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彬字儒宗鲁国邹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拉斯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彬字儒宗鲁国邹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共含4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拉斯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唐彬字儒宗鲁国邹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1:唐彬字儒宗鲁国邹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唐彬字儒宗鲁国邹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唐彬,字儒宗,鲁国邹人也。父台,太山太守。彬有经国大度,而不拘行检。少便弓马,好游猎,身长八尺,走及奔鹿,强力兼人。晚乃敦悦经史,尤明《易经》,随师受业,还家教授,恒数百人。初为郡门下掾,转主簿。 累迁别驾。

彬忠肃公亮,尽规匡救,不显谏以自彰,又曾奉使诣相府计事,于时僚佐皆当世英彦,见彬莫不钦悦,称之于文帝,荐为掾属。帝以问其参军孔颢,颢忌其能,良久不答。陈骞在坐,敛板而称曰:“彬之为人,胜骞甚远。”帝笑曰:“但能如卿,固未易得,何论于胜。”因辟彬为铠曹属。帝问曰:“卿何以致辟?”对曰:“修业陋巷,观古人之遗迹,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帝顾四坐曰:“名不虚行。”他日,谓孔颢曰:“近见唐彬,卿受蔽贤之责矣。”

俄除尚书水部郎。泰始初,赐爵关内侯。出补邺令,彬道德齐礼,期月化成。迁弋阳太守,明设禁防,百姓安之。以母丧去官。益州东接吴寇,监军位缺,朝议用武陵太守杨宗及彬。武帝以问散骑常侍文立,立曰:“宗、彬俱不可失。然彬多财欲,而宗好酒,惟陛下裁之。”帝曰:“财欲可足,酒者难改。”遂用彬。寻又诏彬监巴东诸军事,加广武将军。上征吴之策,甚合帝意。

后与王浚共伐吴,彬屯据冲要,甘为众军前驱。每设疑兵,应机制胜,陷西陵、乐乡,多所擒获。自巴陵、沔口以东,诸贼所聚,莫不震惧,倒戈肉袒。彬知贼寇已殄,孙皓将降,未至建邺二百里,称疾迟留,以示不竞。果有先到者争物,后到者争功,于时有识莫不高彬此举。吴平,改封上庸县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 . . . 的一项是( )

A.不显谏以自 彰 . 彰:彰明、表现

B. 走 . 及奔鹿 走:逃跑

C.后与王浚共 伐 . 吴 伐:讨伐、进攻

D. 帝 顾 . 四坐曰 顾 :看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唐彬优秀品德的一组是( )

①彬有经国大度,而不拘行检

②尽规匡救,不显谏以自彰

③出补邺令,彬道德齐礼, 期月化成

④彬屯据冲要,甘为众军前驱

⑤每设疑兵,应机制胜

⑥称疾迟留,以示 不竞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 . . 的一项是( )

A.唐彬出身官僚家庭,幼年时期便乐于弓马,喜于武功,好游猎。但从不逞强 自诩,且 具有经国大略,深受人们的爱戴 。

B.当时幕府中的幕僚都是当代俊杰,他们都对他十分喜欢和钦佩,独有孔颢妒忌唐彬的 才能,这就从侧面表现了唐彬的英才 。

C.朝廷商议益州监军的时候,皇帝征求唐彬讨吴的策略,他的意见甚合皇帝心意,于是 便任命唐彬为益州监军 。

D.唐彬在伐吴战役中为众军前驱,因其善设疑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唐彬知贼寇已 经灭绝,便自称有病,以防入吴有争功之嫌 。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帝笑曰: “ 但能如卿,固未易得,何论于胜。 ” ( 3 分)

( 2)出补邺令,彬道德齐礼,期月化成。( 3 分)

( 3)自巴陵、沔口以东,诸贼所聚,莫不震惧,倒戈肉袒。( 4 分)

参考答案

9. B(走:跑)

10. D(①他“不拘行俭”是缺点, ③⑤是他的才能。)

11. C(先任命唐彬为益州监军,唐彬再上的`征吴之策。)

12.( 10 分)

