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肃王与沈元用节选》阅读题及答案(共含8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流年私语”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肃王与沈元用》阅读答案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矜:自夸。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骇服:吃惊佩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2)暇日无聊。(3)元用素强记 (4)取纸追书之
(5)肃王且听且行 (6)不能记者阙之(提示:通假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3、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用原文回答)(2分)
参考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出使)(2)暇日无聊。(空闲)
(3)元用素强记(一向,向来) (4)取纸追书之(写)
(5)肃王且听且行(一边,边)(6)不能记者阙之(通“缺”,缺漏)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肃王看了之后,就拿来笔全部补上了他嗦缺漏的地方,没有遗留的地方。
3、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用原文回答)(2分)
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盲人与小偷阅读答案
2.小说《千叶瓶》阅读答案
3.余秋雨散文《江南小镇》阅读答案
4.鲁迅与萧红 阅读答案
5.毕淑敏《那个搭车的青年》阅读答案
6.《木兰诗》阅读答案【精选】
7.杜牧《秋夕》阅读答案
8.余秋雨《书海茫茫》阅读答案
9.《萌芽》的阅读答案
10.迟子建:《时间怎样地行走》阅读答案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金国),馆(住)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整齐),凡(共)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边)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自夸)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缺)之,凡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阚,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的停顿处。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的词。
①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使:
②若不经意若:
③取纸笔追书之书:
④元用骇服服:
3、用原文回答:哪些句子表现了肃王的好记性?
4、“元用骇服”,最主要的是什么?
【答案】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2、①出使;②像;③写;④佩服
3、“即取笔尽补其阙处,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
4、不自夸。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矜:自夸.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骇服:吃惊佩服.
【译文】
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空闲时间无事可做,就一同游览寺院,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于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笔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缺着,一共缺了十四个字。(沈元用)写完了,肃王看后就随即拿起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没有遗漏的地方。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后)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脸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②,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③,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④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⑤,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⑥。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⑦也。
〖注〗①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第五个儿子,封肃王,后出使金国不归。沈元用:宋朝大臣。②虏:指北方的金国。③偶俪:对仗工整。④矜:夸耀。⑤他语:说别的事情。⑥骇服:吃惊佩服。⑦诬:虚假。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
(2)元用素强记( )
(3)取纸追书之
(4)略无矜色()
9.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即取笔尽补其所阙中的其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B.而竖其左膝(《核舟记》)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2)(肃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11.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2分)
参考答案:
8.(4分)(1)出使
(2)平时/平素/向来/一向
(3)书写/写
(4)毫无/一点儿没有 (每处1分)
9.(2分)C
10.(4分)(1)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2)(肃王)就拿起笔将他所缺漏的字全部补齐,没有遗漏的地方。(每句2分,画线部分为得分点)
11.(2分)①肃王的记忆力比沈元用更好;②肃王并没有自夸自耀。(每点1分)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②,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③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④,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⑤。
【注释】
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偶俪:对仗工整。③矜:自夸。④他语:说别的事情。⑤骇服:吃惊佩服。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②元用素强记()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26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2分)
参考答案:
24、出使平时,向来
25、(附译文)
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空闲时间无事可做,就一同游览寺院,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于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笔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缺着,一共缺了十四个字。(沈元用)写完了,肃王看后就随即拿起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没有遗漏的地方。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后)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脸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
26肃王的记忆力比自己更强,不以此自夸。
肃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矜:自夸。 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骇服:吃惊佩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2)暇日无聊
(3)元用素强记 (4)取纸追书之
小题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用“/”标出,断三处 (3分)
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小题4: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出使(2)空闲(闲暇) (3)向来(一向平时)(4)写(书写)(4分)
小题2:(3分)元用素强记/即朗诵—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4分)。
小题3:(2分)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 (4分)
小题4:(2分)肃王的记忆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自夸。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对所学文言文名篇中的词语,可以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注意字词在句子中的变化,比如“使”是多义义,“书”是名词动用。
小题2: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一定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不停顿,关联性词语要划开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阙”通“缺”,形容词名用,指的缺的字。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读懂文章内容,抓住主要情节,找到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理解作答。
肃王与沈元用文言文阅读答案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矜:自夸。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骇服:吃惊佩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2)暇日无聊。(3)元用素强记 (4)取纸追书之
(5)肃王且听且行 (6)不能记者阙之(提示:通假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3、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用原文回答)(2分)
参考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出使)(2)暇日无聊。(空闲)
(3)元用素强记(一向,向来) (4)取纸追书之(写)
(5)肃王且听且行(一边,边)(6)不能记者阙之(通“缺”,缺漏)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肃王看了之后,就拿来笔全部补上了他嗦缺漏的地方,没有遗留的地方。
3、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用原文回答)(2分)
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
阅读理解记叙文分析人物形象方法
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题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人公:(判定谁是主人公)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配角:对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简介某一人物答题技巧:基本情况、主要事件、简评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对人物的感情
语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语言表述力求精练
这对于受字数限制的表述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度概括的题目,当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的相关信息之后,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对于解释、阐述、评价性的题目,我们可删去描述性的修饰语、较长的限制语,或合并同类项,或改字缩词,或使用指代词,使语言的表述高度浓缩,以符合题目的要求。
答题字迹工整
无论是做阅读理解题还是做其他题目,自己一定要工整。自己工整与否将直接影响你的成绩,老师在判卷的适合,对字迹工整的答卷,会酌情的给于高分,相反,字迹潦草的,会酌情扣分,所以在回答阅读理解题时,字迹一定要工整。
心中要有文体意识
要找到阅读理解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直接提取从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如果试题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的,就可以直接用原话作答,如果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原话作答的,我们就可以“从文章中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就是挖掘出文中隐含的信息和深层含义然后作答。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②,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③,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④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⑤,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⑥。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⑦也。
〖注〗①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肃王:北宋末年宋徽宗第五个儿子,封肃王,后出使金国不归。沈元用:宋朝大臣。②虏:指北方的金国。③偶俪:对仗工整。④矜:夸耀。⑤他语:说别的事情。⑥骇服:吃惊佩服。⑦诬:虚假。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 (2)元用素强记( )
(3)取纸追书之( ) (4)略无矜色( )
9.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即取笔尽补其所阙”中的“其”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B.而竖其左膝(《核舟记》)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2)(肃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11.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2分)
★ 王肃名言名句
★ 阎肃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