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反思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豆豆豆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反思(共含16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豆豆豆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反思

篇1: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反思

一、善设情景,使语法学习更生动

情景法是借助体态语、演出等,使用图片、多媒体和实物等具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一个真实生动的情景。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语法教学的枯燥性和单一性,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一般现在时的教学中,可以以每天的作息活动为情景,给出提示动词:get 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have lessons—have lunch—chat with classmates—have lessons—do after-school activities—go home—do homework—go to bed,同时利用道具钟,进行问答。在学生和学生之间问答前,可以先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并且板书主要句型:What do you do...? What does she/ he do...? Do you...?

问答的时候要求学生辅以适当的动作。以第一个情景“get up”为例,可以这样设计:学生A问What do you do at 6 a.m. every day? 学生B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I get up at 6 a.m. every day. 学生A再问其他学生:What does he/she do at 6 a.m. every day? 其他同学再做出回答:He/She gets up at 6 a.m. every day. 学生A再提问学生C问题:Do you get up at 6 a.m. every day? 学生C按实际情形作答。

“get up”以下的情景,还可以适当变换练习方式,比如分成4人小组先练习,然后请小组到台上表演情景等。这样,在整个问答中,辅以时间、动作,并且联系实际地创设了合理的.情景,同时,把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以及非第三人称单数,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都练到了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一语法点。 可见,情景教学,使语法学习变得真实生动,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二、巧设话题,为语法学习添活力

在语法教学中巧妙地设计话题,可以使学生“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可以使语法课充满活力。

仍以上面的一般现在时的教学为例,借助刚才的情景教学,学生对一般现在时在口头表达这个层面上已经掌握得相当不错了,但是在书面表达这一层面涉及甚少。可以这样设计话题:What do you do every day? What does your friend do every day? Can you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tell me about your daily life? 借助于教师给出的提示词以及刚才的问答,学生以两人一组的方式,可以把自己和朋友一天的生活都写出来了。这样的写作,学生会觉得非常轻松自如,而且,也会注意到不同人称中动词的变化。

三、善设任务,使语法学习更真实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趣味任务,让学生在任务活动中运用语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内化语言规则、有效提高其语用能力。

如:在问路、指路的语法教学中,可以做一个寻宝游戏,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完成,最终使学生找到宝藏。在教学中可设计5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关于问路指路中表示方位的生词学习和匹配练习,第二个任务是根据指路用语找到正确的图片,第三个任务是听指示找出正确的地图和路线,第四个任务是为地图和路线写出正确的指路用语,第五个任务是根据路线图给要参加生日派对的同学留便条写出路线。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可以得到如何走到宝藏所在地的一个提示,完成五个任务后,就知道了宝藏所在地,得到“宝藏”。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就有一种成就感,同时又建立了挑战更高更难任务的信心和兴趣。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尝到了“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喜悦,也使学生知道,学习和生活一样,有很多任务要完成,完成任务之后,可以收获“宝藏”。

四、巧插游戏,为语法学习增趣味

初中生活泼好动,喜爱游戏,且争强好胜。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把语法教学融入其中,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头脑、引发其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边玩边学”。

在现在进行时教学中,可以用图片竞猜的游戏方法来教学。教师可以把要呈现的图片遮去一半,可以问:Look! What is Lucy doing? 让学生猜。学生可以问:Is Lucy drawing? Is Lucy dancing? 等等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呈现完整的图片,问学生:What is Lucy doing? 学生可以一起回:She is... 以同样的方法,再呈现其他的图片加以练习。同样,在练习的方法上也可以有所改变,可以从“教师和学生”对话,到“学生A与其他学生”对话,再到“两人一组”对话,甚至可以邀“两人小组”上台表演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现在进行时be doing的结构了。

同时,在组织这一类竞猜游戏时,还可以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一大组的学生猜对的次数多,或者对话编的好,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会更加高涨,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效果也会更好。

总之,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学生生不光掌握了语法结构和句型,学会了用所学内容的表达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五、勤编口诀,使语法学习易记忆

编一些便于记忆的语法口诀可以让枯燥、难懂的语法知识变得活灵活现,生动有意义。

比如:感官使役动词在主动和被动语态中的用法是一大难点,有人编了这样的口诀:一感(feel),二听(hear, listen to),三使(make, let, have),四看(look at, see, watch, notice)这些动词真奇怪,to在句中像妖怪;主动句里它走开,被动句里它回来;动词let要除外,to词可来可不来。这个口诀,方便了学生记忆。

再如动词不定式(to do)的用法,很多同学在否定等形式中屡屡犯错,如果编个口诀,记忆起来也方便了很多:不定式,有标记,to与动词连一起;not加上不定式,否定结构要牢记;疑问词与不定式(what, where, when, how等加to do),构成短语有意义。

六、巧用谚语,为语法学习添情趣

在语法教学中巧用谚语作例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语法规则变得具体、生动而有趣。从而达到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的良好效果。精选一些包含某些语法结构的典型句子,让学生通过记忆和运用这些句子,既能背诵一些经典句子,又能熟悉运用某项语法形式的作用,达到一箭双雕、双重获益的效果。比如:

1) 比较等级 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事实胜于雄辩

2)不定代词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数词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两人智慧胜一人

4)介词 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经验是智慧之母

总之,精美谚语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秀。

篇2: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一)

初中英语教学中,语法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自己所教的初三年级,与语法相关的知识点更是重中之重,然而语法学习是很枯燥无味的,如果一味地沿用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学生一定不会太感兴趣,学习效果会差很多。

在馆陶实习来,由于初三主要是复习课,语法专题复习也是主要的课程内容。最开始教学时,因为还没有什么教学经验,我先去听了指导老师和年级里优秀教师的课程。因为课容量太大,老师们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其中采用竞争机制,使同学通过小组竞争方法来激励学生学习。

在自己的语法教学活动中,我发现灌输式语法教学在课容量方面和控制课堂秩序方面有一些优势,但是不利于学生养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容易使学生感受到英语语法学习的无趣。所以我开始摸索既让学生学到充足的知识,又能够使课堂教学有趣的方法。

一、了解学生的风格,活跃课堂气氛。

在与同学们接触了一段时间以后,我逐渐了解到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平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学生比较喜欢一些歌曲,当下流行的舞蹈或者时尚词汇。在讲语法的时候可以在合理的时候和同学小小地讨论一下这些同学们感兴趣的兴趣点。这时同学们会对课堂感兴趣,课堂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二、多接触英语,感悟语言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接触英语,接触的多了以后,自然而然地会有英语思维,这样遇见英语题目时会以一种自然的状态来选择或者书写,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英语学习枯燥无味,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也会很快取得进步。

