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宋词鉴赏:杨炎正《满江红》(共含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可欣”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宋词鉴赏:杨炎正《满江红》
满江红
杨炎正
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都不记、麴尘香雾,西湖南陌。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坼。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问渔樵、学作老生涯,从今日。
从词意看这首词大概是作者晚年所作。杨炎正得科名较晚,五十二岁始登进士第,曾知边远州县,最后被参劾罢官,在事业上并未取得显著成就。
词的上片用悲凉的情调写出回忆中的往事,娓娓叙来如话家常,却亲切感人。“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古时的文人都嗜酒,偶遇囊中羞涩,往往典衣贳酒(用衣物作抵押换酒喝)。词中既说是春衣典尽,就不是一时手头拮据,而是穷愁潦倒没钱买酒喝了。从“京华倦客”句中还可看出典衣贳酒,不仅仅是因为他嗜酒,而是想借酒浇愁,去排遣那“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政治上的失意。“都不记、麴尘香雾,西湖南陌。”这两句是追忆青年时代裘马清狂的生活:西湖路上,丽姝携手;香尘过处,油壁同车……这一切似乎都在眼前,但回忆起来却又觉得那么遥远。不知不觉青春岁月已经随着光阴流逝了,留下来的只是梦境般的回忆。以上是通过今昔对比追悔事业无成。“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这四句虽然仍是写追悔的心情,但落笔的角度不同。裘马清狂,是悔恨青春时代光阴虚掷;稚子成阴,是羞愧白头归来事业无成。作者怀着内心的忏悔,回忆起离家时孩子们忍泪含酸,牵着父亲的衣襟,盼望他早日荣归。等到归来时,他们不但长大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儿女。做为父亲置身于此情此景之中,真是感到无地可以自容了。人到晚年愧悔事业无成,没有比在儿女面前更感到羞惭的了。作者能把这种感情真切地写出来,虽然如叙家常,却倍增辛酸。
词转下片,换成另一副笔墨:“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坼。”这四句词绘出一幅英雄失意的形象。原来这位头白归来的老人,青年时代也曾壮志凌云,气干虹霓。他结交豪杰之士,意欲收拾国家残破的山河。但奋斗的结果,却事与愿违,理想与事业化为泡影,一切都如云烟过眼,回首成空。“英雄伴,东南坼”盖为错综句法:“英雄”应与“东南”关合;“伴”则与“坼”关合。“东南形胜”,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词人早年在东南地方结交英豪,志在恢复,只因时机未济,后来朋侣坼散,遂成终身遗恨。通过以上四个短句把英雄暮年壮心未已的内心矛盾表达得淋漓尽致,铿锵有力。由于资料的缺乏,虽然不能对作者当年的爱国行为一一指实,但从作者与辛弃疾有过密切交游这一事实来看,上述的壮言豪语决不会是大言欺世之谈。下接“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又猛然从追忆中回到现实,当年志在青云的英雄,如今成了以鸡豚社酒自娱晚年的`田舍老翁,在这一不堪回首的变化里,埋藏着多少内心的痛苦,也就不言可知了。“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说明他不但事业未成,就连退居林下之后,可赖以谋生的产业也没有。“三径”是个典故,出自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原意是指田园荒芜。“扬雄宅”也是个典故,出自《汉书·扬雄传》。扬雄先人在岷山之阳“有田一廛,有宅一区。”扬雄曾在那里隐居。作者如今就连象陶潜和扬雄那样可赖以终老的区区家业也没有,这说明想做悠悠林下的隐士也不成了。“问渔樵、学作老生涯,从今日。”为了晚年生计,只好从现在开始,向渔父樵夫学些谋生的本事以度残生了。从当年的志在鸿鹄,到暮年的学作渔樵,真有天渊之隔。这种悲哀也许是庸碌之辈所没有的,但词人的堪同情处也正于此。
