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高亦可飞,海广亦可源。”全诗鉴赏的内容(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不可思议”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天高亦可飞,海广亦可源。”全诗鉴赏的内容
“天高亦可飞,海广亦可源。”这两句是激励人们勇敢地向高峰攀登,穷根究源,以求融通。比喻确切,寓意深刻。
出自孟郊《戏赠无本》二首
长安秋声干,木叶相号悲。瘦僧卧冰凌,嘲咏含金痍。
金痍非战痕,峭病方在兹。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
有时踉跄行,人惊鹤阿师。可惜李杜死,不见此狂痴。
燕僧耸听词,袈裟喜新翻。北岳厌利杀,玄功生微言。
天高亦可飞,海广亦可源。文章杳无底,劚掘谁能根。
梦灵仿佛到,对我方与论。拾月鲸口边,何我免为吞。
燕僧摆造化,万有随手奔。补缀杂霞衣,笑傲诸贵门。
将明文在身,亦尔道所存。朔雪凝别句,朔风飘征魂。
再期嵩少游,一访蓬萝村。春草步步绿,春山日日暄。
遥莺相应吟,晚听恐不繁。相思塞心胸,高逸难攀援。
高适《除夜作》全诗鉴赏
《除夜作》是唐代高适的一首七言绝句,过年意味着又增加了一岁。天天向上的小朋友往往急于长大,已过中年的人则很可能痛感白己正在走向衰老——他们对此事都比较计较,当然有兴高采烈与感慨系之之不同。高适这首诗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写,“年味”很足,传诵极广。
除夜作
唐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翻译
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
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注释
①除夜:除夕之夜。
②客心:自己的心事。转:变得。凄然:凄凉悲伤。
③霜鬓:白色的鬓发。明朝(zhāo):明天。
全诗鉴赏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称“客”。诗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诗中写完一二句后,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他却又撇开自己,从远方的故乡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晚。”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添新的白发。清代沈德潜评价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为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这在古典诗歌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中写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射。
明代胡应麟认为,绝句“对结者须意尽。如……高达夫‘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语不得乃可”(《诗薮·内编》卷六)。所谓“意尽”,是指诗意的完整;所谓“添著一语不得”,也就是指语言的精炼。“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因此,就这首诗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经收到了“意尽”和“添著一语不得”的艺术效果。
李白
秦鹿奔野草⑵,逐之若飞蓬。
项王气盖世⑶,紫电明双瞳⑷。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⑸。
赤精斩白帝⑹,叱咤入关中⑺。
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⑻。
楚灭无英图⑼,汉兴有成功。
按剑清八极⑽,归酣歌大风⑾。
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⑿。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
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
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拨乱属豪圣⒀,俗儒安可通。
沉湎呼竖子⒁,狂言非至公。
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⒂。
注释:
《水经注》、《郡国志》:荥阳县有广武城,城在山上,汉所城也。高祖与项羽临绝涧对语,责羽十罪,羽射汉祖中胸处也。《后汉书注》:《西征记》曰:有三皇山,或谓三室山,山上有二城,东者曰东广武,西者曰西广武,各在一山头,相去二百余步,其间隔深涧,汉祖与项籍语处。《元和郡县志》:东广武、西广武二城,各在一山头,相去二百余步,在郑州荣泽县西二十里。汉高与项羽俱临广武而军,今东城有高坛,即是项羽坐太公于上以示汉军处。《一统志》:古战场,在开封府广武山下,即楚汉战处。
⑵《史记》:蒯通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捷足者先得焉。”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⑶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⑷《史记·项羽本纪》:“闻项羽亦重瞳子。”
