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知识点(共含3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ongtongto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知识点
一、热机
1、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2、内燃机:
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②、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
汽油机:气缸顶有火花塞、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点燃式、效率较低
柴油机:气缸顶有喷油嘴、吸入空气、压燃式、 效率较高
二、热机的效率
1、燃料的热值
①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
②定义式:q=(q为热值) (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 q=)
③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 J/m3 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燃料放热公式:Q=mq
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④关于热值的理解:
A、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B、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2、 热机的效率:
(1)定义:热机工作时,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2)η=Q有/Q总×100%。
式中,Q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3)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 两种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摩擦起电
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7、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是1.6×10-19C;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8、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电路知识点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物理复习方法有哪些
在复习初三物理时坚持做笔记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
复习初三物理要狠抓基础
中考试题的内容和题型都是千变万化的,但基础知识是不变的,而且没有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能力和灵活运用,因此,我狠抓基础。做到让学生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初三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 章内能
知识点一、分子的热运动
1.扩散: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前存在引力。
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
知识点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举例: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的联系和区别: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
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是内能的变化量。
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联系:在不发生物态变化时,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们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一个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可能不变;物体放出了热量,内能减少,温度可能不变。
知识点三、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 ×103J。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2.计算公式:Q吸=cm(t-t 0),Q放=cm(t0-t)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⑴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⑵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⑶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⑷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⑸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⑹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⑺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⑻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⑼ 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⑽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⑾ 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⑿ 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⒀ 热量的计算:
① Q吸 =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⒁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物理六个重要规律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3.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4.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多少。总能量为系统的机械能、热能及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内能形式的总和。
5.欧姆定律: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物理学习方法
.加强训练:
(1)物理实验有条件自己做就自己认真做,把自己的想法问题等及时与老师同学交流并解决。
(2)基础习题、中考专题、重难点题型要适当多练习,达到练通为止,这样能扩展自己的思路,避免掉入陷阱,提高做题效果,加深概念知识等的灵活应用。
(3)培养物理思维,多深入思考各种概念、规律间的联系
注意事项:
(1)物理用语是学习物理的语言工具,必须学好。物理用语中专用词、专用符号、相关的科学家名字及贡献需要一定的记忆。这些内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每个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数都是用物理名称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用心准确的记忆。
(2)有些物理量的修饰语也要注意,比如只能说“由于”或“”“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物理规律或定律的陈述,一般都是条件式陈述或因果关系式陈述,不能因果倒置,是要扣分的。比如在平面镜成像规律中“像与物大小相等”不能说成“物与像大小相等”。理解并灵活运用上述规律,正确使用物理用语,记忆物理概念,陈述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就无需死记硬背,也不用担心表述不自如的尴尬。
(3)物理公式的书写、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都要做到规范和熟练。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 初三物理内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