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育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基本功能和实施论文(共含18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马利什是好孩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体育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基本功能和实施论文
课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重心从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1]但现实距离这一理念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传统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没有得到改变。[2]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实施形成性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概念
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assessment) 最早由美国专家斯克里文 (M. Scriven) 于 1967 年在其所写的 《评价方法论》一书中提出。尽管不同学者对形成性评价的定义略有差异,但较为统一的认识是: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3]
根据我国新课程标准对形成性评价概念的定义,“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他们的体质健康发展状态做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做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从以上定义来看,形成性评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注重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应用,以有效地引导教学过程; 二是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和主体感受,强调对学生学习尝试和创造性的肯定与激励; 三是注重对教学活动进行阶段性评价,以发现问题,从而帮助教师持续改进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率。[4]
从形成性评价的定义中还可以发现,教学实践应用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就是说,形成性评价更加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并通过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信息反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和终身体育的理念。
二、体育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基本功能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原理是明确学生的学习潜力,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文秘站:力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形成性评价不是仅仅从评价者的需求出发,而更多的是从被评价者的需求出发,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诊断、反馈、激励功能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对体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目的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诊断,以便能够及时地为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提高学校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形成性评价不会再出现区分学生优劣程度的现象,其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体育 “教”与 “学”进行全面的诊断,并从中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结果要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接受,从而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形成性评价鼓励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并配合一套合理的诊断和反馈机制,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 调整、测验、矫正教学设计功能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形成性评价更多地运用在单元教学中,为能否完成体育教学过程中各种不同的项目做出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来进行相应的反馈,以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调整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对单一体育项目进行评价,而且可以将多个项目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将多个单项结果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例如: 某学校在高一年级6个班中随机抽出了 3 个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几个班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知识、师生关系、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对体育的掌握情况等进行分项形成性评价,并分别对每位学生的优缺点、教学状况等进行分析,对其中的不足给予及时的反馈、矫正,再将各分项的结果综合在一起进行评价,同样进行反馈和矫正,以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
对于学生的矫正措施主要有为学生提供内容相同但是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同的教学机会; 教师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根据学生对体育教学掌握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矫正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掌握所要学的内容,以不断完善和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 主题、内容、时段多元化功能
形成性评价具有评价主题、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时段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倡导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尤其是质性评价方法,例如教师教学记录、学生成长笔记等,除此之外,形成性评价还更多地强调评价的日常化。在评价主题上,同一堂课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可以分层、分组进行教学,采用不同教学内容,确立不同的评价主题。以短跑起跑姿势教学为例,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不讲解动作要点,直接让学生做蹲踞式动作,然后发口令 “各就位-预备-跑”教师观察学生动作姿势,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根据蹲踞式起跑的内容要素,评价主题可以确定为动作标准最优、蹬地力度最优、起跑速度最优等多个主题。
第二阶段,教师对第一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点评,重点讲解蹲踞式起跑技术,并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此阶段评价要素除了动作技术前后脚放到恰当位置,起跑时臀部不能抬起太快以外,还要观察学生听讲、做练习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并进行记录。教师根据评价主题,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评价,侧重选优表扬,建立信心。第三阶段,纠正错误技术动作,巩固、强化正确动作。根据教学内容要素,确立不同评价主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单项奖,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同时,随着教学阶段不同,调整评价主题、内容,进行动态观察,这样不但可以清楚、全面地记录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成长,而且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 反思、总结、提高功能
体育形成性评价强调 “实践-反思-发展”,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评价,而且注重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学生参与评价,一般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压力,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自觉、自省以及反思,并对自己进行详细的总结,然后制订一套合理的学习计划,以不断提高体育能力。以中学武术教学为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 “学习周报表”和 “学习月报表”,让学生一周一反思、一月一总结,记录套路学习、动作学习的数量增长情况以及自我对武术的认识提高情况,教师同步建立周、月记录,与学生自我记录进行对比,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评价,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三、体育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实施
(一) 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采用了选择性学习,学习评价内容和方法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活动决定,学生的学习项目又呈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和地域性特点,因此,体育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首先需要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也就是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要达成的目标。例如,开学之初,根据教材难易程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分层,建立教材内容的学习单元;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基础与个体差异,分层制订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然后,教师将教材内容分解成适合学生的具体教学单元进行实际教学。
(二) 制订形成性评价方案
形成性评价特别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运动能力等,而对这些方面的评价不便于采用客观数据性指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和细心观察。
因此,为了在体育教学中很好地实施形成性评价,需要制订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案,首先要明确已经确定的形成性学习单元教学内容,其次要明确形成性学习单元教学目标,第三要了解学生群体的现有水平,最后制订出既包含课程目标又能有效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教学评价方案。
(三) 划分形成性评价等次
体育教学中划分形成性评价等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态度的等次,二是学习效果的等次。
为了明确体育教学内容载体,先探讨如何确定学习效果的等次。以高一篮球选修班学生专项体能测试纵跳摸高和篮球半场往返运球上篮为例,纵跳摸高测试方法如下。场地: 在与地面垂直的墙上画一条刻有标高标志的尺。动作: 背靠墙上的尺站立,举单臂跳起努力触摸尺的最高点。方法:每人试跳三次,取其中最高一次的成绩减去站立摸高成绩即为最终成绩,登记成绩时以厘米(cm) 为单位,取整数。篮球半场往返运球上篮测试方法如下。场地: 半场篮球场,篮球若干个。
动作: 单手运球,运球时不得走步。运球中违例者应从违例点开始重新运球。方法: 从起点半场中线与边线的交叉点运球,到达篮下投篮,投中后运球至另一侧,一脚踏中线与边线的交叉点后,往回运球上篮,投中后运球回起点。每人试做两次,记录往返上篮后到达起点的时间。高一篮球选修班学生专项体能评价等次见表 1.
在此基础上,高中篮球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还要注重学生在体育单元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遵守课堂常规的情况,划分形成性评价等次的。
对篮球教学中学生态度进行评价,除了以上划分等次的方法外,有时为了简便也采用 “是”和 “否”来判定。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先提示后记录的方法,即提醒学生注意改正。如果提醒之后,学生仍然不听不改,教师可以将其行为记录下来,这样累计一单元,就可以看出该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
(四) 采用多元组合评价方法
体育教学实施形成性评价,在方法上要多样化,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即时评价和阶段评价等相结合。在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时,不能过多地强调量化,无论学生的学习结果如何都要尽可能地给予鼓励,同时要保证检查结果真实、可靠,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而配合教师做好教学工作,以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形成性评价最主要的手段是即时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由于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 “即时”性评价,有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此外,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形成性评价查找客观性依据,并且通过阶段性评价为体育的 “教”与 “学”做出合理的评价,从而满足不同群体对体育教学的需求。形成性评价还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家长的社会评价等多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进行评价。
在评价策略上要多元化,如奖惩策略、弹性策略等,合理的奖惩有助于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具有弹性的动态评价可以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体育状态和情绪状况对当堂课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状态好时提高标准、状态差时降低标准,让学生既感受到挑战性,又能获得成就感,从而持续强化体育学习兴趣。
四、体育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注意事项
(一) 要坚持个性化评价为主体,注重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是有差别的,即使是同一学段的学生,由于受自身生活习性、遗传、接触体育的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也是不一样的。现代体育教学以合作创新、体育态度、体育意识等体育因素为主要教学目的,这几种体育因素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从深层机制上也起着制约作用。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教学开始更多地注重学生个性的需求和身心的发展,为此,教师应该更好地帮助学生制订发展目标,保证他们在上每一次体育课时都能够从中学到知识,找到乐趣。因此,现代体育教学中应以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为评价基准,形成性评价要坚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 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观察与控制,体现评价资料来源的广泛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比较频繁,各个项目中的学生都处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当中,并且学生的心理状态经常显示在脸上,这使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待体育的态度等能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项目、练习方式上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因此,每个学段的评价数据都有可能成为以后形成性评价的资料。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主要有两种形式: 指标系统和概括性问题。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身体情况等进行评价,应该尽可能地用定量指标进行测试和评价,以确保形成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但是,对于一些非智力、情感类的体育项目进行评价时,通常只能采用概括性问题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观察与沟通,多角度多层次地广泛收集资料,对学生出现的思想偏差、体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败和学习上获得的成就等都要给予及时的关注。
(三) 要坚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体育技能、技术的形成与发展通常要依靠身体的感觉,并且身体的负荷通常要经过自身疲劳和恢复等来感受,别人很难切身体会到负荷的感觉。形成性评价更多地要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同时还要配合同学之间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育需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激励功能,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从而实现其对学习的有效控制。学生只有通过自我分析、研究和评价,才能培养出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他们对体育教学的传统态度。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然后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认清自我,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并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实施形成性评价
根据评价发生的时机和所具有的功能,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常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是指在学期、学年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以往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于强调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学业成绩,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的评价重视不够,更看不到学生内心演变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变化的过程。这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素,削弱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而新课程实施中的学习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关注发展变化的过程,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即时、动态地实施形成性评价,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既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建立不但有其自身的优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且符合事物认识和发展的规律。学业的完成,要经历必要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更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同时,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形成性评价是动态的,即时的`,其评价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要使形成性评价的理念落实到实践中,我们事先要构建一套比较完整、比较合理的评价指标。比如,构建评价学生参与某种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标要求,构建评价学生进行即席演讲的指标要求等。有了这些可操作的评价指标要求,教师才可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根据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细致的诊断和评价,进而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摘要] 本文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理念、理论依据及具体操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评估卡 评价语
进入21世纪,我们的学校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逐渐走向素质教育。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学内容等也在不断改革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评价方式也随之有所改变,不能过多地依赖终结性评价,而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只有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会公正客观全面又能促使教师学生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一年来,笔者对英语教学实施形成性评价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从中获得了一些体会与启示。
一、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它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它是教与学的双向评价,在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同时,也能促使教师全面、深入、细致地总结课程教材和教法等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找出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二、形成性评价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
课堂教学是主战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此能基本得到印证。作为教师,眼光要面对全班学生,密切注意学生的表情、眼神、动作反应等。要时刻观察学生在听说读写各项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尤其是好与差比较明显的,在课堂上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提醒,并及时记载情况,然后课外找其谈心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了解每节课每个学生的表现,进教室前,本人总随身携带一本记事本,记载学生在听力理解、回答问题、配对练习、小组活动、自由交流等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观能动性等。过大约二、三周,对每个学生进行一次小结,找出其变化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每个学生自己也准备一张记分卡,让他们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各个过程作全面的评价,并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互评。这样,学生就会经常反思自己,并且千方百计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被动的、强迫性的学习为主动的、有兴趣的学习。这个评估卡是这样设计的(最高分值10分):
Name Class NO.
