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湖边那棵树写景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fengxiatao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愿做湖边那棵树写景散文(共含5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fengxiata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愿做湖边那棵树写景散文

篇1: 愿做湖边那棵树写景散文

几年过去了,我心里从没有放下过这个话题,我一直觉得我们好像扼杀了玖玲妹妹的一颗“诗意的心”!

今年三月,我们几个姐妹相约“烟花三月下扬州”。漫步于瘦西湖畔,那里几步一柳,万条垂下的绿丝绦,被早春涂上了一点点的鹅黄,就那样毫无顾忌地纤细飘荡,直抵人最柔软的内心!

沿着湖岸前行,花儿开了,开得那样的肆无忌惮,纯白,艳红,淡紫……柔柔嫩嫩,温软人心。一转身,亦或一大片红云隐隐出现在你的眼前,亦或是高洁的玉兰花……这些山茶,玉兰,碧桃,杜鹃等妩媚的花树,舒卷飘逸,窈窕多姿,她们用一朵朵花开的明媚,见证了整个春天。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陌上花香,如此的诗情画意。

在这“人在画中游”的美好风光中,我还是更喜欢那柳丝轻扬。忽然间心念一动:我若是这湖边的那棵树,如何?

在我心中,柳树和迎春花一起,是最早向我们传递春的消息的,是他们点燃了寒冬,给我们带来了春天这杯醇酿,让人们醉在这碧波荡漾之中。

愿做湖边这棵树,在明媚的四月天,看“一树一树的花开”,看“燕在梁间呢喃”,是爱,是暖,是希望。

愿做湖边这棵树,夏日,看小桥流水,远山如黛,霞映澄塘。

秋日,看秋水长天,月射寒江!

冬日,静听落雪,观梅绽放。

我也知道,在生命的流年里,不仅仅只有美好,还存有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枝条折断,皮肤皲裂。也会身心疲惫,黯然神伤。

无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疾风暴雨”,面对“漫漫的寒冬长夜”,我会让“忍耐”和“守望”成为我生命中最美的点缀,让“希望”溢满独处的时光。虽然寒气褪去了我碧绿的枝叶,虽然季节冻结了我汲取的营养,在最灰暗的日子里,我会默默收集多年的喜怒哀乐,体会着自己的微笑和忧伤,等待着属于我的'亲情、友情亦或爱情。一阵阵风起,扬起那纤细的枝条,我会与我的亲人、知己、爱人,在风中舒展,起舞,交织,碰撞。“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我相信,春天总会到来的。

此时,我又想起了玖玲妹妹的话题。她喜欢做一棵树。是的,她确实成了一棵站在山巅上的劲松:

生活的变故,让她一夜之间失去了爱人,那痛彻心扉的哭喊,那汹涌而下的无声的泪水,那漫漫长夜的孤独和思念,那育儿的艰辛和生活的艰难。没有亲身经历,很难说感同身受。

我亲眼目睹了她对工作的倾心付出,从而收获了学生对她满满的爱。孩子上高中,冬日早晨,天还未亮,她就陪孩子早早起床,送孩子到校;晚上,在寒气彻骨中再接孩子回家;孩子的思想有波动,她和老师交流,和孩子谈心,终于把孩子送入了理想的大学。爱人去了,爱人的母亲有病,她陪着老人家辗转各个医院问诊,陪护在病榻前,直至老人离世,尽到了一个“儿媳”的责任,获得了他们一家人的尊敬。面对朋友和同事,她像以往一样,送出的,是满心的“善意”。

她拿起了笔,一篇一篇的散文,一首一首的诗歌,书写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认识,对孩子的期待,对亲朋好友的情感……看着她的脸色逐渐恢复的光彩,看着她对生活重新焕发的热情,我知道,她走出了阴霾,她心中的坚冰开始消融。正如她自己所说,“不管生活如何多难,我现在活得淡定从容”。

是的,她是一棵山顶之上的劲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是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在向远方追梦的路上,有诗意,有花香!

于此,一种美好的情愫在心底悄然开放,芬芳着我的心灵。

是啊,能做湖旁的那棵树,多好!

