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浣溪沙宋词(共含6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椰奶西米露”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堤上游人逐画船。
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
六么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在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藉,意在言外,别有意趣。
“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在行走。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断地拍打着堤岸;上空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广阔无垠。第三句“绿杨楼外出秋千”,写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动。这句中的“出”字用得极妙。晁无咎说:“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王国维则说:“余谓此本于正中(冯延巳字)《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人间词话》卷上)“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象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在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和上句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六幺”即“绿腰”,曲调名。“拍”,歌的节拍。此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歇拍“人生何处似樽前”,虽是议论,但它是作者感情的升华,写得凄怆沉郁,耐人品味。
钗燕笼云晚不忺。拟将裙带系郎船。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些儿闲事莫萦牵。
古诗简介
《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作品。词上片从女子一方写惜别,下片从自己一面写对情人的劝慰。词不用典实,不假藻饰,纯似口语,而具见性情。
注释
①钗燕:带有燕子形状装饰之钗。笼云:挽结云鬟。忺:高兴、适意。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与情人依依惜别的情词,作于绍熙二年辛亥正月二十四日离别合肥之际。此一别,很可能就是白石与合肥女子最后之别,至少本年之后,即成生离死别。此后,白石陷入“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的“情结”,演化为白石一生的肠断史,生出南宋词中之一段奇情异彩——白石怀人系列词。这是白石与合肥女子分别时,所始料不及的。
上片从女子一方写惜别。“钗燕笼云晚不忺。”钗燕者,带有燕子形状装饰之钗。笼云即挽结云鬟。忺,高兴、适意。晚来梳妆,钗燕笼云,然而,打扮起来,却掩饰不住愁容惨淡。起句写女子之美丽容妆,次句写其言为心声。“拟将裙带系郎船。”裙带如何系得住郎船?真是无理而妙。白石论诗有四妙,其一是“理高妙”,即“碍而实通”,看似无理,实真有理,且自然而妙。痴语最见痴情,故妙。用女子之物,道女子之情,又妙。“别离滋味又今年。”“又”说明别离已非一次,只有体味过别离滋味的人,才能在临别之前,体会到即将来临的那种别离滋味。语意从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中化出。喃喃一语,辛酸何限。凄凉的情味,与美丽的容妆,自成鲜明对比,无限伤情,尽在其中。
下片从自己一面写对情人的劝慰。“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词人说:你看那寒夜之杨柳,树欲静而风不止,柳枝参差飞舞,哪得片刻安宁?你看那水上之鸳鸯,固疾风劲吹也不得安眠。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又何止你与我?“些儿闲事莫萦牵。”作者说:离别不会太久,重逢仍旧有期,你不要萦心牵怀,放心不下啊!大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豪情与潇洒。不曾想到,此一刻即为生离死别,“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后来才有“当时何时莫匆匆”(《浣溪沙》)的痛悔。鸳鸯风急不成眠,实为离别时不祥之语,实为后来重逢难期的不幸之预谶,白石合肥情遇,后来终成一生悲剧。
此词不用典实,不假藻饰,纯似口语,而具见性情。上片由女子之容妆写出女子之心声,笔笔都写出足不出户的古代女子之特征——用情专执。下片由风中之杨柳说到风中之鸳鸯,语语都见得饱读诗书的古代读书人特征——温文尔雅。女子只是顺情直说,读书人则言必用比兴。但他比兴用得好,以眼前景,喻心中情,又纯似口语。这纯似口语的艺术语言,源于词人“纯似友情”(夏承焘《合肥词事考》)的真诚爱心,是从词人性灵肺腑之中自然流出。白石爱情词的本原在于此,其价值亦在于此。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赏析】
