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班有特点的人五年级作文(共含1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董子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们班有特点的人五年级作文
我们班有特点的人提起我们班的同学,这就要好好说一说了。因为我们班的同学各有各的“奇特点”,而且有好有坏,就说我们班出了名的“美眉画家”肖星雨吧!
她可喜欢画画了。上课时,有时也禁不住要为“美眉”画上几笔才甘心。下课了,更是专注不已。她时而工笔细描,把姑娘全身的细节部分一丝不苟的画了下来;时而又挥笔速写,把姑娘的'外形描绘下来,姑娘真是栩栩如生。不信,你就去观看一下她的book吧!
再来说说我们班的丁立吧!别看他有点脏西西的,其实还是我们班的网络“带头人”呢!他的特点也不一般。
他特别喜欢电脑,对电脑也很精通。就说“网业制作”吧!他讲起来便是滔滔不绝,头头是道。有时讲网业制作的方法,有时讲网业制作的经过,电脑在他手里就几乎成了一根千变万变的魔术棒。
郑聪法的特点更是“奇趣”了。那就是取“绰号”。记得,在去年的时候,他为自己取了一个名叫“洋葱头”的绰号。今年更是别出心裁,在气愤之余,为可亲可敬的许老师取名为“老妖怪”。许老师也对这绰号采取了措施,并加以“修理”。
我们班有特点的人数不甚数,下次在讲吧!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不在我们学校,但他的衣服跟我们的校服差不多,他跑步如“鹿”,特别可爱,但他却十分讨厌跑步。他特别搞笑,哪怕是笑点很低的人,被他一逗,也会乐呵呵。
有一次我在他家里玩。他数学遇到了一道难题,于是他偷偷地瞄了我一眼,给了个暗号后,开始自言自语了:“像我这样又帅又聪明的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呀!”我假装听不懂他的意思,只管自己玩。他继续说:“咦,这道题你肯定做不出来吧!”
他居然用可恶的是激将法,我不理他,看怎么办!结果他冒出这么一句:“自古以来,谁不遇上个难题?古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叹了口气,看他逗趣的表情,我束手就擒,败给他了。
还有一次,我跟他玩捉迷藏。我从沙发后面开始找,紧接着电脑房。我把我所能想到的地方都找遍了,整个房间都快让我搜遍了,就差一个衣柜了。我慢慢走近衣柜,激动地打开了,只见他头上穿着一件特别小的衣服,两只耳朵上挂着袜子,整个人跟面包似的缩成一团。那样子好笑又可爱。
我的朋友就是一个让我哭笑不得的笑点大王。
我的妹妹今年刚上一年级,她长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圆圆的小脸,长得特别可爱,也特别的精!
星期六中午,妹妹想玩老师教同学的游戏,可我想玩狼人杀。
但妹妹非要让我和她一起玩,我一直在想:怎么才能让妹妹和我一起玩狼人杀呢?所以在我和妹妹玩老师教同学的时候,我一直逗妹妹。可妹妹看我这个样子,就知道我在逗她让她赶快玩狼人杀这个游戏。她便指着我大喊;“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看她指我的样子就像一只可笑的正在玩的小猴子,心里暗暗想:就你这一只小猴子,厉害什么呢!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还有一次,我和妹妹去游乐场玩,因为天气太热,爷爷准备带我去买雪糕,我和妹妹一直在想买什么口味的。
到了卖雪糕的地方,我自己拿了彩虹般的雪糕,可我只给妹妹拿了一个老冰棍,妹妹拿到后,我就打开了我的彩虹般的雪糕,开始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妹妹看见后,赶忙又换成了我那种口味的雪糕,还大声喊:“姐姐,你真小气!”这一次又把我笑得肚子都疼了。
小猴子呀小猴子,你真是小机灵鬼。
我的妈妈眼睛又大又圆,瓜子脸,腿细长细长的,中等身材。
我的妈妈非常怕小虫子,不过她一生起气来就像可怕的狮子。
有一次,妈妈看见一只小虫子,吓得她双腿直发抖。我和爸爸看见了,我笑着说:"妈妈你连这只小虫子都怕?”妈妈捂着脸说:“快把这只虫子拿走。”爸爸说:“儿子咱们把小虫子放在你妈妈的身上吧!让你妈妈壮壮胆。”我坏坏地笑着说:“好!”随后妈妈立刻拿起苍蝇拍把小虫子打死了。
记得还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玩,不小心打着狗了。狗恶狠狠地冲我大叫,妈妈就冲过来挡在我身前,大声说:“你这条狗,快走!快走!”小明看见了赶紧去找这条狗的主人。这时狗猛扑过来,幸好被王叔叔给制止住了。妈妈回头对我说:“受伤了么?”我说:“没有。”然后我又说:“妈妈你怎么那么大胆啊!你不是连虫子都怕吗?”妈妈说:“你是我儿子啊,妈妈当时什么都没想,就想保护你。”我听了之后,猛地抱住妈妈说:“好妈妈,我爱你!”
