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头文化大礼堂六年级作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incontri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湖头文化大礼堂六年级作文(共含17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incontr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湖头文化大礼堂六年级作文

篇1:湖头文化大礼堂六年级作文

湖头文化大礼堂六年级作文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由各班老师选出的少先队员们,准备去了解湖头文化大礼堂。到了目的地,选好位置坐下,那些课桌是专门让听课的人做的,让人顿时觉得自己来到这里很光荣。

演讲开始了,一位老伯走上讲台,看起来很有文化的'样子。我们马上端正姿态做好准备工作。老伯开始演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从老伯口中我们了解到,他姓张,他说话幽默风趣,给我们留下了好映像。

他向我们介绍了以前人们的一些常用工具,如盐罐、鱼笼,饭蒸……等。我们了解到了以前人民的智慧。

张伯伯让我们去自由参观。我们走向一间小屋子,发现地上墙上都是毛笔字,和毛笔画。简直就是一位书法家的悠闲胜地。再看看边上的一幅幅画,有一幅画中的孔雀画得栩栩如生,正对着天空,张开她那美丽动人的羽毛。

再走进另一间屋子,你会发现屋子里都是以前人们生活的生活用品,上面还有一些已褪色的油漆。与现在的生活用品完全不一,让人感觉奇妙。

出了这间小屋,就是一条小道,小道很狭窄,墙上贴着许多农村生活的照片。其中有一幅,一位小女孩正抢着红包。从照片旁边的介绍,我了解到,这些照片都是拍摄获奖的照片,我欣赏着每一张照片。

这时我们将离开这充满文化的圣地。相信这些文化一定会让我们更有成就。

篇2:湖头文化大礼堂展览馆作文

文化,这个概念很广泛,却至今没有找到该如何解释这个词语。而今天,我乾西小学30余位学子们,有幸来到湖头文化大礼堂的展览馆,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湖头文化大礼堂展览馆主要分为4个展区:书画区、民俗区、书籍区和诗词区。

我先来到了书画区,那儿满墙都是书画作品。瞧!那一幅草书,气势雄壮,如龙飞、似凤舞!看!那一幅行书,笔走龙蛇,既雄健,又洒脱!瞧!这一幅楷书,入木三分,笔力强劲!几位会书法的同学蠢蠢欲动,他们准备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就开始大显身手。他挺直身板,手执蘸了墨的毛笔,架势十足。只见他凝神定气,宣纸上的墨字一气呵成,一笔一划都见其功力,遒劲有力。不一会儿,一幅行书作品就写好了,大家看到了都是称赞连连。

民俗区是有不少我们父母辈,爷爷奶奶辈那时用的老物件。在张路前伯伯风趣幽默的介绍下,大家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书籍区里的书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这些书籍大多比较老旧,却依旧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去阅读。而诗词区中都是我们乾西湖头人自己写的诗词。从这些诗词中,我读出了湖头的文采飞扬。

今天,在湖头文化大礼堂展览馆的参观让我更加了解了民俗文化,了解了那一代的智慧与艰苦。

校村结队,双堂双进!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吧!

篇3:湖头文化大礼堂展览馆作文

我有一只可爱的小仓鼠,它的名字叫灰灰。

它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黑溜溜的就像两颗透明的小珍珠。灰色的毛里没有一根杂毛,摸上去舒服极了。尖尖的小嘴巴就像一支削尖的铅笔头,漂亮极了。两只小耳朵小小的,一摇一摆的`就像两把小扇子在扇动一样。它的四肢短短的,身体胖胖的,可萌了!

我的小仓鼠住的可是高级楼房哦!楼上是卧室,楼下有健身房和餐厅。它呀都是白天在楼上睡觉,晚上下来吃东西,还要跑步锻炼身体。

我的小仓鼠既萌又聪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晚上,我没有把天窗关紧,这个小淘气就借着这个机会溜出来四处闲逛。当我发现的时候,它已经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我的心里非常着急,于是我就喊它的名字,灰灰,灰……不一会儿,这个小东西就双手放在胸前,双脚直立着蹦到我的面前,嘴里吱吱吱的叫着,好像在说,我在这呢!看到它可爱的模样,逗的我哈哈大笑。

可是去年它死了,它可爱的模样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心里。我是多么的想念我的小仓鼠灰灰呀!

