌握是靠大量的操练和运用而获得的。在语法练习中,教师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改错、英汉互译、应用性的写作等,而且采用的句子应多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工作为主,与时代、潮流紧密相关,这不仅会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参与率,还能培养他们注重结构的辨识与运用,在应用中掌握规律的能力,并且这样的练习会让学生觉得很有意义和愿意为之。

三、加强文化对比,注重正负迁移的影响

语言学家Lado认为,语言学习者容易将母语的特征转移或迁移到第二语言中来,当两种语言的结构相似时,就会产生“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当语言结构不同时,就会产生“负迁移”,影响外语学习。因此翻译教学首先应给学生进行文化引导,先采用对比法加深对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的了解,再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自觉的转变意识,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翻译。

(一)通过英汉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的对比,加强对语言差异的了解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onardBloomfield明确说:“外语中任何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意思总是有别于本族语中一个近似的、相对应的词或句子。”不同的民族,往往因其思维习惯的不同,而对同一客观事实有着不同的语言传达顺序。以英汉两种为例,它们各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方面差别都很大。汉语属分析型为主的语言,主要特征之一是语序固定,而英语则是分析、综合参半,以综合型为主的语言,因此语序既有固定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英汉两种语言在基本语序上是有同有异的。“同”的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异”在状语和定语的位置。在句法结构上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则注重意合。在翻译中将形和意结合起来,将固定和灵活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效果。

(二)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加强文化差异的了解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互相依存。语言不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和一种文化成果。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也存在着共性,这是因为各个民族生活在同一物质世界中,有着相同的经历和体验,因此在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审美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这种文化的相似必然反映到语言中。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极为相似的或相同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就能发挥出来,在翻译中就能找到对应的表达。当然,语言并不等于文化的`全部。但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语言的传承,体现着不同的社会现实,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一种文化环境赋予语言独特的表达。不同的民族由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而对事物和经历有不同的理解,在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上都有不同。因此在语言符号系统的音义关系及结构特点上有很大区别。文化的差异容易造成的“词汇空缺”就是典型的例子。比如在汉语中颜色的表达方式很多,而在英语中除了通常的颜色表达外找不到完全一致的表达。以“青”色为例,“青山绿水”,“青衣棉袍”,“踏青”等,“青”可为蓝色,黑色,绿色,如果对译者对汉语中的“青”不了解,那翻译就无从下手了。即使是相同的词和事物,不同的文化模式赋予它的文化的色彩也不一样。在对词汇的理解上,外延和内涵意义就至关重要。但是有双重意义的词语很多,他们往往构成翻译的主要障碍,因为他们常常兼指多意,甚至以内涵意义为主。这样的词语,虽然能在英语中找到概念相同的词语,却可能出现文化含义的不对应或假对应。如这几个词语在文化内涵上就有差异。红(喜庆)―――red(暴力);蓝(蓝色)―――blue(清高,忧郁,淫秽);黄(王权,淫秽)―――yellow(怯懦);乌鸦(黑)―――raven(凶兆);猫头鹰(凶兆)―――owl(聪明)。如果单单将单词对号入座是达不到翻译的目的的。以英语中的mushroom为例,它有生命力旺盛,生长速度快的意思,可以用汉语的“雨后春笋”来对应,但它同样有表生命短暂的意味。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会造成误解。

(三)在清晰认识文化差异的前提下提高对语篇的理解

通过上下文,掌握隐含意义。原文的意义不一定通过具体的词汇表达,有可能体现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或全句的语气上。这时,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这种弥漫在全文中的意义,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红楼梦》)显然,这里的“脱了衣裳”指脱下外套,礼服之类,不能照字面译成“takeoff one’s clothes”,所以译文是W ith a smile at pao-yu, theLady Dowager scolded:“Fancy changing your clothes beforegreeting our visitor・Hurry up now and pay your respects to youcousin・”(Tr・YangXianyi&GlaysYang)

(四)加强培养学生文学功底,把握修辞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修辞特点,因此理解时要留意原文的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及语体色彩。这些联想意义多用来达到某种修辞目的。只有透彻理解了原文的这些语言色彩,才能在表达时通过恰当的选词或结构将原文色彩意义传达出来。例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国民》(李大钊)―――Na-tionalCrisis v・s・Heroic Nation(张培基译)。该题目的用词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精神的赞美之情,译文通过“heroic”一词巧妙地体现了原文的感情色彩,相比之下,The Bad Luck ofChina and the StrongW illof the Chinese这种译文的感情色彩与原文相差深远。

学习语法不是目的,但它却是在没有外语使用环境下掌握外语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大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必须重视对语法的学习与讲解,并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事半功倍的讲授方法,这样方能改善学生的语法知识。有了较好的语法知识之后,学生方能全面提高其英语能力,促成其英语水平质的飞跃,在英语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较好的语法知识与丰富的词汇这些语言基本功之后,他们方能从容、轻松地应付任何一种英语能力的考试。

参考文献:

[1]陈林华,袁霁・外语教学与学习中的文化问题[ J]・外语界,1991, (2)・

[2]戚雨林・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J]・外国语, 1992, (5)・

[3]邓炎昌・Language and Culture[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4]晨梅梅・探索与变革:转型期的英语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

[5]章振邦,张月祥・新编英语语法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篇3: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初探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初探

语法学习虽然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但对于英语学习却至关重要,它是英语学习漫漫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步.大家都知道,在学习一种外语时,如果不了解该语言的内部规则,那将影响学生准确地运用该语言进行交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目的,探讨了实际教学常用的几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希望以此可以推进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语法教学.

作 者:闫丽娟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潘庄小学,河北秦皇岛,066406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23.3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语法教学   语言  

篇4: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强调以听说训练为主,兼顾读写,重点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初步的交际能力。语法是用词造句规则的综合,教学语法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语法,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学生难于真正理解所学的语言材料,在运用语言时经常出现错误。如果讲解语法,又怕陷入枯燥乏味的传统语法教学模式。

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语法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等学习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恰当、更准确、更有意义的运用语言,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小学英语的语法教学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笔者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真实情景,增强语法学习的生动性

情景法是借助体态语、表演等,利用图片、多媒体和实物等具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真实生动的情景。这样有效地避免语法教学的枯燥性和单一性,对学习主要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很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这一语法内容的时候,可以把本课中的动作设计成一天的活动,首先可以设置一只钟,然后逐张出示图片sleep―eat---go--stand―sit―run―jump―clean―go―wash―eat―do―sleep进行教学,要求部分或全体学生起立,边跟教师朗读,边做动作,让学生形成动力定型和条件反射。接着可以要求个别学生按照指令不停地作动作,教师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发问,提示学生做出正确应答“ I am …ing now.”并 展示现在进行时句子的基本形式,然后教师向全体学生发问“What’s he (she) doing now?” 引导学生做出回答。在学生基本学会正确回答以后,教师可以依据图上的时钟,问“What’s the time now?”“What is he doing?”。直至完成对一天行为的回答。通过情景教学,语法学习变得生动而有趣,学生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二、设计游戏活动,增强语法学习的趣味性

游戏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枯燥的语法教学生动有趣。笔者以竞猜活动、唱歌谣和讲故事为例,介绍如何在这些游戏活动中进行语法教学。

1.在竞猜活动中学习语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富于挑战性。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把语法教学融入其中,这样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其兴趣。如在教学介词in,on,under,behind时,在学习介词behind时,我让全班同学闭上眼睛,让一名学生藏在门后,让学生用英语进行猜测;在教学介词in时,同样是以“猜一猜”这个游戏引出,首先我在学生不注意的情况下,把一块橡皮藏在手中,问学生:“What’s in my hand? Guess, please.” 引导学生用“There is a … in your hand, I think.”进行大胆的猜测。最后,在复习阶段,可以把学生带来的玩具动物藏在门后,窗台上,桌肚里,自己的包里等等,通过询问学生“what’s the…?”让学生来进行竞猜,学生们热情高涨,一个个抢着进行猜测。又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里面放有各种动作图画的Magic Box,让学生从盒子里抽出图片,然后表演动作,其他同学来猜测,运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m playing…”“What is he/ she doing? He/ she is singing…”。在这样的竞猜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法的结构和功能,学会了用所学内容表达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2.在歌谣中学习语法

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节奏鲜明,富于韵律感的歌谣中学习语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情态动词can及其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时,教师可利用《新年好》的旋律编写出下面的歌谣,让学生两两对唱,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

I can sing. I can sing.

