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阅读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安全毕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见欢阅读答案(共含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安全毕业”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相见欢阅读答案

篇1:《相见欢》阅读答案

【原文】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题】

2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中“寂寞”“深”“锁”呼应了上句中的“【 】”字。作为亡国之君,词人在这首词表达了【 】之情。(2分)

22、任选角度,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2分)

【参考答案】

21、独

亡国之君的孤独寂寞

22、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或:借丝的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表达作者内心愁思的纷繁和复杂。

篇2:相见欢阅读答案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问题】

15.“锁”字很值得玩味,试加以品析。(4分)

答:【 】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它们都是写“愁”,请比较它们在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4分)

答:【 】

【参考答案】

15.被锁非“清秋”,乃人也。一个“锁”字写尽寂寞之人,孤守深院,冷落凄清的.情状。

16.修辞手法:两句都用比喻,但后句兼有对偶。表达感情:李煜经受国破家亡的痛苦,愁苦艰深难以排遣。李白尽管内心苦闷,但从“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与李煜沉溺于痛苦之中有明显不同。

篇3:《相见欢》阅读答案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词作的作者是南唐亡国之君 ,史称 ,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

2、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是 。

3、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 ,时间是 ,季节是 。

4、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 一句是写仰望之景, 一句是俯视之景。

6、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7、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

8、剪不断,理还乱有什么表达效果?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答案

1、李煜 李后主 千古词帝

2、亡国哀思 凄婉

3、西楼台 夜晚 秋天

4、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5、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6、(1)从月的形状上看是残月,象征人事的缺憾,蕴寓着冷落凄清的感情;(2)从月所反映的时间上看,并非月圆团聚之时,为下文的离愁营造了气氛。

7、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是词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印象,被锁者,非清秋也,是指人。

8、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篇4:《相见欢》阅读答案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答案:10.(1)孤独寂寞(2)离愁别恨,亡国之愁。(3分,其中(1)题1分,(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3)锁在句中的意思是指( )(2分)

A.锁头 B.金锁 C.锁住 D.开锁

(4)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写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答案:3. C 4.

(5)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

(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1分)

(6)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意近即可,答成亡国哀思得全分)。(2分)

篇5:《相见欢》阅读题及答案

《相见欢》阅读题及答案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诗歌讲究炼字,字字传神,句句精炼。请从诗歌中找出一例并加以赏析。(2分)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参考答案:

11、(1)“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或:用“深”修饰庭院,刻画了重门深锁、幽居独处、凄清空寂的环境。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或: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篇6:相见欢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见欢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相见欢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8.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5分)

9.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8.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景物,“秋色”“夕阳流水”2分;特点,“冷落萧条”2分;感情1分。共5分)

9.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前后各3分,前为“直抒胸臆”1分,感情2分;后为“拟人”,或者答“含蓄深沉”1分,感情2分,共6分)

篇7:相见欢阅读理解答案

相见欢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5.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6.“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5.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3分。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1分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1分

6.借代;(1分)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1分)“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1分)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1分)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1分)

篇8: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

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

阅读李煜的两阕《相见欢》,完成7—8两题。(6分)

(一)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这两阕词均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后被囚禁宋朝都成汴京时所作。

7、这两阕词里,作者选择“残月”、“梧桐”、“深院”、“朝雨”、“晚风”等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8、试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愁”和“恨”的?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阅读答案:

7、作者内心因亡国而产生的深重的忧伤。(能答到与亡国、忧伤两个意思相近的即可)

8、都用了比喻来表现(2分)。第一段中用“剪不断,理还乱”的丝麻写出了愁绪的纷乱与繁多(1分);第二段中用往东长流的江水比喻“人生长恨”,写出了亡国之痛的汹涌连绵(1分)。

(1)词中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词中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李煜的《相见欢》中用巧妙的比喻写“愁”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赏析下列两句词句。

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答]“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答]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5)词中写景简练而有序,写仰望之景的句子是:月如钩,写俯视之景的句子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剪不断,理还乱”现在人们常用这一比喻来比喻什么?

[答]比喻人内心的烦乱,或某些事物难以解决。

(7)“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如何理解其中的“滋味”?

[答]“滋味”是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真实感受,实是饱含辛酸,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试题未完】《【相关阅读练习及翻译赏析后一页查看】

相关阅读练习一: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答案:

(1)孤独寂寞

(2)离愁别恨,亡国之愁。(3分,其中(1)题1分,(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练习二:

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试从表现手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的?(2分)

答案:

1.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2、比喻和情景交融。

阅读练习三:

3.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4.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答: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感觉;舌品不得,心感方知。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阅读练习四:

5.这首词是写愁情的名篇,请写出词中所体现的两种愁。(2分)

6.你是如何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句话的?(2分)

参考答案:

5.亡国之愁、妻离子散之愁等(2分)

6.此句写景喻人,寂寞的不是梧桐而是人,被锁的不是清秋也是人,写出了词人失去自由的囚禁生活的孤独凄凉。(2分)

阅读练习五:

7.“锁“在记号中的意思是指(C)(2分)

A.锁头 B.金锁 C.锁住 D.开锁

8.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2分)

A.上阕定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为亡国之君,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赏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作于归宋以后,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心里越想越乱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种滋味难于言表,让读者读来大有言未尽意无穷之感。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篇9:李煜相见欢阅读答案

【原文】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题】

(1)请根据提示,从视觉角度变化描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画面。(2分)

我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仰视天空,【 】。我又俯视庭院,【 】。

(2)下片中的“离愁”指什么?词人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愁的?(3分)

【参考答案】

(1)仰视天空,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1分)。我又俯视庭院,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1分)

(2)“离愁”指离乡去国之愁(或:亡国之愁)(1分)。词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或:化虚为实的手法)。(2分)

篇10:《相见欢 李煜》阅读答案

《相见欢 李煜》阅读答案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一番滋味”的具体含义。

(3)“锁“在句中的意思是指( )(2分)

A.锁头 B.金锁 C.锁住 D.开锁

(4)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写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

D.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5)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

(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5)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1分)

(6)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意近即可,答成亡国哀思得全分)。(2分)

6.上阕描绘了怎样一个环境?这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离愁”只可意会很难言传,而作者却把“离愁”写的形象、可感,读之不禁让人产生同样深切的感受。请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深切的`描绘“离愁”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描绘了孤寂、凄凉的环境(1分);作者当时心境是孤独、寂寞、哀伤的(1分)。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比喻的修辞,把丝比作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体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从味觉的角度写愁,写出了愁在心中的具体感受。(2分)

篇11:相见欢诗词阅读理解答案

相见欢诗词阅读理解答案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倩:请,让。

8. 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

9. 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

8、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写出景色2分,营造意境2分,作用1分)

9、参考答案、

① 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

② 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③ 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手法答出一个即可)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李煜——《相见欢》

咏相见欢诗句

词《相见欢》《浣溪沙》教案设计

改写相见欢的作文

2023山西相见欢中考作文

《相见欢》2023年山西中考作文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注释

《相见欢朝蕊晚逢》诗歌

秋夜月/相见欢,秋夜月/相见欢柳永,秋夜月/相见欢的意思,秋夜月/相见欢

相见欢2023年山西中考优秀作文范文

相见欢阅读答案(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相见欢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