我希望妈妈以后不再真“胆小”了。在这里我更要说:“妈妈,我爱你!我长大以后,也会保护您的。”
一、90后:喜欢比待遇更重要
除了年纪小,90后这个群体本身也和出生于不同时代的80后一样,经历了被社会贴上标签的过程。和夏天的同事一样,很多公司人甚至管理层都渐渐感受到了这群职场新人所带来的新鲜感有时候是“天然呆”,可大多数时候,他们给人的印象是“不太怵”。
“1980年代找工作的人,会问你能给我什么样的工作;到1990年代,会问是否能够上保险; 以后毕业的求职者则更关心你能给我什么样的培训、什么样的成长。”每个年代的年轻人找工作时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林磊说。
“而到了现在,这个需求更往前进一步了,在90后群体中发展得更加现实,比如看工资,看发展的前景,考虑自己的种种情感需要。”林磊说。
所谓的情感需要,说的是在薪酬待遇以外,工作内容与自己兴趣是否相匹配,以及公司氛围、工作自由度等。与其说是90后新人在用这些因素来评价一家公司,倒不如说这是他们在用自己设计的一套指标衡量自己的第一份工作。90后的人,有着更强的自我意识,张扬着自己的个性。所以在选择上,更多会倾向于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二、90后,更强的自信
实习工作再忙,也不妨碍夏天在大学期间养成的习惯每天花个把小时逛人人网、发微博。他从网络论坛上认识了一群一起奋战面试的90后毕业生,夏天称这些ID是他的“战友”。
卓虹希就是战友中的一个。这个目前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英语系大四的女孩也是1990年出生。卓虹希说。而在和同龄人交流时,她明显感受到了更加开放的心态。即使是网上认识的战友,在现实中也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并且可以经常共享他们觉得有益处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有时候,和90后员工的整个对话过程,你能感觉到他一点都没有上下级的概念,只当是在随意聊天。这在以前的年轻员工身上是不太多见的。”德勤中国区招聘总监王文佶觉得,这种更为直接的沟通方式在新媒体和社交工具上表现得尤其突出,“不论是寻求帮助、搜集信息还是发表意见,他们似乎在社交网络里表现得更轻松自在。”
在职场上,90后表现出了更强的自信心。公司人们不难发现,90后新员工非常愿意表现,看上去是一个不会拘谨的群体,同时也更期待自己的工作受到认可他们会有什么都想去尝试的想法,也会认为如果值得,他们什么都可以做好。“但同时他们也比较容易有挫败感,不太愿意听人说教。”王文佶认为有这些表现是因为“他们的自我评价一般总是高于外界实际对他们的看法”。
[90后职场人有哪些特点]
我们班的两大特点_作文
要说到我们四年级三班啊!可真是特点多多。不信,你瞧瞧!
