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故乡的作文:故乡,为我悬起一盏灯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Wryyyyyy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述故乡的作文:故乡,为我悬起一盏灯(共含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ryyyyy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描述故乡的作文:故乡,为我悬起一盏灯

篇1:描述故乡的作文:故乡,为我悬起一盏灯

故乡,为我悬起一盏灯

昆山市第二中学初二(12)班 黎潘然

我爸妈是湖北人,可妈妈说,我却是“苏怀”“苏生”“苏长”地地道道的昆山市千灯镇人。或许因为妈妈经常给我描绘的画面,又或许是从蹒跚学步我就和小同伴嬉戏于故乡的每一寸古土。从记事开始,昆山千灯的一草一木,一桥一河,一塔一佛,一寺一僧都深深融入我的血液。

幼儿时,妈妈总是护着我蹒跚于那似乎没有尽头的石板老街,那犹如乱石铺路却饱经风霜的石板街,在我小小的脚丫下更加凸显出岁月在它身上刻下的斑斑痕迹。也许对游客而言,石板古街是千灯的象征。而我,只觉得这段石板古街是儿时的回忆,不变的乡愁。

自我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就让我们凝神谛听古风古韵的校歌“小桥碧水过轻舟”。午后,总能听到从顶楼那看起来年岁有些悠久的教室中传出令人心安神定的昆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曲调,在游客攒动的千灯古镇随处可闻。余音环绕,袅袅不绝。圆滑细腻、吴侬软语的唱腔让人沉醉其中,以为误入仙境。

每年清明,我们师生的身影带着崇拜的心步入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屋舍不算阔大,花园不算精巧,陈设更谈不上豪华,可却是最让我们顶礼膜拜的地方。那个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胸怀的顾炎武先生,让我对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院落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延福禅寺,钟声悠扬,香火缭绕,香客众多。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秦峰塔让我小小的颈脖仰起好高才能看到塔顶。南海观音塑像,和蔼可亲,手执净瓶赐福人间。竟让我躁动的童心有了片刻的安定,或许这也是妈妈喜欢带我来拜佛的缘故吧!

青瓦白墙的小屋依傍着小桥流水成了千灯古镇最经典的建筑格局,家家户户门前挂着两只红灯笼,一串串柔和的灯光映照在石板下夜晚有些黑暗的河水中。弯弯的拱形小桥、微微上翘的屋檐、红红的灯光以及在夜色的映衬中更显肃穆的宝塔,我终于懂得了小时候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叫“千灯镇”的原因,千万盏灯,盏盏夺目,盏盏闪烁。

我再一次在故乡的清流秀水旁徘徊,我再一次在千灯的老街古宅里回忆,仿佛多年后自己也成了千万盏明灯中的一盏,闪耀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指导老师:颜立芳

公众号:玉峰文苑

篇2:故乡晨起作文

故乡晨起作文

月是故乡明,心系故乡情,养育恩情重,三生报答轻——提记

天微微亮,天色泛着黄,清晨的家乡,淡雅的青山,翠竹,苍松挺直着腰杆,青竹俊逸的身影在风中微微的颤抖着,微风中传送着泥土,蚯蚓的淡淡的腥气。。炊烟在低矮,错落的房舍上绽放,青烟随风直上在苍茫的上空绕了个圈儿,渐渐地消失在远方,最后融合在一片云雾中!三面青山环绕着美丽的村落,两山间的小溪流淌着鲜活的液体!小溪弯弯曲曲清缓地流经青山,水绕着山,山绕着水,山山水水分不清那是头尾!看那守护着山泉的青山高峻巍峨相互对峙着,恪守保卫乡人和万物的使命!山坡上有名的,无名的奇花异草,这来自人间的仙子在不同时节更换着大山的外衣,装扮着美丽的母亲,母亲则用厚爱的心养育着它们,从此使得他们根叶紧紧相连,永世不分,流动的花香慰藉着母亲,尽其所能回报着母亲,用欣欣向荣地生命力触动着母亲的心灵!进入盛夏时节,点缀一新的大山,望眼看去,大片大片满是的,翠绿,葱郁的枝叶。仔细一看,美丽鲜嫩的野花,红的,黄的,白色的散布在丛中,星星点点,低矮却不平凡,不显眼却开得愈发灿烂喜人!沉醉这静谧的美境中禁不住使我有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每每重回故里,总有着不同的欣喜,心也随之激荡起来。

