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亲人传记范文字(共含18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开心壹加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痛苦便是人生”,这是著名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临终遗言,又或者说是他那短暂人生的真实写照。欧文斯在给梵高写的传记《渴望生活——梵高传》的前言时写道:“梵高是世上最孤独的人之一”,这位著名的美国作家用一支神奇的笔勾勒了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满痛苦的悲剧人生。梵高最后因为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而这不是最终的痛苦,悲剧是最后开枪身亡。看完这本书,感慨很多,许多人说:梵高是个为艺术而生的天才,他的伟大毋庸多言。
当我看到他面对饥饿、病痛、心灵的煎熬、情感的失意等每一次生活的打击时,他都锻造着自己。不屈的头高高地仰起,他脆弱的心越加的坚韧,在他的心中一直保持着那个钢铁一般的执着的追求。我想:他是为绘画而生的,绘画就是他的生命。在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里,梵高是一个另类,与其说是另类,不如说更是一棵奇葩。他那类似儿童的创作,让他无法被世人接受,线条和色彩大胆纯粹,每一抹绘制的是他笔下的生物和贫苦大众的真实写照。是否记得那明亮又张扬的向日葵,奇妙幻彩的星空,纯朴的麦田,还有苹果园,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农民,拾麦穗的妇人。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体,都以独特的方式燃烧着它的生命力。它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些静物。它们是凄艳的生命。在看过不少画家的作品后,不禁抒发感概:没有一个画家的用色,会像梵高这样浓烈,明亮,无法控制般的亢奋。颜料中他大胆的用色深红,铭黄,碇蓝,冷紫,苍绿。很多时候油彩有时候以凝固状态呈现在画布上,那种粘稠像是无法稀释和抹匀,用画笔轻轻一旋,好像一颗被揉搓的灵魂,把暗红的鲜血喷射在包容着无限向往的空白上。粘稠的血液似乎被赋予了生命,带着一种激情,在丧失倾诉的寂静中,像混乱的手指,因为无法抓住空虚而扭曲。在麦田里散发着一股危险的气息,一种骚动激越的情绪纠缠在压抑而明丽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气息扑面而来。像是暴雨之前的清新而寒冷的风。又像是灵魂无法突破的孤独。那种无人能理解的心情,又有谁能明白?梵高是个低调的画家,但却处处遭到他人的冷眼和排斥,他不明白为什么,却也不在意。因为他只是潜心去做画。在世人不知道的背后,我们要告诉你,他是一个高产的画家,每天都沉浸在绘画的创作之中,风雨无阻,他渴望画画,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画却要时时刻刻的画和点评修改。他力求完美,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只是追求着绘画上的个性表现,却又在画中无声的展现出生命力。
梵高的忧郁是全人类的过失,他本是快乐的,他向往快乐。梵高把他的内心世界全部表达在画布上,那是他唯一的表达方式,人们透过画布看到了他滚烫的心:朴素、善良、执着、热情、高贵的心。多少年后,人们在他的画作前流连往返,唏嘘感叹。世界上每天有多少人在临摹《向日葵》。“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
请让我们记住这位伟人——文森特·梵高!
梵高,一个用生命和孤独燃烧自己的旷世天才。——题记
聂杨笔下的梵高,他的一生挫折、希望,彼来此去。给人们带来什么,又带走什么,无人能一笔包揽。今天我聊聊影响着梵高一生的人或事。
一、有一个好的亲人。梵高的弟弟提奥就是这个身份的扮演者。梵高在家中父母对他的态度完全取决于梵高做了什么事,而他的弟弟才是在他37年人生中,给予他最大帮助的人,且是他最大的支柱。凡高短暂的人生中缺少的就是经济上的支持,然而他就给梵高做起了补给站,从提奥进入伯叔的公司后,就干的比梵高好,由此经济来源稳定,于是乎,哥哥的“浪迹天涯”就得由自己买单,不光担负起了梵高身为长子,未来养家糊口的责任,还成了他的大金库。
要是别人怎么会这样无条件妥协呢!暂不评价梵高这样的任性是对是错,也不计较书中与他与弟弟的吵吵闹闹,只是他这样的人生中,能有提奥这么一个人,真的就无比幸运了。
二、有一个好的引路人。提奥不仅在经济上支援着梵高,还给梵高找到了同行者——拉帕德。他的出现莫大的改变了梵高许多。以作画为乐的梵高有了这位亦师亦友的同行者,也为他的美术之路有了更多的指导与点拨,他们共同进步。“与拉帕德的交往,令梵高之前蒙垢的内心被照入一束光亮,他越来越深信自己在不久之后,也会成为同拉帕德一样优秀的艺术家。”由此可见,一位忠友对一个人无比重要。