壮志难酬、坎坷不遇,这是封建社会有政治抱负的文人常常遇到的命远。这首《满江红》词便是作者一生的缩影,从“麴尘香雾”“西湖南陌”的青年时代裘马清狂的生活,到晚年的“问渔樵、学作老生涯”,尚在为衣食生计而忧愁,这一生的变化落差之大,是引起他生平感慨的原因。但是交织在这一感慨中的感情却十分复杂:抱负、追悔、羞愧、凄凉……,一时都涌上笔端。这就赋予这篇作品以独特的感情色彩,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丝。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无从施展。这首词通过对自家身世的倾诉,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真实地表现了他那种感时抚事、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活动。虽然这首词哀怨伤感是主要氛围,但作者并非完全消沉,一蹶不振。全词立意拣句不同一般,豪放、沉郁而又风姿卓约,艺术上有其特殊之处。
词的上片,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愁思,悲壮而沉郁。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无语问西风”,谓所问出之于心而不宣之于口。所问者西风,除了点明秋令外,也有与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这两句是对仗,使人不觉。接下来“胭脂”两句,自然是发问的内容。
“芙蓉”是荷花,这里指秋荷。梁昭明太子《芙蓉赋》说它“初荣夏芬,晚花秋曜”。花色红艳,所以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正如东风是春花的主宰一样,西风也是秋花的'主宰,至少词人在这里是这样认为的。这一问自然是怪诞而无理。又何以有此一问?
词人来到江边,见秋江上满眼芙蓉,红艳夺目,与其时自家心境大相径庭,所以心里嘀咕,产生了这样奇怪的想头,正如伤春的人,责怪花开鸟鸣,可谓推陈出新之笔,以此暗写愁怀,颇为沉郁。“放眼暮江千顷”句,补出上文见芙蓉时己在江边,不疏不漏,“暮”字又回应“斜日”。这千顷大江,“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转出写愁正题。以往文人写愁,方式较多:李煜以“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喻之;贺铸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喻之;李清照以“双溪舴艋舟,载不动”(《武陵春》)喻之;皆构思新颖,设想奇特。这里,词人化用庾信“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愁赋》)句,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象具体之物,比喻妥贴、生动。紧接着“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人呢?愁之无边无际,由此可以想见,真是凄恻悲凉至极。这一句在上面两句的形象比拟基础上对愁情加以浓笔重抹,直至写足写透。以上七句,分作四层写壮志未酬之愁情。
从淡笔轻写到暗笔意写,再转为明笔直写,最后又加以浓笔重写,层层递进,层层渲染。在这淡浓、明暗的映衬中,愁情愈发显得强烈、鲜明。当时,词人已三十四岁了,仍然是一介布衣。满腹经世之才,无处施展,怎不使人愁肠寸断。这种“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壮沉郁之情,至此淋漓尽致,达到高潮。于是在笔墨酣畅之后,词人又出以淡笔,使语气变得平缓。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醉醒中”,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是把酒浇愁(醉)而后放眼观物(醒)情貌的捏合,与东坡《江城子》词“梦中了了醉中醒”句所说的相近。词人饮酒之所以醉,是由于内心积郁,愁肠百结;而仍醒,是因为胸中块垒难平,壮志未酬。两句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启下片的心理矛盾。结构上显得变化多端,感情上也顿挫有致,视象上又现出一幅落拓志士的绝妙画图。
下片,词人即调转笔锋,着重刻画报国与归田的心理矛盾。开合张弛,忽纵忽擒。首先是过片三句承接上片意脉,由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接着,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并且紧跟问句,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无奈,请助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渲染得十分饱满。