本词为感梦之作。全词描述梦境寻游情侣及离别之痛。“门隔”三句写梦游深闺情景。“旧梦”二字暗示词人梦游情侣居处已非一次,故言“旧”,正见其对情侣魂牵梦绕之眷怀深挚。“夕阳”句以燕归于夕阳黄昏之际,旧巢难觅,渲染一层暗淡气氛。“玉纤”句写词人来到情侣闺阁,她伸手为自己掀开帷帘相迎。下片写梦中离别。“落絮”句写词人与情侣离别时,正是暮春柳絮愁寂无声,冷雨淋漓如堕泪,既写离别时凄冷氛围,又象征了情侣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之状。“行云”之云影暗淡,遮住明月而月光朦胧,仿佛明月含羞。结句实为“情余言外,含蓄不尽”(《白雨斋词话》,显然,春冷于秋是艺术的错觉,在此展示的却是词人的一片真情。)
蝶粉蜂黄大小乔。中庭寒尽雪微销。一般清瘦各无聊。
窗下和香封远讯,墙头飞玉怨邻箫。夜来风雨洗春娇。
译文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鹃”“浣纱溪”“掩萧斋”“清和风”“换追风”“最多宜”“杨柳陌”“试香罗”“满院春”“广寒枝”“庆双椿”“醉木犀”“锦缠头”“霜菊黄”“频载酒”。此调有平仄两体,平韵见唐词,仄韵始自李煜。《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过片多用对偶。
⑵琴川慧日寺蜡梅:《苏州府志》载:常熟琴川横港七弧如琴弦然;慧日寺在常熟县治北九十步,梁初吴僧慧响建。
赏析/鉴赏
上片开头“蝶粉”一句,状物拟人,盛赞蜡梅。言蜡梅花外黄而芯粉红,香气扑鼻,婷婷而立又好像三国时闻名东吴的绝色佳人“大小二乔”。“中庭”两句,写景寄情。言慧日寺的庭院中虽因日照而已有暖意,但四周墙角还残留着积雪,这也是点出了蜡梅开花的时令。几株蜡梅树悄立庭院,满树无叶而花,与赏花的词人一样显得清瘦无聊,真是失意人对苦命花,使词人顿生“同病相怜”之感。
下片写观花后的联想。“窗下”三句,言词人虽是站在远处窗下,但还是能闻到阵阵蜡梅花香扑鼻而来,仿佛感受到了春姑娘已从远方启程而来的信息。但是寺院的墙外却飘过来一阵阵似怨似泣的玉箫声,它好像是在哀叹着,眼前这满树的蜡梅,若经过一夜风雨吹打,就会落英缤纷,零落成泥了。这里是感叹“良辰美景”难以永留。
楼角初消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
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
东风寒似夜来些。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洞户:室与室之间相通的门户。
②些(su):句末语气词,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评解】
这首词全篇写景,却又能寄情于言外。句句绮丽,字字清新,无句不美。上片写室外景色,展现一幅清丽澹雅的图画,使人有超然世外之感。下片写室内情景。玉人捻香归户,低垂帘幕,微感春寒。全词写景潇洒出尘,风格颇与“花间”相近。
【集评】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此词不作情语,寄情言外。它能给你一种美的享受。是远在那些脂香粉腻的“花间词”之上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词句欲全篇皆妙,极为难得。如贺方回“淡黄杨柳暗栖鸦”之句,写景可谓造微人妙;若其全篇,则不逮矣。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全篇写景,无句不美。“楼角”一句,写残霞当楼,是黄昏入晚时之景。“淡黄”一句,写新柳栖鸦,于余红初消之中,有淡黄杨柳相映,而淡黄杨柳之中,更有栖鸦相映,境地极美。“玉人”一句,写新月,月下玉人,月下梅花,皆是美境,以境衬人,故月美花美,而人更美。下片,因外间寒生,乃捻花入户,记事生动活泼,如闻如见。“更垂”一句,显出人之华贵矜宠。收句露出寒意,文笔空灵。
浣溪沙
楼角初消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
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
东风寒似夜来些
《浣溪沙》是宋朝朝诗人贺铸的作品
【赏析】:【注释】①洞户:室与室之间相通的门户②些(suò):句末语气词,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评解】这首词全篇写景,却又能寄情于言外句句绮丽,字字清新,无句不美上片写室外景色,展现一幅清丽澹雅的图画,使人有超然世外之感下片写室内情景玉人捻香归户,低垂帘幕,微感春寒全词写景潇洒出尘,风格颇与“花间”相近
【集评】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此词不作情语,寄情言外它能给你一种美的享受是远在那些脂香粉腻的“花间词”之上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词句欲全篇皆妙,极为难得如贺方回“淡黄杨柳暗栖鸦”之句,写景可谓造微人妙;若其全篇,则不逮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全篇写景,无句不美“楼角”一句,写残霞当楼,是黄昏入晚时之景“淡黄”一句,写新柳栖鸦,于余红初消之中,有淡黄杨柳相映,而淡黄杨柳之中,更有栖鸦相映,境地极美“玉人”一句,写新月,月下玉人,月下梅花,皆是美境,以境衬人,故月美花美,而人更美下片,因外间寒生,乃捻花入户,记事生动活泼,如闻如见“更垂”一句,显出人之华贵矜宠收句露出寒意,文笔空灵。
★ 宋词名句
★ 《宋词》教案
★ 宋词赏析
★ 浣溪沙苏轼
★ 《浣溪沙 》赏析
★ 浣溪沙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