接下来就一起说说令凡高的一生曲折的事情吧。
一、一个不争气的身体。37岁,一个年轻的生命。尤其是一个充满艺术天分的灵魂。你说,如果医生准确的告诉你身上哪里得病了,也不是无法接受,但精神病也许是一个最有毁灭性的病了,它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开始侵蚀,击垮人的心灵、身体、灵魂。“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梵高,眼中已经看不到世界的美好了,他一直渴望的理想生活变得遥不可及。梵高虽然每天还在坚持画画,但是他的绘画基调已经变得绝望而愁苦,正如他自己的内心一样。梵高找不到解脱的方法。”正如这样,疾病折磨着这个艺术家,他最终也挡不住命运的安排。37岁的青春年华,由一把左轮手枪做了终结了。
二、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书中写到梵高的家庭,父亲、母亲、弟弟妹妹,每一个人都不看好梵高。对于梵高的态度也随着他做的每一件事儿改变。梵高有了志向,家人鼓励;他迷失自我,家人厌恶;他有了成绩,家人鼓励;他受到挫折,家人失望。我觉得无论一个人想做什么或者能否做成什么,作为亲人,亦或是作为孩子的父母,支持,应该是对他最大的帮助了吧。
三、出生在一个错误的时代。那天与美术老师聊了聊梵高的事情,我问老师“为什么梵高的画作在他去世,甚至过了很久之后才有名,而在他在世的时候却无人问津呢?”
老师告诉我一个答案——他的思想太超前了。当时的社会没有人能理解他的画作。所以才使这样一个美术天才没落于世。老师不禁发出了感叹,一个天才就被一个错误的时代而耽误了啊。
对于这样一个新兴艺术者,他的离去,对这个世界真的是莫大的损失。我们也只能更多的怀念与铭记了!
很久没有读到如此触动人的作品了。还记得那是高中时代《少年维特之烦恼》使人肝肠摧断、《永别了武器》之尾声让人失魂落魄、《茶花女》读信之状令人垂泪沾衣…原以为自己长大了,理性可以控制情感,神经渐趋淡漠,不至轻易为一个故事动感情。可面对真正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灵魂,你的那颗心又怎可安然藏匿和隐遁?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从豆瓣网得其名而买之的,最初是因其评分和评论引起了我的兴趣,也在当当反反复复下上架数次才最终下定决定买了回来。全书520多页,42万字,近乎半部多《红楼梦》的厚度了。在读完《傅雷家书》后,觉得心灵空虚难耐,容不得半点间隙,才从架上取下《梵高传》抱床上躺而读之。原打算五天读完,但实际三天就搞定了。没经过情感基调的转换,也没有边读边整理自己的思绪,就如投入恋爱般的状态,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婚礼”。读学术着作如嚼干蜡,而周国平先生所谓的“青春期”的阅读状态,唯有这类蕴涵人类伟大情感的着作方能具之吧。梵高是一个赤子。我无法确切赤子的定义,故仅从几个外围特征来简要叙述。
梵高情感状态的自然单纯。情感的单纯,并非情感的单一或冷漠,而是指情感的无杂念和自然状态。梵高的爱情经历,充满坎坷,几乎一无所获,但其爱情的状态,却饱满而高洁。青春懵懂时的梵高,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乌苏拉,却被草地出门;在迷人的乡村作画,爱上了失去丈夫的美丽表姐,情感热烈不可自抑,却换来“不、决不、决不”的绝情回答,及乱伦的强烈谴责;在海牙,贫困交加的梵高,认识了叫克里斯汀的妓女,在相濡以沫中许以婚期,成为梵高第一个名义上的妻子,但妓女恶习难改,终与梵高决裂而去,并留下浪荡的坏名;在同父母居住的纽恩南,梵高第一次被女性狂热的爱慕,这是一个39岁的叫玛高特的女人,“要紧的是爱,而不是被爱”,她说,梵高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温情,遂决定娶她,但世俗的婚姻观及女性家族的强烈反对,玛高特以服毒自尽而定格了她的爱情;在阳光强烈的阿尔,梵高被一个叫玛雅的女人追慕而至,那是在博里那日擦肩而过的女孩子,在一棵阴凉的树下,这女孩子将自己给予了梵高,两人缠绵而激烈,梵高醒后,玛雅不见了踪影,这种类似《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中爱的表达方式,叫人顿感伤怀;也是在阿尔,梵高为了亲近一位叫拉舍尔的妓女,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抵偿五个法郎的代价…这就是梵高的全部爱情经历,显得简单、纯粹、随性、热切、痴癫。爱情之于梵高,已不仅是一种情感需求了,他这种自然癫狂式的爱情,就像他喜欢画的狂热的太阳,炽热地燃烧着他的激情,释放着他内在的生命力,激发着他无限的创造力。这是一个只有赤子才能有的爱情状态,因为人人不可能成为赤子,甚至厌恶赤子,因此梵高的爱情经历势必是为某些人唾弃和不齿,但这又何妨其艺术上的伟大?
