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内家拳养生功法》演讲稿(共含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机械加工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内家拳养生功法》演讲稿
谢海隆、刘晓英
大家好,我叫刘晓英,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赶来参加我们的这期活动,同时也感谢昭明读书会提供了这个平台,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是“内家拳养生功法”.
开始前先讲讲《内家拳略谈》这个大框架,为什么叫略谈呢?因为我自己学习内家拳也才三年的时间,不能算是一个成就者,所以要把内家拳这个完整庞大的体系说清楚很不容易,涉及到很多角度和层面,但为了更好的传达到师父教我的内家拳思想的本意,我决定把我师父在广州分享的原文分享给到大家,希望大家经过这次分享之后能够对内家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再来实操养生功法,这样大家也好有个前提概念。我的师父是谢海隆。好,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
一、什么是内家拳?
我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究竟什么是内家拳?它是一种武术吗?应该说不完全是。那为什么叫内家拳呢?和外家拳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说太极形意和八卦统称为内家拳,之所以称内,是因为这三类拳术在拳理思想和功法训练体系上,相对于外家拳而言,更多的偏重于身心之内的培育和提炼。那么相应的,外家拳就是在拳理思想和功法训练体系上相对的更多偏重于身心之外的培育和提炼了。由此我们也可以初步的判定一个拳术它是不是真的是内家拳术,如果一个拳术,它叫做某某太极拳,但你发现它在拳理思想和功法训练体系上实际是更多偏重于身心之外的,那么尽管它在名称上属于内家拳,但本质上它属于偏外家的练法。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定义内家拳呢?我们尝试着给内家拳赋予了这样一种定义:内家拳就是通过自然的方式,令身心尽可能返还到先天本能状态,来达到养生和技击目的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功法体系。这里有几个关键词:
※ 通过自然的方式
什么是自然?我们先说说什么是不自然,我们平时经常说你的表情很不自然,你的动作有点不自然,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一种不协调,不顺应,不舒服,不自在。那么相反的,自然指的就是协调顺应,舒服自在。那么内家拳要通过自然的方式来练习,来达到,说的就是内家拳要在协调顺应的前提下,在舒服自在的状态中来修习,不能违背规律,不能逆行强来,不自然的练法,不属于内家拳的练法。
※ 先天本能的状态
什么是先天本能?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小孩子是怎样的状态,他们是怎么行走和运动的?是不是和我们成人不太一样。大家可能会觉得大人做小孩子的动作怪怪的,但你必须承认小孩子的动作直接,实在,纯粹,想到哪儿就做到哪儿,不参杂多余的东西,而且非常柔软,大人的动作往往加进了太多的规范和束缚,变得非常僵硬,规矩有余,但纯粹不足。那么内家拳在某种程度上要往回练,把我们原本就拥有的,但后天被压制或遗弃了的一些有利于身心的本能给找回来。与本能相悖的不属于内家拳的练法。
※ 养生和技击的目的
什么是养生?养生不仅仅是长寿,而是是让生命质量更高。这里包含着身体好和心态好两个方面。什么是技击?技击不仅仅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要击倒对方,对另一个人的制约统称为技击。大多数人的概念当中,养生是建设性的,技击是破坏性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和方向,实际上它是可以做到统一的,内家拳的目的就是首先要在能养的前提下,做对他人的有效制约,只能养不能克制,或者只能制人不能养的练法,都不属于内家的练法。
※ 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功法体系
说功法体系大家好像基本都能理解,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可能大家会觉得不太明白。我们说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一套思维方式作为支撑,一个人怎么做的透露出来他是怎么想的,反过来一个人怎么想的决定了他会怎么做。那么内家拳首先其实是一种思想和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决定了刚才我们说的认为应该自然顺随,不应该逆反违背,决定了我们应该返寻本能,不应该固化僵硬,决定了养生和技击要统一不能剥离等等。正因为有这套思维方式作为指导,我们才有了接下来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正因为有了这套思想作为指引,我们接下来做的每一步才能保证是在正确的方向上,不会偏离。所以说这个思想才是整个内家拳体系的重中之重和绝对的核心。我们也可以简称为拳理。
好,经过我这样简单解释了一遍以后,相信大家会对内家拳有这样一个初步的定义了,内家拳就是通过自然的方式,令身心尽可能返还到先天本能状态,来达到养生和技击目的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功法体系。
二、为什么要练内家拳?
