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单元语文常识复习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浩浩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单元语文常识复习(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浩浩”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单元语文常识复习

篇1: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单元语文常识复习

六(上)语文常识复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

2.诗中贯穿全文的一句是啊,我们爱你,中国。围绕这一中心,作者从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特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五个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3.仿写课文:

我们爱你--京剧的字正腔圆,皮影的活灵活现,书法的龙飞凤舞,国画的栩栩如生。

我们爱你--云南石林的千姿百态,北京长城的蜿蜒起伏,敦煌莫高窟的精妙绝伦,秦兵马俑的神态各异。

我们爱你--笛子的清脆,古筝的婉转,二胡的悠扬,腰鼓的奔放。

4.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

5.与课文有关的诗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背诵课文.

2.郑成功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及其主要事迹: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抗击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兵、左宗棠--收复新疆。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课后六个词语的感情色彩及造句。

慷慨激昂(褒义)于丹慷慨激昂的话语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载歌载舞(褒义)新中国成立了,全国人名载歌载舞,庆祝胜利。

横行霸道(贬义)龙王的三太子在人间横行霸道,哪吒决定治治他。

负隅顽抗(贬义)红军包围了整个山头,消灭了负隅顽抗的日本鬼子。

喜出望外(中性)我们听说下午要看电影,个个喜出望外。

惊恐万状(中性)听说飞机出了故障,乘客们惊恐万状。

6.与课文相关的爱国成语、诗句及名言。

忠肝义胆、精忠报国、赤胆忠心、碧血丹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4.课后第4题:

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5.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死亡。   与世长辞:辞,告别。

6.肖邦的爱国名言:爱祖国高于一切。

7.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人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写出了作者对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感。

(1)诗中表现作者毕生心愿的诗句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2)诗人临终前叮嘱孩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

4.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5.背诵全诗,了解诗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6.带点字:△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    ◇示:告诉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只。 ◇王师:这里指南宋王朝的军队。◇九州:指中原。◇同:全国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乃:你的。◇翁:父亲。

练习1

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维吾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苗族(龙船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斗牛节)

5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顾全大局、宽容大度、深明大义的博大肷襟和廉颇知错就改、光明磊落的可贵精神。“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蔺相如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用“争锋相对”“唇枪舌剑”“寸步不让”造句。

辩论会上,正反双方选手争锋相对,寸步不让,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之后,正方取得胜利。

6.最后的姿势

1.《最后的姿势》写的是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老师:谭千秋。他在生死攸关的一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民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2.谭千秋是一个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恪尽职守的好老师。

7.船长

1.《船长》是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课文作者是维克多雨果,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3.课后第4题句子的含义:(1)人们被哈尔威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动,没有一个人再违反他的命令,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有秩序地开展自救。这句话蕴含着对船长忠于职宇、舍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讴歌与赞美。(2)这句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德的赞颂,面对死亡的威胁,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又一次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4.背诵25-30自然段。

5.哈尔威船长的伟大之处:忠于职守、舍己救人、沉着镇定、视死如归、尊重妇女

8.爱之链

1.《爱之链》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依李。课文写了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计报酬,老妇人帮助女店主,女店主关爱丈夫乔依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链条,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2.课文为何用“爱之链”作题目:课文中写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着延续着,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爱之链。

3.乔依的品德: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不计报酬。

4.关于爱的名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

人生是花,爱是花蜜。(雨果)

5.学了课文《爱之链》,使我们想起了汪国真写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中的一句话:人,不一定能使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也使我们想到了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练习2

1.背诵小诗。

《我不期望回报》作者汪国真,他的诗集和小说集,多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2.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采访的注意点:(1)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什么问题。(2)确定好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4)记录重要的内容。

3.音同字不同义不同的词语:

融化、熔化、溶化    临近、邻近    品味、品味    直接、直截、直捷

截止、截至    去世、趣事    沉默、沉没    清脆、青翠    变换、变幻

反应、反映    报道、报到    启示、启事    漂浮、飘浮    功夫、工夫

9.小草和大树

1.《小草和大树》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这个故事表现出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妹妹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2.三人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安恩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

3.节衣缩食:节,节省;缩,减少。指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指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要强好胜:好,喜欢。事事不甘落后,愿意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欢胜利、成功。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脱颖而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寥寥无几:寥寥,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4.关于逆境成才不怕挫折的名言。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关于《简爱》的介绍:写了一位“灰姑娘”的奋斗史。一百多年来,无数人阅读这本书,有一个同样地原因--被简爱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深深吸引;每个人都被这样的话语征服:“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到上帝面前。”它几乎成为全世界妇女必读的经典之作。