篇4:游湖头文化大礼堂的五年级作文

游湖头文化大礼堂的五年级作文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迈着轻快的步伐,跟着大队部来到了湖头文化大礼堂参观。

我们跟着老师走进了一个大厅,大厅里坐着几个叔叔阿姨,我们要给叔叔阿姨们戴红领巾,我心里紧张极了,暗暗祈祷着可别出什么差子,还好,戴红领巾的活动圆满完成了。接着一个叔叔走上来给我们讲课,讲以前的人们用的农耕工具:有饭篮、铁耙、小儿站桶……他还给我们介绍了各个工具的用处,比如,饭篮是装剩饭的;铁耙有平地碎土、耙土、耙草、平整菜园等作用;小儿站桶是用来让孩子不会乱跑的,因为那时候生产队很忙,人们都没有时间来照看自己的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这个“保姆”。听了这个叔叔的课,知道了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接着,我又来到了一个专门写毛笔字的房间。房间里挂满了书画作品,连地上也不放过,纸上写的字都是入木三分、力透纸背,这真是一个书法的海洋。

写毛笔字的'爷爷邀请大家来试一试,写写看。我拿起笔,深呼一口气,在心里对自己说:“没事的,别紧张”我把纸铺开,认认真真地一笔一画些了起来。写第一个字时,我手一歪,把横写细了,不过,接下来,我找到了自己的状态,慢慢的写得好起来了。那个爷爷还说我写得不错呢,我心里真比吃了蜜还甜。

今天的活动真有趣呀!既学到了知识,还展示了自己,真是令人难忘!

篇5:有着文化气息的湖头文化大礼堂作文350字

在8月19日的早晨,我又穿着白衣服,戴上了红领巾,走在去学校的路上。

到了学校,进了校门,老师叫我们把展板上的画拿下来。我们把画都拿下来了。老师叫我们排队了,排好了队,我们就出发了。

到了湖头文化大礼堂楼下,老师就说:“要安静。”我们排着队走了上去。

老师又说:“一个一个地坐到位子上。”我们拿出了本子和笔,我们把包放进抽屉。然后我们认真听张伯伯说我们湖头的文化。

张伯伯讲了许多文化,比如:五水共治、两堂七廊、湖头的由来。

张伯伯讲了饭蒸、鱼套、站桶的作用。

张伯伯讲完了文化和五水共治后就带我们去参观两堂七廊,两堂七廊里有图书室、文化室还有书法室。

参观完了,老师们就把我们带到了楼下,在文化大礼堂前面拍了一张集体照,和张伯伯一起拍的!

篇6:湖头悠久文化六年级作文

湖头悠久文化六年级作文

8月19日,我们跟随大部队,来到了湖头文化大礼堂,感受湖头悠久浓厚的文化气息,感受老一代人民艰辛的生活。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充满着乡村的气息、历史的味道。

湖头继建村以来,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湖头文化也不为少数。

农耕文化,是我们这趟来的重点。蓑衣、饭蒸、盐罐、糖罐、风车……这些,在我们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很难见到了。蓑衣,使用一种很难腐烂的.草——蓑草编织而成的。所以可以披在身上,在还没有雨伞的时代,是用来当作雨具挡雨的。后来,人们发现了棕榈也可以当做编织蓑衣的材料。饭蒸,顾名思义,就是做饭的蒸桶。饭蒸我们俗称饭桶,我们往饭蒸里倒上生米,反正是利用蒸汽来把饭蒸熟的,饭蒸蒸熟的米饭和锅子煮出来的米饭不一样。锅子煮出的米饭虽然香、软,但是不能粒粒分明,不能给人一种美感。那饭蒸蒸出的米饭呢?反正蒸出的米饭也香、也软,不过粒粒分明,给人一种特别的美感。盐罐是一个罐子,不过罐子里装的是食盐。罐子看上去密不透风,其实内部有多个小孔,用于透风保存,防止食盐变质。盐罐看上去像个普通罐子,土里土气、灰不溜秋,特别像刚出土的文物,不过罐子表面没有华丽的花纹,让人忍俊不禁:如果这是个文物罐子该有多好……