刚才在说我们对内家拳定义的时候谈到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同时达到养生和技击的目的。这应该说是我们练习内家拳的一个总的目标。那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简单的谈谈。
※ 养生
这个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基本上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身体健康,心态健康,是我们生活幸福,家庭幸福,工作学习等等一切事物正常运转的基础和前提,是一切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没有健康,其他的就没有意义和价值。所以修炼内家拳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目前我们身心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让身体和心情尽可能恢复到比较本原的状态当中。现代工作让我们很多人在年纪还不大的时候就有了一些普遍的亚健康问题和慢性疾病,我列举几个常见的,比如颈椎胸椎增生变形,伏案工作的几乎都有,肩周炎,腰间盘突出,肥胖,脂肪肝,酒精肝,胃病,内分泌失调,便秘或者便溏,神经衰弱,失眠等等,很多问题到医院里检查指标上并不明显,但你自己不舒服会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而且如果不重视容易演变成真实的病灶。内家拳通过养练结合安全不伤身的方式,用因人而异的方便法,通过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非常有针对性的一些动作,加以适当的意识引导,就能够对身心内外做一些调节,帮助你身体自行调节和归位,既切实的改善了身体,也体现出传统的智慧。在这里我给大家演示一个基础的功法,叫披肩搭背,坚持做一段时间对颈椎胸椎肩周炎等问题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
※ 技击
技击其实是我们学习内家拳的一个副产品,很多人是抱着养生的目的来练的,结果练到一段时间以后,当身心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比较原始的状态之后,他会发现不知不觉会发掘出一些技击的本能,实际上不论人也好,动物也好,本身就有着非常强烈的防御和攻击本能,而且这个本能的效果,因为它更加直接,更加纯粹,身心结合的更好,往往要优于后天刻意训练去掌握的效果。所以很多在这方面有兴趣的人,在养生之余,有倾向性的训练一下防身自卫的技术,也会很快的有所感觉。但我们在传授这方面功夫的时候,会对学习的人有一个品质和德行上的要求和考查,品行不端或者争强好胜的人,都不会轻易的传授。
我们刚才简单说了一下我们学习内家拳的目的,为了养生,解决身心现有的一些问题,提高我们生活的质量,为了技击,掌握一些防身和自卫的本领,让自己和家人更加安全。
※ 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方面的目的,我来简单的谈一谈。其实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论你是否把它提炼出来,通常都会有这样几个终极的目的,我们内家拳练功的过程,实际上正是在践行和实现这样的一个过程:
第一、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内家拳其实正是通过养练身心的方式,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想法,了解自己的心情,了解之后,才能有目的的去修正它,调节它,改善它。
第二、进一步了解别人。当你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以后,你才有可能更加清晰的去了解别人,内家拳特殊的功法训练会通过听,摸,推,击等训练方式提高你对别人的感受和觉知,更延伸到对对方意图和思维方式的感知和把握,只有了解别人,才能有效的控制和制约。
第三、了解整个世界。当你充分的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别人,你也就了解了由人们组成的世界,了解了这个世界的规律和本质。换句话说,其实这就影响和塑造了你的价值观,影响了你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态度,让你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
第四、帮其他人实现这一过程。当你实现到这一步以后,接下来我们的价值就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通过你曾经走过的这样一种可行的成就之路,帮他们抵达,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三、内家拳应该怎么练?
刚才我们说了什么是内家拳,以及为什么要修习内家拳,那么如果要练内家拳的话,我们应该怎么练呢?刚才我们在定义什么是内家拳的时候,曾经提到过要通过自然的方式去练,要通过顺应,舒适,自在的方式去练,那么怎样才是自然的方式呢?
※ 发掘和孕育本能
我们又一次的提到了本能,在定义里曾经提到过。对,本能是自然的一种方式,是我们原本就有的一种能力和技巧。自然的方式,首先是要能够顺应和激发本能的方式,它原本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就应该令身心呈现这种状态,甚至是增强这种状态。我举一个例子,人天生有一种对危险的环境和事物保持警惕的状态,这应该是人类为了提高生存率所带有的保护性基因所导致的,不仅人本来就有,很多动物到现在还一直保留着,尤其还参与食物链竞争的动物,他们对天敌的警惕是与生俱来的。内家拳有这样一种站桩的练法,尽管站在这里看起来是一动不动的,但身上要带着一种你遇到危险动物时候的这样一种感觉。这个桩虽然是个静止的桩,但要求你在站的时候,身上要带着这样的一种危险就在附近的想法,那么本能的就会相应培育出机警和敏感的动态,所以说静桩不静,静中有动。
※ 效仿和融入自然
大家都知道,人和大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我们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就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日出而作,日落而眠,应该是最好的作息规律,见风而避,()见雨而藏,这也是最自然的避险行为。所以自然的第二个方面,我们谈一谈效仿和融入自然。效仿就是跟随和模拟,比如自然中的风,它能够不受阻挡,穿林而过,无形无态,自然中的`水,它屈高就下,随遇成形,遇山绕山,遇水则融,无比的柔软,无比的包容。内家拳就是要充分的效仿大自然中的风和水,极柔和极韧性,不拘泥固定的形态,随境遇而变化,始终处于流动而有生机的态势。内家拳中有一种功法叫穿掌,讲求行云流水,虚若飘物,就是要求充分的效仿风和水才能达到的一种功法状态,对养生和技击来说都是难得的功夫。
※ 认可和遵从规律
自然而练的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对这个世界客观规律的尊重和顺随。我看到很多已经年龄不小的人在练功时还在追求刚猛的爆发力和不断超越的速度,无视身体机能已经逐年下降的生理规律,久而久之对身体造成了很大伤害。我还看到很多女生无视天生在力量上弱于男性很多的生理规律,执意要在力量和速度上超越性别,以至于付出了很多,却收效甚微。这些都是不遵从规律,违背自然而练,导致事倍功半的例子。所以什么是规律,规律就是已经被证明了的,令这个世界正常运转的规则和道理,我们应该尊重它,而不是忤逆它和挑战它,这样你才能获得比较大的成功率。我们在推手中还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就是当你的力量推过去以后,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受到对方的顶扛之力,然后两力相较,变成顶牛,这几乎是必然的。其实在日常生活与人的交往中也是一样,如果你对人的态度总是很冲,总是直接攻击性的,往往得到的也会是正面回应的攻击和伤害。但如果你能换一种方式,当对方硬来的时候,你有所缓和,甚至有所后撤,换一个角度和方式处理,或许你不用费力就能赢得结果。所以如果你在推手中能够遵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客观规律,那么你往往更容易赢得胜利。这是我们遵从规律,自然而练的另一个例子。
四、为什么要这么练?
