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探究名著导读《骆驼祥子》的悲剧之因(共含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摘 要: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揭示了主人公祥子的悲剧命运。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骆驼祥子》的悲剧原因加以分析,即人性的堕落、社会的黑暗和婚姻的不幸。
关键词: 《骆驼祥子》 悲剧 人性堕落 社会黑暗 婚姻失败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剧作品,几十年来一直以悲剧意义激励着大批读者。祥子悲剧的原因,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疾苦和迫害。下面笔者进一步分析祥子命运的悲剧性。
一、人性堕落带来的悲剧性
祥子原是个破产的农民,18岁来到北京谋生。他性格要强、生活勤俭,对生活充满希望,一心想买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人力车夫。为了这个梦想,他努力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很快就在军阀战乱中被大兵夺去了。为了再度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不顾同行义气抢买卖,甚至和老弱病残争座儿。然而不久,他用性命和荣誉积攒起来的买车钱,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第三次祥子虽然买了车,却牺牲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私房钱买的。但是,一年后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不得不卖掉自己心爱的车子。三次买车丢车的磨难,使祥子彻底地绝望了。性格坚忍如骆驼的祥子,内心非常孤独,遇到困难都束手无策、走投无路的他非常苦恼,非常恐惧,更让他伤心难过的是,内心的委屈无处诉说。日复一日他不但摧残了自己健壮的身体,而且失去了自己努力向上的意愿,当他最后一线希望――他深爱着的纯朴姑娘小福子也被逼自杀时,绝望与痛苦终于使他变成了野兽般人物:原先热爱拉车的他,开始不喜欢拉车,最后也拉不动车了;原先要强要面子的他,变得肮脏猥琐了;原先忠实义气的他,变得厚颜无耻、说谎耍赖,甚至出卖人命了。二十几岁的祥子,就这样彻彻底底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二、社会黑暗带来的悲剧性
20世纪初的旧中国,资本主义制度虽然已经侵入中国但并没有动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根基。祥子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旧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缩影。祥子买车卖车三起三落的命运,看上去发生得很突然,但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黑暗的一面。作品揭示了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战争不断干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在这样军阀肆虐的时代里祥子的悲剧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祥子的悲剧是旧社会连年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的必然。“作者通过祥子坎坷经历的描写,塑造了封建社会城市下层劳动人民的形象”,揭示了祥子的悲剧来自万恶的旧社会、旧制度。旧社会不仅夺走了祥子心爱的车,还夺走了他的灵魂,使他丧失了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作者通过祥子,强烈痛斥了这个万恶的旧社会的黑暗与罪恶。
三、婚姻失败带来的悲剧性
“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之一。祥子与老姑娘虎妞始终都是很不协调的,虎妞是一个粗野、泼辣的女人,虽然她爱年轻、老实、勤劳的祥子,但由于他们的出身和各自的经济条件不同,使他们的婚姻产生了许多矛盾。在这个婚姻悲剧中,虎妞失去了生命,祥子也因为虎妞而被彻底毁坏并最终堕落。祥子是个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只想靠自己的双手打造自己的幸福的人,却受到虎妞的诱惑从此“一失足成千古恨”。刘四虽喜欢祥子的干活劲头,但极力反对他与自己女儿的婚姻。虎妞虽然有对祥子爱护的一面,但那都是为了她自己的感情。她总是想如何统治祥子,让他服服帖帖地照着自己的方式生活,实现自己的私利。祥子屈身于刘四的车厂,但他看不惯刘四和虎妞的所作所为。“萌芽的思想觉悟最终无法抵抗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自然而然地造成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悲剧。在封建社会的特殊环境下,虽然祥子与虎妞走到了一起,但因思想、信念不同,他们的结合是错误的,是畸形的,所以在当时的特殊社会环境下,他们的婚姻注定是要走向灭亡的,悲剧是必然的。
祥子的悲剧虽已成历史,但封建社会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疾苦和迫害直至今日还令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老舍文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205.
[2]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36,58,156
备课:-3-3 上课:3月 日 编制:颜廷雷 九( )班 姓名:
【作家作品】
《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的主要笔名,满族人。他出身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小学后,因家贫考入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当过中学老师,1924年赴英国讲学,并开始写小说,1930年回国,任大学教授,在此期间创作多部长、短篇小说。老舍先生热爱祖国,积极从事文艺组织领导和文学创作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8月24日不幸逝世。他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人民艺术家”。他的著名作品是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名著梗概】
祥子来自乡间,带着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当他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他就成了“车迷”,一心想买上自己的车。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省吃俭用,花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一起”)。但当时中国军阀混战的社会环境,不容他有丝毫的个人幻想,不到半年,他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一落”)。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这次还没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为泡影(“二起二落”)。当他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车两空(“三起三落”)。生活捉弄了他,他也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祥子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变成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
【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旧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同情,揭露了把祥子逼进堕落深渊的黑暗社会,说明了仅靠个人奋斗去摆脱贫穷是行不通的路。
【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结构紧凑,笔触严谨; (2)心理描写丰富多变,细腻深刻;
(3)京味儿描写真实生动,亲切随和。语言上的京腔京调简洁朴实、自然明快,北京口语更凸显了人物特色。
【人物形象】
祥子: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的车夫,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肮脏猥琐、自私麻木的形尸走肉。
虎妞:具有二重性。一是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二是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刘四爷: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封建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来时已为时过晚。
高妈:心地善良、为人要强,乐于帮助别人,经历诸多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生活教会了她在社会上为自己找到生路,做事仔细、有心眼。
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不要强,身体也不够硬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类。
曹先生:爱好传统美术,信奉社会主义,待人宽和、民主,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阅读检测】
1.你了解了老舍哪些作品?
