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病起书怀》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栊社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陆游《病起书怀》赏析(共含12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栊社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陆游《病起书怀》赏析

篇1:陆游《病起书怀》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

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干。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

《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

注释

江干:江边。

阖棺:盖棺。

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和銮:天子的车驾。

赏析

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这句诗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篇2:病起书怀 陆游-病起书怀赏析

病起书怀 陆游-病起书怀赏析

病起书怀 陆游,这首诗的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尤其让人记忆深刻,成为后世忧国忧民之士用来自警的名言。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病起书怀

・・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字词解释:

江干:江边。

阖棺:盖棺。

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和銮:天子的车驾。

作品翻译:

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干。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 《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

创作背景:

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作品赏析:

本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表现的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这句诗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月26日),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以上这篇病起书怀 陆游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3:陆游《病起书怀》赏析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位卑未敢忘忧国”赏析】

“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我们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立足自身的岗位辛勤工作了,多奉献,不添乱,就是爱国,就是忧国。热爱祖国有不同表现,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捍卫民族尊严,为国争得荣誉,维护祖国统一,发扬民族美德,等等,都值得赞美。

【赏析】

《病起书怀》载于《剑南诗稿》,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过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

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采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篇4:陆游《病起书怀》译文及赏析

陆游《病起书怀》译文及赏析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赏析】

《病起书怀》载于《剑南诗稿》,此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过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

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采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篇5:陆游《病起书怀》审美赏析

陆游《病起书怀》审美赏析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释

江干:江边。

阖棺:盖棺。

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和銮:天子的车驾。

译文

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

《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

赏析

诗是淳熙三年(1176)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写下的。诗人落职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其中“位卑”句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

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这个和病起抒怀一样。

“位卑未敢忘忧国”赏析

“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我们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立足自身的岗位辛勤工作了,多奉献,不添乱,就是爱国,就是忧国。热爱祖国有不同表现,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捍卫民族尊严,为国争得荣誉,维护祖国统一,发扬民族美德,等等,都值得赞美。

篇6:陆游《病起书怀》原文赏析

陆游《病起书怀》原文赏析

《病起书怀》为宋代诗人陆游被免官后于淳熙三年(1176年)四月在成都所作的诗作。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其中“位卑”句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全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

病起书怀

宋代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

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干。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

《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

注释

江干:江边。

阖棺:盖棺。

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和銮:天子的车驾。

赏析

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这句诗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篇7:病起书怀,病起书怀陆游,病起书怀的意思,病起书怀赏析

病起书怀,病起书怀陆游,病起书怀的意思,病起书怀赏析 -诗词大全

病起书怀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酒酣看剑凛生风,身是天涯一秃翁。

扪虱剧谈空自许,闻鸡浩叹与谁同!玉关岁晚无来使,沙苑春生有去鸿。

人寿定非金石永,可令虚死蜀山中!

篇8:病起书怀,病起书怀陆游,病起书怀的意思,病起书怀赏析

病起书怀,病起书怀陆游,病起书怀的意思,病起书怀赏析 -诗词大全

病起书怀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释】 ①支离:身体衰弱。

②孤臣万里客江干: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岷江江边。

③事定尤须待阖棺:本意为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此指自己死后才可能实现国家统一。

④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⑤和銮:天子的车驾。

⑥出师一表通古今:诸葛亮的《出师表》所表现的统一国家的思想贯穿古今。

⑦挑灯:拨动灯芯是灯光更明亮。【译文】 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

《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赏析】本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夏,时年五十二岁。陆游在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挥笔泼墨,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之作。

作品开篇两句写出了诗人的现实景况,身体刚刚病愈,并且因被罢官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岷江江边,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待阖棺”是在写自己的忧国心智,也不乏对眼下压抑情绪的抒发。顾炎武曾有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诗人陆游在当时显然不能向天下人呼吁,只能勉励自己,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记忧国忧民的责任,这是一个被罢了官的普通百姓的爱国情怀。至于对自己的不公平,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还要待盖棺方可定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这是诗人的企盼,也是天下百姓的企盼。当时因为宋朝朝廷腐败,君主昏庸,至使大宋失落了半壁江山,老百姓处在外族蹂躏的水深火热之中,正如诗人写的那样:老百姓天天企盼天地神灵能好好地保佑国家和君王,天天盼望皇帝能早一天起兵讨伐外族侵略者,还百姓一个完整的国家和太平盛世,可事实上这些只是枉然。这对于诗人陆游自己来说也再明白不过了,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作品通篇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

篇9:陆游《病起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陆游《病起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病起书怀》为宋代诗人陆游被免官之后于淳熙三年(1176年)四月在成都所作的诗作。诗人在首联通过描写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透漏出自己深深的慨叹和感伤;诗人又在诗中写到一个人盖棺,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全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

病起书怀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干。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

《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

注释

江干:江边。

阖棺:盖棺。

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和銮:天子的车驾。

赏析

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这句诗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篇10:陆游:病起书怀

《病起书怀》

作者: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

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

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释:

1、江干:江边。

2、阖棺:盖棺。

3、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4、和銮:天子的车驾。

翻译:

病体羸弱消瘦,

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

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

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

(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

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

《出师表》传世之作,

忠义之气万古流芳,

深夜难眠,

还在挑灯细细品读。

赏析:

诗是淳熙三年(1176)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写下的。诗人落职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其中“位卑”句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

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这个和病起抒怀一样。

篇11:病起书怀(陆游)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干。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

《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

注释

江干:江边。

阖棺:盖棺。

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和銮:天子的车驾。

赏析

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这句诗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篇12:陆游《病起书怀》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

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干。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

《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

注释

江干:江边。

阖棺:盖棺。

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和銮:天子的车驾。

陆游《病起书怀》翻译

陆游《病起书怀》译文及注释

书病,书病陆游,书病的意思,书病赏析

岁晚书怀,岁晚书怀陆游,岁晚书怀的意思,岁晚书怀赏析

陆游《书愤》赏析

旦起,旦起陆游,旦起的意思,旦起赏析

昼卧初起书事,昼卧初起书事陆游,昼卧初起书事的意思,昼卧初起书事赏析

午睡初起,午睡初起陆游,午睡初起的意思,午睡初起赏析

书愤·其一 陆游诗意赏析

书愤,书愤陆游,书愤的意思,书愤赏析

陆游《病起书怀》赏析(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陆游《病起书怀》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