任凭世界沧桑,只观头顶的那一抹蔚蓝,却伤害不到内心丝毫;任凭时光荏苒,淡然安放自己的流年,心怀美好,素若泰然,千百个“五百年”,但看红尘轮回如烟。

篇2: 愿做一株阿悠兰写景散文

愿做一株阿悠兰写景散文

今春却不同。这几年历经亲人生离死别,确乎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应了好友盛情邀请,游览了扬州瘦西湖,又去看了千垛油菜花及水上湿地公园。这前前后后的春光灿烂,愉悦了我的心情,丝丝缕缕的偶感杂念涤荡了我的心灵。

烟花三月下扬州,瘦西湖的湖畔绿柳如烟,花红似雾,游人如织。三五步垂柳袅袅,四五米花树夭夭,碧桃,海棠,山茶,玉兰,争先恐后极妍开放。柳丝参差披拂,婀娜多姿;花树明眸善睐,顾盼生情。

游兴颇浓的妹芳姐姐,重又提起以前的话题:来世愿做一棵开花的树,立在世间,站成春天最美的景观。她转身问我,愿做什么?

面对碧澈的湖水,我不觉沉思。目观碧波,我忽然记起《追鱼》故事里的红鲤,宁可忍受剥鳞之痛,舍弃位列仙班,也要做回张生心里的牡丹,共尝人世间苦辣酸甜。而我此生为爱人做了什么,今世他给了我父兄般的疼爱,给了我挚友般的.关怀。如果有来世,我还愿意做我自己,顺境里静待春来花开,逆境中搏击苦难风雪,与爱自己的亲人相濡以沫朝夕相伴。心念及此,苦苦一笑,沉吟不语。

对于千垛油菜花的景色,自是游览的大观,衔长天,接八极,浩浩荡荡,一路欢畅。倒是李中水上湿地公园的偶遇让我感慨难忘。

撑一支长篙的竹筏满载着游客,悠游于水杉夹道的水渠间,高大笔直的水杉矗立,吟哦鸣叫的白鹭飞旋,几次让我为之迷醉,疑惑是身着白色长衫的宋代词客林逋,辞了梅园来此与我会面。树下淡紫色的鲜花开得雅致,又肆意烂漫,水清、树荣、花开、鹭鸣,一霎时我确乎游在仙境。

“唉――看前方,黑洞洞……”一声唱叹,打破了我沉浸美景的素静,循声望去,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大哥,站在前方竹筏的前头,我的心一缩,这是《大宅门》里白景琦遇到挑战的时候,嘴里常念叨的唱词,透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更是一种积极向上,敢于面对挑战的人生态度,不惧怕前方的黑洞,直面自己惨淡的人生,尤其是不可预知的前景。

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大哥也有这样是感慨?

上了码头,他走在我的前方,见我的背包沉重,执意帮我拎着,我赶忙道谢,他的妻子和我搭讪,才知道他们夫妻劳顿半生,一同打拼的生死兄弟竞得了不治之症,大哥内心无比沉痛,这才放下所有的羁绊,出来梳理心绪,从容应对人生的打击。刚才竹筏上的唱叹,当是他内心感慨积郁而发,人世无常,世事难料,生之不易,更当拼搏珍惜。

我倏然释怀,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往事已矣,来着不惧,不必纠缠过去的得失,而是从容坚实地面对未来的自己。人生时时好风景,走好眼前的路就已足够,何必背着过去沉重的壳前行。于是,我脚下的步伐变得轻快而坚定。

“大哥,这遍地淡紫是什么花?”我不禁被这林间点缀之用的花草所吸引。

“阿悠兰!”(二月兰)大哥吴侬软语的回答,让我觉得无比诗意。这肆意蔓延的小花,比不得高大挺拔的水杉,也比不了高贵典雅的牡丹,更拒与其他繁花争妍,绽放一抹淡淡的紫色,静默于林间河畔,目睹我们这些俗人的离合悲欢,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悠然开在世间,不也是最美的风景吗?

“我愿做一株阿悠兰!”我回头大声告诉妹芳姐姐。

篇3: 茅蓬的那棵老樟树写景散文

茅蓬的那棵老樟树写景散文

许是老了,越是年纪大了,越是会忆起年少的时候,而最忆的是那棵老樟树!给我幸福童年的老樟树!