三、英汉知识对比,巧用迁移法。

充分利用语法普遍性规则,在讲述一些语法点时,可以巧妙地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

汉语语法知识,然后进行类比,迁移。很多时候,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有很大的相似性,当教师把这点让学生体会到并且教会学生分析时,学生会很惊喜,会觉的英语和汉语有很大的相似性,其实并不难学。让学生摆脱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后,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可以不断取得进步,才能在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篇3: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在这两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在语法教学方面走了不少弯路。我一直认为,学生学习英语如果不了解英语语言的内部规则,必将影响学生准确的表达。即使是在强调以语言的交际功能为主的现在,学生也需要一些语法知识,准确、系统地掌握语言,因此我总是要求学生掌握住我所讲解的语法知识,但结果与我的要求相差甚远,我曾一度很是苦恼。最近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同时也听了专家的讲座,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小学阶段的语法教学有来自学生接受能力的局限性,也有其不同的方法和要求。

1、小学英语语法主要出现在单词、句型、短小文章中, 因而语法教学主要是结合这些具体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感受、领会、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语法教学要做到精读多练, 或适当点拨、反复操练, 直到熟练掌握、形成语感、建立一套新的语言习惯。

2、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归纳和总结英语语法是很必要的。在接触、理解、体验、操练、运用之后,进行归纳和总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做总结归纳的时候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思维的特点来采取相应的方法。

3、语言学习离不开实践和反复练习。因而在教学中特别是语法教学中必须强调语言知识的实践性和练习的多样化。

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些符合孩子实际生活的情境来组织学生呈现、操练与运用语言。语法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讲与学生学的基础上。应该结合课堂创设的情境加以训练,这样将有助于学生远离单调、枯燥的学习心理。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尽量让学生在教师的设问、提示下,来归纳和总结简单地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好学不好用。语言实践活动会逐渐地培养用规则的能力。有一些老师以为孩子犯错误是因为这个语言点讲解得不够,我们讲的很多东西是相互联系的。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较真实的情景去使用语言,让他们在玩乐中无意识地训练了所学的语法。精讲多练,促成内化。淡化对语法的讲解和记忆,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例、实践、实用;启发、诱导、点化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接触和应用语言。

三、要用心设计见成效的情景习作习题。

以前对于语法教学实在感到很难无从下手,但今天我不这样认为了。教师在给学生设计练习题时,除了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外,还要注意带给学生一定的语境。,应该多设计一些语境。情景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我觉得创设情景很重要,在真实自然的语境中学生才能真正的感受体验语言。我认为情景教学不但教师喜欢学生会更喜欢,我一定多尝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要有归纳和总结,但不同年级用的方法可以不同,总结归纳的层次应该是有所区别的,为此,要重视教材和教学程序的内在逻辑性,培养学生多问、多思、多想象、多联想的习惯。

总之语法的教学要遵循三个原则:

1、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对学生掌握语言、利用语言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2、只有理解了意义,孩子们才能加以运用, 为了巩固孩子的语法知识,提高孩子语言的准确性,教师也要在适当时候使用意义先行原则。

3、最关键的是实践、实践、再实践,要在实践中为学生量身定做语法大餐,太多了学生不能消化吸收,还会厌倦 , 根据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本能与天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小学语法教学生动起来。 不仅有利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孩子身心、情感的健康。

篇4: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本月以来,除了大量的口语句型教学之外,还有几项重要语法项目:现在完成时,动词不定式的被动语态和过去将来时,在本次的教学反思,我将就以下几点教学环节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口语训练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多种反应的'能力。多种反应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鼓励学生进行分散性思维,做出多种回答。本单元的口语训练围绕“节日”这个话题展开,练习册第29课练习3让学生围绕帮助Jim准备圣诞树写几句话,和练习册第30课练习3让学生讨论并写出如何过春节,都属于开放性练习,学生可适当发挥。我也让学生做以下活动。

1、看图改错

第一步:描述图片的内容。

Whatholidayiscdebrated?

What’sthedate?

Whatcanyouseeinthepicture?

第二步:指出图片中的错误

2、看图回答

Whatdoyouthinktheholidayis?

Doesthefamilycdebratethe’sholiday?

3、节日感受

有的人喜欢过节,而也有的人害怕过节,结合春节的感受,让学生自谈感受。

二、阅读训练

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文化因素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文化渗透到语言和交际的各个方面,它体现在词汇中特殊的文化含义,某些独特的句法和语篇结构,以及更广的交际环境。文化教学不仅是教学生记忆一些文化事实,而是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去思考,去体验,我选择了以下几个活动。

①让学生欣赏《圣诞快乐》歌

②小组讨论:探讨节日的含义

③表演:有人演圣诞老有,有人演小孩

三、写作训练

本月中学生写了三篇文章,有应用文,也有故事性的文章,而且评比了几篇优秀文章张贴。

篇5: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语法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译等学习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语法课充满趣味性和有效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平时所观察到的某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暂提出以下几种具体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与大家探讨。

一、善设情景,使语法学习更生动

情景法是借助体态语、演出等,使用图片、多媒体和实物等具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一个真实生动的情景。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语法教学的枯燥性和单一性,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一般现在时的教学中,可以以每天的作息活动为情景,给出提示动词:get up—havebreakfast—go toschool—havelessons—havelunch—chat withclassmates—havelessons—do after—schoolactivities—gohome—dohomework—go tobed,同时利用道具钟,进行问答。在学生和学生之间问答前,可以先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并且板书主要句型:What do you do? What does she/ he do? Doyou?

问答的时候要求学生辅以适当的动作。以第一个情景“getup”为例,可以这样设计:学生A问What do you doat 6 am every day? 学生B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I getup at 6 am every day 学生A再问其他学生:Whatdoes he/she do at 6 am every day? 其他同学再做出回答:He/She gets up at 6 am every day学生A再提问学生C问题:Do you get up at 6 am every day? 学生C按实际情形作答。

“getup”以下的情景,还可以适当变换练习方式,比如分成4人小组先练习,然后请小组到台上表演情景等。这样,在整个问答中,辅以时间、动作,并且联系实际地创设了合理的情景,同时,把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以及非第三人称单数,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都练到了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一语法点。可见,情景教学,使语法学习变得真实生动,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二、巧设话题,为语法学习添活力

在语法教学中巧妙地设计话题,可以使学生“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可以使语法课充满活力。

仍以上面的一般现在时的教学为例,借助刚才的情景教学,学生对一般现在时在口头表达这个层面上已经掌握得相当不错了,但是在书面表达这一层面涉及甚少。可以这样设计话题:What do you do every day? What does your friend doevery day? Can you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tell me about yourdaily life?借助于教师给出的提示词以及刚才的问答,学生以两人一组的方式,可以把自己和朋友一天的生活都写出来了。这样的写作,学生会觉得非常轻松自如,而且,也会注意到不同人称中动词的变化,教学反思《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三、善设任务,使语法学习更真实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趣味任务,让学生在任务活动中运用语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内化语言规则、有效提高其语用能力。