第一部作品是老舍1925年写的《老张的哲学》,比较著名的还有《二马》《离婚》《骆驼祥子》《断魂桥》《月牙儿》《四世同堂》《茶馆》等。《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是1936年在青岛写成的,用他自己的话说:《骆驼祥子》是我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
2.鲁迅在《一件小事》中创作的“人力车夫”与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创作的“人力车夫”有何不同?
鲁迅创作“人力车夫”,是以一个知识分子居高临下的观察和道德评价,对这个职业以及下层劳动者给予同情或赞美;而老舍真正深入到一个车夫实实在在的生活和内心中去,通过这个人物形象写出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下层劳动者生活空间的威压。
3.祥子一心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买幸经历了“三起三落”。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起三落”的历程。 第一次是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 第二次是准备好的买车的积蓄被孙侦探敲诈洗劫一空;
第三次买上了车,可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车两空。
4.说说《骆驼祥子》这部作品有什么特点? 《骆驼祥子》是一部以人力车夫祥子为中心交织着北京穷苦社会世俗风情的作品,它的特点首先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如祥子、虎妞、小福子等,非常丰满、逼真。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浓郁的古都风情和市井气息,具有明显的京腔京味的北京风情。第三,老舍真正把劳动者作为主人公,因此确立了都市平民文学第一家的地位。
5.祥子脸上的疤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祥子脸上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那是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6.祥子第一次买了新车是多大岁数?花了多少钱? 祥子第一次买了新车是二十二岁时,花了九十六块钱。
7.简洁叙述祥子被逃兵掳车的情况。 北京兵荒马乱,西直门外正在抓车,大车小车骡车洋车一起抓。平常拉到清华只是二三毛钱,而此时有人给两块。祥子和年轻的光头矮子拉车出了西直门,到了高亮桥,正准备抄土道走,还没拉到便道上,祥子和光头矮子连车带人被十来个逃兵提了去。后来祥子连夜逃出,并牵回了三匹骆驼。
8.祥子怎样装束才能不像个逃兵好从兵营中逃出? 他脱下军衣,扯掉了领子,揪下铜纽,掷在黑暗中。然后把这件无领无纽的单衣斜搭在身上,把两条袖子在胸前结成个结子,像背包袱那样。裤子也挽高起来一块,加上脸上的泥,身上的汗,大概也够个“煤黑子”的样子了。
9.祥子偷回的三匹骆驼换了大学网多少钱物?
祥子偷回的三匹骆驼换了三十五块大洋、两个棒子面饼子、一件破白小褂。
10.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已快七十岁的人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他是虎相,快七十了,
腰板不弯,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他自居老虎〃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一―虎妞。
11.刘四爷和虎妞为什么都喜欢祥子?
刘四爷喜欢祥子:认为祥子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在车厂子里,祥子从不闲着.主动找事做,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等。 虎妞喜欢祥子: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从不和她争辩。
12.在人和车厂,祥子是如何节省聚钱想买车? 首先是少花钱,拉完车,人家车夫喝十个子儿一包的茶叶,加上两包白糖,而祥子只喝一个子儿一包的碎末;其次是多挣钱,一是起早贪黑地拉,二是拼命地抢座儿。
13.后来,刘四爷为何有点看不上祥子? 一是祥子早出晚归拼命拉车,当然是不利于所赁他的车,一辆车至少也得早坏半年;
二是祥子只顾死奔,就不大匀得出工夫来帮忙擦车什么的,对刘四爷来说又是一项损失。
14.祥子为何离开包月杨先生家呢? 杨先生家人一是不准让仆人闲一会儿,二是不肯看仆人吃饭,三是不肯多给一个子儿。后来帮杨家送完客。大太太拿出一毛钱打发祥子,祥子一把抓起那张毛票,摔在太太的胖脸上,大喊:给我四天的工钱!最后祥子拿到了工钱,拉着铺盖就离开了杨家。
15.虎妞用酒骗到了祥子,这时虎妞给祥子什么印象?
