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梨花满咸阳阅读理解及答案(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shle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咸阳街头的梨花开了。
雪白雪白的梨花,多么素净,又多么纯洁。它那小小的嫩黄的叶芽儿在春风里舒展着,那一簇簇一簇簇的花朵,在叶芽儿中开放着,嫩黄衬托着雪白,和谐极了,醒目极了。如果一株一株地看,那花朵,就像无数的浪花儿;如果站在远处眺望,它就像雪白雪白的项链,xu2n gu4( )在这新兴古城的脖颈上。
哦,这使得咸阳增色生辉的花朵!‖
咸阳街道的梨树挂满了果,金钟一般的梨子啊,那香甜的味儿,在街道弥漫,在窗口缭绕,然而却没有一个人伸手去摘。即使它跌落在地上,也会有人捡拾起来,送到应交去的地方……
去年,我到了咸阳,在街头散步,没看见一个朝梨子伸手的。“老咸阳”们,步行的',骑自行车的,说说笑笑的,匆匆忙忙的,对枝头的果子似乎谁都没有任何贪求。新来咸阳的,则望着梨子指指点点,笑着议论这里的新风尚。那神色,那心情,不无xi4n m)( ),不无向往”……
一位妇女领着个小女孩走来,孩子指着枝头的梨问:“妈妈,这么多梨子,能摘一个吗?”妈妈严肃地说:“乖乖,不能摘!记住,公家的东西,不能随便要。……”‖
春来了,梨花又开了,雪白雪白的,素净、纯洁。它的花,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它的香,沁入了人们的心脾。
望着它,我忽然觉得,这纯洁的花朵,不就是咸阳人纯洁的心灵么?‖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汉字。
2.解释词语。
醒目——
弥漫——
3.根据文中句子的意思,在括号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衬托( ) ②议论( )
4.认真读短文2-4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
①找出花朵和叶芽儿的特点,写在下面横线上。
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把梨树的花比作_____、_____;把梨树的果比作_____。
5.用浪线“~~~~”画出文中的一句反问句。
6.全文已分成三段,写出各段段意。
7.文中描述的梨花盛开与梨果挂满树枝的动人景色,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悬挂 羡慕
2.形象明显,容易看清 布满、充满。
3.①(烘托) ②(讨论、谈论)
4.①花朵:素净纯洁 叶芽儿:嫩黄 ②无数的浪花儿 雪白的项链 金钟
5.望着它,我忽然觉得:这纯洁的花朵不就是咸阳人纯洁的心灵么?
6.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咸阳街头的梨花开了,使咸阳增色生辉。
第二段;写咸阳街道的梨树挂满了果,却没有一个人朝梨子伸手,连小孩也知道公家的东西不能随便要。
第三段:写咸阳梨树这纯洁的花朵,就是咸阳人纯洁的心灵。
7.突出中心的作用。
梨花满咸阳阅读训练及答案
咸阳街头的梨花开了。
雪白雪白的梨花,多么素净,又多么纯洁。它那小小的嫩黄的叶芽儿在春风里舒展着,那一簇簇一簇簇的花朵,在叶芽儿中开放着,嫩黄衬托着雪白,和谐极了,醒目极了。如果一株一株地看,那花朵,就像无数的浪花儿;如果站在远处眺望,它就像雪白雪白的项链,xuán guà( )在这新兴古城的脖颈上。
哦,这使得咸阳增色生辉的花朵!‖
咸阳街道的梨树挂满了果,金钟一般的`梨子啊,那香甜的味儿,在街道弥漫,在窗口缭绕,然而却没有一个人伸手去摘。即使它跌落在地上,也会有人捡拾起来,送到应交去的地方……
去年,我到了咸阳,在街头散步,没看见一个朝梨子伸手的。“老咸阳”们,步行的,骑自行车的,说说笑笑的,匆匆忙忙的,对枝头的果子似乎谁都没有任何贪求。新来咸阳的,则望着梨子指指点点,笑着议论这里的新风尚。那神色,那心情,不无 xiàn mù( ),不无向往”……
一位妇女领着个小女孩走来,孩子指着枝头的梨问:“妈妈,这么多梨子,能摘一个吗?”妈妈严肃地说:“乖乖,不能摘!记住,公家的东西,不能随便要。……”‖
春来了,梨花又开了,雪白雪白的,素净、纯洁。它的花,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它的香,沁入了人们的心脾。
望着它,我忽然觉得,这纯洁的花朵,不就是咸阳人纯洁的心灵么?‖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汉字。
2、解释词语。
醒目——
弥漫——
3、根据文中句子的意思,在括号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衬托( ) ②议论( )
4、认真读短文2-4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
①找出花朵和叶芽儿的特点,写在下面横线上。
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芽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把梨树的花比作_____、_____;把梨树的果比作_____。
5、用浪线“~~~~”画出文中的一句反问句。
6、全文已分成三段,写出各段段意。
7、文中描述的梨花盛开与梨果挂满树枝的动人景色,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1、悬挂 羡慕
2、形象明显,容易看清 布满、充满。
3、①(烘托) ②(讨论、谈论)
4、①花朵:素净纯洁 叶芽儿:嫩黄 ②无数的浪花儿 雪白的项链 金钟
5、望着它,我忽然觉得:这纯洁的花朵不就是咸阳人纯洁的心灵么?
