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察记录五年级作文(共含2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一滴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今天下午,我在幼儿园带领小朋友们学习了拼音ao ou iu。我讲解、示范了ao ou iu的书写笔顺和格式,又强调了一便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后,让孩子们练习。几分钟后,观察孩子们的坐姿,发现几个小朋友的坐姿很不好,尤其是曲子奇、曾令川,把椅子拉的离桌子远远的,撅着小屁股,身子斜斜地趴在桌子上,头部与桌面几乎进行零距离的接触。除了几名经常用握笔器的孩子握笔的姿势较正确外,妞妞、向淋等小朋友由于握笔的手指与笔尖的距离太近了,以至于书写时要把头侧向一边才能看清格子来书写;还有几名孩子大姆指、食指的握笔部位欠正确,以至影响手部的自如活动。在20分钟内写完的有12名幼儿,4名孩子的书写速度过慢,要30―40分钟才完成书写。
观察分析及措施:
孩子的书写姿势是否正确,对孩子身体的发育,对眼睛的保护都有影响;另外,书写姿势是否正确,影响着书写的速度,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习惯尤为重要。
我和老师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讲解,让孩子了解不良坐姿、握笔姿势对身体的影响。
2、幼儿在书写时候,注意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坐姿和握笔姿势。
3、对不爱用或忘记用握笔器的孩子,我们经常提醒,与家长沟通,共同重视正确书写姿势的培养
经过二周的纠正与观察,班上孩子的书写姿势有一定的改善,还需要家园双方的共同配合,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幼儿园观察记录
幼儿园观察记录时间:-07-19 地点:擎天树班 记录:艾瑞
一、晨间情况:
倾盆的大雨,给我们宝贝晨间的入园带来了很多不便,但是宝贝们还是按时来到了幼儿园进行一天的工作,特别是今天的几位小礼仪生,更是早早的来到了幼儿园进行自己的工作,勤劳的小蜜蜂们,对你们的行为提出表扬哦。
二、整体情况:
早餐过后,我们开始了今天的口风琴工作,宝贝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将我们本学期所学习的所有曲谱都进行了一遍复习,首先,老师带着宝贝们先唱谱子,把曲谱都先熟悉一遍,接着就让宝贝们一个个的进行复习演奏,宝贝们表现的都还不错,大部分曲子都还记得,只有个别的曲子忘了,比如说《摇啊摇》、《划船歌》、《闪烁的小星》还有《小猫圆舞曲》,宝贝演奏的都很完整也很流畅。只有《小宝宝要睡觉》和《小蜜蜂》这两首乐曲不太熟练,希望宝贝们回家多加练习哦。
本周的才艺展示是手工,由于小主持人万依杭小朋友今天请假,所以由艾瑞来担任今天的主持人,艾瑞虽然没有准备主持词,但宝贝们很给艾瑞面子,欢呼声和掌声很响亮哦。第一个为我们带来漂亮手工的是高艺菲小朋友,宝贝带来了很多手工作品,有蝴蝶、东西南北小船和衣服,都很漂亮哦;接下来为我们带来精彩展示的是草旭阳小朋友,宝贝为我们带来了红心、飞机、大船和东西南北这几个漂亮的手工;孙瑜阳带来的是和妈妈一起用酒盒和彩纸做的圣诞树;王鹏帆为我们带来的是用矿泉水瓶和彩纸做的飞机,也很漂亮哦;李明泽为我们带来的是用彩纸和绳子做的一条小蛇,也很不错。
三、教师寄语:
1.临近期末,因下周时间的限制,以及节目排练的需要,下周的才艺展示不再进行。
2.幼小衔接本月25号将进行毕业旅行“郑州方特欢乐世界”一日游,有意愿带孩子一起参加的家长朋友请尽快报名哦,报名时请将自己以及孩子的姓名、身份证号以及所对应的钱用纸条包好带来幼儿园。【成人每位280元(门票190元,车费80元,保险10元);幼儿1.2米以下90元(车费80元,保险10元),1.2米以上另加130元门票费】观 察 记 录
时间:2013-07-18 地点:擎天树班 记录:晨燕
一、晨间情况:
好久都没有感受到过这么凉爽的天气了,走在路上呼吸着被雨水洗刷过的 泥土的.味道,好闻极了,清爽的天气里,小朋友们的精神状态也提高了不少呢。我们今天的小礼仪生,笑的多开心啊,其他小朋友们还没进园呢,宝贝们老远看到就开始打招呼了:“早上好!”银铃般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好听极了!
二、整体情况:
早餐结束后,我们没有进行户外活动,而是开始了期末汇演节目的排练,在排练节目时,宝贝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学习动作时也都非常认真,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宝贝们就基本学会了所有动作。编排队形时,宝贝们做的都很好,都能够很快速的找到自己的位置,非常棒哦。
我们本周才艺展示的内容是“手工” ,李奕梁小朋友是今天的主持人,宝贝声音响亮,主持词很棒哦。何钐杉小朋友展示的是跟妈妈一起做的一个小公主床,很漂亮;帖恒逸展示的是一只青蛙,也很不错哦;刘祖汀展示的是折纸《螳螂》;张语涵展示的是两个粘贴小手工,看来宝宝回家还真的是很用心了呢;魏善康小朋友展示的是东南西北也很不错哦。家长朋友也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三、教师寄语:
1.本周轮到我们擎天树班做值日,请周五的小礼仪生李明泽、王鹏帆、万依杭和崔琳峥这几个小朋友明天7:40准时入园。
2.本周才艺展示内容为“手工”,请周五进行才艺展示的小朋友做好准备,周五才艺展示的小主持人是万依杭小朋友,请家长为宝贝准备好主持词!
3.幼小衔接本月25号将进行毕业旅行“郑州方特欢乐世界”一日游,有意愿带孩子一起参加的家长朋友请尽快报名哦,报名时请将自己以及孩子的姓名、身份证号以及所对应的钱用纸条包好带来幼儿园。【成人每位280元(门票190元,车费80元,保险10元);幼儿1.2米以下90元(车费80元,保险10元),1.2米以上另加130元门票费】
4.请家长把成长记录夹中的每周的成长记录按顺序装订起来,本周五之前和成长记录夹一起带回幼儿园。
5.因为学期结课的需要,请家长朋友明天送孩子入园时将孩子大班(下)的整合课本带来幼儿园,谢谢!观 察 记 录
时间:2013-07-17 地点:擎天树班 记录:博宇
一、晨间情况:
今天的天气虽然还是有点闷热,但今天宝贝们入园的情况可是很不错哦。今天的六个小礼仪生早早的都来到了幼儿园,非常有礼貌的迎接小朋友们入园,在没有小朋友入园的空档期他们还在一起唱起了歌,歌声嘹亮的很哦!宝贝们现在对跳绳很感兴趣,尤其是对跳大绳,都想自己能够跳的次数最多,你追我赶的比赛呢!