祥子传记作文1000字
祥子,是一个旧社会中悲惨的、受到剥削的底层车夫。他18岁时父母双亡,不得不入城求生。而年轻的他认为最好赚钱的是拉车的工作。
祥子自认为自己又高又壮,脚掌宽大,拉起车来又快又稳。他觉得自己很适合这份工作。他的目标是买上一辆车,做不被剥削的高等车夫。他不辞辛苦,省吃俭用,不惜与同行闹翻去抢生意。终于,在三年多后,他攒够了98块钱,到车行买了一辆刚做好的新车。他万分兴奋。而且,他由于父母早亡,已经把自己原来的生日忘记了,所以他随即决定将卖车的这一天定位自己的生日和车的生日,称作“双寿”。他开始幻想着自己攒足了钱再去多买几辆车,学刘四爷开个车厂,自己收租子过日。
可好景不长,祥子一次贪财而不顾乱兵威胁拉出城外时,被一群乱兵连车带人捉住,虽然带着三匹骆驼逃了回来,可他的新车却没能带回来,还因为买了三匹骆驼得了三十多块钱而被人称作“骆驼祥子”。他受了打击,可他的梦想却毫不动摇,依然向买车的目标努力着。
他后来拉上了杨先生的包月。
可是,杨先生和杨太太简直把他当成了全能的保姆,什么事情都要他做,还经常骂他。有骨气的祥子十分生气,在要走了4天工钱后愤然离开。住回了刘四爷的车厂。
可这时,刘四爷的女儿虎妞怕自己嫁不出去,于是趁夜引诱了祥子进入她房间,与他喝酒至半夜。祥子就这样迷迷糊糊地与虎妞共度一夜。祥子醒来后自觉不妙,连忙出去拉车避免尴尬,过了几天,他就赶紧找到了曹先生的包月,搬了出去。可没过多久,虎妞就找上门来,假装自己怀孕,逼祥子与她定期结婚。祥子自知理亏,只得答应在刘四爷寿诞之日向刘四爷提婚。
好景不长,曹先生由于一些政治活动被政府侦探盯上,想趁机将他抓捕。曹先生一家连夜搬去了上海。可怜的祥子因为此事在曹宅门口被孙侦探勒索走了他攒下来的买车钱。他只好又回到人和车厂。
很快,到了刘四爷的寿诞。祥子在赢得刘四爷欢心后向刘四爷提婚。刘四爷大怒,不允。虎妞为此事当场与刘四爷闹翻,决定自行举办婚礼。
婚礼过后,祥子知道了虎妞是假装怀孕,可木已成舟,只得咽下这口气。虎妞在婚后不想让祥子出去拉车,可祥子不愿。虎妞只好自己出钱给祥子买了一辆八成新的新车。后来,虎妞怀孕了。她在怀孕期间好吃懒做,成日在家中狂吃,导致难产。又因她花钱大手大脚,最后没有余钱去请大夫,最终难产而死。祥子不得不买了自己的车来为虎妞送葬。这次事情严重打击了祥子的梦想。他又联想到自己之前在酒吧见到的车夫老马和小马,他的梦想动摇了。
虎妞死后,祥子将所有的希望灌注在他真正的爱人小福子上。在一次碰见车夫老马的时候,老马的孙子小马已经病死了。祥子的梦想彻底动摇了。他在老马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他让小福子再等几天,等他回来。他在为自己的梦想做着最后的努力。可小福子没等到那天。小福子被父亲逼去白房子卖笑,不忍屈辱,上吊自杀。
祥子的'梦想崩塌了,他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
他开始堕落。
他到处去招摇撞骗,以红白之事为生。在他的心里,那个自强的、体面的、有梦想的祥子已经随小福子去了,剩下的只是他高大的躯壳和那肮脏的、堕落的灵魂……
可以说,祥子是一个悲惨的人,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不幸的人,是一个被旧社会压迫的底层人。他那颗自强的心,在经历接二连三地打击与压迫后,不甘地堕落了……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那些世界著名的人物,各个都有自己的苦衷。我们平常看到的只是光环笼罩下的他们,不知是否有人想过,在这耀眼的光环之后,会有怎样的失落、痛苦与绝望。
也许每个人成名后都有着两副面孔。一副美好,永远带着淡淡的微笑,永远骄傲自信得如同高贵的天鹅;一副丑陋,在名人光环下面露出不为人知的、黑暗的一面。也许称不上丑陋和黑暗,只是总有那么些负能量,在生活、在事业,或在成长方面,给他带来那么一些不大不小的影响。那些影响究竟是多少呢?嗯,或许就那么巧,刚好改变了他的一生。更巧的是,他的一生,正好能改变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世界的某些东西。