( 1)文帝笑着说:“只要能和你一样,本来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了,更何况还要胜过你啊。”

( 2)出任空缺的邺令, 唐彬用德行来引导用礼制来约束 ,一个月就感化民心形成良好的风 气。

( 3)自巴陵、沔口往东, 吴军 聚集的 地方 , 没有谁不震动害怕,纷纷缴械投降。

【参考译文】

唐彬,字儒宗,鲁国邹县人。唐彬的父亲唐台,是太山太守,唐彬素来有治国的气量,但不约束个人行为,自小熟习弓马,喜好游猎,身高八尺。跑起来赶得上飞奔的鹿,巨大的力量顶得上几个人。晚年诚心修读经史,尤其精通《易经》。曾外出随师受业,回家后教学收徒,门徒常常达到数百人之多。起初,唐彬在本郡任门下掾,后转任本郡主簿。屡次升迁为别驾。

唐彬忠肃公亮,(对人)尽力规劝,(对事情尽力)扶正挽救,他不公开谏诤来表现自己。曾经奉使到相府谋划事情,当时参会的均是当世才智卓越的人才,(他们)对唐彬无不表示出佩服,他们在文帝面前称赞他,因此唐彬被举荐为州郡掾属。文帝曾向参军孔颢了解唐彬的才能,孔颢嫉妒唐彬的才能,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回答,当时陈骞在场,于是手持手版,端持近身恭敬地对文帝说:“ 唐彬为人,胜过我很远。”文帝笑着说:“只要能和你一样,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了,更何况还要胜过你啊。”于是征辟彬为铠曹属。帝问唐彬:“你凭借什么被征辟?” 唐彬回答说:“在陋巷修业,遍观古人之遗迹,一言出口,传满天下,没有言谈上的过失,一行做出,传满天下,没有因为行为不当而带来怨恨厌恶。”帝环顾四座说:“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又一天,对孔颢说:“近来我见到见了唐:彬,你应该受到嫉妒贤才的责备啊。”

不久后任尚书水部郎。泰始年初,赐爵关内侯。出任空缺的邺令,唐彬用德行来引导用礼制来约束,一个月就感化民心形成良好的风气。迁弋阳太守,明设禁防,百姓安乐处之。(后来)因为母亲去世离开了官位。益州东接吴国,缺监军,武陵太守杨宗和唐彬在当时是朝议中的热门人选,武帝询问散骑常侍文立意见,文立说:“杨宗和唐彬均是合适的人选,但是唐彬贪财,杨宗贪酒,请陛下自己裁定。” 武帝说:“财欲可以满足,酒性却难以更改。”于是武帝任用了唐彬。不久又下诏任命唐彬监督巴东诸军事,授予广武将军,(武帝征求对吴的策略时)唐彬上征伐吴国的策略,让武帝很满意。

后来与王浚联合共同参与讨伐吴国,唐彬屯据在冲要之地,甘愿担当众军的先锋。他每每设下疑兵,随机应变,往往起到制胜的作用,功陷西陵、乐乡,很多俘虏是由唐彬部队所擒获。自巴陵、沔口往东,吴军聚集的地方,没有谁不震动害怕,纷纷缴械投降。唐彬知道吴军已经快被消灭,吴帝孙皓将要投降,在离吴都建邺二百里处,便自称有病停留(在那),以此来表示防来表示(不与王浚)争功。果然,先入吴都的将领争掠财物,后至的将领争功,当时有见识的人没有谁不称赞唐彬的这一举动。吴国被平定,唐彬被改封上庸县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篇2:《居士阮孝绪》“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居士阮孝绪》“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居士阮孝绪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出后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遍通《五经》。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勖,以庇尔躬。”答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思自勖勖:勉励B.竟获免竟:竟然

C.累日不值值:遇,遇到D.诸甥岁时馈遗遗:给予,馈赠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解析】竟:终究,最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亲友因呼为“居士”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常逃匿不与相见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其室虽迩,其人甚远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D.木其衰矣其皆出于此乎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解析】A项,介词,因此/介词,经由,通过;B项介词,和/连词,和;C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D项都是副词,表揣测,译为“大概”。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2)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