6、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咸阳街头的梨花开了,使咸阳增色生辉。
第二段;写咸阳街道的梨树挂满了果,却没有一个人朝梨子伸手,连小孩也知道公家的东西不能随便要。
第三段:写咸阳梨树这纯洁的花朵,就是咸阳人纯洁的心灵。
7、突出中心的作用。
①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②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
③细雨霏霏,春意阑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了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竞有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④车到梨乡,只见濛濛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A)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⑤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B)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她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⑥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被揉碎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一不小心,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
⑦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梨飘香。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作者李琛,有删改)
1.阅读文章④—⑤段,请简要概括梨花的特点。(4分)
答:
2.请从画线的A、B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处,简要说说它的表达效果。(不少于100字)(5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
答案示例:
花色洁白(1分);花味清香(1分);花数量多,花态繁茂(稠密)(1分);娇嫩,清纯可爱(1分)。
评分说明:意思符合即可。
2.(5分)
【A】处答案示例:
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梨花比作海,写出花数量多、花态繁茂,“银装素裹”写出花的洁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写出“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清香芬芳(3分);进而抒写出作者纯净宁静的心绪(1分)。
评分说明:意思符合即可。
【B】处答案示例:
本句使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繁茂的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直接赋予花以人的动作、人的情态;把“盛开的梨花”比喻“少女般清纯的笑靥”,写出梨花浸透雨水后的娇嫩欲滴、生气勃勃(2分);从而激发读者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情感(1分)。
《梨花满咸阳》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自从开始课改以来,常听到许多教师的抱怨:“这语文课到底怎么上?”、“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越当越不会上课了!”、“一上语文课,课堂上死气沉沉的,真头疼!”听着同行们的议论,我也深有同感。坐下来,经过静静的反思,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的回放着精彩部分。自己的语文课学生跃跃欲试的神态,使我翻然醒悟,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课堂上,教师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宽容的微笑,都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信任与安全。在这种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心灵自由放心,思维的火花尽情的绽放,不断的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这都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爱学习语文,教师也不再是一提上语文课就乏味、就头疼。
教学片断:
师:作者在咸阳看到如此纯净、娇丽、给咸阳增添妩媚的梨花是在什么季节,是作者第一次来到咸阳看到的呢?
生:作者是在春天,又一次来到咸阳看到的。
师:那他在第一次来到咸阳,是什么季节?为什么来的呢?
生:作者第一次来到咸阳是秋季,因为第一篇报道。
生:因为作者在报纸上看到咸阳告状的梨树,挂满了金钟一般的梨子,却没有伸手去摘,更没有人在夜里去摘。
生:而且看见梨掉在地上,也有人拾起来,送到应交去的地方。
师:对这篇报道,同学们相信吗?(许多同学都笑了,摇摇头,小声说不信。)
那么,作者有什么反映呢?
生:作者感到惊喜。
师:为什么?
生:作者怀疑它。
生:作者认为它是假的,在骗人呢!
师: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做呢?
生:不相信就行了。
生:到那亲自去看看不就知道真假了吗?
师:对,作者与这位同学的想法一致。他真的到咸阳去看了,结果如何呢?下面,请各小组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7-18自然段,请你把作者看到演给大家,或分角色朗读,或者把他当做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各小组准备,然后汇报)
生:评议……
师:同学们刚才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了对课文的理解,你跟作者的想法一样吗?那就让我们同作者一齐说吧!
生:(齐读)那是真的……
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作者相信了那篇报道。
生:咸阳人民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商品大潮中没有泯灭。
师:这一部分有几处运用了省略号,你能发挥你的想象把省略的内容任选一处补写出来吗?