⑸《项羽本纪》:“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⑹《汉书》:“待诏夏贺良等言赤精子之谶。”应劭注:“高祖感赤龙而生。自谓赤帝之精。”陈子昂诗:“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
⑺《史记索隐》:叱咤,发怒声。《通典》:平王东迁洛邑,以岐、酆之地赐秦襄公,乃为秦地。至孝公,作为咸阳,筑冀阙,徙都之,故谓之秦川,亦曰关中地。《关中记》曰:东自函关今弘农郡灵宝县界,西至陇关今汧阳郡汧源县界,二关之间,谓之关中,东西千余里。《史记》:汉王之入关,五星聚东井。东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
⑻《西京赋》:“高祖之始入也,五纬相汁,以旅于东井。”李善注:“五纬,五星也。”
⑼《宋书》:“英图武略,事驾前古。”
⑽高诱《淮南子注》:“八极,八方之极也。”
⑾汉高帝《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⑿《项羽本纪》:汉王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项王为高沮,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
⒀《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柞,成于汉家。”
⒁《淮南子》:“康乐沉湎。”高诱注:“沉湎,淫酒也。”《韩诗薛君章句》:“夫饮之礼:齐颜色,均众寡,谓之沉,闭门不出谓之湎。”
⒂《广韵》:“嗤,笑也。”《三国志注》:阮籍,字嗣宗。《魏氏春秋》曰: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无英图:是说项羽没有英明的谋略。
按剑:持剑。
清八极:扫清四方,指刘邦消灭割据势力,统一中国。
归酣句:《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十二年,刘邦击败反叛的'淮南王黥布,归途经过其故乡沛(今江苏沛县),召集亲友喝酒。酒酣,刘邦击筑歌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代称这歌为《大风歌》。
广武: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境。楚汉相争时,双方即在此处相持作战。
原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当是诗人遭谗毁离开长安东游鲁地经广武时作。
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
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
这几句是赞美刘邦统一中国的功业——项羽因没有英明的谋略而归于失败,刘邦则因策略成功而兴盛,他以雄才大略扫清四方,统一中国,成为威镇四海的豪圣。诗句酣畅淋漓,气势很足,措词准确,韵味深长。
李白《赠别从甥高五》全诗翻译鉴赏
《赠别从甥高五》为唐朝伟大诗人李白写给其外甥的一首赠别诗。当作于公元749年(唐玄宗天宝八载),当时李白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此诗作为一位长辈对晚辈的赠诗,自然不离一些忠告和勉励的话语,同时此诗也抒发了作者理想不得实现的感慨。
赠别从甥高五
鱼目高泰山,不如一玙璠。
贤甥即明月,声价动天门。
能成吾宅相,不减魏阳元。
自顾寡筹略,功名安所存?
五木思一掷,如绳系穷猿。
枥中骏马空,堂上醉人喧。
黄金久已罄,为报故交恩。
闻君陇西行,使我惊心魂。
与尔共飘飖,云天各飞翻。
江水流或卷,此心难具论。
贫家羞好客⑴,语拙觉辞繁。
三朝空错莫,对饭却惭冤⑵。
自笑我非夫,生事多契阔。
蓄积万古愤,向谁得开豁?
天地一浮云,此身乃毫末。
忽见无端倪,太虚可包括。
去去何足道,临歧空复愁。
肝胆不楚越,山河亦衾裯。
云龙若相从,明主会见收。
成功解相访,溪水桃花流。
【校注】
⑴家:一作“居”。
⑵饭:一作“饮”。
⑶解:一作“若”;溪:一作“绿”。
浮云:喻不值得关心之事。
毫末:谓极细微。
【诗译】
鱼目即使高高堆如泰山,不如一片玉。
贤甥你如同明月,声价之高震动天庭。
你是我们家族的杰出人物,丝毫也不减曾经的宰相,宁氏的外甥魏阳元的风度。
我自顾我自己没有什么雄才大略,怎么能获取功名呢?
有时候豪赌一气,解解心中郁闷。
马厩中骏马空空,客堂上醉人喧喧。
为报故交恩遇,家里黄金早已用尽。
听说你要去陇西长安,不禁使我惊心动魂,
真想与你共同飘飖,可马上就要云天各自翻飞。
江水或流或卷,旋涡险滩多多,此时我的心情难以言说。
贫家没有钱买好东西招待你,不是不好客,心情复杂,总感觉辞不达意,唠唠叨叨的,我自己也不好意思。
在这新年初始的日子,没有什么好吃的`款待你,对着饭菜我也惭愧。
我自笑自己不是大丈夫,一生经历之事多是酸苦。
蓄积下万古大愤,不知道向谁可以述说。
天地一浮云,变化无穷,我们人只是其中的毫毛而已。
一切变化与端倪,太虚都可包括。
过去的事情何必再提起,行路之难到时候就自己知道。
所谓楚越肝胆相连,山河恰是衣被。
如果风云际会,明主或许也会重用。
等你成功之日,如果你想来看看我,就来桃花源的溪流边,我一定在那里看桃花追逐流水。
《赠别从甥高五》是一首五言古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天地一浮云,此身乃毫末。” 这两句反映出诗人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此时对于世间万物似都持不关心的态度;对自身则视为天地间之一毫末,微不足道。似为对自己一生之总概括,蕴含无限之悲痛、感慨与愤激,言近旨远,意在言外,余味无穷,令人惋叹!