等待讲师为我们讲完湖头农耕文化、美德,我们便在礼堂随便走走,进行参观。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地点就是书房。望着满墙铁画银钩的书法作品、丹青妙手的国画,我们闻到了一股浓烈的墨水味道,书法淡薄宏伟的气味扑鼻而来,令我们陶醉其中,目不转睛的看着一个六十多岁的叔叔在那里写行草,只见大笔一挥,手熟练的写起字来,一个个龙飞凤舞的字便在纸上诞生了。没见过王羲之真迹的我那时候还傻乎乎地以为王羲之还没法和这个叔叔的字比呢!这个叔叔告诉我们行草该怎样写。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想写行草?先把楷书练好吧!想到这里,我无奈的苦笑了一下。这个叔叔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他是从十七、十八岁开始学毛笔的,果然,要练成一笔好字,首先就要勤学苦练。

本次德育实践——湖头悠久文化活动,我学到了许多,也体会到了老一代人民的辛苦,也让我们明白了:只有勤学苦练,才可能完成你的梦想。因为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很忙,很难吃饱饭,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有成就,让爸爸妈妈过上比小时候幸福的生活,光宗耀祖!

篇7:文化大礼堂作文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迈着轻快的步伐,跟着大队部来到了湖头文化大礼堂参观。

我们跟着老师走进了一个大厅,大厅里坐着几个叔叔阿姨,我们要给叔叔阿姨们戴红领巾,我心里紧张极了,暗暗祈祷着可别出什么差子,还好,戴红领巾的活动圆满完成了。接着一个叔叔走上来给我们讲课,讲以前的人们用的农耕工具:有饭篮、铁耙、小儿站桶……他还给我们介绍了各个工具的用处,比如,饭篮是装剩饭的;铁耙有平地碎土、耙土、耙草、平整菜园等作用;小儿站桶是用来让孩子不会乱跑的,因为那时候生产队很忙,人们都没有时间来照看自己的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这个“保姆”。听了这个叔叔的课,知道了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接着,我又来到了一个专门写毛笔字的房间。房间里挂满了书画作品,连地上也不放过,纸上写的字都是入木三分、力透纸背,这真是一个书法的海洋。

写毛笔字的爷爷邀请大家来试一试,写写看。我拿起笔,深呼一口气,在心里对自己说:“没事的,别紧张”我把纸铺开,认认真真地一笔一画些了起来。写第一个字时,我手一歪,把横写细了,不过,接下来,我找到了自己的状态,慢慢的写得好起来了。那个爷爷还说我写得不错呢,我心里真比吃了蜜还甜。

今天的活动真有趣呀!既学到了知识,还展示了自己,真是令人难忘!

篇8:文化大礼堂四年级作文

文化大礼堂四年级作文

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因为,我和其他同学会一同前往湖头村的文化大礼堂,这为我的暑假又添上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早上8点,我们跟着带队老师来到了湖头大操场边上的大楼里。想不到,小小的房间里竟然装载着湖头历史渊久的文化!村长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历史的事迹,我们听得目不转睛、出神入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长辈们用过的东西了,有盐罐、鱼篓、小儿站桶、扁担、扁柱、饭篮……盐罐用来装盐,鱼篓用来抓鱼,小儿站桶用来放小孩,扁担用来挑东西。这些祖辈们留下的东西,又使我们想起了以前的艰苦生活……

村长讲完以后,我们又去参观了文物馆、书法馆、诗歌馆和图书馆。文物馆里都是以前祖辈们留下的东西,有风车、蓑衣、龙头还有以前的书和杂志。书法馆是专门写书法的,里面还有个爷爷正在写书法,他下笔铿锵有力,写出来的.字不亚于书法家。我们的小小书法家——陈若欣也上去大胆的试一试,爷爷不断纠正了她的缺点,看来她的书法又增进了一步。诗歌馆是一个创造诗歌的圣地,里面有许多村民、委员创造的诗歌,有湖头西湖、游湖头、西湖……每一句都让人陶醉,流连忘返。接下来是图书馆,里面全是关于抗战、古代文学、历代伟人的书——果然是老人家爱看的类型。

参观完后,我们就排着整齐的队伍下楼了,老师叫我们站在文化大礼堂前面排好队伍,拍了个集体照作为这次旅行的纪念。接着就可以回家了,家长们都陆续来接自己的孩子,我也自己走回了家。

这次旅行我一定会记在心中滴!

