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走进物理世界质量评估试题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错过爱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初三物理走进物理世界质量评估试题(共含3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错过爱情”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初三物理走进物理世界质量评估试题

篇1:初三物理走进物理世界质量评估试题

初三物理走进物理世界质量评估试题

一、填空题: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__ __,长度主单位是 ;时间的主单位是 _。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换算:

(1)0.026m=_________mm =__________um=__________nm= ________km

(2)2.8107um=__________m=_________mm=_________nm=_________km

3、在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时视线应 刻度线;(3)读数时应估读到___ ___位。

4、给下列测量结果填上适当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是167.4 ,5 分的硬币厚约2.0_______

课本每张纸的厚度是73 _ ,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 0.175 , 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 6400 ,

5、用刻度尺测板的长度如右上图,木板的长度应记为 __ __cm。

6、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为12.56cm,其中准确值是 __,估计值是_________,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7、用塑料皮尺物体长度,若用力拉着测,则测量结果将_______;在冬天和夏天用同一把钢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则在______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假设物体的长度不随温度变化)

8、在右图中,物体A的长度________ cm.

9、如图3 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min s

10、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人对高墙喊一声, 若2 s听到回声,则人距高墙是 m 。

11、纳米(nm)是________物理量的单位;纳米材料的特性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1-2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 ,甲尺的分度值是 ;乙测量的结果是 ,乙尺的分度值是 , 尺测量较准确。

二、选择题:

13、下列物体最接近6.2104um的是 ( )

A.同学身高 B.墨水瓶高 C.乒乓球高 D.铅笔芯直径

1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5、教室门框的高度最接近于 ( )

A 1米 B 2米 C 5米 D 8米

16、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 )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

17、章天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 )

A.18.77cm B.18.76cm C.18.74cm D.18.89cm

18、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上海举行,我国选手包揽了全部五项冠军。他们在比赛中使用的大球较以前的小球直径增加了 ( )

A.2 dm B.2 cm C.2 mm D.2m

19、在日丽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 )

A.10.30秒 B.10.59秒 C.10.88秒 D.10.18秒

三、探究与设计题:

20.物理课上,同学们观察了右图所示的实验:用细线将一金属小球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的高度(此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小球离开最低位置的距离为S),然后释放,小球将左右摆动。

(1)此实验说明:

(2)课后小宁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或摆动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对此,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小宁提

出猜想:小球摆动的快慢可能跟细线的长度(L)有关。于是小宁和小军来到实验室,找来了以下器材:

A.秒表 B.长为0.8m的细线 C.长为1.0m的细线 D.铜球

E.铝球(D、E两球体积相等,都有相同的小孔,便于系线)

为了验证小宁的猜想,请你帮他们设计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选用的器材是(选填上列器材前的字母):

具体操作:

(3)对小宁提出的问题,除了他的猜想外,请你再提出两个猜想:

答案提示

一、1.刻度尺;m;s

2.(1)26;2.62.62.6(2)28;2.82.82.810-2

3.(1)零刻线、量程、分度值;(2)垂直于(3)分度值下一 4.cm;mm;um;m;km

5.3.60 6.12.5cm; 0.06cm; 1mm 7.偏小;冬 8.1.30 9. 3;4.4 10.340

11.长度;强度大 12.2.8cm; 1cm; 2.78cm; 1mm ;乙

二、13.B 14.A 15.B 16.D 17.D 18.C 19.C

三、20.(1)小球受重力作用 (2)器材;A、B、C、D(或E);

步骤:①选长为0.8米的细线系上铜球,组成单摆 ②将小球拉到一定高度释放,同时计时

③测出来回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算出来回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 ④再换用长为1米的细线系上铜球,组成单摆;用同样的方法算出来回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 ⑤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3)①小球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锤的的质量(m)有关

②小球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锤的的倾角(a)有关.

篇2:走进分子世界物理检测试题

走进分子世界物理检测试题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宇宙中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2)对物质分子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3)知道物质分子是不断在运动的;

(4)知道物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过程与方法

追逐着前人的猜想与发展历程,感悟物质的微观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知道物质的组成。难点是了解纳米材料及技术。难点是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微观模型。

1.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 的,但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 。科学家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 。

2.物质是由大量的 组成,且它们的体积很小,一般直径的数量级为 m。

3.大量的实验证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处在中,分子间存在 力和 力。

4.气体中,分子离的 ,分子间的距离为液体分子间的距离的 倍以上,每个分子能 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 ,也没有固定的 。

5.由于肉眼无法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结构带来了困难,科学家们解决的方法是 ( )

A.凭自己的想像来定义物质的内部结构

B.把物质不断地分割,直到肉眼看不见为止

C.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D.利用物理公式 和物理理论来推理得出

6.将200mL的水和200mL的酒精倒在一起,混合后的总体积为 ( )

A.大于400mL B.等于400mL C.小于400mL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任何物体都能分割成极小微粒,这是物质的可分性,如果将一块糖进行若干次对分,但要保持其独特的甜 味,能够分成的'最小微粒是 ( )

A.原子 B.分子 C.小糖块 D.多个分子组成的颗粒

8.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其主要原因是 ( )

A.分子间没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没有引力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

A.香水瓶打开盖子后,满屋充满香味

B.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水都变甜了

C.太阳光下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

D.衣箱内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充满卫生球的味道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天,我们看到的空气中及小的水珠就是分子

C.用挫挫铁块时,被挫下的铁粉就是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眼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1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分子是组成物体的最小颗粒

B.分子是物体中不能再分割的最小颗粒

C.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内部结构而想像出的模型,实际 是不存在的

11.1cm3的空气大约有2.71019个分子,一个空气分子的质量有多大?