(3)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答案】(1)即使和孩童们一起玩耍游戏,也常常把挖池筑山当作娱乐。(“虽”“恒”及语句通顺各1分)

(2)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及”“亲戚”“咸”及被动句各1分)

(3)孝绪知道后竟不肯吃饭,还命令拆下房上的木料来烧饭。(“乃”“炊”及语句通顺各1分)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解析】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注意重点:(1)“虽”,即使;“恒”,常常;“穿池”,挖池(与“筑山”对举)。(2)“及”,等到;“诛”,被杀死;“亲戚”,内外亲属;“咸”,全都。(3)“乃”,竟然;“撤屋”,拆房(上面的木料);“炊”,烧饭。

9.阮孝绪的“居士”风范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①从小就有隐居的志向;②长期屏居独处,不见家人;③生活简单,居住环境特别。(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考点】本题重在考察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由“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可概括为①;由“屏居一室,家人莫见其面”可概括为②;由“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可概括为③。

【易错警示】如无视“简要概括”而照抄原句可能一分不得。

【参考翻译】

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父亲阮彦之,任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做后嗣。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阮孝绪年幼时就非常孝顺,性格沉静。即使和孩童们一起玩耍游戏,也常常把挖池筑山当作娱乐。十三岁的时候,他对《五经》就全部精通。十五岁,行冠礼之后去见父亲,父亲告戒他说:“行加冠礼后,你的地位更加重要,这是长大成人参与人事的开始。你应当常常想到自己勉励自己,用以庇护你自己。”阮孝绪回答说:“我愿意追踪松子的`足迹直到瀛海,仿效许由的行为隐居山谷。希望籍此保住短促的一生,免去世俗的拖累。”从此独居一室,不是向父母问安就不出门,家里的人也见不到他的面。亲戚和朋友因此称他为“居士”。表哥王晏富贵显赫,常常到他家中。孝绪估计他一定会倾败,所以常常躲藏起来不跟他见面。他曾经吃到一种肉酱,觉得很好吃,就问酱从哪儿来,听说是从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出来并倒掉肉酱。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内外亲属都为此而害怕。孝绪说:“我们虽是亲戚,但未结为一党,怎么会连累到我们呢?”后来最终获得赦免。

义军围攻京城的时候,孝绪家中穷困,无法烧火煮饭,仆人偷了邻居的柴来点火,孝绪知道后竟不肯吃饭,还命令拆下房上的木料来烧饭。所住的屋子里只有一张鹿床,房子四周竹树环绕。天监初年,御史中丞任昉寻找他的哥哥阮履之,想要顺便拜访他却又不敢,最后望着阮孝绪的房子感叹说:“房子离我们虽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孝绪被当时的名流钦佩崇尚竟然到了这种程度。

后来阮孝绪在钟山听人讲学,母亲王氏忽然生病,哥哥、弟弟都想召回他。母亲说:“孝绪天性暗通神明,他一定会自己赶回来。”孝绪果然心里惊惧而赶回来,邻居都感叹惊异。孝绪母亲配药需要一种药草叫生人参,旧时传说钟山出产人参。孝绪于是亲自翻山越岭,进深山幽谷寻找,找了好多天也没有找到。忽然间看见一只鹿在前面走,他似有感应,就紧跟着鹿往前走,走到一处,鹿突然消失,孝绪赶上前来,果然找到自己所要的人参草。母亲服用后病便好了。当时人都赞叹这是孝绪孝心感动所致。

以前,在建武末年的时候,青溪宫的东门无缘无故自己崩塌,大风吹拔宫门外的杨树。有人就这件事去询问阮孝绪,阮孝绪说:“青溪宫是皇上原来的住宅。齐五行属木,东方是五行中木的方位,现在东门自己崩塌,恐怕是木将要衰败了。”