名人传中的三位大师,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都是这样的人。他们是名人,名气大得可怕,以至于许多年后的我们还能读到他们的、和关于他们的作品;以至于现在的我们对他们的感情除了欣赏就是膜拜;以至于这时的我们也根本没有谁能与他们相媲美。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Beethoven),音乐大师,钢琴演奏家、指挥家,用自己并不长久的一生写出使世界震惊的各种曲目。但在无数人羡慕他同时,有多少人能理解他心中的苦?一位对钢琴有着极高天赋的大师,却后天失聪。他心中的郁闷、压抑与愤怒,又有谁懂?谁懂呢,谁敢懂呢,我不懂,你不懂,大家都不懂。说懂他的人,顶多也只是感受到一些皮毛而已。他心中的苦,不仅只有失聪啊。从小成长的家庭,在他心中留下了怎样的阴影?之后破裂的感情,于他而言又是多么大、多么沉重的打击?他最后一次指挥那首曲子谢幕时的那一鞠躬,又包含了多少复杂的感情?除了他的曲子以外,还有谁知道呢。
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BuonarrotiSimoni),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他雕刻了那么多美好得让人只能仰望的作品,但其中又有多少是他真正满意的呢?他一次又一次携带着别人的要求和命令去工作,他一次又一次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他一次又一次不得不为自己所抗拒的人劳作。他在他的一生里,数不清的作品中,几乎每一件在我们看来都是极品,都是好到能发出光的。但是,谁读得懂他心中的悲哀呢?他患了忧郁症,厌恶自己的行为。他简直就是双重人格,知道这样的自己懦弱又胆小,他如此的厌弃自己,却不得不继续做着他讨厌的事。他的人格分裂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吧?他的作品,一件一件都是那么的精美,而他,却是那么讨厌这样的自己,懦弱,脾气暴戾,和许多著名的人物(如达·芬奇)都合不来。他一直未能按自己的心愿行事。所以,从某个角度来看,他是很失败的。他还有着不是很成功的爱情。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别人的掌控下做事、生活。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他不仅是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他就是一位英雄。这位传奇般的人物,这位名字前面挂着数不清的头衔的人物,这位获得了无数沉甸甸的荣誉的人物,他的一生,却并不是快乐的。我们很难想象,这个在十岁以前就成了孤儿的英雄,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曾为自己丑陋的相貌而感到过绝望。他也曾考试不及格,也曾好心帮忙却得不到农民们的信任。他是一位怎样善良的人啊!他拥有常人触及不到的地位、荣誉和财富,他结婚后拥有幸福的生活,他是当时最优秀的作家,有着当时几乎是最好的物质生活,写着当时最优秀的书。但这样优秀的他却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也同情下层民众,却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竟厌倦了自己的生活。因为他的物质生活是那样富足,但却有着比他人孤独百倍的精神生活。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于是,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这个英雄就这样在自我折磨中陨落了。
每个优秀的人物背后,都必然有他们不能言语的痛。
多少年后的我们,看到他们的作品时,也只能深深的惊叹艺术的美。他们都是不幸的人,但他们能将自己不幸的生活慢慢变成不幸中的万幸,再一点、一点将那一小点万幸,放大、再放大,直至那一小抹幸运,慢慢的发出光来。
而我们,为何不能也像他们这样呢?我们固然是普通的,没有他们的耀眼。但,做自己,又何尝不好呢?