如:在问路、指路的语法教学中,可以做一个寻宝游戏,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完成,最终使学生找到宝藏。在教学中可设计5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关于问路指路中表示方位的生词学习和匹配练习,第二个任务是根据指路用语找到正确的图片,第三个任务是听指示找出正确的地图和路线,第四个任务是为地图和路线写出正确的指路用语,第五个任务是根据路线图给要参加生日派对的.同学留便条写出路线。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可以得到如何走到宝藏所在地的一个提示,完成五个任务后,就知道了宝藏所在地,得到“宝藏”。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就有一种成就感,同时又建立了挑战更高更难任务的信心和兴趣。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尝到了“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喜悦,也使学生知道,学习和生活一样,有很多任务要完成,完成任务之后,可以收获“宝藏”。

四、巧插游戏,为语法学习增趣味

初中生活泼好动,喜爱游戏,且争强好胜。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把语法教学融入其中,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头脑、引发其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边玩边学”。

在现在进行时教学中,可以用图片竞猜的游戏方法来教学。教师可以把要呈现的图片遮去一半,可以问:Look! What is Lucy doing?让学生猜。学生可以问:Is Lucy drawing? IsLucy dancing? 等等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呈现完整的图片,问学生:What is Lucy doing? 学生可以一起回:She is以同样的方法,再呈现其他的图片加以练习。同样,在练习的方法上也可以有所改变,可以从“教师和学生”对话,到“学生A与其他学生”对话,再到“两人一组”对话,甚至可以邀“两人小组”上台表演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现在进行时be doing的结构了。

同时,在组织这一类竞猜游戏时,还可以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一大组的学生猜对的次数多,或者对话编的好,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会更加高涨,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效果也会更好。

总之,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学生生不光掌握了语法结构和句型,学会了用所学内容的表达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五、勤编口诀,使语法学习易记忆

编一些便于记忆的语法口诀可以让枯燥、难懂的语法知识变得活灵活现,生动有意义。

比如:感官使役动词在主动和被动语态中的用法是一大难点,有人编了这样的口诀:一感(feel),二听(hear, listen to),三使(make, let, have),四看(look at, see, watch, notice)这些动词真奇怪,to在句中像妖怪;主动句里它走开,被动句里它回来;动词let要除外,to词可来可不来。这个口诀,方便了学生记忆。

再如动词不定式(todo)的用法,很多同学在否定等形式中屡屡犯错,如果编个口诀,记忆起来也方便了很多:不定式,有标记,to与动词连一起;not加上不定式,否定结构要牢记;疑问词与不定式(what, where, when, how等加to do),构成短语有意义。

六、巧用谚语,为语法学习添情趣

在语法教学中巧用谚语作例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语法规则变得具体、生动而有趣。从而达到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的良好效果。精选一些包含某些语法结构的典型句子,让学生通过记忆和运用这些句子,既能背诵一些经典句子,又能熟悉运用某项语法形式的作用,达到一箭双雕、双重获益的效果。比如:

1) 比较等级Facts speaklouder than words 事实胜于雄辩

2)不定代词Nothing is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数词Two heads arebetter than one 两人智慧胜一人

4)介词Experience isthe mother of wisdom经验是智慧之母

总之,精美谚语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秀。

篇6: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到了高三,任务重,时间紧,这就更要求教师教学理念“活”起来,教学方法“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第一,首先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语法理论知识。

第二,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设计出最适合的语法讲解法。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在备课的时候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难度和深度,因人因地宜,做出取舍,进行改编。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水平,必要时可补充适当的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如:在讲解倒装语序时,课本中归纳了9点。尽管比较全面,但我认为可以把倒装分为分成两大板块:全部倒装和部分倒装;然后分别列出有哪些情况需要倒装。

其次是可以把课本的第六点和第八点统一归纳为含有否定意义的副词或连词,这样更易于学生记忆。

再次,课文中的归纳并没有完整,在平时教学中还应补充。如句型:Not only…but also…, No sooner…than…; Hardly…when…,注意他们的共同点和搭配的不同点,以及他们和Not until 放在句首用倒装的区别。

又如 as 引导让步状语时,句型为:表语/状语/动词原形+as+主语+谓语的特殊句式和may表祝愿的句子,一般用全部倒装;若谓语带有情态动词则用部分倒装,如:1)。 May you succeed! 2)。 Long liv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多总结,多积累,不要纯粹的照搬书本。

第三,把本来枯燥的语法讲解设计在一定的生活语言情景中,使教学呈现更加的真实化和生动化。

第四,在讲解语法时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篇7: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在这两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在语法教学方面走了不少弯路。我一直认为,学生学习英语如果不了解英语语言的内部规则,必将影响学生准确的表达。即使是在强调以语言的交际功能为主的现在,学生也需要一些语法知识,准确、系统地掌握语言,因此我总是要求学生掌握住我所讲解的语法知识,但结果与我的要求相差甚远,我曾一度很是苦恼。最近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同时也听了专家的讲座,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小学阶段的语法教学有来自学生接受能力的局限性,也有其不同的方法和要求。

1、小学英语语法主要出现在单词、句型、短小文章中,因而语法教学主要是结合这些具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领会、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语法教学要做到精读多练,或适当点拨、反复操练,直到熟练掌握、形成语感、建立一套新的语言习惯。

2、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归纳和总结英语语法是很必要的。在接触、理解、体验、操练、运用之后,进行归纳和总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做总结归纳的时候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思维的特点来采取相应的方法。

3、语言学习离不开实践和反复练习。因而在教学中特别是语法教学中必须强调语言知识的实践性和练习的多样化。

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些符合孩子实际生活的情境来组织学生呈现、操练与运用语言。语法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讲与学生学的基础上。应该结合课堂创设的情境加以训练,这样将有助于学生远离单调、枯燥的学习心理。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尽量让学生在教师的设问、提示下,来归纳和总结简单地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好学不好用。语言实践活动会逐渐地培养用规则的能力。有一些老师以为孩子犯错误是因为这个语言点讲解得不够,我们讲的很多东西是相互联系的。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较真实的情景去使用语言,让他们在玩乐中无意识地训练了所学的语法。精讲多练,促成内化。淡化对语法的讲解和记忆,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例、实践、实用;启发、诱导、点化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接触和应用语言。

篇8: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本课时为语法教学,语法项目均在前面讲过,语法课本来都枯燥,学生注意力可能不够集中,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激趣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关注对这些短语的整体学习,并有效地在语句中正确套用。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人们往往将这些句型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记忆和运用,若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关注这一特征,并得当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它们进行整体识记和运用,可有效降低学生语言运用的错误率,也使相关内容变得轻松易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映出的问题较多,今后的教学措施:

第一、强化单词的记忆,并结合目前的情况,对优生及中上等的注意培养他们对一些多义词、兼类词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基础题的解题水平。

第二、抓好语法的分类复习,在此过程中,就当前所暴露出来的弱点开展进行,通过分析试题,教会学生学会归纳知识并如何把识记的内容用于实践中,

第三、书面表达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是学生组句的能力差,语法漏洞多,不会审题的原因,所以在以后要重视对作文的评讲及优秀范文的分析。

篇9: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存在的问题:

教了多年的英语,我感到语法教学特别棘手,学生认为语法枯燥无味,难学,没有意义,没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我尽量避开语法讲解,害怕讲语法知识会被认为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在课堂上弱化语法教学。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传统语法教学的某些教学方法和倾向,更新教学理念,并不是要完全放弃语法教学。语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法教学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我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没有重视语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优化语法教学,没有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实践,使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平时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将抽象的语法规则融入生活情景中,让语法规则在真实交际中得到运用,把学生引导到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上。通过这次培训,我要重新认识语法教学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语法教学不再“枯燥”,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法知识,让新课改下的英语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改进的方法:

1运用语境教学

我以往语法教学主要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掌握语言知识上,而不是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上。学习语法的目的不应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应使语言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场合及情景中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目的。语境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正确理解判别同一词语或同一句子的不同意思。在语境中教学语法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语言和词语,而不是只注意语言的形式和词的片面意思,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同一语句和词语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2运用语篇教学

以前都是把语法内容先拿出来教。没有与听、说、和阅读活动紧密结合。阅读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通过分析阅读中遇到的一些语法现象,学生会加深对这些语法现象的理解,这绝非单纯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所能替代的。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在句中操练某个语法点,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若将语法点放入语篇中,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中的语言现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就能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3要循序渐进

语法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阶段主要是学习基本和常用的语法,语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要控制。不能随意拓展语法学习的范围和深度的误区。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不必一一讲透讲全。如:A lot of money has been donated to Project Green Hope 该句中出现了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形式。就不必花时间去教,也不要作为考查要点去检测学生。因为现在完成时态的被动语态形式不是课标所要求的语法内容。结合语境考查基本的语法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自信,侧重点应该放在语言运用上。

4.尽量使用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

组织的语言练习活动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在选用练习题时要尽量引导学生关注所学的语言形式。词汇和语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教师认真研读课标,把握学科重点,吃透教材要点和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的有效课堂,使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愿学、想学、会学。

篇10: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一、高中英语教学语法教学之现状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高中英语阅读课和对话课成为改革研究的重点,并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改革却无人问津,似乎“谈语法色变”。由于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片面、肤浅的认识,只一味强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误认为现在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语法教学已经不重要了,部分教师甚至简单地认为实施新课标就是淡化语法教学,淡化就是不必重视。故而出现像杭州市某高级中学高一某教改实验班的英语教师几乎每节课让学生会话教学现象:起初,该班学生热情高涨,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会话中的错误尽量少指出,常常以“good ! ; you are clever”.来鼓励他们多说 ,然而,一年下来,不少学生发现,自己不但口语没有什么提高,而且成绩远远落后于非实验班学生。其结果是实验仅历时一年,该班学生对高一阶段的语法概念模糊,老师很少引导学生借助语法正确理解句子,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材料全面,正确的理解,也阻碍了学生获取语言材料的内含信息,进而影响了高二、高三的学习效果,致使高考成绩很不理想。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之必要性

对于语法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地位 ,我们要对其应有质的认识,语言学家认为,语法是语言发生作用的框架;没有语法,人们公认的交流思想形式就没有一致性,就无法组织语言,人们也就无法进行交流。实践性强的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可使学生越学越明白,越学越容易,越学越轻松,从而能激发学生深层的、持久的学习兴趣。语法教学在任何情况下、任何阶段都不能淡化(胡春洞,)。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学语法教学不是简单的淡化问题,而是改变认识和教法的问题。“改变过分强调语法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就是教授语法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学习语言的有效手段,其最终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一些语言规则,而是将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交际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去内化语言规则,从而达到学生能准确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因为中国学生不可能像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那样的学习环境,不可能在平时、在课外获得充分足够的英语语言的影响,而去内化其语言规则,进而形成自然习得英语。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得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而学习掌握基础英语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学习者较快地掌握语言形式。什么是“语法”?“grammar ──- rules for forming words and combining them into sentences.”(《牛津高阶英汉词典》)正因为语法揭示了词形变化和遣词造句的规律,所以说,学习语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可以使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少走弯路,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条学习英语的捷径。

人类学习任何知识,都企图在所接触的事物发展中发现秩序,寻找规律。寻求秩序是人类的一个天性。人的大脑在吸收了新的信息后,原有的知识系统必然发生重组(restructuring)。学习外语与学习其它任何知识一样,整个过程是一个发现规律、寻求规律,并对原有规律进行重组的过程。词义、句法规则和语用知识的重组,无一不在影响着学习者整个外语知识系统的发展和完善。重组过程中,某种知识发展成为一种技巧,又逐渐成为一种常规(routine)。通过实践,技巧和常规形成了一种自动的(automatic)过程,成为一种能力(proficiency)。

widdowson(1992)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语言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是综合的,忆中的词块(1exical chunks);另一部分是分析性的语法规则。语法在语言中起的是调节性的作用,但是这一功能必不可少。不学语法是不可能真正学会一种语言的。

事实上是,正因为英语教学在中国是属于foreign 1anguage的范畴,大多数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并没有多少听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反复刺激,所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非常注重语法教学,这一现象越到高年级越普遍,越是毕业班越普遍。那些学习“许国章英语”和“薄冰、章振邦语法”出身的学生,英语功底扎实,阅读能力强,表面上看他们听说能力差一点,但实际上他们一旦有了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如出国深造半年到一年,绝大多数都能说一口标准、漂亮的英语,很快过了语言交际关。

所以我们不必因教了语法而感到自己没有“与时俱进”或“老化、落后”。要坚持实事求是,借助英语新课程教学理论,构建所任教学班最适宜的教学方法 ,面对语法必教而怎样教并无定论的实际,我们要不断提高理论修养,提升自己已有的经验,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探索更多更好更有效的语法教学方法。

如何把握中学英语教学语法教学

对于英语课程标准的现行教材的语法内容,及目前的教学实际我们怎么把握呢?

1、要在接触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学语法

外语的习得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中学生学英语首先应当通过听说和阅读的实践,接触大量的地道英语,初步树立语感,然后在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和结构框架,它规范着人们的语言活动。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自觉不自觉,你只要在运用语言,便无时无刻不受语法规律的支配。你如果不理它,它就给你颜色看:句子看不懂,言语不地道,表达不准确,翻译不达意,总而言之,弄得你寸步难行。那么,这么重要的规律和法则是否都要靠我们自己去归纳出来呢?那也不是的,前人早已为我们归纳出来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教学语法,也就是可以买到的语法书。语法书是语言学家对客观存在的语言组织规律的认识和描写,其中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它描写的基本法则还是长期起作用的。我们学习了这些基本法则,就可以加深对所学语言的认知,加深语感,加快英语习得的进度。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点语法,就好像在一个陌生的领域找到了向导,它会带领你顺利地入门,升堂入室,渐入佳境。有些人多年学英语,却老是在原地踏步不前,像是一锅“夹生饭”,怎样也“煮不熟”,这就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头,还没有入门,无法前进,这里也显示出学点语法的重要性。

2、要联系词汇来学习语法

任何一种活的语言都是音、义结合的语法和词汇的体系:语法赋予语言以结构形式,而词汇则通过语法结构赋予语言以意义内容,因此,语法和词汇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特定的语法结构往往要求某种类别的词与之匹配,如果用错了词,尽管语法结构没有错,仍然是个病句。比如可以说:

○be patient. 请耐心点。

○don’t be impatient. 别不耐烦。

○please be careful. 请小心点。

○don’t be careless. 不要粗心大意。

却不可以说:

×be pretty.