鄱阳忠烈王妃是阮孝绪的姐姐,鄱阳王曾经想驾车到阮孝绪那儿去游玩,阮孝绪凿开墙壁逃开了,始终不肯与鄱阳王见面。外甥们逢年过节馈赠的东西,他全不接受。有人对他这样做感到奇怪,他回答说:“受礼不是我本来的愿望,所以不接受。”大同二年,阮孝绪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篇3:宗测字敬微南阳人宋征士炳孙也阅读题答案及翻译

宗测字敬微南阳人宋征士炳孙也阅读题答案及翻译

宗测字敬微,南阳人,宋征士炳孙也。世居江陵。测少静退,不乐人间。叹曰:“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先哲以为美谈,余窃有惑。诚不能潜感地金,冥致江鲤,但当用天道,分地利。孰能食人厚禄,忧人重事乎?”

宗测字敬微,是南阳人,南朝宋时征士宗炳的孙子。宗测年轻的时候好静而不张扬,不喜欢人间俗事。(他)感叹说:“我家里很贫穷,双亲已经老了,我不能选择职位做官了。先贤圣哲把不做官作为美谈,我私下里感到疑惑。如果真的不能暗中感动天地,尽行孝道,只是应当利用天道,分享地利。怎能享用朝廷丰厚的俸禄,为皇帝的重大事情担忧呢?

州举秀才,主簿,不就。骠骑豫章王征为参军,测答府召云:“何为谬伤海鸟,横斤山木?”母丧,身负土植松柏。豫章王复遣书请之,辟为参军。测答曰:“性同鳞羽,爱止山壑,眷恋松筠,轻迷人路。纵宕岩流,有若狂者,忽不知老至,而今鬓已白,岂容课虚责有,限鱼慕鸟哉!”永明三年,诏征太子舍人,不就。

州中推举优秀人才,(推荐他作)主簿,他没有接受任命。骠骑将军豫章王征召宗测为参军,宗测答复官府的征召说:“为什么胡乱伤害自由自在的海鸟,蛮横地砍伐不问世事的山中的树木?”母亲去世了,宗测亲自背泥土(下葬),(在墓边)种植松柏。豫章王又派人送信来请他做官,召他为参军。宗测回答:“我的本性和鱼儿鸟儿相同,喜欢停息在山间林泉间。我眷恋着松竹美景,轻视而不太认识人间做官仕进的道路。我在山间游憩,在激流中冲荡,有点像疯狂的人。突然间不知道老年的到来,现在我鬓发已经苍白,怎能承受时不时的督促责难,不让鱼儿倾慕自由自在的鸟儿呢?”永明三年,皇帝下诏征召宗测为太子舍人,他不去赴任。

欲游名山,乃写祖炳所画《尚子平图》于壁上。测长子宦在京师,知父此旨,便求禄还为南郡丞,付以家事。刺史安陆王子敬、长史刘寅以下皆赠送之,测无所受。赍《老子》《庄子》二书自随。子孙拜辞悲泣,测长啸不视,遂往庐山,止祖炳旧宅。

宗测想要去名山游赏,就在墙壁上画下他的祖父宗炳所画的.《尚子平图》。宗测的长子在京城做官,了解到父亲这个心意,就辞去朝中官职,回到南郡作县丞,宗测把家事托付给儿子。刺史安陆王萧子敬、长史刘寅以下的众人都赠送钱物给宗测,宗测一概不接受。他只拿了《老子》《庄子》两部书随身携带。子孙们拜别宗测,悲伤地哭泣,宗测长啸一声,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就往庐山去了,住在他的祖父宗炳的老宅中。

鱼复侯子响为江州,厚遣赠遗。测曰:“少有狂疾,寻山采药,远来至此。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淡然已足,岂容当此横施!”子响命驾造之,测避不见。后子响不告而来,奄至所住,测不得已,巾褐对之,竟不交言,子响不悦而退。尚书令王俭饷测蒲褥。