走进大山的怀抱,光着脚丫。泡着沁人心脾的溪水,闭上眼睛听着欢快的鸟声,闻着空气中传来的多种的声响,慢慢地,轻轻地,呼吸着清新,淡薄的气息!先前如果心情纵使再低落,再失意人至此境瞬间得以涣然冰释。时空犹如停止一般,感觉整个世界都围绕着你转,柔情的流水从我脚下流淌,一阵清凉激活全身的细胞,忍不住捧起清洌的溪水,慢慢放在嘴里吮吸,甘甜的溪水流进心里,有着说不出的'舒畅!清晨的微风徐徐吹来,小溪两旁的水草轻轻转换着姿势,一切平静,空中跳动欢快的音符!村落上空笼罩着祥云,此刻没有诗,没有酒,有的是人情,和谐,包容和理解,山里人时而走过耳边响彻也随即响起淳朴的山歌,而那过往的马蹄声,有着丝竹所不及在空谷里来回传响。妙不可言。

放眼远处田地里传来庄稼人的耕作的吆喝声,忙碌的身影隐约在不停的晃动,盛夏过后,快要进入立秋时节,人们变得愈加忙碌起来了,天色很早,家里都早已有了响声,闲适的家禽在庭院里游走,渐渐地太阳从高山中探出了头,耀眼的光辉,静静地晒在河面上,熠熠闪光,此时河流里鱼儿也奈不住沉默,在河面欢腾,跳跃,或许它们为了迎接着今天到来的第一道晨光吧,河底白色的鹅卵石在柔和的光线照射下显得如此的透亮!劳作回来的人们,此时蹲坐在门槛上,嚼着米香,聊着家常,话着美丽的家乡,天幕下行云流水依旧静静地徜徉漂流着向着远方,飞鸟宝宝在窝里一遍遍轻声呼唤,也许它们在畅想,展望飞翔,终有一日穿越山地与海洋!早日展翔的飞鸟啊,请你捎给那些在外漂泊的游子讯息,告诉他们家乡正向着美好启航,富强正一天天在望!听着鸟声我仿佛看到异乡的天空,留有家乡的飞鸟的身影,正传响着熟悉的乡音,乡音中话着美丽故乡!

篇3:为故乡喝彩作文

为故乡喝彩作文

我的故乡,地处豫东平原与山东接邻,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我们这里的一代又一代淳朴善良的人们。

家乡坐落在黄河边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上,站在村口的土墙上,就可以,看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眼前缓缓的流过,看,河边芦苇丛中不时飞起的鱼鹰,用它那尖长的大嘴巴,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扎进浅滩中,刚刚还在调皮的吐着水泡泡的小泥鳅,就轻易的成了鱼鹰的腹中美食了。

在这个美丽的沙滩上,你可以自由的'呼吸那种带着黄河边上,特有的混合着泥土清香的空气,让你的精神为之一振,把所有城市中的喧闹、嘈杂、和昏黄的天空一扫而光。你可以在河边浅水处垂钓,只要你有耐心,总会有不小的收获。

暑假里的一个傍晚,爸爸就带我和弟弟去浅水边钓鱼,虽然没有钓到什么大鱼,但黄河鲤鱼的美名我想大家都有所耳闻吧。爸爸只是用一些宽大的芦苇叶,把剖腹去鳞、鳃的生鱼包起来,又在黄河摊上生一堆火,把鱼放进去,烧几分钟再用木棍穿起来,哇!喷香喷香的烤鱼就做好了,虽然没有放任何调料,但那种鲜香的烧鱼味,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啊!美丽朴实的故乡,你是如此的令我着迷、令我向往,虽然你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富足,但是你的宁静和朴实无华;和那淳朴的乡土气息,不得不令我为你喝彩。