×don’t be hungry.

同是“动词be + 形容词”构成的祈使句,为什么前者对,后者错?因为在这种类型的祈使句中,形容词必须是“动态的”,而不可以是“静态的”。动词的使用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可以说:

○i have been / stayed in beijing for three days. 我来北京已经三天了。

却不可以说:

×i have come to beijing for three days.

为什么?因为在表示持续一段时间的句子里,只可以用静态动词或者表示持续动作的动词,而不可以用表示一次性动作的动词。同样地,我们可以说:

○i have owned this house for 20 years. 我买这幢房子已有了。

却不可以说:

×i have bought this house for 20 years.

有时同一个词用在同一句中,只因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以致全剧的意义完全改变。例如:

you should speak naturally.

naturally, you should speak.

副词naturally在第一句中出现的句尾,是方式状语,全句的意义是,“你发言应该自然一点儿”;在第二句中,naturally出现在句首,而且用逗号隔开,是评注性状语,表示说话人对自己所说的话的态度,全句的意思是,“当然了,你应该发言”。又例如:

i don’t think he will meet you personally.

personally, i don’t think he will meat you.

前一句的意思是,“我认为他不会亲自接见你。”后一句的意思是,“我个人看来,他不会接见你。”又例如:

he gave me a lift kindly.

he kindly gave me a lift.

前一句的意思是,“他好心地让我顺便搭他的车。”后一句的意思是,“他真好,让我顺便搭他的车。”这句话相当于it was kind of him to give me a lift.

以上诸例都说明词汇和语法的密切关系,如果脱离了词汇,空谈语法结构,往往就难以讲深讲透。这也说明《新编英语语法》联系词汇意义来讲语法,划分“动态动词”与“静态动词”、“动态形容词与静态形容词”等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来学习语法

我们学习语法就是要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则,但是我们造的句子不仅要求语法结构是正确的,还要求所造的句子在一定上下文中是恰当的,这就是“正确性”与“适合性”的问题。我们知道,没有存在于真空中的句子,任何一个句子都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比如有人问你:

where do you come from? 你是哪里人?

你回答说:

i’m a student. 我是学生。

这就是适合性问题,这个答语的结构虽然符合语法规则,但它用错了地方,答非所问,从而不能达到交际目的。英语中有一些语法结构可以这样那样地转换,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往往只能用其一种,不可以随意转换。比如在“主语 + 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的句子中,从语法结构上看,间接宾语的位置可以前后移动:

he gave me a watch.

→he gave a watch to me.

这两个句子都符合语法规则,但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你只能用其中的一种形式,比如问句是:

what did he give you?

你的答语只能是:

he gave me a watch.(或者a watch.)

如果问句是:

to whom did he give a watch?

你的回答只能是:

he gave a watch to me.(或者to me.)

又如在“主—动—宾”结构的句式中,主动句通常可以转换为被动句:

the hunter killed a snake.

→a snake was killed by the hunter.

这两个句子都是符合语法规则的,但若上文是:

who killed the snake?

你只能用被动句:

it (the snake) was killed by the hunter.

如果上文问的是:

what did the hunter do?

你只能用主动句:

he (the hunter) killed a snake.

联系上下文学习语法,不仅可以保证语言使用的适合性,而且还可以通过上下文了解句子的弦外之音,即交际功能。要知道,一个句子的结构形式和意义是一回事,同一句子在一定交际场合中能起什么样的交际作用则是另外一回事。同一类型的句子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可以有不同的交际功能。比如一般疑问句并不一定都是向对方询问情况,它可能是一种请求:

could you lend me a hand? 请帮我一把。

也可能是表示款待: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请喝茶。

可能是一种警告:

do you know there is a strong current here? 这里有急湍暗流(要当心)!

也可能是一种威胁:

do you want a punch on the nose? 当心挨揍!

所有这些交际功能都只有在一定上下文和语境中才能判定

4、要联系语音语调来学习语法

如前所述,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语法和词汇的体系,这也就是说,语法和语音天生就是绑在一起的。比如调型的改变往往引起语义的改变,例如陈述句通常是以降调收刹,如果词序不变,而将调型变为低升调,句子便成为疑问句:

he goes to school at eight. 他8点上学。(陈述句)

he goes to school at eight? 他8点上学吗?(疑问句)

调心位置的移动,也会直接关系着整个句子的意义:

susan can speak chi nese. 苏珊能讲汉语。(语义重心在“汉语”上。)

susan can speak chinese. 苏珊能说汉语。(语义重心在“说”上,言下之意:她写得不好。)

susan can speak chinese. 苏珊能说汉语。(语义重心在“苏珊”上,言下之意:别人不能说。)

关键词的重读与非重读,也往往引起语义的差异。比如英语里有一些以there开首的句子,其中有的是倒装句,有的不是。there如果重读,在句中作地点状语,那便是倒装句:

there / / is our car. 我们的车子在那儿。

there / / comes the bus. 公共汽车来了。

如果there非重读,读作/ /,在句中作引导词(又叫“形式主语”),那就是“存在句”,是一种正常词序。例如:

there / / is a car outside the door. 门外有一辆轿车。

there / / stands a church on the hill. 山上有一座教堂。

因此,我们学习语法决不能忽视语音语调的作用。

5、学语法是手段,不是目的

学习一门外语,靠的是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在积累一定的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学点语法,就好像找到了一个向导,它能引你入门,引你入胜,自觉地按照语言的基本法则把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逐步推向更高的水平。但是学语法毕竟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中学生学语法只要树立了清晰的语法概念,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法则就够了,而不必过多地纠缠在语法条条中以致影响听力的灵敏性和口语的流利性。凡事都应该有个度,好事做过了头就会变成坏事,学语法也是一样,中学生学点语法有好处,但是学到一定程度就应该适时打住,以便把精力集中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上。这就好比游览名胜,不要在一个景点里盘桓过久以致耽误了许多其他景点。我们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一门外语作为交际工具,其中学点语法仅是作为入门的向导,并不等于掌握了英语的全部。英语里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除语法规则所能涵盖的项目外,还有大量的习惯用法,不是语法规则所能解释的,比如为什么可以说:

○he is so intelligent a boy.

却不可以说:

×he is a so intelligent boy.

为什么可以说:

○he is not an intelligent boy.

○he is a not very intelligent boy.