What can you do?

I can dance. I can dance.

Let’s dance together.

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填词,在吟唱这首歌谣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轻松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句型、语法结构,还陶冶了情操。

论文百事通

3、在故事中学习语法。

故事可以让枯燥、难懂的语法知识变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如在教学be 动词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be动词有一个绝活,那就是变脸。当描述现在的事情时,它遇见了I 就变成am,遇见you, we, they就变成are,遇见he,she,it就变成is.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变脸大王。又如在教学助动词的.用法时,告诉学生助动词时一个助人为乐的活雷锋。当一句句中没有be动词和情态动词的陈述句变成疑问句时,都会请助动词来帮忙,而助动词也会不遗余力的跑在最前面,因此助动词是最受大家喜爱的。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讲解,非常的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设计任务型活动,增强语法学习的交际性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活动中运用语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内化语言规则,而且能有效提高其语用能力。例如,教学一般将来时态be going to 和will时,教师设计如下任务型调查活动:明天是星期天,你要做什么?圣诞节你打算给你的父母和朋友买什么礼物?母亲节将至,你将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情感?学生在调查中,理解了一般将来时态表达的意义,练习了所学句型,同时学生体会到自己要怀感恩心,应做感恩事。又如在教学句型“Whose …is this/are they? It’s/They’re…’s.”时,可设计一个“失物招领”的任务,先将一张桌子放在教室前面的一角,桌上放一块失物招领处的英文牌,然后把课前让学生带来的服装鞋帽一一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在询问、辨认,找失主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习口语:Whose …is this/are they? It’s/They’re…’s.在此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区分be动词单复数的的使用,还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运用归纳总法,增强语法学习的完整性

归纳法即教师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就能使语法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如:在教“情态动词can的用法的时候,先列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他们:

I can draw.

You can sing.

The fish can swim.

The bird can fly.

We can read English.

然后分小组讨论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学生马上就发现这些句子都用了情态动词can;接着启发学生继续观察can前面的主语和后面的动词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并分析,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原来can后面是用动词原形的,它前面的主语可以是任何人。这时教师可以让个别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情态动词can表示“能、会”,主语不用考虑人称,后面直接加动词原形。最后再给出一些图片,让学生用can来说句子或者各自说说自己能干什么,并以此类推其它情态动词类似的用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内化语法规则,掌握好其用法,并使他们逐步建构起清晰且完整的语法知识图式。学生学到的知识需要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和整理,才会更好吸收。这一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逐条讲解灌输语法规则,学生只记笔记不思考、少练习的教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五、运用对比,增强语法学习的知识性

对比法是把学生容易混淆或犯错的相关语法点呈现出来,引导他们对其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找出关键点并加以突破,使学生最终理解和掌握这些语法知识。如:树上有一个梨。There is a pear the tree (on , in ) 学生通常会选择介词“on” 来填空,这是对的;可是再来一题:树上有一只小鸟。There is a bird the tree (on , in )学生还是选择介词“on ”,这就错了。学生说:“老师,不都是在树上吗?怎么会错?”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认真思考“a pear”和“a bird”跟“树”有什么关系。分析、讨论后,同学们就发现:原来“a pear”是“树”上本身长出来的,而“a bird”是外来的事物,不是“树”上长出来的。所以,虽然都是在“树”上,但是所选择的介词却完全不同。经过观察、对比、讨论和分析,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除了以上几种语法教学方法以外,还有图表法、集中法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地把它们结合起来,多种方法一起运用,效果会更理想。比如:在教学方位介词on ,in ,under …时可以运用实物法、归纳法和游戏法。先用一只乒乓球和一个盒子通过改变它们的位置及在老师的引导下接触语法现象,激发学生兴趣,轻松认识语法知识;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归纳、总结语法规则,通过自己思维加工的知识,掌握得会更好;最后用游戏法 ( 如:听音寻物或听句子画画… ) 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的巩固,从而可以得到较满意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注意“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点到为止,注重运用”,让学生在练中有悟,在练中获得听、说、读、写等的语言运用能力,并建立起英语的语言习惯,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篇5: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英语语法是指英语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点是两者都表示教学所经过的程序,而教学模式指具有理论支持的教学活动的操作框架,是得到经验支持的,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要教好英语语法项目,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有意识地开展,那么,就必须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一、有效的语法教学模式:讲授模式

语法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但应选择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语法的教学模式。可以简单地说,语法也是词与词之间的运用规则,因此,英语语法属于概念性知识,那么,有效的语法教学模式就应该是讲授模式(Presentation Model)。讲授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步骤:阐明目标与设置情境(Clarify aims and establish set)、呈现先行组织者(Present advance organizer)、讲授新知识(Present learning materials)、检查理解程度及拓展思维(Check for understanding and strengthen student thinking)。

“阐明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此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阐明目标一般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明确学习意义。“设置情境”一般通过简单复习先前所学知识、提问、讲述相关趣事等形式,使学生进入准备学习状态。

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学习任务进行之前教师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目的是以旧知识来导入、整合和联系当前教学任务中的新知识。呈现先行组织者这一环节对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尤其重要。既然知识在人们的大脑里是以类似于金字塔的形式存在的,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应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在先前所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不断完善其大脑里的知识体系。

讲授新知识一般采用“规则—例子—规则” 的策略(rule-example-rule technique),即先讲清定义、原理、结构等知识要点,然后再举出相应的、学生熟悉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最后,重新概括陈述知识要点。

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程度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检测的。具体的形式有作业、测验、提问以及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还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最有效途径是通过交谈,主要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谈论所学知识,而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整合新旧知识,建立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断深入理解更复杂的知识间的内在关系。

以上这四个步骤是有机的整体,每一个步骤根据学生等实际情况可以调整,但不能省掉。

二、讲授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语法项目很多,主要有动词将来动作的表达法、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定语从句、被动语态、情态动词、名词性从句、主谓一致、动词-ing形式、构词法、动词过去分词、倒装、省略、虚拟语气等。这些语法项目都可以也应该运用讲授模式来教学。下面结合讲授人教版必修1的Unit 1间接引语来阐述讲授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一)阐明目标与设置情境

阐明目标比较容易,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实,告诉学生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顺势复习相关已学知识,如通过提问等形式,概括出学生所熟悉的四个句子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并分别设计这些类型句子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情形,让学生进入准备学习新知识的状态。

例如,讲授间接引语时,直接告诉学生:“Today we’ll learn indirect speech.”接着,通过提问来设置情境:“Who is absent today?” 那么,有学生会说出缺席学生的名字:Tom。教师就说:“John, please tell me with the complete/full sentence.” 因为这个句子简单,所以就会有一些学生能够答出来。然后,教师向另一名学生提问:“Kate, Please repeat John’s words.” 教师再向另一名学生提问:“Mike, can you tell us what John said?” 这时,教师要注意,教师可以不要求学生说出正确的句子,只要让学生产生模糊的间接引语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没有缺席的学生,教师通过谈论天气、询问年龄、打听做作业的时间等方式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二)呈现先行组织者

呈现先行组织者是语法教学的关键一环,对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生进入准备学习状态以后,教师应在屏幕上呈现为讲授间接引语而设计的先行组织者(见图1)。引用某人的话主要有两种方法: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直接引语,因而接下来要学习的是如何用自己的话转述某人讲话的'准确意思。图1也让学生明白了要学的知识在语言知识体系中位置,从而有意无意地把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体系里,使学生大脑里的英语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

例如:“Just now Kate and Mike retold us John’s words in two different ways. That means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ways for us to quote/retell a person’s words to someone else, and the two ways are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In fact, we’ve already learned direct speech. And today we’ll learn indirect speech.” 然后,重复上面的学生的回答,作为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例子,通过让学生分辨来加深理解引用某人的话可以用两种方法。