家乡很有名气,那里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虽然近年来,不断萎缩的湖面像个年迈的老人,活力逐失,但却仍在坚守,坚守着那原本硕大的水源版图。而家乡在湖的东南边界,一个叫茅蓬的无名村落,父亲在村东头,母亲在村西头,一条蜿蜒乡村小路横贯村落,村的中央是一方水塘,水塘边正是记忆最深的那棵老樟树。

老樟树年岁多少,已无从考证,但其腰处需数人方能环抱,在外多年,也见过许多根植深山却种在城市粗壮的老樟树,却没有一棵硕大如他。老樟树主枝已被雷劈断裂,留下树干那处丑陋的疤,但老樟树生命顽强、枝叉茂盛,不见颓像!树身有一大缝,透过大缝可见树心已空出约一个石桌般大小的树洞,洞底辅满落叶和不知何时扔进的稻草。为了防止我们对老樟树顽劣的伤害,大人于是想出了叶下藏有巨蛇的唬言,却也是了断了我们躲猫猫时想藏在其中的想法。尤其是雨天,更是远远躲开老樟树,唯恐那条巨蛇从老樟树中钻出,幻化成千年蛇精,专食孩童!

每年开春,村人都会在老樟树东头的宗祠里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各家各户都会从家中端来各色干果小点和牲畜肉埔,在祠堂外燃放鞭炮。而祠堂内,具有绝对权威的村落长者,会拿上毛笔,沾上水墨,在祖宗先人牌前,摊上族谱,写下年内新增婴孩的`姓名笔讳,延续着千年上谱归宗庄严的仪式!

宗祠祭祀结束后,全村人都会齐聚老樟树下,开展一种叫摘青的活动,由年青力壮的半大小伙,攀爬上老樟树,折下在开春已经花芽的枝条,由半空扔下。话说枝条落地福分就没有了,而接到的枝条越多就意味着主家今年气势越旺,所以不待枝条落地,树下的人们都会跳跃着争抢,脸上洋溢着年节的详和和喜悦。摘青结束后,村落的人们都会拿着抢到的枝条,插在门上,将福分带到家中。而老樟树也会在每年这一时刻,无比纵容着村落的人们肆意的开怀!

村落每逢有婚丧嫁娶等大事,必定大宴宾客,而落后的村落通知宾客至今还沿用着最古老的方式,由数个男童,拿着锣,围着村落满地撒欢地敲着。敲锣的起点,大人们都会一再叮嘱要在老樟树下开始,似乎要在第一时间告诉老樟树自家的大事,老樟树似化为神灵,默默地护佑着这个平静村落的生息繁衍!

老樟树满满地盛载着我们儿时的欢乐,围着老樟树,男孩们的战争游戏就此拉开,而常用的武器是年节时节省下来的炮仗,拆开整串的小鞭炮,点燃后互相扔到脚下,佯装成进攻,挥霍着孩童的欢笑。甚至有次,在不故意中,将鞭炮扔进堂弟敞开的衣口,沉寂数秒后爆发的响声,将其吓得号啕大哭,满村落追赶着打我。而盛夏之时,我们会在水塘洗净从田里挖出落花生、黄瓜,甚至有时会是一个摘来的西瓜,在老樟树浓浓的荫凉下,大口嚼着泥土的芬香!

因是贫瘠,古老的村落不再留得住年青的小伙,爬山涉水,在外辛勤劳作,留下村落的老人们为年轻人坚守着这方故土。年轻人归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老樟树下,轻抚着树皮,告之回家的信息。离乡的最后一件事也是到老樟树下,乞求出行的平安和在外的顺利。而老樟树则年复一年地往复着这个光景,呵护着村人!

这些年,我也渐走渐远,也许只有离乡背井的孩子才会明白,故土是线,无论你漂泊多远,根都在故土!那棵记忆深处的老樟树下,是我守候的最后精神领地!

篇4:写景经典散文:窗前那棵无患子树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清晨,打开窗户,窗前那棵无患子树的叶子已快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上见不到几片叶子。地下全是无患子树的落叶,满地金黄。

我所住的小区里无患子树较多,据说此树萌芽力强,生长快,寿命长。对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抗性很强,是城市生态绿化的首选树种。怪不得小区里房前屋后,种着这么多无患子树。

如今,虽已进入冬天,但是我窗前这棵无患子树的过往,却未曾从我记忆中消失。春天里,它积蓄了所有力量,拼命地生长着,吐露出新芽;夏天到来时,其枝叶广展,绿树成荫;到了冬季,满树叶色金黄,流光溢彩,所以,无患子树俗名叫黄金树。

