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虞姬墓》诗歌鉴赏答案(共含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朴志晟朴成训”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
《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云,虞姬歌词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虞姬歌罢,拔剑自剔;项羽突围,仓皇出走,途中筑冢葬此。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虞姬墓①
【宋】苏轼
帐下佳人拭泪痕,
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
独有虞姬与郑君②。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苏轼赴杭州就任通判途中。②郑君:项羽部将郑荣,项羽死后归汉,刘邦下令所有项羽旧部提到项羽时要直呼其名“项藉”,郑荣不从,被逐。
(1)诗人为何要吟咏“虞姬与郑君”?(3分)
(2)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诗人讴歌两人的'忠诚与气节(1分),借此表明自己刚直守节的心志(2分)。
(2)诗歌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通过项王兵败之前的“壮士气如云”,与失败后唯有虞姬和郑荣“不负君王意”相对比(1分),渲染出一种世事沧桑的悲慨(2分)。
作者: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释
①陈琳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建安七子之一。汉末避乱冀州,袁绍使典文章。绍败,归曹操。操爱其才,辟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出其手。见《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其墓在今江苏邳县。
②蓬:全诗校:“一作零。”古:全诗校:“一作此。”
③词客:指陈琳。
④霸才:盖世超群之才。怜:爱慕。始:全诗校:“一作亦。”
⑤春:全诗校:“一作秋。”
⑥铜雀:台名。
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繁体对照
卷578_40過陳琳墓溫庭筠
曾於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古墳。
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
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雲。
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清】于震
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释】:
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朝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后葬于海滨。
【翻译】:
落日余辉撒在空旷大海与平原之上,天地悠悠,空寂落寞的村落旁有一座孤零零的破败的坟墓。
纵使在天地间留下千秋功业,对于子孙后代而言也是毫无用处虚名而已。
波涛势如蛟龙冲击着海岸好像墓道都可以震碎了,风雨伴随海潮莫非也是和我一样来凭吊祭奠诗人的魂魄。
年少时才华横溢冠盖京城,如今残存的墓碑长满苔藓只有去除后才能辨认。
【赏析】:
首联中,平原,海二词首先为读者展现了辽阔无边的壮阔景象,又有给人以悲凉之感的落日余辉撒在空旷大海与平原之上,空寂凄凉之感为第二句出现的一坟奠定了凄凉感情基础,想象一下,天地悠悠,一坟出现,强烈的对比之感突出坟墓的孤寂,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础。尾联明显的对比手法,年少时冠盖京城,死后残碑长满苔藓。诗人看到别人的墓碑或许想到自己,表达了自己失落迷茫的心境
【阅读训练】:
(1)诗歌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4分)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3)这首诗的首联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诗歌首联通过描写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意境。(4分)
(2)颈联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蛟龙”比喻海浪,用蛟龙的“移”和风雨的'“吊”等拟人手法写吴野人墓的荒寂。尾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诗人当年诗名的显赫与如今墓地的荒寂作对比,表现诗人对文人不幸命运的悲叹。(4分)【诗歌鉴赏】诗歌首句点明诗人吊吴野人墓的时间,渲染思念之情,为后文作铺垫;第二句描绘吴野人墓地衰败的景色。首联营造了悲凉、萧瑟、苍茫的意境,充满哀伤情调。颔联是激愤之语,表现对吴野人身后悲凉、冷落遭遇的悲叹和同情。颈联、尾联更加详细地描绘了吴野人墓地的景象。全诗极力渲染吴野人墓地衰败、冷落的氛围,哀叹吴野人身后凄凉的遭际,反复表露声誉名望只是空名的思想,表达对吴野人不幸命运的悲叹之情。
(3)诗歌的首联通过描写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意象(2分),营造了一种萧瑟、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意境。(2分)作用:①点明吊吴野人墓的具体时间、地点;②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2分)
有关诗歌鉴赏以及答案解析参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 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8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7分)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分析诗的第一、二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春景?(7分)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赏析。(8分)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1)、开头五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景?(7分)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8分)
参考答案
7、(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①通过描写“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分)②以动衬“幽”, 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安详不惊,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以声衬“幽”,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答: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8、(1)、分析诗的第一、二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春景?(4分)
答:这首诗的前二句描写了草青柳黄、桃李飘香,(1分)鲜妍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景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答: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9、(1)、开头五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景?(4分)
答:描绘了一幅南方水乡的清秋美景,秋烟朦胧,波平如镜,小船荡漾,姑娘语柔笑甜。景美、人美、生活美,令人神迷心醉。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5分)