篇9:湖头村文化礼堂我来了六年级作文

湖头村文化礼堂我来了六年级作文

一缕阳光照射在我的床上,我迷迷糊糊睁开眼睛,望望闹钟,想不到时间老人好不留情的走到了7:20,我瞬间清醒,洗漱好,没吃早饭就让爸爸送到了学校。

在学校门口,我遇到了久违的同学,王研冰看到我来了,就一把抱住我,这让我很温暖,在经过长时间的排队训练后,我们出发了,在路上鸟语花香,道路上的.人们熙熙攘攘,不一会就到了,我望着这个高大的楼房,我有些疑惑,这就是文化礼堂?我们踏着步伐走上了楼梯,里面有很多房间,在第二楼我们还看见了养老院,养老院很大很干净,老人们在这住得十分开心,我们继续上楼,在三楼就到了,那里面看着很像会议室,但是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地方,我坐在椅子上,头上开着电风扇在我们的一旁有许多摄影师,还有金华市记者,看着在讲堂上的老师,对我们讲起了湖头村的历史文化,首先是饭篮,那个篮子的做工十分精致,就算是用粗糙的木条做的,但隐隐有一种朴实的美,还有站捅,站捅是以前小孩子没人管站的,这个站捅又大又长,颜色是棕黑色的,下面是镂空的,老师说了镂空是为了在冬天,小孩子太冷,在下面生火这样暖气一上来,小孩子就不会被冻着了,扁担等等……

后来一位大书法家——练书法40几年的老书法家在那写起了书法,深深的吸引了,他提起毛笔,全神贯注,头上豆大的汗珠流了下来,见他挥笔写字在纸上写下“毕竟西湖……湖光……”这首诗,字字都有感情,看着甚是喜欢,让我看看就入了迷。

时光小精灵走过就到了回家的时间了,我们来到文化礼堂的广场上合影留念,虽然太阳火热,但我的心里十分快乐,因为我今天学到了知识,学习了湖头村的历史,这让我兴奋,在回家的路上我心中对于湖头村的文化历史甚是佩服呀!那时的时代是人们虽然生活的辛苦,但他们也是快乐呀,现在他们回忆起来,童年是多么美好。

篇10:湖头之旅三年级作文

湖头之旅三年级作文

“呼!”今天注定是一个非凡而又富有意义的日子,因为我正驰骋在二环路上。呼吸着新鲜的林间气息,奔向湖头文化礼堂。路上不再是热闹的市区而是宁静的农家风光。

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见识湖头文化礼堂了!我在心里幻想着……不一会儿我

已经穿过热闹而又接地气的集市来到这里。哇!那高高的红漆柱子不仅透露着宏伟,还显示出了悠久的历史一片空旷的场地上有着许多和我年龄相仿的.学生。随着老师的集合声我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步入礼堂,浓重的木香反衬出这里的古朴,有许多房间里保存着图书、书法作品、九十年代的物件等。我们来到一个房间,里面都是九十年代的东西。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走到一个奇似风箱的东西旁,正猜测这是什么?想了想,看了看简介,原来木板转动产生风力,让人们酷暑更凉爽的发明。我接着又走到一个柜台旁,一看吓一跳,原来这泛黄的纸片是八十年代的粮票。在改革开放前物资紧缺,如果没有粮票是不能买粮食的。我们还参观了……我们来到了大厅听张大伯这些农具的故事,虽然他口语一般但他仍然讲的绘声绘色,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也给了我一些启示:果实来之不易!

我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参观五水共治,剿灭V类水的成果!看!绿水青山成果显著!我们随后又见识了三堂七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告别了湖头之旅希望有机会再会!