安西都护胡青骢2,声价欻然来向东3。
此马临阵久无敌4,与人一心成大功5。
功成惠养随所致6,飘飘远自流沙至7。
雄姿未受伏枥恩8,猛气犹思战场利9。
腕促蹄高如踣铁10,交河几蹴曾冰裂11。
五花散作云满身12,万里方看汗流血13。
长安壮儿不敢骑14,走过掣电倾城知15。
青丝络头为君老16,何由却出横门道17?
【注释】
高都护:安西都护府都护高仙芝。高仙芝(?—756),中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高句丽人,唐朝著名军事将领。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父亲高舍鸡,起初以将军在河西(指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从军,后立军功,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
《旧唐书》:贞观十七年,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显庆三年,移治龟兹国城。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都护府隶焉。《隋书》:西域吐谷浑有青海,中有小山,至冬冰合,尝得波斯马放入海,因生骢马,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骢马。胡青骢,犹《淮南子》所云胡骏马。古诗:“踯躅青骢马。”《广韵》:“骢,马青白色。”
《赭白马赋》:“声价隆振。”又:“歘耸擢以惊。”注:“歘,忽也。”汉《天马歌》:“天马来,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戴暠诗:“刀环临阵鸣。”《史记》:项王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向无敌。”
《国语》:“戮力一心。”《大戴礼》:“均马力,齐马心。”应德琏《悯骥赋》:“展心力于知己兮。”《史记》: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赭白马赋》:“愿终惠养,荫本枝兮。”
曹植诗:“飘飘随长风。”《元和郡县志》:居延泽,在张掖县东北一千六百里,即古流沙。《天马歌》:“天马来,从西极,涉流沙。”
《赭白马赋》:“弭雄姿以奉引。”《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注:“伏枥,谓伏槽枥而秣之。”
西征赋》:“何猛气之咆勃。”《战国策》:张仪曰:“魏之地势,固战场也。”
《南都赋》:“马踠余足。”《相马经》:“马踠欲促,促则健,蹄欲高,高耐险峻。”《齐民要术》:“马踠欲促而大,其间才容靽,蹄欲得厚二三寸,硬如石。”踣,踏也。【邵注】“踣铁,言马蹄之坚。”
《元和郡县志》:贞观四年,于汉车师前王地置交河县,取界内交河为名。交河源出县北天山,分流城下。《一统志》:今为西番火州地。【王洙注】唐安西去交河七十里。顾野王诗:“交河冰未坚。”赵曰:东方朔《神异记》曰:北方有层冰万里,厚百丈。诗言交河有层积之冰,马几度蹴踏之而破裂也。旧引颜赋“经玄蹄而雹散,历素皮而冰裂”,非是。盖赋谓骑射耳。玄蹄、素皮,皆射帖名,而雹散、冰裂,皆射帖声,与马踏冰裂之义无涉。
《名画录》:开元内厩,有飞黄、照夜、浮云、五花之乘。丹元子《步天歌》:“五个花文王良星。”《李白集注》:“五花,马毛色也。”又郭若虚云:五花者,剪鬃为瓣,或三花,或五花。白乐天诗“马鬣剪三花”,此另一说。
《天马歌》:“经万里兮归有德。”《汉书》:李广利获汗血马来。注: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小孔中出,如血。赵曰:“汗血之姿,非万里无以见。”
郑氏曰:长安,古雍州地,汉始都此。
崔豹《古今注》:“秦始皇有七马,一曰追电。”《隋书》:“长孙晟为总管,突厥畏之,见其赤马称为闪电。”赵注:“此言马行如电,举国皆知耳。”旧引傅玄诗“童女掣电策,童男挽雷车”,非其义。孙楚诗:“倾城远追送”。注:“倾,犹尽也。”
古乐府:“青丝缠马尾,黄金络马头。”
《汉·西域传》:“百官送至横门外”。《三辅黄图》:“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其外有桥,曰横桥。”程大昌《雍录》:“自横门渡渭而西,即是趋西域之路。”【远注】出横门道,言欲驰驱于战场。张綖曰:凡诗人题咏,必胸次高超,下笔方能卓绝。此诗“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如此状物,不唯格韵特高,亦见少陵人品。若曹唐《病马》诗:“一朝千里心犹在,曾敢潜忘秣饲恩。”乃乞儿语也。
【创作背景】