类别
日 分
期 值 参与态度 听讲程度 回答问题 课堂笔记 配对练习小组活动 总体表现
自评 互评
每张表格填10次,可用两星期,到时收起由教师保管,作为档案资料。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地运用一些反馈语,评论和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最好多使用一些积极性反馈语,如:肯定式(赞扬)评语yes,right,OK . wonderful,well done, perfect,You are very clever. etc; 鼓励式评语:Trust yourself. Never mind. Never give up. Have a try. Try again. etc。如果学生在课堂内外能经常听到教师的这些评价语,心理会放松许多,更有利于提高参与热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味成功的欢乐。所以千万别吝啬使用这些词语,它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在练习或作业中运用形成性评价。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练习,要注重实用性、创新性、趣味性、延伸性,有助于学生复习掌握所教的语言知识,适当向课外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很多练习虽然是个人练习,但允许同伴互帮互助,进行自评互评,便设计这样的表格:
名称
姓名 作业态度(1) 完成数量(2) 完成质量(3) 正确率
(4) 难易度
(5) 订正情况(6) 总体评价(7)
自评
互评
具体评价语的运用:
1、作业态度:好、较好、一般、差
2、完成数量:全部、大部分、少部分、未做
3、完成质量:优、良、及格、不及格
4、正确率:高、较高、不高、很低
5、难易度:难、较难、一般、不难
6、订正情况:全部订正、多数订正、部分订正、不订正
7、总体评价:A(等)、B(等)、C(等)、D(等)
在课堂内外的练习中,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将班内学生根据学业成绩智力反应及非智力因素等分成ABC三类,然后将1名A类学生与2名B类学生和1名C类学生安排在一起,组成4人学习小组(最好座位也照次),坚持“同组异质、同质异组”的原则,形成相对的竞赛小组,并由学生自己取名为:Apple Group. Banana Group. Pear Group. Cat Group等等,每个组员也为自己选择一个英文名字。同时推选出小组长,而且要定期轮流当,负责督促、检查、评估组内学生,也是与其他组竞赛、对抗的领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要采取个人评估和集体奖励相结合且以集体奖励为主的方法,鼓励组际之间开展竞争。对小组共同完成的每个项目小组成员接受同样的分数或者单独评价,最后各个小组评出ABCD四个等级,并给分数较高的小组以奖励:The winner,Good group,Super team等。设计评估卡如下:
小组成员 a b c d e f g h i j
× ×
× ×
× ×
× ×
小组总分
评价结果
如:教学到true-truly这个单词时,便让学生即时默写出10个(及以上)的形容词变副词的形式,以组内成员单独完成,共同相加获得的词数多少为准,然后请小组长向全班汇报结果。又如,布置作业要求写一篇书面表达,让四人小组先讨论,教师用一些提问来给学生领路,引导他们去思考、写哪几个要点等。课后,让小组成员单独写,再是组员之间自评、互评、互改,最后定稿。这样既克服了班级人数多,教师无法面批面改的困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助友爱、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当然在这个“放”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高屋建瓴予以指导点拨,并由教师作出评价:wonderful,well done,good, A、B、C、D等,并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三、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体会和注意事项
1、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改变、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这一评价体系现已被更多的教师采用和认可。
初中教学大纲提出了“对学生的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的评价体系,这一理念已正在或逐渐被广大教师接受。前不久,对本教研组内10多位教师作了问卷调查和座谈,其中有一个问题: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会优于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吗?肯定回答率达百分之百。
2、形成性评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培养兴趣、毅力及学习策略,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经常反思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本人在形成性评价实施之后与之前相比,许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更重视以人为本,更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更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而且也更受学生欢迎。
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要事先向学生交代清楚,告知学生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心中有数,并能跟上节拍。
⑵要经常动脑筋,设计出比较科学、恰当的评价记录卡,还要建立学生档案,并定期与学生交流、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
⑶定期向学生公布或通知本人,及时反馈。
⑷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应是宽松、开放的,有利于激励学生的。
⑸在教学中要创设能激发学习兴趣的,较为真实的语言情景;要多设计些具有启发性的,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要多采用发散性思维,多开展竞赛评比等活动;作业布置要有创意等。
四、结束语
本人在英语教学中结合实际,对评价制度作了一些改革与尝试,时间不长,而且有些方法还不十分成熟完美,有时因为工作忙碌,考虑不周,做起来与目标还有距离。今天写成此文,希望得到专家同行的指导、帮助。
参考文献:
1、《对现行外语教学评价的反思》北师大外语系课题组《中小学外语教学》.6
2、《发挥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江苏南通 苏德宏《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1.2
3、《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杭州学军中学 徐红《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
形成性评价语文教学论文
一、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特点
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为两块,一块是期末考试成绩占30%,另一块是日常学习表现占70%,日常学习表现的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口语训练、平时作业、作文、语文活动、奖励分,各项占一定比例分,设计一个表格,每人一表,记载每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表现评价,由课代表负责日常记录。由于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而平时学习表现又占大头,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日常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不断总结经验,应用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那么如何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1.形成性评价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
阅读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优秀的的作品,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感悟大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把形成性评价贯穿到阅读的各个环节对于提高学生阅读作品、体验情感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获得及时肯定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培养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天山景物记》课文时,我让学生自选精彩片段朗读,学生争先恐后,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朗读课文,力求表现完美,获得好成绩,经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激励了他们的自信心,也使他们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使他们更深地感受课文绚丽多彩的文学语言。形成性评价激发了学生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同时在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探讨、课堂练习上,学生也希望自己良好的表现能记录在案,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
2.形成性评价贯穿到作文教学中去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很多听课活动,教师们都避开写作课,因此研究作文教学也成了教育工作努力的目标。但大多数研究者重视对协作技法的研究,忽略了对写作兴趣的培养,忽略了对文章修改环节的教学。而形成性评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主动修改作文、提高写作水平,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我一般分为三个评价步骤:一是作文完成后教师评分;二是学生之间相互评分,提出修改意见;三是学生在总结修改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写作,然后再由教师和小组评分,这次评价侧重学生修改后比以前进步了多少,进步越大,评分越高。每次评分都记录在案,都作为最终评价的依据。由于既有基础评分,还有学生评分和进步评分,激励了学生不断寻找自身的差距,加强了对文章的修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尤其是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在这种评价制度下,对修改或者重写文章简直是不厌其烦,客观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我班有个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初进学校时45分钟时间只能写出300多字文章,而且语言多不通顺,自从实行形成性评价后,为了得到更多的累计总分,她总是不断总结经验,主动重写文章,每次重写进步都很大,得到的进步分数较高,一个学期下来,写作水平提高很快,而且还爱上了写日记,现在经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
3.形成性评价贯穿到语文活动中去
讲故事比赛、诗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语文活动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语言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语文活动中实行形成性评价,对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所教的两个幼教班在参加学校及全市中职学校各项竞赛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评价时,应该注重整个活动的过程,把学生活动的准备情况、实施情况、参与情况和结果情况都纳入到评价的范畴,促使学生精心准备、积极参与、认真活动、争取成果。比如,对于全体学生参与的以“我的职业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我采取学生评委小组和教师评委小组共同打分的形式,对演讲者的演讲文稿、演讲语言、演讲动作表情、演讲内容和对听众的影响程度综合别分打分,每项都是100分,总分最后再除以5,得出最后成绩排名次。一系列的评价活动让学生感到演讲稿写的好也能取得较好成绩,或者自己在语言和表情上富有感染力也能发挥自己优势,增强的学生自信和参与热情,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学生放开胆子一争高低,提高了语文活动的质量。
4.形成性评价贯穿到古文学习与背诵中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好古诗文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古文也学生较为头疼的一部分内容,多部分学生对古文厌恶,甚至有抵触或者恐惧情绪。形成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钻研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古文,提高文言文素养。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在学生预习、教师指导、解决完字词句的意思之后,可以留给学生自主探讨、钻研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整篇翻译,根据每一段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两项打分,其中准确性站60%,通顺性占40%,而且让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不带有任何参考书籍,做到公平公正、阳光透明,还是教师和学生同时打分取平均数作为成绩;成绩出来后,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自我校正的机会,对于低于70分的学生给予一次重新补考的机会。在这种自主学习、过程评价的体系下,学生们纷纷转变了学习的态度,加强了对古文的钻研和自学,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其阳光透明的检查方式、重新补考评分的办法刺激了学生的主动性,争先恐后,都力争最好的成绩。同样道理,古诗词的背诵默写也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充分激发学生的`的热情,提高学习的成效。以上只是略举几个例子,意在抛砖引玉,其实可以把形成性评价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角落,充分发挥它的激励功能,使学生有效地控制学习的过程,不断反思自己,进而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形成性评价科学设置评价标准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考虑所教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制定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对于学生整体语文水平高的班级,可以把评价的标准定的稍微高些;对于学生整体水平低的班级,可以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方式,把评价的标准定的低些,要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科学安排,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把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小组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学习,自我提高。
2.教师应注意把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结合起来,不断鼓舞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就感,随时召唤学生内心的学习激情。可以经常运用一下激励性的评价口头语言:1)很好,你的洞察力很强,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你理解的很深刻!