(三)讲授新知识

讲授新知识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第一堂课以陈述句的间接引语为教学任务。采用“规则—例子—规则”的策略,要讲清间接引语的定义、结构(人称、时态、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要注意,每一项新知识要点讲授以后,一定要列举相应的例子(与非例子),直到大部分学生理解为止,因为概念是通过例子与非例子的区分来获得的。然后再概括重述知识要点,确保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

例如,开始讲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正板书左侧1/3栏里写出“间接引语”这几个字,并另起一行写出:“定义: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建议板书用汉语,用英语陈述)。然后,教师把直接引语John said:“Tom is absent.” 和间接引语John said Tom/he was absent.写在副板书(黑板右侧1/3栏)上。教师要进行比较,突出标明其差异。然后,在正板书中间1/3栏上概括写出间接引语的“特点、引号、时态、人称”(用四行)。现在,学生对间接引语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以后,在屏幕上再举一些事先准备的例句,如“It is warm”, “I am 15 years old”, “He did his homework in his room yesterday evening.”等等,并通过转换练习,逐步归纳出间接引语的特点,即“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分别写在人称的下方)等方面的变化。每一项新知识要点归纳以后,列举相应的例子(与非例子),直到大部分学生理解,最后概括整理,确保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

(四)检查理解程度及拓展思维

如前所述,理解程度主要是通过大量练习来检测的。其实,教科书的编著者都精心设计了相应的练习,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这些练习。例如,人教版必修1的Unit 1里就配有由易到难的练习。因此,教师讲授间接引语以后,就应安排做第五页的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里的练习1、2、3。值得注意的是,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正板书里的间接引语,是为学生掌握正板书里的知识要点服务的。因此,学生答对或答错时,都要用正板书里的知识要点作为判断标准,多次不断地接触正板书里的知识要点,以达到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正板书里的知识要点的目的。最后,教师要求学生用口头陈述间接引语的知识要点,归纳间接引语的特点,比较间接引语与直接引语的差异。通过这样的口语表述活动,学生既能够整理所学新知识,也训练了逻辑推理等思维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讲授模式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模式。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按照阐明目标与设置情境、呈现先行组织者、讲授新知识、检查理解程度及拓展思维等四个步骤进行。其中,呈现先行组织者是语法教学的关键一环,对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Arends.Learning to Teach[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鲁子问。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孙鸣。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J]。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简介】金舜英 (1962- ),朝鲜族,吉林延吉人,硕士,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学科教育教研室副教授。

篇6: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讲授模式的应用

吉林省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金舜英

【摘 要】阐述语法教学模式中讲授模式的四个实施步骤:阐明目标与设置情境、呈现先行组织者、讲授新知识、检查理解程度及拓展思维,探讨讲授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篇7: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时间探索,总结出几点关于英语语法学习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语法教学 创设情境 讲练结合

自以来,英语学科更换了新教材,每个单元内容都贴近生活,而且图文并茂,学生们比以往更容易进入学习情境。但几个单元的讲解下来,本人发现英语语法教学仍旧相对枯燥无味,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也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甚至很多学生对英语产生了厌学的畏难情绪。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我也总结了不少有关英语语法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逐步渗透,自然习惯

对有些语法项目,教师不必大讲特讲,而只要把规则教给学生就行了。教师需要做的事就是设计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使用这种规则的机会。例如,在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致性原则。让学生明白记住类似于“I am、Youare、He/She is、We are、They are”这样的搭配,不要在使用过程中写出或者说出“I are、I is”这样的错误结构。

又比如,动词在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后时词尾加“s”,名词复数时词尾加“s”。学生在这两方面常常出错,并不是教师讲得不充分,也不是学生不理解,而是学生使用这两条规则的机会太少了。教师讲上几十遍,不如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练上几遍。经常练,反复练,单项强化练,综合反复练,这样学生才会逐步形成习惯,掌握该语法。

二、创设情境,形象直观

有的语法项目用汉语叙述很难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用画片、实物、表演等使其形象化。例如,教师在讲到英语的形容词和副词有自身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学生们身边最直观的东西和现象。

拿一个简单的英语单词“long”来说,教师可以准备三把长度不一样的尺子,取出其中的两把,问学生:“Which islonger?”学生肯定会说:“The first one is longer thanthe other one.”然后教师把三把尺子全部拿出来,问学生:“Now,which is the longest?”在这样的一问一答和直观的感性认识中,学生们自然明白了形容词本身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同样,在说明副词使用中也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区别时,教师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可以拿来一张画有三辆不同速度的汽车的`图片,问学生两辆之间谁比较快,再问三辆之间哪辆跑得最快,学生也就明白了副词“fast”也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以上的讲解演示完,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自己仿照教师的形式来造出同样形式的句子。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学生们就能学好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和最高级,同时也能感觉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提炼句型,列出公式

对有的语法项,教师采用句型或公式套用的方式比单纯讲练效果好,而且节约时间。比如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等,教师可在列公式以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例句,列公式时同时讲清各部分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例如:Give+sb(某人)+sth(某物)Give me a book.

Give+sth(某物)+to+sb(某人

Give a book to me.

理解以后,学生就可进行套用。并进一步在教师设计的情景中运用。学生使用熟练以后,模式便牢牢地在学生头脑中定型了。最后安排学生仿照两个例句做造句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在大量的练习中,学生们对句子结构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就能够在实际运用中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四、英汉对比,讲练结合

“英、汉对比”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也应给予一定的关注,因为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实际上在互相影响着,学生也因而自觉不自觉地在对二者进行着比较。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英汉对比,使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意识地避开干扰。比如,汉语的形容词和介词都可以作谓语,如我很高兴。他在家里。我国学生受母语影响。常常把以上两句译成:I very happy.He at home.

如果教师把英、汉中的这两种语法现象作一下比较,并且强调英语中一般情况下动词作谓语:在没有动词的情况下,形容词、介词、数词等前面要加上动词be共同构成谓语,学生就会触类旁通,造出正确的句子。

通过对比,教师可帮助学生既摆脱母语的干扰,又利用母语的影响。而无论是摆脱还是利用,都可以使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有所依附,深化学生的认识。

五、意识提升,及时点拨

意识提升的本质就是让学生自己研究语言素材,发现语法规则和语言的用法。为此语法教学还要精讲多练,教师要对学生及时点拨,帮助他们在练习中领悟。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法教学中使用此活动举例加以说明:1、观察比起打篮球来,我更愿意踢足球I would rather play football than(play)basketball.

I prefer football to basketball.

I prefer playing football to playing basketball.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些对话都表示含有与…比较,更愿意…的意思,并且注意到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2、讨论

再次呈现一些句子,通过讨论,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规则,形成对于该语法结构的进一步认识,通过这一步,学生总结出“would rather…than…”and“prefer…to…”后面接着是什么词,并懂得如何使用它们。

3、练习

在这一步骤,学生进一步练习它们所观察到的和所理解的语法结构。可采取如下设计:用would rather…than…或prefer…to的适当形式填空:(1)My father go swimming goboating.

(2)I_____staying at home______going out.

(3)Miss Zhang______tea______coffee.

(4)Joan______sleep______listen to music.

(5)The boy______walking______cycling.