<一>一>
在我们班,一下课,不见几个同学去操场玩,他们去干吗了,还不是玩玩具呗。记得那一段时间,我们班同学流行玩一个叫“梦幻西游”的`小卡片。那卡片的“起源”先是一个同学买了带到学校,同学们觉得很新奇,就围上去。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每一个同学都有了那个卡片,连我也不例外。可有一天中午,同学们趁别的同学盛饭的时玩卡,结果所有的同学把饭盛了,就剩在玩卡的同学了。袁老师立刻大发雷霆,叫道:“玩卡的同学!把卡扔了!要不就被让我看见!玩得都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了……”玩卡的同学马上拿着饭盒,冲向饭桶……
<二>二>
这个特点还不算太大,但引起的轰动挺大。最近这女生越来越像“母老虎”了!不说我们男生整她们,她们反倒会整我们男生。比如那一次吧: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刚上课时,她用指甲在我脸上刮了一下,我用手把她的手指拿开,她竟然又那样整我一下!我忍无可忍了,用“1200分贝”的声音对她说:“别DD整DD了!!!”她又马上踢我一脚!我见情况不妙,马上还手。至于下面的事我就不用说了。妈呀!同桌第284次世界大战又爆发了……
女生还有个法宝:告老师!老师一知道,连一点解释的机会都不给我们男生。男生不就垮了。女生不就开始欺负男生了!如果是她们先打我们,我们男生还手把她们怎么样了,还不是女生自找的!可老师偏要吧我们训一顿,更严重的甚至还得吃“笋子炒肉”。老师们可真“偏心”!
同学们,你们的班级有什么特点嘛?如果有,嘿嘿嘿嘿嘿!你不妨告诉我!?……
说到我们班的孩子王,大家一定在猜了,到底是谁啊?嘻嘻,她不是任何同学,而是我们的班主任杜老师!
她长着一张孩子般的面孔,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像刚刚被水精灵洗礼过的黑葡萄,时不时机灵地眨两下,就会生出一个好主意。红框的花纹眼镜端坐在挺立的鼻梁上,嘴巴咧开一笑,微微有些发黑的脸上遍开了朵朵花,带动着我们忘记了一切忧虑,顿时开心起来。
杜老师不仅长得像个孩子,而且还拥有着一颗不老的童心。
每到中午,其他班的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布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完成的在班里看书,写作业。”而杜老师总是笑嘻嘻地说:“中午改错,改完出去玩喽!”所以每天中午,操场上总能看到我们班同学快活的身影,杜老师也经常出来和我们凑凑热闹,打鸭子,扔沙包,打篮球……样样都是我们的拿手好戏。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扔沙包。烈日炎炎,杜老师和我们又来到了“亲切”的操场上,“要不我们打沙包吧!”杜老师说道。“好啊!”大家齐声回应。只要有她在,我们便有了主心骨。开始打了,三个同学加上杜老师打,其他人便钻到了中间来。徐博涵拿着沙包猛地一扔,沙包“嗖”的一声从人群中穿了过去。初入“战场”,大家精力充沛,没有人被打到。而当沙包滚到杜老师脚下时,她立刻弯腰一把勾起沙包,身子往后一倾,手横着一挥,沙包便飞了出去。所有动作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简直就像轻轻捋袖的古代佳人。而沙包像一支离弦的剑直插人群中。“啊!”一声尖叫,一个同学刚刚转过身来快速躲避,没想到刚一回头眼见着沙包就翻滚着朝她飞来,打个正着。杜老师拍着手放声大笑,“哈哈,打到了,打到了!”那个同学沮丧地退下场去,嘟囔着:“杜老师可真厉害。”一见这架势,我们不由得紧张起来,看来杜老师不好对付啊。我们越打越起劲,但人也越来越少了,最后只剩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了。杜老师拿着沙包,掂量着,机灵地望向我俩。“我打了啊!”杜老师叫道。我们不由得往后退,杜老师装作严肃的样子使劲往右一挥,吓得我赶紧往中间跑,可许久不见沙包飞过,我这才明白被杜老师骗了,但为时已晚,只见她苗条的身姿在空中一跃,细长的手臂快速伸开,手里的沙包随着惯性,一下子翻滚着飞了过来,“啪”的一声沙包不偏不倚地打在我俩身上, “一箭双雕,哈哈!”杜老师蹦着跳着像孩子般开心地大笑起来。
这就是我们班的孩子王,有一颗童心的杜老师。
鲁稚点评:
你们班有杜老师真是全班的福气!我光顾了看杜老师,而忘了分析你写杜老师的技巧,这恰恰就如巴金所说“没有技巧是最大的技巧”。我相信,紫暄在写这篇文章时,心中也是只有杜老师,而无“怎样写出杜老师”这个问题的。用心去感受生活,自然而然写出来,这也是写作的修炼之道。
一个有特点的人五年级作文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是为什么我家这本“经”,念着念着…。成了《红楼梦》了呢?