2)经过你的修改和努力后,你的作文水平大有长进,相信不远的将来,你能写出更为出色的文章!
3)你的想象力很丰富,叙述也很严谨!
4)你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说明你语文功底很好!
5)你反应很快,思路敏捷,要是在能想的更全面一点那就十分完美了!
6)近段时间以来,你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再加把劲,你就成了最优秀最不可战胜的了!对于作业或者作文的书面评价。也要适当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可以经常用以下类似语言:
1)你书写认真,内容全面,作业有了很大提高!
2)你的作业很整洁,给人井井有条的感觉!
3)有志者事竟成,努力吧,相信你会做的更好!
4)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的进步让老师和同学们吃惊!5)有付出就有回报,加油啊,同学!
6)你的作文开头和中间都很好,如果把结尾改写的生气勃勃,那全文全文都活了!
7)你的成功=你的汗水+你的坚持与执着。
3.发挥好形成性评价的激励功能,还应该注意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形成性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更应当注意照顾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要让他们生活在被温暖和关心遗忘的角落里;同时更要注意关注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就像上面第四内容举的例子一样,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第一次评价分数较低,要给他们反思修正、学习提高的机会,进行第二次评价,真正促使他们在评价中提高自身水平,获得成功感,得到自信心,树立超越自己的信念。
4.形成性评价要和竞赛活动结合起来。中职学生自尊心、争强好胜心较强,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需要积极营造你追我赶、相互超越的良性竞争氛围。口语训练、作文、语文活动等,可以个人与个人竞赛,可以小组与小组竞赛,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最大程度地参与教学,感悟体验学习过程。
三、结语
总之,形成性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作用。在教学中,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变成评价的主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关于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教学实施论文
1、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过多地依赖于终结性评价,既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的标准,这无疑过分强化了考试分数的作用,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考试或升学。这种工具型的学习动机显然不易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保持其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并将其运用扩展到整个学校教育领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145)。高中英语教学中,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将形成性评价引入英语教学。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回答以下问题:
1.形成性评价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2.形成性评价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2、形成性评价研究
(一)、研究对象的确立
本文采用的是一次真实验研究,其研究模式如下
R10102
R20304
笔者在宁夏中卫市一中高一(1)班和高一(2)班进行了具体的实验操作,其中,一班为控制班,二班为实验班。根据学校教务处提供的数据,在学校举行的入学英语水平测试中,总分120分的试卷两班平均得分为90.3和90.1,均差小,基本英语水平差距不大。使用的教材相同,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每周均为五课时,由同一教师任教。
所不同的是评价方法不同,控制班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即以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试卷作为评价工具,不使用实验班形成性评价方法和工具。期末考试两班均采用中卫市期末统考试题。
(二)、形成性评价工具
1、观察
观察是评价学生行为的基本前提。教师细心观察学生日常学习的诸多方面,特别是在课堂上对教师所教内容如何的反应、如何使用教科书、在小组活动中如何与其他同学合作与交流、如何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等,以便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及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语言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在收集到相关信息后,通过分析、记录整理出每位学生的学习档案,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问卷
问卷在教学过程中定期使用,主要是用来了解学生学习策略、学习现状以及对教学所持的态度等内容,以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满意程度以引导学生有效地、正确地评价自己,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3、学习档案袋
档案袋评价的建立可以展示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它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每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日常的学习记录。通过建立学习档案袋,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他们所完成的作业,在自主选出比较满意的作品的过程中,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4、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评价方式(陈振华,,4)。通过自评培养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思考,看到自己的成绩及需要提高的方面,并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设计自己的学习路线。
5、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它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互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同伴文化”的力量,发展“我也能做”的态度。同时,通过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学生在互评中学会信任、诚实,学会公正对己和对人。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
6、教师评价
教师是评价的主要实施者,当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时,他既是一个管理者、评价者,又是一个指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目的,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抽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仔细检查他们自定的改进目标,给学生提供反馈意见。教师评语要简短、具体,有针对性,以便使学生获取诊断性信息。
(三)、实验的实施
本次形成性评价的实验时间为:.9——.1
形成性评价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目的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通过评价不断反思总结,改进学习方法,以取得更大的进步。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活动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评价,对教学活动的任何环节都可以实施评价。如:
1、实施促进语言知识掌握的评价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每单元所学内容,笔者将每单元课文中列出的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与学生签订“学习合同”,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学生自主掌握每天要背的单词、记忆的课文,安排课外学习的时间。课堂上以提问、小组讨论、当堂测验等形式对学生掌握的程度进行评价,单元末对学生进行形成性单元测试,以检查学生掌握的效果,学生根据测试的成绩反思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将未掌握的内容记在改错本里以便随时复习。
每周五学生写学习周记,反思自己这一单元掌握的内容,并制订出改进措施。
2、实施促进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的评价
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的培养要在平时教学的各环节去渗透。形成性评价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省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精心挑选作业、作文、试卷、阅读范文、错误记录等多种有代表性的学习作品放入学习档案袋中,到学期未举行一次档案展示会,最后同学之间结成小组相互交换学习档案,进行讨论,交流学习经验。
考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一种手段。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常常采取让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的办法来增强他们参与评价的意识,对一次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采取延缓评价,这些措施,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保持了旺盛的劲头。
3、实施促进合作精神与自学能力的评价
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小组合作,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相互取长补短,激励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制订自评表,互评表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参与精神,并通过反思,自我认识、自我监控,促进自律学习能力。如: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笔者要求学生每当完成了一篇文章的初稿后,就填写一份自我评价表(表1),评价要求列出十项,每一项给分2.5,满分为25;同时,每一项分五个等级,这五个等级分别为veryweak,weak,okay,verygood,supper.假如评为第一等级,则不给分,第二等级给0.5分,第三等级给1.5分,第四等级给2分,第五等级给2.5分。
根据自我评价的结果,学生对文章初稿进行修改。当他们完成第二稿时,
笔者要求学生与自己的同伴相互交换文章,并填写相互评价表。相互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基本同自我评价表。根据同伴的反馈意见,学生再次修改他们的文章,并完成第三稿,然后连同前两稿和两份评价表一齐交给笔者,由笔者评价后,再把有关评价的意见反馈给他们。学生把每一篇文章都存人自己的写作档案里。学期末,学生做一次自我回顾,并选择一篇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文章在教室的学习栏中展出。评价时,可指导学生进行同桌互评或任意配对互评.每个人都要在评价表的Comments一栏中简要写出评语。
学生作文自评表(表1)
Title____________Date___________Class___________Writer_________
Ratingscale:1to51=veryweak2=weak3=okay4=verygood5=super
Date__________Class_____________Evaluator______________
注:该表改编自孙张泉2004.4
(四)、实验结果的反馈与分析
在实验结束时,笔者通过问卷对实验班进行了实验的反馈调查。并对实验中收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式对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语言技能,激发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对控制班学生,实验班学生在很多方面显示了一定的优势,他们学习英语更积极主动,目标更明确,更乐于参加各种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评价,他们增进了知识、经验情感得到了交流,尝到了互助、分享的愉悦,他们更乐于与人交往,性格也变得更活泼,开朗。
以下是在本学年中卫市高一期末统考中的成绩统计(表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相对控制班,实验班在有关学生内部变化的数值指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应用SPSS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t=-4.12,p=0.003(<0.05),结果表明实验班在一学期的学习中通过自评和互评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落实语言知识,在终结性评价中成绩显著。
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良好合理的评价机制,在培养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合作精神、自学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使他们学的主动,学的灵活,学的更好。换句话说就是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发展,促进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结论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此项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
在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通过正确的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使教师从中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不断促进教师提高自己的英语教育教学水平,推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然而,在实验中,由于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些现状,所以在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一)、学校方面
面临着高考和升学率的压力,学校认为学生评价应该成为衡量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尺
子,应具有较强的检验性,学生在学校应该只做和考试有关的事。所以学校不愿意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行这种评价。
(二)、学生方面
经过了长期的终结性评价的熏陶,高中学生已经习惯了用分数和班级排名顺序来反映自己在学校的学习表现,而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当让他们填写自我/相互评价表时,有些同学觉得这很可笑,幼稚。在他们看来只要把作文中的错误改了就行,何必再评来评去。另外,高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而升学的压力让不少人觉得没有必要花时间进行这种好像和高考没有多大关系的评价。譬如有些同学就认为花费在档案袋内容选择上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浪费。
(三)、教师方面
形成性评价在开始的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学内容也比较多,并且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教师必须竭尽全力去帮助学生准备高考,教师为考而教,而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再者,由于多数教师接受的相关理论培训还很有限,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已习惯了传统的评价模式,这些都制约着形成性评价在高中阶段的施行。
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方式要比单纯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就中国教育现状,是继续以前传统的评价模式呢,还是设法使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普及开来?这还是一个需要我们英语工作者们潜心研究的问题。
形成性评价教学循证医学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16个班整群抽取了6个班共371名学生作为循证医学教学形成性评价干预的对象。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医学生授课前及授课后的循证医学认知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的帮助、证据的重要性及病人参与意愿以及医学生查阅文献的频度等。
1.3形成性评价方案及特点