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我的传记作文1000字
我的传记 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市实验小学四(5)班 陶是真・・・・ (一) 出生一九九三年十月五日,我不愿意躺在妈妈温暖、舒适的宫殿里了,我要出来看看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
那天下午四点十分,医生在妈妈的肚皮上划了一刀,把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公主”从妈妈的子宫里抱了出来。一旦离开了我躺了九个月的宫殿,我仿佛失去了安全感,“哇”地一声哭了。
我一出生,妈妈就发现我特别能吃。在医院里,妈妈第一次给我喂奶,我就很熟练地吮吸着奶头,边吃边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令其他病床上的妈妈们羡慕不已,因为她们的孩子似乎都不太会吃。外公夸奖我“将来一定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
・・・・ (二)入园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三日,我会走路了。一开始,我不会转弯,只会往前跑。没过多久,我突然就会转弯了。自从我会走路以后,除了睡觉,我总是一分钟也不停地在地上跑来跑去。不是跌破脸就是跌破额角,鼻梁上还留下了一个淡淡的疤。外公说“这孩子将来读书肯定成问题,没有一分钟能坐定。”
一九九六年九月二日,我进了公园路机关幼儿园。第一天上幼儿园,我在家答应妈妈到幼儿园不哭。可是,当妈妈要离开时,我拉着妈妈不松手,并哭了。因为看见别的孩子都在哭,所以我也哭了。不过,等妈妈走了,我就不哭了。
真奇怪!我进了幼儿园,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我能安安静静地坐着听老师讲故事。回到家我会把老师教的儿歌、故事几乎一字不漏地复述一遍。大人们经常夸我记性真好!
在幼儿园的日子真是无忧无虑,吃了睡,睡了吃。我每天要玩到幼儿园关门才肯回家。滑滑梯、钻圈圈、荡秋千、爬高落下……再危险的我都敢玩。
一九九九年五月一日,我开始学钢琴了。从此,我们家多了琴声,也多了哭声。我像其他学琴的孩子一样,从一开始的喜欢到现在的厌倦。不过,当我坐在钢琴前,为同学们表演时,看到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我又会感到自豪。我想,在上海音乐学院贺老师和我妈妈的严格要求下,我是没有办法不坚持学下去了。二00三年八月,我通过了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八级考试,获得了得优良成绩。你说,我还能不学吗?!
・・・・ (三)入学
二0九月一日,我通过测试进入了苏州市实验小学。
九月七日,班主任黄老师让我当“卫生值日组长”。我觉得很奇怪,幼儿园老师都说我是当班长的料,怎么现在只让我当了一个“卫生值日组长”?第二天,我就去和黄老师说“我要当班长。”黄老师先是一愣,接着说:“班长已有候选人了,以后再说,好吗?”我懊丧极了。后来,我不仅当上了班长,还当上了中队长。
二00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我戴上了红领巾。我在庄严的队旗下宣誓:我要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
・・・・ (四)尾声
当我要写这篇文章时,我对小时候的事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第一次看着奶奶为我记的三本日记,我不停地笑,难道那个人真是我吗?我不停地问妈妈。
不知道怎样感谢奶奶,我小时候每一次生日都许愿,希望奶奶心脏病不要发,能够活到看见我穿上婚纱!
今天是我大舅公出殡的日子。早上,我和妈妈早早起床,打了一辆出租车,来到了我的老家――长峙。一下车,我就急匆匆地跑到了大舅公家,听到了一阵阵哭声,特别是大舅婆哭得最伤心。我试着去安慰她,但是没有用,因为大舅公是突然去世的,所以大家都很难过。
8点整,大家穿好丧衣,我妈妈缠好黑布,冒雨出发了。中途,有一辆大巴车把我们送到墓地。我们纷纷下车,把大舅公的骨灰盒放到坟墓里,我们大家一起致哀。大舅公,安息吧!十点整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家。
昨天,我梦见婆婆从乡下坐着雪橇飞到我的床头前。
时间已经到7:00了,婆婆马上叫我起床她说:“起床了,上学校了!”我马上起床,我说:“婆婆您什么时候回来的。”婆婆说:“诗怡你也不要问得那么紧张吧!”婆婆又笑又小声地对我说。我心里想:婆婆一定很想念我所以她会进入我的梦里。
在一个僻静的小村庄里,有一个汉族小姑娘。她家旁边住着一位苗族老奶奶。
老奶奶体弱多病,腿脚都不方便,走起路来还要处着一根长长的拐杖。而且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机会回来看她。那个小姑娘的爸爸妈妈经常帮助老奶奶,并且教育那个小姑娘也要关爱空巢老人。
有一次,那个小姑娘看见老奶奶洗衣服,小姑娘赶紧跑上去,抢着要洗。当小姑娘洗完之后,老奶奶坚持要给小姑娘几块钱来买东西吃。可是,小姑娘却摆着手说:“不用了,帮您洗衣服是应该的,我要学雷锋经常帮助您。”
老奶奶听了轻轻地搂小姑娘,用粗糙的手抚摸着小姑娘红润的脸蛋说:“谢谢你们,你们就是我的亲人!”