鱼复侯子响作江州地方官,派人拿丰厚的东西赠给他。宗测说:“我年轻的时候有疯狂之病,寻访名山采摘草药,从老远的地方来到这里。估计着自己的食量吃松果,估量着自己的身形穿草木作成的衣服,心境淡然,已经很满足了,怎能接受这样的突然的施舍!”子响命人驾车去访问他,宗测避开不相见。后来子响没有通告径直来了,突然到达宗测所住的地方,宗测没有办法,(只好接待他),却只是带着头巾穿着粗布短袄面对他,一直不和他说一句话,子响很不高兴地回去了。尚书令王俭送给宗测草做的垫子。

顷之,测送弟丧还西,仍留旧宅永业寺,绝宾友,唯与同志庾易、刘虬、宗人尚之等往来讲说。刺史随王子隆至镇,遣别驾宗哲致劳问,测笑曰:“贵贱理隔,何以及此。”竟不答。建武二年,征为司徒主簿,不就,卒。

不久以后,宗测送弟弟灵柩往西回家,仍然留住在永业寺老屋子里,不和客人来往,只是和志同道合的庾易、刘虬、宗人之尚等来往清谈。刺史随王萧子隆到任,派遣别驾宗哲前往慰劳问候。宗测笑道:“贵人低等人按理应该分开,为什么(对我关照)到这个地步?”一直没有回访答谢。建武二年,官方征召宗测为司徒主簿,(他)不接受,后来去世了。

(选自《南史·宗测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横斤山木斤:砍伐

B.岂容课虚责有课:督促

C.止祖炳旧宅止:停止

D.子响不告而来,奄至所住奄:突然

5.C 解析:止,居住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宗测“不乐人间”的一组是(3分)

①母丧,身负土植松柏 ②纵宕岩流,有若狂者

③便求禄还为南郡丞 ④赍《老子》《庄子》二书自随

⑤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 ⑥遣别驾宗哲致劳问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6.B解析:①母丧,身负土植松柏只能表现宗测的“孝”;③便求禄还为南郡丞、⑥遣别驾宗哲致劳问非宗测所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测年轻时就不喜欢追求功名利禄,他认为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个世界,就不应该去追求功名利禄。

B.宗测看不起出仕做官这条世人都走的路,所以骠骑豫章王征召他为参军,他不去;连皇帝下诏征他为太子舍人,他都没有就任。

C.宗测决定隐居,刺史安陆王子敬、长史刘寅以下都赠送钱物给他,他一概不收,但鱼复侯子响派人拿丰厚的东西赠给他,他却收下了。

D.宗测归隐后,只和有共同隐逸志愿的人庾易、刘虬、宗人尚之等往来,如果有官吏去拜访他,他一直没有回访答谢。

7.C解析:C项无中生有,原文只有子响馈赠,而无宗测收礼之意。

8.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先哲以为美谈,余窃有惑。(4分)

译文:我家里很贫穷,双亲已经老了,我不能选择职位做官了。先贤圣哲把不做官作为美谈,我私下里感到疑惑。评分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2分)②以为:以之为,把……作为。(1分)③惑,感到疑惑。(1分)

(2)测不得已,巾褐对之,竟不交言。(3分)

译文:宗测没有办法,(只好接待他),却只是戴着头巾穿着粗布短袄面对他,一直不和他说一句话。评分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2分)②巾褐:戴着头巾穿着粗布短袄(1分)。

(3)贵贱理隔,何以及此。(3分)

译文:贵人低等人按理应该分开,为什么(对我关照)到这个地步?评分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2分)②理:名词作状语,按道理。(1分)

篇4:“段会宗字子松,天水上邽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段会宗字子松,天水上邽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段会宗字子松,天水上邽人也。竟宁中,以杜陵令五府举为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西域敬其威信。三岁,更尽还,拜为沛郡太守。以单于当朝,徙为雁门太守。数年,坐法免。西域诸国上书愿得会宗,阳朔中复为都护。

会宗为人好大节,矜功名,与谷永相友善。谷永闵其老复远出,予书戒曰:“方今汉德隆盛,远人宾服,傅、郑、甘、陈之功没齿不可复见,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终更亟还,亦足以复雁门之踦,万里之外以身为本。愿详思愚言。”