二、整体情况:
美味的早餐后,我们趁着天气凉爽去了大厦玩耍。宝贝们在大厦里是不知疲倦的玩,你玩积木我玩蹦蹦床,还搭起了独木桥,非常有秩序的沿着独木桥走,很多小朋友都已经不害怕,反而更喜欢这个游戏了。有时候玩的满头大汗了,宝贝们就会躺在有凉风的地方休息,十分惬意哦。
回到教室后,我们开始了今天的语言活动,今天我们进行艺术口才内容的复习。艺术口才上的内容很多,但宝贝们复习时的情况还是很不错的,绕口令和小快板没有太大的问题,宝贝们的记忆力还是很棒的,对于这样富有表演性的知识掌握的都很棒。故事表演也是宝贝们的最爱,每一个故事表演都能让孩子们重温学习时的快乐。手指游戏和正音朗读都很短,而且内容都很有韵律,宝贝们在游戏中把知识巩固了。我们还进行了个人回答和分组比赛,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中,调动宝贝们学习的热情,更加牢固的掌握好所学知识。
我们周三的笠翁对韵已经把“十三 元”学习完了,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我们近一段时间也在不断的复习巩固,希望宝贝们在家也要坚持复习哦。
三、教师寄语:
1.本周轮到我们擎天树班做值日,请周四的小礼仪生张馨元、黄琼冉、王艺霏、李家行、赵方渤和帖恒逸这几个小朋友7:40准时入园。
2. 本周才艺展示内容为“手工”,请周四进行才艺展示的小朋友做好准备,周四才艺展示的小主持人是李奕梁小朋友,请家长为宝贝准备好主持词!
3.请家长把成长记录夹中的内容按顺序装订起来,周五之前和成长记录夹一起带回幼儿园。
4.因为学期结课的需要,请家长朋友明天送孩子入园时将孩子的整合课本带来幼儿园,谢谢!
观察幼儿:李思瑾
观察性别:女
观察时间:2013.12.5
观察地点:洗手间
观察教师:徐老师
观察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关注幼儿的一言一行,理解和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意见。
观察情况:
转眼间来到慧蒙3班已经一个月了,对于瑾瑾小朋友老师也慢慢的了解了,瑾瑾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小女孩 ,日常生活习惯保持的也很好,尤其瑾瑾有着语言能力表达很强的小嘴巴。
今天在洗手间,小朋友都排队洗手到老师这边整整齐齐的站队。这时,队里很乱很吵,老师正看到瑾瑾和萌萌像是在抢东西,老师急忙过去拉开瑾瑾和萌萌,便问:怎么回事?萌萌大声的说:“老师・・老师・・・瑾瑾抢我手里的糖呢。”老师一看萌萌手里真的有一块糖;奇怪的是老师看瑾瑾并没有说话依然伸着小手像是要东西,以瑾瑾的性格应该说出个原由来,可是瑾瑾还是没有说话,这使我很好奇,把瑾瑾叫到身边问了个究竟,“瑾瑾,你是抢小朋友糖了吗?”瑾瑾很镇定的说:“老师我没有,我是想和萌萌手拉手排队,可是她手里有糖,她就以为我要抢她的糖呢,我是想和她手拉手。”听完瑾瑾说话,老师明白了前因后果,心里很庆幸,如果老师没有听瑾瑾说话就直接批评瑾瑾就会错怪了她。原来是萌萌误会瑾瑾了,老师不但没有责怪瑾瑾还表扬了她,而且告诉萌萌瑾瑾只是想和她拉手,萌萌听了老师的话,把糖放进了书包里,瑾瑾又不计较的和萌萌手拉手走进了教室。
分析:有时候孩子的一句话,一个思想都可能成为一段故事,所以我们不要扼杀孩子去想,去说,去做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去想自己去说,关注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灵。
观察时间:.12.9
观察地点:多功能厅活动室
观察教师:徐老师
观察目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观察情况:
浩言是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平时活蹦乱跳的。今天早操回来后小朋友都脱了外套棉衣就拉尾巴来到多功能厅活动室,在小朋友的商讨下,我们决定玩《丢手绢》的小游戏,宝宝们都尽情的追着、跑着、唱着,这个时候轮到了浩言宝贝丢手绢了,浩言高高兴兴的.唱着丢手绢儿歌,悄悄的把手绢丢给了宁宁,宁宁看着小朋友的眼神马上发现身后的手绢,拿起来追浩言,浩言也反应很快,连忙跑起来,因为宁宁跑的快,浩言被抓住了,由于游戏的规则被抓住的小朋友要给大家表演节目。老师来请浩言表演节目,可是浩言马上很不高兴的嘴里嘟囔的说:“我讨厌你,我不会唱,我不玩了。”老师问浩言问什么不想唱歌,浩言又说:我讨厌你,我不想唱歌,哦~原来浩言不是不会而是不想唱呀?我赶紧请小朋友拍起热烈的掌声欢迎浩言,在老师和小朋友的鼓励下,浩言唱了一首《Don’tbe saied》起初声音很小,后来声音越来越大,表演完了所有小朋友都给浩言鼓掌了,浩言高兴的笑了。老师告诉浩言以后再小朋友面前要大胆的表现自己哦!