现在我们应该大致了解了内家拳应该怎么练了,那么为什么要这么练呢?
首先,从继承的角度,它是历代前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一种通过人与人在长达百年的过程中积累和验证下来的思想,方法和训练体系,并且通过传承的方式双向筛选,在少数人身上通过体验的方式继承和流传下来的一种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当你接受它,并且愿意去按着这个规则去训练的时候,实际上你是接受了它的这种文化,这种思想内涵,或者说这种流传下来的东西,暗合了你本身内心深处所有的,或者你虽然并不一定具备,但是你向往的,或者追求的一种东西。所以,你愿意去相信它,去践行它。所以我们之所以这么练,首先我们是在身体力行的在践行我们内心所奉行的我们坚信是对的一套价值观体系。
其次,这是养生和技击功能兼具的唯一练法。我们所说的唯一,不是说只有我们练的东西才既能养生又能技击,实际上有很多其他的功法系统都能兼具两种效能。我们所说的唯一,是不论哪种功法系统,只有依奉自然而练,顺随规律而练的才能兼具养生和技击两种效能。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身体好,在对身体不造成伤害的前提下练好技击,只有依赖这种自然的练法才能达到。
另外,这种练法与大道相合。什么是大道?就是事物运行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简单的理解就是和我们做其他正确的事情相通。当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知道它为什么可以做好做成,当一些事情没有做成的时候,我们通常也知道为什么没成。当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去和人交往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关系是正常健康的,是舒服的,也会知道某些关系是失败的,是糟糕的。一个好的练功系统,理应同这些规律统一融合,我们是在用同样一种规则在练习,在修炼,那么把功夫练好,就相当于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处理好,把生活中交往的每一个人的关系管理好,相当于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都有所奉行,有所依据,我们内心深处知道这是对的积累,所有的一切都是统一的。所以我们说随着练功水平的深入和提高,它会逐渐的改变我们的性格,改善我们的生活,就是这个意思。
五、内家拳从哪里开始练?