这个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正确使用该语法来表达意思,以促进知识从吸收到内化。

当然了,语法教学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实践,去创新,想方设法用实践来检查效果。没有十全十美的教法,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加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

[2]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3]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

篇8:中学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摘 要】阐述语法教学模式中讲授模式的四个实施步骤:阐明目标与设置情境、呈现先行组织者、讲授新知识、检查理解程度及拓展思维,探讨讲授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 英语语法教学 讲授模式

英语语法是指英语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点是两者都表示教学所经过的程序,而教学模式指具有理论支持的教学活动的操作框架,是得到经验支持的,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要教好英语语法项目,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有意识地开展,那么,就必须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一、有效的语法教学模式:讲授模式

语法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但应选择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语法的教学模式。可以简单地说,语法也是词与词之间的运用规则,因此,英语语法属于概念性知识,那么,有效的语法教学模式就应该是讲授模式(Presentation Model)。讲授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步骤:阐明目标与设置情境(Clarify aims and establish set)、呈现先行组织者(Present advance organizer)、讲授新知识(Present learning materials)、检查理解程度及拓展思维(Check for understanding and strengthen student thinking)。

“阐明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此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阐明目标一般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明确学习意义。“设置情境”一般通过简单复习先前所学知识、提问、讲述相关趣事等形式,使学生进入准备学习状态。

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学习任务进行之前教师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目的是以旧知识来导入、整合和联系当前教学任务中的新知识。呈现先行组织者这一环节对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尤其重要。既然知识在人们的大脑里是以类似于金字塔的形式存在的,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应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在先前所学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不断完善其大脑里的知识体系。

讲授新知识一般采用“规则―例子―规则” 的策略(rule-example-rule technique),即先讲清定义、原理、结构等知识要点,然后再举出相应的、学生熟悉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最后,重新概括陈述知识要点。

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程度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检测的。具体的形式有作业、测验、提问以及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还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最有效途径是通过交谈,主要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谈论所学知识,而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整合新旧知识,建立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断深入理解更复杂的知识间的内在关系。

以上这四个步骤是有机的整体,每一个步骤根据学生等实际情况可以调整,但不能省掉。

二、讲授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语法项目很多,主要有动词将来动作的表达法、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定语从句、被动语态、情态动词、名词性从句、主谓一致、动词-ing形式、构词法、动词过去分词、倒装、省略、虚拟语气等。这些语法项目都可以也应该运用讲授模式来教学。下面结合讲授人教版必修1的Unit 1间接引语来阐述讲授模式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一)阐明目标与设置情境

阐明目标比较容易,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实,告诉学生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顺势复习相关已学知识,如通过提问等形式,概括出学生所熟悉的四个句子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并分别设计这些类型句子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情形,让学生进入准备学习新知识的状态。

例如,讲授间接引语时,直接告诉学生:“Today we’ll learn indirect speech.”接着,通过提问来设置情境:“Who is absent today?” 那么,有学生会说出缺席学生的名字:Tom。教师就说:“John, please tell me with the complete/full sentence.” 因为这个句子简单,所以就会有一些学生能够答出来。然后,教师向另一名学生提问:“Kate, Please repeat John’s words.” 教师再向另一名学生提问:“Mike, can you tell us what John said?” 这时,教师要注意,教师可以不要求学生说出正确的句子,只要让学生产生模糊的间接引语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没有缺席的学生,教师通过谈论天气、询问年龄、打听做作业的时间等方式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二)呈现先行组织者

呈现先行组织者是语法教学的关键一环,对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生进入准备学习状态以后,教师应在屏幕上呈现为讲授间接引语而设计的先行组织者。引用某人的话主要有两种方法: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其中,我们已经学过直接引语,因而接下来要学习的是如何用自己的话转述某人讲话的准确意思。图1也让学生明白了要学的知识在语言知识体系中位置,从而有意无意地把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体系里,使学生大脑里的英语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

例如:“Just now Kate and Mike retold us John’s words in two different ways. That means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ways for us to quote/retell a person’s words to someone else, and the two ways are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In fact, we’ve already learned direct speech. And today we’ll learn indirect speech.” 然后,重复上面的学生的回答,作为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例子,通过让学生分辨来加深理解引用某人的话可以用两种方法。

(三)讲授新知识

讲授新知识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第一堂课以陈述句的间接引语为教学任务。采用“规则―例子―规则”的策略,要讲清间接引语的定义、结构(人称、时态、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要注意,每一项新知识要点讲授以后,一定要列举相应的例子(与非例子),直到大部分学生理解为止,因为概念是通过例子与非例子的区分来获得的。然后再概括重述知识要点,确保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

例如,开始讲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正板书左侧1/3栏里写出“间接引语”这几个字,并另起一行写出:“定义: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建议板书用汉语,用英语陈述)。然后,教师把直接引语John said:“Tom is absent.” 和间接引语John said Tom/he was absent.写在副板书(黑板右侧1/3栏)上。教师要进行比较,突出标明其差异。然后,在正板书中间1/3栏上概括写出间接引语的“特点、引号、时态、人称”(用四行)。现在,学生对间接引语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以后,在屏幕上再举一些事先准备的例句,如“It is warm”, “I am 15 years old”, “He did his homework in his room yesterday evening.”等等,并通过转换练习,逐步归纳出间接引语的特点,即“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分别写在人称的下方)等方面的变化。每一项新知识要点归纳以后,列举相应的例子(与非例子),直到大部分学生理解,最后概括整理,确保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

(四)检查理解程度及拓展思维

如前所述,理解程度主要是通过大量练习来检测的。其实,教科书的编著者都精心设计了相应的练习,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这些练习。例如,人教版必修1的Unit 1里就配有由易到难的练习。因此,教师讲授间接引语以后,就应安排做第五页的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里的练习1、2、3。值得注意的是,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正板书里的间接引语,是为学生掌握正板书里的知识要点服务的。因此,学生答对或答错时,都要用正板书里的知识要点作为判断标准,多次不断地接触正板书里的知识要点,以达到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正板书里的知识要点的目的。最后,教师要求学生用口头陈述间接引语的知识要点,归纳间接引语的特点,比较间接引语与直接引语的差异。通过这样的口语表述活动,学生既能够整理所学新知识,也训练了逻辑推理等思维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讲授模式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模式。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按照阐明目标与设置情境、呈现先行组织者、讲授新知识、检查理解程度及拓展思维等四个步骤进行。其中,呈现先行组织者是语法教学的关键一环,对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Arends.Learning to Teach[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鲁子问。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孙鸣。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J]。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篇9: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摘 要:新课标下的英语语法教学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语法学习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一、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及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语法是联系词汇与句子的纽带,学习语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这样描述语法的作用:“对一种语言语法体系的习得依然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人学习英语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英语语法规则可以帮助中国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但是,很多教师对语法教学存在一定的偏差。一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很少讲解和分析语法知识。由于语法知识的传授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很多学生既不会用准确的英语进行口语表达,也不能写出没有语法错误的英语句子。另一部分教师由于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他们虽然使用新教材,但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以讲解语法知识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致使学生对语法学习失去兴趣,英语语法课成了部分学生的休息课,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再认识英语语法教学

张正东教授曾经指出,再认识语法教学,不能止于认识教学语法的必要性,也要认识到教学语法在内容和方式上应该有所改革。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这里的“改变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很显然并不是要我们放弃语法教学,而是要求我们改变以前的教学方法,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法兴趣的教学方法,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新课程实施中的语法教学方法

(一)运用英文歌曲教授语法

用英语歌曲教语法指的是:教语法时,英语老师通过使用适当的英语歌曲及其歌词达到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一般将来时态时,我们可以利用《Lazy Mary》 这首歌帮助学生认知will 后加动词原形这种形式可以表示将要做某件事情。这首歌的歌词是 “lazy Mary, will you get up, will you get up ? Will you get up? no, no , mother, I won’t get up, I won’t get up, I won’t get up, I won’t get up today.”歌词中出现了由will 引导的一般将来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否定句,歌词简单易学,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学生就可学会这首歌。之后,教师稍微点拨一下歌词中出现的语法现象,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然后,教师带着学生做“改歌词”的游戏,利用这首歌的旋律填写出另外一首歌。学生学习兴趣很浓,积极性会很高。

又如,在教授形容词比较等级时,用《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 the happier we will be》这首歌。歌词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很受学生的欢迎。让学生带着任务学唱英文歌曲:填空“____ ___ we get together, ____ _____ we will be.”之后,把填空内容the more, the happier, 作为本节课的一个导入,效果也不错。

有时候,还可用听歌曲给歌词改错的方式来教授语法,如:在学习一般过去时态时,把《yesterday once more 》这首歌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的同时,把打印的`歌词中的错误找出来:“When I am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 When they play I'd sing along. It makes me smile ”