却不可以说:

×he is a not intelligent boy.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习惯用法问题,不是语法规则所能解释的。在英语学习中,我们还要掌握大量的词组动词,他们都是一些固定搭配,比如blow out(爆发),blow up(爆炸),look after(照顾),look into(调查),come across(碰见),come by(得到),carry on(继续),carry out(贯彻),take over(接管),take to(爱上),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据说英语里头有18个常用动词,用他们的搭配关系可以表达各种思想,这也不是语法所能解决的问题。

最后,我还要提一下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要学好一门外语还必须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在与外国人交际中,要学会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受本国风俗习惯的干扰。比如我们中国是个尊老敬老的社会,遇见老人问一声“您多大年纪了?”这是表示尊敬,如果对一个西方人这样问,人家就会感觉不快。又例如中国人遇见邻居打招呼常问道:“吃过饭了么?”如果对方是个西方人你这样问,人家就会误解你是否要请他吃饭,这就没有达到交际目的。此外,在交际场合中我们还要学会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些也都不是几条语法规则所能解决的。

讲到这里,我本人好像也是一个“语法淡化论者”了,绝对不是。我认为在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语法不可以“淡化”,更不可以“取消”,而是应该很好地“革新”语法的内容,改进语法的教法,使语法成为培养语言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又不过度地偏重语法分析,影响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说,学语法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篇11: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教授熊川武博士把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反思对语法教学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灵活使用教材,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语法规则的能力。在学生大量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应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不断拓宽和加深学生对同一语法项目的认识,提高其运用能力。

其次,突出重点,集中教授。语法教学要集中内容、集中材料、集中时间、集中一切手段与方法,特别是进入选修教材的语法学习和高考复习备考阶段,更应如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充足语境中反复实践相关的重点语法项目。

最后,提倡发现学习。让学生在所学课文中去发现与本单元语法项目相一致的语言表达形式,并能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就语法项目进行观察、归纳和总结,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篇12: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已成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育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更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一、英语教学反思的主要特征

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教学反思并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教学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反思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经常能研究总结,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

教学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中的困惑。反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探索中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它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如:探究性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专题活动的反思,比如如何高效性地分析试卷?怎样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等等。教师既有通过自己实践后感受而进行的教学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二、英语教学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要从片面地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教师应通过广泛的理念学习,不断探索反思。

2、对教学方式的反思。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学的逻辑和接受逻辑,授课方式基本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少有师生互动探究,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教师在教学中是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通过学生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代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输出式”教学;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要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

3、对学习方式的反思。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说要求教师对学生如何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指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时采取的一贯方式。传统的模式是学生被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知识的容器”,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策略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4、对教材的反思。以前教师把教材当作惟一的教学资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成了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其结果是,教师被扼杀了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设制,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搞好校本课程。由“教好教材”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好学生”不仅会促进教学改革,还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广博的课程资源会帮助教师不断“充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5、对教学对象的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英语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案为本,以课本为本,以统一的标准评价为本”的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整齐划一,造成了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英语教师必须树立 “以人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另外,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对这门语言难易程度的期待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6、对教师角色的反思。过去的教师相对学生而言,处于绝对的“权威”位置,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是平等的合作者,和学生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7、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评价要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

三、英语教学反思的途径

1、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时常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态、学习成绩以及对老师的期待中都会反映出我们的教学状况。所以老师要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分析现象,探究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施教中的利弊得失。

2、从教师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对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审视,要抓关键事件,从而捕捉住发展自己的机会。

3、通过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反思教学。邀请同行或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与他们交流和对话。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时会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4、通过写课后反思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写课后反思,把每一堂课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意外收获、学生见解记录下来,不断积累经验,开辟和完善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

总之,高中英语教学反思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基点,不是简单的课后回顾,而是不断提高和深化的过程。教师在“思”中学,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和创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比如:“同学们,下边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明确时间),大家自学教材的第23页至24页(明确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方法),5分钟后请回答下列问题(明确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进行自学。“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他们还有许多措施,如“从初始年级开始抓起”,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差就要给他补课,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困生”按在前排,与好学生相伴而坐,减少他们的“求助”难度,采取“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术,等等。

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三条铁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一)启示之一: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

(二)启示之二: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改革,改来改去,说到底都离不开下面两条。要么是鼓励学生自觉学习,要么是探索班级体制下不同类型学生如何区别对待。凡是在这两点上取得一些经验的课堂改革,往往都是比较成功的。

(三)启示之三: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是课堂教学开始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预学准备,开始于老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

二是评价始终与教学过程平行。

(四)启示之四:一切的改变始于课堂,在于课堂,成于课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我(学生)的课堂我做主”;“我(学生)的班级我做主”。把学习的主动权,创造权还给学生。立足三个改变:

一是“师长”变“学长”;

二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是“教室”变“学室”。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启示之五:课堂转型最为核心的一句话就是“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不仅是我们将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国际上课堂教学发展的潮流方向。

(六)启示之六:课堂教学改革,一般而言,强调有效教学实践,凸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杜朗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还是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无不体现提高课堂效能,尤其是提高学生学的效能这一基本理念。

(七)启示之七:课程改革、课堂改革、教学改革,都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自觉学习、学会学习、高效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互助、积极展示、大胆质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开放课堂,解放学生。

(八)启示之八:课堂教学改革不仅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在观念转变层面上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的教师要有信心有能力去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我们必须摒弃过时的、陈旧的、低效的、机械的、一成不变的主张和经验,坚持“两个增加、一个减少”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家李希贵说的好:“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空间”。

(九)启示之九:美国有一位功勋教师叫德·鲍拉,他说过一句话“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教重要的在于听,因为教师首先要倾听学生哪些需要教师讲,哪些不需要教师讲。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放手;学重要的在于说,因为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考试,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过程中间说说,如果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自己对哪些内容还没有学懂,说明他是真的学习了。不仅如此,课堂上学生的展示、表达、互动、互助、合作、交流、点评、质疑等,都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思考问题和培养能力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昌乐二中的课堂这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十)启示之十:课堂教学改革,有三点需要我们关注。

一是要坚持“不惟模式唯高效”,不搞“一刀切”和“大一统”。因为:“学科不同则模式不同;课型不同则模式不同;内容不同则模式不同;教师不同则模式不同;学生不同则模式不同”。

二是模式不能追求高深,简单才是事物的本质,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课堂就成了知识的超市,就成了生命的独欢。本来简单的问题简单化,过程简单,易于接受,操作方便的模式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相信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真正的智者和教育者。

三是不要刻意去追求模式,循规蹈矩地去遵守某种模式,因为事物是千差万别的,事物是永远在变化中的,因为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你可以去构建适合你的课堂模式,但最高境界是无模式,因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才是春。

(十一)启示之十一:打造高效课堂,仅有理念与模式、教师的倾心投入、校长的强力推进,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度和机制来支撑和保障。比如,制订高效学习计划,建立高效课堂研究小组,规划详尽的,可操作的具体流程,构建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等,这样才能保证高效课堂的高水平实现。

(十二)启示之十二:课堂转型,已经箭在弦上,开弓没有回头箭。当下,减轻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是社会的呼声,

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也是我们老师应该努力做到的。国家、省、市一直在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规定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不准补课。因此,课堂转型、课堂变革、强化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能,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一线广大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我们紧急行动起来吧。