在一座大山中,有一个只有十户不到的小村,其中有一个老奶奶 ,他的邻居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和她妈妈。小女孩的名字叫小墨。
一天小墨看到老奶奶还没起来,院子里还有一些没洗完的衣服,小墨便拿起棒槌,木桶跟衣服,把衣服拿去洗,当当当,当当……这个声音把在屋里睡觉的老奶奶给惊醒了,老奶奶看到小墨,老奶奶欣慰极了。
这是小墨由于干的`太入神了,所以小墨没有看到老奶奶,老奶奶把小墨给拉了起来说:“小墨,谢谢你”老奶奶边说边把小墨抱在怀里“你真的比我的亲人还亲呀。”
在一个朝鲜族的村庄里,生活着一位老奶奶和小姑娘,在小姑娘六岁那年,她的父母劳累成疾,相继死去,使她成为了一个孤儿。一位老奶奶无儿无女,但她在一天夜里听到一个女孩的哭声,便穿上衣服,到屋外寻找,谁家的孩子在哭泣?
她顺着哭声一路找到了她——那位身遭不幸的小姑娘,心中升出做母亲的喜悦。
在一个风景优美的苗家山寨里,住着一位和蔼,慈祥的苗族老奶奶。她的儿女都外出打工了,只有她一个人呆在家里,老奶奶年纪大了。有许多事不能做了,所以家里的脏衣服堆得像一座小山似的。
山寨东头住着一个心地善良的汉族小姑娘叫英子,她经常帮老奶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今天是星期六,阳光明媚,英子又去帮老奶奶洗衣服了,英子悄悄推开门,走了进去,老奶奶还在梦乡中呢!英子先在盆里接了一些水,然后把衣服放进去泡了一会,接着放进洗衣粉,用洗衣板搓搓这,搓搓那,终于把一大堆衣服洗干净了。
这时,老奶奶也睡醒了,她看见英子帮她洗了这么多衣服,把英子紧紧的搂在怀里说:“孩子,你就像我的亲孙女呀!”英子害羞的笑了。
《名人传》这部书讲的不是走遍天下无敌的英雄豪杰,也不是功过盖世的大伟人,而是三位经历长期磨难,如激流一般的生命力的三位艺术家。而在他们三位中,对于只能挣扎而没有勇气和力量去奋斗的米开朗琪罗和有着一颗纯粹的灵魂的英雄人物托尔斯泰,更令我敬佩的'是任何时候都绝不向命运屈服,任何事情都不能是他停止前进,放弃自己钟爱事业的贝多芬。
贝多芬的童年没有多彩缤纷,只有黑白洋琴,没有童年应有的欢乐,但他却因对音乐与生俱来的天赋而乐观面对这一切,但上帝却未因此而怜悯他,反而赋予他创作的实力却剥夺了他欣赏的权利,从17耳聋的程度在他的身上逐渐加深,晚年已近完全与声音世界隔离时,他避免与家人,朋友见面,独自守护着着噩梦般的秘密,但他却从未放弃,反而更加激起了斗志,他以他不抗服命运的毅力,最终留下了传世的佳作。
看完贝多芬这伟大的一生,这传奇的一生,我们怎能不为之所动呢?即使我们没有像贝多芬那样悲惨的经历,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挫折等待着我们,而我们面对这些挫折就要有勇气面对,不向命运低头,要像贝多芬一样,乐观面对他们,即使摔倒,我们也要爬起来;而我要像贝多芬一样即使输了,但却坚信自己的实力,从自身找问题,不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永远要记住:“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一定会替你打开一扇比门还大还广阔的窗。”只要你愿意寻找打开这扇窗的钥匙,那他一定会为你开启。
在一个小村庄里,新搬来的小花一家喜欢乐于助人。
在村庄里,住着一位孤单的高奶奶,75岁了,身体不好,每天做的家务很多,如在看庄稼、卖菜、种菜、收拾家里……每天都累得气喘吁吁。
小花的妈妈是个好心人,星期天一早,把小花从睡梦中唤醒,对小花说:“小花,高奶奶没亲人,又上了年纪,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你是少先队员,应该帮高奶奶做点事情,你一定要记住啊!”“我知道了,妈妈。”
小花立刻起了床,来到高奶奶家里,家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原来高奶奶出去了。小花的目光突然注视到后院里还有一盆没有洗的衣服。小花想:“如果高奶奶回来了,都很晚了,洗衣服就来不及了。”小花就马上走到后院,拿起搓衣板和洗衣粉,一边放洗衣粉,一边用力的搓衣服,认真的洗衣服,衣服渐渐变白了。小花的.汗珠流了下来浸湿了她的衣服,而她毫无察觉,仍然继续洗着。
这时,奶奶走过来,把小花抱住,和蔼地说:“你真是个乖孩子,我该怎么感谢你才好啊!”说完,高奶奶的泪水从眼睛里夺眶而出。
小花说:“哪里啊高奶奶,这些是我应该做的,我是少先队员,必须具有尊老的优秀品德。”
安妮是一个农家孩子,她是一个没有奶奶的孩子。刚好安妮的邻居是一个黑人老奶奶。
刚开始,安妮并不认识那个黑人老奶奶,直到有一天,安妮出去打水的时候,她看见隔壁有一个黑人老奶奶搬过来住。便上前给那个老奶奶打招呼,老奶奶兴奋地说:“小朋友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安妮。”安妮大声叫道,然后走了。那个老奶奶从此与安妮越来越熟悉了。
有一天,安妮出去与伙伴玩的时候,刚好看见那老奶奶在洗衣服。安妮奔过去亲亲的说:“老奶奶,您辛苦了,我来帮您洗衣服吧。”可老奶奶却慢慢地说:“谢谢你,小朋友,我自己来洗就行了,不用了。”安妮失望地走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安妮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直想帮老奶奶一点什么。突然,安妮想起了《神奇的小精灵》的故事,于是安妮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当天晚上,安妮跑到老奶奶房子的旁边,老奶奶正准备去睡觉,等老奶奶进了卧室。安妮拿起老奶奶没洗完的衣服洗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衣服都只剩一点了。安妮的手红了。