篇11:湖头村优秀作文

湖头村优秀作文

“走进农村文化大礼堂,感受农村文化”——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带着疑问和无限的遐想走进了目的地——。

刚下车,就有一位大伯热情地迎了上来,他就是张路前大伯,我们这次活动的向导。在张大伯简单的介绍之后,我们进入了本次活动的第一站:参观湖头村文化礼堂。刚走进礼堂楼梯才几步,我就发觉,今天上楼梯怎么特别轻松。低头仔细看了看,原来这里的台阶比平常的要宽且平缓。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呢?带着疑问,我快步跑上二楼。这时,我看到一个“老年活动室”的牌子,顿时,我明白了。原来这样设计是为了方便老年人行走,真是细微之处显真情,想到这里,我心里倍感温暖。

走到三楼进入礼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善美讲堂”四个金色的大字。张大伯说这里不仅是村民们开会的地方,而且还是个各大中小学的研学基地,我不禁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紧随着张大伯的脚步进入了民俗文化馆,只见馆内陈列了各式各样的旧时的生活用器。张大伯说:“这些都是各户人家祖上传下来的用具,有些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连我们本地人都不一定说的出来它们的用途。”话音刚落,同学们可都来劲了,一边互相猜想,一边请教张大伯,我一边听,一边暗暗赞叹旧时劳动人民的智慧。虽然这些工具比不上现在的电子产品先进,但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至少在当时是很有用的。

我还对其中几种用具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那个“冷淘铜模”。一根六十公分左右高的木头,有我大腿那么粗,顶部放置着一个铁质的蜂窝状的圆盖,底部一圈紧箍着宽大的厚厚的铁片,铁片上有三个眼,木头是中空的。难以想象,冷淘是怎么从里面出来的。又如“站筒”——大人干活的时候用来“关押”孩子的地方。此桶上口小下口大,桶边上挂了些玩具,这样的话,小孩子站在桶内玩,桶不容易翻倒,非常安全;在桶的底部往上三分之一处,安了一个隔板,到了冬天的时候,在底部放一盆炭火,小孩子站在桶内隔板上,非常暖和。“以前的'人真是太有智慧了,我要多向前人学习钻研知识的能力。”

走出文化礼堂,我们来到了今天活动的第二站——乾西湖头村最有名的小西湖。瞧!湖面波光粼粼,两岸杨柳依依,湖边保留了十几株古树,有些至今已有三百岁了。西湖两侧房屋的墙壁上,绘画着各种金华特有的小吃,图面生动形象,同学们都在捂着肚子喊“好饿好饿”。此刻,真想吃棉花糖,糖葫芦,酥饼,麻糍……口水直流。

这时张大伯都拿出了一张照片,照片的小河,垃圾成山,一些浮在水面,水是黄绿色的,又脏又臭。我们一致认为照片里的小河绝不是小西湖,而张大伯却道出了惊人的事实:它就是小西湖。我们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它和眼前的小西湖简直有天壤之别。看来五水共治的成效真是明显啊!站在桥上,望着左右两侧的风景,好一幅西湖美景图啊,正应了那句诗,“人在画中走,鱼在水中游”,美不胜收。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见证了湖头人民勤劳和智慧的昨天,笑看了湖头人民同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的今天。怀着憧憬和希冀,祝愿湖头的明天会更美好。

篇12:游叶店文化大礼堂的三年级作文

游叶店文化大礼堂的三年级作文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游玩了叶店文化大礼堂。

礼堂可真大,里面的东西保存得很好,我们边听介绍边做笔记,认识了很多古代的农用工具,见识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之后,我们又在叶店文化礼堂听安全讲座。讲座的主题是“小学生自我保护”,是白龙桥派出所的杜警官给我们讲的。

首先,他讲了关于防拐卖的注意要点:第一,不随便跟陌生人走,特别是放学期间;第二,记牢家长的电话号码。另外警官还介绍了一个小妙招:与爸爸妈妈约定一个暗号,有其他人来接你时,你问他这个,让他来回答,如果他没说或说错了,那他就是坏人。接着又讲防溺水,着重讲了不能在无大人陪同下私自接近水源、下水游泳等,遇到有人落水也不要下水施救,要及时找大人。最后讲了家庭生活注意事项:不常用的'插座要及时拔掉;出远门时要把家里的总电源拔掉。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会了不少。真希望下次还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篇13: 湖六年级作文

今天,我去了青海湖。青海湖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一路上,金灿灿的油菜花一簇一簇地绽放在路旁,远远地看去,蓝蓝的便是青海湖,连着的便是蓝天,若不是有几朵白云飘动,水天一色,根本让人分不清楚这是湖还是天。面对如此美景,我们的心情更加愉快起来。