答:以乐景衬悲情(反衬)(2分)。用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之景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
《春日》诗歌鉴赏及答案
春日
唐韦庄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21.红尘遮断长安陌中遮断一作望断,你觉得哪一种版本好,简要陈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2.清代陈廷焯云: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其实非词如此,诗亦如此。请简要分析本诗中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情感表达方式。(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 遮断好,故国遥远,关山迢迢阻断了回乡之路,(1分)甚至于眺望的愿望都无法实现,表达作者羁留异乡强烈的思乡之情。(2分)
望断好,望断即望穿,(1分)刻画了一个羁留异乡极度盼望、期待、思念故国的游子形象。(2分)
22.(4分)
首联东风拂面,野梅山杏芳菲,一副以春光明媚画面,(2分)但迟暗字突现,却有愁绪扑面而来。(2分)
颔联所写之景落星、偃月极妩媚之态,温婉雅致,有怡然之情,(2分)却结以残角、夕晖,怅然若失之情自然流露。(2分)
颈联借用庄周梦蝶一典,表达诗人羁留异乡的痛苦,旅梦旅居客乡之游子的`思乡梦,但好梦难圆,纵风景独好,也徒增伤怀。渐至主客难辨,物我皆失。借望帝化杜鹃一典,营造凄凉悲伤的氛围,表达作者思乡之情。(典故2分,表达情感2分)
清新的画面中别生一段愁绪,是古今骚客常作之叹,无关风月。(总结句酌情给分)(评分标准:紧扣评论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在这首诗中的表达,举例2分,分析2分)
诗歌鉴赏附答案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⑾。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⑩。
(1)《送友人》第三联是用哪种修辞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请简要赏析。(3分)
(2)赏析漠漠帆来重一句中重字的表达效果。(3分)
(3)比较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的不同之处。(4分)
参考答案
(1)比喻。(1分)浮云飘忽隐喻游子漂泊不定,落日缓缓隐喻故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游子意、故人情。(1分)
(2)重既写出了船帆为雨所湿显得重而滞的实景(1分),又表现了惜别时的'沉重心情(1分),情景交融,渲染了深深的离愁别恨(1分)。
(3)李诗结尾借助自己和友人挥手分别,两匹马似有无限不舍之情而萧萧长鸣的动人场景(1分),间接传达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韦诗尾联直抒胸臆(1分),无限的离愁别绪使泪水和雨丝交融在一起沾湿衣襟(1分)。
对比赏析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朦胧暗淡的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1.选出下面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B.局促一室之内(拘谨不自然)
C.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D.泉而茗者(煮茶喝)
2.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粗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游人虽未盛风力虽尚劲
B.红装而蹇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罍而歌者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局促一室之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3.从两篇诗文中各选出两个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与“余寒犹厉”有类似感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你对《满井游记》最后一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早莺 新燕 渐欲 浅草 才能
微润 始解 乍明 新开 始掠 将舒未舒浅鬣(前后分别各选2个即可)
4.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5.几处早莺争暖树
6.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室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意思相近即可)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1.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评分: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 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A.念念有词B.心无杂念C.念念不忘D.念过大学
【小题2】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
(1)欣然起行 欣然:
(2)遂至承天寺 遂:
(3)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小题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4】 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B.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C.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D.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答案
【小题1】 C(2分)
【小题2】(1)欣然:愉快地。(2)遂:于是,就。(3)相与:共同、一起。(3分)
【小题3】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分)
【小题4】 D(2分)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概括上阕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2分)
▲
(2)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4分)
▲
(3)词的下片是如何表现“春愁”的?(4分)
▲
试题答案:
三、古代诗歌鉴赏(10分)
10. ⑴从清明前,面对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的愉悦(1分),到清明后,面对落花飞絮、云雾压楼的郁闷惆怅(1分)。
⑵“锁”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2分),暗示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1分),意味无穷。
⑶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2分),通过对莺声、绿杨、海棠及红杏等美景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2分)。
微雨登城二首其一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两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江西雨景?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4分)
(2) 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 《登城》写的是和风细雨,《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2) 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
★ 诗歌:祭父亲墓
★ 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