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杨瑞哥哥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共含7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杨瑞哥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篇1: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应讲清几个问题:第一,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自北宋开始,我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为南方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第二,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①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以杭州的商业活动为典型,重点叙述了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特别强调以杭州为代表的南方商业都市水平在南宋以后超过了北方。②海外贸易的发展。教材主要叙述了宋代中国海外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广州和泉州为代表的商港,海外贸易的范围及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③货币制度的变化,主要叙述了纸币出现的原因、发展状况、世界地位及对商业活动产生的影响。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中除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知识外,还应结合前面教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第一,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第二,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第三,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教法建议  1.我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唐朝以前有关南方经济开发的知识导入新课,以利于学生对南方经济发展的整体掌握。  2.讲述南方农业的发展,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这里可从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钱射潮”的传说入手,逐渐展开对南方农业发展原因的讲解。二是南方农业发展的状况。强调这一时期南方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讲述南方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农作物品种的改进、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3.讲述南方手工业的发展时,我可引导学生回忆前代制瓷业和纺织业发展的情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学生回答后我进行归纳: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4.在讲述农业、手工业发展时,我可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在讲述南方商业的繁荣时,应讲清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宋代南方商业发展的条件。我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和前面课本中有关宋代民族关系的相关内容全面思考这一问题。其次是南方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唐朝商业活动的情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提问:“宋代商业的繁荣与唐代相比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我加以归纳总结。教学中应强调,这一时期中国在商业活动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列举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后,我应强调指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对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三、学法指导  1.经济史的内容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导入框、插图、引文、插问及“活动与探究”部分的内容,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对教学的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我可引导学生列表加以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  类别 发 展 成 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对“活动与探究”部分涉及的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我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历史课的知识与一些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组织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仔细观察右图,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事哪些劳动?  这张图反映了农业生产中从耕种至收获的全过程,其主要劳动包括:牛耕、插秧、灌溉、收获、扬场、入仓等劳动场面(可参看后面图的说明)。  2.左图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南宋海船的水密舱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宜在较深的水域中航行。  3.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什么?  隋唐科举制的规定表明官府对商人采取政治上歧视的政策,反映了官府对商业活动的压制。宋朝放宽对商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表明官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治上歧视商人的政策,反映出商业活动的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4.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随着宋代商业活动发展,金属货币因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今天的纸币由国家统一发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区域更为广泛,印刷更为精美,有防伪技术,不易仿造;同时纸币的发行、管理也更加科学。(本题的思考和回答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练一练:B  活动与探究  思考与判断  第一种观点看到了南方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但忽视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种观点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但否定了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之处,但都过于片面,没有全面反映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南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应该结合历史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而辩证的分析,才能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巧妙,用三个人的故事很自然的讲解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融洽,教学用语准确,缺点是和学生互动有所欠缺,对教材的把握还需要加强。  

篇2: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反思

1、导入比较成功。先让学生观察今天的中国行政区域图,让学生根据平时的了解指出今天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然后提出问题:这些地区大都位于南方,那南方自古是这样发达吗?以此激起学生对中国古代南方情况的好奇。然后给出两则史料:司马迁《史记》笔下西汉时的江南景象,宋朝《宋书》中描绘的江南景象,设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由此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本课。我认为对于古代经济史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所以一开始就应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讲起,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而这确实达到了一个很好的预想效果。

2、对经济史内容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步步深入。我的教学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经济重心发生南移的原因,再次阐释南移的具体表现,第三步依据农业、手工业、商业这三方面带领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既起到了导入每个主题的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一节课下来,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利于对繁杂而又不熟悉的经济史内容有个较为清晰的了解,而课下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这一设计思路得到学生的肯定。

3、图文并茂。初一学生更多还停留在形象思维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因此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我使用了相对数量的图片辅助教学,如讲宋代生产工具秧马、宋代丝绸锦缎、武打瓷窑的瓷器、占城稻、棉花的推广种植,宋朝海上贸易等,对于作物推广还使用了动态地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配有必要的介绍,在欣赏、观察同时深入理解,效果很好。

4、对两宋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南下应使用侵扰或掳掠之词,侵略是用于不同国家之间,这点应在授课过程中和学生着重强调一下;

