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化学中考复习心得(共含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晃晃悠悠矮兔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 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合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拉瓦锡。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 比空气大。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__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__分子由__原子和__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__分子由几个__原子和几个__原子构成。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常 见 物 质 的 分 类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 F2,O2,H2,Cl2
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 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常 见 物 质 的 颜 色
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氧化汞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铜绿),七水硫酸亚铁(绿矾)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9.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10.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1.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液体的颜色
1.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
2.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
3.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4.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5.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6.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7.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8.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9.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气体的颜色
1.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2.黄绿色气体:氯气
3.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物 质 的 检 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1.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2.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3.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5.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6.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7.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8.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2.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3.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4.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5.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6.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中考化学难点知识
一、化合价
1.化合价的写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上方标出化合价,“+”、“-”写在前,数字写在后。
2.掌握元素的化合价,请注意掌握以下几点规律:
(1)①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
②在化合物中,通常氢显+1价;氧显-2价;③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2)许多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同种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里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3)使用化合价的规则是: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4)掌握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是在化学反应中相对稳定的原子集团,又叫做根。
3.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熟记)
化合价实质要认准金正非负单质零
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1价钾钠氢和银+2价钙镁钡和锌
二、二铜汞二、三铁+3价金属铝和金
氟氯溴碘-1价氧硫-2价(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1价硝酸氢氧根-2价硫酸碳酸根
-3价的是磷酸根+1价的是铵根
4.化合价的应用
(1)已知化合价写化学式
书写方法:正价前负价后化合价标上方先化简后交叉
(2)已知化学式求化合价
方法: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求解。一般先标出不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后标出可变价元素。
HNO3、H3PO4、N2O5 、NH3 、HClO、CuSO4 5H2O、
(3)由原子团的化合价,求其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方法:根据原子团化合价等于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进行求解。
SO42- CO32- PO43- NO3- NH4+ R2O72- HnRO4 NH4NO3
三、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Mr):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类型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例:求O2、NH4NO3、Al2(SO4)3、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方法:质量比=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例:求CO2、H2SO4、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一、明确目标,降低重心,建立稳固的知识体系
初中化学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或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中考复习中,若想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复习时就要以《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范围与要求》为指导,了解中考内容和层次要求,把握复习的高度与难度,从而在复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降低重心,回归课本。中考化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基本都源于教材,关注教材细节也往往成为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首轮复习时:
首先要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用语、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课本例题习题、教材插图、单元小结等等。
其次,所谓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就是指化学不仅有理科中的逻辑思维过程,还有文科中的记忆任务。对于需要记忆的知识,要依据知识的特点,采用简化、理解、对比、归类、联想等记忆方法。科学的记忆方法既可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减轻大量记忆的负担。
