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知识点(共含3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goukua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知识点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一、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1)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永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扩散现象:
(1)定义: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有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第二节 内能和热量
一、内能:①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②大小关系: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三、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内能也叫热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四、改变物体内的方法:
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2、热传递: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就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相同为止。
① 条件:存在温度差。
② 传递过程中的实质:是能量转移(热量)
五、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焦
六、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单位J/kg
Q=mq (注:Q的单位:J , m的单位:kg , q的单位J/kg)
第三节 比热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1、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
二、比热:
①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②单位是J/(kg.C)
③水的比热是: 4.2X103J/(kg.C),
④水的比热物理意义: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0C需要吸收4.2×103焦耳的热量
⑤比热的物理意义是:反映质量度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三、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如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小的物质温度上升快。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如上升相同的温度,比热大的吸收热量多。
四、热量的计算:
Q吸=C m ( t - t0_) Q放=C m ( t0 - t_)
五、能量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度保持不变。
九年级物理学习方法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九年级物理学习技巧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一、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1)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永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扩散现象:
(1)定义: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有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第二节内能和热量
一、内能:①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②大小关系: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三、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内能也叫热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四、改变物体内的方法:
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2、热传递: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就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相同为止。
①条件:存在温度差。
②传递过程中的`实质:是能量转移(热量)
五、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焦
六、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单位J/kg
Q=mq(注:Q的单位:J,m的单位:kg,q的单位J/kg)
第三节比热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1、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
二、比热:
①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②单位是J/(kg.C)
③水的比热是:4.2X103J/(kg。C),
④水的比热物理意义: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0C需要吸收4。2×103焦耳的热量
⑤比热的物理意义是:反映质量度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三、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如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小的物质温度上升快。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如上升相同的温度,比热大的吸收热量多。
四、热量的计算:
Q吸=C m(t ― t0)Q放=C m(t0 ― t)
五、能量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度保持不变。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一、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1)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永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扩散现象:
(1)定义: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有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第二节 内能和热量
一、内能:①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②大小关系: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三、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内能也叫热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四、改变物体内的方法:
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2、热传递: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就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相同为止。
① 条件:存在温度差。
② 传递过程中的实质:是能量转移(热量)
五、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焦
六、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单位J/kg
Q=mq (注:Q的单位:J , m的单位:kg , q的单位J/kg)
第三节 比热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1、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
二、比热:
①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②单位是J/(kg.C)
③水的比热是: 4.2X103J/(kg.C),
④水的比热物理意义: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0C需要吸收4.2×103焦耳的热量
⑤比热的物理意义是:反映质量度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三、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如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小的物质温度上升快。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如上升相同的温度,比热大的吸收热量多。
四、热量的计算:
Q吸=C m ( t - t0_) Q放=C m ( t0 - t_)
五、能量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度保持不变。
物理高分答题技巧
分类法
对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中物理学的概念可分为四小类
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
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效率;
③概念反应物质的属性,例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
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公式
公式——学习物理的钥匙。
每一个公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需要理解记忆。面对每一个公式不能机械记忆其等量关系,丹秋名师堂老师建议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扩展,这样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习物理的效率。
简单机械知识点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