用英语歌曲教语法,为语法提供了语境而不是孤立的句子和枯燥的规则。学生可以轻松地把歌曲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从而记住歌曲中的词组和句型。通过唱歌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了语法知识。

(二)运用名言警句或谚语教学语法

在我们学习汉语时,老师总会精选一些经典文段让我们背诵,这种方法既能让我们记住这些经典段落,又能在我们写作时引用或是进行仿写。把这种方法迁移到英语语法教学中,效果会很好。如在学习比较等级时,把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和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等谚语介绍给学生;在学习定语从句时,以谚语为例,帮助学生理解定语从句的结构:He who does not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He who would do great things should not attempt them all alone;在学习too to do句型时,用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作为例句;在学not until 的用法时,让学生熟记“don’t trouble trouble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这个谚语。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这种方法既新颖又典型,学生既记住了谚语或名言警句,又掌握了语法规则,可谓一举两得。

(三)运用直观教学法教授语法

1.以实物展现的直观教学法形象具体,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新教材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的there be 句型时,我拿了一个装饰得很漂亮的盒子走进了教室,里面放了一些书、橡皮、铅笔、杯子、纸、帽子、球、苹果等学生熟悉的实物。要求学生用there be 句型编一段对话;“What’s in the box?”“Is there a /an ? Are there in the box?”对话中猜对的即可获得一份礼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编这个对话,允许学生有所发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有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把老师拿的礼物编为圣诞节礼物,有些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也踊跃举手。实物的运用,加上这种有奖回答的方式,学生把“there be”句型练得很熟悉。

2.借助多媒体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能为学生创造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英语交际情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授过去进行时态之前,用摄像机拍摄学生周五下午大扫除时的情景。在教授此时态时,首先说:At four o’clock last Friday afternoon, I was preparing my lessons, what were you doing at four last Friday afternoon? Maybe you can’t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 let’s watch a video”此时利用多媒体快速播放学生周五下午的那段视频。视频之所以快速播放,是为了让学生在之后的对话中觉得有必要询问。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询问对周五下午四点时正在做什么,进行一个对话活动。在此基础上采访2~3名同学并做汇报。在本节课上,因为讨论的内容真实自然,贴近生活,学生学习兴趣很浓,效果不错。

3.运用游戏法教授语法。教学现在进行时态时,我们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喜欢表演的同学上讲台前,老师耳语他一个指令,如“playing basketball”,让他做动作,请全班同学猜。在此游戏的前几轮表演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向表演动作的同学提问,运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Are you ?”后几次表演中,猜的同学须向老师提问,运用 What is he (she) doing? Is he (she) ?句型。喜欢表演的同学争先恐后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也踊跃发言,不知不觉中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现在进行时态的句子结构,学会了表达。

4.利用、开发教材中的任务内容,创设不同教学情景教授语法。任务型教学法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用中学,学中用”。清华大学英语系刘世生教授认为,情景教学就是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情景和任务的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抽象的语法融入生活情景中,准确地理解、掌握不同语境与情景中语言的不同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新目标英语教材中设计了许多任务型的活动,如表演、填写问卷,调查,访谈,书信等,使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与语法结构。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充分整合教材资源,再次开发教材中所给的任务,使之成为更有创意的情景,在课堂上起到更好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9单元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时,首先通过设计情景:下周成龙要到石家庄来,作为石家庄的主人,我们感到很荣幸能为成龙介绍石家庄。问学生石家庄有哪些地方可以介绍,通过呈现一组石家庄市区及周边的游玩地方的图片,组织学生按照1b 中的目标语言进行Pair work,然后请几组学生进行Role Play,在听完听力2a和2b后,将Self Check中的采访任务整合到这节课,并做适当调整,把采访同学调整为采访成龙,考察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创设了另一个情景:成龙刚来到石家庄,现在正召开记者见面会,接受石家庄小记者的采访。两位同学扮演成龙和其助手,两位同学当记者。通过运用2c 中的句型 Where have you been,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How are you going there 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更深刻地理解本课主题: Have you ever been to …? 采访结束后,要求记者整理成龙的回答对班内同学做一汇报。该活动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运用中提高交际能力,在使用目标语言的同时生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

总之,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英语语法教学方法。只要我们敢于改进和创新我们的语法教学,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就一定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郝惠珍,潘炳信. 英语教学论 the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3]朱 萍,苏晨杰.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中学卷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activities[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而英语语法教学又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法知识是小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以及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灵活运用英语,是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灵敏学习、适时归结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法是分散呈现的,是按简到繁这一按部就班的准绳来编写的。有的语法现象不只在同册的不同单元,也呈现在不同的几册里,由于把语法学问系统地归结总结给学生,小学生难以承受了解,也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味。所以,倡议依照教材的编排,渐进地呈现语法学问,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如多媒体辅助、游戏、竞赛、调查、编写儿歌、创意说句子等等。例如:牛津少儿英语Let’s go3第8课,有个过去式的语法点I found a wallet.What didhe/she find? He/She found a …。我是这样教授的.,首先呈现一本诙谐书:Look,what’s this ?(Comic book.) Yes, this is a comic book. Yesterday, I found a comic book under a tree.板书最后这句子于黑板。接着把a comic book擦掉,请学生竞赛“创意说句子”,学生力争上游地说起来S1: Yesterday, I found a robot under a tree. S2:Yesterday, I found a frog under a tree. S3: Yesterday, I found a girl under a tree. ……接着又把under a tree擦掉,增加难度。S4:Yesterday, I found a puzzle on the slide. S5: Yesterday, I found a piano in the music room……以至有点学生造出很搞笑的句子Yesterday , I found a fish on the seesaw. /Yesterday, I found Tina’s bag in the swimming pool.等等。这样,学生纯熟天文解控制了该课的语法点,并能脱口而出。然后我又设计了一个“袋里摸物”的游戏,让学生锻炼What did he/she find?He/She found a …像这样灵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觉得不到丝毫单调的乏味,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深入的语法体验。语法体验积聚到一定的水平,教员再用三言两语点拨归结一下语法规则,就能使理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兴趣记忆,有效学习

小学阶段,词汇学习触及到了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介词、数词、冠词等词的用法,需求控制的时态有如今时、普通如今时、普通过去时、普通未来时,控制好这四种根本时态的学问要点,能为学生未来学习如今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一系列比拟复杂的时态打下了良好的根底。假如让学生融会贯通这些词的用法和时态变化,学生会感到腻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学简单化,我们自编和网络查找了很多口诀和顺口溜。例如自编的关于交通工具的chant: Bus, bus, go by bus./Bike, bike , go by bike./Train, train, go by train./Walk ,walk , walk to school.新规范英语Book 4 Module6遇到了用“usually”表达的普通如今时,我们想出了这样几句话:usually, usually,能力无比;遇到I,动作要被打回原形;遇到she/he或详细的某个人时,不但要被打回原形,遇到usually, 还要带 “礼”(s或es)。网络查找的关于序数词的顺口溜:一、二、三特殊记,四以上加th; 八减t,九去e, f来把ve替,ty须变tie;若是碰到几十几,改动个位就能够。动词的如今分词方式:主人要干大事,要找比比(be动词)当保镖,保镖出门不简单,后面带着英英(ing)跟屁虫。相似这样的顺口溜、口诀,朗朗上口,生动形象,较好地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就连平常学习才能较弱,不敢或不愿启齿说英语的同窗,也说得津津乐道,并且很轻松地控制了重要的言语点。