那么作为现代人修习内家拳通常从哪里开始呢?从练松开始。为什么呢?因为放松是觉知身内身外的方法,是一切其他功法的前提和起点,也是改善问题,调节身心的入口和便利契机。现代人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不会放松导致的,刚才我们也提到过,一旦身心能够放松下来,这些问题往往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和改善。这里我教大家一个基础的功法,叫做水中浮板,这个功法用来帮助大家迅速的找到放松的感觉,进入到初步的松功状态当中。有人可能有一个疑惑,就是这种放松的感觉可以技击吗?能达到防身自卫的目的吗?我给大家简单做几个动作,都是通过放松来达到的,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做几个披挂和通背的甩排连环动作)。
以上,我跟大家分享了什么是内家拳,为什么我们要练内家拳,怎么练,以及为什么这么练,从哪儿开始练这么几个关于内家拳的主要问题,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大家对内家拳能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原创:谢海隆 口述:刘晓英
内家拳养生读书笔记
12月6日。和往常一样利用闲暇时间就逛逛书店。
在书店内,无意之中在书摊上看到有一本名曰“芒种”的杂志。随意翻着扉页中有一篇《颐养心身,驰骋天下之至坚》的文章,根据此文中介绍说,“如今那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使人们身心疲惫不堪,而各种慢性疾病或亚健康状况等问题困扰人们的时候,身体的不适以及情绪的波动让我们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损害。那篇文中就介绍了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中国三大内家拳的养生之法”。
该文先介绍这中国三大内家拳的养生特点时说:“在其养生和技击方面具有独特魅力,近几年来成为深受着大众喜爱的健身项目,更因其植根于中国道家、儒家、佛家等传统文化之上,保健价值和文化内涵远在健美操、街舞等现代健身项目之上了。这三大内家拳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放松自然、恬淡宁静,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其实,大家知道太极拳时下是相对普及的,大多数人对她并不会陌生,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阴阳变化,在健身和技击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此外,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呐的方法,注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这一点我在自己写作《认识中华武术之太极拳》的文章里,也这种提到太极拳的技击特点。练习时一方面可以锻炼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和运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年修习太极拳能对各种像关节炎、消化不良、心脏病等慢性病有一定的医疗作用,这也已经是无可推委的事实。对于形意拳作为清朝李洛能在传承心意六合拳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目前形成了山西派、河北派等不同流派,讲究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内而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外而易筋、易骨、易髓,经过特殊的训练,练成明暗化等等的内家拳劲道。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只张不驰,则不能立于世。那形意拳的精髓,就是以意领气,内外兼修,其拳中有十二大形则是格物之性、得之于心,以效法天下育化万物之道。当然,八卦掌则为清代末年董海川所创,目前形成了诸多不同流派,风格各异,但均以转掌为根本,身法飘逸,步法轻捷,在中国武坛可谓独树一旗。该拳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拳术,练功时可快可慢、可刚可柔、可轻可重,其健身和防身的作用又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任取所需,其内涵包容了中国古代的哲理和文化,兼具典雅与英武于一体,所以历来被公认是文武兼备、雅俗共赏的高级武术。