篇4:从此我为故乡客诗歌

母亲活着的时候

母亲在哪里

哪里就是我的家

父亲活着的时候

父亲在哪里

哪里就有我的牵挂

如今,父母都走了

一座新添的坟茔

堆积了我所有的哀愁

两行无助的泪痕

冲走了我所有的喜乐

父母大人啊

我这没爹没娘的游子

篇5:从此我为故乡客诗歌

父亲是一脉太行

锻造了我忠诚担当的品格

将身躯深埋进中原的大地

让庄稼感谢他奉献的恩泽

小麦、大豆、棉花和玉米

陪伴着父亲和母亲的身影

沐浴夜空守护他们的星河

父亲啊

我这没爹没娘的游子

篇6:从此我为故乡客诗歌

揣上父母坟茔上的一把泥土

贴着我那痛彻心扉的衣襟

传承皇天后土朴诚的基因

把黄河太行的磅礴和巍峨

融进那湘江和洞庭的浪波

从此,我有了两个故乡

一个是奋斗着的江南

一个是思念着的北国

父母大人啊,安息吧

您不孝的儿郎走了

篇7:故乡为话题的作文

故乡为话题的作文

圣诞树上披着的银装褪去了,换上了一套带有中国韵味的红衣裳,一看便知,年来了。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大家便为了年的到来筹划计划起来,各家各户都忙着去采购年货、大扫除、买对联。一进商场,只见各种灯笼、对联浮现眼前,商品也都在进行打折促销,琳琅满目的,令人应接不暇。

到了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中最忙碌的一天。父母早早的起床,去市场买新鲜的海鲜,一回到家中,就忙碌了起来。父母忙把各种菜都准备好,以前的我十分期待着过年,但随着城市年味的越来越淡,不知怎的,现在我倒没有了那份期待了。近黄昏时分,家家户户的灯都亮了起来,丝丝美食的香气也随风阵阵飘来,香味真是诱人心脾,然而这香味中有着浓浓的团圆气息。吃完了年夜饭,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一家人沉浸在无尽的喜悦、笑声中。

到了大年初一、初二,马路上是来来往往的车辆,透过车窗,隐约看到一家家人欢乐的笑脸。在如今这个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里,亲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难了,而过年正是天涯海角的游子与亲人团聚的大好时机,虽然我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情,但过年时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却也其乐无穷。

在大年初四的时候,大街可不如初一初二,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街上显得很冷清,一眼望去,邻街店面的对联以及少数开着的餐厅,像是这座城市过年中的点缀,为这有些静寂的场景增添一份微不足道的喜气。

听长辈们说,他们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以前的经济条件不如现在,没有现在那么多东西,每到新年就特别开心自己有一件新衣裳,还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到平日里享不到的食物。最重要的是,到了除夕夜晚,要“守岁”,每到这个时候就精神特别好地和兄弟姐妹一起做游戏聊天到凌晨,则大人们要烧纸钱给已故的祖先们,到十二点一过,鞭炮声便陆续响起,总是当窗外的烟火爆竹声逐渐零星,灯火,渐次暗淡、熄灭,他们才安静下来睡觉。

而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每天几乎都和过年一样,唯一的差别也就是与亲人团聚的那一份快乐吧!可并不是人人都能回家过年,有些外出的游子是否有考虑家中亲人的思念呢?

不知不觉,花开花落又一年,最初的那份期待还可以回来吗?愿这灿烂的.烟火可以映亮今夜的梦,梦中无数彩蝶飞舞团聚于绚丽的空中……

需要注意的是文题为“故乡的年”,所以要写出自己的家乡过年时与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自己眼中故乡的年又是怎样的特别,让读者自己感受感情的流露,那么文章才会留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整篇文章也能够更符合文题,吸引读者

篇8:为故乡点赞作文

为故乡点赞作文

点赞不是微信的`“专利”,我要为故乡点个赞。

——题记

赞的是故乡的景。

驱车乡间,经百亩稻田。田中百鸟齐鸣,呼朋引伴。或见白鹭睍睆,蹀躞不止,有时颉颓于空,如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兰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没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之愁肠百转,没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潇洒壮丽,只是雨打在青石小径上,如觱篥一曲。径旁千株翠竹,万节修篁。本为赏画人,却为画中人。旁有柿树一株,葳蕤丰茂,树杆合抱,叶遮苍穹,亘古少见。每至柿熟之日,我常持杆打柿灯,非劈裂,则摔碎,总是无福消受。但不为食柿乐,而为打柿趣。每至饭后,不敢午睡,恐醒后惘然:是秋如一梦,还是梦如一秋!