她丑,老,厉害.不要脸,尤其是几小时前才知道她已不是处女了,就更讨厌她。
16。祥子为何把曹先生当成孔圣人? 因为曹先生既认识字,又讲理,而且曹太太也规规矩矩的得人心。曹家人拿祥子当个人看。祥子在曹家有问宽绰的屋子,又可以消消停停地吃三顿饭.再加上主人很客气。所以把曹先生当成孔圣人。
17.快过年了,祥子为何要买点礼物给刘四爷送去? 祥子想,破出块儿八毛的,给刘四爷买点礼物去,礼轻人意重,一来为是道歉,他这些日子没能去看老头儿,因为宅里很忙;二来可以就手要出那三十多块钱,要回那笔款,是上算的事。
18.虎妞对祥子是动真情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虎妞主动把祥子放在刘四爷那里的三十块钱连同利钱送给了他,并把几毛钱的零儿给补足成一块给祥子,同时说着只为表表心,疼祥子,护着祥子。可见虎妞是真心对祥子好啊
19.一个老车夫(老马)在茶馆里晕倒,其他车夫有什么样的表现?能感觉出什么?
当老马晕倒时,正在茶馆里喝酒的中年车夫说道:“来二两,我的请,您喝吧!”并规规矩矩地把酒放在老车夫面前;祥子猛地跑出去,飞也似的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给老车夫。感觉到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是相互同情、相互帮助的。
20.祥子从老马、小马的遭遇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祥子从老马、小马的遭遇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在小马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马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这一老一的遭遇几乎把他的最大希望――买车一一给打破了,老马有车,结果仍是这样悲惨。穷人的命就该如此,因此,该快活的时候就应该快活,不必计较太多,也包括对虎妞的看法。
21.祥子是如何看透“穷人的命”? 从老马、小马的悲惨遭遇中,祥子似乎明白了,穷人的命,是枣核儿两头尖: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只有中间的一段,年轻力壮,不怕饥饿劳碌,还能像个
人儿似的。在这一段里,该快活就应该快活,否则。过了这村就没那个店啦。
22.孙侦探是怎样骗取祥子准备买车的积蓄的?
孙侦探对祥子说,姓曹的是乱党,拿住就枪毙,咱们算是一面之交,在兵营里你伺候过我, 又加上我们都是街面上的人,我是担着好大的处分来给你送个信。你大概有个积蓄吧。拿出来买条命。孙侦探继续说道,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拿钱来,有多少拿多少。拿来钱。你走你的;不拿,天桥见。最后,孙侦探把祥子所有的积蓄全骗走了。
23.曹先生家到底出了什么“乱子”? 曹先生在大学里教几点钟功课,有个阮明的学生和他一向不错。曹先生是个社会主义者,阮明的思想更激烈。阮明成绩差,到考试的时候,曹先生没有给阮明及格的分数,阮明以为曹先生为人阴险,想在他身上泄泄怒气,于是到党部告发曹先生在青年中宣传过激的思 想。寒假是肃清学校的好机会,因此侦探就忙于调查和逮捕曹先生了。
24.祥子被侦探骗了钱,走投无路下只有奔“人和车厂”,他当时是什么样心理?
“人和车厂。没有别的地方可去!”这一句话说尽了祥子心中的委屈、羞愧与无可奈何。因为此时,他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去投降,一切的路都封上了,他只能在雪白的地上去找那黑塔似的虎妞。他顾体面、要强、忠实、义气,都没有一点用处,因为为了自己一条“狗”命。
25.刘四爷在六十九岁过寿这个热闹场面中,为何既感到“自傲”又感到“难过”? 刘四爷感到“自傲”的是:许多老朋友都赶来贺喜;那些老友的穿戴比自己差多了,有几位以前比自己阔,现在已越混越低,有的已很难吃上饱饭,看看他们,再看看自己热闹场面,觉得自己的确是高出他们一头。 刘四爷感到“难过”的是:过惯了独身的生活,看到来了些女客,忽然感到自家的孤独,没有老伴儿,只有个女儿,而且长得像个男子,没人继承自己的事业。看着女客们携来的'小孩子们,又羡慕又嫉妒;还有早晨给车夫们摆饭的时节,祥子几乎和人打起来;多数客人只出四十个铜子或一毛大洋,刘四爷认为这简直是拿自己当冤大脑袋。
26.大年初六,祥子和虎妞结了婚,祥子对虎妞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婚后,祥子才明白:虎妞并没有怀孕,只是在裤腰上塞个枕头。祥子把虎妞看成是个红袄虎牙的东西,吸人精血的东西,已不是人,只是一块肉。她是会拿枕头和他变戏法的女怪。他知道娶来一位母夜叉,可是这个夜叉会做饭,会收拾房子,会骂他也会帮助他。
27.直到这个时候,祥子才觉得虎妞有点好处,居然向她笑了笑。“这个时候”具体指什么? 具体指虎妞答应祥子的买车计划:虎妞买两辆车,把一辆赁出去,进个整天的份儿。另一辆,祥子拉半天,再赁出去半天。祥子并答应,要是拉白天,一早儿出去,三点钟就回来;要是拉晚上,三点才出去,夜里回来。也就是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家陪虎妞。
28.祥子的结局怎样呢? 祥子的生活,有结婚的,他替人家打着旗伞;有出殡的,他替人家举着花罔挽联。他不喜,他不哭,只为那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没有了心.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在这个世道里,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的,比登天还难。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已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成了当时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作者写出了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空间的威压。
29.祥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认为造成祥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祥子开始是“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而后来变成了
“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这是由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作者简介】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一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大多取自城市下层市民生活,善于运用准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行文幽默风趣,用语机智俏皮。
【内容概览】
20世纪代的中国,军阀混战。