生:……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因此,我注意捕捉探究点给学生创作合作学习的机会,并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你认为用什么方式来表现你对课文理解,就用什么方式,课堂上我让学生分角色读,演课本剧,使学生们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共同从心中喊出“那是真的”。同学们被咸阳人民的高尚的情操所感染,享受了学习的快乐。
阅读理解答案:春满燕园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3)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4)春天像________,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5)春天像________,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6)春天像________,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春》是一篇写春的精美________(体裁),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_。(2分)
2.根据课文内容补全文章空白处,并明确这三处依次突出了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各用一个字填空)
3.“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中的杨柳风指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段的画线句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中的“斜”字用得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说明“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的逼你的眼”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上语段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春天的动人画面,请给(1)—(3)段加上一个小标题: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7.以上语段最后三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赞美了春天,请你模仿这种句式,也写一句话,抓住特征赞美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散文 朱自清
2.刚落地的娃娃 小姑娘 健壮的青年 新 美 力
3.杨柳风,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意思是:春风吹到脸上不觉得寒冷,很温软。
4.比喻 排比 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如牛毛飘落下来时被风吹动的轻盈姿态。
5.这句话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春雨的滋润万物。(意对即可)
6.(1)春风图 (2)春雨图 (3)迎春图
7.春天像美少女战士,让我们看到美好和希望。
刘沧
经过此地无穷事,一望凄然感废兴。
渭水故都秦二世,咸原秋草汉诸陵。
天空绝塞闻边雁,叶尽孤村见夜灯。
风景苍苍多少恨,寒山半出白云层。
1.本诗哪一联描写了“废兴”的具体内容?请简析。(5分)
2.结合全诗,简要说明尾联的运笔之妙。(6分)
参考答案
1.颔联描写了“废兴”的具体内容。(1分)此联紧承首联,写诗人远望渭水边秦的都城咸阳,不禁想起了秦二世的灭亡;(2 分)远眺渭水平原秋草掩映中的汉代帝王的陵墓,亦不免感叹昔日汉王朝的兴盛。(2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解析:扣住“废兴”找诗句难度不大,但“简析”应具体到位,要结合诗意,从“废”与“兴”两个角度作分析。)
2.此联写景,但景语即情语,寓情于景。(1分)无尽的`风景里,蕴含着人们多少埋怨与遗憾;唯有寒山高耸,一半笼罩于白云之中。(2分) “苍苍”,勾起人们关于《诗经》名句“蒹葭苍苍”的联想,意境深邃;尾联“多少恨”与首联“无穷事”“感废兴”巧妙呼应,“恨”的是“废兴”,即对秦、汉朝代更替感慨万千,点了题目中“怀古”之意。(3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要求说明“运笔之妙”,考生作答时务必聚焦尾联内容、行文结构、手法运用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具体解读。)
细雨梨花阅读理解题目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9分)
①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②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
③细雨霏霏,春意阑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了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竞有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④车到梨乡,只见濛濛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A)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⑤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B)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她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⑥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被揉碎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一不小心,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
⑦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梨飘香。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 (作者李琛,有删改)
小题1:阅读文章④—⑤段,请简要概括梨花的特点。(4分)
答:
小题2:请从画线的A、B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处,简要说说它的表达效果。(不少于100字)(5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花色洁白(1分);花味清香(1分);花数量多,花态繁茂(稠密)(1分);娇嫩,清纯可爱(1分)。
小题2:【A】处答案示例: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梨花比作海,写出花数量多、花态繁茂,“银装素裹”写出花的洁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写出“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清香芬芳(3分);进而抒写出作者纯净宁静的.心绪(1分)。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文章的第4、5两小节的内容,可以从“颜色、味道、数量、质地”等角度来分析。示例:花色洁白;花味清香;花数量多,花态繁茂、稠密;娇嫩,清纯可爱。
小题2:鉴赏语句按照“方法+效果+情感”这一步骤即可。如鉴赏【B】处:本句使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繁茂的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直接赋予花以人的动作、人的情态;把“盛开的梨花”比喻“少女般清纯的笑靥”,写出梨花浸透雨水后的娇嫩欲滴、生气勃勃;从而激发读者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情感。
点评:写景散文有时会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来写,分析时要抓住一些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抓住作者在不同的地点获得的不同的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要体会作者写景中所表达的情感,注意一些议论抒情性的语句。
★ 狼阅读理解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