赞的是故乡的人。

物性决定人性,物境塑造心境。人之灵源于山水之灵,人之德师于草木之德。故乡之景亦美,故乡之人亦善。一日午后,我独享史书,忽有群鸟袭来。将言而未语,待止而欲行。终向我扑来,我大惊失色,措不及防,退后数步,发现群鸟聚集于我身后之桌,趯趯蜂拥。上前观察,见黄豆丰满,花生红润,才知为窃食之鸟。别处鸟雀稀少,此处却不请自来。又一次,我步行院中,见门前一花猫,旁若无人,趣戏昆虫。我本要射之以弹弓,见其旁若无人,亦失了兴致。所以然者何?人心异也。乡里之人谨慎驱打鸟兽,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他们用行动为鸟雀壮了胆,与花猫结了情,与大自然友好相处,融为一体。

院旁有块闲地,上种茄子、丝瓜、土豆等菜蔬。每至烧菜之时,至田间随意挑选摘取。隔壁人家亦有闲地一块,上植数棵橘树,我常同鸟雀一起,窃食橘子。

新翻的泥土味道,田间菜蔬的味道,柿灯成熟的味道,它们其实只有一种味道,故乡的味道。故乡有美景良民,我要为它点个赞!

篇9:以故乡为题作文

沉沉新秋夜,凉月满荆扉。露泫凝余彩,川明澄素晖。中林竹树映,疏星河汉稀。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日归。我对故乡的怀念,仅凭这寥寥的几句诗句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光阴似箭,“嗖“的一声把我从温馨美满的故乡中带走,来不及回头,来不及挥手。我是多么想念我的故乡啊!我痛恨时间:是它无情的流逝;是它放肆的破坏;更是它凶残地将我和故乡分离。

可是,我真爱我的故乡。这个爱是无以言表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沉的爱。就想我爱我的母亲一样,怎样爱?我说不出。当我想着如何讨母亲开心时,我独自微笑;当我为母亲的劳累与憔悴而担心时,我默默流泪。我对故乡的爱大概也是如此吧。

我真的爱我的故乡,我的故乡的环境是城镇所不能及的。它青林翠竹,四时具备,美不甚哉!在故乡的我才是真真正正的、土生土长的我。每当午饭吃饱,我总会搬一张小凳子,坐在房屋后的那一片竹林中乘凉。碧绿的翠竹叶在微风中摇摆,发出阵阵“沙沙“声,它悦耳,它美妙,我总会不禁闭上双眼,细细聆听着故乡恩赐给我的最美好的音乐。过午三时,我们一家五口总会结伴的去离屋不远的小溪旁散步。小溪潺潺的流着,那水啊简直可以用清澈见底来形容,就连溪底下那细沙都历历在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鱼儿在溪水中自由自在,往来翕忽。溪水两岸更是美妙,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你说美不美!

我真的爱我的故乡,它充满着温馨与淳朴,到处弥漫着和谐的气息。每逢过节,家家户户都互相窜门,互相祝福着,别提有多欢快了,这才像是过节嘛,哪像城镇,过节连一生问候都没有,简直无趣。过节,摆上一桌菜,虽然不像城镇中一样吃着大鱼大肉,但大家吃得开心,吃得满足,这就够了。如果有个选择的话,我宁愿在故乡吃吃自己栽的大白菜,也不愿在城镇吃那到处是添加剂的大鱼大肉。

我太爱我的故乡了,那你虽然没有电脑游戏,没有电视节目,但是有着动人的鸟叫声,悦耳而动人。每天早晨起床,听到的不是嘈杂的车鸣声,而是这轻快的鸟儿的歌声,你说快不快乐?在杂乱的心情在这样的情景下也该好转了吧?不仅如此,傍晚的蝉鸣也何尝不值得一提?一把咯吱作响的木椅摆在庭前,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给小孩儿们讲故事,伴着这蝉音,真是美好啊!

我爱的故乡啊,我最最亲爱的故乡呀,我问问你,我们还有机会再见面吗?我真的真的还想再见到你,哪怕就只有一眼啊!

哎!不再说了吧。真想念故乡呀!