祥子在农村破产而到北京寻找生路。他认为拉车来钱快,于是爱上了拉车这个行当。他买了车,却不料车在战乱中被军阀抢走了,所幸中途又拣回了三匹骆驼,卖了三十块钱,于是买车的希望又在祥子的心中复活了。他来到刘四的“仁和”车厂,租车来拉,一分一分地积攒着卖苦力的钱,一心想买一辆自己的车,靠自己的力气挣饭吃。刘四的女儿虎妞,是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刘四为了赚钱,不让她出嫁。她也确实帮刘四把车厂治理得不错。她看上了祥子,喜欢他老实巴交、吃苦肯干。她用酒灌醉祥子,俘获了他。祥子认为自己做了一件荒唐事,他很后悔,但又不甘沉沦,于是离开了仁和车厂,给进步的大学教授曹先生拉车。后来曹先生被认为有共产党的嫌疑而被抄家,祥子辛辛苦苦积攒的买车钱也被侦探敲诈走了。他很沮丧,可买上一辆自己的车的希望并未破灭,他又回到了仁和车厂。后来虎妞离开刘四,与祥子结婚。虎妞想像她父亲那样,出租车辆而坐收金钱。可祥子不听,他一定要买上自己的车拉。虎妞拗他不过,只得依他买了一辆车。从此祥子拼命拉车,可后来虎妞因难产而死,他于是又卖了自己的车,埋葬了虎妞。祥子找到曹先生,曹先生表示愿意他把以前的丫头小福子接来,让他们在自己家里过。他满怀希望去找小福子,可小福子也已经死了。祥子绝望了,他感到:要强什么用也没有,将就活下去就是一切。从此他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整日喝酒,逛白房子。祥子终于堕落了。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统治。
【写作借鉴】
《骆驼祥子》的语言独具特色。作者运用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北京口语方言,传神地刻画出北平下层社会人民的言谈举止。作者还用朴实自然的笔触描写了北平的自然风貌和京腔京韵的古都风情。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市井气息。
作品的另一特点是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深入的刻画。祥子沉默寡言,作者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他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变化过程。作者凭着对北平下层社会的了解和对小人物的熟悉,运用纯朴的语言,把下层社会民众的心理刻画得生动形象,十分逼真。
【中考链接】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祥子的泪要落下来。他不会和别人谈心,因为他的话都是血作的,窝在心的深处。
①本段文字选自小说。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发生在祥子身上的一件事。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车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著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①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的小说。
②A段写祥子意气风发,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
③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
阅读答案
《名著导读之〈骆驼祥子〉》
1.①《骆驼祥子》②祥子在“仁和”车厂拉车;祥子娶虎妞为妻。
2.①老舍 骆驼祥子②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好不容易结了婚,老婆又难产死了;大病几场,他原本强壮的身体也垮了。③示例:老舍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如“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亲切自然,通俗易懂,活泼流畅,朗朗上口。
教材简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面对满目疮胰的祖国,作品的格调开始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他那个时期的作品。
整部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艺术地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
作者选择了祥子原来具有的善良朴实,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愤怒地揭露和声讨把
祥子逼进堕落深渊的黑暗社会,小说还有力地说明了在旧社会仅凭个人奋斗发家,只不过是一种幻想。反映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旧中国个体劳动者的悲惨命运。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2、研讨祥子的形象及其刻画人物的方法;
3、让学生学会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教学重难点
1、研讨祥子的形象及其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讨论祥子的悲剧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它标志著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二、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投影显示)
三、回顾指导
作品整体感知(找同学复述故事梗概,投影显示)问
四、问题研讨
1、作者塑造了一个不善言谈的祥子的形象,用了什么方法?结合课文谈谈理解。
2、本文在叙述高妈和祥子的对话中,我们看出,几乎是高妈一个人在喋喋不休,祥子似乎是在陪衬,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全文分析。
3、关于祥子悲剧的原因有这样一些观点:其一、祥子个人的性格造成了祥子的悲剧;其二、万恶的社会把祥子推向了悲剧的深渊。你对这些观点有何意见?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4、有人认为祥子最后的欺骗他人、逛妓院等等恶劣行为是自甘堕落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是祥子对这个社会的消极反抗,你赞同或是否定这些看法吗?请说说理由。
五、拓展延伸
虽然旧中国的北平与改革开放的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但就个人在市场经济中的求生存发展这一问题上,还是有很多共性的。
假设在今天,有像祥子一样的人物,从农村来到城市,梦想着靠自己个人的努力寻求安稳的生活——
1、我们会怎样对待他的奋斗?