会宗既出,诸国遣子弟郊迎。小昆弥安日前为会宗所立,德之,欲往谒,诸翕侯止不听,遂至龟兹谒。城郭甚亲附。康居太子保苏匿率众万余人欲降,会宗奏状,汉遣卫司马逢迎,会宗发戊己校尉兵随司马受降。司马畏其众,欲令降者皆自缚,保苏匿怨望,举众亡去。会宗更尽还,以擅发戊己校尉之兵乏兴,有诏赎论。拜为金城太守,以病免。

明年,末振将杀大昆弥,会病死,汉恨诛不加。元延中,复遣会宗发戊己校尉诸国兵,即诛末振将太子番丘。会宗恐大兵入乌孙,惊番丘,亡逃不可得,即留所发兵垫娄地,选精兵三十弩,径至昆弥所在,召番丘,责以“末振将骨肉相杀,杀汉公主子孙,未伏诛而死,使者受诏诛番丘”,即手剑击杀番丘。官属以下惊恐,驰归。

小昆弥乌犁靡者,末振将兄子也,勒兵数千骑围会宗,会宗为言来诛之意:“今围守杀我,如取汉牛一毛耳。宛王、郅支头县槁街,乌孙所知也。”昆弥以下服,曰:“末振将负汉,诛其子可也,独不可告我,令饮食之邪?”会宗曰:“豫告昆弥,逃匿之,为大罪。即饮食以付我,伤骨肉恩,故不先告。”昆弥以下号泣罢去。会宗还奏事,公卿议会宗权得便宜,以轻兵深入乌孙,即诛番丘,宣明国威,宜加重赏。天子赐会宗爵关内侯,黄金百斤。

(节选自《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因循:按照

B.以单于当朝,徙为雁门太守徙:迁徙

C.小昆弥安日前为会宗所立,德之,欲往谒德:感激,感恩

D.会宗还奏事,公卿议会宗权得便宜便宜:见机行事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段会宗有威信的一组是(3分)( )

①西域诸国上书愿得会宗,阳朔中复为都护②会宗既出,诸国遣子弟郊迎③官属以下惊恐,驰归④小昆弥安日前为会宗所立,德之,欲往谒⑤昆弥以下号泣罢去⑥今围守杀我,如取汉牛一毛耳。宛王、郅支头县槁街,乌孙所知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段会宗由沛郡太守一职调任雁门太守,是因为单于应当来朝见。几年后,因触犯法律被免,后来西域各国上书表示希望派任段会宗,阳朔年中才又任命为都护。

B.谷永劝诫喜好功名的段会宗,希望他不要追求奇功,任职期满立即回来,在万里之外更应该以身体为重。

C.末振将杀害了汉朝友好的大乌孙王,汉朝极为恼恨,于是派遣段会宗调拨戊己校尉和各国的军队去诛杀他的太子番丘。

D.段会宗利用智谋,权衡利弊,用小股部队深入乌孙国,诛杀番丘,彰显了国威,回国后得以褒奖,被赐爵关内侯,黄金一百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康居太子保苏匿率众万余人欲降,会宗奏状,汉遣卫司马逢迎,会宗发戊己校尉兵随司马受降。(5分)

(2)召番丘,责以“末振将骨肉相杀,杀汉公主子孙,未伏诛而死,使者受诏诛番丘”,即手剑击杀番丘。(5分)

参考答案:

4.B徙:调任。

5.A ③是说段会宗杀了番丘后,其部下四散而逃;⑤是说小昆弥被段会宗说服后无奈离去;⑥是段会宗警告小昆弥的话。

6.C “汉朝极为恼恨”有误,汉朝派段会宗去诛杀其太子,主要是因为汉朝遗憾末振将已死,不能亲自诛杀他。

7.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句中关键词语有“奏状”“发”,“逢迎”为古今异义词;(2)句关键词语有“相”“即”,“手”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1)康居太子保苏匿率领一万多人想投降,段会宗就把情况上奏,汉朝派遣卫司马去迎接,段会宗调派戊己校尉的军队随同司马接受投降的人。