《红楼梦》里的女主角是泪人林黛玉。“无巧不成书”我家也有位“林黛玉”,一语未了,只听楼下有人哭。瞧,我那妹妹高高的鼻子、小小的嘴、尖尖的瓜子脸、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头发—真好似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下了凡界。
众所周知黛玉爱哭,只听“哇啊——”一声,“黛玉”就哭了,我的个林妹妹呀!又是何事让你“啼”呀!妹妹喜欢毛绒绒的小狗,一次她爸爸抱回来了只小白狗,妹妹对那只小白狗不是抱就是摸,后来小白狗被人偷走了,妹妹显得很伤心,整天闷闷不乐。她爸爸托人从老家又抱回来一只小金毛狗,本想让她一笑了之,可能是她对小白的过多思念,反而看见小金毛哇哇大哭起来。她爸爸看她伤心的样子以及无故的大哭大闹,说那就把小金毛送走。一想妹妹对小金毛的冷落,我就苦口婆心地对妹妹说,小金毛有多好看多难养等话语。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话刺激了她,还是明白了我的话。“不”妹妹突然又哭着大叫起来“不要把小金毛送走!它是我的,不要送走”。后面你们可能知道了小金毛留下来了。
说件早一点的事:奶奶在门前养了不少花草,每个花盆至少也有两三株花,唯有一个花盆里空的'。那个花盆是奶奶最喜欢的,想着在里面养株好看漂亮的花。一天妹妹在门前玩耍着,只听见“哗啦”一声,我忙过去一看,哈哈!奶奶最喜欢的花盆被妹妹摔碎了。我轻轻地问了声:怎么回事呀!于是妹妹哇哇大哭起来,奶奶听见哭声出来一看,问:“是谁打碎的呀!”妹妹见奶奶生气的样子,马上抽泣着,指着我说,是姐姐。我叹了口气,把来龙去脉都说明明白白了,妹妹听后又大哭大闹大喊大叫起立,就是姐姐!就是姐姐,我对奶奶摇摇头,这是无语呀!
唉!我这林妹妹呀!真是喜欢也要哭不喜欢也要哭。
“哇”林妹妹又哭了,我可要去记录下来!是什么事情好让我“开心”一下。
我们班呀,有这样一个女孩:性格活泼开朗,学习也是数一数二的,而且还是我们班的“背书大王”呢!她有一双机灵的大眼睛,一闪一闪的,好像会说话似的,翘起鼻头充满了倔强,她就是我们班的“开心果”――张思扬。
一想起张思扬开朗幽默的性格,即使再大的烦恼也会被抛到九霄云外。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操场上体育课跑步时,同学们个个都喊着:“热,热,好热啊!”都热得汗流浃背。张思扬见到大家情绪低落,说:“出汗是件好事,可以省下这个月的洗澡水,算是为节约水资源做出贡献吧。”一时之间,同学们的坏心情一下就变成了好心情。
还有一次,我们班的两名同学在打架,班长和老师都不在,同学们都无力劝解。这时,张思扬笑嘻嘻地跑过来说:“加油!加油!左出拳,右出拳,快出!出呀!”这两位同学听了张思扬的话明显有些不好意思了,一场**就这样平息了。
你们看,这个就是我的好朋友张思扬,她是那么可爱、幽默啊!