2、应当如何引导他们对社会生活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
3、对于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我们能从《骆驼祥子》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写小论文
1、阅读小说应注意的几点:
(1)掌握情节,结合环境,分析人物,揭示社会意义;
(2)学习、品味语言,揣摩写法;
(3)阅读过程和方法的总结:读作品,作笔记(摘抄、批注、后记、摘要、心得体会……),提问题,再读作品,查资料,得观点,出成果(指写成小论文)。
2、明代于谦在其《观书》中这样写道:“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好了,我们刚才通过分析祥子这个人物的形象及其关于祥子命运悲剧的探讨,我想大家对这些问题一定有自己新的看法和见解。下面就请大家选取一个角度来对《骆驼祥子》这部小说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写成500字左右的作文。
附:板书设计
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
祥子的三起三落:
起 落
苦干三年买新车 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拼命攒钱买新车 在搜捕中辛苦攒的钱被抢去
虎妞低价买了车 因置办虎妞的丧事卖掉了车
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
祥子——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形象。
典型形象的意义
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
一、教学目标
1、“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
“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
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
五、教学课例
名著导读课型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入名著
(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大家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这部电视剧,是由哪部作品改编而来的?读了的同学,能跟大家说一说,这本书的影响力吗?
(2)欣赏二,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影响:
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骆驼祥子》是其代表作。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司马长风(1976)
据不完全统计,《骆驼祥子》有31个版本,光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再版了14次,还曾被翻译成十几种外文。
设计意图:片尾曲的播放,学生一下子就能从画面和歌词中,找到关键信息点,比如老北京、车夫、贫穷等,自然而然地引入名著《骆驼祥子》。欣赏二,更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影响力之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设计意图:批注式阅读法,是我们宝安区近几年兴起,并大力推广的阅读方法,也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在平时的教学和阅读中,我们也要求学生做批注。此环节,让学生阅读的时候,更关注细节,并鼓励了他们的质疑精神。
学情分析:第一自然段,学生主要批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祥子买车后激动、高兴、紧张的心情。第二自然段,学生主要批注了心理描写,交代了祥子的身世,车在祥子生命中的重要性。最后,学生提出了质疑:祥子为什么会哭?他为什么要把车拉到一个僻静的地方?
师小结:我们总结一下,可以从字词、内容、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批注。还可以赏析、提出自己的疑问等。
(三)人称互换理解祥子(车被抢)
还没拉到便道上,祥子和光头的矮子连车带人都被十来个兵捉了去!……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侮(wǔ)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
设计意图: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所叙述的都像是读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我这样指导学生:祥子视为生命的车被抢,此时此刻,祥子的内心是什么感受啊?愤怒,痛苦,难过,绝望,仇恨。为了更好地理解祥子的心情,现在假设祥子就是你,你就是祥子。把文中的“他”换成第一人称“我”,带着这种感情,先让大家自由朗读感受第二自然段,我下座位指导,再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特别注意后面的两个“凭什么”。
学情分析:学生换第一人称,反复朗读,声音高低变化,语速快慢有别,紧紧扣住祥子复杂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后一个凭什么,加上捶打的动作,更有感染力。
师小结:朗读很到位,点评也非常精彩!看来,同学们都在尝试着走进祥子的内心。
四、角色表演走进祥子(钱被骗)
祥子立起来,脑筋跳起多高,攥上了拳头。
“动手没你的,我先告诉你,外边还有一大帮人呢!快着,拿钱!我看面子,你别不知好歹!”孙侦探的眼神非常难看了。
“我招谁惹谁了!”祥子带着哭音,说完又坐在床沿上。“你谁也没招,就是碰在点儿上了!人就是得胎里富,咱们都是底儿上的。什么也甭再说了!”孙侦探摇了摇头,似有无限的感慨,“得了,自当是我委屈了你,别再磨烦了!”
祥子又想了会儿,没办法。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
“我看看!”孙侦探笑了,一把将瓦罐接过来,往墙上一碰。
祥子看着那些钱洒在地上,心要裂开。
“就是这点?”
祥子没出声,只剩了哆嗦。
“算了吧!我不赶尽杀绝,朋友是朋友。你可也得知道,这些钱儿买一条命,便宜事儿!”
祥子还没出声,哆嗦着要往起裹被褥。
“那也别动!”
“这么冷的……”祥子的眼瞪得发了火。
“我告诉你别动,就别动!滚!”