进了青海湖游览区,我们坐上了游览车,一路向前,我听到了“呼呼”的声音。抬头一看,两个热气球正在缓缓升上览车。到了青海湖边,只见四五个人站在气球下的箩筐里,人们的头顶上燃烧着熊熊烈火,热气球的下面被绳子牵制住,以防热气球飘走。

我们继续向前走,眼前呈现出一片五色彩带,原来那是蒙古族人祭祀祝福用的。

我们坐上船,前往湖的对岸。往船外看去,一望无边,在海的中央,我看到了鱼雷试发基地,听说中国第一颗鱼雷就是在这里发射成功的。下船后,我们几个小朋友就开始打水漂:先找一块尽量光滑、扁平的石头,再沿着水平投掷出去,一、二、三、四,我成功打了四个水漂。另一艘船靠岸了,大波浪向我们袭来,一个个浪花拍打着沙滩和我的脚丫,十分清爽。沿着海边一直走,在尽头观望:浅蓝色的天和浅蓝色的海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这才是真正的水天一色。

大美青海湖,我爱青海湖,一个水天一色的地方!

篇14:湖头米粉的来历作文

湖头米粉的来历作文

特产是每个人家乡特有的产品,所有人的家乡肯定都有特产。而我的家乡在泉州,我给大家讲讲我的家乡特产——-湖头米粉的来历吧!

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圣祖玄烨因平定“三藩之乱”,又逢29岁生日,迷信的康熙决定提前做生诞。

快马传消息至安溪,李光地和堂兄李光斗、叔叔李日煜商量如何为“升平嘉宴”增辉添彩。当时湖头山高水险林密虎多,山寨大王也不少,百姓生活极艰难,实在无物上贺。李光地童年时被永春帽子顶寨大王林日胜捉上山寨,是安溪县城东岳庙和尚德辉禅师救出。未回家前,李光地在东岳庙学过做水粉。此时,李光地忽然想到,湖头泉水制作的米粉,口感柔韧细腻,不如把水粉做成粗条再晒干好带上朝去,到时自己还可当众表演吃法。堂兄和叔叔都说如此甚好,但北方人喜食干食,御前亦难汤水淋漓,建议带上湖头的笋丝香菇同炒,味道更可显得与众不同。

就这样,李光地把湖头米粉做成了贡品。他用肉丝、虾仁、香菇炒熟,肉骨汤适量和米粉入锅油炒翻动,快速提锅倒入瓷盘的`炒米粉,竟成为康熙帝“升平嘉宴”中宴请大臣、翰林和有功之臣的有泉州地方特色的美味。

不管你的家乡在哪里,你的家乡都一定有特产,而这些特产背后,隐藏着许多故事。作为家乡人,我们更应该去了解家乡特产背后的故事。

篇15:湖头村游纪作文

湖头村游纪作文

湖头村位于金华市城区西郊,那里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地方,今天,我有幸到了那里,饱览这一地的美丽风景。

开车不用半小时就到达了目的地,在那里有一个文化礼堂,走进里头就看见了村干部开会的地方。张伯伯领我们去了一个地方,是一个小小的展览馆,那里有一个金红色的龙头,在龙头的后面跟着一个龙灯,他们都紧紧地粘着红板凳上,还有那金黄色的陶罐、大量的麻线、长得像个球的靴头、各式各样的扇子,水车、陈旧的报纸……那里有湖头村的人口簿,六七十年代用的粮票。

看完了这些,张伯伯开始介绍了湖头村和以前用的工具。首先,张伯伯拿起了一个像罐子一样的东西,同学们就立刻开始讨论起来了,酒罐、尿罐,在众人的猜测下,张伯伯告诉我们这是盐罐,于是张伯伯解释说:“盐怕潮,盐罐底下有一个洞,是有一个底层的,外面的水进去,会从这个洞里倒出来的。”另外一个是站桶,张伯伯忽悠我们说这是一个烤烧饼用的桶,最后瞒不住我们,告诉了我们真相:“没错,这就是站桶,以前你们爸爸妈妈都站到过的,一站到里面两岁大的孩子爬不出来,三四岁大的孩子就可以爬出去了,冬天,天气又干又冷,如果把孩子放进去,长时间的不管不顾,会不会生病呢?不用担心,只要在站桶底下放一个火盆就行了,做起来暖暖的你还可以在上面挂一点玩具。”