此外,文章还介绍说:“‘太极灵、形意好、八卦巧’九个字就是形象地揭示了中国三大内家拳最为深刻的技击特点”。那么,所谓“太极灵”,是因为它听劲灵,它知己知彼,它对敌人的虚实了如指掌,而对自己虚实变化的功夫又练的得心应手,你认为是实的地方扑上去之后,发现是虚的,对手早已跑了;你认为是虚的地方不去理它,认为不会构成对你的威胁,谁知是实的,它对你打了个结实。你认为有的时候就没有,你认为没有的时候却偏偏有。“所以太极功夫高的人总是能让他的对手产生错觉,总是让他的对手琢磨不透到底有没有楼梯要下了”。“因为灵所以随时摸准你的心理,因为灵所以才能随时安排好陷阱给你踩”。所谓“形意好”,是指劲道好。常人使出来的劲道都是直的,而练形意拳的人使出来的劲道都是螺旋的。为什么?就是为了使钉子和物体接触的更牢更实。和那些“形意拳练得好的人一搭手就象卷入到机器里面一样,毫无反抗之力,正是合乎了‘硬打硬进无遮拦’,‘形意霸道不讲理’的老话,其实形意拳硬打硬进也好,不讲理也罢,一开始都是从道理中练进来的,功夫大了就显得不讲理了”。而所谓“八卦巧”,是因为八卦掌练的功夫奇特。原来八卦掌叫转掌,通过转圈把自己练灵活了,走曲线象走直线一样自如了,身体的灵敏程度那定非常人所比。八卦掌通过特殊的训练方法,练出“虎坐鹰翻,龙形猴象”的神意和内劲,总是在转换变化中击打对手,不要以硬碰硬,只要稍微一遇阻力就变,只打对手虚弱之处,决不会去打对手有准备而又是战斗力强的地方。因此要“更象水流一样,它柔软却什么硬物也阻挡不了它,它总能从防范不了的地方绕过去”。可见“八卦巧”是有其道理的。
对于在现代都市的人们来说,三大内家拳有着与众不同的好处,那就是平日里缺乏相应的休息放松和体育锻炼,使得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对于三大内家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武学养生精华之所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而“在现代化的今天,作为中国人理应继承和发扬内家拳文化之精髓,强身健体,养心怡神,的确是造福国民子孙万代的好事”。
附:《认识中华武术之太极拳》
知道太极拳是从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的.一部电影《神丐》开始的,那时我只是读小学的一个孩子吧。后来上高中的时候,学校里来了个从体育学院毕业的实习生,据说是武术系专修太极拳的“一代宗师”。
然而经过一两天跟这位体育学院毕业的实习生的接触,知道他姓陈,老家是河南温县的。以后在他实习的日子,我们高中年级的同学一边跟这位体育学院实习的“一代宗师”学习了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和太极推手等,一边听他介绍说在河南温县的陈家沟一带,许多男女老幼在农闲时节勤于练习太极拳的事情。在河南温县陈家沟有着“太极之乡”的美称。历史可靠的记载是在明末清初自幼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出身于武术世家的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创立了太极拳。所以,一直至今陈家沟的人们对太极拳的起源的观念意识而引以自豪的。或许无论对于一些表现太极拳影视剧,还是平常生活当中有些许喜欢武术特别是喜欢太极拳的,都会喜爱着太极拳把武术与导引吐呐相结合,将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讲究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并注重其实战性。此外,太极拳还拥有着如以柔克刚、刚柔相济以及后发制人等等特点。
以前,我们看过《神丐》、《太极拳》、《太极宗师》等影视剧,针对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力借力、四量拨千斤的太极拳被进行大肆地渲染,同时也在强调着太极拳法中阴阳矛盾的转化。今天我们看到的太极拳有着很是明显的道家思想的痕迹。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由松入柔,运柔成刚,达到有柔有刚,刚柔相济。从这种既重外形、更重内蓄拳法上,我们看到的就不仅仅精湛技艺,也能体会到极其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那么,从文化内涵方面来讲,太极拳整个运动过程是运用太极学说,用中国辨证思维的经典观点来解释太极学说的理论。这里讲的也确确实实把阴阳这个相关性理论或者学说用到了太极拳里面。所谓柔到极点便是刚,刚到极点便是柔,在阴阳互动,互为平衡和太极拳以这种阴阳对立统一为指导思想,在拳法的运动中充满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如刚和柔、动和静、虚和实、开和合,这种阴阳对立、统一矛盾的结合使太极拳成为了哲拳。