老奶奶被那滚滚的水声吵醒了,她起床一看。安妮正在洗最后一件衣服。老奶奶的眼睛被眼泪打湿了。老奶奶高兴地说:“谢谢你,安妮,你真好。”“老奶奶,您把我当作您的干女儿,好不好。”安妮期待着说
这就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奶奶用自己枯瘦的手抚摸着一位十几岁小姑娘油亮的秀发,用自己满是皱纹的脸贴着小姑娘白嫩、红润的脸,含着泪说:“孩子,谢谢你!”。你能相信这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祖孙俩吗?
一个树木茂盛的山谷里,有一个小村庄,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在这个村庄里,住着一位慈祥的苗族老奶奶,她有一张瘦削而慈祥的脸,总是笑咪咪的,好像永远不会发脾气。她的丈夫在很早以前离她而去了,只留下了她一个人独自生活着,他的女儿在几十里外的县城教书,一个月只回来一次,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落在了她身上。
在老奶奶家后院不足十米处住着一位汉族小姑娘和她的父母,小姑娘的名字叫小花。她长着一张瓜子脸,眉毛弯弯的,一双乌亮乌亮的大眼睛晶莹透澈,神态里带着一种乡里姑娘的野气和稚气。她的父母都是热心肠,一有空就去帮助老奶奶做农活。小花的妈妈还教育小花:“你是一个少先队员,应该去帮助老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小花听了,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多帮助老奶奶。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小花早早地起了床,哼着歌儿,连蹦带跳地跑到了老奶奶家门前,没想到却吃了个闭门羹,可这难不倒她,她还知道一条秘密通道呢!小花绕过老奶奶家的院墙,蹑手蹑脚地从后门进了老奶奶家,眼前的情景让她吃了一惊,餐桌上摆着一碗只吃了一半,已经发霉了的稀饭。连老奶奶平时最喜爱的小狗也饿得趴在地上,瞪着一双可怜巴巴的大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小花,看样子它好像连摇尾巴的力气都没有了。事后,小花才知道,老奶奶的女儿得了重病,老奶奶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赶往县城,所以屋子才会这样一片狼藉。心地善良的小花看到眼前的一切,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转,她毫不犹豫地转身回家,端来了一碗剩饭放在小狗面前,又把桌上的碗筷清洗干净。把屋里收拾停当后,小花发现院子里有一盆还没有来得及洗的床单。她马上戴上围裙,拿起搓衣板、肥皂动手洗了起来。小花正晾着床单时,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走进了院子……
虽然她们并非亲人,但比亲人更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汉族小姑娘、苗族老奶奶这样的人,她们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这使我深深体会到:人间处处是真情,给予他人不需要理由,帮助他人更是十分快乐的一件事。
小学四年级看图作文《胜似亲人》
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注意图中人物的服饰,想一想她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再把你想到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可以用“胜似亲人”做题目,也可以根据习作的具体内容自拟题目。
如果你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写的事可以是自己亲手经历的,也可以是听到的或见到的。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最好还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写完以后,先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再听听同学或家长的意见,然后认真进行修改。
小红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因此,大家都十分喜欢她。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许许多多的老人家都去公园里散步,可苗族王奶奶却孤独的躺在了床上。今天正是双休日的早晨,小红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在家附近的公园,走在了回家的'路上。当小红经过了她的邻居——王奶奶家的时候,从窗外看见了王奶奶正躺在床上。家里还有许多家务没做!这一切,小红都看在眼里,可腿还是继续走在回家的路上。过了一会儿,小红开始犹豫了。她心想:哎!王奶奶老了,腿脚也不方便了,我还是帮助她把家务活做了吧!何况,老师经常教育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就要主动、及时地帮助他人!