说起我们班的开心果――罗子航,说起他呀人人都知道。说起他的开心事人人都会哈哈大笑。他有一头短短的乌黑的头发和乌黑的眼睛。他还有比较胖的脸和胖胖的身子。他穿着黑色的毛衣和黑色的长裤,还有黑色的运动鞋。他的学习比较差,我们爱叫他萝卜根儿,因为他姓罗。
有一次罗子航看见了程一洵的两个羊头包就说:“程一洵你的两个羊头包里有两个大鸡蛋,鸡蛋里面还有维生ABCDEFG。”这句话逗得我们哄堂大笑。
还有一次我们班里的开心果罗子航看见邓林就说:“邓林,我现在给你取几个外号,这几个外号就是炖牛肉、炖羊肉和炖鸡肉。”我们听了就哈哈大笑,邓林却怒气冲冲的走了。
这就是我们班的开心果罗子航,他最爱拿人开玩笑。
有这样一位同学,上课时总爱说小话,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讲话时在旁的人不住哈哈大笑……
这位同学便是万嘉豪。我们从一年级一起来到了这个班。那时并不知道相互之间的特点,六年了,相互之间处地很熟。每当说到万嘉豪这个名字,它那幽默的表情都会映入我的眼帘……
他有一张圆脸,红扑扑的脸蛋,浓眉大眼,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挺招人喜欢,很可爱。
他有一张“大嘴”,说个没完。下课说,上课说,放学说,N不N地,嗡嗡地。他和孟云霄经常说话,和谁坐都说话。
他座位周围,经常传来“哈哈”的声音,讲的笑话让人前仰后合,肚子要疼20分钟。每当这时,万嘉豪也跟着笑,“嘎嘎”的,脸涨得通红。他走到哪儿,笑声就传到哪儿。
他的学习态度挺认真,写字是我们班最好的,同时,也有“乌龟”之称。
万嘉豪,你如果能改掉上课说话的坏毛病,我们班这颗“开心果”就会香、更甜。
我们班有一个号称“开心果”的人。他梳着一个长长的辫子,偏向瓜子脸。别看她一副文文弱弱的样子,你可千万别小瞧她,她逗人开心的功夫那可是一级棒!不信?不信咱就瞧一瞧。
记得有一次,我考得很差,垂着头坐在座位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一滴往下掉,好多同学都来安慰我,可我仍然很伤心。“开心果”发现了,跑到我身边说:“你怎么不开心了,让我痘痘你!”于是,她大踏步地走到讲台上,扯开嗓门大声喊道:“女士们,先生们,老人们,小孩们,路过的,出来打酱油地,都像我这边看呀!”她向前一步、后退一步就开始演唱《终极三国》里面她最拿手的歌。她双眉聚在了一起,嘴巴张成了“o”型,摆出一副痛苦的表情,鬼哭狼嚎般地唱了起来。就这样,一首很好听的歌葬送在她的手里。看她唱歌时那股认真劲和那滑稽的表情,我忍不住破涕为笑。
看,这就是我们班的“开心果”,这次你相信了吧!有时间你也来我们班转转吧。
如果你在学校里看见一名个子中等、身体发福、衣服不整齐,说话很风趣,而且特别爱唱爱跳的同学,那这个同学一定就是我们班的“开心果”――吴忧。
吴忧有时为了耍酷,会在自己头发沾一点水。他有一双有神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你瞧他这会儿正在讲台唱歌呢。在课间,他还时不时地跳起舞,你看,他已经踮起脚,前一步,后一步,左一步,右一步,跳着优美的舞蹈。他的腰粗如小桶,但他还是卖力地像蛇一样扭动,逗得周围的同学们哈哈大笑。他却用无辜的眼神望了我们,一个劲地傻笑。我想他应该也觉得自己特别搞笑吧。
看着我们的笑容他越跳越起劲儿,就像一个杂技演员,还向观众打招呼。等一会又向同学们发出邀请:“喂,帅哥们,美女们要不要一起跳舞?”他的声音非常热情,让人不禁想一起跳舞,一同沉浸在充满快乐的海洋中……
吴忧经常给我们班带来活跃的气氛,是我们班名副其实的“开心果”。
讲台上,何尧正“奉师命”为全班同学抄写下节美术课需要准备的工具。他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书写,不时拿黑板擦,擦去认为不美观的字……我们坐在座位上,拿着笔,跟着抄写他那“难产”的一个个字儿。教室里,不满情绪渐渐高涨。
这时,一向调皮的吴志轩悄悄地走上讲台,飞快地对准何尧那瘦小的屁股给了一脚,疼得莫名其妙的何尧哇哇大叫。同学们看见,纷纷哈哈大笑。只见,陈彦龙笑得前仰后合;郑乐开怀大笑,头一仰,“啪”一屁股坐在了地板上;有的人高兴地拍起了桌子,有的人一边捂着肚子,一边指着吴志轩,笑得说不出话来….吴志轩肯定不会放过这次“表演”的机会,等何尧转过身后,他一边撅着屁股对着何尧一直拍,一边扭过头对着何尧做鬼脸。全班同学笑得更厉害了,笑声一直洋溢在五年(8)班的教室里……
这就是我们班的开心果---吴志轩。
“哈——哈——哈——哈!”一个熟悉的身影边笑边向我走过来。
原来是一个我特别好的朋友来了,“欢迎,欢迎!”我笑嘻嘻着说。“刘佳心!”她说!
