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是怎样变成油的阅读理解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大王具足虫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煤是怎样变成油的阅读理解答案(共含10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大王具足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煤是怎样变成油的阅读理解答案

篇1:煤是怎样变成油的阅读理解答案

煤是怎样变成油的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目前,我国“煤变石油”的产业化进程正在有序进行之中。也许有人会问,煤和石油,一个是黑乎乎的固体,一个是油亮亮的液体,两者从形态上看似乎并无相同之处,为什么要将煤转化为石油?转化又是怎样实现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能源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同时由于石油具有流动性好,便于开采、输送和使用的特点,近年来国内石油消费量的增幅大大超过了石油产量的增幅。而煤作为能源,与石油同属化石能源,只是由于古植物和地质条件的不同,最后生成的形态才与石油大不相同。从现有数据看,煤在我国的可开采量及供应年限远远大于石油。于是有人考虑将煤转化为石油,以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虽然“煤变石油”需要有足够的投入,但是从经济效益来看,这种考虑还是可行的。基于这样一些认识,人们开始研究各种转化方式,间接液化技术就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煤的.间接液化过程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制取原料气。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使煤不完全燃烧,这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原料气,灰分形成残渣排出。第二步进行催化反应。将制取的原料气净化,在催化剂作用下,让其发生化合反应,合成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催化剂起着关键的作用。早些时候,国外有一家公司曾经研制出一种成分为铁、硅、钾、铜的产效比较高的催化剂,其所得化合物的组成为:汽油32%、柴油21%、石蜡烃47%。第三步对催化反应的产物进行进一步的提质加工,就如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一样。

经过催化反应出来的油也有很多指标不合格,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所以还需要对它进行处理,使它达到合格标准,满足市场需要。目前,我国的这种“煤变石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约每四吨煤可产出一吨油。

(摘编自周清春《煤是怎样变成油的?》)

19.下列关于我国“煤变石油”工程实施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需求量不断增大,导致石油能源供给出现危机。

B.煤与石油一样,都属于化石能源,但在我国煤的储量要比石油丰富得多。

C.尽管成本相对比较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煤变石油还是可行的。

D.“间接液化”等技术的出现,为实现“煤变石油”的目标提供了技术保证。

20.下列对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适当处理的煤、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反应器,以及气化剂,是制成原料气的几大条件。

B.催化反应中的化合过程,能够使原料气实现液化,是间接液化技术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C.使用国外某公司研制的催化剂,那么可以32%的汽油、21%的柴油和47%的石蜡烃。

D.“间接液化”是一个将煤加以气化,经净化后再借催化剂进行化合反应,最终生成油的过程。

21.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石油能源消费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应用煤的“间接液化技术”就是要彻底改变石油进口的局面。

B.人们更加偏好使用石油,所以国内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的增幅,远远小于国内煤炭生产量的增幅。

C.那些刚从地底下开采出来的石油,要达到合格标准,还有一些成分需要进行必要的提质加工处理。

D.在目前我国的技术条件下,煤在变成石油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损耗实际上大约有四分之三。

参考答案

19.A 20.C 21.C

篇2:《卖油翁》阅读理解和答案

《卖油翁》阅读理解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

[甲]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 矜: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____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 畏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每处一分)(1)夸耀(2)打发(3)随便、随意(4)畏惧、害怕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每小题2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即可) (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1、(6分,每空2分)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12、(3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篇3:父亲是煤的阅读答案参考

父亲是煤

夜里醒来,我又想起了父亲:矮矮的,走路一瘸一拐,那张因长期劳累而发黄,满是皱纹的脸,严厉得有些吓人的目光……

我的家里很穷苦,为了供我们兄弟几个读书,父亲每年冬天都要上县城送煤,挣那么可怜的一点儿钱。寒假里的一天,我随父亲去送煤。大半夜,我们就爬了起来。外边正刮着西北风,我和父亲都穿上厚厚的棉衣,戴上大狗皮帽子,西北风还是直往肉里钻,冷得厉害。马蹄子踏着冰冻的路面,冒着火星子,发出清脆的响声。我坐在煤上,一边听着马蹄声,一边想着心事,过了一会儿,便在车上不争气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醒了,天已经亮了,我想坐起来,但不能,身上沉甸甸的,再往车下一看,惊呆了:父亲没穿大衣,穿着笨重的大头鞋跟在车后跑。我费劲儿地坐起来,一看,身上盖了两件大衣,我终于明白了……(再看父亲,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儿掉下来,)我赶忙跳下车,把大衣给父亲披上,吆喝住牲口,并对父亲说:

“爸,你上车坐会儿吧,我赶车。”

“把大衣披好了,你刚睡醒,可别感冒。”父亲气喘吁吁地说。

“我不冷,爸,你快把大衣穿上,别冻坏了。”我帮父亲穿上大衣。

“没事,人老了,不怕冷,就怕你们年轻人冻坏了,落下毛病,这可是一辈子的事。”父亲跺着冻麻的脚说。

(我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怕父亲看见,赶忙转过身去……)“父亲!”我从心里喊着。等晚上回到家里,父亲就支持不住了,发起高烧来,(我的泪更忍不住了)。这就是父亲啊!有哪一种爱能有父爱这么宽厚,这么深沉呢!

寒假结束了,父亲送我去赶火车。他背着我的大旅行包,弓着腰,在崎岖的山路上吃力地走。听着父亲急促的喘息声,我急忙跑上去,说:“爸,我拿吧。”父亲放下包,用袖子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又把包拿了起来,说:“我拿吧,过一会儿你还要赶火车。”说完,又吃力地走,我又追了上去。此时,我忽然发现,我的个子比父亲高了!(我的心又难过起来,眼睛开始变得模糊。“父亲啊父亲!”我想不下去了,我低下了头,泪水流了出来……)

火车开动了,我坐在椅子上,紧闭着双眼,努力地不把头探出窗外,我怕看见父亲那瘦小的身影,怕看见那依恋、期盼的目光……火车越开越远,父亲的身影在我的脑海里变得越来越高,像一座山那么雄伟,那么高大。

父亲是一块燃烧的煤,而我是接受热量的一分子。

我又想父亲了……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默读文中有关三次流泪的细节描写(括号中的),想一想,这些内容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写自己流泪?

3.短文的开头是“夜里醒来,我又想起了父亲……”,结尾是“我又想父亲了……”从“又”字体会到了什么?

4.作者用煤比喻父爱,你会用什么比喻你父母亲对你的爱?简要陈述理由。

父爱(母爱)是 。因为

答案:

1)寒假里,我随父亲送煤,父亲不顾寒冷脱下自己的棉衣为睡着了我盖上。

寒假结束,父亲送我赶火车,为了我不受累而吃力地背着我的旅行包。

2)我从“又”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思念、怀念以及父亲对我的爱让我怀念。因为作者以自己流泪来叙述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对自己的不求回报的奉献,这令作者感到无比的心酸和感动。

3)我觉得写出了我想念父亲。进一步的表达出父亲对我的爱 ,让我忍不住流出眼泪来。 以及父亲在作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4)父爱(母爱)是阳光。因为这种爱在我寒冷时给予我温暖,在我困难时给予我帮助,在我即将失败时给予我力量。这难道不是阳光所做的吗?

父爱(母爱)是一根蜡烛。因为每当我看不清前方方向时,他总是给我指引,让我找到应该走的路!

父爱(母爱)是太阳。因为我在跌倒时是它给予我勇气,我在遇到坎坷时是它给予我鼓励,我在无助时是它令我感受到温暖

篇4:卖油翁阅读理解附答案

卖油翁阅读理解附答案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 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康肃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 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 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 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 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 站在一旁, 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 久久地不离去。 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 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 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 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 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 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词语:

1.陈康肃公善射 善:_______________

2. 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_______________

3. 尝射于家圃 尝:__________ 家圃:_______________

4.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释:_______ 睨:________ 久:_________去:_________

5. 但微颔之 但:________ 颔:________之:________

6. 无他,但手熟尔 他:________但:________熟:________ 尔:________

7. 康肃忿然曰 忿然:

8. 尔安敢轻吾射 安:________轻:________射:________

9. 以我酌油知之 以:________酌:________

10. 以钱覆其口 覆:________

11. 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________沥:________

12. 唯手熟尔 唯:________

13.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 无他,但手熟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以我酌油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康肃笑而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 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一番对话是怎样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久而不去”是不是有意要教育陈尧咨克服骄傲自满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文中语句简要分析陈尧咨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 你从本文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作者是 的文学家 ,他和韩愈柳宗元还有其他五位文学家并 称为“ ”。

参考答案

一.(1)擅长 (2)夸耀 (3)曾经,家中射箭的场地 (4)放,斜着眼睛看,长,走 (5)只是,点头,对康肃射箭十中八九这件事 (6)别的'奥妙,只是,熟练,你 (7)气愤愤地 (8)怎么,轻视,射箭的本领 (9)凭,靠,倒, (10)盖(11)慢慢地,注入 (12)只是 (13)打发