本次教学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干预方法,从平时表现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过程评估,相比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不同点在于教学过程中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态度、能力,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循证病案撰写、小组讨论、自我学习总结及自我评价等教学环节的拓展训练;以往教学仅为上课理论讲解,学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不考虑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反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份录入数据,逻辑检查核对无误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到的方法主要为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调查临床医学生371名,其中男生154人,占41.5%,女生217人,占58.5%;生源地是城市的125人,占33.7%,农村的246人,占66.3%;独生之女144人,占38.8%,非独生子女227人,占61.2%;学习成绩优秀38人,占10.2%,良166人,44.7%,中等135人,占36.4%,差32人,占8.6%。
2.2授课前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比较
临床专业医学生在“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是必须的、在未来感兴趣应用循证医学到临床实践中、EBM可以改善病人医疗保健质量、EBM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可能增加个人收入、目前用于病人的多数干预措施还缺乏强有力的证据、EBM对我制定临床决策有帮助”6个方面的认知,授课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循证医学授课前后医学生查阅文献行为比较
医学生的行为方面:一学期阅读的文献篇数11篇以上的由授课前0.00%增加到36.12%,使用Med-line或其他英文数据库查询文献的次数,查询与临床实践相关的信息途径,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的途径,授课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授课前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态度比较授课后医学生认为临床实践在解决难题时的最佳方案是:检索证据者305人,占82.2%,自己的经验解决者8人,占2.2%;咨询上级医师者58人,占15.6%;医学生对所查到的研究证据如何应用:认为直接应用的是18人,占4.9%,评价后应用的353人,占95.1%。医学生对学习循证医学的目的。一半以上学生认为学习循证医学可以指导临床实践,同时提高科研,授课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循证医学发展的关心程度中“关心”由原来的21.83%增加到了50.40%,授课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临床医学生对开展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授课之前认为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循证医学有帮助357人,占96.23%,授课后370人,占9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49,P<0.05);授课之后医学生对形成性评价这种学业成绩评定方式认为有帮助的280人,占75.5%;一般的72人,占19.4%,不合理的14人,占3.8%,无所谓的5人,占1.3%。2.6授课后对医学生能力的提高情况经过循证病案的撰写,小组讨论这样形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习循证医学是否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是的有361人,占97.3%,认为否的有10人,占2.7%;对于学习循证医学是否能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认为是的有363人,占97.8,认为否的有8人,占2.2%;对于形成性评价的.开展是否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认为是的有367人,占98.9%,认为否的有4人,占1.1%。
3讨论
形成性评价开展之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态度、行为发生了转变。在认知方面,94.88%的学生认为循证医学可以改善病人的医疗保健质量;80.32%的学生认为用于病人的多数干预措施还缺乏强有力的证据医学生。在态度方面,授课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发展程度明显关心了,认为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所获证据应该采用评价后应用的占到了95.1%。在行为方面,医学生一学期阅读文献11篇以上的由授课前0.00%增加到36.12%,使用英文数据库查询文献2-5次由原来的12.67%增加到46.90%,查询与临床实践相关的信息途径医学生主要采用特殊检索库(Pubmed检索),由37.20%增加到72.51%。医学生知识的增加将改变态度,态度会影响行为,最终也必将影响能力的改变。本次授课增加循证病案撰写及案例分析计算等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每一种具体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批判性思维,养成了自主学习能力,这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尽管形成性评价有诸多优势,改变了传统的学业评定模式,突出了“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因不同课程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最终的着眼点一定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名终身自我教育者。形成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在应用中需要继续完善方案,比如小组讨论的反馈如何质量控制、自我评价如何做到评后并有改善等,诸如此类问题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评价、不断完善。
摘要:形成性评价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旨在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评价。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进而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初中英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则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对初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结果和发展潜能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评价的理念、目的、内容、标准、方式和手段等无一不对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已经形成了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学的传统,这样的教育教学制度使得大部分人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好坏、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唯一标准,限制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这种固有的评价制度显然已经不适应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而形成性评价就是这样一种着眼于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能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健全人格形成产生积极作用的评价方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就指出:要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则能对科学的英语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有益的探讨,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以往的评价只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忽视学生在评价中所占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入的评价只考查学生在某一阶段获得知识的多少,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等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评价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的功能。这样的评价是以学科为出发点,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的特殊性,忽视了学生在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不符合现在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而形成性评价指通过观察、活动、测验、问卷调查、座谈、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的评价。它是一种在开放的、宽松的、友好的、非正式的环境中进行的低焦虑性、可持续性评价,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等方面,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文化意识等不易量化的方面。目的是向师生提供学习状态进程的反馈信息,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节和改进,使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强化和矫正。它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评价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学生主体性。形成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作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需要的个体,对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情感因素等各方面进行考虑,并力求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完全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2.注重过程性。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评价,它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必须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反思,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并始终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开放发展性。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教师采用的是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学生则可以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自主地选择学习任务、学习材料、合作对象、完成时间等,评价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形成性评价中的某一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进步情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正是因为形成性评价有着以往评价方式所不具备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的人本精神,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更能发挥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能发展和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转化成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初中英语学习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实际交际能力,还应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发展潜能等。评价应包括测试型评价和非测试型评价,而且测试中听力、口试、笔试的比例要安排合理,应注意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通过测试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还应通过与学生交流、调查、观察、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表现、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学习态度等进行科学的评价。
2. 导向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应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装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发展潜能是难以通过测试来实现的,只能通过非测试型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来实现。因此,在学习评价中应当把形成性评价放在一个重要性的位置上。评价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注重学生装的学习过程,实现评价为学生装的发展服务的功能。
3.多样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装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教师要逐步转变角色,从“考官”角色逐渐转变为与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评价的“合作者”的角色。形成性评价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不必总是教师统一规定。这有利于发挥学生装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4.可行性原则
实施形成性评价主终结性评价并重必然要打破原有的评价体系,而这一套新的评价体系的逐渐形成必定要做大量的工作,因此在笔者在操作的过程中着重考虑简便易行,不过多加重自己和学生的负担。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改变原来只以英语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评价形式,把形成性评价逐步引入到初中英语学习评价中,使师生都能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
2.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3.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使教师更深入到学生群体中,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本课题自11月开始至3月结题,笔者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实施形成性评价:
1.制定计划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初一阶段侧重学习兴趣、态度、习惯、方法的培养;初二阶段侧重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三阶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外文化的差异,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确定评价内容
笔者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确定在英语学习评价中终结性评价占80%,形成性评价占20%。并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制定“英语学科形成性评价表”(见表1),确定各评价项目的成绩均用M、V、G、J、T五个等级来表示:M=MARVELLOUS、V=VERY GOOD、G=GOOD、J=JUST SO SO、T=TO DO BETTER。综合评价成绩的五个等级分别折合为以下几档分值:M=20,V=17,G=14,J=10,T=10分以下。
英 语 学 科 形 成 性 评 价 单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习
行为平时
测验 作业
情况 课外阅读
(可替换) 任务完成(可替换) 综合评价
成绩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3.实施评价
3.1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记录学生平时的课堂讨论、课堂问答、值日生报告、对话表演、短剧表演、课堂小测验等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客观的评价。
3.2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那些能通过给自己确定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奖赏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那些不能做出这样安排的学生更富有成效,学习动机的持久性超过靠别人提供条件来激发学习动机的学生。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将有助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可操作性的原则,笔者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水平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并以此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习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个人信息档案:
让学生用英语填写个人信息卡,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用处,逐步形成英语运用意识。
SUBJECT TERM
NAME: SEX: AGE:
SCHOOL: CLASS: GRADE:
ADDRESS: POSTAL CODE: TELEPHONE:
E-MAIL:
PERSONAL INFORMATION:
日常学习记录:
包括作业档案、平时测验档案、课外阅读档案、课外朗读档案、课外听力档案、学习任务档案等。日常学习记录能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长期或短期的学习目标,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自我监督的机制,学生对自己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的记录能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同时也让他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在的对自己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由于这是学生自己参与,能自己进行调控的评价,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不定期任务记录:
每学期组织几次全班参与的节目表演或竞赛,如英语诗歌朗诵,小品表演、单词记忆赛、英语歌曲演唱等,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的准备后参加,教师对其进行评定。
问卷调查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而初中生对客观事物持什么样的态度,是以他们对事物的需求程度作为标志的,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对教学进行更好的调控,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行为评价表:
好的学习行为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笔者设计了学习“学习行为评价表”,要求学生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自评两次,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更深的认识,及时调整学习进程。
3.3学生相互评价。初中生评价能力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开始将同龄人的评价和成年人的评价同等对待,因此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是形成性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能使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易操作,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合作精神等,主要通过让学生填写互评表和学生座谈的形式实施。
3.4综合评价。为了能使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三者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也为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民主评价制度创造条件,笔者在班内开展“STAR OF THE WEEK”评选。希望通过评选帮助学生树立更明确的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为英语学习注入一针强心剂。笔者在教室的墙上开辟出“STAR OF THE WEEK”板块,每周五把学生的不记名投票结果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评出“每周之星”(1-3人),并将获奖学生的照片张贴在设计成星形的彩纸上,公布在“STAR OF THE WEEK”栏内。同时告知获选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也能看到孩子身上更多的长处,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并能参与学生评价工作中。由于每次的“STAR OF THE WEEK”评选都拥有不同的主题,如最佳课堂表现、最大进步、最佳表演、最活跃、最强责任心、最好学、最佳语音、最自信、最佳监督员、最爱欢迎者、最佳合作者等,班级内处于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机会成为本周最灿烂的一颗星星,能有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4.加强评价过程指导,正确运用评价结果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处在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是动荡、捉摸不定的,可塑性大,自学能力加强,但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因此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指导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依赖性更强,自学能力更差的初一学生来说,教师对形成性评价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尤其重要。对学生的学习档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促使学生规范地做好档案记录,培养自我约束能力,逐步形成自我评价和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于形成性评价是在师生共同合作下完成的,对其结果的充分利用无疑能对师生双方都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使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能在其它方面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自信,继续保持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能使测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体验成功之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度审视自己,更加努力地寻求自我的发展;能使学生学会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优点;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信心,哪怕暂时的退步也要把它作为进步的起点,给学生带来不断上进的勇气。
对于教师来说,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就是教师关注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调控教学活动的过程,它的实施敦促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在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不同个体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去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内外的方方面面,从而进行客观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结果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能帮助教师认识并改进其在教学行为中的不足之外,做到及时调整和不断学习;能增加师生接触的机会,增进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反思与改进
在班级内进行一学期的形成性评价研究后,笔者在感觉到形成性评价为自己和学生带来改变的同时也觉得学习档案的设计过于繁琐,还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为此,在第一学期到新的学校接触新的学生后,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对原来的实施方案进行一定的改变,保留原来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及综合评价环节,改变对学生档案的部分要求。
学习档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个人资料卡,书面作业样本,平时测验记录,平时朗读记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兴趣、态度与方法的评价表,不定期的任务成果(邀请函、标志、卡片等)。由于本班学生在小学里已经接受过一到两年的英语教育,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学习能力,笔者在设计学习档案时则交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不再对某一具体项目的格式进行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个人兴趣和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完成,笔者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档案进行检查,表彰优秀者。
六.结束语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对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首先是改变了学生以往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评价自己和同学的观点,学会去更全面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了学生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客观的评价能力;其次是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的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学会主动地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在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促使教师改变以往片面地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观点,促使教师更深入地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从而更好地去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形成性评价确实对初中英语的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的问题。如有部分学生对这种评价方式的不理解导致行动上的不配合,使学习档案不完整,给综合评价带来一定的难度;部分图表设计得过于简单化、格式化,不能充分反映所评价的内容;部分评价项目比较烦琐、不够客观,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而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形成性评价只是在笔者所任教的一个班级内实施,难以与整个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相接轨。也正是由于这种“唯一”使得笔者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缺乏交流的对象,使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制约了对形成性评价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相信只要有更多的教师意识到英语学习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并且能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相信只要通过与大家的进一步探讨,通过进一步的教学实践,就能寻找到一条更符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初中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之路。
参考书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煜峰 《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苏德宏 “发挥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第2期
4.赵淑红 “形成性评价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5期
附录:
课 外 朗 读 档 案
日
期 篇目
内容 所用
时间 朗读形式 自我评价
集体读 自己读 其他 M V G J T
课 外 阅 读 档 案
日期 书目
篇目 所用
时间 字
数 内容摘要 自我评价
M V G J T
作 业 档 案
日
期 完成 未完成
原因 错误
项目 错误订正
记录 自我评价
M V G J T
平时 测 试 档 案
笔试成绩 口试成绩 自我评价
单元 成绩 单元 成绩 M V G J T
英语学习兴趣调查表(1)
(说明:在( )内打√,可进行多项选择)
1.你对英语的喜好:
喜欢上英语课( )不喜欢上英语课( )一般( )
2.为何喜欢英语课:
喜欢上课的老师( )课本内容很有趣( )课堂活动有趣( )英语很有用( )
3.对老师的期望:
多组织课堂游戏( )多教英语歌( )多学绕口令( )多进行小组活动( )多放VCD( )多做笔头练习( )
4.你在课余时间如何学英语:
朗读( )阅读( )背诵( )听( )看英语节目( )做练习( )从不翻开英语书( )
5.你在英语课堂上:
经常发言( )偶尔发言( )愿望和同伴合作( )不愿意被老师叫到( )
6.是否觉得学习英语困难:
是( )否( )一般( )
7.你觉得最困难的是:
记单词和句子( )背书( )阅读( )听力( )课堂表演( )和同学合作( )
8.你愿意用哪种教材:
人教版( )牛津英语( )无所谓( )
9.你认为人教版教材:
较简单( )较难( )生动有趣( )词汇量较多( )
10.你认为牛津英语:
较简单( )较难( )生动有趣( )词汇量较多( )
11.你想对老师说的(对老师的要求、建议或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 语 学习兴 趣 调 查 表(2)
(说明:在你的选项内打√)
项目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唱英语歌曲
说英语绕口令
表演英语对话
讲英语故事
背诵英语歌谣
听老师说英语
做英语游戏
阅读英语文章
听英语广播
看英语电视节目
我有话要说:
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 语 学习态 度 调 查 表
(说明:在你的选项内打√)
项目 同意 不同意
英语很有用
英语对我很重要
学习英语很有趣
学习英语不难
喜欢上英语课
愿意在课外学英语
我相信自己能学得更好
英语太难了
英语虽然难,但我仍愿意学
英语对我没什么用
英语课没意思
我有话要说:
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行 为 评 价 表
(说明:在你的选项内打√)
项目 自我评价
M V G J T
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学习能力
参与意识
合作精神
课堂表现
课外表现
作业情况
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的`.因此,作为教师,注重过程评价,完善评价体系,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中体现激励功能,让学生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将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各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和进步,将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作 者:张帆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06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H3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自评 互评 自主学习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金茂)小学 俞帼英