建立知识体系。物质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在建立知识网络时,一方面要以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用途为主线,另一方面还要关注知识的延伸和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外延的分析及应用。
二、重视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材中演示实验、活动探究实验的操作与设计原理,还要关注对重组、变式等综合性探究实验的评价、分析与改进等内容,尤其是情景实验探究题。此类试题貌似复杂,但解答起来并不困难。
这类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解决方法要么隐藏在题目中,要么就是课本知识的信息迁移。所以,解题时只要静下心来,通读题目,通过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环节即可顺利完成。
三、科学练习,培养阅读、分析、解题能力
在复习备考阶段,适当地进行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但试题一定要精选、精析。有一种说法叫51小于15,就是说将同一类题目做5道,其实际效果远小于从5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探究一道题。
如果在做每一道题时都能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么你的阅读、分析、解题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势,在复习中我们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训练或限时训练。例如,限时50分钟完成一套试题或用20分钟完成选择、填空等等。
四、整理错题,理清思路,提高审题能力。
考场上错误审题或多次在一个问题上反复出错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致命伤。所以,在平时练习时,我们要养成将出现的问题、学习中的盲点、易错点及时记录在更正本上的良好习惯。归纳和剖析常见的错误案例,不仅有助于及时弥补知识上的盲点,理清解题思路,避免犯重复错误,还能达到提高审题能力的目的。
五、注重语言表述的严谨性,答题的规范性
每年中考都会出现化学术语、仪器、药品名称的错别字,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实验现象、简答题语言表述不准确等现象。在复习备考阶段,同学们一定要把规范化答题、严谨准确的表述等内容提到复习日程上来。如,要分清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的叙述的区别、计算题的解题步骤等。
六、重视心态的调整
复习不是一个简单的拼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心理素质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同学们在考场上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一方面要科学地、有计划地复习,另一方面还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复习和考试。从自我反省、自我调整、自我激励中收获自信。
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一、答题技巧
1.做题顺序
一般来说,物理、化学题目的排列顺序都是先易后难,因为出题老师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大家尽快进入到答题状态中。既然这样,那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也就应该尽可能地依据题目安排的顺序一一解答。这样不仅符合心理习惯,而且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2.做题原则
如果做题中遇到难题究竟该怎么处理呢?是不是一定要遵循从前往后的顺序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倘若遇到难一些的题目,经过几分钟思考后依然没有思路,那就应该暂时放下,开始做其他的题目,千万不能因为一道题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使后面的题目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如果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对整体分数造成了影响,那实在有些可惜。
3.优势优先
物理、化学两门学科你不可能掌握的水平大致相当,一定有相对而言的优势学科,那在做题的时候就应该适当地调整好自己的时间:对于自己的优势学科,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要尽快解答,这样将会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留给稍微逊色的学科。这样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分数最大化。
4.不留空白
不管你是不是能做对这道题目,也不管你是不是会做,都不能在卷面上留下一片空白区域。在这个时候,能写多少步就写多少步,要力争拿下自己能够拿到的得分点。并且,有大片的空白区也会破坏老师的阅卷印象,导致最终失去了印象分而吃亏。
二、失分原因
1.没有审清题意
从历届化学考试情况看,审题中常见错误有:
(1)不通读全题,断章取义,分析不全面。部分同学喜欢看一段做一段,做到后半题才发现前半题做错了,只得从头再来。须知一道化学题是一个整体,句与句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往往相互联系在一起。所以审题时须综观全题和每一个问题,全面领会题意。
(2)粗心大意,一掠而过。许多老先生把不可能看成可能;部分溶解看成全部溶解;把不一定看成一定不;由大到小看成由小到大;把弱到强看成强到弱而错答。
(3)误解题意,答非所问。
(4)审题不透,一知半解。许多同学遇到新情境题并且内心紧张,没能全面理解题意就动笔答题。
(5)定势干扰。遇到“熟题”或“重现题”,不顾条件与问题的微妙变化,动笔就写。要提高审题质量,平时要做到:①坚持读题三遍再动手。②找题眼,作出必要的标准。③挖“三点”,即隐含信息点、迷惑点和考点。
2.不按要求答题
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考生不按要求答题而失分的现象。如把答案写在密封线内,要求写元素符号写成元素名称,要求写元素名称写成元素符号;要求写物质名称却错写成化学式,把原子量、式量单位写成“克”,把气体体积、质量、溶解度、密度等的单位漏掉,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对实验题中是指出错误或改正错误,还是指出错误后果不清楚。答题时必须按题目要求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3.写错别字
阅卷时,也有许多是因为写错别字、生造字、潦草字、简化字而被扣分的。常见有溶剂写成溶济,天然气写成天燃气,蓝色写成兰色,铵盐写成氨盐,长颈漏斗写成长紧流斗,金刚石写成金钢石,木炭写成木碳等等。
4.化学符号书写不规范
例如,钙的元素符号写成Cu,2个钙离子的符号写成(详见当期杂志),硫酸铁的化学式写成FeSO4等等。为了减少考试失分,平时要书写规范工整。
5.语言表达不清楚、不完整
在解简答题或综合题时,语言文字表达很重要。答题内容要突出原理、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文字精炼、书写正整。若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即使长篇大论也不能得分。例如,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一定要指明向下或向上排空气法,又如量筒的作用,不能答作“量度体积”,而应答作“量度液体体积”等。
6.计算不合规范
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不设未知数,评分人不知“x、y、z”分别指什么,或设未知数带单位。
(2)没有写计算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或虽写了但未配平,导致计算错误。
(3)式量计算错误而导致结果错误,上一问计算错误导致后面的结果全错。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列量的单位上下不相同,左右不对应,造成计算结果错误。
(5)列式时,已知量不带单位运算或单位弄错。
(6)解答不完整,半途休兵。
(7)不分步运算,只列综合算式,其中一点错误,导致全题得零分。
(8)不注意题目的巧解简答,解题过程繁琐冗长,导致运算错误。
(9)“答”用“略”代替。这些都应该在平时学习中引起注意,以免失分。
三、化学学科答题技巧
化学学科的审题很重要。一定要看清楚化学用语的符号,要明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答案,然后再下笔。在答题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适当地先跳过去,等到全部做完之后再解答这些难题。对于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题目要认真回忆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一般来说,中考化学的信息题主要是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这时就应该抓住“官能团”的结构。不同的“官能团”在什么结构部分发生什么化学反应,然后一步一步地去联想,去答题,一定不要轻易地放弃。
化学题目很重要的就是实验题,所以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回忆课本上的实验。千万不能觉得似曾相识就直接写答案。不要出现经验主义错误。
不管是什么题目,在解答完毕之后都要认真地检查两遍,注意是否漏题,是否有举棋不定的题。如果发现应该及时补上,重新再做一遍,总之绝对不能草草了事。
★ 中考复习
★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
★ 中考复习工作计划
★ 中考英语复习策略
★ 中考语文如何复习
★ 中考语文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