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直击招聘现场”活动策划书(共含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风韵雅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年前,我们的梦想是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
终于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相聚在山师;
现在,进入大学快一年啦,对大学也有自己的认识;
大学生不再是捧着金饭碗的人
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你是否感觉无助?
现在,让我们直击招聘现场
提前体验找工作的感觉······
一、活动目的`:
1、走出校园,走进招聘会现场,为将来找工作积累经验。
2、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
3、了解企业对应聘者的要求,并从现在起向那些方面努力。
4、亲历应聘现场,学习应聘技能。
二、活动时间:
xx年4月23日
三、举办单位:
山师化学院引路人实习社
三、活动对象: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院11级全体同学
四、活动地点:
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
五、活动流程:
1、宣传部于4月20日将活动宣传海报贴于一号教学楼二楼中厅。
2、将活动发放给各班宣传委员,各班统计人数上交。
3、提前组织人去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探路,勘察现场。
4、4月23日早上8:00于东方红广场集合。清点人名后,集体前往舜耕国际会展中心。
5、到达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后,先集体巡游一圈,然后解散。
6、根据个人喜好,可以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7、呼吁同学们自己提前准备简历,在招聘会现场可以投递简历,寻找工作。
8、11:00于解散地集合,清点人数后集体原路返回学校。
9、鼓励同学们活动后写写感想。
六、注意事项:
1、活动期间注意安全,不提倡携带大量现金,看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
2、自由活动是最好是结伴而行,不要独来独往。
3、记住组织者手机号码,有任何情况(如有事回校等)都可以给组织者打电话。
策划书:引路人实习社
xx-4-5
招聘活动现场策划书
一年前,我们的梦想是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
终于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相聚在山师;
现在,进入大学快一年啦,对大学也有自己的认识;
大学生不再是捧着金饭碗的人
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你是否感觉无助?
现在,让我们直击招聘现场
提前体验找工作的感觉······
一、活动目的:
1、走出校园,走进招聘会现场,为将来找工作积累经验。
2、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
3、了解企业对应聘者的要求,并从现在起向那些方面努力。
4、亲历应聘现场,学习应聘技能。
二、活动时间:
xx年4月23日
三、举办单位:
山师化学院引路人实习社
三、活动对象: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院11级全体同学
四、活动地点:
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
五、活动流程:
1、宣传部于4月20日将活动宣传海报贴于一号教学楼二楼中厅。
2、将活动发放给各班宣传委员,各班统计人数上交。
3、提前组织人去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探路,勘察现场。
4、4月23日早上8:00于东方红广场集合。清点人名后,集体前往舜耕国际会展中心。
5、到达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后,先集体巡游一圈,然后解散。
6、根据个人喜好,可以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7、呼吁同学们自己提前准备简历,在招聘会现场可以投递简历,寻找工作。
8、11:00于解散地集合,清点人数后集体原路返回学校。
9、鼓励同学们活动后写写感想。
六、注意事项:
1、活动期间注意安全,不提倡携带大量现金,看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
2、自由活动是最好是结伴而行,不要独来独往。
3、记住组织者手机号码,有任何情况(如有事回校等)都可以给组织者打电话。
直击上海2013新年招聘:现场火,就业冷
连续两年暖春之后,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再一次进入寒冬。投出去的几十、上百份简历石沉大海、大小招聘会人满为患却简历屡屡被拒、学生挤破脑袋考研、拿到了Offer却又被延期……在近几个月的几场招聘会现场,火爆的场面之下,“焦虑”成为了蔓延在求职人群中挥之不散的'情绪。
4点起床来排队,簇拥国企求编制
近日,上海市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首场招聘会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行。500家用人单位,吸引了将近两万名求职者入场。9点开场前,门口已经排起了百米长队。队伍里,两个睡眼惺忪的男生一早4点就起床,从远在松江大学城的学校奔波赶来。“进城”一次不容易,想早点到,时间也能利用充分。进场前,他们拿出一瓶保湿喷雾喷了喷脸,双手一阵猛搓。“这样精神好点,给人留个好印象,”男生不太好意思地说,“这喷雾是问班级里女生借的。”
开场五分钟,整个会场内已经拥挤到行走都困难的程度。想要在心仪的摊位投上一份简历,没个十几二十分钟还等不到。虽然现场280家民营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但从人流涌动的方向,不难看出毕业生们更青睐“国字号”。
开场不到半个小时,上海航天局、上海建工集团、上海城建集团等单位前都排起了长龙,排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摊位前的小田告诉记者,自己和家人都希望自己进入国有企业,最好是有事业编制,“这几年经济形势不稳定,国企更有保障。”而至于未来具体想要做什么,小田则表示:“没想好,只要没有特别的专业限制,都想试一下。”小田在大学里学的是市场营销,这个当时分数不低的专业如今却让他懊恼:“早知道学工科了,进个设计院什么的,不用像现在,万金油,哪里都能去等于哪里都去不了。”
根据现场了解,这些国企摊位的报名数和实际需求数都超过5比1,有的热门摊位甚至超过了20比1,“国字号”热门,却也并不好进,有人私下向记者透露,党员、研究生、“211”大学是最基础的敲门砖,否则,连入围的机会都没有。
“三无学生”底气不足
招聘会现场,一个女生拿着简历站在几个摊位之间发呆,任凭人流穿过身边也不怎么动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记者上前搭话,原来这个女生姓吴,来自安徽,是本市一所大学的学生,学的是法律专业。“为什么不去投简历呢?”记者询问。小姑娘看看周围,笑笑说:“像我这种三无大学生在上海找工作大概没什么希望了吧。”
女生所说的“三无”指的是无211大学毕业证、无硕士学历、无上海户口,她说,因为这三无,之前做过近百个网申,全都毫无回应。“其中随便两个条件的筛选就把我给筛掉了。”学校放假,她不敢买票回家,打算寒假留在上海继续求职。小吴骗爸妈说自己寒假在上海实习,“不能让爸妈知道连工作都找不到,四年书白读了。”
而在招聘会现场,像小吴这样迷茫有焦虑的不在少数,不少外地学生表示,如果下个学期结束前仍找不到工作,就只有回老家工作了。“我回去,父母还能帮忙安排一份工作,有的同学家里是种田的,那就真没有退路了。”一个应届生如是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隐患直击观后感
★ 招聘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