三、不时复现,加深印象

大量反复是言语习得的关键。小学生平常缺乏英语学习的言语气氛,学得快,忘得也快,关于他们而言反复更显重要。语法现象会呈现在同册的不同单元,或不同册里。我们一线教师要应用好教材复现的特性,能够经常把讲过的学问在课堂上反复给学生,假如是新学问,则要精讲细说,在以后呈现时,能够把学问再讲一下,不用太细。假如是重要语法点,觉得学生曾经控制得差不多了,能够让学生复述其用法或背诵顺口溜等记忆办法即可,要是觉得学生遗忘了,能够给一些恰当的协助,加深印象,夯实学问点,完成以旧带新,以新复古,不时复现,扎实控制言语。例如:新规范英语(一同)Book 4是这套教材前六册中最难的一册,里面含有普通停止时(Module 1,2,3,4,5,7,8),普通如今时(Module 6)的时态,而且触及的词组多而难。教员在教Module 2的时分就能够把Module 1的一切词组温习一下,教Module 3的时分把Module 1和Module 2的词组温习一下,以此类推教Module 8的时分就温习Module 1,2,3,4,7的内容。普通放在热身环节,采用不用的方式呈现其中有卡片直接朗诵,有词组快速口头补充完好,有游戏温习“I do ,you say.”当然遇到比拟难的词组如doing a dragon dance, drawing a picture, coloring a picture,writing a letter,saying a poem等,需求特意停下来个别增强操练。三十几个词组就是好朋友一样每节课都跟学生见面,这样做得到明显的效果,学生扎实地把学问点控制下来了,期末温习考试的时分,个个都自信满满的。

四、练习稳固,及时反应

在语法教学中,我们要保证学生第一次学习资料时的效果,就不能疏忽语法练习(口头练习和笔头练习)。首先,要鼓舞学生大胆启齿说英语。一方面要想尽各种办法激起学生口头表达的兴味,一方面要留意纠正语法错误。若完整不顾语法错误,构成习气,以后想改也改不过来。研讨标明:在口头表达中,适度监控语法的正确性和精确性,最有利于学生进步口语才能,培育学生的语感认识,减少语法错误。其次,恰当增强专项的笔头语法练习,随时理解学生对语法认知状况并及时做出调整。同样以新规范英语(一同)Book 4为例,《Module 7 Unit 1 Lingling is singing a song》的中心内容:描绘某人正在做什么,主语分单复数,触及的句型有Daming is doing a play with some children。/ They are doing a dragon dance.等如今停止时。本着淡化语法教学痕迹、精讲多练的目标,能够这样布置口头语法练习:教员先温习五个停止时的动词词组,然后顺势发问:what is Lingling doing?学生答复:Lingling is singing a song. 或She is singing a song.同样办法练习关于Daming,Sam,Amy和Children from Class 2的句型。接着能够布置一组笔头练习:Fill in the blanks。1)What is Amy doing?She is dancing.2)Whatgrandma doing?Sheis cooking. 这样的语法练习比拟集中,而且都是停止时,还表现出了不同人称之间的比照性。

总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每一位胜利的教育工作者都有本人的独到之处,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即最大限度地开展学生的客观能动性。因而,教员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动传统的语法教学观念,灵敏运用各种教学办法,把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等学习内容自然交融在一同,充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恰当、更精确、更有意义的运用言语。

篇11: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语法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小学高年级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语法讲解很有必要的。语法教学中我的几点感受列举如下:

1、语法最主要讲什么?

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小学阶段的四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最不容易理解和把握。试卷中出错的最多最频繁的就是动词的时态填空题。因此这四种时态就是语法讲解的重点内容。其他的小语法点如介词的用法;be动词的用法;have、has的用法比较;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语法内容也都要讲到。

2、语法讲解到什么程度?

教学中我认为语法教学应该分段进行。低年级可以不教授任何的语法知识,只是学习兴趣和语音语感的培养和养成。中年级段可以对小的语法点零碎的渗透和简单提及和讲解。让学生知道有这么个语法知识的存在。我称之为“雾里看花”阶段。如当别人提到语法点不能说一无所知就可以。但是到了高年级也就是五六年级就要进行系统的'语法讲解了。讲解要彻底和透彻。对于每一种时态的四种句子结构都要讲解和适当练习。让学生能正确的区分各个时态之间的联系和不同。能脱口说出时态的意义、构成和句子结构等。其他小的零碎的语法点也要讲解到位。

篇12:优化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优化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优化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作者/郑学群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语法教学的方法值得研究。笔者通过调查及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认为语法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通过使语法教学简单化、情景化及兴趣化来优化语法教学。

【关键词】语法教学 小学生 优化 简单化 情景化 兴趣化

对于语法知识的地位与作用,英语教学界同仁已基本形成共识:中国学生学英语应该学语法。原因是,如果不了解英语的内部规则,那将影响中国学生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许多专家认为,即使在小学阶段,孩子也需要一些语法知识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语言。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交际法被介绍到中国后,小学英语教学要不要淡化语法,应该如何教语法,这些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们。笔者认为,与其逃避语法教学,不如改变认识和教法;与其淡化,不如优化,让语法更好的为交际服务。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以及对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和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淡化语法教学的现象及分析

早在20世纪代,J.B.Watson就提出了行为主义的“刺激―反映”(S-R,Stimulus-Response)理论。此后,美国学者B.F.Skinner提出,人们言语的每一部分都是由于某种刺激的存在而产生的。因此,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实际交际语言的刺激,学生就会自然习得交际活动中出现的语言形成和语法知识,以至于到了今天,一提到语法教学,人们就会联想到枯燥、应试教育、理念落后等字眼,因此,当今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淡化语法教学成为普遍现象。语法教学的淡化保证了小学英语课堂的生动活泼,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在口语表达时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可见,在小学适量适当地开展英语语法教学是必要的。掌握语法规律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

2.强调语法教学的现象及分析

传统的语法教学观念在部分小学英语教师的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语法翻译法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法教学,因此,他们在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把语法教学当做帮助学生掌握外语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有部分教师明显侧重语法规则的教学,学生则死记硬背语法条文。

然而,根据儿童获得言语的过程是从单词句阶段向词句发展的规则,哈佛大学的罗杰?布朗称这种言语为电报式言语。儿童产生更长词语的能力和学习更加复杂的语法形式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发展,我国接受正规英语教学的小学生多数年龄在8-11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过多地强调语法规则不符合这一年龄段孩子学习外语的心理特点。

二、解读新课标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部分教师片面强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误认为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已经不重要了。

新课标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显而易见,新课标要求改变的是以前过于强调语法教学的现象,并非要求放弃语法教学。另外,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法教学,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是不尽相同的。新课标要求教师明确小学语法教学的目的,并且改变语法教学的方式,做到抛弃过往的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机械套用基本句型的教学模式。

三、优化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基本语法,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能理解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和学习目标,还要能够理解他们的认知需求和社会需求(AnnieHughes,).对一个成功的教师来说,能够发现其学生的特殊认知需要和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另具同样重要性的还有能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满足自己学生的特殊学习方式(王来喜,)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还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

1.语法教学简单化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把一些枯燥的语法知识融入简单易学的童谣、顺口溜、儿歌之中,能使教学变得生动、丰富。

⑴利用顺口溜记语法规则

通过记忆下列顺口溜来记住基数词变为序数词的规律。

基变序,有规律,

一二三特殊记,

first,second,third

八去t,九去e,ve要用f替,

见y变为i和e,

词尾加上th,

若是遇上几十几,

只变个位就可以。

⑵利用改编的儿歌记语法规则

对于一般疑问句的肯定及否定回答,可用小学生均熟悉的儿歌《两只老虎》改编如下:

Doyoulikebanana?Doyoulikebanana?

Yes,Ido.Yes,Ido.

Doyoulikeorange?Doyoulikeorange?

No,Idon’t.No,Idon’t.

⑶利用改编的歌谣记语法规则在教人称代词的.用法时,可用歌谣帮助学生记忆规则:

I是我;you是你;hesheit他她它;I的复数是个we;you的复数还是you;男他女她物体它,张三李四单个他,他们的复数都是they;简单口诀要牢记,要牢记。

在学be动词的时候,可用以下歌谣:我用am,你用are,is用在他她它,要是复数都用are。

课堂上的语法教学,通过顺口溜、儿歌、歌谣来教学,简单易懂,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就连平时不肯开口说英语的学生,也都能说得津津有味。

2.语法教学情景化

利用情景教学语法是指教师利用语言、教具及各种教辅设备,将语法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⑴巧妙利用真实情景

在教学比较级时,教师可以请一个学生起立,并说“S1istall.”接着请一个比他高的学生,说“S2istaller.”最后再请一个全班最高的学生,说“S3isthetallest.”