诗中的高都护,是安西都护府都护高仙芝,他在天宝六载((747年),平定勃律国,虏获勃律王,由此建功 。天宝八载(749年)入朝,次年,又出征讨伐石国。此诗当作于入朝后、出征前这段时间里。
【赏析】
此诗为七言歌行体,凡十六句,分成四段,每段四句。首段写骢马的来历。“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高仙芝是安西都护,他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骢马,随着主人东至长安,名声与身价也随之骤增。“此马临阵”二句,补叙骢马曾在边地立过战功,它虽是牲畜 ,却有人的感情。一心助主人建立大功。“与人一心成大功”句,沈德潜认为“即‘真堪托死生 ’意”(《唐诗别裁集》卷六),可见它们都是杜甫颂马德的名句。
次段“功成惠养”四句,描写骢马的性格。这一段诗意紧承上文,从前,骢马立功西域,如今,随主人入朝,受着恩惠被豢养在厩里。“飘飘远自流沙至”,意思是说骢马从遥远的沙漠地区来到这里。流沙,泛指西北沙漠地区,《天马歌》:“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 ”。此句照应上文,与“来向东”同意,仍然是叙述骢马的来历。继而,诗人借用曹操《步出夏门行》诗意,称誉骢马的品格。老骥伏枥,尚且有千里之志,何况骢马并没有衰老 ,“雄姿”尚在,“猛气”犹存,因而,它不甘心接受伏枥豢养的恩惠,时刻不忘建功沙场。诗意透进一层,骏马的品格表现得极为鲜明。“腕促蹄高”四句,概述骢马的骨相形貌,二句写腕蹄,二句写身躯。“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踣,踏地,踣铁,踏地如铁。据《相马经》载,良马腕须短促,促则力健;蹄须高厚,蹄高则坚硬。交河,西域河名,源出交河县,流经高昌县。正因为腕促蹄高,踏地如铁,所以几次蹴踏,就使层积的交河冰破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五花,骢马毛色,散在各处,如满身云锦。这匹骢马是汗血马,奔驰万里,才能见到身上汗流如血。这两句已从马的形貌写到马的千里之,与末段诗意紧相衔接。
末段四句写马的才力和志向。“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电掣倾城知”,二句承上文诗意,继续写出马的才力。因为它雄俊绝伦,京都“壮年”都不敢骑乘它,骑术高超的人驾御它,风驰电掣地在城里奔跑,全城的人都知道它是一匹良马。“青丝络头”二句,照应“雄姿未受伏枥恩”,写出骢马向往西域战场,诗人代马言志,是说带上青丝络头,老死在槽枥间,这并非它的志向,怎样才能出横门道,重新驰骋于西域战场上呢?横门,长安城北西起第一门,横门道,是去西域的必经之道。以感慨的语调结束全篇,更能点明全诗的题旨。这首诗的前三段,各押一韵(一、平声东韵;二 、去声寘韵;三、入声屑韵),唯独末段却是二句押一韵,“骑”、“知”,押平声支韵,“老”、“道”,押上声皓韵,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结尾,说:“若二语用韵,戛然而止,此又专取简捷。”(《唐诗别裁集》卷六)。杜甫的歌行,纵横跌宕,富于变化。此诗的篇幅虽然不长,但在结构上,颇见诗人的匠心。他并没有走从马的形貌写到它的品性、志向这种艺术构思的老路,就题落笔,从高都护回朝,写到骢马的来历,首段叙骢马立功西域,次段接写它因功成而受到惠养,第三段写马的.骨相形貌,与第二段“雄姿 ”、“猛气”相吻合,又为末段写马的才力和志向作铺垫。诗人将马的来历、形貌、品性、志向融合起来描写,分插各段中;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凑,前后照应,筋脉联络,如走月流云,其结构方法适应了连接联想的构思特征。
作为咏物诗,此诗摹写骢马的形貌、才力、品格、志向,句句写马,体贴入微,颇得其神理。诗人借着骢马的伏枥境遇,比喻自己困守长安的遭际;借着骢马的雄姿才力,喻写自己的才能襟怀;借着骢马的立功心愿,寄托自己施展抱负的愿望。正如张綖说:“如此咏物 ,不唯格韵特高,亦见少陵人品 。”(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杜甫确是一位“未受伏枥恩”、“犹思战场利”的、不懈地追求理想的诗人。
“万卷图书天禄上,一条风景月华西。”这两句是把集贤阁比之汉代的'天禄阁,藏书很多;此阁正处在月华门外的一条风景线上,风景十分优美。写天禄阁藏书之多,写月华西风景之美,与刘禹锡之任职吻合,且以刘禹锡比扬雄,赞其贤能渊博。诗句运辞巧妙,周密细微。
出自白居易《和刘郎中学士题集贤阁》
朱阁青山高庳齐,与君才子作诗题。
傍闻大内笙歌近,下视诸司屋舍低。
★ 《小池》全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