篇10:以故乡为话题作文

不曾惊艳于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高原雪山;不曾羡慕于戈壁铜铃、黄沙漫天的辽阔大漠;也不曾留恋于温润缱绻、花落满庭的江南水乡,只因,我已拥有明丽柔情的故乡,如此,便足矣。

自我记事起,母亲就经常带我去城边看火车。那里有一大片田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初秋的天空澄澈,碧蓝如洗,柔柔白云,卷舒自如。我们几个孩童仿若游鱼般灵活穿梭在金黄的麦浪中,逗弄着麦穗上扇动薄翅的小虫,追逐着盘旋在空中唱着丰收歌谣的鸟儿,沐着和煦的日光,浴着桂香的清风,欢快自在地奔跑。麦田的尽头有一棵高大挺拔的老树,玩累的我们便会躺在树下唱着童谣。老树枝叶葳蕤,葱茏俊秀,树冠相叠,横柯上蔽,洒下浓绿的阴凉。远处传来火车鸣笛和车轮转动的轰鸣声,随即一节节绿皮车厢如浮光掠影般从我眼前闪现又消失。远处麦浪翻滚,茎秆摩擦交织成的主旋律,小虫在耳边清脆的伴奏,稚嫩欢快的童声,落花落叶如蝶般翩跹的和声,竟和谐地构成一支美妙的协奏曲,不知不觉,催我入梦乡。

这是我对故乡最初的记忆,它深深扎根在我的脑海里,不曾离去,亦不会老去。我想,这一生中再不会有比那更欢快无忧的时光,也不会再有比那更悦耳动听的声音了。那是我与故乡最初的羁绊,是我的灵魂与故乡的深深融合,也是我第一次把自己最纯澈的爱交给了故乡。

故乡是一个历史名城,有多处三国时期的古迹遗址。踏上幽静古朴的金牛古驿道,来到白马关北关楼的挂镜台。故乡才子李调元曾以诗句“江锁双龙合,关雄五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来形容此关。我最迷恋的,便是坐落在白马雄关之巅、掩映在森森翠柏之中的庞统祠。高高的青石阶梯写满了历史的沧桑,满目皆是挺拔的古柏,七里香的芬芳扑鼻而来,耳畔闻听着雀鸟吟唱,偶有山民的牛羊从身边悠闲踱过,仿佛时空交错。

墓碑上“汉靖侯庞士元之墓”几个深红的大字厚重古朴,透着历史的沉淀与沧桑。我仿佛看见流矢破甲的刹那,沿他眼角鬓发,鲜血如红蕊落他眉骨,他轻笑却又颓然跌落下马,冰冷的铠甲和白雪相拥坠下。也许他想起年少时的那个山间蝉鸣的长夏,他与好友说古道今,也许那时他的理想仅是布衣长枪,直到白髯苍甲,都可与三五知己一道,半生斗酒纵马。未料壮志未酬身先死,英雄虽泪满襟,可为助君大业而死,无憾无怨。这是我眼中庞统祠墓最美之处,也是我对这里最特别的情怀,亦是对故乡的情怀。这里祭奠了英雄牺牲的壮烈和豪迈的气概,容纳了历史的洪流,承载了时间的巨浪。先人遗迹,让我对故乡怀揣着无限的崇敬和景仰。

也许在别人眼中,故乡并无出色之处,平淡无奇。可在我眼中,故乡却是最美的。我喜欢这里曲径通幽、花木深深的古寺;我喜欢这里碧波粼粼、流水潺潺的双江;我喜欢这里洁白如雪、楚楚动人的梨花……我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沙。

故乡的气息仿佛融入我的骨血,每当我离开故乡,我都会在风中朝故乡的方向望去,虽千山万水也阻隔不了我对她的思念。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但愿每一个思念故乡的游子,都不忘这温柔的力量。

也许我会在未来茫然失措中想起故乡的一片云彩,也会在暮入黄昏后想回到故乡落叶归根。我就像是故乡手中牵着的一根风筝线,不管走多远,都不会流浪异乡,飘泊天涯。

我不在乎别人眼中海枯石烂的幸福,我只愿守护故乡那一砖一瓦的房屋。这有我的欢笑,我的苦泪;我的童年,我的青春,以及心底那最隐秘的梦想。对故乡的深情,绽开成了我心中永恒的、最柔软的花朵。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未曾说出的爱恋,未曾道出的感谢,我想故乡她懂,便足够了。

心之所向,唯有故乡。

篇11:故乡为话题的作文

故 乡

趟过岁月的河,踩过时间的点,在那片沉厚的土地上,圈起了一个生命的环。从此,这环便是一生的牵挂。深夜,凹凸不平的巷路映着几分月光,与零落的灯影相互缠结着,散落着隐约的清幽。夜的声音渐渐远了…… 我直起身来,屈指数着,这是我第几次在梦里回到故乡?