⑵巧妙使用图片

在教学therebe句型时,幻灯片出示两张书桌,书桌1上有一支铅笔,书桌2上有两支铅笔,教师引导学生说:Thereisapenondesk1.Therearetwopensondesk2.要求学生对照图片观察句子。教师继续点击画面,书桌1出现3本书,书桌2出现1本书,师生共同讨论后,幻灯片出示句子:Therearethreebooksondesk1.Thereisabookondesk3.引导学生观察句子并总结。

⑶巧妙利用音效

教授现在进行时,笔者事先安排不同学生做不同的事,将其发出的声音录制下来,课堂上将其播放出来,例如:

――Hi,IamZhanglili.Iamsinging.(播出Sally唱歌的声音)Canyouhearme?

――I’mLiuchangbo.Iamplayingbasketball.(传出拍篮球的声音)

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做许多不同的事,将声音录制下来,让学生来猜测教师正在做什么。

前者利用音效创设了现在进行时态的情景,又完成了大量的语言同期输入,而后者利用学生对教师言行的关注心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使用自己学过的句型来表达,实现语言输出,是一种将语法与语言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这类学用结合的训练也满足了学生加快学会英语的心理需求。

3.语法教学兴趣化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知道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语言学习者的主要学习动力来自他们对实际的渴望(SusanHouse,)教师可以将这一特点充分应用到语法教学中去,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⑴童话表演,⑵图画教语法,⑶游戏学语法。

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授给小学生,语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年龄特点,我们不能将他们等同于母语学习者,认为语法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交际活动来习得;我们也不能把小学生当成人来对待,让小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我们需要优化语法教学,通过顺口溜、儿歌、歌谣等来简化语法;通过语言、教具等各种教辅设备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语法;通过童话、简笔画、游戏等使语法教学充满趣味。总之,语法要教,但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灵活而有趣地教。

【参考文献】

1.Ur,P.GrammarPracticeActivitie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8.2.Brown,R.1973.AFirstLanguage.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3.,《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4.Hughes,A.2000.“MaterialforTeachingEnglishToYoungLearners”.ELTJournal,Volume54/2

5.王来喜:学习模式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1.

6.丁钢、创新:新世纪教育使命【M】,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510665广州市天河区羊城花园小学)

篇13: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心得体会

根据教学工作的体会,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一、运用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目前在小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

由于小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困难。

三、努力培养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其学习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让学生接受和喜欢自己,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4:浅议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新法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凌河小学  黄福梅

小学英语教学,本着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这就似乎要强调淡化英语语法知识的教学。而一提到语法教学,人们就会联想到枯燥、繁琐、应试教育等字眼,因而在很多公开课中教师都避开语法知识的讲解。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如果不了解该语言的内部规则,那将影响学生准确地运用该语言进行交流,也会对她以后更长时间里的英语学习形成一定的障碍。许多专家认为,即使在小学阶段,孩子也需要一些语法知识帮助他们牢固地、正确地掌握语言。课程标准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语法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就得考虑如何才能既保持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让孩子掌握枯燥的语法知识。我认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艰涩难懂的语法知识变得生动活泼,简单易懂起来,让孩子学习语法知识成为一个不断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并在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信。我试想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是否可以做以下一些尝试:

一、       比较分析  自主发现

在语法教学方面,外国教育专家提出了两种方法:“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显性语法教学)和“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隐性语法教学)。前者侧重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后者则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景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法规则。小学阶段的学习,我们主要以隐性语法教学为主,但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繁杂零碎了,时态也已经接触到三到四种了,如果还是概念模糊,老师不进行必要的语法讲解,学生头脑中的语言概念就会出现很多的不准确性,所以要进行必要的显性语法教学。但是,怎样去讲解,才能让学生既觉轻松,又能准确把握一些语法知识呢?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探究和发现的欲望,所以我们老师要做好引导者和帮助者,带着学生一起去探究语言的奥秘,相信定会乐在其中的。例如在帮助学生巩固所接触到的几种时态的句型时,我们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组句子,如:

I cleann the house every week .

She watches TV every day .

They have a sports meeting every year .

然后让学生去讨论发现这一组句子的共同点及不同点,每个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并且都会很努力地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学生回答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只要再稍作点拨,便可很容易地总结出一般现在时句式的结构及特点。之后,我再要求他们分别用 now ,  last… , next….去替换句中的时间状语。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会驱使他们很乐意去做这样的尝试。这一环节,还可以指导他们进行小组学习,再相互讨论和争辩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有自己新的发现,比如几种时态的结构有什么区别,时间状语有什么区别,主语变化时动词有怎样的变化等。在同学的相互合作和启发中,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便也水到渠成地达到了,而且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的轻松自如。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保持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品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创设情境  意义先行

英国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即在语言学习时,孩子的注意力通常首先放在语言的意义上,他们很少注意到语言的形式或语言规则。而且,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中获悉语言意义的能力很强。由于孩子的关注点在语言的意义上,如果在开始授课时,教师首先谈论语法规则,势必导致他们不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孩子的天性来帮助他们学习语言。首先,让孩子在一个有意义的情景中理解所教语法项目的意义;然后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孩子在比较真实的语境中进行交际性活动,运用所学的语法项目;最后,在孩子理解并会运用的基础上,教师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法规则上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一般过去时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副黑白线条勾勒的图片,图片上时钟指向三点,让学生看数秒之后,

T: What’s in the picture?

S1: There is a ball ,a diary ,a desk , a chair , a mobile phone .

S2: I can see a vase , a camera , some flowers.

S3: There is a clock ,a photo ,a TV .

T: What time is it now?

S4: It’s 3 o’clock.

T: Let’s try to remember the picture.

Where is the pen ?( on the desk)

Where is the ball?(under the desk)

Where is the camera?(near the vase)

Where is the mobile phone?(on the diary)

教师在黑板的另一边贴上一副场景一样的图片,不过是彩色的。图中的时间变成了三点半,物品的位置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T: What time is it now?

S1: It’s half past three.

T: Where is the pen now? Is it on the desk ?

No ,it was on the desk a moment ago.

T: Where is the camera? Is it near the vase?

S2:No, it was near the vase a moment ago .

T:Where is the mobile phone ?

S3: It’s under the diary.

T: Where was it just now ?

S4:It was on the diary just now.

通过对图一和图二中相同物品位置的对比,突出现在时与过去时在时间概念上的区别和be动词的变化。之后再让学生自己选择图片上的物品进行对话练习。这一案例中,教师通过两张色彩基调不同的图片首先让学生感受了过去时与现在时的`不同情境,并通过操练,积累了be 动词由is 向was转化的经验。这种源自生活的真实情境使原本抽象的语法含义变得简单了,丰富的图片内容将语法概念情景化,让大量枯燥的机械训练变成自然有趣的实践运用。

三、       言简意赅  适时适量

除以上两点外,在解释语法项目时还要注意做到言简意赅,适时适量。解释清楚就可以了,不要嗦,费时费力太多,反而弄巧成拙,导致孩子糊涂生厌。有些些教师认为只有把语法尽可能详尽地解释,才能保证孩子运用的正确性,而且往往把还在犯的语言错误归因于语法讲解不够,其实,学英语就像学计算机或学汽车驾驶一样,太多的理论解释反而适得其反,最关键的是理解实践。而且,正如上面所说的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这方面的能力比不上成人,在涉及语法点时更应该注重趣味性和有效性结合。例如在教学be动词的用法时,一味讲解孩子会无所适从,也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所以我们可以借助一首儿歌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我是am ,

你是are,

is用在她、他、它,

其余都用are。

这样的儿歌朗朗上口,实用性很强,学生想不记住都难了。再比如在一般现在时(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后面的动词要还原,可学生总是记不住,我就采用形象法让他们记忆,说“保镖开路,动词还原”。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语法点就记忆深刻,不会再忘了。另外平时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延伸,自编一些英文小诗,帮助学生理解语法难点。例如我们可以创编这样的小诗帮助学生巩固一般现在时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的句式结构:

Where does he live? He lives near the bank .