【摘 要】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的评价,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语文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能更好地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听说读写语言训练方面更加充分地得到锻炼,促进语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那么,我认为,在知识技能培养上,我们的评价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没有弄懂的问题,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学会这些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上,我们的评价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时刻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们的评价要帮助学生不断发现学习的乐趣,增强信心,认真负责地为自己的发展自觉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情况,对学生应注重形成性评价。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过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主要是在学习上,例如考试得了第一名等等。这种重结果的评价使教师的赞扬往往成了少数学生的“专利”,这样既容易滋生化等生的骄傲情绪,又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其实,仅在学习这一方面,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好的现象予以肯定。例如:上课是否积极举手发言,读书是否认真,作业是否工整。也许这名学生考试总是成绩平平,但是他可以因为一次独具创意的发言获得老师的赞扬。那么,他今后一定会更喜欢动脑筋发言了。当然,对于学生的评价也绝对不仅仅在学习这一方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思维、情感、态度、纪律、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形成性评价,不仅有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新学期开始,我在教室里的张贴栏里给各学习小组设置了一棵“成长树”,告诉他们这将用来记录他们的课堂表现。四至六人一个小组,他们课堂表现(包括:自觉遵守纪律;参与活动情况,即问答、对话、朗读、游戏、比赛、练笔等)同时,每一节课,教师都在黑板上留一定的位置,分小组用红苹果标记每组每人参与活动的情况(在小组的红苹果下标一小数字,即为每人的标记。如第三小组的红苹果右下角有一小数字3,表示是第三组3号同学所得,以便课后记载)。这都将由小组长在课后记录在案,看谁为小组争得的红苹果多。学生随时可以了解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找出不足,及时改进,教师及时查看记录,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公正。
每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都会出现各种情况:有时课堂表现积极,大胆探索;有时作业设计得当,练习主动;有时习作练笔富有创意;有时识字写字有章有法……当然,其中也会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点拨。鼓励性的评价以及同伴好友的赞赏和激励,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充满奋进的动力,并且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没注意到的知识、行为习惯、不太科学的学习方法或态度上的不积极情绪等,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将身上迸发的优点形成他独特的优势,将自己找到的学习技巧提升为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发现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各位组长要向全班同学做一次总结。如果有同学比上一单元的.学习有进步,则还可以为该小组争得一个红苹果。这张记录表上的结果,将以一定的形式记入期末成绩中。这样学中有记录,学后有评价,让学生每一次学习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意发现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让他们自主地参与活动,完成学习。在教学中,无论是回答问题、比赛、游戏等,无论答案对错,只要是积极参与,教师都给予鼓励。这样,学生都争先恐后地高举着他们的小手,也避免了遇到难度较大一点的问题时无人敢参与的现象。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再难的问题也会慢慢由难变易。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语文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能更好地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听说读写语言训练方面更加充分地得到锻炼,促进语文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形成性评价创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论文
摘要:本文为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创新地提出形成性评价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并对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及要遵循的原则进行概述,包括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也就是人文主体原则、过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然后通过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评价体系和过程性激励,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最终构建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形成性评价;过程;发展;兴趣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审美能力和情感价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基于当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高中教师对语文教学存在错误的认识,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大多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的教育发展,违背了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至此,教师就要积极创新,引入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形成性评价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并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加科学、全面、客观地进行学习过程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及原则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过程性的`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了解、考察,然后针对学生的过程性表现进行全面评价、总结,并围绕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发展目标展开。这有别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遵循一种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评价方式。整个评价过程是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它全程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它的宗旨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性评价教学遵守的原则是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也就是人文主体原则、过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再者,由于高中语文学科特点,教师必须主动来提高学生时刻了解书本内容知识、明确文章主旨、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写作等兴趣。这就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高中语文终结性评价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与语文的距离。
二、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基于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多地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一味地进行终结性评价,直接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建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技能”的三维目标评价体系,而不是过度强调学生卷面成绩的单一性评价体系。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建立以学生知识和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价值判断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等等状态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例如,学习高中语文(新人教版)《荆轲刺秦王》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模拟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情节中的某个人物角色,建立综合分值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如图1利用成功激励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依据故事背景,创新地提出类似的小型话剧演出,然后根据学生对角色的演绎真实程度和学生表达的积极性等进行评价。同时,针对学生对问题的阐述度和创新性,教师要进行总结,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而综合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
(二)基于过程性激励,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积累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叛逆时期,他们很在乎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及认可。因此,教师就要有效做到引导学生去学习,并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激励性评价。众所周知,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评价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它可以使学生保持一整节课的兴奋度,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动力。例如,高中语文诗歌一般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学生的文学功底要求很高。再加上学生平时的积累不够,很难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所要表达的意思。例如,学习《雨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相同题材写一篇现代诗,让学生真实情感而发,根据真实感受而写。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分享自己的诗,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每节课抽取一到三个人朗读分享。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教师在学生朗读完毕后,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夸奖,鼓励学生积极完成教学任务。整个过程学生的努力过程得到教师的表扬,学生的内心也会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尊重,必然学习兴趣大增,不断地润色自己的诗集。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程度必然提高,作文水平大增,避免了学生长期处于冷落的状态、闭门造车、与社会脱轨的尴尬境地。这种尊重学生学习动态过程的评价方式,更能贴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积极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促进学生增加课外书的浏览量,增加课外知识积累。
三、总结
综上可知,基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机制已经不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而形成性评价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形成性评价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并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加科学、全面、客观地进行学习过程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加符合当前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小雪.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措施[J].成功:教育,(6).
[2]郁琼雅.中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7).
[3]王金玉,杨军,陈岳纯,曾强.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农村数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论文
一、制作评价工具
在实施评价过程中,需要借助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以,先制订教学计划,然后根据计划,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制作相应的评价工具,常见评价工具有评价量规、学习检查表,学习评价表,学习记录表等。评价量规是一种有效的评价工具,在量规制作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量规的不同准则,设计不同的评价等级,而且,需要用具体可操作性的语言清楚地描述量规,评价量规可以清楚地显示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会按照老师的期望指导自己的行为,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要求,检查自己学习效果和收获,学生也可以根据评价量规进行自评和他评。
二、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评价是一门艺术,评价应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自信心,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中,要求对学生的评价既有教师的'评价,同时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小组互评、观察法、测验法等各种各样评价方式,让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教师评价是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不但能够影响课堂教学民主和谐气氛的形成,而且对教学进程具有导向作用,课堂上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不但可以让学生备受鼓舞,而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足。教师评价要及时,以激励为主,给予学生提供进步的动力,特别是对于胆怯害羞的学生,内心缺乏自信心,不爱举手回答问题,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鼓励性的手势,一点微笑,一句简单的表扬的话语,对他们来说都能受到重大的鼓舞,评价表扬学生时候要情真意切,发自内心地赞许,带有丰富的情感,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注重评价个体差异。除此之外,教师评价还应该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思考。
三、建立评价档案
评价档案,即学生成长记录袋,为每个学生建立评价档案,收集学生学习过程资料,包括学习记录表、评价量规、学习成果、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各种奖励、学习作品等。学习记录表中记录学生课堂发言次数,课堂讲话次数等;学习评价表,是学生自评、他评和教师评价的相关评语,记录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于探究问题、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课堂发言、作业练习等学习情况;评价量规,评价过程中的具体标准;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各种奖励、优秀学习作品等,保存在评价档案之中,它详细地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资料和相关评价。将上述评价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分析,记录在学习档案中,学习档案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完成和管理的,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学习档案,了解自己学习状态,认识自我,了解自己优点和缺点,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反思,改正缺点和错误,不断进步,从而达到通过评价促进成长的目的。形成性评价是关注过程的评价,是重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农村数学课堂实施形成性评价不仅能改变学生学习数学消极怠慢的表现,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如何实现医学院校医学遗传学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论文
1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医学教育已经进入了以培养能力为目的(competence-basededucation,CBE)的阶段。对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医学教育学家(BenjaminBloom)首次提出“以培养能力为基础的医学教育”的概念,且把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作为医学教育模式的主要评价指标n]。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正在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转变,其实现依赖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髙形成性评价是通过查找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提供反馈信息,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