祥子咽了口气,咬了咬嘴唇,推门走出来。
设计意图:表演法属于愉快教学的一种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一定的态度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习热情和阅读兴趣。
学情分析:两个学生先表演,同学评价。有人说孙侦探演得好,因为他演出了盛气凌人,仗势欺人、贪得无厌。有人说祥子演得好,他演出了愤怒隐忍绝望无奈。接下来采访祥子的表演者,你认为哪些地方演得不够到位,或者不好演出来的`?祥子的台词比较少,只有两句话,主要通过动作和表情表现出来。比如洒在地上,心痛得要裂开,这里不好表现出来。教师引导,除了刚才说的,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不太好演出来?生答,还有不出声,眼瞪得发火,咬了嘴唇,咽了口气等,这些地方不好演。
师小结:这就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要更关注什么?细节描写。对,关注细节描写,才能更深入理解人物复杂的情感。
(五)、视频欣赏猜结局(祥子和虎妞结婚的片段)
设计意图:初中生大多对形象的东西感兴趣,尤其是生动的视频节目,名著一般都有拍摄的电影,可以为教学所用,恰当地播放一点视频,无疑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请同学们看视频,注意里面出现的人物,和他们的表情。猜,祥子接下来的生活会怎样呢?说出你的根据。
学情分析:读过的同学稍微剧透一下新娘的情况:虎妞,人和车厂刘四爷的的独生女。没读过的同学,有的猜祥子结婚生子,过上了好日子,因为他娶了富二代。有的猜,祥子成了车厂老板。也有人说,祥子和虎妞没有继承仁和车厂。因为台词上有,娘家婆家没来一个人人,结婚那天刘四爷一个人喝闷酒。还有人说,祥子的婚姻不幸福。因为虎妞看齐来很高兴,祥子的表情不开心,他不是真的喜欢虎妞。
(六)结尾:
师:看来,大家感受到了,祥子的生活将出现更多的波澜和变化。是的,一个人不可能演绎一波三折的人生,单单围绕着车,祥子遇到了宪兵和孙侦探,就已经对他的命运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更何况现在,他遇到了在他生命中更重要的虎妞、刘四爷,还有更多的人,他们,又会对祥子的命运产生什么影响呢?
请大家齐读:钱财落空,起
钱财——落空
爱情——被迫
恨与不恨
爱与不爱
高大的身躯,任人摆布
祥子,还有多少无奈让我们叹息?
祥子,还有多少悲喜等我们翻阅?
让我们一起阅读,走进他的世界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着思考去读阅,而不仅仅是看故事。因此,我们要引领学生去思考更深层次的背景和主题。最后的齐读,读出气势,烘托出课堂气氛,激发学生阅读自信心,言有尽而意无穷。
结束语:好,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名著《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内涵
《骆驼祥子》中祥子身上蕴含着浓郁的悲剧性,他为了实现买车的理想努力的奋斗过、抗争过,但以失败而告终。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老舍成功塑造了人力车夫祥子这一形象。祥子作为一个破产农民进入城市,把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作为生活目标。在围绕买车三起三落的过程中,祥子经历了诸多的磨难与痛苦。祥子一次又一次向命运搏斗,但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最终向命运就范。祥子的人生旅途每经过一站,他都更堕落一次,也越来越接近最黑暗的地狱。把买车作为理想的祥子最终变成了走兽,这一悲剧结局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祥子这一形象所蕴含的悲剧内涵。
一.性格悲剧: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抗争
祥子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悲剧性结局与祥子自身的性格有内在联系,他的性格悲剧有着深刻的内涵: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抗争。
在事业上,祥子把买上一辆自己的车作为奋斗目标,他渴望凭着自己的力气过上安定的生活。虽然这一理想很渺小卑微,但是祥子希望能实现这一愿望而完成自我实现。
无论奋斗目标是大还是小,自我实现是不易的。祥子的性格因素内在的渗进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左右着这一进程。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卖力气能吃饭的事儿几乎全做了。”他正直忠厚、勤劳上进、能吃苦,虽然沉默寡言,但是他却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在生活上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即使病了,他也舍不得花钱买药。可以说,当祥子性格中正的一面占优势时,祥子也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奋斗目标。经过三年的努力,祥子凑足了一百块钱,买了一辆自己的车子。这一次祥子完成了自我实现。