二 . (1)看见他射得十九八中,只是微微点点头。 (2)你会射箭吗?我的射技术不是很精湛吗? (3)这没有什么,只是手法熟练吧了。 (4)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 (5)以我倒油的技术懂得这个道理。 (6)康肃公笑着把买油翁打发走了。

三.(1)颔之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失十中九八,但唯颔之。 (4)不是 (5)骄傲自满但是知错能改 (6)我从本文中学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7)本文作者是 宋朝 的文学家 欧阳修,他和韩愈柳宗元还有其他五位文学家并称为“唐宋 八大家”。

篇5:《什么是智力》阅读理解答案

《什么是智力》阅读理解答案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象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节选自《大脑如何思维》,有删改,作者威廉。卡尔文)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选文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对“智力”作了五种解释。请说出你最赞同其中的哪一种,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智力。

2、逻辑顺序。

3、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4、准确性;严密性。

5、介绍了对智力的多种解释;并通过人和动物大脑皮层的比较,说明了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6、是开放性试题,没有唯一答案。

篇6: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阅读理解附答案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阅读理解(附答案)

①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②因此当母亲节来临时,我们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父亲决定向办公室请一天假,好在庆祝节日时帮帮忙,姐姐安娜和我从大学请假回家,妹妹玛丽和弟弟维尔也从中学请假回来了。

③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一样隆重。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④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是一向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坐车游逛几十英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

⑤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

⑥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母亲还准备了一顿便餐。当然中午我们还要回到家里来吃一顿丰富的正餐,就像过圣诞节和新年那样。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

⑦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他愿意留在家里;他说我们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假期这回事;他要我们马上出发,快快活活地过个节,不要为他操心。

⑧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做午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不过,她们都表示,只要母亲说句话,她们都乐意留在家里干活。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根本就不会做饭。

⑨因此,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他说,当母亲本来可以好好地休息的时候,如果硬拉她到乡下去转悠,一下子得了重感冒,他是永远不会原谅自己的。他说,母亲既然已经为我们大伙儿操劳了一辈子,我们有责任想方设法让她尽可能安安静静地多休息一会儿。他还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⑩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o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在车后座的边上,他方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

11嗯,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各式各样的大鱼,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12我们到家已经很晚,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13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腿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14这顿饭吃了好长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15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看见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有删改)

10.请在下面横线上补齐本文的情节内容。(4分)

①大家请假回家过节→②? →③? →④大家外出游玩→⑤母亲为大家忙碌。

11.结尾处母亲眼里为何会“含着泪水”?(4分)

12.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3分)

13.请概述本文情节发展的出人意料之处,并简析其艺术效果。(5分)

14.母亲为家人忙碌操劳反而感到幸福,请结合这一点简述你对幸福的理解。(4分)

答案:

10.(4分,每处2分)

②大家筹划过母亲节 ③大家决定母亲留下(概括合理即可。)

11.(4分)

母亲觉得这是她有生以来最最快活的一天,她看到大家请假回来给自己过节,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于是她流下了感动和幸福的泪水。(能从感动或幸福快乐角度进行分析,原因合理即可。)

12.(3分)

参考要点:①吃苦耐劳②无私奉献③体贴宽容④默默无闻⑤慈爱善良(答出三点,每点1分,概括合理即可。)

13.(5分)

本该过节的母亲却留在家里,要给母亲过节的家人却外出游玩。(或:本该让母亲好好休息,结果却让母亲更加忙碌。)这一情节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令人哑然失笑(富有喜剧效果);突出了母亲形象(或:突出了文章主题)。(答出令人出乎意料的情节内容2分,艺术效果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言之有理即可。)

14.(4分)

示例:文中的母亲乐于奉献,甘为家人操劳。的确,幸福不一定是索取和享受,有时放弃和付出,牺牲自己,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能从付出的快乐这一角度理解,言之有理即可给满分。)

篇7: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附答案

20、不能,“近”表示估计,后面的年代并非准确计算所得,如果去掉就变成刚刚好是20xx年了,就太绝对不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1、(1)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造成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2)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22、(1)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2)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23、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黄土高原由于失去天然的保护层,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

24、示例1:要保护、美化环境,大量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示例2: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篇8: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附答案

20.句子“黄河在近20xx年来竟决口1500多次”中加点的“近”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21.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2.治理黄河管住泥沙的方法有哪些?(2分)

2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2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启示?(2分)

篇9:小议怎样与人相处阅读理解及答案

小议怎样与人相处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小议怎样与人相处》一文,完成18-20题。(本题满分8分)

①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要紧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同自己性格、志趣不同的人。古人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②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容易处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③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支持。要把对同志的宽容与对错误的批评统一起来,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决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健康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朋友,你说呢?