这几句真实反映了词人遭受了人生的种种挫折,抱负未得施展,理想不能实现,从而憔悴失意,无可奈何的苦衷。《登多景楼》一词有“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坦露的也正是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爱国志士中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辛弃疾与之唱和的词中就有“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桔千头。”这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悲愤,饱含着多少辛酸苦辣。最后两句,笔调顿挫。在那股去国离家,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骤然放下闸门。从而强烈表现了词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一切,又彷徨无地的心态,以及憨厚、忠悃的性情。它与屈原“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离骚》)的爱国精神一脉相承。
综上所述,这是一首十分明显的感怀秋日的词。作者与辛弃疾是至交。人品、气节十分相似,词品、格调也很相近。1178年(即淳熙五年),杨炎正与辛弃疾共同乘舟路过镇江、扬州,曾写下有名的《水调歌头。登多景楼》,抒发报国无路、虚度光阴的苦楚。《登多景楼》与本词内容相似,词情亦颇有相通之处,可以对照着看。
【内容】:
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後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作者】:
杨炎正(1145-?) 字济翁,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族弟。宁宗庆元二年(1196)进士,为宁远主簿。嘉定年间任大理司直,后又曾知藤州、琼州。其多数词作风致清爽;有感伤时事之作,沉郁苍凉,风格与辛弃疾较为接近。有词集《西樵语业》。
【注释】:
刬地:依旧,还是。
橹:摇船工具。
南徐:州名。州治在今江苏省丹徒县。
【赏析】
这首词描绘春景,抒写离情。上片写惜别。春江水满,离愁千万。弱柳系船,留君不住。因而闻橹声更增添离愁。下片设想别后情景。回望送别之处,惟见乱山重叠,故人安在!
全词抒写离愁别绪,细腻委婉,工巧别致。
薛砺若《宋词通论》:幽畅婉曲,颇得辛词风趣。
满江红,满江红杨炎正,满江红的意思,满江红赏析 -诗词大全
满江红作者:杨炎正 朝代:宋 体裁:词 寿酒如渑,拼一醉、劝君休惜。君不记、济河津畔,当年今夕。万丈文章光焰里,一星飞堕从南极。便御飞、乘兴入京华,班乡棘。君不是,长庚白。又不是,严陵客。只应是,明主梦中良弼。好把袖间经济手,如今去补天西北。等瑶池、侍宴夜归时,骑箕翼。
满江红,满江红杨炎正,满江红的意思,满江红赏析 -诗词大全
满江红作者:杨炎正 朝代:宋 体裁:词 笔染相思,暗题尽、朱门白壁。动离思、春生远岸,烟销残日。杨柳结成罗带恨,海棠染就胭脂色。想深情、幽怨绣屏间,双。春水绿,春山碧。花有恨,酒无力。对一奁愁思,九分孤寂。寸寸锦肠浑欲断,盈盈玉泪应偷滴。倩东风、吹雁过江南,传消息。
满江红,满江红杨炎正,满江红的意思,满江红赏析 -诗词大全
满江红作者:杨炎正 朝代:宋 体裁:词 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都不记,麴尘香雾,西湖南陌。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拆。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问渔樵、学作生生涯,从今日。
满江红,满江红杨炎正,满江红的意思,满江红赏析 -诗词大全
满江红作者:杨炎正 朝代:宋 体裁:词 春入台门,又见染、柳丝新绿。对此景,一年为寿,一番添福。莫怪凤池颁诏晚,要教淮水恩波足。听边民、千岁颂声中,重重祝。堂萱茂,庭枝馥。歌倚扇,杯持玉。共劝君一醉,满斟X。今夜东风吹酒醒,明朝万里骑黄鹄。向九霞、光里望宸辉,看除目。
满江红,满江红杨炎正,满江红的意思,满江红赏析 -诗词大全
满江红作者:杨炎正 朝代:宋 体裁:词 豹尾班中,谁一似、神仙冠玉。认得是、当年唱第,斗间星宿。万卷平生都看了,如今}地无书读。向云霄、去路有行堤,沙新筑。黄封酒,生朝禄。金缕唱,生朝曲。且通宵一醉,剩裁红烛。待做太平真宰相,黑头坐对三槐绿。问恁时、犹有甚除书,长生。
★ 鹊桥仙宋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