2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案
2.1提倡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
学生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收集和整理资料,查看文献,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在遗传学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遗传学上的遗传疾病的案例,学生通过学习和分析,思考遗传病案例提出的问题更容易记忆案例当中的遗传病的特点,发病机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遗传病的系谱图、认识遗传病的危害、掌握遗传病的预防措施,并理解这些预防措施的必要性,从而自觉遵守。
2.2提倡以小组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
TBL是兼顾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对小组学生学习结果分阶段评价的一种形成性评价。其具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的优势。目前,我国某些中医院校也已开始尝试TBL教学,如生理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解剖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急诊医学等学科教学。TBL以小组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一具体论题或者老师课后布置一些问题让大家分小组完成。学生通过课后自行查阅资料、组员交流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一方面学生可以培养和锻炼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内和小组之间相互探讨和评论问题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目前我教研室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系谱分析实验教学中实施提前布置作业分组找病历并代表汇报一起讨论得到良好效果。
2.3学生互评与教师互评
对实验报告或结果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评价。学生互评在规模化班级实验课程中,既能有效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又促使学生进行相互对比、自我分析和反思,发现自己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缺陷。学生在互评的同时,对自己的实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充分体现学生参与评价的主体性。教师互评在进一步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认识有不可思议的效果。老师通过实验结果和过程的相互讨论和评价,进一步强化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彼此之间取长补短。更加正确的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有效弥补老师在认识上的不足,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2.4医学遗传学实验课同样进行形成性评价
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成绩、课堂操作,实验技能操作成绩及实验考试成绩组成[61。实验课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和在课堂中的表现、实验操作和结果、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册的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也可在课堂上让学生演示实验操作,测试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并把测试结果进行计分。对学生在实验完成后,以填写实验报告册来对本次实验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并总结,教师对实验报告册书写过程中学生记录的数据的真实性是否存在编写情况、数据处理是否正确、画图的质量等进行评价。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和讨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操作的错误或注意事项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通过这种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教学质量。
2.5形成性评价的另一种方式是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可以对之前学过的相关的几章内容或几个题目提出一个典型又总结性的的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教师给学生几周的时间,要求根据之前学过的内容和查阅问题相关的资料写出答案或者是写出一篇小论文相关信息。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通过这种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监督催促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自行查阅资料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
3结语
作为一种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将逐渐被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推广应用,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将在高等医学院校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各种形成性评价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巧妙合理的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习阶段、学生素质,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合理选择运用形成性评价,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同时,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创造更多形成性评价方法让它为我们的教学事业工作,并其教学成果进行合理而科学的评价,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教学的研究中,为更进一步完成对内科医学课程的教学目的,需要结合社会价值意义,促进对人才的全面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实际的发展需求,进一步促进内科医学课程领域上的有效推行,就可以更好地满足对现代内科教学目的的需求。下面是本次教学实践比较的基础报告。
一、中医内科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简介和研究方法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斯克里芬首次提出了《评价方法论》,其主要研究对象为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区别于总结性评价的教学方法,就在于更多地强调教师把从学生处采集的学习数据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来进行课程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在应用性教学上的使用价值,其教育基础也就成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相对于传统中医内科学习课程模式来说,通过合理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基本的应用治疗需求,并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课堂服务。而在本次的最终对比方法上,则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职业素养,以及学生和学习情况等方面的基础学科应用,通过合理的学科范围推广作用等,进行综合比较。
其中形成性评价教学实践,可以通过合理的应用教学细化分析,从而完善对整体研究结构上的应用教学促进,并通过合理应用教学模式促进,从根本上完善对应用教学形式上的有效促进,从根本上改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执行。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学的措施教学实施,在基本的应用理念上,完善对整体参数数据检验和应用基础上的有效分析,从而确保对资料和整合性数据作业基础上的应用促进,在改善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在能力培养基础上的有效促进,并以此改善对学生在病员理论发言基础上的应用教学,促进对学生在思想上的指导性教育,通过合理的教育评价,从最根本的教学基础上改善教学质量。
二、形成性评价在中医内科学课程中的实践分析
形成性评价教学的方式,主要在于病案设计的基础。将病理作为最主要的教学依据,从基础的应用原则标准来进行分析,探究在相关性研究过程中的病例问题。通过一个学生的病程组成过程进行分析探究,从而确保在不同组成病程过程中的认可实践分析,确保教学的合理性,同时保证其教学的兼顾性,而促进教师在熟悉的病例逻辑观念上的应用执行。在这个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基本的教学结构应用,就需要整个病例档案,促进其教育应用的有效实施。通过本次的实践证明,应用形成性评价教学,对中医内科学的课程教学的合理演化,有着较好的演变效果,在应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在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案的优势主要有如下四点:
首先,病例设计部分主要由教师将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设计,并通过合理的教学设施,促进在应用作用和应用问答形式上的课程模式形成。将其资料打印之后,应保证学生人手一份,并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分析。即可有效做到在教学应用基础上的应用效果,并通过合理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合理的教学指标。
其次,应当结合相应的学习环境,进行病例档案以及学习部分多个阶层的信息删选,并通过大面积的档案信息整理,从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以此促进对学生在应用教育基础上的合理化执行。并且在进行课程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联系学生提前做好演讲的准备,利用自身寻找的资料,完成课堂提问。
再次,在学习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可结合课堂反馈提供需求,加强在教师批阅审核以及应用基础等多个角度上的任务执行。而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学习课程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也将成为调节课堂活动作用以及应用基础的主要措施。通过师生的相互点评,从而确保了在学生课程讲解过程中的应用需求,其应用则主要针对文献检索质量以及应用讲解范围。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相应的讲解指导,可以更为精确地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短板。其可以采取较多旁听观摩以及教学评价等措施,做到取长补短、优良改进的作用,以此来确保教育专家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评估,并通过有效的专家意见,从而进一步地确保其基础教育经验在推广应用层面的教研,并通过教师以及学生的.代表座谈,从而确保课堂中学生和教师能够相互进行不足分析,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能力的发展。
而在现代教育中,为更好地满足基本的设施教育发展,促进在基础教育建设方面的推进应用,可结合相应的基础教育应用需求,实现在教育讨论和应用教育理论上的课程讲解实施,其作用,对文献检索需求的应用等,也都可以利用当下的基础教育建设,促进其不同的安全应用基础知识,促进其合理地应用教育理论。在进行积极性的教育措施应用上,通过病例问题讨论的应用,对教育文献的检索质量以及应用标准等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评价改良中,通过人际关系上的目标改革,从而实现丰富教学形式的目的,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基础信息的使用条件,从根本上完善对疾病诊断治疗基础上的有效实施,从而实现对精神体系上的有效创建。
三、中医内科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实践课程思考
中医内科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实际意义,正在不断提升,而为更好地满足基本的医学体系建设需求,在进行现代化的应用教育中,就需要提倡新颖的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不断提升个人思想意识上,加强对不同课程内容上的自我能力培养。在本次的分析探究中,可以简单认识到,中医理论思想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指引作用,因此中医内科学课程的现代化教育,可以结合现代西医的教学理念,进行整合分析,并从现代的教学基础出发对应用教学理念的改革进行提升。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形成性评价教学的实践课程应用,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结合现有的教学形式标准,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进行现代化教学,既可更好地满足基础的教学需求,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培养。由于中医教学思想的特殊性,在应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相关科学性认识和思想上的认知容易固化,而通过合理的形成性价教学,则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信息反馈,从而更好地保障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中医内科学的课程教学中,为更好地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应用教学实践课程进行课堂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满足其应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实践应用基础,其形成性评价教学方式,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浅析如何实施成功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新课改教材,在我校实施已经好几年了,在实施新课改教材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际情况和课堂情境,我尝试实施“成功体育”教学,主要是针对一至四年级学生,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随着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学生的学习动力,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当然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又有所不同之处。本文主要针对中低段学生在学习中的运动体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堂情境,让学生体验各种运动乐趣。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和举措时的一些拙见,以便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成功体育教学
“成功体育”教育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是培养体育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途径。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成功体育教学,我认为应该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如何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将“成功体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方式,易于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在跳高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如果是初次学习(接触)时改换教学器材,一根直立竿,然后用皮筋拉成4个横竿,分成不同的四个级别,让学生循环跳跃,然后根据情况逐步升级。这样学生可以自定学习目标,教师也可区别对待,适时的调节练习密度。那么学生在越过自定的高度时,即可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运动兴趣培养了自信心。又如在小球类教学时,因为小学生年龄小,篮架高,为此可以采用适合儿童的篮架,或者使用活动篮筐,自制器材进行教学。其次,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教师掌握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法、措施,而这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与不同的组织教法,即可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易于学生尝到运动的乐趣和对运动参与后所取得成功的认可。