(2)(段会宗)把番丘召来,责备他“末振将杀害骨肉至亲,杀了汉朝公主的子孙,没有来得及诛杀他就死了,使者奉皇帝命令来诛杀番丘”,就用手拿着剑杀死了番丘。

参考译文:

段会宗字子松,是天水上邽人。竟宁年中,以杜陵令被五府举荐为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西域人敬重他的威望和信用。三年后,任期满返回京城,授官为沛郡太守。因为单于应当来朝见,就调任他为雁门太守。过了几年,段会宗因犯法被免官。西域各国上书表示希望派任段会宗,阳朔年中又被任命为都护。

段会宗为人喜好大节,注重功名,同谷永交情不错。谷永怜惜段会宗年老又到远方去任官,就去信劝诫他说道:“现在汉朝恩德正盛大,边远地区的人们都来臣服,傅、郑、甘、陈的功绩终身不可能再次出现,希望我的朋友您要按照旧有的惯例,不要追求奇特的功绩,任职期满就回来,也足以抵销雁门的不幸。万里之外应以身体为本,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话。”

段会宗已经出了边境,各国派子弟到城郊去迎接他。小乌孙王安以前是段会宗立他为王的,心中感激他的恩德,打算去拜访,各位翕侯阻止他前去,他不听,于是到了龟兹去拜会。那儿的各国都对他很亲近顺从。康居太子保苏匿率领一万多人想投降,段会宗就把情况上奏,汉朝派遣卫司马去迎接,段会宗调派戊己校尉的军队随同司马接受投降的人。司马畏惧投降的人多,打算叫投降的`人都自己捆绑上,保苏匿于是产生了怨恨心理,就率领众人逃走。会宗任期满后回来,因为擅自派遣戊己校尉的军队,耽误了军事行动,皇上下诏将功抵罪。授官为金城太守,因为生病被免官。

第二年,末振将杀害了大乌孙王,赶上他又病死了,汉朝遗憾不能亲自杀了他。元延年中,又派遣段会宗发动戊己校尉和各国的军队,去诛杀末振将的太子番丘。段会宗恐怕大部队进入乌孙国后,惊动了番丘,让他逃走后不能再捉到,就把他所派遣的军队留在垫娄,挑选精干的持弩士兵三十人,从小道到达了乌孙王所在的地方,把番丘召来,责备他“末振将杀害骨肉至亲,杀了汉朝公主的子孙,没有来得及诛杀他就死了,使者奉皇帝命令来诛杀番丘”,就用手拿着剑杀死了番丘。番丘的官员和部下惊慌害怕,骑着马逃跑回去。

小乌孙王乌犁靡是末振将哥哥的儿子,带领几千名骑兵包围了段会宗,段会宗就对他们说了来杀番丘的意思:“现在你们包围并杀我,如同取汉牛之一毛。宛王、郅支的头悬挂在槁街,你们乌孙是知道的。”乌孙王以下的人都畏服了,说:“末振将背弃汉朝,杀了他的儿子是可以的,难道就不能先告诉我们,让我们供给他最后一顿饮食吗?”段会宗说道:“事先告诉了乌孙王,让番丘逃走躲藏起来,就要犯下大罪。如果供给他饮食后再交给我,那就伤害了骨肉的恩情,所以没有事先告知。”乌孙王和部下哭泣着撤兵而去。段会宗回去把情况上奏,公卿议论认为段会宗权衡时宜得以见机行事,用小部队深入到乌孙国,诛杀番丘,宣扬彰明了国威,应加以重赏。天子就赐段会宗爵位为关内侯,黄金一百斤。

孟轲邹人也的阅读答案

叔孙通薛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原文及翻译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卞望之,济阴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潘岳,字安仁》阅读答案及翻译

唐彬字儒宗鲁国邹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合集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唐彬字儒宗鲁国邹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