故乡,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它不像北京那样老成,凝练,历史悠久,它也不像上海一样繁华,摩登,经济速展。它只属一座小小的院落,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土地上,百年,千年,就这么默默的养育着这片地上的人们。

踏上这片土地,你会闻到沁人心脾的清香,早晨的雾环绕在山间的茶树上,撩起了茶花的幽香,挑向阳光,随着露珠的湿度,洒向了这片土地,那采茶的姑娘,打着头巾,背着背篓,仙女似的穿梭在这云雾茶香的世界。

炙热的阳光洒下,温暖的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群光着脚丫只穿裤衩的小孩奔玩于阳光下,黝黑发亮的皮肤,像是从地里钻出来的泥鳅。一张白纸做的风车,用竹竿一顶,顺着风一转,这便是一天的快乐。挣青了脸的车夫,用尽全力的拉着身后的手推车。那满车金黄的玉米,让他高兴的“嘿嘿”直笑,脸上的沟壑条条凸起,露出了一口泛黄的烟熏牙。一位缠脚老人拄着拐杖,慢慢的踱着步子。看到街上掉了一包玉米,慢慢弯下腰,捡起,前看看,后看看,最后放进了兜里,乐得眯起了眼睛。

下地的人们回来了,卷着裤脚,扛着锄头进了家门,一会儿烟囱上冒出了阵阵浓烟,随后便是香味扑鼻,几家人围坐一起,在夕阳下美食诱人。人们吃着,说着,笑着……踏上这片土地,你感受到的是安逸闲舒的生活。

一碗青菜煮豆腐,一碟干炒的花生米,一碗略咸的火腿肉……或许这些比不上山珍海味,但是踏上这片土地,你感受到的是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热情。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正因为如此,故乡如母亲般的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我也是故乡的孩子,她遗传在我身上的点点滴滴浸透着我的灵魂。

有时,当心情沉闷时,会突然想回到故乡的小路走走,看看那的茶花是否已经含苞待放,或是已有几朵娇羞而绽。于是馨香凝定在了空气中,驱散了沉闷,阳光正好。

艾青说:“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故乡啊!我常常泪眼与你在梦中相遇,只因我对你爱得深沉。

篇12:我的故乡作文

我和故乡之间始终有一根看不见的皮筋拴着,身躯天天晃荡在高楼大厦的城市里,灵魂却时时驻守在故乡的村庄里,离故乡的脚步越远时间越长,它回撤的劲道就越大。 ---题记

盛夏,又一次回到留下我人生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以前都是来去匆匆,这一次我决心留下来,一如儿时,把我的村庄一步一步从东走到西、从南走到北、从白走到黑。

(一)

上午九点多,远远地就看见村口了,怎么听不见狗叫,故意加重了脚步,还是听不到。哦,原来狗都到城市里安家了,成了城里人的宠物了。

走进村庄的南头,就想起儿时村北头黑娃家的一头小牛犊撒着欢箭一般地向南边奔来,正在树荫下的草丛里啄食的无忧无虑的一群鸡被小牛犊的疯狂惊得手足无措,急的扑棱扑棱打着翅膀、叽叽嘎嘎的向敞开着的自家院门飞去,几只大公鸡竟然飞上了院墙,气得“喔——喔——”地长鸣。拴在院外树上的奶山养也惊的绕着小树转圈,不忘“咩咩”拉长声进行抗议。卧在门前凉圈里耕了一早上麦茬地的牛,懒散地抬起眼皮看一眼,继续扑闪着双耳低头反刍,不停地甩起长长的尾巴,驱赶着落在身上的蚊蝇。二婶家的小黑狗冲着小牛犊“汪——汪——”地叫了两声,可能看小牛犊不理睬吧,随后箭一般冲出去追赶小牛犊了。母牛看见小牛跑远了,急的“哞哞”地叫起来,小牛犊听见母亲的呼唤,一个急停,转身向回跑去,吓着了正在追赶它的小黑狗,立刻躲在柴垛旁,凝惑的看着远去的小牛犊。小胖家下了蛋的母鸡“咯咯哒——咯咯哒”使劲的炫耀着。