观察地点:室内
观察时间:午餐时
观察宝宝:郭沐
观察人:胡老师
观察目的:关于孩子的吃菜问题
吃午餐时,小朋友都能大口大口地把饭和菜都吃下去,只有小朋友总是吃白米饭,不肯吃菜,还时不时的看看别人,舔舔小勺子,总是给人一种胃口不开的感觉。问她为什么不吃菜,她总是说我不喜欢吃。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耐心地跟她讲道理,告诉她菜里面有很多很多营养只有吃下去,身体才会健康,才不会总生病的。但是事实告诉我,这种方法对她来说是不奏效,行不通的。我们也想用小粘贴奖励的方法,让她能多吃点菜,可是也收效甚微。
其实班上以前也有不吃菜的小朋友,不过经过老师和家长双方的共同努力,现在几乎所有的菜,他都吃了。对于小朋友的问题,也希望家长也多多劝说和引导,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能够爱上吃菜。
玩水――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观察记录
王燕华
【故事背景】
幼儿利用玩水装置进行玩水~
在我们班的科学探索区中,我们用各种大大小小的瓶子做成了一个能使水从高处往下流的玩水装置,我们预期的目标是想让幼儿通过玩水装置进行玩水,从而感知水的流动性这一特征。游戏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兴趣高涨,争抢着要来玩水,但是渐渐的,孩子们对于玩水的兴趣似乎在减弱了。“玩水”不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吗?每天在盥洗室,不是有好几个孩子喜欢玩水久久不愿离去吗?为什么在个别化的“玩水”中,孩子们逐渐失去了兴趣呢?于是,我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我的材料提供的不够多?还是,我所设计的游戏并不是孩子们想要的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决定让孩子们做一回主,玩他们想玩的,看看“瞎玩”是否也能达到我所预设的目标呢。
【学情分析】
玩水其实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他们尤其热衷于“悄悄地”玩水,比如在盥洗室内,孩子们总要趁着老师不注意的时候玩上一会,有时候边玩,小眼睛还要边时刻关注着老师的动向,感觉紧张而且刺激。由此,我在思考:他们自主的玩水和教师提供了材料的玩水,之于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原本应该乐此不疲的游戏在教师提供材料后反而削弱了他们的兴趣呢?
【材料准备】
足够自由的玩水空间、教室内物品可供幼儿自由选择
【我们的故事】
故事一:真的可以吗?
第二次活动前,我询问两个孩子:“你们需要什么游戏材料吗?如果需要,可以在教室里找。”雅雅马上说,我需要一个瓶子和一把勺子。而晓晓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我跟晓晓说:“你需要什么可以自己去拿,当然,如果你觉得不需要材料,也可以。”晓晓马上摇摇头,说:“不需要。”于是,游戏开始。
雅雅将水池塞子塞上后接了水,开始用小勺往瓶子里面舀水。而晓晓则在确定老师是真的让她玩水后,开始用手舀水,将水淋在手臂上。期间,两人各自玩着水,但一直在交流着一些有趣的事情。当雅雅瓶中有少许水后,雅雅就盖上盖子,用力地晃动瓶里的水,哈哈大笑。而晓晓则还是维持着手浸在水中的姿势,时而搅拌水,时而将水淋在手臂上。之后,晓晓又发现自己的手当舀水的似乎还不错,就不断地将自己水槽里的水往雅雅的水槽里舀。后来,晓晓取过雅雅的勺子开始在水槽里搅拌,她似乎对于搅拌的动作非常的热衷。搅拌过后。她马上就会把双手浸在刚搅拌过的水中。
思考与分析:
在这一次的活动中,没有老师规则的限制,整个“玩水”的过程,孩子们是非常的自由的,从孩子们愉悦的谈话中不难发现,活动的氛围是非常轻松的。在这一次的活动中,一个瓶一把勺,两个孩子似乎也玩得津津有味。
但,经过调整后,作为老师的我,又产生了疑惑。
经过这样的游戏,孩子能发现什么?如果总是这样的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真的有意义吗?我有许多的疑惑,但是,肯定的是,这样的游戏,却是小班孩子发自内心喜欢的游戏。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再玩一次水,看看,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孩子是否会想到需要一些其它的材料呢。
故事三:简单游戏,意犹未尽
这次游戏前,我依然让孩子自己去教室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游戏材料。雅雅拿了两个空瓶一个勺子,晓晓还是坚定地告诉我:“不需要材料。”游戏开始了,两个孩子马上流露出了兴奋的神情,有了前两次的经验,她们放心大胆地玩起水来。
她们的第一个动作,都是先往水槽里放水。当晓晓看着水槽里的水越来越多,她开心地说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雅雅的水槽里似乎水还不多,晓晓马上说:“再开得大一点。”晓晓似乎对于前一次游戏中搅拌的动作特别的喜欢,今天的游戏过程中,她出现最多的还是双手搅拌水槽中的水。在玩水过程中,晓晓试图去拿雅雅的瓶子,但被雅雅拒绝。我以为晓晓会因为没有游戏材料而感到枯燥乏味,但是,事实是,直到游戏结束,雅雅依旧沉浸于她的瓶子大战,而晓晓则沉浸于双手探索水的游戏中。在今天游戏结束时,两人似乎还意犹未尽,迟迟不愿收起游戏材料。
有何发现:
在我看来,单一的游戏材料,甚至对于晓晓来说,没有游戏材料,这样的游戏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重复的动作、重复的游戏;没有目标、没有教师引导,这样的游戏孩子们能探索到一些什么?能发现一些什么呢?于是游戏过后,我问孩子们:“刚刚玩水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一些什么?”
雅雅说:“瓶子放在水里是浮起来的。”
晓晓说:“水可以摇动;手在里面搅拌,水会转;手放在水里,会感觉水高了一点;手在水里感觉冷冰冰的;水龙头拧开水会出来,关上水就出不来了。”
雅雅说:“水还能开得大开得小;水能从上面流到下面。”
......
从她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材料单一,但是孩子们还是有许多的发现,在讨论她们的发现时,孩子们是非常愉快的。如果是教师预设好的游戏,可能孩子们能够发现的内容就是教师预设的,但在这次让孩子们自由的发现、探索、玩水的过程中,孩子们却发现了许多,其中还包括了老师未曾预设的目标内容。
【教师的感悟】
对于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我总感觉他们懵懂无知,什么都需要老师去引导他们甚至“告诉”他们,对于孩子们的游戏,从未做到过真正的放手。设计好了游戏,总是在第一时间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材料,可以怎么玩,却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放手,孩子们可能会玩出一番新的景象。
正如这一次的玩水游戏,这里所记录的是我们从零开始,放手让孩子自由的玩,虽然只有三次游戏时间,但是,我们聪明的孩子已经发现了水的许多特征。我们可以发现,自由的游戏,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也能达到教师所预设的目标。同样是玩水,教师“规定”了怎么玩,孩子们的兴趣逐渐在丧失,而“放手”,孩子们的兴趣却一直都在,甚至能发现的更多......