18、这篇短文的论点是什么?在第②段中作者主要用什么论证方法?(2分)

19、文章提出要宽容他人必须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你认为“四互”中哪一点最难能可贵?为什么?“四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分)

20、说说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8、论点是“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或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多一些宽容”。

第二段中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

19、略。开放性问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感受,不求唯一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0、补充论述宽容与无原则的迁就、善恶兼容等的区别,使论述更严密,结构更完整。

篇10:《到底什么是国学》阅读理解答案

《到底什么是国学》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①到底何为国学?胡适说:“‘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他把国学等同于国故学。

②这个定义能不能成立?如果成立,则举凡研究一切过去历史文化的学问,都是国学。但历史文化这一概念所包含内容未免太庞杂,哲学、法律、宗教、艺术、文学、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礼仪、制度、工艺、服饰等等,都可以囊括在内。对所有这些内容的研究都可以叫做国学吗?胡适的定义,外延过于宽泛,内涵不够确定,所以没有被广为采纳。

③后来大家比较一致接受的定义,是把国学和我国的固有学术直接联系在一起。以此,钱宾四先生《国学概论》提出,“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事,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马一浮先生抗战期间在江西泰和讲国学,也开宗明义地标示:“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运已经是给定的与胡适不同的国学定义了。相当长时间以来,学界使用的事实上是后一个定义。不难看出,只就这两个定义的`范围而言,国学概念的界定,已经经历了收缩过程。

④盖一个概念的成立,其涵义不应过宽过泛,否则将造成概念的流失。因此之故,马一浮又给出了国学新定义。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然不容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所以他提出:“令揩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马先生认为,所谓国学,就是“六艺之学”。“揩定”一词是佛家用语,马先生说:“每下一义,须有法式,谓之揩定。”

⑤“六艺”亦称“六经”。我国学术的源头即在于此,中华文化的原典精神亦出于此。我们今天讲国学,重要的一点是回归“六经”。

⑥至于“六艺”在国人的精神世界可能发生的作用,《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有如下概括:“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絮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概括的固是“六艺”本身的精神旨趣,但也都关乎生之为人所必须具备的各种修养和品德。换言之,“温柔敦厚”是人的品性,“疏通知远”是人的学识,“广博易良”是人的和乐,“絜静精微”是人的玄思,“恭俭庄敬”是人的礼敬,“属辞比事”是人的正见。《庄子·天下篇》解“六艺”又日:“《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马一浮先生认为上述孔、庄两家对“六艺”的解泽,简明而得其宗趣。

⑦我们作为现代人,尽管为各z曲闻见的知识所包围,可是我们的精神血脉里亦不可没有“六艺之道”。而虽为现代人,又何妨也是受过“六艺”熏陶的“六艺之人”。在马先生看来,“六艺之教”应该成为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如果条件具备,不排除也有可能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资源,使蒙尘已久的人类,革除习气,变化气质,回归本然之善。

(取材于刘梦溪《到底什么是国学》)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胡适的国学定义错误在于没把国学和我国固有的学术联系起来。

B.在国学定义问题上,马一浮比胡适更符合确定概念的一般规则。

C.钱宾四给国学下的定义综合吸取了胡、马两人国学定义的长处。

D.马一浮认为“六艺之教”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血脉。

15.马一浮认为“六艺”对现代人类最重要的作用是(3分) ( )

A.关乎生之为人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品德。

B.“六艺之教”融入了中国人的精神血脉。

C.有可能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资源。

D.使蒙尘已久的人类重新回归本然之善。

16.本文中的国学定义有几次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了治学的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

(本题有3个题,共10分)

14.(3分)B

15.D(3分)

16.(4分)

答:(1)3次(1分)。(2)治学要有明确的范围;有独立创作性;要讲求精细化科学化(或:学术概念的内涵外延要明确清晰,要精细化科学化。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范围属性明确;独立性;独创性;精细化;科学化。只要答出意思符合的一个方面得1分,答对3个方面的要点,即可得这一问的满分3分)

“海洋油污染”阅读答案

卖油翁阅读答案

何处是乡愁阅读理解及答案

团结是一种智慧阅读答案阅读理解答案

父亲是一株庄稼阅读理解答案

怎样让自己变成职场之龙

《石头是怎样烂掉的》阅读答案

怎样理解演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

表哥是个煤黑子美文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阅读答案

煤是怎样变成油的阅读理解答案(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煤是怎样变成油的阅读理解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