今天,我故意放慢脚步,由南向北从一家家地门前走过,一排一排的房舍几乎家家大门紧闭挂着锁,有些锁已经生锈了。小胖家的老屋屋顶西侧陷落成了空洞,一堵倾斜的土墙用两根木棍支撑着,一堵土墙上半部分早已坍塌了,院子里长满了密集的野蒿杂草,村里人十多年没见过他家人回来了。门前肆无忌惮生长着的野草代替了柴堆、粪堆,惊扰了的一只松鼠从门前的杂草丛里串出,惊起的几只鸟叫着飞向了另一棵树枝上。

(二)

正午走到村东的小河边,河床及河的两边全被杂乱无章的野草密密麻麻的遮挡住了,看不见路了,一片蛙声证明着小河仍在四季流淌。几棵大树还在,树冠伸展成了一把大伞,遮挡住了直泻而下的阳光,树叶的缝隙中洒下的阳光刺得我眼睛恍惚起来了,这儿曾是村里妇女的洗衣池,孩子的戏水乐园,也是村里人走着去镇上购买日用品的必经小道。

喂完猪,灶房收拾妥当,把男人、孩子的脏衣裳、脏鞋放进脸盆里,拿起窗台上的洗衣粉,来到小河边,一人占有一块河两边平滑的洗衣石,脱了鞋光脚伸进水里,用劲搓洗起来。大嫂和三婶面对面拉着家常,互相说着从地里头回来急急忙忙自家做的啥早饭,大毛的母亲边洗男人穿的衬衣边骂,穿在身上要了几次死活都扒不下来,白衬衣穿成黑衬衣了,像猪一样,老娘能洗干净吗?三奶奶不知接话说了句什么,哄堂大笑声震得水里的小鱼急得乱串。

孩子们拿着罐头瓶在下游正聚精会神的捉小鱼、捉蝌蚪,不知谁家的小孩偷偷的跑到上游去了,踩踏的泥水顺流而下,在女人大嗓门的呵斥声中,赶紧上了岸。

双手背在身后的三大爷过河要去镇上,二嫂猛然想起家里没火柴了,早上生火还是去孩子奶奶家拿的火柴,就让三大爷捎个脚。掏钱时才记起换洗衣服时忘了把钱装兜里了。三大爷啊,回来我再给你钱,三大爷的回应声从对面的小坡上飘了过来。

我呆呆的注视着被草覆盖了的小河,陷在泥沼里的洗衣石,小心翼翼地拨开河床的青草,河水依然清澈见底,被野草绊住了脚步,走得很轻很轻,仿佛怕打破了村庄死一般的静。河水啊,你什么时候悄无声息的带走了曾经一代又一代聚集着说笑声、洗衣声、嬉闹声合成的村庄交响乐呢?

(三)

黄昏时,我走出老屋,来到村北的大路上,这条路的两边向北延伸全是村里的庄家地,这条土路曾是村里最繁忙的交通要道。

吃饱了青草的羊群,拉着木梨的黄牛,串铃声和赶牛羊声响彻一路,望见家的牛羊总会欢快的叫上几声。后面跟着一溜担着两大捆苜蓿的男人们,一闪一闪的扁担声淹没在牛羊的叫声里。我推着独轮车跟在羊群后,苜蓿压的独轮车 “吱呀吱呀”地响。

对门的二爸扯着嗓子喊着二娘赶紧给牛铡草,前院三婶家的三丫“唠唠唠”地叫着喂猪,后院的大嫂“咕咕咕”地叫着自家的鸡上架。大胖又疯玩的回家迟了,可能没有牵着牛去河边饮水,被他那五大三粗的父亲在院子里打的鬼哭狼叫,听到哭声的其它孩子顺从地干起了家务活。

等牛栓槽、羊进圈、狗钻窝、鸡上架,男人女人们才从灶房的蒸笼里拿起一个馒头,从案板下剥根葱,边吃边向村里的石碾子走去,这儿是劳作了一天的乡亲们休息拉家长的聚会地。月光皎洁明亮,三奶奶抱着不满周岁的小孙子也来凑热闹了,抽着旱的三大爷烟胳膊下夹着炕席紧跟身后。把席子铺在光洁的地上,刚还东家长西家短窃窃私语的几位妇女见状围坐在炕席周边,逗着席子上乱爬的孩子,孩子清脆的笑声化去了大人们一天的疲劳。