(十三)启示之十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借鉴各地名校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这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的。当下,全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烽烟四起,已成燎原之势。改变正在进行,改变势不可挡,改变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紧紧跟上改革的步伐,那种固步自封,老守田园的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早改早受益,早改大发展,不改就是退步,不改终将被淘汰。我们必须奋起,必须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在向先进学校学习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照搬照抄,纠结在一时一事上,我们需要在领悟先进学校成功经验的内涵和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有地放矢的、有选择的、有整合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借鉴,决不可以东施效颦、亦步亦趋。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转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建立我们自己的课改理念,构建我们自己的课堂模式,这就是打造“五要六力”高效课堂。

以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为例进行说明:

一、理念之变——从学生被动听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崔其升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角,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从课堂突围,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改变课堂教学,应是改变学校的关键。为了推动还话语权给学生的课堂成为现实,学校曾规定了一节课的时间分配,即“10+35”,教师在一节课上的讲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和参与的时间为35分钟;一堂课被硬性规定为学生占多少时间,教师占多少时间,听起来有点无厘头,但在当时的杜郎口中学却是起到了推动改革的作用。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只是理念变化的第一步。直接的变化就是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然而,活起来以后,如何处理活与实的关系;动起来以后,如何处理动与静的关系;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发展能力。除了话语权,学校还要让学生深度参与,在课堂上说、评、议、演、写,进而提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之乐趣、成长之幸福、生命之意义的要求,使学生知能并进、身心健康、勇敢有为,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自由人格、理想追求及终身发展,最后凝练出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课堂教学新理念,这样的理念把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评价之变——从评价教到评价学来引导教。

课堂教学要转变,评价就必须有相应的改变。在杜郎口中学,改革之初,为了实现还话语权于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的课堂教学,学校提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个标准一共有三条四方面的要求:

一是对课堂气氛的要求:教师微笑授课,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

二是对活动形式的要求: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能使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是对学生活动量的要求:学经过多年的高三英语教学,我对英语语法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觉得语法教学可以这样来进行:

1、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1)让学生保持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体验。

兴趣是第一老师。有趣的宽松的课堂学习气氛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老师所讲的语法项目才能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2)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在传统的语法讲解为主的课堂里,教师不易管理学生,于是他们就容易走思,这样,就总是会被老师和同学落下;如今,我们老师应该力求在语法课上让学生的思维和大脑动起来。有他们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才能够更全神贯注的学习课堂知识与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3)科学操练和及时指导相得益彰。

在语法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感知接触,而且我们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对语法的形式和意义进行讨论和归纳总结,也要他们尽情的在句子中反复使用和体会该语法功能。

2、备学生的英语基础

要注意任务设计的差异性,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实际能力,设计不同的任务。教师对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必要扶着走很远,学生们会自己主动去够取更多的知识,表达更多的内容。而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强的学生可能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备训练方法

在实施语法教学时,并不能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单选题的训练,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周红老师讲述的语境下的教学给我感触很深。还可以使用听英文歌曲的形式,通过挖空,把一些重点知识都使学生感兴趣的接触并感知,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会一边哼唱这首歌,一边去回味老师讲的语法点,一举两得。

除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还可以是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看图说话,补全对话,改写句子等形式来训练其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

总之,新课程鼓励采取一切适合学生,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应精心有效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教师则起着指导者、激励者和调控者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的耐心,需要对语法知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的内在理解,,我会坚持“优化而不淡化,重视而不死抠”的语法教学原则,尽快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适合本校实际的语法教学之路。

篇13: 英语语法的教学反思

在这两年的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在语法教学方面走了不少弯路。我一直认为,学生学习英语如果不了解英语语言的内部规则,必将影响学生准确的表达。即使是在强调以语言的交际功能为主的现在,学生也需要一些语法知识,准确、系统地掌握语言,因此我总是要求学生掌握住我所讲解的语法知识,但结果与我的要求相差甚远,我曾一度很是苦恼。最近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同时也听了专家的讲座,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学阶段的语法教学有来自学生接受能力的局限性,也有其不同的方法和要求。

1、学英语语法主要出现在单词、句型、短小文章中, 因而语法教学主要是结合这些具体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感受、领会、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语法教学要做到精读多练, 或适当点拨、反复操练, 直到熟练掌握、形成语感、建立一套新的语言习惯。

2、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归纳和总结英语语法是很必要的。在接触、理解、体验、操练、运用之后,进行归纳和总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做总结归纳的时候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思维的特点来采取相应的方法。

3、语言学习离不开实践和反复练习。因而在教学中特别是语法教学中必须强调语言知识的实践性和练习的多样化。

在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些符合孩子实际生活的情境来组织学生呈现、操练与运用语言。语法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讲与学生学的基础上。应该结合课堂创设的情境加以训练,这样将有助于学生远离单调、枯燥的学习心理。在学中高年级,教师尽量让学生在教师的设问、提示下,来归纳和总结简单地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好学不好用。语言实践活动会逐渐地培养用规则的能力。有一些老师以为孩子犯错误是因为这个语言点讲解得不够,我们讲的很多东西是相互联系的。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较真实的情景去使用语言,让他们在玩乐中无意识地训练了所学的语法。精讲多练,促成内化。淡化对语法的讲解和记忆,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例、实践、实用;启发、诱导、点化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接触和应用语言。

篇14: 英语语法的教学反思

在往年的教学中, 可以发现学生在掌握英语语法上有些困惑, 尤其是基础略差的学生更是一头雾水.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为了赶时间完成课程任务,无法避免地仍旧采用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依据新课改后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及初中生学习理解力的特点,学习英语语法,了解所学语言的规则,是不可忽略的. 要求学生掌握英语的规律,才能尽快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所以如何让学生简而易懂的去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 通过“国培”课程学习,我开始运用启发式,让学生探索发现的方式来学习。

(1)结合课文去学

课文里有语音、词汇项目,也有各类语法项目。它们有机地结合在课文里。课文中出现的语法项目,是有血有肉的,不是干巴巴的。通过课文去学语法,可以学得活,记得牢,这比孤零零地背诵语法条目要有效得多。因此,在语法学习过程中,宜结合课文去学语法,要围绕课文中出现的主要语法项目,循序渐进地学习比较系统的语法知识。这也正符合新课改和新教学大纲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要求,符合新标准英语教材的设计。

(2)观察例句,总结规律

启发式,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要求给学生大量的例句,让学生在例句中去观察总结固定的句型或发现特点规律。长时间地训练学生运用这一方式去学习英语,有利于学生自学英语,相当于传授给学生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即使教师不讲,学生也能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去学习一个新的语法项目;同时,这样的教和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精神集中。同时,注意对于语法规律的总结尽量用便于学生理解的语言,这样一来,也是学生易于记忆和自我归纳。

(3)加强练习, 巩固运用

英语语法项目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它不仅仅要求学生理解,更多地要求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和巩固。过去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其一学生练习量不够,巩固做得不到位;其二,不仅需要练习,还要讲究精练。利于学生在典型练习中更准确得体会和抓住要点、难点。

篇15: 英语语法的教学反思

八年级的语法知识点增多,难度也有所提高,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新的要求,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有了新的提高。