孩子们有了自由的空间,等于有了更多想象、创造和发现的空间。如果游戏继续,我相信,可能孩子们会逐渐地去寻找更多自己所需要的游戏材料,也会更加丰富自己的游戏内容,到那时,孩子们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两次都没有选择游戏材料的晓晓,会不会随着游戏的推进,而去选择材料进行游戏呢?那时的她,又会发现一些什么呢?直到此时,我发现,放手,是给与孩子最大的支持。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不是教师口中所谓的游戏玩法,而是自由,充分想象、创造、探索的自由。有时候,放手,就能收获惊喜。
晓晓和雅雅是我们班最爱玩水的两个女孩。下午个别化时间,我对两个女孩说:“今天,你们就去盥洗室玩水吧。”两个女孩莫名地看着我,不说话。我问到:“怎么啦?今天请你们去玩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她们似乎有些难以置信,雅雅鼓起勇气问我:“是随便怎么玩吗?”我说:“是呀,随便怎么玩。”
两人将信将疑地走到盥洗室,在水龙头和我之间来来回回看了好几次,还是没有任何动作,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之后,两人虽然开始玩起水来,但是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不时地抬头看我,似乎总想确定自己内心的疑惑:“真的可以随便玩吗?”
思考与分析
平时的个别化学习活动,虽然也讲究自主,但是教师提供的材料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的,突然,老师对她们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孩子们似乎不习惯了。事后,我问两个孩子玩得怎么样?晓晓一脸严肃地告诉我玩得很开心。我又问她们:“那为什么我从你们的脸上看不到开心的表情?”晓晓严肃地摇摇头,雅雅则说:“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玩。”
这里,孩子们说不知道怎么玩,我觉得孩子们应该是不知道老师到底要干什么,导致她们玩得很紧张。由此看来,孩子似乎已经习惯了老师平时的“高控”模式,一旦放任,孩子反而不习惯了。为了消除两人的顾虑,我再次强调:“你们真的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故事二:简单材料,简单游戏
让孩子理解纪律,遵守纪律
幼儿基本情况:苗苗班有一个聪明且任性的小男孩。由于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深受宠爱,要是有点事不顺他的意,便会不高兴,奶奶就会在一旁哄他,一边说:“那你想要啥呀?你说呀?你想咋办呀?”
观察记录:今天进苗苗班时,孩子们都在安静的做蒙氏工作,突然听到一声喊叫:“老师,他抢我东西,这是我发现的东西,这是我的”一声洪亮的喊叫声打破了教室中的宁静,我寻声望去,是该小朋友。
教育措施:老师把小朋友请到衣帽间,仔细地询问了情况,和他分析原因并讲明道理,使他明白应如何去解决问题才不影响别人。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把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肯定,提高他们从小就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育反思:在家中,事事都有成人让着,一切都是自己的,有时,孩子不要家长都往手里递。而在幼儿园,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得到,还有人跟自己抢,更是生气。这位小朋友的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其他小朋友的工作。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日常蒙氏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他是幼儿适应社会,顺利进行人际交往的所必要的行为规则。作为蒙氏教师,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应当帮助孩子区分和辨别哪些行为是受鼓励的,哪些行为应受限制。孩子的自由应以不损害集体利益为限度。当孩子出现任性、不守秩序、冒犯或打搅别人,对别人不礼貌等行为时,教师要做到立即制止,并给予恰当教育。教师要耐心地引导每一个孩子,使其内心渐渐地体会到纪律的涵义,理解纪律的意义。由理解而接受纪律,从而自觉遵守纪律。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热心、耐心地鼓励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玩水――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观察记录
王燕华
【故事背景】
幼儿利用玩水装置进行玩水~
在我们班的科学探索区中,我们用各种大大小小的瓶子做成了一个能使水从高处往下流的玩水装置,我们预期的目标是想让幼儿通过玩水装置进行玩水,从而感知水的流动性这一特征。游戏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兴趣高涨,争抢着要来玩水,但是渐渐的,孩子们对于玩水的兴趣似乎在减弱了。“玩水”不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吗?每天在盥洗室,不是有好几个孩子喜欢玩水久久不愿离去吗?为什么在个别化的“玩水”中,孩子们逐渐失去了兴趣呢?于是,我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我的材料提供的不够多?还是,我所设计的游戏并不是孩子们想要的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决定让孩子们做一回主,玩他们想玩的,看看“瞎玩”是否也能达到我所预设的目标呢。
【学情分析】
玩水其实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他们尤其热衷于“悄悄地”玩水,比如在盥洗室内,孩子们总要趁着老师不注意的时候玩上一会,有时候边玩,小眼睛还要边时刻关注着老师的动向,感觉紧张而且刺激。由此,我在思考:他们自主的玩水和教师提供了材料的玩水,之于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原本应该乐此不疲的游戏在教师提供材料后反而削弱了他们的兴趣呢?
【材料准备】
足够自由的玩水空间、教室内物品可供幼儿自由选择
【我们的故事】
故事一:真的可以吗?
观察实录:
晓晓和雅雅是我们班最爱玩水的两个女孩。下午个别化时间,我对两个女孩说:“今天,你们就去盥洗室玩水吧。”两个女孩莫名地看着我,不说话。我问到:“怎么啦?今天请你们去玩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她们似乎有些难以置信,雅雅鼓起勇气问我:“是随便怎么玩吗?”我说:“是呀,随便怎么玩。”
两人将信将疑地走到盥洗室,在水龙头和我之间来来回回看了好几次,还是没有任何动作,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之后,两人虽然开始玩起水来,但是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不时地抬头看我,似乎总想确定自己内心的疑惑:“真的可以随便玩吗?”