祥子性格中的负面因素也在暗暗左右着祥子的命运,在积极的实现自我过程中,祥子又在丧失自我。祥子具有狭隘保守、自私的一面。他从不与别的车夫接触交流,独自生活在自己的封闭世界中,对世事不问不闻,在兵荒马乱的时节,祥子照常拉车,在中途明明知道事情不妙,但搁不下所谓的面子还继续拉车,结果刚买了半年的属于自己的车被匪兵抢去。
第一次车子丢失后要强的祥子是不甘心的,不拉上属于自己的车,祥子简直是白活。买上自己的车子,这是祥子的“志愿、希望、宗教”。祥子开始面对他的苦难人生,又开始攒钱,准备再买车。祥子性格中要强的一面帮助他继续去实现自我,早出晚归拼命拉车,对自己的的饮食也节约到自虐的地步。祥子藏在瓦罐的三十多块钱被孙侦探抢走,祥子买车的希望再次落空。
在第二次买车阶段,祥子在不断实现自我同时也在不断丧失自我。看到别人喝酒吃烟跑土窑子,受了委屈的祥子很羡慕,觉得他们是对的。他开始觉得烟和酒不会花很多钱但可以安慰他,不过此时,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抗争中,自我实现还是占了上风,祥子还不敢沾染烟酒。为了买上车,攒够钱,祥子骨子里自私狭隘保守的一面又呈现出来。以前的祥子,是不会和别的车夫抢生意的,现在只管拉上买卖,不管别的。方太太叫祥子把钱存在银行,祥子却固执地认为把钱放在自己手上最好,最终藏在瓦罐的钱被抢走。孙侦探威胁恐吓祥子时,祥子不敢反抗,更不敢呼救。此时的祥子在自身负面性格的作用下逐步丧失自我。
第三次虎妞用自己的私房钱帮祥子买了一辆车,这次祥子虽然局部实现了自我,但最终是彻底丧失了自我。与虎妞的婚姻不是出于祥子自己的本意,祥子迷失了人生追求的方向。祥子本打算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但是虎妞的威胁及小马儿和老者的遭遇使祥子把一切希望都放下,祥子的意志是不坚定的,祥子的抗争是不彻底的,最后他向现实妥协。虽然在所谓的事业上祥子算是暂时实现了自我,但祥子内心极度痛苦,在情感上祥子丧失自我。不久虎妞因难产死去,祥子只得卖掉车子料理丧事。他喜欢小福子,看到小福子的父亲和弟弟,狭隘的祥子就决定离开小福子。之后祥子开始堕落、沦丧。当他自认为自己战胜了刘四爷,战胜了刘四爷就是战胜了一切时,他心里觉得很痛快。此时祥子仿佛是临掉进深渊前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他想变好,变回从前那个要强、纯洁、努力的祥子,向命运作最后的抗争。随着小福子的自杀,祥子最后的那点希望彻底破灭,最终祥子彻底丧失自我,走向末路。祥子的事业、爱情均以失败而告终。
三次买车失败,三次抗争,最终祥子完全丧失自我。虽然在抗争过程中祥子也取得了局部胜利,局部实现了自我,但祥子在丧失自我之路上越陷越深。祥子思想和性格上的缺陷决定了他的孤独与脆弱以及必然失败的命运。祥子想靠自己一个人的微薄力量在那个世界里奋斗是那样的渺小而无力,最终祥子向命运屈服,堕落到地狱的最底层。
二.社会悲剧:现实环境对个体理想的吞噬
哈代认为“人在现实社会中生存,本身就是极大的悲哀”。祥子努力的奋斗着,有着强烈的生存意识,与严酷的生存环境展开几轮斗争,但他与环境的较量是那样的无能为力,环境最终将他及其卑微的理想一同吞噬。
现实环境主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加速祥子从人到“兽”的异化进程。祥子买车之初是自信的,天真的认为地狱里也是分很多层的,认为只要自己肯吃苦慢慢攒够钱就一定能买上车。抢他车的大兵、诈他钱的`孙侦探使祥子回到赤贫的原初状态,祥子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节衣缩食,并不肯放弃自己的追求。欺骗引诱他的虎妞在婚后也掌握着家里的经济大权,祥子此时并没有与现实环境妥协,他不想依靠他人生活,还是坚持自己拉车挣钱养活自己。现实是无情的,虎妞之死使祥子再次卖车回到原点,但此时的祥子不再是当初那位朴实要强的祥子,他开始吃喝嫖赌,使坏。之前祥子洁身自好,在车夫中是异类,当他堕落后,他自己觉得舒服,别人看他也觉得比以前顺眼。祥子融入了周围的环境,“自己也成为那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
现实环境在精神方面对祥子的异化更加残酷无情。祥子从乡村来到城市,有着自己的理想并一直付诸实践努力去实现它。但现实中一批道德败坏沦丧者始终生活在祥子周围,如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轻看他的刘四、勾引欺骗他的虎妞、愚弄他的陈二奶奶、诱惑他的夏太太……。这些人在精神层面拽着祥子的脚将他往下拉,无形的“手”的摧残更厉害,祥子看不到光明,小福子的死使祥子最后的精神支柱坍塌。老舍在这里“直接剖析构成环境的各式人的心灵,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
文中曹先生及其所处环境像是一块绿洲,祥子喜欢去曹先生家拉车,祥子决定变好时想到的也是曹先生,一上曹宅,他就得要强。但是曹先生毕竟是这汪洋浊海中的一支清流,曹先生救不了祥子,祥子也很快被这浊海所吞噬。不仅是祥子,老马、小马还有别的车夫无论他们怎样去要强,始终无法挣脱黑暗社会所织造的大网。在环境的驱促下祥子一步步给自己的灵魂泼上污水,原本健康强壮的祥子最终在环境的熏染下扭曲了人性。“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三.文化悲剧:市民文化对农民文化的侵蚀