对于太极拳,曾经引发过由明朝著名道士张三丰创立的,还是由明末清初的河南温县陈家沟农民陈王廷创立的争议。记得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有个走进科学的栏目,播出过《解密中国》的其中一期叫做《寻找“太极张三丰”》的节目。对于这种争议进行分析和解密,但却由于年代久远,武当山有历经劫难,有关张三丰的资料现存非常少,至今人们也没有在武当山找到确切的历史记载,来说明太极拳是由张三丰所创立的。同样是中央电视台20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当中的一个节目《行云流水》将太极拳的古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这个节目的舞台以行云作为背景,与墨绿、凝蓝、明黄交相呼应,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出现在灯光下的太极拳运动员让人眼前一亮。如行云、似流水,收放自如;快慢相间,刚柔并济,健康和谐。他们用年轻的脸庞轻松推翻了许多当代的人们对太极拳那份旧有的观念。然这个历时五分多钟的《行云流水》使太极拳让观众朋友们有着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
如今的太极拳作为中国的国粹,之所以备受国内外人士的推崇,无疑有其文化的积淀,通过意念来完成对精神的调理和呼吸的控制,使得练习者明白太极拳其中的令人神往、恒之以求以及延年益寿的妙用。正如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员的一位研究员所说的那样:太极拳就是调理自己的内气,经络打通了以后,身体就处于一种旺盛的状态,通过气息的调理,使自己的身体达到柔软、和谐的状态,这种修炼,如果我们不把它说得玄虚,应该说有很高的锻炼价值。
伴随着人们对太极拳不断深入练习(学习)和研究到运动之中来,太极拳在全国广泛普及并传播到世界各国,成为了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健身运动。
最近这几年,中国鞋企行业之间的竞争,撕杀的可谓相当激烈,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之际,福建晋江的那班体育界的“英雄”们,在自家门口上演的一场肉搏战,最后“死伤过半”,至今让人还心存余悸。加上这几年世界经济出现大滑坡,中国的鞋业出口率大大下降,很多鞋企们掉头做内销,这就加剧了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炽化。中国人的“脚”没有多起来,鞋多了怎么办? 一直喊着“拉动内需”,可老百姓还时“小心奕奕”地不怎么敢买单,也许中国鞋企正在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如何能让这些鞋企们走出这种困境,挺进春天里,这就需要 “活”着的鞋企们通过“回天之法”,各自打好内家拳。因此,接下来大家若有空就跟着笔者一起去历练一下,中国神州大地上鞋企们的江湖“神话”。中国“活”着的鞋企是否还有家传的“武林秘笈”,是否能够在这次劫难中大变“金刚”身,做到刀枪不入,这要看这些鞋企们是否还能使出“内家拳”的看家本领。
首先,从森达“嫁”给百丽故事讲起。在外界看来,这个森达估计不是什么“好东西”,一个草根出身的“粗野男人”居然还跑去跟高贵的“百丽小姐”混软饭吃,按“江湖”规距,这叫“小白脸”。但根据笔者多次的深入“实地”考察,发现森达还是很识实务的,不愧是中国鞋业界的一个俊杰。大家清楚知道,在这个“拼爹拼娘”的年代,一切的竞争“游戏”都“玩”的非常现实。特别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比身份到比地位,从比终端到比实力,从比品牌到比价格,撕杀的十分的惨烈。也许这个森达,如果没有果断的“嫁”给百丽,估计现在还可能蹲在二线三线城市的某个角落“混饭”吃;或者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被踢出行业竞争的“大舞台”,如果这样被扔下来的惨状,肯定是够吓人的,我想这也是森达自已不想看到的,
由此可见,森达的确很聪明,眼光也很独到,通过“嫁人”的方式,不但保全了自已,而且借“百丽小姐”的一线渠道优势和品牌知名度,迅速抬高了自已的身份和地位,一夜之间从二线三线品牌迈进了一线品牌,消费者在品牌无形的意识中为森达掏钱买单。这样不但大大节约了渠道开发成本,而且消除了企业压力。退一步说又可以留有时间,自已偷偷去练内家功,在提高自身产品的品质同时,也不断在深层次提升自身产品的品味,从而进一步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借鸡生蛋”的套路,的确高明。
当然,话说回来,笔者并不是完全主张大家都去当什么“小白脸”,万一当不好,受气被逼“离婚”也很麻烦,而且听说“离婚手续费”很高;再则“百丽小姐”也不一定对的上眼,所以这就很有必要去看看温州模式中“1+N”商业组合。在温州人经济中,最特色温州模式算是“抱团”营销了。从几年前的炒房团到后来的炒煤团,无不见证着温州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正如经济学上讲的“木桶”理论。以奥康、卓诗尼、嘉美勒等8家鞋企鞋电商在淘宝网上“抱团吆喝”,承诺货物退换期由7天延长至30天、全场假一赔百、设立诚信基金完善售后服务等,可见的集体力量背后的强大。也许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手指已经戳不死人,只有五指连心才能一拳头捶死人。在这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时代里,谁拥有一个更合理的商业模式,谁就能占领市场的先机。一对一的肉搏战,意味着店面租金高,人员工资高,物流运输成本高,所以高成本运营的终端门店系统,已经很难维持良好的盈利状态。