思考与分析
平时的个别化学习活动,虽然也讲究自主,但是教师提供的材料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的,突然,老师对她们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孩子们似乎不习惯了。事后,我问两个孩子玩得怎么样?晓晓一脸严肃地告诉我玩得很开心。我又问她们:“那为什么我从你们的脸上看不到开心的表情?”晓晓严肃地摇摇头,雅雅则说:“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玩。”
这里,孩子们说不知道怎么玩,我觉得孩子们应该是不知道老师到底要干什么,导致她们玩得很紧张。由此看来,孩子似乎已经习惯了老师平时的“高控”模式,一旦放任,孩子反而不习惯了。为了消除两人的顾虑,我再次强调:“你们真的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故事二:简单材料,简单游戏
观察实录:
第二次活动前,我询问两个孩子:“你们需要什么游戏材料吗?如果需要,可以在教室里找。”雅雅马上说,我需要一个瓶子和一把勺子。而晓晓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我跟晓晓说:“你需要什么可以自己去拿,当然,如果你觉得不需要材料,也可以。”晓晓马上摇摇头,说:“不需要。”于是,游戏开始。
雅雅将水池塞子塞上后接了水,开始用小勺往瓶子里面舀水。而晓晓则在确定老师是真的让她玩水后,开始用手舀水,将水淋在手臂上。期间,两人各自玩着水,但一直在交流着一些有趣的事情。当雅雅瓶中有少许水后,雅雅就盖上盖子,用力地晃动瓶里的水,哈哈大笑。而晓晓则还是维持着手浸在水中的姿势,时而搅拌水,时而将水淋在手臂上。之后,晓晓又发现自己的手当舀水的似乎还不错,就不断地将自己水槽里的水往雅雅的水槽里舀。后来,晓晓取过雅雅的勺子开始在水槽里搅拌,她似乎对于搅拌的动作非常的热衷。搅拌过后。她马上就会把双手浸在刚搅拌过的水中。
思考与分析:
在这一次的活动中,没有老师规则的限制,整个“玩水”的过程,孩子们是非常的自由的,从孩子们愉悦的谈话中不难发现,活动的氛围是非常轻松的。在这一次的`活动中,一个瓶一把勺,两个孩子似乎也玩得津津有味。
但,经过调整后,作为老师的我,又产生了疑惑。
经过这样的游戏,孩子能发现什么?如果总是这样的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真的有意义吗?我有许多的疑惑,但是,肯定的是,这样的游戏,却是小班孩子发自内心喜欢的游戏。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再玩一次水,看看,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孩子是否会想到需要一些其它的材料呢。
故事三:简单游戏,意犹未尽
观察实录:
这次游戏前,我依然让孩子自己去教室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游戏材料。雅雅拿了两个空瓶一个勺子,晓晓还是坚定地告诉我:“不需要材料。”游戏开始了,两个孩子马上流露出了兴奋的神情,有了前两次的经验,她们放心大胆地玩起水来。
她们的第一个动作,都是先往水槽里放水。当晓晓看着水槽里的水越来越多,她开心地说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雅雅的水槽里似乎水还不多,晓晓马上说:“再开得大一点。”晓晓似乎对于前一次游戏中搅拌的动作特别的喜欢,今天的游戏过程中,她出现最多的还是双手搅拌水槽中的水。在玩水过程中,晓晓试图去拿雅雅的瓶子,但被雅雅拒绝。我以为晓晓会因为没有游戏材料而感到枯燥乏味,但是,事实是,直到游戏结束,雅雅依旧沉浸于她的瓶子大战,而晓晓则沉浸于双手探索水的游戏中。在今天游戏结束时,两人似乎还意犹未尽,迟迟不愿收起游戏材料。
有何发现:
在我看来,单一的游戏材料,甚至对于晓晓来说,没有游戏材料,这样的游戏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重复的动作、重复的游戏;没有目标、没有教师引导,这样的游戏孩子们能探索到一些什么?能发现一些什么呢?于是游戏过后,我问孩子们:“刚刚玩水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一些什么?”
雅雅说:“瓶子放在水里是浮起来的。”
晓晓说:“水可以摇动;手在里面搅拌,水会转;手放在水里,会感觉水高了一点;手在水里感觉冷冰冰的;水龙头拧开水会出来,关上水就出不来了。”
雅雅说:“水还能开得大开得小;水能从上面流到下面。”
......
从她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材料单一,但是孩子们还是有许多的发现,在讨论她们的发现时,孩子们是非常愉快的。如果是教师预设好的游戏,可能孩子们能够发现的内容就是教师预设的,但在这次让孩子们自由的发现、探索、玩水的过程中,孩子们却发现了许多,其中还包括了老师未曾预设的目标内容。
【教师的感悟】
对于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我总感觉他们懵懂无知,什么都需要老师去引导他们甚至“告诉”他们,对于孩子们的游戏,从未做到过真正的放手。设计好了游戏,总是在第一时间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材料,可以怎么玩,却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放手,孩子们可能会玩出一番新的景象。
正如这一次的玩水游戏,这里所记录的是我们从零开始,放手让孩子自由的玩,虽然只有三次游戏时间,但是,我们聪明的孩子已经发现了水的许多特征。我们可以发现,自由的游戏,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也能达到教师所预设的目标。同样是玩水,教师“规定”了怎么玩,孩子们的兴趣逐渐在丧失,而“放手”,孩子们的兴趣却一直都在,甚至能发现的更多......