祥子的悲剧实质上也为文化悲剧。这是一出市民文化背景下人性异化的悲剧。祥子是来自农村的青年劳动者,带有鲜明的农民气质。最初,祥子在新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旧的习惯:勤劳、单纯、质朴。因为勤劳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刘四爷家里,因为质朴无心跌断主人的车把主动要求处罚和辞退,甚至还不乏同情心,看到饥饿衰老的车夫买了十个包子给他。在买车的几次起落中,祥子受到相当程度的“市民化”的侵蚀。第二次攒的钱被抢后,祥子开始觉得要强是没有用的,还不如乐乐眼前,虽然烟酒对祥子已经具有了诱惑力,此时祥子尚未褪尽劳动者的本色,还是继续坚持理想攒钱买车。虎妞使祥子的人生道路发生偏斜,使祥子加速“市民化”,“她把他由带来的那点清凉劲儿毁尽了”,和虎妞在一起,他带有严重的精神枷锁,他觉得混身都粘着些不洁净的,使人恶心的什么东西,教他从心里厌烦,他愿永远不再见她的面。祥子逐渐失去了农民的完整性。虎妞之死是祥子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祥子最终接受了“市民化”的消极面,下滑到地狱的深渊。小福子之死摧毁了祥子所有的希望,祥子最终成了一个生命尚存而失去了灵魂的走兽、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祥子最终自我毁灭,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如此巨大,它不动声色地改变了一个人,而个人对它却无可奈何。
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祥子的悲剧是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文化悲剧的合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祥子在这些合力的作用下由人异化成“兽”。祥子的悲剧带有历史必然性。老舍透过生活表层来洞察人物的内心,向我们展示了人在生活困境中不断挣扎,努力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却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我。老舍通过社会描写来探索人性,又通过人性展示来反观社会。“老舍是站在了人性审视的高度,在个体人生悲剧中寄予对整个人类发展的冷静思考。”
造成骆驼祥子悲剧的原因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这个悲剧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硬汉如何在一系列外部以及内在因素的双重影响下而自掘坟墓,走向灭亡。通过简要的剖析,本人将祥子的个人主义悲剧的成因归为以下四部分:
一、社会因素。这个因素是导致祥子悲剧的主要原因。北平城里,祥子处于社会下层阶级,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和血汗为生来赚取糊口的钱。虽然地位低下,同时因为自己的不“合群”而被其他车夫排挤,祥子始终怀着自己的梦想——拉上一辆属于自己的体面地车。一个有着美好梦想的车夫,在加上其自身的辛勤能干,在我看来,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似乎一个踏实苦干的人力车夫始终斗不过命运。祥子靠自己的努力买上了自己的车,但没过多久却被人给抢去了。但祥子并没有气馁,又重新积攒钱来买上第二次车,但幸运之神没有垂青他,第二次的继续又被侦探骗走。似乎全社会都在从祥子这样子的劳苦人名大众身上压榨血汗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祥子的正直善良和能干,在当时那个社会显得那样得格格不入。
二、婚姻因素。祥子的生命里,出现过一个精明的女人,那就是虎妞。与虎妞的结合完全不是出于爱情,而是被算计。虎妞是刘四爷的独女,但却长得一副男人样,在车场里帮忙。年过三旬的虎妞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一个男人看上她。虎妞怕自己的父亲重新娶个后妈生个孩子,带走一切财产。于是她想要找一个男人和自己结婚,并在老头过世以后两人一同继承老头的所有财产。而老实憨厚的祥子刚巧是不二人选,成为了虎妞手中的一颗棋子。虎妞的陷阱与欲擒故纵,让祥子无处可逃,同时她也成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促成人物。在虎妞怀孕后,祥子因为一种做父亲的情感而对生活产生希望,但却随着虎妞难产死去而灰飞烟灭。
三、爱情因素。祥子的生命里,还有另外一个女人,她虽然也和虎妞一样,不是一个干净的.女人,但却是祥子真正爱上的人,她就是小福子。小福子虽然是一个女,但她的灵魂却是高尚的,她是为了自己的两个弟弟才走上这么条路。同时她也那么要强,那么不向黑暗的社会屈服,祥子自身也不认为自己是干净的。就是因为这一切,让祥子爱上了她。在虎妞死后,小福子一度成为了祥子生活的希望。可是,随着这唯一的支柱的死亡,祥子彻底走进了生命的死胡同。
四、个人因素。在所有的因素中,本人认为,祥子的个人性格是促成其悲剧的根本原因。祥子的不善言语,祥子的不懂人情以及祥子的不懂变通与那个社会不相符。在那个社会里,有一点小口才才能混得好一点,而祥子却将自己的思想埋在最底层,从来没有想到要改变自己的做法,去改变自己不善言语这个缺点。同时,祥子不懂当时的人情世故,不知红白喜事的送礼,不懂如何为人处世而导致许多时候孤立无援。而关键是,当时的社会,人力车夫的命运似乎已经被注定,那么,靠着年轻资本的祥子完全可以改行换业来重新规划未来,何必对一个没有前途的行业情有独钟?
以上变为本人对祥子个人悲剧原因的浅要探析。
★ 名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