6.从勃朗特三姐妹身上受到的启发有:要敢于和保守观念、偏见作抗争;要不畏生活的艰难、环境的恶劣,发奋努力;要具备顽强的意志,不怕挫折,才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7.两处“小草和大树”的含义。

一处指大自然中的植物小草,另一处指没有作为的人。

8.课文为何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夏洛蒂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的抗挣精神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让我们感受并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9.课后第3题句子的含义:(1)作者将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意在突出她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生命力。(2)将夏洛蒂三姐妹的意志比作钢铁,可体会出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

10.背诵课文1、7小节。

10.轮椅上的霍金

1.《轮椅上的霍金》课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人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赞扬了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抒发了由衷的敬仰之情。

2.霍金: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被称为“宇宙之王”,科学著作《时间简史》。像他这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还有:贝多芬、张海迪、海伦凯勒、桑兰

3.为什么说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

(1)霍金是一个物理天才:撰写了《时间简史》,建立了科学的宇宙模型,成为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2)是一个生活强者。

4.年轻的女记者认为命运让霍金失去的太多,可霍金却觉得自己依然拥有很多:手指还能活动;大脑还能思维;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有一颗感恩的心……从霍金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了: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抱怨,而是为自己能拥有这一切而感到高兴。霍金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真不愧是生活的强者。

5.背诵课文1、2、8、11小节。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概括起来,他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荒凉与孤独、食物缺乏、住宿困难。

2.《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凶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陪。”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事害怕危险的心理。一个具有大无罪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3.课文作者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有校园系列小说《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与坏小子》。

4.这本书男孩子必读,女孩子也要读:(1)女孩和男孩一样,都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2)这本书是一本世界名著,宣扬的是一种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精神,这种精神男孩需要,女孩也需要;(3)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要做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

5.背诵课文13、14小节。

练习3

1.前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我们的草稿写好后修改的好方法是放开声音去读你的草稿。正如老舍先生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

2.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国小学生的生命财产、合法权益随时都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就是专门为保护我们少年儿童而制定的法律。

3.《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启示我们:成才不光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因此,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12.姥姥的剪纸

1.《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2.课文为何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目?姥姥不识字,只能用剪纸来表达她对我的期待,对我的牵挂。剪纸是我和姥姥情感联结的桥梁。

3.姥姥是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技巧高超、广结善缘、有求必应的人。

4.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姥姥技艺娴熟。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只要肯花时间,肯花功夫,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5.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耍赖:使用无赖手段。课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

调皮蛋: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6.背诵2、6、12、13两个自然段。

13.牛郎织女

1.《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它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2.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向往美好生活。

织女--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勇敢、向往美好的生活。

老牛--知恩图报、忠心耿耿、善解人意、勤劳。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残暴专制,无情无义。

14.安塞腰鼓

1.《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台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课文按“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的顺序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2.“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4次,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强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3.“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4.课后习题3:(1)“茂腾腾”写出了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写出了后生们的健壮、朴实与活力。(2)“燥热”、“飞溅”道出了安塞腰鼓热烈奔放的特点。(3)“震撼”、“烧灼”、“威逼”动感十足,将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了出来,给人与感官与心灵上的震撼,展现了强烈的生命力。

5.背诵课文12-16自然段

练习4

1.课内俗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华山自古一条道。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2.课外俗语:(1)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

3.与戏曲有关的成语:生旦净丑、喜闻乐见、粉墨登场、锣鼓喧天、唱念做打、有板有眼、余音绕梁、字正腔圆、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4.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单元语文常识复习]

篇2: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常识复习资料

一、词语

闪烁 洋溢 盎然 浓妆淡抹 云雾飘渺 波澜壮阔 绚丽 天工巧夺 傣家

屋脊 巍峨 哈密 戈壁滩 演奏 硕果 开拓 恢弘

二、课文理解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

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

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即(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山。

2、郑成功

一、词语

荷兰 侵略者 奴役 慷慨激昂 横行霸道 簇拥 瞭望 绵延 风帆蔽空

军容整肃 负隅顽抗 惊恐万状 乘势 酋长 慰劳 融洽 徭役 驻军

二、课文理解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岳 飞 郑成功 林则徐 戚继光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作用。

5、载歌载舞:载:又、且。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6、背诵第5、9两小节。

篇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常识复习资料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词语

欧洲 欺凌 深渊 满怀悲愤 弥漫 雾霭 城郊 咏唱 谱写 溢满

悲愤欲绝 疾驰 催人奋起 倾注 幽暗 流逝 概念 黎明 蜡烛

一腔热血 旋律 勉励 忧愤 肺结核 弥留之际 异国他乡 与世长辞

二、课文理解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

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

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课后第4题: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6、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死亡。 与世长辞:辞,告别。