2、实施成功运动体验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成功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三点:(1)让学生明确如何超越自我而不是别人。如:在跳高的运动项目中,横杆的每一次升高,不但是学生对新的高度的挑战,更是对自身能力的挑战;(2)让学生尝试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单纯的降低教学要求或者是改进教学方法。而是设计一些小难度的、带有新异刺激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真正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并且能从中受益;(3)团体项目要“量”力而“行”,正确对待个体差异。量―是个体的差异,根据学生情况,酌情安排运动量,或者调整位置,必要的照顾这是有必要的,这也是“教育平等”的一种体现。在解决了以上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主要还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与临场发挥,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实施成功体育教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如何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时的运动感受
运动体验,是从运动过程中所提供的刺激而获得的感受,它是人从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运动需要。进步的运动体验:是在原来运动成绩(感受)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而产生的心理感受。这是学生在运动时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这种进步感对学生的情绪影响比较大,表现在满足、愉悦和积极参加活动。成功的运动体验:是在体育活动中获得预期结果而产生的心理感受,这是在活动中不断取得进步的最终目的。获得这种体验时,学生表现为满足、愉悦、舒畅能力增强。积极参加活动,这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1、在游戏中体验进步与成功。
在课的设计中,多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将这种设计融入游戏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寻找快乐。再结合游戏的内容采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可竞赛、可娱乐、可随意性的让学生直接的体验就是进步和成功后的喜悦心情。
2、从动作学习中体验进步。
动作学习是体育教学具体内容的体现,学生学习动作主要是靠自己学,而不是老师教。学生教师可借助语言、手势是学生对动作姿态又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体验动作时,可让任意一个学生喊口令,教师用简练的语言提示,教师的评价、学习动作,不仅要靠视觉表象来模仿动作,更重要的是用动作表象体验动作,内心的体验比外形模仿更重要。例如:小学一年级的动作姿态练习,教师可通过“我们都是木头人---定”游戏进行,教师借助语言手势使学生对动作姿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外,在学生体验动作时也可让学生自编自导动作,并能说出自己姿态的创意,教师及时予以评价,让学生在学习动作时体验到进步,在教师评价时体验到进步。
3、在创新中体验成功。
创新时文明教师在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的一个课题。由于创新活动具有自主性、创意性、和智慧性,每一次在创新活动中的记忆是特别深刻持久的。学生的心理体验表现为满足、难忘、那么教师的大胆创新、积极思考、创设开放、自由就有想象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充分的体验创新中所取得的成功。例如:利用投掷教学时的沙包,两人合作进行“青蛙捉害虫游戏”学生在沙包的一头拴一根线,另一头牵在一同学手中,另一名同学不断的模仿青蛙跳捕捉“害虫”;利用体操棒做“曲棍球游戏”等,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找出自己完成动作的方法,体验通过自己智慧而取得的成功感受。
因此,要让学生能体验到运动乐趣,仅仅做到以上几点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点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乐趣,教师首先要具备有新课程的教学能力。第二、要具备有新课程的教学能力。第三、要具备有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第四、要具备有体育教学设计能力。第五、要具备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提高民族素质,迎接21世纪挑战》人民教育,.4.9
[2]丛文《“成功体育”的呼唤》中国学校体育,1994.3.1
[3]毛振明《探索成功体育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初中英语教学中形成性教学评价的作用
作者:虞柳丹
一,英语学习情况调查表--教师了解学生的桥梁
作为一名教师,在接触新的学生时,最关键的工作就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采用学习兴趣调查表(见表1)和试卷分析(见表2)能较好地达到这一目的。
在对学生进行学业基础检测后,教师可以利用试卷分析表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
学生兴趣调查表和试卷分析能在短时间内让新教师最大程度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掌握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填写表格,并进行对比,以此来观察学生的发展及反馈自己的教学成果。
表1 学习兴趣调查表
姓名: 日期:
项目 兴趣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1唱英语歌曲
2看英语原声电影
3听英语广播
4读/写英语小诗
5写英语日记
6模仿录音朗读课文
7做英语游戏
8英语考试
9听写英语单词
10用英语会话
表2 试卷分析表
姓名: 日期:
项目 自评
得分
完成情况ABCD
存在问题
努力方向
听力
笔试
填空
选择
阅读
作文
总评
二, 以学习活动为线索设计教学,在课堂上及时反映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这种教学设计在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况,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与学习行为,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反映学习中的情况,教师及时改正。
这是以Milu Deer Return To China课为例。这篇课文讲的是中国决心改善自然环境,使原产于中国却在中国灭绝的珍珠动物--麋鹿,从遥远的欧洲回归中华大地的真实故事。这是一篇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可以对学生开展珍爱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育的教材。笔者作了这样的设计:
(1)创设情境:首先用电脑制作两张图片,其一是在空中杂乱地飞动着羽毛的背景下,一只用各色羽毛做成的羽毛球;其二是用虎、豹、梅花鹿、斑马等珍惜动物的皮拼成的一个篮球。教学过程中,先呈现上述两图,引出问题。
(2)设计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把课文学习与看图联系起来,展开讨论。讨论的问题是:what will you think when you see these two pictures? What are the two pictures trying to tell us? 要求每组派代表记录下大家讨论的要点,然后用英语向全班报告,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3)引导体验:以”The weep of the birds”,”Rescuing the wildlife”等为题,学生自选一题当堂作文,然后张贴传阅。
三,除主流课型外,穿插愉快学习,陶冶情操的欣赏课型
此课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英语的激情,陶冶学生人文情操,沟通师生情感,更容易的反映学生信息,下面是其中一个范例:
英语歌曲欣赏课
欣赏歌曲《The straw Hat》
Step1引入
教师提问学生问题
1, Do you often sing or listen to English songs?
2, Can you sing an English song well without understanding the words?
3, If there are two ways of learning English,one is our everyday teaching,the other is learning English by listening and enjoying English songs,which way do you prefer?
Step2展示歌词
教师朗读歌词,解释生词,播放歌曲,并提问学生。
The Straw Hat
Ma Ma ,do you remember the old straw hat you gave to me ,I lost that long ago,flew to the foggy canyon. Yeah ma ma I wander what happened to that old straw hat , falling down the mountainside, out of my reach like your heart .suddenly the wind came up ,stealing my hat from me yeh ,swirling,whirling gust of wind ,blowing it higher away .ma ma that old staw hat was the only one I really loved ,but we lost it ,no one could bring it back ,like the life you give me .
问题: what does the words “straw hat” refer to in the song ?
(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提问,希望得到不同的回答,但不给学生唯一的答案,以便自然过度到下一环节)
设计目的:通过解释,使学生能够基本理解歌词的表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层理解;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为背景知识的解释留有余地。
Step3 背景知识介绍
1教师提问:what is “background knowledge “?
2教师强调:the more background knowledge a reader has ,the better and deeper he/she will understang the reading material
3教师通过讲故事,介绍歌曲的相关背景知识
The straw hat was the theme song of a Japanese film named the proof of man (<人证>) ,which discloses the dark side of human being’s nature . one day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 group of American soldiers were insulting a Japanese girl in the street when a black American soldier came up and stopped them. Then ,the girl and the black sodier lived together and gave birth to a black boy . the war was over,the boy went to America with his father .as the boy grew up ,he couldn’t help missing his mother. However ,his mother,who as very famous in Japan ,refused to recognize and accept him ,because she was afraid it would do harm to her good fame and her family .so she asked killer to kill this black boy .soon after that she regretted it----she want to get back the old straw hat .
设计目的:加深学生对背景知识这一概念的理解,引起他们对对背景知识重视的同时,通过故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力。
Step4逐句解释
1sentence 1
1) 歌词展示:ma ma ,do you remember the old straw hat you gave to me ,I lost that hat long ago ,flew to the foggy canyon
2) 参考翻译:妈妈,你可曾记得,你送给我的那顶旧草帽?很久以前我就丢失了,它飘向浓雾的山岙。(提示:要求不同程度的学生翻译这个句子,直到得到较好的翻译
3) 阅读理解: what do the words “straw hat ” refer to ?
A life B a feeling of thought
Cmother’s love Dlove
参考答案:C
4) 补充讲解:here the words “straw hat ”refer to the love of a mother .the words”flew to foggy canyon”imply the loss of mother’s love .
5) 单句播放或教师演唱
设计目的:在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之后,通过翻译和阅读理解,使学生理解文字的深层含意;通过补充讲解使学生欣赏到了英语语言之美;通过演唱技巧的介绍,单句的播放或教师的演唱,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放松精神,陶冶情操,同时也加深了对歌词的理解。
Step5,小结
The words of the song are very beautiful . It uses lots of metaphors to express the son’s feeling and emotion . For instance, the “old straw hat” refers to the love of a mother , the “wind” implies the killing , “blowing it higher away” implies the love between mother and son was lost forever . All these metaphors make us think deeply.
Step6,强调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 Is background knowledge while doing reading conprehension?
2) Can you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exts without background knowledge?
3) How can we get more background knowledge?
设计目的:使学生意识到博览群书的重要性,以及重视对背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使学生改正课后只重视做单选题的不良习惯。
Step7主题升华
1) 讨论题;What will happen if there is no love in this world?
2) 要求学生自由回答
3) 教师总结:Love is natural for human beings,and the bridge for people to get along with one another.Without love ,other feelings,such as envy suspicion hatred quarrel misunderstanding killing fighting war revenge and so on will control people’s minds.May our world be full of love.
设计目的:让学生受到一次良好教育
Step8:问卷调查
问题一:你喜欢这种形式的教学吗?
问题二:你觉得你有所收获吗?(听说读写有提高吗?)
形成性评价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的应用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的一种评价形式.而学习英语口语的最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把形成性评价运用到英语口语教学中,使教师能够及时进行诊断和反馈,使学生不断得到激励,并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收到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作 者:莫燕凤 张士财 胡乐容 MO Yan-feng ZHANG Shi-cai HU Le-rong 作者单位: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LIN COLLEGE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年,卷(期): 13(1) 分类号:H319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英语口语 教学 高职高专引进形成性评价,改革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机制
目前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主要原因是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机制存在缺陷,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引进形成性评价机制.本文着重探讨了其中一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的工具--学习档案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卢成东 作者单位: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9)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机制 学习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