5.在讲宋朝对外贸易时出现口误,应该是“海上丝绸之路”,说成了“海外丝绸之路”,所以再次提醒自己注意讲课时的一下细微之处;另外,在讲海上贸易时应重点介绍一下市舶司,这是宋朝政府积极倡导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从这点引导学生推断宋朝统治者对商品贸易的支持态度

篇3: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学案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课前预习】

1、请你认真阅读教材64-65页“经济重心南移”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宋朝时期,全国经济重心从_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2、请你认真阅读教材66-68页“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两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行 业 类  别 成  就

业 生产工具

农业作物

粮食生产中心

业 采煤

和冶炼

制瓷业

业 商品经济 出现了大大小小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海外贸易

【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积极思考并罗列要点,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2、你的疑点、难点:

篇4:《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唐朝中晚期至两宋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南宋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用幻灯片显示:

《史记·货殖列传》里面关于江南经济的情况,再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宋书》关于江南经济发展的描述。

材料一:

楚地之越,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书》

[提出问题]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南方得到了怎样的发展?什么时间开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带着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一起来学习“经济重心南移”一课。

篇5:《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活动一:

[提出问题] 学生看“南方农业的发展”一目的内容,结合以下材料,从中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材料三: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南方人口南迁图

问题:对以上四则材料进行分析归纳,说说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点原因:(幻灯片展示)1.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2.政府重视、扶持。3.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活动二: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书,从课本上找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多媒体展示各种作物的图片

教师小结:从上面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方面表现有三点:(用多媒体表示)

①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③茶树栽培有了很大发展。

活动三: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耕获图》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耕获图》,想一想,图中的农民都进行了哪些劳作?

活动四:

[提出问题]教师多媒体展示:找一找南方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liuxue86.com

(学生回答问题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蜀锦、江浙丝绸、景德镇瓷器等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一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达。)

活动五:

请大家先认真阅读第三目内容,分小组找一找,南方商业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活动六:

幻灯片顺序出示唐都长安与北宋的东京图、清明上河图、货郎图、动态《清明上河图》、宋代海外贸易图、宋朝的纸币交子图等,分别从商业都市、海外贸易、交易工具等方面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宋朝商业的繁荣。

活动七:

[教师强调]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了,请大家回顾所学知识,讨论归纳一下这一过程。

篇6:《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3)讲授新课:

一、农业:

1、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

2、两宋时期,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大力推广种植。从越南引入占城稻;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讲述南方农业的发展,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这里可从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钱射潮”的传说入手,逐渐展开对南方农业发展原因的讲解。

二是南方农业发展的状况。强调这一时期南方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讲述南方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农作物品种的改进、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二、手工业: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2、宋朝的瓷窑有:定窑、钧窑、哥窑。北宋的景德镇是瓷都。

3、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

4、宋朝,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在讲述农业、手工业发展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繁荣的商业和城市:

1、北宋有热闹的夜市和早市;

2、“瓦子”是城中的娱乐场所。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在讲述南方商业的繁荣时,应讲清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宋代南方商业发展的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和前面课本中有关宋代民族关系的相关内容全面思考这一问题。其次是南方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唐朝商业活动的情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提问:“宋代商业的繁荣与唐代相比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归纳总结。教学中应强调,这一时期中国在商业活动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海外贸易的兴盛:

1、东到朝鲜、日本;南到南海各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宋朝重要的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

4)巩固小结: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列表加以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

类别 发 展 成 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练习: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6)作业:巩固、复习本课内容。

板书

一、农业:

1、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

2、两宋时期,从越南引入占城稻;

二、手工业: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2、宋朝的瓷窑有:定窑、钧窑、哥窑。北宋的景德镇是瓷都。

3、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

4、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三、繁荣的商业和城市:

1、北宋有热闹的夜市和早市;

2、“瓦子”是城中的娱乐场所。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四、海外贸易的兴盛:

1、东到朝鲜、日本;南到南海各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篇7:《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课后习题

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

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

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 D.哥窑

3.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4.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交子 B.会子

C.关子 D.铜子

5.读图回答问题: (P59北宋纸币)

⑴指出图中所示纸币的名

称,以及它最早出现的时期

和地区。

⑵它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⑶指出它出现的原因和作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反思

三角形重心

随笔重心九年级作文

翠鸟移巢读后感

中移铁通面试自我介绍

经济发言稿

经济读后感

经济合同范本

经济合同法

经济承诺书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合集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