12.为什么炒菜时放一点盐,菜很快就变咸了,但腌菜时,放了盐,要过好几天才能变咸? 8.1g水中含有3.351022个分子,如果将这些分子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成一列长队,这列长队可绕地球赤道多少圈?(已知地球赤道半径约6400km,水分子直径约为410-10m)

13.将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的位置,然后注入酒精充满,用手指堵住管口,再将玻璃管反复倒置,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发现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 混合前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这一现象说明了 。

14.用力拉铁丝,铁丝 (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压长。利用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如图所示,看看能否将水压缩。水 (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压缩。上述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 ;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或斥力)

15.在0℃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每22.4升气体中都有6.021023个分子,每立方厘米空气中有 个分子。人一次大约呼吸400 cm3空气,那么一次呼吸了 个空气分子。若这些分子的平均直径为310 -8cm,那么人一次呼吸的空气分子一个个紧挨着排列起来,约可以绕地球 圈 (地球半径为6400km)。

16.通过光学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 ( )

A.微小的细胞 B.分子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7.如图所示,将两块表面干净光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结合在一起,并能在下面吊起一个较重的物体,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物体的 分子间有引力作用

C.物体的分子间有斥力作用

D.物体的分子间有间隙

18.下列事例中能够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将泥沙放入水中,水变的浑浊

B.打开香水瓶盖子后,满屋都能闻到香味

C.公路上汽车开过时一片尘土飞扬

D.下雪天雪花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空气流动形成风,说明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C.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扫地时,我们看到尘土飞扬,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0.下面四个用来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例子,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为了杀死空气中的细菌预防感冒,常在屋子里加热醋,不久整个屋子都会嗅到醋味

B.把一匙盐放入一杯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是都变咸了

C.在教室里打扫卫生,如果是在没有洒水的情况下用扫帚扫地,就会在射进的阳光照射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D.在室外的一盆水,慢慢地会蒸发完

21. 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所示。(1)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所 发生的现象。气体分子能运动吗?

(2)在装有50cm3水的试管中滴1滴红墨水,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如图所示。液体分子能运动吗?

22. 如图所示,一只杯子打碎了,碎片还是玻璃。经过多次分割甚至碾成粉末,颗粒越来越小。如果不断的分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说说你的看法。

23.把一块表面 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上端,把玻璃板往下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如图所示)。再慢慢地提起弹簧秤,注意观察弹簧秤的示数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仔细观察提起后 玻璃板的下表面,再回答这个问题。

24.(1)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会看到: 。

(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 。

(3)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如图所示,在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大于/等于/小于)混合前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

以下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式。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请选择一种模型,并尝试解释。

模型1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 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之间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我选择 。

25.油膜法是一种粗略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将油滴滴到水面上,油在水面上均匀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将此分子看成球形,如图所示 ,则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以认为等于油分子的直径。如何用这种方法测定分子直径?用测量值写出分子直径的代数式。

26.纳米技术以它惊人的速度进入了人类的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又一大热点,它和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并称为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纳米技术以其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分子原子世界。纳米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在千万分之一米(10-7m)和十亿分之一米(10-9m)内,即1~100nm的世界里,原子、分子运动和变化的方向,同时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分子、原子进行操作加工,称为纳米技术。其实质就是用单个分子、原子直接制造物质的技术,它使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直接延伸到了分子、原子。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半导体材料硅原子的直径约是10-8cm。试问:1nm的长 度上可排几个硅原子?

篇3:沪粤版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创新测试题

沪粤版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创新测试题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的探究

一天晚上,小明在房间里看书,突然,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熄灭了,电灯为什么会熄灭呢?

根据自己已有的一些知识和经验,小明提出了许多引起电灯熄灭的原因:可能是整个小区停电了;可能是自己家的保险丝烧断了;可能是灯丝断了……究竟是那一种原因引起电灯熄灭的.呢?需要寻找有关的证据,小明首先打开自己的窗户观察外面的情况,发现邻居家里的仍然亮着,路灯也亮着,于是他判断小区没有停电,问题出在自己家里.

他走到另一个房间,打开开关,电灯亮了,于是断定家里的保险丝没有熔断,问题可能就出在灯泡上. 他拿了一只手电筒,爬上椅子取下灯泡,发现灯丝已经断了,原因终于找到了.他给电灯换了一只新的灯泡,再打开开关时,电灯亮了.

事后,小明还在思考,这个灯头原来好好的,也没有人动过它,为什么灯丝会断呢?

问题:

(1)刚开始小明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小明提出了哪几种假设?

(3)小明收集了哪些检验假设的证据?

(4)小明最后作出了怎样的解释?

(5)小明后来又提出了什么新问题 文件大小: 30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初三物理质量教案

初三物理模拟试题

物理质量知识点

初二物理质量教案

八年级物理质量教案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初三物理知识点

初三物理教案设计

初三物理走进物理世界质量评估试题(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初三物理走进物理世界质量评估试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