只有在创新的商业模式中寻找重组突围,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因此,抱团营销,聚众力量,打出“温”字姓的购物商城,也许这是温州中小型鞋企们最好的选择。这就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老毛”策略的高明之处,在后面不但有 的八百万雄兵,在前面还要面临着强大的日本鬼子远征军和各国列强的虎视眈眈。怎么办,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不是共产党不重要,只要是咱们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共产党,搞全线动员的联合救国,集体力量是无穷大的。当然,这种“1+N”的“抱团营销”背后隐现的组织结构之间复杂性及成本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只能留日后再谈,先去看看神州的大地上,是否还有“天马行空”者。
内家拳发整体劲的体会
内家拳发整体劲的体会2011-02-25 19:06选自《随曲就伸》余功保编著
发劲掌心微相前送,人自身被两力相拉,一力由肩及顶项向上,一力向地下微踩,瞬间己身被内气填充,即丹田气炸向四肢周身,瞬间脚踩大地,故如大地打人.普通人是十二经脉通,而奇经八脉只每两时辰与十二经脉通一穴,小滴涓流之通,而内家修者可将八脉气足通关而逐渐趋向全通,成洞庭湖(八脉),可倾刻间调节长江水(十二经脉),故一但发劲,丰盈之气由丹田炸向四肢及周身,故周身澎湃之气,可伤人可发人,高手在对手拳脚攻己身时,吐气开声,身颤微拧,则对手自伤或跌。内家高手感觉两臂是插在丹田,不在肩膀。纯厚者既轻灵又猛烈,轻轻用内劲一拍,挨者即如同挨猛击,惊慌不及人已跌出。胜敌无绝招,见敌打来,心念一动,随式打去,即可成功,乃无意中抖擞之神威。功夫上了后背才能真发力,有人来袭,狗熊蹭痒痒般浑身一颤,对手就出去了(震倒了)。发劲其实就是一颤或说是一抖,而前提是松,如果松了,劲仍难发出,要在腰上找毛病,劲要练到背上,试劲的方法:浴后不要擦,用抖劲尽力一抖,看背后的水珠能抖去多少,看那些水珠弹出的力量有多大。整劲试法,身子直立,平伸双臂与身体成十字型,反臂手心向下,然后坐腕,极力向外撑。然后,可请人猛击你手掌,你身子飞出,而拳架都不会散。惊抖力又叫抖翎劲,发出来是抖胯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背劲,背上的出劲,蓄发在于背,要抖背。近身之后,蓄发变动全部由背上完成,手头自不必有什么抽撤蓄力,而只管一直压制着他,而他再怎么控制挤压你的双手也没关系,你自管背上一抖,连续打击。翻浪劲表现在后背和肩上,惊抖劲表现在腰上,想一下猫、狗下水洗澡上来后抖掉身上水的动作,试着做一下,两手臂平伸如抱圆柱状,两手掌朝前,用腰部急速抖动,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
练拳一惊一乍的不行,动手得一惊一乍。动手时讲究惊乍打人,一是靠对手惊起自身,打出本能反应,二是出手冷脆惊起对手,一打就是一个空白,就是说打了他,他也不知道怎么打的。练习吐内劲打沙包使沙包不动只震动悬挂之绳。
二
胜人一靠身步灵活,使彼不能沾已,故能得势得机。二靠内劲精粹,出手无式无拘,故能因敌制敌。内家胜人只在一沾之中。倘若不能在一沾之中胜人,便是功夫不济。每遇劲敌,一沾即发,其劲直透彼之内脏,无论彼是化是打,皆受内伤,称为内家绝手。内劲者,不用意而神自明,不运气而气自周,不加力而力自彰,所谓应物自然,感而遂通。用力浅缓,其应之亦柔,发力深重,其应之亦猛,此为内劲之性也。实战打法,一接手,劲就要入到他体内,使他回不得手。把人向远处发,不过是玩劲儿而已,能有多少劲儿渗进去。
打拳即是练功力,能短劲才能制外家高手。化者须练到沾触即化打看不到化,圈小至无圈,实战中才能发挥内家之能。内家无论截(形意撞抖震颤搓)顺(太极履发)闪(八卦闪抹)三法都不离一沾,只越高者沾之无形,彷佛闪过却攻者已飞跌。形意抖震劲、烈劲、炸劲,初功者身首皆颤,此劲直接施于人身即可杀人。尹氏八卦称干冷劲,太极称冽劲,鹤拳称骏身震身纵身宗劲,心意称战劲颤劲。无非沾控间一滑颤即拉回,彷佛无动,以极高速之能为,故初者颤脚,二者颤脑,三者颤脊椎,四者颤人神气气血。
刚分整拙,柔分真伪。拙刚易出,练力便可得之。形意初成于刚,刚至贯通则达柔,真柔者乃是转运刚整之劲于周身,求其贯通而不发也,欲发则随时随处皆可,故真柔是以刚整为基。刚柔互济可生奇劲。如震抖之劲,即顺、截二劲合一所生。震头即头昏眼黑。震胸即心颤血乱。震周身即四肢欲散。欲得此劲,第一自身整劲出得要快。第二对彼之劲听得要灵。第三认彼骨缝认得要切。用时先顺摧彼劲,即刻以整劲截之。前后只是一瞬,两手一抖而己。欲震其头,先要顺摧其重心,继而以截劲向其颈椎骨缝处走。欲震其胸,截劲要走彼腰椎骨缝处。劲打不到彼脊椎骨缝处,震劲不生。顺不离其重心,截不离其椎缝。上下一线贯穿,如抖绳子一般。然震劲伤人深矣,可使脊椎骨节错位,乃至伤中枢神经,彼即废矣。
三