她一双小小的的`放出亮光的眼睛,脸上几乎只有一个表情——那就是一个字“笑”她长着乌黑的头发,圆圆的大脸,总是看的可爱!但是性格上还是有点倔呀!但是其实她还是个小吃货呢!呵!呵!
那是前几天刚发生的事了,虽然是没过了多久了但是意义深厚,我还是始终忘不了!
我的那个好朋友,在那一次,我忽然提起来上周放假借她的水彩笔和彩铅,但是她就开始来气了不知越说越生气,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惹了她。还记得上周我忘了带水彩笔和彩铅,就一直借她的,一开始没什么但是后来她就生气了。现在她更是来气。
我们开始争吵,正好我们要进餐厅,我们吃完饭,我以为她还生我的气,心里就开始想:如果我不提起那件事是不是她就不会生气了……但是现在已经说了……也没有办法呀……都怪我……我为什么要说……好好地?……
一出来她却像什么也没发生的一样开始我们又一块说、玩、笑……
她正在拉着别的同学,转过来,叫住了我,那个笑容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也许这就小吃货的的那个笑容!
他是我班的“歌王”,同学们都喜欢听他唱歌,因为他的`歌声很甜美。
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皮肤白里透红;理着一个小平头;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很可爱;他那小平头总是惹的我想上去拍一下;他唱歌时的表情很夸张。记得有一次,张老师心情不好,我们让他唱一首歌,他唱了一首《好汉歌》,惹得我们大家哈哈大笑,连刚才还在生气的张老师也一下哈哈大笑起来了。
他从来都不为成绩发愁。每次考几分的他,一天天还在快乐中度过,好像那不是他的成绩一样。那是上学期的事了,但还是很深刻的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次考完试,成绩出来了,他考了我班的“第一名”,张老师很生气的走进教室(因为我们班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我们班安安静静的坐在座位上,等待着张老师大发雷霆,而他和往常一样嘻嘻哈哈的一蹦一跳的走进教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好像班里的一切都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一样,最后张老师没有骂我们,只说了一句:你每天中午给我们唱一首歌,不许重复,否则这个班你就不要待了。“说完就走了,我们大家哈哈大笑(笑的是刚才他走进教室的那一幕)。
他就是我们班的“歌王”――闫炳旭。
龙哥今年9岁,在石小读三年级。每周末回家,他都好像有无穷的精力,不停地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那洋溢在脸上的笑容,真让人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龙哥的课外读物很多,有科技类的,寓言类的,还有漫画类的,我发现,龙哥特别喜欢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封面都磨白了,也不舍得放下。他不单自己喜欢,还时不时要求爸爸妈妈一起看,如果推脱家务忙没时间,龙哥就会说“剩下的家务我包了,过来吧!”每每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候,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烦恼,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生活中,难免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一次我和妈妈吵嘴了,声音很大/很凶,旁边的龙哥吓得脸色发青,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吵累了,都气鼓鼓的坐在沙发上,谁也不理谁,龙哥端上两杯茶,一杯给妈妈,一杯给我,还悄悄每人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用幼稚的语句告诉我们“爸爸妈妈,有话好好说嘛,不要争吵,龙哥以后不惹你们生气,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我和妈妈的脸瞬间就红了,多么懂事的孩子,反倒显得我们不懂事了。