湖头村的母亲湖——西湖,因为多年污染变成了一个污水池,村里的人们下定决心要整治西湖,一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让西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十年前,村里无人敢洗手的污水塘变成了村里的景观之一。

绕湖几米就有几十座古老的房子,再走几米也不例外。忽然有一张红色的布告栏显现在我们眼前,里面有几张图片,定神一看,原来这是对比图片,西湖没整治前,整治中,整治后的鲜明的对比。这种样子的'公告栏有五六七个,而且每张公告栏的上面展示的东西都不一样。

远远的我们看见了一个似曾相识的东西。没错!杭州西湖中有的挺立在湖水中间的三潭印月,这里怎么会有?原来是为了仿造杭州西湖呀,不过还没有台下水走进前像一个炼药炉。

那里的大树又高又大又粗壮又挺拔。这大树都像一个个卫士一样守护着这一片土地。

高高的树,水平如镜的湖面,儿童嬉笑的声音,古老的房屋,街道……我看到的,听到的,都铭记在心,深深的陶醉在其中,不能自拔。这是正如湖头村文化员,沈争鸣创作的小诗:“儿时涤衣声,水污久夫闻;着力还新貌,姑嫂浣清晨。厮闹邻里亲,嬉戏和睦情,重现在当今。”

篇16:美哉·湖头作文400字

今天早晨的空气格外清新,夹杂着淡淡的清香;今天早晨的阳光格外灿烂,没有了以前的炎热;今天早晨的天空格外的蓝,好似一片蔚蓝的大海……

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今天我要去“李光地的故乡---湖头村”。

到了那里,首先要去湖头村文化大礼堂集合,过了一会,所有人都到齐了以后,一位大伯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他说他姓张,让我们叫他张大伯就可以了。

然后,我们走进了一栋方方正正的大楼里,上了几级楼梯后,来到了一扇门前,走进去发现是一个类似开会的大堂,左侧在一个台子,应该是像讲台一样,人在上面讲,又有人在下面听。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旁有许多门,我们走进一个门去看了看,发现好多都是我不认识的东西,我只能通过它上面摆的牌子来辨认,比如鱼笼,竹箱,水桶,饭蒸,花生筛……

随后,我们见识了书法的魅力,湖头的美景,清澈的“小西湖”,流连忘返的美景……

湖头村的美丽,不正是因为现在人们对环保的加强吗?

篇17:老李头小学六年级作文

老李头小学六年级作文

村头有一位姓李的老人,据说是在当年村子新建的时候搬来的,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他一个人孤孤单单,暂且称他为老李头吧、

当初,村子里修建房子的时候,人们怕他一个人孤单,特意替他把房子修到了村子的热闹部分,可老李头却摇摇头,一个人又把房子修到了靠山的地方,说人们常说靠山吃山嘛。

可是他又特别喜欢热闹。每逢节假日,村头总会聚着一群老人,或下棋或聊天。老李头每天跟在他们身边,不说不吵,默默的听着

偶尔有人提到他,他也是只答不问。

前年,村里安全措施不过关,村子又依山而建,好多房屋倒塌,都因山体塌方而被埋在了山下。所幸的是伤者寥寥无几,这一切都归功于老李头。老李头是第一个拿着质检报告冲过来的.,恰巧那就是山体塌方的前夕。

他死了。死在今年的初二。初一我还看见他和爷爷在一起喝酒,结果第二天就死了。来祭奠的人不多,毕竟谁也不想染上丧气。不管来的都是村里有名有姓的人物,老李头死了,但愿他的灵魂能在天堂得到安息。

湖头村游纪作文

生命湖六年级作文

游清水湖六年级作文

重庆人民大礼堂导游词

泥头车撒了满地泥六年级作文

游乾西乡大礼堂作文600字

头成语

重庆大礼堂感受和体会

《阵头》观后感

文化作文

湖头文化大礼堂六年级作文(通用1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湖头文化大礼堂六年级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