说不上来是为什么。每一次只要我一站在窗前,或者,在心里若有所失的时候,我就不由自主地注视着这棵窗前的无患子树,冥冥之中觉得有些什么东西等待着我,有些什么安静的东西注入我的心田,使得我整个人也渐渐地安静了下来。

这棵窗前的无患子树,树干笔直,其落叶一点点地走完自己的旅程,最终化为泥土,滋养着另一个新的生命,这或许就是它自身的延续和超越。在旭日东升时,我会欣赏着它;在暮色苍茫时,我也会注视着它。相顾无言,唯有似曾相识……

作者|汪亮老师

公众号:汪老师阅读写作馆

篇5:王永波‖村头的那棵老槐树的写景散文

王永波‖村头的那棵老槐树的写景散文

我们村坐落在牙山脚下。走到村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耸立在村口的那棵老槐树。这棵老槐树比牟氏庄园门前的那棵大多了。

老槐树在村西头中心街口,是进村的必经之处。老槐树巍峨挺拔,枝叶茂盛,郁郁葱葱,树干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树冠很大,直径有三四十米,像一把擎天的绿绒大伞,遮盖了整条街及两边的房屋,树高近二十米。它是一棵神灵之树,也是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说起这棵老槐树的历史,记得小时候听我爷爷讲,是‘牟二黑子’种的。我们村是牟氏家的佃户村,庄子村。当年牟墨林派人用骡子驮着槐树苗,把他家的.佃户村庄子村的村头都种上了槐树。我们村的这棵槐树长得特别好。问到这棵老槐树有多少年?爷爷说:听老辈人讲,就是嘉庆帝杀和珅那年种的,快有三百年了。

老槐树的好多树根都长露在地面上,粗大的树干,中间是空的,能容下两个人站在里面。村里人都说这棵几百年的老槐树是有神灵的,要好好保护它,爱护它。所以,经常有人在树枝上系上红布条,祈祷老槐树保佑赐福。大人们都告诉孩子,不能攀爬老槐树,更不能折枝摘叶。记得小时候每天放学后或星期天,村里的孩子都聚集在大槐树下玩耍,经常钻到树洞里捉迷藏。偶尔有几个村里出了名的调皮蛋爬到树上摘槐米,都免不了被家长狂揍一顿。

春天,老槐树长出翠绿的叶子,蚕豆那么大,远远看去像一颗颗绿豆,满树绿油油的,天气渐渐热了,槐树的叶子更密了,鸟儿也飞来了,在树上做个巢,犹如锦上添花。

夏天,是槐花盛开的季节,满树的槐花,一串串珍珠似的挂满枝头,藏在茂密的绿叶中,溢出了淡淡的幽香。一阵微风吹过,树枝轻轻摇摆,把幽香带到几里之外,送到家家户户,花香自由散放,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槐花的清香之中。如果这个时节你到村里来,未到村头,就会感到花香扑鼻。

老槐树茂盛、高大、雄伟,遮天蔽日而又浓郁参天,绿叶铺天盖地,像从天空中飘下来了半片绿色的云雾,空气特别清凉芬芳,使人开朗,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几百年来,一代代一辈辈,老槐树下都是村民们避暑纳凉谈天休闲的好地方。特别是夏天,每当午饭和晚饭后,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老槐树下乘凉谈天。村里有个什么事情,都在那里说,村干部开会都会组织在老槐树下进行。巨大的树荫下能坐下大半个村子里的人。

现在,这棵有三百年历史的老槐树依然生长得那么茂盛,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它是我们村的象征和标志,它给一代代村里人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欢笑。

我爱村头的那棵老槐树!

作者简介

王永波,男,高级教师。1975年7月任小学教师。1990年考入莱阳师范,毕业后在镇教委工作。先后在《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烟台日报》《中国教育学会复式教学研究会会刊》《烟台教学研究》《烟台师资论文》等刊物发表教学论文十余篇。

那棵树作文

回忆里的那棵树散文

那棵树作文题材

情感散文愿做红娘

来生,我愿做棵树诗歌

那棵开花的树美文

那棵树,长在我心中作文

那棵老柿树阅读答案

那棵不知名的树初二作文

院子里的那棵树作文

愿做湖边那棵树写景散文(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愿做湖边那棵树写景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