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重难点。

我认为这是教学中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如果无法很好的把握重难点,则会对重点知识的讲授蜻蜓点水,导致学生也无法分清重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零散知识上,而忽视了重之之重。教师为了更好的把握重难点就要认真的研读教材,仔细研究教学参考,并且做好教学反思,从同学们的错误中反馈自己的失误,不断地摸索和探索。

二、其次语法讲解一定要清楚,透彻。

在讲解重点语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例子,并且要学生造句子,不能光停留在枯燥,抽象的讲解过程中。

三、应加强学生的对话强度,鼓励不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开口。

有些学生是对自己不自信,是因为曾经对话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却被老师尖刻的言语刺伤,所以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应微笑着让他坐下,然后再纠正错误。有些同学的对话可能会脱离现实生活,但只要开口说英语就要鼓励

四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整个课堂是学生在开口说而不是老师在干巴巴的讲授。尤其是教材的中间一部分,阅读部分。要使同学们在听录音和默读的前提下做课本上要求的练习题,也可以确定几个话题,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锻炼他们用英文思考的能力,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课文部分教材给出了一篇文章然后学生进行阅读,并且文章后面有若干个问题,在这一部分一定要让学生在默读的前提下独立完成或者小组讨论回答问题。锻炼他们的应试能力。

五、八年级英语教学单词仍然是基础。

我个人认为应该打好学生的单词基础。在讲授的过程中让同学们记有些词或短语,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课文。

篇16: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反思

经过在七中一个半学期的教学,尤其是在同时担任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教学中,我发现,七中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即使是实验班的学生,动笔能力也差,基本的句子结构,简单的语法都未掌握,而且学生学习习惯不佳,认为上英语课就是抄笔记,只要背就行。此外,我的教学方式也过于拘泥于知识点的讲授,比如说,上语法课,我一贯讲得极为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语言点。学生听得很认真,手中的笔不断地飞舞。但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没有高潮,有的只是我不断提高的嗓音和学生埋头苦干的身影。一开始我觉得自己负责,学生学得也认真,成绩肯定能提高。然而,考试成绩的对比,让我发现并不是如此。这样的授课模式,我讲得累,一课都没停过嘴。学生学得好累,一课都没停过手。而且上完英语课问学生这节课学了什么?学生根本没理解,认为笔记上有,之后再去背就好了。当然,这还是好学生,有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早就听蒙了,听烦了,心早就不知飞到哪去了。

事实上,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准备教学,学生事实上也在认真听课。但是每节课都这样上,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小,甚至感到厌烦。从对学生长期发展来说是没有积极意义的。因此,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

因此,当我思考何为高效课堂时,我觉得要把教师和学生都看成是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仅教师能实现想达到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能完成一定目标下的学习任务。只有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效。下面我就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三个阶段谈谈我对高效英语课堂的一些理解。

一、课前要准备

1.教师的充分准备

well begun is half done.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以备教材为基础,提升到备学生、备教法等环节。首先,教师在课前必须弄清本节课内容的深度、广度及重点、难点,从而合理地安排师生互动。其次,在设计一堂课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差别,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布置的预习作业要体现层次化。如果只考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高效是很容易达到的。然而,即使在实验班,学生的英语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本学期我任教的艺术班,音乐生和美术生的英语程度差别巨大。往往音乐生一遍就理解,甚至会用了,美术生讲三四遍还不理解,更谈不上运用。所以,我认为教学目标的重心要放在大部分中间层面的学生身上,这样才能更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带动课堂气氛,才更容易达到高效。

2.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高中英语不论从教材难度还是从课容量来说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学生课前预习是高中英语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作为课堂的另一大主体,在课前最充分的'准备就是自主预习。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七中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反正课上老师会做详细讲解,预习是多此一举;也有些学生只是按老师的要求被动地预习,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教师预设的预习内容应该非常详细,包括:目标、重难点。

二、课中要互动和总结

1.教师的主导作用

(1)活跃的课堂

(2)精讲精练

正如我一开始所提的教学经历,老师讲了一堂课,学生听了一堂课,记了一大堆,而结果却是“高投入,低产出”。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变成了听课的机器,在学习上处于极大的被动中。所以要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做到精讲精练。精讲不是少讲不讲,精讲贵在于精。教师要言简意赅地把课本中的重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practice makes perfect.精练也不等于少练,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编或精选例题与练习题,针对性要强,保证练好、练实。

(3)精当有效的课堂小结

经过反思,我发现我对课堂小结有点随意,更多时候没有小结。其实,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而且能激发学生课后去独立思考。及时进行有效的复习和练习,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

2.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1)课堂发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望。然而高中生,即使是实验班,学生发言也并不踊跃,课堂气氛一般。很多学生认为成熟了,长大了,把手藏起来了。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发言。

(2)我很欢迎学生大胆提问,进行思维的碰撞。学生做一个课堂真正的主人,不是一味地吸收知识,更应该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一个善于思考问题的 学生。通过提问,学生可以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学会“会学”。只有学生会学了,课堂才真正地达到了高效。

当然,教师应注意提问的技巧。要巧妙设置系列提问,引起学生认知、情感和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思考下列问题:

第一,所提问题是否合理,是否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是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跳一跳,摘桃子”;

第二,所提问题是否针对了具体的学生,根据学生思维发展水平高低选择难以程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作答,做到课堂提问“因人而异”;

第三,学生对问题回答之后是否有必要的反馈。教师必须始终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勇于回答和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切忌嘲讽和挖苦学生。

(3)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同学互帮互助的意识,增强竞争的意识。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且为一部分不敢在课上发言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三、课后要思考和巩固

1.教师的反思习惯

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每节课后记录下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比如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彩的导入、教学难点的突破等;还要记录下本节课失误之处,比如教学时间的安排误差、课堂练习选择的难易不当等;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瞬间灵感,这就需要教师课后及时通过反思去捕捉,供以后教学时使用。

2.学生的巩固习惯

学生如果能够养成课后及时巩固的习惯,那肯定能让学习成绩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课后巩固的第一步是复习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并整理笔记,这是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

第二步是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萌生出更深层次思考的欲望;

第三步是适当的课后练习,这是检查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必要环节。完成了以上三步,学生就能做到课课清、堂堂懂,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四、和谐师生关系

此外,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的英语课的前提。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本身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班级中,我习惯以严肃和端庄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为的是更好地控制课堂。我希望学生对自己敬畏有加,这样才不会导致课堂纪律混乱。

然而,对于七中的学生,他们对英语学习抱着恐惧感,老师的严肃,往往更多地让他们惧怕犯错,从而不积极主动学习。因此,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充满善意的小动作往往要比大嗓门的训斥更有效。教师应该用自己的魅力吸引学生而不是控制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双方感受到教学过程中的愉悦并产生成就感。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会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总之,在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用心备课,精心备课,缔造生动课堂。

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技巧

初中英语语法宝典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初中英语语法大全汇总

英语语法填空技巧初中

发展中的英语语法教学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课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科教学反思

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反思(通用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反思,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