“百善孝当先,百孝顺为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传统美德,我很欣慰,在龙哥身上,在下一代身上,看到了传承的力量。
“馋嘴婵”本名施璧婵,是我们班头牌吃货,全校盛名。每到午休,她的嘴巴里就不断蹦进蹦出“小食”,过路群众都无不惊愕。久而久之,从惊讶到仰视。
她身高1米58,梳着马尾,一张美丽的瓜子脸上顶着几颗顽固的小痘痘。每逢午休来临,就会从她的嘴巴里蹦进蹦出“小食”,忘我地投入到一场没有对手的吃货大战。
一日中午,转耳听到“咔擦咔擦”声从前排的课堂练习册后传出,我抬头一望,只见“馋嘴婵”正藏身书后,左手握书,右手拇指和食指飞速运作,把一颗颗“尖角脆”投入她那鼓鼓囊囊的小嘴里。人躲进书中,可这脆脆的咀嚼声,甜丝丝的味道在走道上来回飘送。
约莫一刻,咀嚼声停止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味道太有诱惑了!“要是我的课桌能变成一个小型包子铺该有多好啊!”前排又飘来一句感叹。“馋嘴馋”吃完小点,又开始“吃”上大餐,侧身歪着脑袋捧着一本美食杂志正在陶醉地笑着,那页杂志上甜香可口的包子正冒着热气,她痴痴呆呆的看着,嘴巴一开一合的运动着,好似她已经吃上了热腾腾的包子,全身心地沉浸在美食中。果不其然,前头又传来一句惊呼:“小包子好好吃啊!”“扑哧”一声,我情不自禁的笑出声。她无时无刻不在印证她的名言:吃乃人生最高境界,吃东西并不代表饿了,只是嘴巴寂寞了。
吃货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只停留在对“食物”的掠夺中,就是一张食物的图片也能引发她对美食的思考。我希望她能成为美食评论员,对每份吃过的东西都做个测评,那样以后我的美食小店就有一位资深吃霸了。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儿单说拉面这一行,我给你介绍一个人——拉面姚。
“拉面姚”中等个儿,身穿白色大褂,站在桌后。他先拿出一个面团,揉了一会儿,取下一个面节,对围观的人说:“先给你们表演一种普通拉面。”只见他先把面节搓长,加了一些色拉油和面粉,再搓了一会儿,就拿起面节,在桌上“啪啪啪”地甩了起来。有人发出了惊讶的叫喊。姚师傅嗔怪道:“叫什么叫?又还没开始拉。”说得围观的人群唏嘘一片。接着,面节被拉长,姚师傅一手呈弧形向外用力,一手呈45度角向内用力。面团在姚师傅手中绕成了麻花状的“结绳”面团。这是怎么做到的?真是好厉害啊!这样一个面团,居然可以变成麻花状。看来我们这些行外人是看不出什么的,只有行内的人才能知道其中到奥妙!再一拉,面条开始显现。一扣,二扣,三扣……反复几次之后,一碗面条就拉成了。我看着姚师傅手中那一根根米白色的,粗细均匀的面条真像是一根根白色的琴弦。
“再表演一种三角形的面。”姚师傅边说着,边从面团上取下一个面节,揉搓起来。三角形的面?这可真是闻所未闻!新鲜!我挤到桌边,看到了呈三角体形状的面团。哇,还真是拉三角形状的啊!只见他把面团拉长,在桌上抻了抻,倒了点色拉油,撒了些干粉,便开始“啪啪啪”甩起来。接着,再一手呈弧形向外用力,一手向内用力,面结又一次转成了麻花状的面结。一钩、一拉、一甩、一转。一扣就完成了。这在姚师傅手中,似乎是一件挺简单的事。拉一扣的时间绝不会超过五秒,且粗细、长短十分均匀,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增,真是一饱眼福。正方形的,长扁形的……各种形状的面条在姚师傅手中一一呈现。我看呆了,这样的技术,究竟要练多久呢?这其中的技术含量,是不可估量的。
我走上前,请师傅给我一个面团,让我也试一试能否拉成拉面。师傅爽快地给了我一个。周围的人见状,也纷纷上前讨要面团。我找了个空位,把面团放在桌上,撒了点干粉,回想着师傅拉面时的一幕幕情景。第一步,揉搓面团,我想把面团搓成圆柱体,待会儿易于拉拉面。可没想到的是,面团居然会“自动”收缩!若搓长后放置一会儿,面团便会自己缩回去,还原成原来的形状。看来只有尽快拉了。师傅拉拉面时是一气呵成,那我也努力一气呵成!我两手各自捏住面团的两端,拉长。此时面团的中间部分越来越细,两边却不见细下去。这可怎么办才好?会断的呀!我连忙采取补救措施。放在桌上,把它重新搓成长条形。我像搓橡皮泥一样,把面团快速搓长,对折一次,再一钩,一扣就完成了。可是,我并没有像姚师傅那样做出“麻花状”。拉面自然也没拉出来!
“拉面姚”,你认识了吗?想学“拉面”,可以找他!你若不认识,我也可以给你介绍哦!
★ 有特点的同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