想到这,小红悄悄地走进了王奶奶的房间里,没有惊动正在睡觉的王奶奶,就开始干起活来了。她拿起了桌子上的抹布擦桌子,擦完桌子后又扫地,就这样,已经用了将近一个小时了。小红心想:怎么时间过得这么快,我星期五的作业还没有做完呢!可转念一想,不过,如果让王奶奶干,肯定做得比我还要久呢,我还是继续干吧!于是,她又埋头苦干了。
可能是王奶奶听到了动静,便慢慢地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当王奶奶看见小红正忙着帮自己做家务时,十分激动。这时,小红刚转过身来,发现王奶奶出来了,便走了过去,说:“王奶奶,您休息一会儿吧!家务都由我来做!”王奶奶听了,激动的泪水从眼睛里流出,走过去拥抱着小红,亲了亲她的小脸蛋,说:“谢谢你!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小红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从此,小红每天都像亲人一样照顾王奶奶,帮助她做家务,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胜似亲人作文1000字
在一个小村庄里,新搬来的小花一家喜欢乐于助人。
在村庄里,住着一位孤单的高奶奶,75岁了,身体不好,每天做的家务很多,如在看庄稼、卖菜、种菜、收拾家里……每天都累得气喘吁吁。
小花的妈妈是个好心人,星期天一早,把小花从睡梦中唤醒,对小花说:“小花,高奶奶没亲人,又上了年纪,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你是少先队员,应该帮高奶奶做点事情,你一定要记住啊!”“我知道了,妈妈。”
小花立刻起了床,来到高奶奶家里,家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原来高奶奶出去了。小花的目光突然注视到后院里还有一盆没有洗的衣服。小花想:“如果高奶奶回来了,都很晚了,洗衣服就来不及了。”小花就马上走到后院,拿起搓衣板和洗衣粉,一边放洗衣粉,一边用力的搓衣服,认真的洗衣服,衣服渐渐变白了。小花的汗珠流了下来浸湿了她的衣服,而她毫无察觉,仍然继续洗着。
这时,奶奶走过来,把小花抱住,和蔼地说:“你真是个乖孩子,我该怎么感谢你才好啊!”说完,高奶奶的`泪水从眼睛里夺眶而出。
小花说:“哪里啊高奶奶,这些是我应该做的,我是少先队员,必须具有尊老的优秀品德。”
安妮是一个农家孩子,她是一个没有奶奶的孩子。刚好安妮的邻居是一个黑人老奶奶。
刚开始,安妮并不认识那个黑人老奶奶,直到有一天,安妮出去打水的时候,她看见隔壁有一个黑人老奶奶搬过来住。便上前给那个老奶奶打招呼,老奶奶兴奋地说:“小朋友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安妮。”安妮大声叫道,然后走了。那个老奶奶从此与安妮越来越熟悉了。
有一天,安妮出去与伙伴玩的时候,刚好看见那老奶奶在洗衣服。安妮奔过去亲亲的说:“老奶奶,您辛苦了,我来帮您洗衣服吧。”可老奶奶却慢慢地说:“谢谢你,小朋友,我自己来洗就行了,不用了。”安妮失望地走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安妮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直想帮老奶奶一点什么。突然,安妮想起了《神奇的小精灵》的故事,于是安妮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当天晚上,安妮跑到老奶奶房子的旁边,老奶奶正准备去睡觉,等老奶奶进了卧室。安妮拿起老奶奶没洗完的衣服洗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衣服都只剩一点了。安妮的手红了。
老奶奶被那滚滚的水声吵醒了,她起床一看。安妮正在洗最后一件衣服。老奶奶的眼睛被眼泪打湿了。老奶奶高兴地说:“谢谢你,安妮,你真好。”“老奶奶,您把我当作您的干女儿,好不好。”安妮期待着说
这就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浙江杭州余杭区良渚一小四年级:艺术大学卡
★ 传记作文
★ 传记读后感
★ 传记范文
★ 亲人
★ 贝多芬传记读后感
★ 传记英语范文
★ 名人传记读后感
★ 个人传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