4、古诗两首

一、词语

蓟北 涕泪 漫卷 巫峡 襄阳 洛阳 杜甫 陆游 元知 家祭

二、课文理解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爱国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 文天祥《过零汀洋》

3、背诵全诗及诗意。

篇4: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常识复习资料

5、负荆请罪

一、词语

府邸 上卿 廉颇 蔺相如 韩勃 聚精会神 避让 毫不惧怕 针锋相对

唇枪舌剑 寸步不让 若有所悟 踱步 负荆请罪 宽恕 侮辱

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知错即改 爽直磊落 昏庸

二、课文理解

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

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

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肷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蔺相如: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廉 颇:光明磊落 知错就改

篇5: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要点

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3. 表现爱国情怀的古诗名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习题解答】

习题3答案:1.妻子:夫人和孩子。漫:随意,胡乱。全句的意思是: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篇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2.元:同“原”,本来。但:只。全句的意思是: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只是为不能看见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习题4答案:因为陆游一直将驱逐金兵,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这也是他一生念念不忘的事,虽然他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但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会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所以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由此也可见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篇6: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要点

最后的姿势

1.学了课文,我们认识了恪尽职守、大爱无疆的谭千秋老师。

2.“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含义:谭老师虽然去世了,但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将千秋永存。

3.对“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理解:这个姿势挽救了4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大爱无疆的高尚品质,这一姿势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表达了人们对他深深的敬意。

4. 生死攸关(仿写)左右为难、黑白分明、生死存亡、生死与共、生死之交

5.最后的姿势也是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不朽的姿势。

6. 5•12地震(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中的不朽人物:袁文婷、向倩、张米亚、林浩等。

篇7: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要点

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

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

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蔺相如: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廉 颇:光明磊落 知错就改

4.表示知错就改的成语:迷途知返、改邪归正、痛改前非、翻然悔悟、悬崖勒马、浪子回头、洗心革面

5.出自《史记》的成语(故事):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

鸡鸣狗盗(孟尝君)完璧归赵(蔺相如)四面楚歌(项羽)围魏救赵(孙膑)

【习题解答】

习题3答案:荆:荆条,古代用作打人的刑具。“负荆请罪”的意思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这是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之间发生的一个历史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篇8: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稀有动物的有关知识,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识记理解并积累《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的字词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说明文中的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1. 解题:这是一篇普及动物学知识的说明文,选自《珍奇动物写真——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原文的篇幅较长,共有10个小标题:奥运会的吉祥物、从一只碾死的针鼹说起、有刺不是刺猬、吃蚁不叫食蚁兽、单孔目的有袋类动物、生蛋的哺乳类、没有乳头的哺乳类、澳洲处处有针鼹、可以降低体温的哺乳动物、满身刺挡不住汽车轮子。

2. 结构:全文有10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奥运会吉祥物——针鼹。

第二部分(2—5):针鼹的外形和特点。

第三部分(6—9):针鼹的生活习性。

第四部分(10):针鼹的繁殖方式。

3. 内容: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针鼹,作者抓住珍奇和稀有的特征,进行介绍说明的。

开始先由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说起,引出说明对象——针鼹。“招摇过市”一词是贬义词用做褒义,诙谐有趣,吸引人;“像刺猬一样”、“许多人不知道名字”、“只有澳洲才有”足以说明它的特点——珍奇和稀有。接下来介绍针鼹的外形特征,突出它的作为盾牌的尖刺;介绍针鼹本领特点,突出它的爪子锐利,善于掘土;又介绍了它的绝活本领——掘洞逃生和掘洞的神奇。作者又就针鼹的生活习性来介绍说明它是与人类有益的。

先从它的食物来源说它的习性,它主要吃蚁类和蚯蚓等,特别是澳洲人恨之入骨的白蚁;又从它的嘴部构造特点说明它日吃万蚁的本领;同时作者又介绍了它白天活动、冬天蛰伏、擅长游泳的生活习性和本领;针鼹的胃表皮粗糙善于袭击大型蚁穴也是它的特征。

最后,作者又介绍了针鼹另一奇特之处——繁殖方式特别,寿命长。(雌兽有临时的腹部口袋、生蛋、哺乳——真是奇特)。

4. 中心思想: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针鼹的外形和特长、生活习性及生长繁殖等情况,从不同角度说明了针鼹是地球上一种珍奇稀有的动物,使读者提高了保护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自觉性。

5. 特点:①抓住特征,条理清楚,突出“珍稀”。②恰当的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③语言简洁生动。

6.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苏教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要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点

苏教补充答案语文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第二单元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试题

小学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单元语文常识复习(推荐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4单元语文常识复习,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