孩子们有了自由的空间,等于有了更多想象、创造和发现的空间。如果游戏继续,我相信,可能孩子们会逐渐地去寻找更多自己所需要的游戏材料,也会更加丰富自己的游戏内容,到那时,孩子们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两次都没有选择游戏材料的晓晓,会不会随着游戏的推进,而去选择材料进行游戏呢?那时的她,又会发现一些什么呢?直到此时,我发现,放手,是给与孩子最大的支持。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不是教师口中所谓的游戏玩法,而是自由,充分想象、创造、探索的自由。有时候,放手,就能收获惊喜。
小动物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保护小动物
观察教师:余小娟
观察时间:6月25日
观察地点:本班活动室
观察对象:鑫鑫
观察过程:
大雨过后,花坛里爬出来许多小蜗牛,孩子们兴奋的把小蜗牛带回班里,放在了小花盆里。郭丰宁指着小蜗牛说:“你看小蜗牛的触角一个长一个短!”莫凌基说:“真是呀!它怎么会不一样长呢?”两个人好奇的谈论着。正在这时,一只小手伸过来把小蜗牛抓走了。两人一起随着看过去,原来是陈一鑫。“你干嘛要抓蜗牛啊?”“我想看一看!”“你把它放在桌上我们一起看吧!”“不行!我要一个人看!”他们三个你一句我一句的吵起来,
突然,陈一鑫把蜗牛摔在地上,一脚踩碎了:“踩死它我也不让你们看!”郭丰宁和莫凌基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呆了,伤心的望着地上被踩碎的'小蜗牛,不知所措。
观察分析:
幼儿天生就对于小动物十分感兴趣,他们喜欢观察小动物,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好朋友,这是幼儿善良品质的自然体现。然而当大家都对小蜗牛感兴趣时,陈一鑫的“自私”行为引发了矛盾冲突,这与他的家庭教育环境密切相关(妈妈平时对陈一鑫过分溺爱致使他表现霸道、自私)。当矛盾激化时,陈一鑫表现出的极端反应使郭丰宁和莫凌基措不及防,望着被踩碎的小蜗牛,她们很伤心,这体现了两个小孩对小动物的爱心。
采取措施:
幼儿天生就对于小动物十分感兴趣,他们喜欢观察小动物,我教育孩子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好朋友,这是幼儿善良品质的自然体现。
取得效果:
1、培养幼儿善良的品质,学会保护小动物。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行为表现
教育过我把他叫到了身边,“你为什么要把花朵弄下来呢?你知不知道花朵给你弄下来了,花妈妈有多伤心啊?”我讲了好多,他一句话都没有回答我,平时的他可不是这样的。我想我应该耐心一点,好好地听听他的想法。于是我调整了思路,“你能告诉我原因吗?老师不会骂你的,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又过了十分钟,他终于开始说了,“前两天,我看见吊兰掉下来了,庄阿姨把它种到了花盆里,说它还会长出来的。我那一天不小心把花弄下来了,我想把它种下去,它肯定也会长出来的,我还给它浇了水呢!”当时我就笑了。我给全班的小朋友讲解了一下为什么吊兰掉下来了,还会长出来。我拿来吊兰给小朋友观察,通过观察它们知道了,原来吊兰掉下来了,它的下面有根,所以是可以种活的,但是花朵没有,所以掉下来了是种不活的。效果然学到了新本领很开心,但是王志伟还是有点失望的。因为那盆花再也不会开了。但是我心里却很开心,因为今天我保护了一个孩子的好奇心,我很庆幸我忍住了,我真正的静下心来听了孩子的想法,我没有伤害到他。经过这件事,他反而比以前表现更好了,而且遇到事情也会先来问我。通过对全班孩子的讲解,让孩子们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更让他们知道王志伟不是故意的,让他们不要再去责怪王志伟。我想以后我也会花更多的时间来认真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好好保护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时间:
区角名:益智区
班级:
幼
儿
的
行
为
表
现
和
教
师
的
回
应
过
程
区域活动即将开始,老师又要分配幼儿进区了。我班幼儿最大的兴趣是生活区的区角,如“娃娃家”、“多多超市”、“小吃铺”每一次都有较高的参与率。这一次又出现了同样的状况。我了解我们的孩子,只要我说出这个区角有利的地方,他们的想法一定会有转变。
于是,这一次分配区域名额前,我先为益智区打了打广告,预备吸引部分幼儿。我绕尤其是地说:今天有哪些小朋友想去益智区的呢?现在没几个幼儿举手。我进一步引诱:“益智区里有各种造型的拼图,我们进去了不但能看到很多卡通人物,而且会让小朋友变成拼图小能手,超级聪明呢!人家肯定都羡慕死了。”说了这一番话,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们的小手一个个举得老高,嘴里还着急地喊着“我,吴老师我要去!”生怕我不叫他。
于是我乘热打铁,叫了一组幼儿去益智区。
分
析
反
思
在巡视过程中,我重点观察了益智区的幼儿,每个人都拼的很认真。斌斌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平时在操作方面速度较慢的他,这一次竟然很投入,并且比其他幼儿的速度还快。他拿着拼好的图,拉着我的衣服说:“吴老师你瞧,我已经拼完了。”我很高兴,马上给予他回应:“斌斌的小手很能干,老师说的没错吧,拼图能让你变很聪明呢!”他难为情地转过身去,还在捣鼓手中的拼图。我鼓励他说:“你瞧,这边还有呢,你是不是还能再拼出第二幅呢?”他用力点点头,继续了第二个作品。
鼓励和赞美在教育中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方法,见缝插针,化腐朽为神奇。有时候,不被幼儿重视的事物能在老师的智慧引导下,成为热门。当然,一个平时不被注意、能力平平的幼儿,也能在老师的赞美中有所启发、收获成长。
观察对象:部分幼儿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分析:虽然案例中四名幼儿都不愿意整理玩具,但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已经知道“拿玩具的人负责送玩具”这一规则,而拿玩具的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也去整理玩具了。虽然还没养成主动整理玩具的习惯,但幼儿都知道规则的存在,没有发生哄抢,也都把自己玩的玩具放进了篮子里。
观察过程:“请小朋友把玩具收好!”的话音刚落,益智区的几名小朋友纷纷把手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在盒子里。然后都搬椅子走了,我看到玩具盒子还放在桌子上就问,“这一小组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收玩具?”这时,小a停下来说,“不是我拿的。”另外也有两名幼儿跟着说,“也不是我拿的。”小b说,“也不是我拿的,是小c拿的。”听到小b的话后,小c慢慢吞吞的放下椅子走到桌子前搬走了盒子。
措施:1 在教育幼儿时描述事情本身。“孩子们,地上怎么还有这么多玩具宝宝没有回家呀,我们想想办法好吗”这样,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地上的玩具上,引起他下一步的思考。如果换做是一种责备,那么孩子必然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惩罚。
2 给孩子指出正确的信息,“你看,玩具都掉落在地上,没有人送它们回家,它们一定很伤心吧”“如果把玩具宝宝送回家,它们一定还愿意和你做朋友”这样的信息能启发孩子思考事情的后果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而且都是与他密切相关的。使他不得不意识到,这样事情是我应该做的。