Where does he work ? He works at the bank .

When does he work? He works all day and all night.

Where does he study? He studies at the bank

Where does he sleep ? He sleeps at the bank .

Why does he spend all day and all night at the bank ?

Because he loves his bank .

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创作小诗,有的学生也是做得很好的,有不少还能在学生中广为流传呢。

只要我们英语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巧作安排,化繁为简,化生硬为生动,,就定能让语法教学走出枯燥晦涩的阴影,让英语课堂上的语法教学焕发活力,提高教学的实效。

联系地址: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凌河小学 226408

联系电话:15851323365

邮箱 :siyueqiushui @sina.com

篇15: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课件

小学英语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1、形容词性物主代词8个:

My; your; his; her ;its ;our; your ;their

我的;你的;他的;她的;它的;我们的;你们的;他(她、它)们的

2、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特点:

1)译成汉语都有“的” eg:my 我的 their 他们的

2)后面加名词:eg:my backpack; his name

3)前后不用冠词 a an the

This is a my eraser(错误) That is your a pen(错误)

3、I(物主代词)my you(物主代词)your he (物主代词)her we (物主代词) our

:在变物主代词时,把原题所给的词加上,再译成单词就可以了。

小学英语名词性物主代词

1、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一样有8个:

Mine;yours;his;hers;its;ours;yours;theirs

我的;你的;他的;她的;它的;我们的;你们的;他(她、它)们的'

2、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特点:

1)译成汉语都有“的”

2)后面不加名词

3)名词性物主代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

Eg: the pen is mine 钢笔是我的(mine=my pen)

小学英语单数的句子变成复数的句子

把单数的句子变成复数的句子很简单:变法是把能变成复数的词变成复数,但a或an要去掉。特殊疑问词、形容词、国家及地点通常不变。

Eg:把下列句子变成复数

1、I have a car ----we have cars.

2、He is an American boy. ----They are American boys.

3、It is a car ----They are cars.

4、This is an eraser ----These are erasers.

5、That is a backpsck -----Those are backpacks.

6、I'm an English teather ------We are English teathers.

7、It's a new shirt---- They are new shirts.

8、He's a boy ----They are boys.

9、She's a singer ------They are singers.

10、What's this in English?---- What are these in English?

小学英语名词的数语法

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

1、名词的单数:表示一个人或一个事物

2、名词的复数:表示一个人以上的人或事物

名词复数的变化规律如下:

1、多数情况下在名词后面加S,s 在清辅音后读【S】

2、以s,x,sh,ch为结尾的词在词尾加es, es读作【iz】

3、以f ,fe为结尾的词去掉f或fe加ves,ves读作【vz】

4、以辅音加y结尾的词,变y 为ies

5、以元音加y结尾的词,直接加s

6、不规则变化

Man-men woman-women policeman-policemen

Policewoman-policewomen这种情况下a变成e

1、单复数同形

Chinese-chinese Japanese-japanese sheep -sheep deer -deer

2、This 这个these这些(复数) that那个 those那些(复数)

I我 we我们(复数) he他 she她 it它 they他、它、她们(复数)

am ,is是 are(复数)

小学英语人称代词主格及宾格

人称代词分为主格和宾格,主格和宾格区别:主格和宾格汉语意思相同,但位置不同。

Eg:I(主格)“我”-- me (宾格)“我”

主格在陈述句中通常放句首,宾格通常放在动词后或介词后,也就是说宾格,不放在句首。

Eg :I have a new car.( I 主格)

Excuse me (me 宾格)

They sit in front of me (me 宾格)

主格(8个):I 我you你 he他 she她 it它 we 我们you 你们they他(她、它)们

宾格(8个):me我 you你 him 他her她 it它 us我们 you你们 them他(她、它)们

小学英语名词所有格语法

1、变法:在人名后面加's 记住:'s要译成“的” eg:Lucy(名词所有格)Lucy's

2、如果是2个或2个以上人的名词所有格要在最后一个人名加's

Eg:Lilyand Lucy (名词所有格)Lilyand Lucy'S

LilyLucy and Julia (名词所有格)Lily Lucy and Julia's

3、以s结尾的名词复数所有格在后面加',eg:students'

小学英语就划线部分提问练习题

就划线部分提问的变法:

1、先根据划线部分找到特殊疑问词。

2、再把没划线的部分变成一般疑问句的语序。

3、特殊疑问词通常有:what/ where/ who /whosc/ how/how old/ what colour/ whatclass /what grade/what row/what school

小学英语一般疑问句

1、一般疑问句最基本的变法:be 提前用问号读升调

2、my变成your our变成your I am / We are 变Are you I can 变Can you

3、注意人名不论放在什么位置都要大写 :

Tom is a student.

Is Tom a student?

4、一般疑问句翻译成汉语都有“吗”?

1)Thisis my English teather. Is this your English teather?

2)It is our school. Is it your school?

3)We are students. Are you students?

4)I can sing. Can you sing?

小学英语动词的用法

1、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be动词包括三个词 am ,is, are 这三个词的汉语意思相同,都是“是”的意思,但怎么运用好这三个词呢?请记住下列口诀:

2、我是 am( eg:Iam a pupil.)你是 are (eg:You are a girl.) Is 用在他、她、它( eg:He is a Chinese boy;She is an Englishteather;It is a cat.见到复数就用are.)

3、记住:am ,is 的复数是are.;these 这些 ;those 那些(这两个词都表示复数)

篇16: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语法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小学高年级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语法讲解很有必要的。语法教学中我的几点感受列举如下:

1.语法最主要讲什么?

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小学阶段的四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最不容易理解和把握。试卷中出错的最多最频繁的就是动词的时态填空题。因此这四种时态就是语法讲解的重点内容。其他的小语法点如介词的用法;be动词的用法;have、has的用法比较;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语法内容也都要讲到。

2.语法讲解到什么程度?

教学中我认为语法教学应该分段进行。低年级可以不教授任何的语法知识,只是学习兴趣和语音语感的培养和养成。中年级段可以对小的语法点零碎的渗透和简单提及和讲解。让学生知道有这么个语法知识的存在。我称之为“雾里看花”阶段。如当别人提到语法点不能说一无所知就可以。但是到了高年级也就是五六年级就要进行系统的语法讲解了。讲解要彻底和透彻。对于每一种时态的四种句子结构都要讲解和适当练习。让学生能正确的区分各个时态之间的联系和不同。能脱口说出时态的意义、构成和句子结构等。其他小的零碎的语法点也要讲解到位。

3.小学语法讲解的个人建议

语法讲解忌讳生搬硬套,用语法术语去给小学生讲解。这只会使学生更加混淆,对语法彻底的晕。建议使用儿童化的语言去讲解。如前缀(un-)、后缀(-er;-ing;-ed等)词可以说是戴帽子,加尾巴。学生一下子就很明白。比直接的专业术语要好理解太多了。而且时态中的例子忌讳用生词、难词。建议使用最简单的例子讲解最难的语法知识点。教师要明确这里你只是希望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意义,并不是来检测学生的词汇记忆如何。最终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如:现在进行时肯定句:He is watching TV now. 不用举例成: Mike is putting some beautiful balloons into his packets. 其实这两句句子结构完全一样。但是相比之下前面的句子就短、好理解的太多了。

4.每节课语法讲解多少,习题练习多少

我认为因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虽然达到一定的程度了,但是必须是馒头一个一个的吃才好。建议一节课最好只解决一个语法知识点。配以适当的专项训练。只要把此语法点讲解清楚,操练扎实,灵活运用已经足够,千万不能贪多,给学生造成语法混淆。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中职英语语法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发展中的英语语法教学

小学一年级英语语法学习方法

关于小学介词英语语法

小学英语语法口诀大

试论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论文

小学英语课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论文(共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