高手用劲,不见其形,疾如闪电,一发即收,一出手必如雷动电发,使敌不得尽其守御之。蓄而后发,如闪电一发即收,一击即中,中之之顷,疾如掣电。劲之应敌如矢之离弦,其着于身如蜻蜓点水,一着即止。若猝不及防而劲至,则应以警劲,敛气竦神,紧以当之,震以杀之,行所无事矣。发劲时外示柔软,内涵坚刚,足腿用劲,由脊发出,当机立断,应发即发,不可迟疑。用劲最难,虽劲大于敌,用而不当为敌用,用之过早,则劲已出而敌未着,过迟则敌已入而肘不得伸,劲因不得达,皆授人以隙。敌无论以何手来,吾均宜及身而紧,一紧即发,必使敌手不得抽,而吾手已压敌境。倘沉之过下,或起之过昂,敌人蹈隙最易。手足吞吐之劲必同等,如以五十磅之劲打出,亦以五十磅之劲收回,吞吐劲不相等,病在迟缓,故敌人得接其手而还击之。快由于有劲,无劲必不能快,吞吐之劲相等,则无留顿不收之弊,敌非但不能接,且受伤尚不知手之来路,故临敌万不可接人手。
放松是发劲的前提,极柔软后能极坚刚,只有做到充分的放松,去掉全身之僵劲,才能够发出完整一气的弹抖劲。全身骨节松开肌肉松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肌的用力,使力不至于在中途被对抗肌的紧张用力而消耗减弱,使周身之力能够在一瞬间达到着力点,也就是集全身之力于一个力点上。肌肉紧张用力的时间要短,要在发力到落点的一瞬间高度紧张,而后再迅速放松,发劲时肌肉紧张的时间越短,力到落点的速度就越快,威力也越大。要想打好弹抖力,关键是腰裆劲的配合,发劲时要转腰扣裆,腰部旋转,裆劲扣住,可使动作快猛迅疾,力达梢节。练习螺旋劲,要以身体中心为轴,在发劲时身体迅速向一侧转动,产生离心力。对称发力,不至于出现发力落空而失重的现象,以保持自身的中心平衡。
衡量一个拳手发劲的质量,劲要从足下发出,劲不生于根就好象是无源之水,没有叫的蹬地反弹,就不会有节节贯穿的推动力,也不会发出威力强大的整体劲;有腰裆的弹抖旋转力,在放松的基础上,快速的转腰扣裆就会产生周身一体的弹抖力。有落点劲将周身之力集中发出于一个着力点,如只是周身弹抖而劲无落点,没有穿透力,就等于华而不实,看似很厉害却没有杀伤力。
四
用劲总以中线重心不失,周身光线不断为枢纽。出手恍如蛇吸食,打人犹如震地雷。求劲之法,慢优于快,缓胜于急,而尤以不用拙力为最妙,盖运动之时,须使全体之关节任其自然,不稍有淤滞之处,骨须灵活,筋须伸展,内须舒放。平时练习,三尺以外七尺以内,如临大敌之象,交手时有人若无人之境。颈要竖起,自头至足一气相贯。拳由心窝去,发向鼻尖前。鼻为中央之土,万物产生之源,冲开中央全体皆糜。
发劲时必须放松,注意力要集中,精神要振作,要把发劲意念集中在目标后方。劲发自于躯体,不要有预兆,要提高躯体的鼓荡频率、振幅。必须学会利用自身重力、物体惯性提高动作速度。学会拧腰转胯打出全身之力,击中目标前一瞬迅速翻拧,打出脆劲,击中目标时全身肌肉突然紧张打出撞劲。既要练习发短劲打出震撞之力,又要学会发长劲,发出长劲后,立即顺势带动身形步法作适当调整,使发劲自始至终保持平衡。不要在疲劳的时候练习发劲,要切记有劲、练劲、长劲,在保证动作速度的情况下进行力量练习,并确保动作的末速度最快。连续发劲时,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使发劲具有一定的节奏。要重视反应速度、发招速度的练习。重视身体的柔韧性练习。
对于初学者练习发力,最先不可能通过放松来明白发力,而是要用全副力气来发力,要有每发一拳既把人体打穿的强烈意识,因发力配合开合呼吸所以不会伤身,只有把力量打出来了,才谈得上放松发力,之后才谈得上摸索诱发点。只管放力去打。轻轻松松的把最大的力量释放出来,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拙力尽去后,不用力还要把拳打出去,打法尽在一个赖字,就是整体赖在别人身上,注意此时身上的筋骨必须已经完全舒展开了,把这股赖劲练成自然,练出速度,到这步支顶力和撑抱力可说已有小成,随随便便放在人身上就是一个整体,你要用拳打,一拳就可以把人放翻,一个趟步就可以把人趟起来,因为对方要用局部受你的整体力。拳的根本是“舌顶上鄂,提肛,气降丹田”,没有这个,练拳等于瞎跑趟,较上丹田有立竿见影之效,动手能增两百斤力气,不较丹田,比武要寻思怎么动劲,而较上丹田,不知不觉就动上了劲。
五
人的先天之力有大有小,力气大的打力气小的是自然规律。但武术修炼的是力的质量。如果一拳可以打出周身的力量,那么这是整体力。力气越大的`人整体力肯定大。但是练到了周身一体,身体一颤即可伤人,这种力方可称为内劲,练到了这个层次,力气大和小已经无所谓了,因为这么高频的力打在谁身上都受不了,内劲表现并不光就体现在杀伤力上。内家拳练的是全面的功夫,空有一击必杀的能力,打不到人家身上也是白搭,所以练拳要练身步法,不但要练快,也要练准,进步和落步都要又快又准,才能夺对方的机势,高手相争,胜负立判,靠的就是身步法的极其灵巧和一触即发的劲力。
形意拳发劲称之谓抖绝劲,务要全身放松,身体高度的协调统一,全身的劲力集中一处的整撼力,也称暴发力,参考观察骡马干完活打滚后混身一抖的劲力。形意发力时,肌肉是由松到紧的,好似全身的散劲顷刻间聚于一点,这一点可以是拳,也可以是全身的任何部位。开始时劲是聚不起来的,随着练习的过程,劲会逐渐好起来,松为了速度,紧为了整劲。先松后紧,运动过程中松,发力瞬间是紧,随之而松。一张一弛。
将丹田的鼓荡之力,腰胯的抖擞之力,和肩背的翻浪之力合而为一,形成冷、弹、脆、快的抖炸之力,沿自身骨架劲路渗入对方体内。动作幅度很小,外形上只是机灵一颤。将这种零距离发劲做到随心所欲,才能谈到在实战中自由运用粘、连、绵、随、牵、捺、逼、吸等内家劲诀。在吸气、呼气、闭气三种状态下皆可发劲,所发之劲才是五
★ 演讲稿家
★ 家演讲稿
★ 五步拳教案
★ 少年拳教案
★ 五步拳教学教案
★ 学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