3 说出感受。如:“老师看到地上乱糟糟的玩具很不太舒服。如果你能把它收拾整齐,我会特别高兴!“教师坦诚说出自己的感受,容易让孩子理解和接收。从而产生共情。促使行为的改变。
4 利用图示,环境和一些材料起到指示和指导的作用。代替教师唠叨督促,更能显出孩子的主动性。如开展社会领域主题活动“玩具找朋友”
5 让孩子自主选择,自主选择一项任务,更容易激发幼儿参与的愿望。适当的帮助与竞赛形式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比比看,哪位小朋友收拾玩具又快又整齐”
反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长的重视,孩子拥有的玩具越来越多,却忽视了教育孩子如何整理玩具。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样样事情都代为包办。导致部分幼儿在入园前完全没有整理玩具的意识。入园后,需要老师及时提醒才能把玩具收好,回到家还是不会整理玩具。有的孩子甚至看着别人整理自己却无动于衷,对掉在地上的玩具也视而不见。针对幼儿不懂得爱惜,保管和整理玩具,老师和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放手让孩子去整理。同时要利用榜样的作用,运用丰富的形式,让幼儿养成主动整理玩具的习惯。同时,我们在教育幼儿时,要深刻意识到,幼儿的思维水平,认知特点,动作熟练程度等都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别。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当我们宽容的接纳孩子的表现,耐心洞察和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为后面的交流沟通达成一致,做好铺垫。
观察班级:小班
观察对象:高裕哲 性别:男
观察时间:9月15日――10月24日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目的:
小班的宝宝刚入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完善,有的宝宝说话断断续续,不完整,有的宝宝发音不准确,让人听不清楚,所以我们在和宝宝们交流的时候有些困难,虽然这样我们还是尽量的和他们交流,可是高裕哲小朋友自从入园以来,每次他有事情总是来到我的面前,不说话而是拉着我的手去帮他做他想做的事情,小班的孩子正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时候,所以要想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就要锻炼孩子张口说话的习惯。
观察实录一
有一天上早操的时候,孩子们陆陆续续的出教室,裕哲小朋友来到我的面前,用眼睛看着我,嘴里哼哼着:“哼哼哼……”我急忙问:“裕哲怎么了,你说话。”“哼哼……”裕哲着急了,边跳边用手拉着我向厕所走去,我明白他是想去尿尿。
观察实录二
上完操我让孩子们脱外套,自己叠起来放在小床上,当孩子们在忙时裕哲小朋友走过来,用眼睛看着我不说话,拉着我来到他的桌子旁,用手指指她的衣服,我明白他的意思是不会叠衣服,让我帮忙。
观察实录三
每一次放学时,妈妈接上裕哲总是说;“和老师说再见。”每一次裕哲总是回头向我们招招手,笑一笑,不说话跟着妈妈走。
观察分析:
面对裕哲的这种情况,首先我和她妈妈做了一下交流,得知:裕哲是他们家唯一的一个男孩,全家人都很溺爱孩子,每次只要孩子一耍小脾气,还不等孩子张口,东西立刻拿过来,有时只要哼一声家里的人就知道他要什么,根本不用孩子开口,听到这些我开始陷入沉思,孩子不光不说话,而且自理能力也差。家长听到我反应孩子在园的情况很是着急,她说希望我们能够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我理解家长的心情,我告诉她,其实孩子是很聪明的,只是这样已经行成了习惯,要想改过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希望这段时间家长配合我们一起努力,只要我们找到原因和方法,孩子会慢慢的好起来。
实施的措施和效果:
1.上活动课时,每当我手里拿着实物还是卡片,我总是让裕哲来告诉小朋友们们我手里拿着什么?当孩子们一起说儿歌、唱歌时,我会说:“我听到裕哲小朋友的声音了,咱们让裕哲小朋友来说一说。”虽然有时裕哲不想说,我会让他学着我说,并对他进行鼓励表扬,让他知道,说话给他带来的快乐。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多亲近他,多于他交谈,询问他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每当裕哲需要我的帮助时,我会让他说出来,然后再帮助他,如果他坚持不说,我会用冷处理的办法冷落他,直到他说出来,平时在班里帮助他建立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增加他说话的机会。
3.家园配合,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我告诉裕哲的妈妈,在家无论裕哲想做什么事情都要让裕哲把话说出来,如果他想买什么东西,不要用手一指家长就给他买,要让他说出要买的东西的名字,如果孩子不说你也可以教他说:“我要买蛋糕等。”在家多教一教儿歌,多让孩子听一听故事,总之就是给孩子创造更多说话的机会,让他开口说话。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裕哲进步了很多,比如放学时能和老师说再见,上厕所时会说:“我要尿尿。”语言表达是小班幼儿展示自我,走进集体,融入社会的一种方式,只要我们掌握好方法,抓住教育时机,就会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家长的溺爱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我想对家长说:“请你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磨练,在挫折中成长,不要让你们的溺爱害了孩子。”
[小班观察记录]
昨天晚上与萧萧妈妈聊天的时候,他妈妈反映说最近萧萧很受不了在家里 ,每次只要一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大哭再加上这次受伤事件让他就更厉害了。 每次只要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大哭。我们班的萧萧小朋友的在幼儿园的时候都非常乖 ,而且象个大哥哥一样很会管理小朋友的 ,爸爸妈妈为了是伤口不在再次受伤就只好每次都只要他哭就答应他的要求,有一次要求实在太过分了 爸爸妈妈都准备说什么也不要答应他,可是他的一句话又心软了,他说:我都受伤了你们还这样了,你们不爱我了吗?爸爸妈妈都傻了……结果可想而知。
分析与反思:现在的小孩都很聪明,特别是萧萧小朋友,他可以抓住爸爸妈妈对他的无私的爱对他的哭没有办法这个弱点,就利用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具体措施:为了改正萧萧这个毛病我就把他一个人叫了过来和他聊天,问问为什么会这样和他讲讲这样做的坏处,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听就明白了,而且和他约定如果不在这样做我就私底下奖励他,使他觉得不用哭比哭能更容易得到奖励,并和他爸爸妈妈沟通好做好家园共育,而且我会对他进行跟踪他并且每天都问问他在家里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办法一个礼拜来,我发现他哭的现象少多了,这样,慢慢的帮他改正这样的坏毛病!