大毛的爸妈不知又为了啥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起来了,全村都听得到两口子的大嗓门声。三大爷边向身边的小石头上磕烟锅灰边嘟囔了一句,那两口子又闷得慌了,非得吵一架才心里觉着舒服,女人们接过话茬又议论开了。几个后生为了一则从广播上听到的新闻正在争论不休,几个上了年纪的男人偶尔插一句。

夜深了,三叔抽完一根用孩子作业本卷的烟,说明天还要耕一大晌麦茬地呢,得回了。像命令似的,一下子就断了话题,起身回各家。在“吱呀”的关门声中,村庄安静的沉睡了。

同样的黄昏时分,村里的几户老人家不再张家长李家短地闲聊了,早早的关了院门,不知是在家看电视还是睡了,亦是靠在炕头,在黑暗中睁着眼,回想着从前子女缠绕的日子?整个村庄静悄悄的,静得太可怕,静得让我窒息。

(四)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儿时如果在这个时间才醒来,耽搁了农活,小孩不是被大人揍一顿就是大骂一顿,大人还会在满村人的心中印上懒汉的骂名,村里小孩都会早起的。

在老屋的土炕上,这时才醒来,虽然没人监督,心里总觉着有点不安。不得已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是村里没有叫醒人的“闹铃”了。

那时的黎明时分,只要村里一只公鸡带头啼鸣,就会带动整个村里的公鸡此起彼伏的打鸣声。女人们最先穿衣下炕去灶房,风箱声从村南头一直响到村北头。接着是男人们打开自家大门声、去牛圈添草声、从房檐下取下牛犋声。天亮了,还不见孩子起来,灶房里的女人就会大声喊着孩子的小名,声音大的连村里其它不上学的小孩都被吵醒了。等会如果还不见小崽子们起来,就会走到窗跟前大骂起来,卧在孩子身边的小猫吓得都跳下了炕,再瞌睡的孩子也会一骨碌爬起来。村巷里,已经有早起的孩子站在门道里喊着大胖、三丫一起上学了。

今早出了老屋,左右前后一看,没见到一个人,迟起的愧疚感这时稍稍的稀释了一些。

漫无目的的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村小学。村里的小学早就撤并了,不可能是听到孩子郎朗的读书声引到这儿了,只是本能的走到这里了。红砖青瓦的几座教室还在,从锈迹斑斑的铁门缝望进去,校园里长满了齐人高的野草,教室破败不堪,窗户上的玻璃无一幸存,操场上木头篮球杆只挺立着一个,篮环不见了踪影。

听母亲说,本来还有几个年轻人想在村里发展,照顾父母,但在撤校并校一刀切下,孩子的上学却成了主要问题,小小年纪就要去镇上住校上学,还不如父母去城市里打工,孩子带在身边上学,权衡一下,只能留下老人了。村里没了学校,一如家里没了孩子,这就是我的村庄一个小孩都见不到的原因了,这也是村里只能听到送老人去世时的唢呐声,而听不到小孩降生的啼哭声了。

从没想过我的村庄会变的悄无声息的,在我还没来得及再认认真真听一次村庄的“全音”时,村庄就在一只无形的大手弹奏下,“声音链”的弦被扯断了。当我回来时,只能站在这万籁俱寂的村庄回忆以前的喧闹了。

篇13:我的故乡作文

我故乡的春天可美了,有草有花有大树……草儿,在温暖的风吹拂下,伸了个懒腰,直起了身子。在一阵阵小雨的照顾下,吸足了养分,换上了绿色的衬衫,在晶莹剔透的露珠映衬下,显得非常可爱。

春,正是百花齐放的时节。在郊外、在公园、在花园,全都被春召唤出来了。给我们的母亲地球打扮的美丽无比!

娇气的“柳姑娘”,在春风的吹拂下,摆动着长发似的修长而柔软的枝条,枝条上那黄绿的像眉毛似的狭长叶子,使柳树姑娘更加婀娜多姿,百般迷人!

调皮的白杨,被春风一洗,当起了老头子,他那树枝上挂着“松毛虫”似的胡须!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动心了吧?那就赶快来吧!

【精选我的故乡作文八篇】

秋声起处是故乡散文

我与故乡作文

《我的故乡》作文

我的故乡作文

故乡为题的征文

故乡谚语

《故乡》诗歌

故乡教案

故乡说课稿

故乡读后感

描述故乡的作文:故乡,为我悬起一盏灯(精选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描述故乡的作文:故乡,为我悬起一盏灯,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