[观察记录中班]
时间:
区角名:建构区
班级:
幼
儿
的
行
为
表
现
和
教
师
的
回
应
过
程
今天我们的建构区里有个任务,要求小朋友们用雪花片拼搭马路上的东西。我正在巡视孩子们的表现,这时,睿睿跑到了我的跟前,笑着对我说“吴老师,你瞧,这是我拼的超级战车。”他似乎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的确,这是个手特别巧的男孩子,看着他的作品,结构精细,造型神似战车,我不禁感叹“要是让我搭,还不定比他好呢”。于是,我马上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睿睿的小手真巧,把它放在马路上,其它的车可都比不上了。”。“是啊,超级战车很厉害的,可以开的很快很快。”。“开的这么快,会不会撞到其它车呢?”。“这个,那我得让它稍微慢点,撞到别人可糟糕啦。”。我笑着点点头,睿睿也害羞地笑了笑,然后跑开又去琢磨起他的第二辆超级战车了。
分
析
反
思
有的孩子想象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特别强,常常能做出有别于他人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这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地方。孩子们有天马行空的想法要保护和保持,但是在这个能力背后,老师还要看到他对生活的态度。案例中的睿睿他的动手能力是突出的,但将它的想法放到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相对的出入,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及时纠正他的想法,给他一个合理的回应,让他自觉地感知生活中的基本道理。
时间:
区角名:多多超市
班级:
幼
儿
的
行
为
表
现
和
教
师
的
回
应
过
程
“卖东西啦,卖东西啦!”区域角活动开始了,分配到多多超市的几个小朋友,戴着入取卡,迫不及待地扮演起了自己的角色。宁宁和琨琨在超市柜台前大声地吆喝着,萱萱和睿睿则在无意识地摆弄着货架上的物品。而这个时候,其它区角的孩子也正沉浸在自己的区角活动中,这一声声的吆喝没引起什么人的注意。
我突然灵光一闪,走到他们跟前,疑惑地说:“诶,超市老板,你们的物品放的太里面了,我都看不到想买的东西了。”小家伙们听到后,把身子挪了挪,打算给我看他们的货品。我又带疑惑地说:“恩,如果你们的货品放的前面些,让我一下子就可以看到那就好了。”这时,琨琨像是想到了什么,转过身去,把货架上的一些物品搬了出来,摆放在了前面的柜台上。宁宁看到后,也转身去搬了。琨琨一边放,一边念念有词:“我们把东西放在这里,他们就马上看到了。哈哈。”
“卖东西咯,卖东西咯!”“老板”和“服务员”的叫卖声又响起来了,这时,娃娃家的孩子们刚好过来,看着眼前整齐罗列的物品,一一说出了自己要买的东西,超市人员也是处理的有板有眼。
分
析
反
思
进入超市的幼儿职责是招揽顾客、买卖物品、整理货架。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最感兴趣的是通过语言表达,与同伴交流,完成一笔笔“生意”。然而,如何吸引顾客购买自己家的物品,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次活动中,我无意中发现,我们的超市构造较小,而且物品都摆放在里面的货架,外面的顾客又进不去,要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不是那么方便。在我的提醒下,游戏中的幼儿能及时领悟,将里面的物品往外移,视线转到外面之后,更有利于超市人员和顾客的交流,以及物品买卖。并且,幼儿还能在此过程中学习物品的排列顺序、一举两得。
教师在此处没有直接告知幼儿方法,而是在看似自然的交谈中,间接性地引导幼儿思考,给予幼儿启发,充分发挥了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我左右移动标本,看看镜头上是否能看到蚕的影子。果然,没过一会儿,蚕就进入了我的视野之内。只能看见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挺大的,但看不清楚。我上下调动了一下手轮,那个东西越来越清楚,我终于能认出那是一条蚕了。我左右移动标本,观察蚕身上的结构。发现这么小的一只蚕已经发育成型了,在显微镜下,把蚕身上一条一条的腿以及眼睛和嘴巴都看得清清楚楚,好像就是一条长大的蚕。等我再用高倍物镜观察的时候,甚至连蚕背上的细毛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了。
观察完了蚕,我还是不太过瘾,天天听妈妈说指甲上的细菌多,我倒要看看有多少细菌。我看了看指甲,刚好有一个里面有一些脏东西,我用小针小心翼翼地勾出来了一些灰,把它们放在了一个玻璃片上,在载物台上放好。选择100倍物镜观察。物象清晰以后,我只看了一眼,就差点没呕吐出来。上面竟然全都是细菌,看起来挺吓人,就像一个个红点点一样。周围还长着毛。我整天咬指甲,把这些东西都给吃了下去,不生病才怪呢。以后咬指甲的时候就想想这现象,保准再也不敢咬了。
我第一回使用显微镜,就观察到了这么多奇怪的东西。我以后,还要多多利用显微镜,和它成为好朋友。让我学到、看到更多奇妙的物体,更深入地了解大自然。
大班观察记录: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观察状况记录与分析:午睡时间又到了,这天我把想想对床的涵涵调到了别的床位上,并对他们都进行了教育,承诺到“这天老师会一向在旁边陪着你们睡觉,如果你们能安静闭眼睡觉,那么待会都有一颗五角星。”想想努力的点点头。躺在床上,他的眼睛又睁着东张西望,我走过去,请他轻轻的闭上眼睛。他闭了一会,不自觉地睁开眼睛瞄瞄我,发现我正在看着他,他就立刻闭起眼睛,又过了一会,他的眼睛又睁开来,看到我又赶紧闭起来了。就这样闭闭睁睁了几个回合,他总算睡着了。午睡活动结束后,我就他这天的午睡表现表扬了他,并发了五角星,他也个性地自豪开心,表示在老师的陪伴下会继续这样持续下去,逐渐自觉地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分析:想想每次午睡时,总是翻来覆去,有时还会和对床的涵涵聊天,指手划脚,影响午睡秩序。当老师走过去时,他就表现的老实一点,老师一离开,就又控制不住自己,动来动去,直到午睡活动结束。
指导策略:
1、观察想想午睡习惯不好的现象,将一些客观因素(与对床幼儿相互影响)进行调整,使他的午睡床位及周边环境更利于其安静的午睡。
2、鉴于之前,想想看到老师就比较乖的现象,这次,我就重点陪伴在他旁边,督促他睡觉,让他无机可乘,相信在持之以恒这样做以后,他会养成独自安静入睡的习惯。
3、利用承诺奖励的教育方式,激励他进步。因为大班幼儿还是很在乎自己得到了几个五角星,他们同伴之间也会比较的。
★ 个别观察记录
★ 显微镜观察记录
★ 区域观察记录
★ 五年级观察作文
★ 大班户外观察记录
★ 科学区域观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